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湿热证大鼠模型TLR4mRNA、NF-κBp65表达的对比研究

    作者:程方平;李家庚;周洁;杨红兵;刘松林;梅国强

    目的:通过多因素复合造模方法,观察模型大鼠内毒素特异性受体TLR4mRNA及NF-κBp65表达变化,探讨湿热致病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湿热模型组(高脂+高温高湿+大肠杆菌)、模型对照组(高脂+高温高湿)3组,每组8只;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肝巨噬细胞TLR4mRNA,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肝巨噬细胞NF-κBp65活化.结果:在感染6h、12h、24h等不同时相点,湿热模型组TLR4mRNA、NF-κBp65表达与模型对照组、正常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增强(P<0.01);湿热模型组在6h、12h、24h等不同时相点,TLR4mRNA、NF-κBp65表达逐渐增强,且不同时相点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靶细胞TLR4mRNA适量表达及NF-kB激活既是湿热病证的主要致病机理,又是湿热病证的相关性指标.

  • 甘露消毒丹对温病湿热证大鼠脂质代谢的调控作用

    作者:程方平;刘松林;李云海;周璇;梅国强

    目的:观察甘露消毒丹对温病湿热证大鼠脂质代谢指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作用的调控作用.方法:将24只大鼠分为正常组、湿热模型组、清热化湿组各8只,后2组均行湿热证造模,造模后灌服大肠杆菌,其中清热化湿组于灌服大肠杆菌前予甘露消毒丹加郁金、姜黄治疗;并运用直接法测定HDL-C、LDL-C的变化.结果:湿热证2组HDL-C、LDL-C水平非常显著增高,其中清热化湿组经过治疗后,上述指标恢复正常,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甘露消毒丹对温病湿热证大鼠模型脂质代谢异常具有恢复调节作用.

  • 系统分析清肾颗粒治疗慢性肾衰竭急性加重期湿热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张磊;金华;王亿平

    目的:系统评价清肾颗粒治疗慢性肾衰竭湿热证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Springer、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WanFangData)和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全面收集所有有关清肾颗粒治疗慢性肾衰竭急性加重期湿热证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位评价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 5.07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11个RCT被纳入.Mate分析显示,清肾颗粒在治疗慢性肾衰竭急性加重期湿热证患者有效率高于对照组[WMD=5.13,95%CI(3.54,7.43),P<0.00001];改善中医证候有效率方面优于常规治疗组[WMD=5.57,95%CI(3.52,8.79),P<0.00001];在降肌酐[WMD=-128.17,95%CI(-158.04,-98.30),P<0.00001],改善肾小球率过滤[WMD=0.63,95%CI(0.42,0.84),P<0.00001]方面优于对照组.无研究报到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论:现有研究表明清肾颗粒治疗慢性肾衰竭急性加重期湿热证有一定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但纳入研究数量偏少,质量偏低,论证强度不够,应展开设计严格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为清肾颗粒治疗慢性肾衰竭提供可靠证据.

  • 大黄泄浊颗粒保留灌肠对非透析慢性肾脏病肾性骨病湿热证患者骨密度及血清骨形成蛋白-7的影响

    作者:胡顺金;方美双;王东;曹媛茹;任克军;金华;茅燕萍;魏玲;王亿平

    目的 观察非透析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s,CKD)肾性骨病湿热证患者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血清骨形成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水平及大黄泄浊颗粒保留灌肠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64例非透析CKD 3~5期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结果每组失访2例),并设正常组2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大黄泄浊颗粒保留灌肠,每日1次,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钙(calcium,Ca)、磷(phosphorus,P)、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iPTH)、BMP-7水平及第2-4腰椎BMD.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末和8周末,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前一时点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降低BUN、SCr和血清P、iPTH、ALP方面,以及在升高血清Ca和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正常组比较,CKD病例组BMD和BMP-7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BMD和BMP-7均显著升高(P<0.05),而治疗组BMD和BMP-7升高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非透析CKD肾性骨病湿热证患者BMD和BMP-7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人群;大黄泄浊颗粒保留灌肠可防治非透析CKD肾性骨病,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肾功能及升高血清BMP-7含量有关.

  • 大黄泄浊颗粒保留灌肠对非透析慢性肾病湿热证患者血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及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

    作者:胡顺金;杨友丽;汪飞;王东;金华;茅燕萍;任克军

    目的 观察非透析慢性肾病湿热证患者血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水平及大黄泄浊颗粒保留灌肠对其干预作用.方法 将63例非透析慢性肾病3~4期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并设正常组2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大黄泄浊颗粒保留灌肠,每日1次,疗程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以及治疗前后血清CTGF、HGF,并与正常组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BUN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SCr呈降低趋势(P>0.05);对照组治疗后BUN较治疗前呈降低趋势(P>0.05),SCr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CTGF、HG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CTGF、HGF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HGF和CTGF下降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黄泄浊颗粒保留灌肠改善非透析慢性肾病湿热证患者的机制与降低血清CTGF、HGF水平有关.

  • 清肾颗粒合复方α-酮酸治疗慢性肾衰竭湿热证疗效观察

    作者:金华;朱敏;张超群;余蓉;李林;王亿平

    目的 观察清肾颗粒联合复方α-酮酸对非透析期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湿热证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102例非透析期CRF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基础治疗、基础治疗联合复方α-酮酸、基础治疗联合复方α-酮酸和清肾颗粒,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清蛋白(albumin,Alb)、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及主要中医症状变化,并采用肾病生活质量简表1.3版(kidney disease quality of life short form,version 1.3,KDQOL-SFTM 1.3)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组在升高Alb方面显著优于常规组(P<0.01),在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显著优于常规组和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升高KDQOL-SFTM 1.3量表各维度评分及其总分方面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或P<0.01),对照组仅在升高SF-36(KDQOL-SFTM 1.3量表维度)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年龄、GFR、中医证候积分和Alb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大.结论 清肾颗粒联合复方α-酮酸在延缓肾衰竭进展的同时,对CRF湿热证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好改善作用.

  • 健胃冲剂治疗湿热证慢性胃炎30例

    作者:章小平;查安生;石美雅;邹晓华

    目的:观察健胃冲剂治疗湿热证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中药健胃冲剂及雷贝拉唑治疗,对照组口服雷贝拉唑,共4周.结果:治疗组总疗效(包括证候积分、胃镜、病理改变及综合疗效)为97.0%,对照组总疗效为66.7%,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健胃冲剂治疗湿热证慢性胃炎具有很好的疗效,其作用机制与该药具有消炎、保护胃黏膜、促进胃肠蠕动、根除幽门螺杆菌有关.

  • 温病湿热证湿重于热动物模型舌的病理观察

    作者:阎翔;郭明阳

    目的:观察温病湿热证湿重于热动物模型舌的病理改变.方法:复制温病湿热证湿重于热动物模型,观察大鼠舌的病理改变,并设湿热组、脾虚组、正常组进行比较.结果:湿重于热组、湿热组固有层乳头密度及核分裂相频数显著增多,与正常组及脾虚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湿重于热组和湿热组固有层均出现炎症、充血及水肿,前者水肿更甚,后者则充血明显.结论:舌的病理改变,可能是湿热证型中舌苔变化的病理基础,并可作为判定湿热轻重的指标之一.

  • 湿热证与慢性肾衰竭病证关系浅析

    作者:李文娟

    近年来,有关湿热证与肾脏疾病的病证关系研究逐步深入,且已认识到湿热在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预后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如在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疾病中,湿热的消长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1].与此同时,湿热这一中医病理因素在慢性肾衰竭(CRF)病程进展中的作用也受到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者的重视.阳晓等[2]通过对681例CRF证候学调查研究发现,CRF中有湿热兼证者占62.7%(427/681),且在各期出现率均较高,代偿期为64.1%(173/270),失代偿期为65.0%(93/143),衰竭期为72.1%(62/86),虽然尿毒症期湿热证亦有较高出现率,但与前3期相比,显著降低(P<0.05或P<0.01).王亿平等[3]通过对372例CRF急剧加重诱因的分析,发现有331例以湿热证为主要表现.

  • 二妙散加味治疗复发性口疮24例

    作者:黄昉萌;骆杰伟;林桐峰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一种以周期性反复发作为特点的口腔黏膜局限性溃疡损伤,可自愈,可发生在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1],以口腔的唇、颊、软腭或齿龈等处的黏膜多见.目前,现代医学对于口腔溃疡的病因及致病机制仍不明确.本病在中医学中属于"口疮"、"口糜"的范畴[2],笔者运用二妙散加味治疗复发性口疮湿热证24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 祛黄益肝合剂治疗黄疸湿热证78例

    作者:黄志雄;曾雪榕;丁志鸿;黄昇;黄志锋

    目的 观察“祛黄益肝合剂”治疗黄疸湿热证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156例患者按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8例,治疗组予煎服“祛黄益肝合剂”,对照组予冲服“十味溪黄草颗粒”,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及抑制病毒复制应答率情况. 结果 2组均能改善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治疗组退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抑制病毒(HBV-DNA)复制应答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祛黄益肝合剂”治疗黄疸湿热证在退黄及抑制HBV-DNA病毒复制应答率方面疗效更佳.

  • 葛根芩连汤合五苓散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湿热型58例临床观察

    作者:徐进友;伍德明

    目的 通过研究葛根芩连汤合五苓散加减对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中医证候的影响,验证其治疗急性脑梗塞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检测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FIB、D-D的水平,观察中风急性期始发状态的证候分布以及治疗前后中风证候量化分值的改变.结果 ①2组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治疗组治疗后FIB、D-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治疗组治疗后中风症状明显好转且可以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P<0.05).结论 葛根苓连汤合五苓散加减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增强机体纤溶活性,使急性脑梗塞患者内源性纤溶系统功能障碍得到改善.

  • 清化饮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疗效观察

    作者:黄恒青;张海鸥;杨永升;王文荣;毛沁;魏霖

    证是对机体特定阶段病理变化的概括,是中医治疗的依据.脾胃湿热证是慢性胃炎常见的实证,由于它含有阴阳两性,且粘着、缠绵,所以难以速愈,还常反复.清化饮是名老中医杨春波主任医师治疗脾胃湿热证的经验方,我们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设甘露消毒饮为对照,并重点观察舌苔的变化以进一步观察其疗效.

  • 浅论阳明病热证之病势转归

    作者:张国骏

    截止目前,有关阳明病分型证治之著述颇多,成果颇丰.而对于阳明病热证病势转归、证型转变之研究尚显不足.笔者拟从相关原文入手,分析阳明病热证的发展转归,试谈点滴认识,不当之处,望同道指正.阳明病热证是以胃肠燥热充斥为病机,以身热、汗出、不恶寒、恶热、口渴为主症的一类外感病证.由于就诊迟早、汗出多少、渴饮程度、津亏程度、体质因素的不同,导致燥热充斥的发展转归各异,故其病热有转为腑实证、血热证、湿热证、津伤便硬证的不同.

  • 杨春波治疗脾胃病湿热证验案2则

    作者:陈寿菲

    全国名老中医杨春波系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60 a,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脾胃病诊治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是我国脾胃病湿热证的首创者,对脾胃病湿热证有独到的治疗经验.

  • 清化肠饮联合灌肠Ⅲ号方治疗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33例

    作者:张歆;方文怡

    目的 观察清化肠饮联合灌肠Ⅲ号方治疗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65例湿热型轻、中度U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给予清化肠饮口服及灌肠Ⅲ号方灌肠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美沙拉秦缓释颗粒剂口服,2组疗程均为8周.评价2组疗效并观察2组Mayo评分、中医证候量化评分、Geboes指数及生存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0.9%,优于对照组的71.9%(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各观察指标均改善明显(P均<0.05);治疗后2组比较,治疗组Mayo评分、中医证候量化评分、Geboes指数、生存质量总分分别为(2.28±1.20)分、(5.83±3.98)分、(0.88±0.57)、(181.03±23.35)分,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清化肠饮联合灌肠Ⅲ号方灌肠治疗湿热型UC治疗效果好,能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降低活动性,促进黏膜愈合,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 清中饮配合针灸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湿热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张春旭;殷庆梅;潘超群

    目的:观察清中饮茶饮方联合针灸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湿热证的疗效.方法:将60例西医诊断为轻中度高血压,同时中医辨证属于湿热证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清中饮和针灸穴位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动态血压监测收缩压、舒张压异常值数量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90.00%优于对照组的66.67% (P <0.05).结论:清中饮配合针灸对控制轻中度高血压湿热证有较好疗效.

  • 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湿热证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观察

    作者:林群莲;黄发盛;蔡师敏;李玉闽;陈业平

    目的:探讨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湿热证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为临床应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本病提供依据.方法:对40例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湿热证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并与30例健康成人作对照.结果:观察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指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湿热证患者血液存在浓、粘、聚状态.

  • 乙型肝炎肝硬化湿热证与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基因相关性

    作者:石志平;吴同玉;洗建英;刘瑶;张凌媛;李东良;廖凌虹;方坚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肝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临床以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并伴有多器官多系统受累,晚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我们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湿热证与转化生长因子β1-509及-869的位点基因多态性相关性作一分析,为湿热证的客观化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 清香止痛方治疗肝郁气滞兼湿热型胁痛69例疗效观察

    作者:魏东

    目的:观察自拟清香止痛方治疗肝郁气滞兼湿热型胁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8月门诊治疗的69例慢乙肝胁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乱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及对照组(32例),观察组口服清香止痛丸,对照组口服加味逍遥胶囊,2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症候疗效及疼痛缓解情况.结果:①总有效率观察组(91.2%)优于对照组(78.1%),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胁痛、腹胀、乏力、烦热临床症候积分及VAS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清香止痛方针对岭南地区湿热气候致病特点,治疗慢乙肝胁痛肝郁气滞兼湿热证患者疗效更佳,针对性更强,服药后胁痛症状缓解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425 条记录 11/22 页 « 12...891011121314...212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