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清热除湿汤治疗湿疹热盛型的疗效观察

    作者:蔡念宁;张广中;李敏;周守红;余晖

    清热除湿汤为赵炳南先生治疗湿疹热盛型的基本方,在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应用已有50年历史.我们于2006年9月至2010年6月,用清热除湿汤治疗61例湿疹热盛型的患者,并与传统治疗湿热证的经典方龙胆泻肝汤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128例湿热型宫颈上皮内瘤变手术患者临床相关问题探讨

    作者:陆启滨;任青玲;郭红玉;陈聪

    目的 通过对128例湿热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手术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该病湿热型患者的发病因素、诊治策略以及预防措施.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16年7月128例湿热型CIN住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统一表格记录,对患者症状、体征、检测指标、手术方式、病理结果及发病相关因素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病证患者好发年龄在30~50岁之间,临床以带下异常、性交出血、月经失调症状为主,占75.0%;中医辨证以湿热证型为主,多兼夹肾虚、脾虚、肝郁及瘀血证;宫颈检查以肥大合并糜烂者多见,占77.3%,外观无异常者占10.2%;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者中以16/18型多见,定量值的大小与病变轻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手术前后病理结果一致者占50.8%,病变程度上升者占29.7%,下降者占19.5%,术后原位癌或早浸癌的发现率较术前上升了5.4%.结论 湿热型CIN有一定的临床特殊性,其发病与患者过早性生活、多个性伴侣、宫颈阴道慢性炎症等因素致免疫功能下降后HPV感染相关;宫颈冷刀锥切术在避免本病误诊、漏诊、术后大出血及避免其他手术热电效应干扰病理诊断等方面具有优势.正确认识本病的特殊性、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局部和整体治疗、预防复发至关重要.

  • 湿热证与肠道微生态

    作者:程成;张军峰;史丽云

    湿热证是中医辨证体系中的重要证型之一,在脏腑病变中占有重要地位.肠道中栖息的微生物种类繁多,它们与肠道环境共同组成了肠道微生态.肠道微生态系统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也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维持肠道微生态系统的稳定与中医学的整体观和平衡观理论具有共通性.本文就肠道微生态系统与中医证候学,特别是与湿热之间的内在联系加以综述.

  • 推拿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30例

    作者:殷明;陈秀珍;韩新民;吴艳明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湿热证的疗效.方法治疗组用推拿手法,对照组用思密达常规口服,观察2组的疗效.结果推拿治疗组显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90%和93.3%,同思密达对照组相比,疗效虽无显著差异,但平均止泻时间为(1.8±0.707)d,P<0.01.结论推拿手法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湿热证具有肯定的疗效.

  • 基于 iTRAQ 标记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的风湿性疾病湿热证血清蛋白组学研究

    作者:孙志岭;王苗苗;徐骁;王玲;王富强;纪伟

    目的:应用 iTRAQ 标记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开展风湿性疾病湿热证的血清蛋白组学研究。方法对强直性脊柱炎湿热证、痛风湿热证、正常对照共3组各20例血清,进行 iTRAQ 标记结合液相串联质谱蛋白组学分析,应用 DAVID、UniProtKB/Swiss-Prot、IPA 等网络数据库平台对风湿性疾病湿热证的差异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显著差异蛋白进行验证。结果获得15个湿热证差异蛋白,其中表达上调的蛋白12种,下调蛋白3种。通过分析得到差异表达蛋白所涉及的5个有意义的典型生物信号通路。这些差异蛋白功能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与疾病急性期反应和疾病活动度有关。验证实验结果与 iTRAQ 检测结果一致。结论为风湿性疾病湿热证的分子机制以及候选诊断治疗标志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 诊治急性腹泻612例报告

    作者:王天瑶

    目的:探索中药分型诊治急性腹泻.方法:中药组303例,分型服用中药;中药+氟哌酸组149例,服用中药且加服氟哌酸;氟哌酸组160例,服用氟哌酸.结果:中药组缓解主要症状、临床痊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氟哌酸组(P<0.01);加用中药能提高氟哌酸对大便培养阳性者的治疗作用(P<0.05).结论:中药分型论治是一种有效的急性腹泻诊疗方法.

  • 浅析《湿热病篇》中的“透”法

    作者:陆彩芬

    "透"法是治疗湿病气机阻滞的一种常用方法.具有透表达里、升上畅下的作用,贯穿于湿热病治疗的始终.笔者以薛生白《湿热病篇》为例,谈谈"透"法在湿热病中的应用.1 辛香开郁,化湿透表法本法用于湿邪伤表之候.《湿热病篇》第二条:"湿热证,恶寒发热,身重头痛,湿在表分,宜藿香、香薷、羌活、苍术皮、薄荷、牛蒡子等味."基本病机为湿邪郁于肌表,阻遏卫阳,营卫失调,肺气失宣.治宜辛香开郁,化湿透表.常用药物:藿香、香薷、白芷、豆豉、薄荷、紫苏等.

  •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28例观察

    作者:张忠贤;周富明;陈美雪;韦先进

    肾病综合征(NS)以“三高一低”,即高蛋白尿、高度(明显)水肿、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由多种肾小球疾病所引起,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近年来,有学者针对本病的病因、病理、生化、免疫、细胞因子、血液流变学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临床观察、临床实验及动物实验研究,并提出湿热伤肾是肾病综合征发病机理的基本特点.笔者采用清利湿热的黄芩滑石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医辨证属湿热证患者28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 吴鞠通"气化则湿化"理论对肾脏病湿热证治疗的启示

    作者:龚学忠

    祖国医学的肾脏病发病观,将湿热作为一种重要的发病机制.如<症因脉治>很早就提出:"湿热身肿之因,或湿热行令,袭人肌表,或先伤于湿,湿气久留,则湿热肿着矣."现今医家更认为湿热、瘀血是肾脏病之主要标证,且有的医家认为湿热贯穿于肾炎病程的始终.虽为湿热,然湿与热相较,湿为阴类,其性重浊粘腻,热与湿为依附,湿不去则热不清;湿去则热不能独存.因此如何有效地祛除湿邪,以使湿热分离,是治疗肾脏病湿热证的关键.吴鞠通"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化也".寥寥数语,实为治湿之要诀.也对肾脏病湿热证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思路.笔者不揣浅陋,拟就"气化则湿化"理论对肾脏病湿热证治疗的启示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 温病湿热证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

    作者:廖荣鑫;周福生

    近年来有关证的客观化研究十分活跃,温病中的湿热既是中医多种病变的原因,又是疾病某一阶段病因病性病势的集中反映,此证临床十分常见,但其治疗往往比较困难[1].因此,深入研究其客观的物质基础,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辅助期结肠癌患者脾虚证与湿热证血清蛋白质组学比较研究

    作者:孙校男;劳波;卢德赵

    目的 研究辅助治疗期结肠癌湿热证、脾虚证及无症状结肠癌患者血清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方法 收集结肠癌辅助期结肠癌湿热证组、脾虚证组及无症状组患者外周血清各8例,通过双向凝胶电泳以及质谱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寻找在结肠癌辅助治疗期患者血清中特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 湿热证组较无症状组维生素D结合蛋白升高,血清结合素前体、β-GDP解离抑制因子、载脂蛋白A-I前体和簇蛋白均降低.脾虚证组较无症状组β-GDP解离抑制因子、簇蛋白及血清结合素前体升高,前白蛋白原、载脂蛋白A-I前体及维生素D结合蛋白均降低.结论 6种蛋白差异表达蛋白质的组合性变化可能是辅助治疗期结肠癌的物质基础,具有潜在的诊断、预后标志物或治疗靶点的意义.

  • 温病湿热证大鼠模型肝线粒体K+-Na+-ATP酶活力变化的对比研究

    作者:程方平;刘松林;李云海;周璇;梅国强

    [目的]探讨多因素复合造模方法对模型大鼠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分为正常组、湿热模型组(高脂+高温高湿+大肠杆菌)、模型对照组(普食+高温高湿+大肠杆菌);运用定磷法测肝线粒体Na+-K+-ATPase活性.[结果]模型组与模型对照组肝线粒体Na+-K+-ATPase活性均较正常组显著降低,但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肝线粒体Na+-K+-ATPase活性显著降低,是湿热证模型的病理基础之一,与是否高脂饮食无关.

  • 清肾颗粒对慢性肾衰竭急剧加重湿热证的改善作用观察

    作者:储杨敏;郑昌志;束永兵;李传平;王亿平

    目的:观察清肾汤治疗慢性肾衰竭(CRF)急剧加重湿热证的疗效.方法:选择90例CRF急剧加重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用解毒泄浊Ⅱ号保留灌肠,并根据导致CRF急剧加重的诱因,分别以相应西药抗感染、降压、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等治疗.治疗组另加用清肾颗粒.2组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均有明显改善(P<0.01);2组治疗后Scr、GF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意义(P<0.05,P<0.01).结论:清肾颗粒可以明显改善CRF急剧加重湿热证的临床表现,降低血肌酐水平,改善中医症候.

  • 大黄泄浊颗粒保留灌肠对非透析慢性肾衰竭湿热证疗效及其微炎症状态影响的观察

    作者:胡顺金;郭茹叶;茅燕萍;王亿平;刘小平;任克军

    目的:观察大黄泄浊颗粒保留灌肠治疗非透析慢性肾衰竭(CRF)湿热证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2组均根据辨证论治口服中药汤剂及相应的降压、利尿、纠正肾性贫血等对症处理;治疗组加用大黄泄浊颗粒1袋配液150ml灌肠,保留1~2h,每日1次;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湿热证症状、肾功能及微炎症状态等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CRF疗效、湿热证证候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对肾功能及微炎症状态等指标改善亦均以治疗组为优(P<0.05或P<0.01).结论:大黄泄浊颗粒对非透析CRF湿热证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并能显著改善其存在的微炎症状态.

  • 清肾颗粒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急剧加重湿热证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及白细胞介素-18的干预作用

    作者:王飞;王亿平;王东;程皖;胡顺金;吕勇;刘玲

    目的:观察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急剧加重湿热证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及清肾颗粒的干预作用.方法:60例CRF急剧加重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并选取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人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在西药常规治疗同时使用中药解毒泄浊Ⅱ号保留灌肠,治疗组加用清肾颗粒,每次1袋,每日3次口服,疗程1个月.检测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IL-8、IL-18水平变化情况,并与正常人组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86.67%和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56.67%和60%)(P2均<0.05).CRF急剧加重湿热证患者治疗前血清IL-8、IL-1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组(P2均<0.01);治疗组、对照组2组治疗前的血清IL-8、IL-18水平无明显差异(P2>0.05),治疗后2组血清IL-8、IL-18水平均有所下降(P2<0.01);但治疗后2组比较,治疗组血清IL-8、IL-18下降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2<0.05).结论:CRF急剧加重湿热证患者血清IL-8、IL-18水平较正常人组明显升高,清肾颗粒可降低其水平,改善肾功能,减轻临床症状.

  • 慢性肾衰竭急剧加重湿热证患者血清一氧化氮、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变化及清肾汤的干预作用

    作者:程皖;王亿平;李文娟;曹恩泽;吕勇

    目的:观察慢性肾衰竭(CRF)急剧加重湿热证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水平(ET)的变化及清肾汤的干预作用.方法:2组均采用解毒泄浊Ⅰ号保留灌肠治疗,治疗组加用清肾汤口服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肌酐(Scr)变化情况、中医证候积分值变化情况和ET、NO变化情况.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治疗组、对照组血ET、血清NO水平、血NO/ET比值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而治疗组与对照组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同时发现CRF各期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与Scr、血浆ET、NO浓度有明显相关关系.结论:清肾汤在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肾功能的同时,有降低ET水平和升高NO水平的作用,这可能与其直接或间接减少ET合成,增加ET排出,拮抗NO合成抑制有关.且清肾汤能明显改善血NO/ET比值失衡的失调状态,这也可能是其逆转CRF患者急剧恶化肾功能的作用机制之一.

  • 清肾颗粒治疗慢性肾衰竭研究进展

    作者:甘小双;张红梅;王亿平;王东;金华

    追溯近20年与清肾颗粒相关文献,归纳清肾颗粒的研究现状.清肾颗粒以临床证候为依据立方,组方严谨、符合循证依据;长期临床验证具有明显改善临床症状、调节免疫、抗炎、活血化瘀和抗纤维化等作用;动物实验和质量标准及有效安全性鉴定则从不同侧面验证了清肾颗粒有效性和安全性.前期成果为其下一步更深层次研究开发打下了良好基础.

  • 人软骨TNF-α、MMP13和关节液IL-1β在两种湿证膝关节炎中的表达

    作者:谭永振;梁文;周尧;林秀娟

    目的:探讨湿热证和寒湿证膝关节炎患者关节软骨中TNF-α、MMP13表达的异同,以及膝关节液中IL-1 β含量的差别.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膝关节炎患者,分湿热型膝关节炎32例和寒湿型膝关节炎30例,术前抽取关节液,在膝关节置换术过程中,留取软骨标本,然后对其检测.结果:湿热组关节软骨中TNF-α的表达和寒湿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13的表达和湿热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湿热组关节液中IL-1 β的含量和寒湿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热组中关节软骨炎症表达高于寒湿组,软骨破坏程度较寒湿组严重.

  •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中医舌象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胡厚琴;黄泰基;韦红;林平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的感染与中医舌象的相关性.方法:对156例胃部胀满或/和疼痛的病人进行胃镜检查,并统计分析其中医舌象与幽门螺旋杆菌(HP)的感染的关系.结果:黄腻苔在HP感染和未感染者中所占比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舌淡在两者中比例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齿痕舌在两者中比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p感染与黄腻苔、齿痕舌无明显相关关系,而与淡舌有一定相关性.

  • 湿热证模型大鼠内毒素转导信号的动态研究

    作者:程方平;杨红兵;李家庚;刘松林;李云海;梅国强

    目的:通过多因素复合造模方法,观察模型大鼠内毒素特异性受体LBPmRNA、CD14mRNA、TLR4mRNA及NF-kBp65表达变化,探讨湿热致病机制.方法:24只大鼠分为正常组、湿热模型组(高脂+高温高湿+大肠杆菌)、模型对照组(高脂+高温高湿)各8只,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肝巨噬细胞LBPmRNA、CD14mRNA、TLR4mRNA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肝巨噬细胞NF-KBp65活性.结果:在感染6h、12h、24h等不同时相点湿热模型组LBPmRNA、CD14mRNA、TLR4mRNA、NF-KB表达与模型对照组、正常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增强(P<0.01);湿热模型组在6h、12h、24h等不同时相点LBPmRNA、CD14mRNA、TLR4mRNA、NF-kB表达逐渐增强.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靶细胞LBPmRNA、CD14mRNA、TLR4mRNA适量表达及NF-kB激活既是湿热病证的主要致病机理,又是湿热病证的相关性指标.

425 条记录 10/22 页 « 12...78910111213...212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