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根管治疗术一次法治疗下颌第一磨牙牙髓炎、牙髓坏死、根尖周炎术后观察研究

    作者:王加昌;王久利;祝荣杰;苟培芳;贺忠琴;谢小艳

    目的:探讨根管治疗术一次法治疗下颌第一磨牙牙髓炎、牙髓坏死、根尖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6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口腔科接受治疗的患有下颌第一磨牙牙髓炎、牙髓坏死、根尖周炎疾病的患者150例,共150颗患牙,在疾病类型方面,牙髓炎50例(牙髓炎组)、根尖周炎50例(根尖周炎组)、牙髓坏死50例(牙髓坏死组).对三组患者采用根管治疗术一次法治疗,观察术后7 d内疼痛的发生情况及术后6个月及1年内的整体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根尖周炎组患者治疗7 d后的疼痛发生率为20.0%,稍低于牙髓坏死组和牙髓炎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牙髓坏死组、牙髓炎组患者疼痛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尖周炎组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及1年的成功率分别为92.0%和92.0%,稍高于牙髓炎组和牙髓坏死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牙髓炎组和牙髓坏死组患者的成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第一磨牙牙髓炎、牙髓坏死及根尖周炎疾病采用根管治疗术一次法治疗,临床效果良好,成功率高,能减少患者的就诊次数,缩短疗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模拟咀嚼静态载荷nFA/PEEK牙种植体周应力分布特点

    作者:甘露;魏杰;王冬梅;马健

    目的:纳米氟磷灰石聚醚醚酮(nFA/PEEK)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复合种植体材料,本研究以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该材料种植体静态载荷下应力分布特点. 方法:建立下颌第一磨牙区的局部骨块、nFA/PEEK和钛合金(Ti6Al4V)种植体全瓷冠修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运用软件分析施力方向分别为垂直向、近远中向、颊舌向的180 N及240 N静态载荷下,对比2种材料种植体本身及其在骨内的应力分布状况. 结果:基台应力以颊舌向加载受力>垂直加载受力>近远中加载受力,nFA/PEEK材料比对应Ti6Al4V材料低4.2倍. nFA/PEEK应力集中于颈部1/3处, 并小于对应Ti6Al4V材料.应力围绕在种植体周围骨颈部的10 mm范围内,同一载荷下,应力随载荷增加而增大,且nFA/PEEK材料均高于对应Ti6Al4V材料. 种植体周围骨的等效应力基本位于20~60 Mpa. 240 N垂直向加载下Ti6Al4V材料的应力>180 N近远中向和垂直向加载的nFA/PEEK材料应力>240 N颊舌向加载钛合金的应力. 结论:生理静态载荷下, nFA/PEEK种植体不易折断,能降低应力遮挡,有利于骨皮质骨生长沉积,是有潜在应用前景的种植体材料.

  • 上颌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1例

    作者:李丽娟;李永清;徐建林;朱敏

    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gaint cell reparative granuloma)常发生于20岁以下的患者,女性较男性多见,多发生于下颌第一磨牙前的部位.临床报道少见.1999年10月我科接诊了1例,报道如下.

  • 下颌第一磨牙分根后单冠与联冠修复的有限元分析

    作者:王桃;李可;邱晓霞;周琳;莫三心

    目的:研究下颌第一磨牙分根后2种修复方式对磨牙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利用锥形束CT(CBCT)扫描和Mimics 、Geomagic、UG处理图像,建立下颌第一磨牙分根术后单冠和联冠修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进行垂直和斜向加载.计算正常下颌第一磨牙及2种修复方式下牙体和牙周组织的应力.结果:垂直载荷时,2种修复模型与正常磨牙牙体、牙周应力分布相似;牙体应力极值和牙周膜大主应力值均增加,单冠模型增幅较大.斜向载荷时,联冠模型与正常磨牙牙体、牙周应力分布相似,单冠模型远中根及牙周膜颊侧根下半部应力集中区增大;牙体应力极值和牙周膜大主应力值均增加,单冠模型增幅较大.结论:下颌第一磨牙分根术后选择联冠修复更为合理.

  • 有限元法建立下颌第一磨牙模型及受力分析

    作者:洪瑾;夏文薇;朱亚琴;王晓仪;熊焕国

    目的建立下颌第一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观察牙齿各部位应力分布情况. 方法离体下颌第一磨牙经CT扫描及图像处理,通过特定的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在该模型上模拟牙咬合情况进行垂直和侧向加载,计算出牙体部及根管壁各部位的大拉应力、大压应力和能量应力.结果下颌第一磨牙的应力大值出现在直接加载处,倾斜加载比垂直加载引起的应力大.自冠方向根方,各部位大应力逐步减小,在髓底根管口处有一上升峰值,尤以倾斜加载时更为显著.管壁的应力小于牙体的应力,变化趋势与牙体的应力相似.结论采用有限元法分析牙齿各部位的应力情况,是一种简捷、有效、可靠且安全的方法.

  • 下颌第一磨牙(牙合)面磨耗近中根受力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高国宁;王国友;宋继武;卢守仪

    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技术,分析下颌第一磨牙在(牙合)面水平磨耗与倾斜磨耗2种情况下受力时,其牙体内的应力分布和瞬间位移情况,探讨近中根纵裂发生的生物力学依据.方法:运用Mimics有限元软件建立下颌第一恒磨牙三维有限元模型,分为无磨耗组(对照组)、水平磨耗组(实验组1)和倾斜磨耗组(实验组2)3组,实验组1和实验组2再根据4种磨耗程度,分别建立平切1、平切2、平切3、平切4和斜切5°、斜切10°、斜切15°与斜切20°8种研究模型.经(牙合)面加载200 N的咬合力,运用MSC.Marc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各种状态下模型内的等效应力和瞬间位移,分析牙根纵折发生的生物力学依据.结果:①无磨耗组第一磨牙应力主要集中在(牙合)面中央窝沟处,位移等值线主要集中在牙冠近中偏颊(牙合)面,向下延伸至牙颈部.②水平磨耗组应力主要集中于牙冠部及近远中根的根分叉水平,位移等值线整体逐渐偏向(牙合)面近中偏颊侧牙颈部区域,类似于楔状缺损的V型.③在倾斜磨耗组,当磨耗平面向远中倾斜角度由5°增至15°时,瞬间位移等值线与牙长轴交角变小,近中根所受剪切力大,产生的应力集中,发生牙根纵裂的可能性增大;当倾斜角度增大至20°时,应力主要集中在牙冠部,其位移等值线呈环形,大位移出现在牙冠内.提示临床上当牙冠磨耗严重、牙尖斜面明显倾斜时,倾斜牙尖成为应力集中区,易发生折裂.结论:下颌第一磨牙(牙合)面磨耗面向远中倾斜时,其近中根发生纵裂的可能性较大,为临床上预防性调磨过度磨耗的下颌第一磨牙,降低近中根纵裂的可能性提供了生物力学依据.

  • Fibulin-7在小鼠下颌第一磨牙发育过程中的时空表达

    作者:欧阳宁鹃;李洪亮;林雨恒;卢陈佩;代杰文;沈国芳

    目的:观察Fibulin-7蛋白在小鼠下颌第一磨牙牙胚发育过程中的时空表达特点.方法:取胚胎15.5 d、出生后第1天、第7天的C57BL/6J小鼠下颌骨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Fibulin-7在下颌第一磨牙牙胚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结果:Fibulin-7蛋白在小鼠下颌第一磨牙牙胚自钟状期末期至牙胚发育成熟过程中表达量逐渐增加.结论:Fibulin-7蛋白在牙胚发育的不同阶段均有表达,推测Fibulin-7参与了牙间充质细胞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的形成过程.

  • 后牙纵折后的保存方法研究

    作者:张志伟;李良晨

    后牙纵折是指后牙通过髓室底的垂直性折裂[1],多在患牙受到过大力或突然咬硬物时发生.近年来,由于牙体充填技术的提高,充填范围扩大,相应其抗力性比较薄弱,导致后牙纵折发生率上升.作者近年来对54例患者共55颗纵折后牙进行保存治疗并随访观察,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对象54例患者中男31例,女23例.年龄22~68岁.患牙共55颗,均为后牙,其牙位:上颌第一磨牙16颗,第二磨牙6颗;下颌第一磨牙23颗,第二磨牙10颗.折裂前有活髓牙9颗,死髓或去髓牙46颗,有47颗患牙做过充填,40颗患牙做过不同类型的牙髓治疗.

  • SD大鼠下颌第一磨牙DLX5、RUNX2、OSX、DSP的表达分析

    作者:俞艳;曹灵;闫明;于金华;张光东

    目的:观察远端缺失141源盒5(distal-less homeobox 5,DLX5 )、核心结合蛋白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2,RUNX2)、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terix(OSX)和牙本质涎蛋白(dentin sialoprotein,DSP)在出生后SD大鼠下领第一磨牙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SD大鼠出生后下颌第一磨牙发育矿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出生后1、7、14、28 d SD大鼠下领第一磨牙中DLX5、RUNX2、OSX、DSP的表达分布.结果:DLX5在出生后1、7、14 4中均有表达,表达量呈现出上升趋势,但是在28 d时不表达;RUNX2在出生后1、7、14、28 d均表达,表达量在7d时呈现低;OSX在出生后l,7、14、28 d均有表达,表达量在14 d时呈现低;DSP在出生后1、7、14、28 d均有表达,表达量呈上升趋势.结论:DLX5、RUNX2、OSX、DSP在大鼠出生后各阶段的表达量不同,具有时空特异性,表明DLX5、RUNX2、OSX、DSP可能对出生后SD大鼠下颌第一磨牙发育及矿化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 不同X线投照角度对下颌第一磨牙根管治疗的评价

    作者:陈瑶;王博;刘璋;吴凡;任宏伟

    目的 探讨能清晰显示下颌第一磨牙全部根管的X线佳投照角度,为根管治疗提供准确的信息.方法 选取需行根管治疗且扩大针探查具有4个根管的下颌第一磨牙245例,完成根管治疗后,分别拍摄X线常规投照片、远中偏位投照片,判断所显示的根充效果.每颗牙拍摄角度分别为常规0°、远中偏30°、远中偏45°.由一个技师单独完成拍片,4位医师统一阅片,诊断牙根内的根管数目、形态及根管治疗情况.结果 X线常规投照片和远中偏30°位和45°位,显示下颌第一磨牙有四个根管的比例分别为36%、82%和95%.X线远中偏位投照片显示颊、舌向根管的比例大于常规投照片(P<O.001).结论 采用远中偏移30°~45°X线投照,能充分显示下颌第一磨牙的根管数目、形态,更好的评价根管治疗后根管显示情况.

  • 右下颌第一磨牙近中3个根管1例

    作者:王立华

    1病例报告患者,女,28岁,右下颌第一磨牙因进食冷热刺激性食物疼痛半年余,近日疼痛加重,并伴有明显夜间痛,于外院诊治后仍有持续性疼痛来我院就诊.检查:右下颌一磨牙远中(牙合)面少量腐质,髓腔开放,探查近中2个根管,远中2个根管,深部探痛(+),髓底完整,叩诊(±),松(-),牙龈色泽正常,X线片显示根尖未见异常.诊断:右下颌第一磨牙牙髓炎.处理:2%利多卡因局麻下去除残余腐质,揭全髓室顶,拔残髓,10#及15#根管K锉,探入根管,确定工作长度,ProTaper镍钛锉根管预备,3%过氧化氧液和0 5%次氯酸钠液冲洗根管,Ca(OH)2糊剂棉捻封4根管,丁香油氧化锌暂封.1周后复诊,症状明显减轻,但仍有轻度持续自发性疼痛,检查4根管棉捻无渗出,进一步核实根管工作长度,DG16探针探查发现近中中部发育沟有出血,并有明显疼痛,10#K锉循序进入摄片发现一遗漏根管,行根管治疗后,Vitapex根管糊剂加牙胶尖侧压法充填,GIC(玻璃离子)垫底,复合树脂充填,1周后自发性疼痛消失,无任何不适症状.X线片见图1.

  • 下颌第一磨牙近中三根管的临床观察

    作者:徐海;张光东

    目的:探讨12例下颌第一磨牙近中三根管的根管分型及与年龄、牙位、性别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收集2014年8月—2015年8月共12例有近中第三根管的下颌第一磨牙记录根管分型、年龄、牙位、性别。结果12例中融合型根管居多,年龄>30岁,独立型根管年龄<30岁;右侧牙位明显多于左侧;性别上无明显差异。结论年龄和牙位可能是影响下颌第一磨牙近中第三根管存在的主要因素。

  • 人下颌第一磨牙全瓷修复体预备量与粘接面积的初步研究

    作者:孙冠阳;王嘉;韩宁宁;周峰;巴睿恺;吴国锋

    目的 量化和比较下颌第一磨牙不同瓷修复体预备量(磨切的牙体组织占牙冠硬组织的体积百分比)、粘接面积.方法 收集10颗人离体下颌第一磨牙,采用Micro CT对其进行扫描和重建,通过3D打印的方法批量复制为4组(A、B、C、D),每组10个,按照牙体预备标准对3组样本分别进行全瓷冠(A1?A10)、邻牙合全瓷嵌体(B1?B10)和多面全瓷嵌体(MOD) (C1?C10)预备,D组(D1?D10)为空白对照组;后采用逆向工程软件Mimics 和Geomagic Studio对修复体预备量、粘接面积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下颌第一磨牙全瓷冠、邻牙合全瓷嵌体和MOD全瓷嵌体的预备量依次为36.21%、5.75%和11.93%;粘接面积测量结果为:全瓷冠169.96 mm2、邻牙合全瓷嵌体40.27 mm2、MOD全瓷嵌体81.94 mm2,不同全瓷修复体的预备量、粘接面积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邻牙合全瓷嵌体和MOD全瓷嵌体牙釉质粘接面积分别为26.55 mm2、55.13 mm2,牙本质粘接面积分别为12.92 mm2、23.97 mm2,牙釉质粘接面积>牙本质.结论 下颌第一磨牙全瓷修复体预备量、粘接面积的大小与修复体类型有关;下颌第一磨牙全瓷嵌体粘接边缘线牙体组织为牙釉质,提示临床应采用牙釉质粘接的方式进行修复体粘接.

  • 下颌第一磨牙分根术后冠修复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作者:李可;王桃;张晓;张朋;刘瑶

    目的:建立下颌第一磨牙分根术后单冠和联冠修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冠修复的生物力学分析奠定基础。方法通过CBCT扫描获取断层图像,利用Mimics软件读取图像并进行初步处理, Geomagic软件精修,造型软件UG装配各模块及有限元软件Ansys划分网格。结果建立下颌第一磨牙、分根术后联冠与单冠修复下颌第一磨牙以及牙周支持组织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论利用CBCT扫描结合逆向工程软件Mimics、Geomagic,造型软件UG,有限元软件Ansys能够快捷有效地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

  • 三根型下颌第一恒磨牙远舌根的锥形束CT研究

    作者:赵亮亮;朱保民;沈玮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BCT)观察测量三根型下颌第一恒磨牙独立远中根的解剖特点.方法 收集三根型下颌第一恒磨牙锥形束CT影像资料共100例(男、女各50例),测量远舌根根管口的解剖位置,及远舌根根管进入方向.结果 远舌根根管口与远颊根根管口、近舌根根管口、近颊根根管口平均距离分别为3.11、2.90、4.13 mm;远舌根与远颊根根管上段在颊舌平面上相交角度是43.29°、近远中向角度是3.26°,性别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远舌根根管口与远颊根、近舌根根管口连线角度为女性75.10°、男性77.07°,性别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锥形束CT测量能为临床定位探查下颌第一恒磨牙远舌根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两代下颌磨牙颊面管的临床应用分析

    作者:臧艳君;周磊

    目的 观察第1代和第2代直丝弓颊面管粘结后下颌第一磨牙的位置变化.方法 选择80例正畸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粘结新亚第1代和第2代直丝弓网底颊面管.第1代颊面管弧度与磨牙近远中接触点连线平行粘结,第2代颊面管定位粘结于近中颊沟处.2组颊面管粘结高度均为磨牙颊面中1/3.比较下颌第一磨牙矫治前后的旋转变化.结果 粘结新亚第1代直丝弓颊面管,下颌第一磨牙矫治前后位置无明显变化.粘结新亚第2代直丝弓颊面管,下颌第一磨牙矫治前后位置变化范围较大.2组矫治前后角度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1).磨牙近中颊沟在颊侧1/2者,下颌第一磨牙矫治前后位置无明显变化.磨牙近中颊沟在颊侧1/2~1/3者,下颌第一磨牙矫治前后旋转位移变化明显.结论 下颌第一磨牙颊沟位置多变,选择正确粘结第1代直丝颊面管可以减少磨牙旋转.

  • 下颌第一磨牙残冠保存疗法的临床体会

    作者:赵金华;平雷

    目的 探讨有根分叉病变的下颌第一磨牙残冠经牙体牙周牙髓治疗后的修复方法 .方法 随机选择临床建议拔除的有根分叉病变的下颌第一磨牙残冠病例,经完善的根管、牙周治疗后半个月无症状者进行残冠分根,以前磨牙形态修复.结果 保存修复3年后的总有效率达88%,患牙无不良自觉症状,能较好地行使咀嚼功能.结论 下颌第一磨牙经完善的根管、牙周联合治疗后行分根修复术,患牙可以较长时间保存.

  • 3例下颌第一磨牙近中三根管报告

    作者:钱芳;魏昕;吴红霞

    根管遗漏是根管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下颌第一磨牙,通常有3个根管,即近中2个根管,远中1个根管,远中有时亦出现2个根管。本文报道了3例下颌第一磨牙5个根管探查预备及充填过程,以期对多根管牙齿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华东地区中国人下颌第一恒磨牙根管形态的锥形束CT分析

    作者:姜楠;周洲;周耀;于金华;孙超;张光东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分析华东地区下颌第一恒磨牙不同根管形态及其发生率,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放射科行CBCT检查的患者图像资料,参照Vertucci分类法统计分析健康、未经治疗、发育完全的下颌第一恒磨牙的根管形态.结果:共获取766例患者(137例患者单侧下颌第一恒磨牙缺失)的1 395颗下颌第一恒磨牙的CBCT图像数据.下颌第一恒磨牙双根的发生率大约为68.5%,3根的发生率为31.4%;3根管的发生率为57.9%,4根管的发生率为38.5%.近中根大多拥有2个根管.大部分的远中根均为Vertucci Ⅰ型,近中牙根的根管形态比较复杂,下颌第一磨牙拥有6种不同的根管形态.下颌第一恒磨牙远中舌根的个体发生率为35.3%.男女性别间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下颌第一恒磨牙远舌根双侧对称性的发生率为60%,且右侧大于左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颌第一恒磨牙根管形态及数目具有多样性,CBCT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来辨别分析下颌磨牙的根管形态,为根管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青少年第一磨牙早失的Edgewise法治疗

    作者:龚向阳

    青少年中第一磨牙的患龋率居高不下,因龋坏而拔除的情况较常见。本文选取37名病例,应用Edgewise技术使第二、第三磨牙前移来关闭缺牙间隙,以探讨青少年第一磨牙早失治疗的新途径。1 临床资料37例中男14例,女23例,年龄14~20岁,平均15岁。其中下颌第一磨牙早失19例,上颌第一磨牙早失12例,上下颌第一磨牙均早失6例。

187 条记录 4/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