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微种植体支抗矫治上颌前突15例的X线头影测量研究

    作者:吴欣;刘国元

    目的:评价微种植体在上颌前突患者正畸治疗中的支抗作用。方法15例上颌前突患者,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后,使用微种植体支抗结合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对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软硬组织的变化,采用SPSS 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后上颌中切牙切缘平均腭向移动6.52 mm,上颌第一磨牙近中接触点平均近中移动0.41 mm,上唇突点后移,鼻唇角加大,A点轻微后移,患者侧貌明显改善。结论微种植体在关闭拔牙间隙过程中具有完全支抗作用。

  • 微种植体颌骨植入区的 CBCT 测量分析

    作者:李文艳;彭嘉琪;林巍;余新洲;尹璐;侯伟;刘翔;林汤毅;陈文静

    目的:利用锥体束 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分析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牙根间以及下颌第二磨牙近中颊根侧植入的微种植体周围组织结构。方法收集34例患者的 CBCT 数据。上颌测量不同植入角度的颧牙槽嵴厚度及种植体与上颌牙合平面间的距离;下颌测量不同植入高度牙槽骨各部位的小植入角度以及颊侧骨厚度。结果①上颌距离牙合平面13~17 mm 植入微种植体,植入角度为40°~75°,上颌颧牙槽嵴厚度为(4.7±0.3)~(8.1±0.1)mm。②在下颌不同的植入点中,距离牙合平面11 mm 时植入角度应大于82°,距离牙合平面16 mm 时,植入角度应大于51°;距离牙合平面11 mm时第二磨牙颊侧牙槽骨厚度小,距离牙合平面16 mm 时大。③不同植入点中,以距离牙合平面16 mm 植入时至下颌神经管上缘的平均距离小,为(9.0±1.6)mm。结纶①为保证上颌颧牙槽嵴骨厚度至少6 mm 且不触及上颌窦底壁,理想的植入位置为距离上颌牙合平面13~16 mm,植入角度55°~75°。②在第二磨牙近中根颊侧植入微种植体时,建议植入点与牙合平面距离大于12 mm,植入小角度依不同植入点而异。

  • 个体化舌侧矫治器联合微种植体支抗在正畸中的应用

    作者:王苗;郭泾

    现代正畸技术随着患者要求的提高,正在向兼顾功能和美观的方向发展,隐形矫治技术应运而生,个体化舌侧矫治技术作为除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以外的另一种隐形矫治方法,有其独到的优点,微种植支抗的引入,显著改善了舌侧矫治技术的生物力学效应,深受广大医生及患者的欢迎.本文将从个性化舌侧矫治联合微种植支抗的生物力学特点、三维有限元分析、微种植体稳定性、舌侧矫治器对口腔功能的影响及患者满意度几方面作一综述,为个体化舌侧矫治器联合微种植支抗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 影响种植支抗稳定性的因素分析

    作者:邓海艳;刘海霞

    微种植体植入后的稳定性是其发挥作用的前提.该文就正畸微种植体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其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 不同角度微种植体支抗不同载荷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杨进;陈江;何炳蔚;窦宁;章非敏

    目的:建立微种植体正畸支抗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倾斜角度下植入微种植体时,不同载荷对种植体-骨界面的生物力学变化,为微种植体正畸支抗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有限元软件处理.建立倾斜角度分别为30°,45°,60°,90°的4组微种植体支抗模型,分析在0.98 N(100 g力)、1.96 N(200 g力)、2.94 N(300 g力)、3.92 N(400 g力)水平力作用下,微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及位移的分布情况.结果:不同角度不同载荷下微种植体颈部为应力集中区,Von-Mises应力及位移峰值随倾斜角度的增大而增大.微种植体90°植入,在3.92 N(400 g力)水平力作用下大Von-Mises应力峰值为19.263 MPa,大位移峰值为1.234 4 μm.结论:微种植体可在90°内载荷3.92 N(400 g力)以内的水平向正畸力.减小微种植体的倾斜角度,可以提高其载荷水平向正畸力的能力,提示临床应选择尽量倾斜于颊侧牙槽骨的方向植入微支抗种植体.

  • 对比应用微种植体支抗与口外弓支抗远中移动上颌磨牙的临床研究

    作者:曹智辉

    目的:对比微种植体支抗与口外弓支抗远中移动磨牙的临床效果,为正畸治疗时远中移动磨牙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本院收治的23例安氏Ⅱ类错患者,对其中13例采用了微种植体作为支抗进行正畸治疗的患者和9例采用口外弓作为支抗治疗的患者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的SNA、SNB、ANB、U1-X、U6-X、U1-Y和U6-Y来评价两种支抗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使用微种植体的患者ANB和U6-X减小,U6-Y显著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于接受口外弓治疗的患者,其ANB显著降低,U6-X显著增大(P<0.01),SNB和U6-Y显著增大(P<0.05)。结论:微种植体支抗和口外弓支抗均发挥了强支抗作用,在上颌磨牙矫治过程中,口外弓提供较高力值,对磨牙远中移动力强,对患者依从性要求高,微种植体支抗提供持续轻力,治疗体验更好,患者依从性高,治疗效果更满意。

  • 微种植体在隐形矫治中的应用

    作者:陈双喜;顾永佳;高美琴

    目的:评价和分析微种植体结合隐形矫治在治疗上颌前突或严重拥挤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上颌前突或严重拥挤的患者30例,其中15例选择进行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其余15例选择传统金属托槽矫治器治疗,在种植钉植入后及取出前均拍摄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以评估后牙的移动量.结果:用隐形矫治和传统金属托槽矫治器矫治后的患者后牙前移均<2 mm,两组患者后牙的前移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复杂的正畸患者过程中,在微种植体的辅助下,隐形矫治能达到和固定金属拖槽一样的效果.

  • 四手操作技术在微种植体植入术中的应用和护理体会

    作者:张爱萍

    目的:总结四手操作技术在微种植体植入中的优势,探讨护理配合技巧。方法:正畸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使用四手操作进行微种植体植入;对照组由医师单独进行微种植体植入。结果:(1)两组微种植体植入所需要时间比较:观察组43.52分钟,对照组67.87分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P<0.01)。(2)两组患者微种植体植入舒适、基本舒适、不舒适、极不舒适病例两组比较:观察组分别为9例,11例,1例,0例;对照组分别为2例,10例,8例,1例,两组舒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4,P<0.05)。(3)两组患者微种植体脱落个数比较:两组微种植体植入的总数均为42颗,观察组脱落2颗(4.8%),对照组脱落5颗(1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四手操作有助于提高微种植体植入的成功率,缩短操作时间,增加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

  • 微种植体支抗联合滑动杆后移磨牙临床应用

    作者:金晶;卢海平

    目的 探讨应用微种植体支抗联合滑动杆后移磨牙技术的应用,评估利用种植体支抗联合滑动杆技术正畸治疗前后上颌切牙和第一磨牙位置的变化.方法 选择11例安氏Ⅱ类病例,拔除上颌第二磨牙或第三磨牙,利用滑动杆后移上颌磨牙创造间隙排齐前牙或内收前牙.所有病例为上颌轻度前突,牙列轻、中度拥挤,需要磨牙后移创造间隙排齐前牙或内收前牙.测量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测量上颌中切牙和第一磨牙的角度和线距改变.结果 11例患者平均疗程20~36个月.矫治后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上下牙列中线对齐,尖牙磨牙均达到中性关系.中切牙根舌向移动,磨牙整体远中移动.结论 微种植体支抗联合滑动杆能有效地远中移动磨牙.

  • 微种植体支抗压低上颌磨牙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牟锡波;施更生

    目的 探讨微种植体支抗压低上颌磨牙的效果,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48例(52颗磨牙)上颌磨牙伸长患者,均采用微种植体支抗压低上颌磨牙.比较其矫治前后伸长磨牙近中尖与腭平面的垂直距离和伸长磨牙的牙冠高度.结果 ①52颗伸长磨牙均被有效压低,压低距离2.76~3.75mm,平均(3.14±0.37)mm,压低磨牙时间5.24~8.35月,平均(6.55±0.48)月,有2枚发生脱落,植入成功率为97.06%;②矫治前伸长磨牙近中尖与腭平面的垂直距离为(29.50±3.08)mm,矫治后为(26.35±2.95)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矫治前伸长磨牙牙冠高度为(5.65±0.48)mm,矫治后为(5.09±0.42)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种植体支抗压低上颌磨牙,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 推磨牙向远中非依赖性矫治器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作者:顾依文

    对于安氏Ⅱ类错(牙合)伴牙列拥挤,临床上常用推磨牙向远中的方法.近年来,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及颌内支抗的兴起,患者非依赖性矫治器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本文就推磨牙远中技术的患者非依赖性矫治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微种植体支抗系统研究进展

    作者:杨光银;李晓智

    微种植体用作正畸支抗,植入部位广泛,操作简单,患者易于接受,优势明显,但缺点也不容忽视.目前不同型号的微种植体相继出现,与之相对应的生物力学研究尚待深入.

  • rhTNFR:Fc对兔正畸微种植体周围炎模型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研究

    作者:郑胜;黄海蓉;郑园娜;卢海平;谷志远

    [目的]评价注射用重组人Ⅱ型TNF受体-抗体融合蛋白(tumour necrosis factor FC fusion protein,rhTNFR:Fc)(商品名:益赛普)在兔正畸微种植体周围炎模型的作用。[方法]选用新西兰兔12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在兔下颌无牙区植入正畸微种植体,采用钢丝结扎法建立实验性微种植体周围炎模型,结扎56d,治疗组给予rhTNFR:Fc,剂量1.1mg mg/(kg·d)1周,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在造模后第14、56、63d检测改良菌斑指数(mPLI)、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BI)和种植体周探诊深度(PD);造模后63d取种植体周围牙龈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常规HE、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炎性细胞浸润及TNF-α分布情况。[结果]造模后63d,治疗组mPLI、mBI、PD较模型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造模后63d治疗组牙龈组织内炎症细胞浸润、TNF-α均较模型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rhTNFR:Fc可影响微种植体周围炎炎症反应过程。

  • 个体化舌侧矫治微种植体远移下牙列有限元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作者:刘刚;蔡留意;张月兰;刘小东

    目的 建立个体化舌侧矫治远移下牙列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进一步生物力学研究提供模型支持.方法 对志愿者进行CT扫描,将获得的数据导入 Mimics软件中3D重构获得初步三维模型,经Geomagic Studio软件模型优化和曲面重建,获得下颌牙列和下颌骨三维模型.利用 UG NX8. 5建立个体化舌侧托槽、弓丝、牵引钩、微种植体、片段弓等模型.将所得的模型进行组装后在Ansys软件中进行网格划分、材料属性定义,终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两个模型分别加载工况进行验证.结果 根据微种植体位置不同,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2个.工况1时合平面逆时针旋转趋势,下前牙伸长趋势,后牙压低伴有远中倾斜趋势;工况2合平面无明显旋转趋势,磨牙趋于整体移动.验证结果符合临床实际.结论 通过CT扫描以及多种软件的联合运用建立了精确度较高、几何相似性较好的个体化舌侧矫治微种植体远移下牙列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后续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 下颌颊棚区微种植体植入区域的锥形束CT研究

    作者:刘彩凤;蔡留意;张月兰;刘刚

    运用锥形束CT(CBCT)分析下颌颊棚区微种植体植入区域的解剖结构.收集86例患者CBCT资料三维重建.在下颌第一、二磨牙颊根的颊侧牙槽嵴顶下方选取3、6、9 mm的断层,测量牙根表面到骨皮质表面的距离.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分析.左右两侧及男女各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测量点中骨厚度大值为(9.17±1.93)mm,小值为(0.96±0.48)mm.下颌颊棚区骨厚度有自牙合方向根方,自近中向远中增加的趋势,且个体差异较大.

  • 种植体支抗与横腭杆在双颌前突患者前牙内收中应用效果比较

    作者:尹传卫;赵宁

    目的:比较种植体支抗与横腭杆在双颌前突患者前牙内收中应用效果.方法:将采取拔除4个第一双尖牙方法治疗的42例双颌前突成年患者分为2组,其中24例应用种植体支抗(MS组),18例应用横腭杆作为加强支抗的手段(T组).应用X线头影测量分析2组患者的骨骼、牙齿及软组织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ANB角变化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N、MP在MS组中减少,在T组中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前牙的内收量在MS组中较T组明显(P<0.01),上颌磨牙及切牙在MS组被压低,而在T组中均有一定程度的伸长(P<0.05);软组织方面,MS组UL-E减小量明显高于T组(P<0.01).结论:微种植体可以在失状向和垂直向提供绝对支抗,并在双颌前突患者的前牙内收中取得令人满意的骨骼、牙齿及软组织变化.

  • 微种植体支抗推磨牙远中移动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效果观察(附12例分析)

    作者:蒋建磊;陈小春

    目的 观察微种植体远移磨牙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的作用和效果.方法 患者12例,均为安氏Ⅱ类患者,共植入24枚微种植体于上颌牙槽骨,放置Ni-Ti推簧在上颌第一磨牙和第二前磨牙间推磨牙远移,观察结果.结果 12例患者上颌磨牙均向远中移动1.5~2.0 mm/月,上颌磨牙远中移动平均4.5 mm,平均阶段疗程移动4~5个mm.结论 微种植体在远移上颌磨牙的过程中有效高速,发挥了强支抗的作用,对患者的依赖性降低.

  • 不同加载时机对低骨代谢大鼠微型种植体支抗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李冠娥;张彬;李金源;王立妍;李娜

    目的:研究低骨代谢情况下不同加载时机对大鼠微种植体支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雌性大鼠40只,分为A(低骨代谢即刻负载)组、B(低骨代谢2周负载)组、C(正常即刻负载)组、D(正常2周负载)组.A和B组建立低骨代谢模型,B和D组大鼠左侧胫骨植入直径1.6 mm的微种植体2枚,两周后A和C组微种植体植入;然后各组同时负载0.98 N拉力,30 d后处死动物.通过X线片测量种植体骨内移动间距;制作含有种植体的组织学切片,甲苯胺蓝染色,在光镜下观察不同加载时机的种植体与周围骨组织结合状况并计算骨结合率(BIC).结果:4组大鼠微种植体均无松动;4组微种植体支抗位移、BI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骨代谢=17.139和33.506,P均<0.001;F时间=1.904和1.395,P>0.05;F交互=0.047和0.620,P>0.05),C和D组微种植体支抗位移大于A和B组,BIC高于A和B组.结论:低骨代谢情况下微种植体支抗即刻、延期负载是可行的,加载时机对微种植体稳定性影响较小.

  • 微种植体支抗改善露龈微笑的效果

    作者:张月兰;张志伟;蔡留意;焦辉;余炜伟

    目的:观察微种植体支抗即刻负载矫治露龈微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露龈微笑拔牙患者10例,在其上颌唇侧侧切牙与尖牙根尖牙槽骨处植入微螺钉种植体,即刻用螺旋弹簧将微螺钉和上颌中切牙及侧切牙连在一起,每侧施力0.735 N,4周复诊1次。通过X线头影测量、模型分析及临床观察,比较矫治前后与露龈微笑有关的参数变化情况。结果:露龈微笑矫治(5.6±3.0)个月,正畸矫治疗程(18.7±6.0)个月。露龈微笑得到改善,面型和谐。与矫治前比较,U1-SN、U1-NA、L1-NB、IIA、U1/PP、L1/MP、HL-NB、UL-EL及LL-EL等,SNA、ANB、U1-PP在前牙停止压入时有明显变化,但停止压人后没有明显改变;覆(牙合)覆盖在前牙停止压入时测量值接近正常,但覆(牙合)在后续矫治中有少量复发。结论: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即刻负载性能稳定,疗效肯定,操作简单,是矫治露龈笑的理想支抗选择。

  • 微种植体支抗在内收前牙中的应用

    作者:崔淑霞;刘进忠;张月兰

    目的:研究微种植体支抗在矫治双颌前突内收前牙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6例安氏Ⅰ类拔牙矫治的双颌前突患者,随机分为2组.拔牙模式均为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在关闭拔牙间隙阶段,观察组用微种植体作支抗,对照组用传统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通过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变化判断2组支抗丧失程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所有病例拔牙间隙均关闭.矫治后前牙突度及轴倾度均得到改善.研究组上切牙内收(12.10±3.40)mm,下切牙内收(2.45±1.10)am,支抗磨牙前移(1.15±1.00)m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种植体能提供稳定的支抗,大限度避免支抗的丧失,具有操作简单和舒适等特点.

170 条记录 5/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