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学生对婴儿面孔的注意偏向特点

    作者:施永谋;罗跃嘉

    目的:探讨大学生对婴儿面孔是否存在注意偏向.方法:选取大学本科生80名(男40名,女40名),采用2线索效度(有效/无效)×2视野(左侧/右侧)×2是否独生(是/否)×2性别(男/女)的混合实验设计,运用点探测的实验范式考查大学生对婴儿面孔注意偏向有无性别与家庭结构的差别.结果:对反应时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有效反应时小于无效反应时[(293.9±4.3) ms vs.(298.0±4.3) ms,P<0.001];独生子女对靶刺激的反应时小于非独生子女[(278.2±6.0) ms vs.(313.6±6.0) ms,P<o.oo1];视野与性别的主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大学生对婴儿面孔存在注意偏向,且非独生子女对婴儿面孔的注意偏向更加明显,而男女对婴儿面孔的注意偏向可能没有差异.

  • 视觉搜索范式下抑郁症患者的负性注意偏向

    作者:李莎;栗觅;吕胜富;付冰冰;丰雷;王刚;钟宁

    目的:考察不同情绪环境中的视觉搜索任务对抑郁症患者负性注意偏向的影响.方法:选取27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抑郁症住院患者,以及27例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与之匹配的正常对照.选用Nimstim情绪面孔图片库中的高兴、悲伤和中性面孔作为刺激材料,使用视觉搜索范式,比较两组被试在不同情绪环境中搜索反应时的差异.结果:抑郁组在高兴、悲伤环境中的反应时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4717.7±1907.1) ms vs.(2406.2±1210.4) ms;(5186.1±2078.8) ms vs.(3093.0±1244.2) ms;均P<0.001];抑郁组在高兴与悲伤面孔环境中的反应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正常对照组在高兴面孔环境中的反应时小于悲伤面孔环境中的反应时[(2406.2±1210.4) msvs.(3093.0±1244.2)ms,P<0.05].患者组HAMD得分与反应时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面孔视觉搜索任务中,与正常被试相比,抑郁症患者抗情绪刺激干扰能力更差,没有表现出负性注意偏向.

  • 双相障碍患者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综述)

    作者:程玉琴;刘铁榜

    有关注意的研究为双相障碍的病理性研究和治疗研究提供了发展框架.已有研究表明对消极情绪的注意偏向可能是罹患双相障碍的危险因素.本文从双相障碍患者对情绪注意偏向是状态性还是素质性、心境是否一致性,以及不同临床相患者的注意偏向特征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对患者注意偏向干预的行为学矫治方法.

  • 社交焦虑的消极与积极注意偏向大小及其相关因素的meta分析

    作者:余香莲;赖丽足;任志洪

    目的:系统评价社交焦虑个体的积极和消极注意偏向大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英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SpringerLink,Wiley Online Library,SicenceDirect,Talor& Francis online,PsycNET)中采用直接或者间接方法测量社交焦虑个体注意偏向的研究,使用CMA3.0对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文献数据进行meta分析,计算社交焦虑积极和消极注意偏向的整体效果量,并通过亚组分析探讨影响注意偏向效果量的可能调节变量.结果:共纳入41篇研究,总样本2541人.消极和积极注意偏向总体效果量分别为0.57和-0.06.对于消极注意偏向,间接测量效果量(g=0.55)大于直接测量(g=0.10),词汇刺激效果量(g=0.77)大于面孔刺激(g=0.23),均P <0.001.对于积极刺激注意偏向,注意警觉效果量(g=0.11)大于注意回避(g=-0.18),间接测量效果量(g=0.17)大于直接测量(g=-0.22),词汇刺激效果量(g=0.35)大于面孔刺激(g=-0.16),均P<0.01.结论:本研究发现,社交焦虑个体可能对消极刺激存在中等程度的选择性注意偏向,对积极刺激注意偏向程度低;注意偏向受刺激呈现的时间进程、测量方法以及实验材料的影响.

  • 重度抑郁症对负性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

    作者:乐洪波;马树华;程晓玲;王兆新;胡治国;张慧红;丘春柳;李惠;张龚巍;廖玲敏

    目的:探讨重度抑郁症患者对负性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方法:从35名符合中国精神疾病诊断与分类手册第三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被试中,筛选出符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及Beck抑郁自评问卷(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重度抑郁症诊断标准的重度抑郁症患者(抑郁组)20名.选取在年龄、性别及受教育程度方面与抑郁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20名.采用NimStim情绪面孔图片库中的负性情绪面孔和中性情绪面孔作为刺激材料,应用注意偏向研究中常用的线索-靶子任务进行研究,比较两组被试线索效应、注意施加、注意解除得分.结果:抑郁组对负性情绪面孔线索效应得分大于对中性情绪面孔线索效应得分(21.73 ms vs.3.91 ms,P<0.01);抑郁组注意施加得分大于对照组(17.25 ms vs.1.64 ms,P<0.001);对照组与抑郁组注意解除得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1.50 ms vs.0.57 ms, 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对负性情绪信息加工存在注意偏向,对负性情绪信息缺乏保护性偏向.

  •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疼痛症状与注意偏向的关系

    作者:汪西莹;李江波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持久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一类障碍,发病机制不明确.该疾病躯体疼痛为常见表现[1].有研究表明,痛觉对于注意有“先占优势”,使得注意很难再集中到其他刺激[2].注意偏向(attention bias)是个体在面对多种刺激时,仅注意到其中某类特定刺激的现象.国外有研究采用Stroop范式发现该类患者存在对负性词语的注意偏向[3],我国采用点探测范式研究发现该类患者对负性情绪图片有注意偏向[4],但是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疼痛症状与注意偏向关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对躯体形式障碍疼痛患者进行点探测情绪图片注意偏向任务和整体疼痛状况进行测验评估,探讨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疼痛症状与注意偏向的关系.

  • 大学生对社会暴力信息注意偏向的眼动研究

    作者:周红燕;王伟;刘旭峰;黄志强

    目的:探讨个体对社会暴力信息的注意偏向特点.方法:方便选取32名男性大学本科生为被试,运用自我评价方法对6对国际情绪图片系统中的暴力和非暴力图片,进行暴力信息等级评定,并采用EyelinkⅡ型眼动仪同时记录被试眼动数据.以兴趣区第一个注视点开始时间、兴趣区第一个注视点序列号、首次注视点在兴趣区比率、兴趣区注视点比率、兴趣区注视点总数、图片注视点总数、兴趣区注视时间、兴趣区大瞳孔直径等作为眼动指标,并用配对t检验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被试在非暴力图片兴趣区第一注视点开始时间长于暴力图片,在兴趣区第一个注视点序列号大于暴力图片,在首次注视点在兴趣区比率小于暴力图片,在图片注视点总个数多于暴力图片,在兴趣区的注视时间多于暴力图片,在兴趣区瞳孔大直径小于暴力图片,且非暴力图片与暴力图片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但是兴趣区注视点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社会暴力信息能够引起个体明显的情绪改变并吸引个体的注意,产生注意偏向.但是否影响个体注意的维持或注意解除有待进一步研究.

  • 海洛因依赖者对吸毒相关图片线索的注意偏向

    作者:刘光雄;杨征;刘旭峰;邵永聪;顾克胜;王富贵;毕国华;苗丹民

    目的: 利用情绪Stroop任务测量海洛因依赖者是否存在对吸毒相关图片线索的注意偏向.方法: 利用NeuroSCAN工作站STIM2编程,记录并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3类图片(包括中性、高唤起性、海洛因相关性)边框颜色的反应时及正确率.结果: 海洛因相关图片反应时研究组长于对照组[(819.8±110.2)ms vs.(634.6±87.8)ms,P<0.01],高唤起性图片的反应时对照组长于研究组[(734.7±100.1)ms vs.(642.3±78.1)ms,P=0.01].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发现存在刺激类别的主效应(F=31.63,P<0.01)以及组别和刺激类别的交互效应(F=11.31,P<0.01).海洛因相关图片的反应时与吸毒时间呈正相关(r=0.41,P<0.05).结论: 海洛因依赖者存在对吸毒相关图片线索的注意偏向.

  • A型行为对情绪面孔注意偏向的影响

    作者:戴琴;冯正直

    目的:探讨A型行为对情绪面孔注意偏向的影响.方法:以A型行为类型问卷为工具筛选出27名A型行为者和26名B型行为者进行真人情绪面孔(高兴、中性、悲伤、愤怒、惊奇和厌恶面孔)的点探测任务的行为学实验.结果:两组对于愤怒面孔的注意偏向存在显著差别(F=21.79,P<0.001),A型行为组注意偏向得分(40.8±47.9)高于B型行为组(-11.4±31.5);对厌恶面孔存在边缘显著(F=3.95,P=0.052),A型行为组厌恶面孔得分(-35.3±61.1)低于B型行为组(0.7±59.9);B型行为组的注意偏向在不同面孔性质上无显著差异(F=1.48,P=0.213),而A型行为组差异显著(F=10.36,P<0.001),进一步分析发现愤怒面孔得分(40.8±47.9)高于其他面孔(厌恶面孔-35.3±61.1,惊奇面孔5.1±47.2,悲伤面孔0.5±16.4,高兴面孔-4.7±34.7),厌恶面孔得分(-35.3±61.1)低于除高兴面孔外的其他面孔.结论:B型行为者对情绪面孔无特殊注意偏向,A型行为者对愤怒面孔有注意指向,而对厌恶面孔则有注意逃避.

  • 抑郁情绪对情绪面孔返回抑制的影响

    作者:戴琴;冯正直

    目的:探讨抑郁情绪对情绪面孔返回抑制的影响.方法:用贝克抑郁量表(BDI)和自评抑郁量表(SDS)筛选出34名抑郁个体和35名正常对照,进行真人情绪面孔(高兴面孔、中性面孔、悲伤面孔和愤怒面孔)的线索一靶子任务(包括有效提示和无效提示两种线索类型)实验.结果:对照组的无效提示(430.3±74.3,423.1±58.3,426.4±59.5,429.4±53.6)小于有效提示(454.9±50.3,455.3±65.9,462.1±65.8,458.5±51.1)(F=45.12,P<0.001),对四种面孔的返回抑制效应无显著差别(F=0.229,P=0.876);抑郁组的返回抑制效应在高兴与悲伤面孔之间有显著差异(F=4.528,P=0.042),在愤怒与悲伤面孔之间差异边缘显著(F=2.891,P=0.099),悲伤面孔的返回抑制效应(-6.2±58.2)小于高兴面孔(-66.1±90.1)和愤怒面孔(-56.9±97.8);两组被试的返回抑制效应在高兴面孔时差异边缘显著(F=3.29,P=0.076),抑郁组(-66.1±90.1)大于对照组(-24.6±65.9).结论:抑郁组对情绪面孔的注意特点不同于对照组:对照组对四种面孔均存在返回抑制效应,无显著差别;而抑郁组对四种面孔的返回抑制效应程度不同,对中性面孔的返回抑制效应正常,对高兴、愤怒面孔有过度抑制倾向,对悲伤面孔有抑制不足倾向.

  • 高焦虑个体对威胁性词语的注意偏向及习惯化

    作者:刘兴华;钱铭怡;周晓林

    目的:探讨随刺激呈现次数的增加,高焦虑个体对威胁性刺激注意偏向的变化.方法:被试为大一新生,依据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得分,随机选择了得分高的25%部分中的24人作为高焦虑组,得分低的25%部分中的23人作为低焦虑组.实验采用点探测视觉搜索任务,以威胁性词语为刺激材料,刺激呈现8次,分析刺激每次呈现时高低焦虑组被试对威胁性词语的注意偏向.结果:当刺激首次呈现时只有高焦虑组被试的注意偏向值与0相之间差异有显著性(t=2.34,P<0.05).方差分析显示在刺激呈现的前三次,随着刺激呈现次数的增加,只有高焦虑组被试的注意偏向值发生了显著的变化(F=5.44,P<0.01. 注意偏向值分别为:13.1±27.3,2.5±27.0,-10.0±27.9),对刺激呈现的后五次高低焦虑组个体的注意偏向值变化均不显著.结论:随着词语刺激呈现次数的增加,高焦虑被试对威胁性词语的注意偏向表现出习惯化倾向.

  • 焦虑障碍患者的注意偏向和自我注意特点(综述)

    作者:杨小冬;罗跃嘉

    有关焦虑障碍的认知模式的研究近年来颇为引人瞩目,其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对临床实践工作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将重点介绍注意偏向(attentional bias)和自我注意(self-focused attention)方面的研究,评析相应研究成果在心理咨询工作中的价值和意义,探讨实验研究与临床工作的关系.

  • 加压疼痛对健康人疼痛相关字词与情绪图片注意偏向的影响

    作者:罗艳琳;崔敏;杨延辉;窦鑫;于洋;韩松;李俊发

    目的:考察加压疼痛对疼痛相关字词与情绪图片注意偏向的影响.方法:采用点探测实验(dot-probe)范式对32名健康大学生进行有或无加压疼痛条件下的疼痛相关字词与情绪图片认知实验.结果:(1)与无痛条件相比,疼痛条件下的反应479±83 ms快于无痛条件495±81 ms [F(1,1,2)=4.039,P=0.045];疼痛条件下错误率(1.86±2.72)%高于无痛条件(0.86±1.91)%[F(1,1,2)=18.262,P<0.001].(2)字词与图片相比,对字词反应473±73 ms快于对图片反应501±90 ms [F(1,1,2)=13.513,P<0.001],且在负性刺激中更明显(P<0.05).图片错误率(1.74±2.60)%高于字词(0.98±2.04)%[F(1,1,2)=10.724,P=0.001],尤其表现在对正性与负性刺激的错误率上(P=0.004,P=0.022).结论:中重度加压疼痛条件下被试会对情绪图片与字词产生注意偏向,负性刺激表现更明显.与图片相比,对字词加工的速度更快,准确性更高.

  • 抑郁患者对情绪刺激的注意偏向及其大脑功能磁共振成像证据

    作者:陈传锋;李梅;李湘兰;胡珍玉;黄希庭

    目的 探讨抑郁患者的注意偏向及其大脑功能磁共振成像证据.方法 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 HRSD17)并结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筛选被试,分为患者组(9例,HRSD17评分≥17分)、康复组(9例,7分≤HRSD17评分<17分)和对照组(10名,HRSD17评分<7分),采用情绪斯特鲁普范式和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考察抑郁症患者对情绪面孔刺激的注意偏向及其大脑功能磁共振成像证据.结果 (1)康复组在消极、积极及中性条件下对情绪面孔刺激的颜色命名反应时[(701.85± 180.70)、( 635.58±119.79)、(598.88±130.41)ms]短于患者组[(991.04±194.23)、(888.22±184.16)、(745.59±165.38) ms],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649.40±143.35)、(633.28±120.50)、(565.69 ±89.87)m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消极情绪面孔刺激下,康复组比患者组被激活更多的脑区,包括左右额上回和中回、右颞叶、左舌回和左枕叶等.结论 抑郁患者对负性刺激的注意偏向及其脑功能可能随临床康复进程获得改善.

  • 男性酒依赖患者注意偏向与戒酒后复饮的相关分析

    作者:庞良俊;尹良爽;朱春燕

    目的 研究酒依赖患者对线索词注意偏向特点及与戒酒后复饮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46例戒酒初期的酒依赖患者(患者组)以及与其人口学资料相匹配的44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情绪词Stroop任务在戒酒初期进行注意偏向的测试.所有患者戒酒治疗后按月随访.注意偏向与复饮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戒酒后复饮主要因素筛查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患者组在中性词、负性词、线索词的反应时间[分别为(1 411±299)、(1 329±318)、(1 446±333) ms]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69±278)、(825±213)、(840±222) 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90、8.800、0.019,均P<0.01);患者组对中性词、负性词的错误数[(3.67±2.30)、(3.74±2.31)次]高于对照组[(2.25±2.11)、(2.02±1.80)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53、3.918,均P<0.01);在线索词错误数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酒依赖患者持续戒酒时间与负性词的反应时间(r=0.354,P=0.016)和错误数(r=0.442,P=0.004)以及线索词的错误数(r=0.493,P=0.000)呈正相关.结论 酒依赖患者对酒相关线索具有显著的注意偏向,这种注意偏向可以作为酒依赖患者戒酒治疗效果预测指标.

  • 强迫症患者对威胁刺激的注意偏向

    作者:王鹏翀;李占江;杨祥云;李雨微;马云;王长明

    目的 探讨强迫症患者对威胁刺激的注意偏向特征.方法 纳入符合DSM-Ⅳ中强迫症诊断标准的强迫症患者30例(患者组)及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30名(对照组),采用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清单、Y-BOCS、强迫症状分类量表(修订版)及贝克焦虑量表和贝克抑郁量表评估强迫症状严重程度及焦虑和抑郁严重程度.采用点探测任务结合眼动追踪范式检测2组对不同威胁信息(强迫图片、威胁图片)的眼动数据,并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及LSD t-tes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患者组强迫症状分类量表(修订版)及贝克焦虑量表和贝克抑郁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强迫图片、威胁图片的首视点定向偏向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63,P=0.610),且患者组在观看强迫和威胁图片的平均瞳孔直径[(2 345±1 133)、(2 365±1 174) units]与对照组[(2 19l±761、2 201±766) unit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38,P=0.563);患者组对强迫图片的首视点注视时间偏向分数大于对照组[(0.41±0.93) ms与(-0.41±0.87)ms,t=-3.494,P=0.001];患者组对威胁图片的总注视时间偏向分数大于对照组[(54.2±4.0)%与(50.8±4.2)%,t=3.324,P=0.002];患者组对威胁图片的总注视频率偏向分数大于对照组[(54.3±3.4)%与(51.8±4.0)%,t=2.686,P=0.009].结论 强迫症患者在注意维持阶段对症状相关的威胁刺激和一般威胁刺激存在不同的注意偏向模式,支持强迫症注意偏向的注意维持/延迟脱离假说.

  • 视觉搜索任务训练对运动员压力下的注意偏向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作者:刘运洲;张忠秋

    目的:探讨视觉搜索任务训练对运动员压力情景下的注意偏向及应激反应的影响,为赛前进行针对性的注意训练提供方法和依据.方法:采用视觉搜索任务对32名运动员进行四周(每两天一次)的注意训练,使用点探测任务对训练前、后压力情景下的注意行为进行测试,使用主观感受和心率变异性(HRV)对训练前、后压力情景下的应激反应进行测试.结果:视觉搜索任务训练后压力情景下运动员对负性信息的注意偏向降低,压力感受和状态焦虑降低,HRV的低频/高频比值(LF/HF)和归一化低频(LF-norm)降低、归一化高频(HFnorm)升高.结论:视觉搜索任务训练能够降低运动员压力下的负性注意偏向,减轻其应激反应.

  • 压力对优秀运动员注意偏向的影响

    作者:刘运洲;杨勇涛;张忠秋

    目的:探讨压力是否会导致优秀运动员对负性信息产生注意偏向,为赛前进行针对性的注意力训练与调控提供依据.方法:以正性、中性和负性情绪面孔图片为刺激材料,采用点探测范式对25名优秀运动员在压力和非压力情境下的注意行为分别进行测试,比较他们在不同情境下(压力、非压力)情绪面孔附近靶刺激的反应时和注意偏向得分.结果:压力情境下负性情绪面孔附近靶刺激的反应时显著短于正性、中性情绪面孔附近靶刺激的反应时,负性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得分显著大于0.结论:压力易导致优秀运动员对负性信息产生注意偏向.

  • 甲基苯丙胺依赖者戒断后对吸毒相关汉字线索的注意偏向

    作者:李明哲;徐平;李煜;虎力;李颖慧

    目的:利用成瘾Stroop任务测量甲基苯丙胺依赖者戒断后是否存在注意偏向.方法:采用NuAmps 40导事件相关电位系统,记录并比较甲基苯丙胺依赖者(研究组)与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各12例)对3类汉字(包括毒品主要相关词、次要相关词、中性词) 的反应时(reaction time,RT)及正确率.结果:两组对3类汉字的反应正确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对3类汉字的反应时无显著性差异;ERP测试结果显示两组数据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成瘾Stroop范式无法测量甲基苯丙胺依赖者戒断后是否存在吸毒相关汉字线索的注意偏向.

  • 海洛因成瘾者的注意偏向与特质性正念水平的关联性

    作者:袁明;李松;张微;王金凤;陈天勇;李勇辉

    目的:对药物相关刺激的注意偏向在海洛因成瘾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可能作为成瘾干预的一个潜在靶点.正念因在干预成瘾中的作用而受到重视,但在未经训练的个体中,特质性正念水平与注意偏向的关系如何尚不清楚.阐明该问题有助于理解正念的作用机制,对于临床实践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招募36名强制隔离戒断状态下的海洛因成瘾者作为成瘾组,及65名不曾使用成瘾药物的短刑犯作为健康对照组,以点探测(dot-probe)任务测量其在不同的图片呈现时长条件下对药物相关刺激的注意偏向,并将注意偏向与正念注意觉察量表(MAAS)的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成瘾组仅在图片呈现时间较短(200 ms)的情况下对药物相关刺激具有显著的注意偏向(P=0.028),且这一效应与成瘾个体MAAS得分呈负相关(r=-0.345,P=0.042).结论:在强制隔离戒断状态下的海洛因成瘾者中,对药物相关刺激的注意偏向仅发生在自动化的注意朝向阶段,特质性正念水平可能在调控这种注意偏向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提示,个体在正念方面的个体差异可能影响成瘾相关的心理行为特征,成瘾干预工作需考虑个体的特质性正念水平.

143 条记录 2/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