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长期住院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返回抑制的影响分析

    作者:张敏敏;乔颖;陈思路;江茜茜;孙祝平

    目的:该研究对长期住院对慢性精神病患者返回抑制的影响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参考。方法采用线索-靶子模式研究长期住院对93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和短期门诊组的返回抑制进行分析,并比较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以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长期住院组患者非线索化平均反应时间和线索化平均反应所需时间长,其次是短期门诊组和健康对照组,且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组与短期门诊组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组的返回抑制存在显著差异。

  • 抑郁情绪对情绪面孔返回抑制的影响

    作者:戴琴;冯正直

    目的:探讨抑郁情绪对情绪面孔返回抑制的影响.方法:用贝克抑郁量表(BDI)和自评抑郁量表(SDS)筛选出34名抑郁个体和35名正常对照,进行真人情绪面孔(高兴面孔、中性面孔、悲伤面孔和愤怒面孔)的线索一靶子任务(包括有效提示和无效提示两种线索类型)实验.结果:对照组的无效提示(430.3±74.3,423.1±58.3,426.4±59.5,429.4±53.6)小于有效提示(454.9±50.3,455.3±65.9,462.1±65.8,458.5±51.1)(F=45.12,P<0.001),对四种面孔的返回抑制效应无显著差别(F=0.229,P=0.876);抑郁组的返回抑制效应在高兴与悲伤面孔之间有显著差异(F=4.528,P=0.042),在愤怒与悲伤面孔之间差异边缘显著(F=2.891,P=0.099),悲伤面孔的返回抑制效应(-6.2±58.2)小于高兴面孔(-66.1±90.1)和愤怒面孔(-56.9±97.8);两组被试的返回抑制效应在高兴面孔时差异边缘显著(F=3.29,P=0.076),抑郁组(-66.1±90.1)大于对照组(-24.6±65.9).结论:抑郁组对情绪面孔的注意特点不同于对照组:对照组对四种面孔均存在返回抑制效应,无显著差别;而抑郁组对四种面孔的返回抑制效应程度不同,对中性面孔的返回抑制效应正常,对高兴、愤怒面孔有过度抑制倾向,对悲伤面孔有抑制不足倾向.

  • 空间抑制性注意返回抑制的神经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周珊珊;汪凯

    认知神经心理学是研究高级认知功能或心理活动的神经机制的一门学科,它从神经科学角度研究心理学问题,将认知心理学的实验方法用于特定脑区受损患者的行为学研究,并结合脑功能成像技术探讨人类心理活动的神经机制.记忆、注意和情绪的神经机制是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

  • 飞行员返回抑制的时程特征及其与飞行绩效相关的研究

    作者:王芳;娄振山;朱霞

    目的 研究飞行员返回抑制( inhibition of return,IOR)时程特征,并探讨其对飞行绩效的影响,为飞行员的训练和选拔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线索-靶子范式中的辨别任务形式对32名飞行员进行实验.结果 熟练飞行员在SOA为800 ms出现返回抑制(P<0.05),优秀飞行员在SOA为600 ms和800ms出现返回抑制(P<0.05),新手飞行员在SOA为400 ms出现易化效应(P<0.05),在600 ms和800ms均未出现返回抑制;优秀飞行员比新手飞行员拥有更强的返回抑制能力,他们能在较短SOA里出现IOR特征.所有飞行员在400 ms、600 ms和800 ms的返回抑制效应值与飞行绩效相关显著(r=0.601~0.639,P<0.01).结论 优秀飞行员更早出现返回抑制,返回抑制能力和飞行绩效相关,对飞行绩效的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本民族面孔吸引注意:来自ERPs的证据

    作者:韦新;杨群;赵仑;王艳;郝伟;姜萍

    目的 探讨异族面孔还是本民族面孔的种族信息更吸引注意的证据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返回抑制试验范式(inhibition of return,IOR),以反映视觉空间注意分配的N2pc为指标,记录和分析20名中国青年被试观看正立和倒立位本民族(中国人)和异族(白人)面孔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结果 和白人面孔相比,本民族面孔诱发出更为显著的ERPs中的N2pc成分,而这种现象在面孔翻转的时候缺如.结论 至少对中国人而言,本民族面孔吸引注意,其机制是基于高水平的整体加工.

  • 45天-6°头低位卧床对视觉注意返回抑制能力的影响

    作者:闫晓倩;张学民;罗跃嘉;谈诚;陈晓萍;白延强;陈善广

    目的 观察45天-6°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条件对个体返回抑制能力产生的影响.方法 分别在卧床前第6~4天,卧床第11 ~13天、第20 ~ 22天、第32 ~ 34天、第40 ~ 42天和卧床后第8~10天采用线索提示范式测试16名男性个体的返回抑制能力.结果 刺激始发异步性(SOA)与线索有效性交互作用不显著,说明个体在现有SOA条件下没有出现返回抑制现象.SOA主效应接近边缘显著,个体在SOA为900 ms的反应时显著小于为1200 ms的反应时,且在卧床第11 ~13天,第20 ~ 22天以及卧床后恢复阶段个体在不同SOA条件下的反应时差别消失,说明卧床前期和卧床后恢复阶段个体抑制能力受到了影响,而卧床中期抑制能力逐渐恢复结论45天-6°头低位卧床可能延长了个体的认知加工时间,导致产生返回抑制现象需要的SOA延长;卧床条件对个体抑制能力产生了影响,个体在卧床前期以及卧床后恢复阶段的抑制能力受到影响,表现出由受损到适应恢复到受损的变化趋势.

  • 击剑运动员返回抑制能力及抑制特征线索化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作者:黄琳;周成林

    目的:研究高水平击剑运动员在不同条件下完成反应-抑制任务的行为优势,探究击剑运动员的位置线索化条件下的抑制能力,以及抑制能力是否受返回抑制影响以及其加工机制.方法:采用综合线索-靶子范式与Go/NoGo范式,在不同线索条件下对不同的靶刺激进行按键反应或抑制反应,采集击剑运动员和普通大学生完成任务的反应时和返回抑制量等行为数据和完成反应抑制任务时的脑电活动.结果:(1)击剑运动员反应时快于普通大学生,其返回抑制量更大;(2)击剑运动员的NoGo条件下的P3波幅显著性大于Go条件;(3)击剑运动员在无效提示下的NoGo-P3波幅大于有效线索提示.结论:击剑运动员视觉搜索效率更高,表现为返回抑制能力强;其抑制能力受线索有效性调节,在无效线索提示条件下抑制能力更强,认知资源投入多,激活速度快.

  • 精神分裂症患者返回抑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宝仙;柴萌;安震

    返回抑制是选择性注意中的一种抑制现象,是目前认知功能注意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从精神分裂症患者返回抑制时间进程特点、神经生理水平的特点、测查中信息加工特点、急慢性患者返回抑制的缺陷等方面进行综述.

  • 学习困难小学生注意返回抑制的初探

    作者:王宝仙;张艳;于晶妮

    目的 探讨学习困难小学生注意返回抑制特点.方法 采用单线索条件下注意返回抑制检查范式检测,按分层整群抽样的原则将四~六年级的99名学生按学习成绩分为优秀组共计32名,中等组共计51名,学困组共计16名共三组分别进行测试.结果 各组小学生SOA水平同侧反应时均长于异侧反应时(P<0.05),IOR为正值,均存在返回抑制.学困组同侧与异侧反应时均值大于中等组及优秀组.结论 学困生存在返回抑制障碍,可能是导致学习障碍的影响因素之一.

  • 冠心病伴发抑郁情绪者注意偏向的研究

    作者:宋玉萍;李慧慧;陈晓丽;姜能志;隋萍;李爱英;卢国华;李敬田

    目的:探讨冠心病伴发抑郁情绪者注意偏向的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12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40例,根据 Zung 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将患者分为单纯冠心病组和冠心病伴发抑郁情绪组,各20例。患者均参加注意返回抑制试验,记录其反应时,并分析返回抑制效应。结果对反应时进行多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组别主效应显著(F =94.44,P <0.01),冠心病伴发抑郁情绪组反应时长于单纯冠心病组;间隔时间(SOA)主效应显著( F =57.98,P <0.01);组别×面孔性质×提示类型× SOA 交互作用显著( F=10.09,P <0.01)。当 SOA 为14 ms 时,组别主效应显著( F =22.68,P <0.01);提 示 类 型 主效应显著( F=13.90,P <0.01),无效提示反应时短于有效提示;组别×面孔性质×提示类型交互作用显著( F =10.84,P <0.01),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冠心病伴发抑郁情绪组对悲伤面孔无效提示的反应时短于中性面孔( F =15.19,P <0.01)。SOA 为750 ms 时,组别主效应显著(F =37.89,P <0.01);提示类型主效应显著(F =5.01,P <0.05),无效提示反应时短于有效提示;组别×面孔性质×提示类型交互作用显著( F =7.92,P <0.01),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冠心病伴发抑郁情绪组对悲伤面孔无效提示的反应时短于高兴面孔和中性面孔(F =6.92,P <0.05)。对返回抑制效应(无效提示反应时-有效提示反应时)进行多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SOA 为14 ms 时,冠心病伴发抑郁情绪组对悲伤面孔的返回抑制效应小于单纯冠心病组(F =5.61,P <0.05);SOA 为250 ms 时,冠心病伴发抑郁情绪组对悲伤面孔的线索效应大于单纯冠心病组(F =6.49,P <0.05);SOA 为750 ms 时,两组对3种不同性质的面孔图片均出现返回抑制效应。结论冠心病伴发抑郁情绪者存在注意偏向,表现为对负性情绪刺激的注意偏倚和解除困难。

  • 精神分裂症的返回抑制临床观察

    作者:王洋;杨连军

    目的:本项研究试图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否存在返回抑制(IOR),以及恐惧面孔是否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IOR。方法:按照入组标准纳入北京市丰台区南苑医院精神科2012年1月~2013年4月期间精神分裂症患者10例与健康对照者10例。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反应慢于正常人,正确率低于正常人,一旦出现返回抑制效应,其反应减慢的程度均大于正常人;健康对照组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均存在返回抑制现象,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返回抑制缺陷,返回抑制出现时间延迟持续时间缩短。结论:①不同条件下健康对照组的平均反应时比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平均反应时短。②对健康对照组而言靶子在线索化位置的反应时比非线索化位置的反应时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无此规律。③健康对照组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均存在返回抑制现象,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返回抑制缺陷,返回抑制出现时间延迟,持续时间缩短。④恐惧面孔对精神分裂症患者IOR的影响不显著,可能与被试数量有限有关,也可能与试验方式过于简单化有关。

  • 双语经验对老年人执行功能中返回抑制的影响

    作者:焦江丽;刘毅;闻素霞

    目的 探讨双语经验对老年人执行功能中返回抑制的影响.方法 采用返回抑制范式的行为实验.被试为熟练双语老年人为双语组、单语老年人为单语组.结果 ①线索至目标刺激出现的时间(SOA)是300 ms时,双语组和单语组均未出现返回抑制效应.而SOA为500 ms和700 ms时,两组均出现了返回抑制效应.②双语组返回抑制效应量明显大于单语组(P<0.05).结论 双语经验延缓了双语老年人执行功能中返回抑制能力的老化.

  • 序列线索化条件下返回抑制容量的年龄差异

    作者:陈衍;陈新宇;白学军

    目的:探察序列线索化条件下返回抑制容量年龄差异。方法运用序列线索化范式和辨别任务对35名健康老年人和35名健康大学生进行考察。结果在序列线索化条件下老年人的返回抑制容量与年轻人无显著差异。在序列线索化条件下,年轻组被试返回抑制容量为3,老年人被试返回抑制容量为2。结论返回抑制的序列化容量不存在老化。

  • 内源性注意定向对老年人返回抑制的调节作用

    作者:陈衍;白学军

    目的 探察内源性注意定向对返回抑制影响的年龄差异.方法 运用线索比例范式和线索-靶子范式对30名健康老年人和30名健康大学生进行考察.结果 在提示比例为20%的条件下,两组被试都出现了返回抑制效应,年轻组的效应量显著大于老年组;在提示比例为50%的条件下,老年组与年轻组被试出现返回抑制,且效应量不存在年龄差异;在提示比例上升至80%后,年轻人的返回抑制消失,而老年人的返回抑制效应量保持不变.结论 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利用内源性注意定向对返回抑制调整的能力下降,受执行功能老化的影响.

  • 精神分裂症在辨别任务中的返回抑制时程特征

    作者:闫凤武;郑红民;夏德新;李杰

    目的 采用辨别任务形式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人返回抑制时间特征.方法 34例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精神分裂症患者及32例健康志愿者分别接受线索-靶子实验.靶子位置的2个水平分别为线索化位置和非线索化位置.线索开始呈现到靶子开始呈现的时间间隔(stimulus onset asynchrony,SOA)的3个水平分别为400 ms、600 ms、800 ms记录被试的反应时和错误率.结果 正常人自400 ms以后出现稳定的返回抑制,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返回抑制延迟出现,SOA800 ms以后出现返回抑制.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返回抑制效应明显长于正常人.

  • 急性期精神分裂症返回抑制时间进程的初步研究

    作者:吴彦;徐一峰;王彦;卓恺明;余一旻;胡瑶;范青;李妍;江开达;施慎逊;刘登堂

    目的 探讨急性期精神分裂症返回抑制时间进程的基本属性.方法 30例健康志愿者及41例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急性期患者分别接受线索-靶子实验.靶子位置的2个水平分别为线索化位置和非线索化位置.线索开始呈现到靶子开始呈现的时间间隔(stimulus onset asynchrony,SOA)的9个水平分别为300ms,400ms,500ms,600ms,700ms,800ms,1200ms,1500ms和2500ms.记录被试的反应时和错误率.结果 (1)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分组因素的主效应显著(P=0.000),健康对照组的平均反应时(365ms)短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平均反应时(521ms).靶子位置的主效应显著(P=0.000),靶子在线索化位置的反应时(458ms)长于非线索化位置的反应时(428ms).SOA主效应不显著(P=0.338).分组和SOA之间、分组和靶子位置之间、SOA和靶子位置之间以及分组、SOA和靶子位置之间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P均>0.05).(2)健康对照组在所有SOA水平上靶子在线索化位置的反应时均长于非线索化位置的反应时,差异均达非常显著性(P均<0.01).(3)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所有SOA水平上靶子在线索化位置的反应时均长于非线索化位置的反应时,其中SOA为400ms,700ms和2500ms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SOA为600ms,800ms,1200ms和1500ms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SOA为300ms和500ms时,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正常人自SOA 300ms以后就出现稳定的返回抑制,而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返回抑制延迟出现,SOA 600ms以后出现稳定的返回抑制.

  • 返回抑制及其在精神分裂症中的研究

    作者:李岩;刘登堂;徐一峰

    人类视觉环境中的信息远远超过人脑处理能力,这就需要大脑提高搜索效率.返回抑制是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能力,在已经搜索过的位置上再出现目标时,人们的反应会减慢.

  • 任务难度对精神分裂症返回抑制时间进程的影响

    作者:王颖婵;李岩;卓恺明;廖力维;王彦;宋振华;吴彦;闻晖;肖泽萍;徐一峰;刘登堂

    目的 探讨任务难度对精神分裂症返回抑制时间进程的影响.方法 57例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后44例进入统计)接受线索-靶子实验.任务难度的3个水平分别为简单觉察、简单辨别和反应选择.靶子位置的2个水平分别为线索化位置和非线索化位置.线索开始呈现到靶子开始呈现的时间间隔(stimulus onset asynchrony,SOA)的3个水平分别为300 ms,700 ms,1 200 ms.记录被试的反应时和错误率.结果 (1)任务难度因素主效应显著(F=119.611,P=0.000),任务平均反应时依难度上升而逐渐延长;靶子刺激位置主效应显著(F=170.096,P=0.000),靶子在线索化位置的反应时比非线索化位置的反应时长;SOA主效应显著(F =152.124,P=0.000);任务难度与靶子位置交互作用显著(F=24.718,P=0.000);任务难度与SOA交互作用显著(F=4.023,P=0.003);靶子位置与SOA交互作用显著(F =53.347,P=0.000);任务难度、靶子位置与SOA的交互作用显著(F =2.890,P=0.023).(2)被试患者在简单觉察任务中返回抑制出现于300 ms至1 200 ms;在简单辨别任务及反应选择任务中返回抑制出现于700 ms至1 200 ms处.各SOA水平三组任务难度的IOR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SOA水平三组P值均为0.000).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三种任务中均发现存在返回抑制,在简单觉察任务中返回抑制出现于300 ms,简单辨别任务、反应选择任务中出现于700 ms.任务难度对精神分裂症返回抑制时间进程存在一定的影响.

  • 精神分裂症患者返回抑制研究

    作者:张艳;王宝仙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返回抑制及认知功能的受损害状况。方法将1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患者组,10例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北京大学何淑嫦老师提供的 EXP_E‐motion‐detetion‐face2‐Square程序进行测试分析。结果患者组线索开始呈现到靶子的时间间隔在880 m s时,线索化位置对刺激的反应时间显著滞后于非线索化位置( P<0.01);对照组在不同线索开始呈现到靶子的时间间隔水平,所有线索化位置对刺激的反应时间均显著滞后于非线索化位置的反应时间(P<0.01)。患者组和对照组在不同线索开始呈现到靶子的时间间隔水平的不同线索化内容靶刺激的反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返回抑制,且出现的时间滞后于健康人。

  •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注意返回抑制前瞻性研究

    作者:张艳;王宝仙;于晶妮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注意返回抑制功能状况。方法将3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研究组,30例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研究组均予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常规治疗,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精神症状控制状况,观察6个月。分别对两组进行注意返回抑制检测。结果研究组治疗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逐渐下降,不同治疗时点注意返回抑制检测失误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不同线索开始呈现到靶子的时间间隔水平、靶子同侧反应时间均显著长于异侧反应时间(P<0.01),均存在返回抑制。研究组不同治疗时点在不同线索开始呈现到靶子的时间间隔水平、靶子同侧与异侧反应时间依次为:入组时>治疗2个月>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对照组。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返回抑制功能障碍,及时评估患者治疗各时段认知功能损害程度,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康复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3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