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眼针治疗视疲劳60例

    作者:左韬;张祝强;关洪全;王梦楠

    [目的]观察眼针治疗视疲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予以眼针治疗;对照组60例应用复方硫酸软骨素滴眼液点眼.治疗1个疗程( 14d)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67%,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眼针能有效缓解视疲劳症状.

  • 视疲劳的病因证治及其调养摄要

    作者:李志英;王燕;叶笑妮;王萍

    目的:探索中医药预防和调养视疲劳的有效措施.方法:以中医养生学的理论为指导,根据视疲劳不同原因,选择矫正屈光不正、闭目养神、药物养目、针刺养目、眼部电控中药离子导入法、生活精神调养、饮食调养、环境保健等多种方法.结果:预防、控制视疲劳的发生、发展、缓解视疲劳的症候效果显著.结论:运用以中医为主的综合调养措施,内养正气,外拒邪气入侵,能够预防视疲劳的发生,控制视疲劳的发展,缓解或消除视疲劳的症候.

    关键词: 视疲劳 预防 养生
  • 花青素对近视青少年视疲劳症状及视力的影响

    作者:刘春民;王抗美;邹玲

    目的探讨花青素对近视青少年视疲劳症状及视力的影响.方法 326名近视青少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口服花青素每日200mg,对照组则每日口服淀粉200mg.一个月后观察眼部症状、视力及眼屈光度的变化,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花青素治疗组眼部症状改善明显,分别为视物模糊改善77.2%,眼球发胀84.9%,眼痛93.1%,畏光50.6%,眼干涩87.3%,眼球酸累感81.9%(P<0.05);轻度近视及早期近视眼远视力平均提高2~3行(对数视力表)(P<0.05);但对眼球屈光度的影响无显著性(P>0.05).结论花青素能有效改善视疲劳症状,改善早期近视和轻度近视的远视力.

    关键词: 花青素 视疲劳 近视
  • 框架眼镜配戴方式对低度近视患者视功能影响

    作者:刘文兰;王莉;杨扬;刘珍

    目的 探讨框架眼镜不同配戴方式对低度近视患者双眼视功能及视疲劳的影响,以指导低度近视患者选择科学的矫正方式.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在西安医学院临床专业2012级学生中,按框架眼镜配戴方式不同,选取低度近视患者(等效球镜度≤-3.00DS) 60例,并按全矫且持续戴镜、全矫间断戴镜、未矫正从不戴镜分为三组,每组20例.采用视疲劳定量分析问卷(visual quality scale,VQS)调查受试者视疲劳情况,综合验光仪检查屈光状态及双眼视功能参数,应用双眼视功能综合分析法分析各受试者视功能情况.各组间视功能异常率及视疲劳患病率的差异比较,采用x2检验分析结果.结果 各类视功能异常者总数在全矫且持续戴镜组、全矫间断戴镜组及未矫正从不戴镜组分别为6、15、17例;未矫正从不戴镜组、全矫间断戴镜组与全矫且持续戴镜组间视功能异常率的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379,P=0.001;x2=8.120,P=0.010),未矫正从不戴镜组与全矫间断戴镜组间视功能异常率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0.625,P =0.695).视疲劳患者总数在全矫且持续戴镜组、全矫间断戴镜组及未矫正从不戴镜组分别为5、13、14例;未矫正从不戴镜组与全矫且持续戴镜组间视疲劳患病率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x2=8.120, P=0.010);未矫正从不戴镜组与全矫间断戴镜组、全矫间断戴镜组与全矫且持续戴镜组间视疲劳患病率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6.465,P=0.025;x2=0.114,P=1.000).结论 与全矫且持续戴镜者相比,不戴镜矫正者及间断戴镜矫正者的双眼视功能更易受累、更易发生视疲劳,而双眼视功能异常类型主要为集合不足、调节不足及调节灵活度下降等.建议低度近视患者持续戴镜矫正屈光不正.

  • 数字化训练系统对集合不足型视疲劳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彬彬;孙朝晖

    目的 观察数字化训练系统对集合功能不足型视疲劳的疗效。方法 18位集合不足型视疲劳患者随机分2组,分别采用数字化训练系统和笔尖训练法进行12周的视觉训练,训练前后均进行CISS集合不足型视疲劳问卷评分并检测辐辏近点和正融像辐辏功能。比较两种方法对集合功能不足性视疲劳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种训练方法对治疗集合不足性视疲劳后辐辏近点均明显变近,正融像辐辏能力均明显加强,数字化训练法治疗效果较笔尖训练法效果更为明显。数字化训练组CISS评分视疲劳症状明显改善,而笔尖训练组症状改善不明显。结论 不论主观评价还是集合功能检测,数字化训练的治疗集合不足性视疲劳均较笔尖训练法更有效。

  • 调节和集合功能异常引起视疲劳临床分析

    作者:朱娉;赵堪兴;李丽华;江洋琳;王睿

    目的 分析调节和集合功能异常引起的视疲劳患者的临床特征并评价其视觉训练效果.方法 临床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视光中心就诊的视疲劳患者75例,所有患者进行视疲劳主观问卷调查、双眼视功能检查、散瞳验光检查,设计个体化训练方案,在屈光矫正基础上进行每周1~2次诊室训练并辅助家庭训练,共14次.描述性研究视疲劳的临床特征,应用配对t检验比较训练前后的双眼视功能参数并评价训练效果.结果 集合不足引起视疲劳者58例(77.3%),集合过度者5例(6.7%),调节不足引起视疲劳者12例(16%).训练后,所有患者自觉症状减轻.集合不足患者训练前症状问卷得分(22.6±7.4)分,训练后(1 1.6±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3.1,P=0.000,P<0.05);集合近点(NPC)训练前为(13.1±1.9) cm,训练后为(5.4±1.2)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7,P=0.000,P<0.05);近距离正融像范围训练(PFV)前为(17.3±6.5)△,训练后为(29.7±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0.9,P=0.000,P<0.05).调节不足患者调节幅度训练前为(8.7±1.1)D,训练后为(14.9±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2.2,P=0.000,P<0.05);单眼调节灵活度从训练前(4.7±3.7) cpm提高到(15.1±2.2) cp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2.96,P=0.000,P<0.05);双眼调节灵活度从训练前(3.4±3.4)cpm提高到(14.8±2.2) cp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8,P=0.000,P<0.05).结论 集合不足是引起视疲劳的常见原因,调节不足次之.通过视觉训练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集合和调节功能,缓解视疲劳.

  • 注视差异在分析双眼视功能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王琦;高祥璐;张艳龙;肖婷婷;王彦君;邢秀丽

    目的 研究注视差异在评价和分析双眼视功能中的作用,探寻更加准确合适的反映眼部功能的检查方法,同时为异常双眼视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横断面研究.对2013年3月 至2013年9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选取志愿参与研究的在校大学生80名,男34人,女46人,平均年龄(22.3±3.2)岁,使用电脑验光仪和综合验光仪分别进行客观及主观验光,在全矫基础上于40 cm处,应用Wesson Fixation Disparity Card配合偏振片测量由不同棱镜诱导下的注视差异的大小和方向,并绘制注视差异曲线.应用随机点立体视觉检查图进行立体视锐度的检查.让被检者阅读纸质文本材料半小时,使用视疲劳评估表评估视疲劳程度.分析注视差异与双眼视功能各项参数的关系.结果 不同注视差异曲线类型所占比例不同,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所占比例分别为46%(37/80)、9% (7/80)、26% (21/80)和19% (15/80).注视差异的大小与立体视锐度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s=-0.350,P=0.004).注视差异曲线斜率与视疲劳程度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s=0.857,P=0.000).结论 注视差异是评估某些双眼视功能的有效方法,注视差异的测量结果可以辅助诊断临床异常双眼视功能.

  • 角膜散光的手术矫正

    作者:任小军;艾育德;洪荣照

    散光属于屈光不正之一,易引起视物模糊和视疲劳,通常以配镜矫正,散光较大时患者常因不能忍受配镜或接触镜需要手术治疗.早在19世纪就有角膜手术对此实施矫正[1],之后,角膜散光矫正手术的适应症、术式、并发症等的研究更加深入细致.

  • 注视分离

    作者:李洪阳;周铁虹

    注视分离(fixation disparity)是在双眼单视及融合状态下双眼视轴的显性轻微分离[1].在国外视光学界,注视分离度被列为常规检查项目.注视分离检查有助于集散运动异常的发现及处理.本文介绍注视分离的特征及其测量方法等.一、注视分离的特征存在注视分离时,两眼视轴分离限于Panum氏区内,且有双眼单视功能存在.注视分离可以是水平、垂直或旋转性的.Ogle [2]指出注视分离度决定于融合时眼外肌的神经冲动量,这一种经冲动与隐斜度,融合性集散运动及视标的大小,复杂性有关.注视分离不总被认为是异常的.注视分离往往有正反两方面效应.Schor[3]指出注视分离可能是一个有意警示出错的信号,提供一个刺激信号以保持一定水平的集散运动神经冲动.然而,注视分离常指示融合性集散运动系统上存在压力,并且常与过度隐斜,融合性集散运动不足及视疲劳有关[4].注视分离的正面及负面效应可发生于同一个体上.

  • 视疲劳中医治疗

    作者:何敬

    视疲劳是现代社会常见的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西医治疗不理想,中医眼科对这类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该文从中医辨证,病因病机,中药内服治疗,中药外治法包括外熏、针刺、经络调理、直流电等多方面综述了近五年国内该病的治疗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关键词: 视疲劳 中医 治疗
  • 分析验光配镜对因屈光不正造成调节性视疲劳的影响

    作者:任万洋

    目的:探索验光配镜用于屈光不正引起调节性视疲劳的治疗效果。方法:共收录了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我院收录的80例调节性视疲劳患者资料,均是由于屈光不正导致的视疲劳;先对患者屈光不正因素进行分析,统计调节性视疲劳的临床症状;采用验光配镜法进行治疗,于3个月后回访调查,按照显效、有效、无效等3个标准,对比治疗前后症状变化差异性(P<0.05)。结果:屈光不正是由于遗传、不合理用眼等因素造成,调节性视疲劳患者以眼疲劳、眼干涩、异物感、眼皮沉重感、视物模糊、畏光流泪、眼胀痛等为主要症状,且患者多数为2种或2种以上症状并存。本次80例治疗结果,显效65例(81.3%),有效12例(15%),无效3例(3.7%),总有效率96.3%;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变化明显,仅少数眼疲劳、眼胀痛等。结论:医学验光配镜用于调节性视疲劳治疗效果明显,对屈光不正调节作用显著,值得全面推广。

  • 中老年干眼症的发病特点及个体化治疗

    作者:孟繁娟;孙冬;李朝辉;刘贤英

    目的:探讨中老年干眼症患者的发病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136例干眼症患者,分析其治疗效果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并进行相关检查,包括裂隙灯,角膜荧光色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BUT)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结果136例中老年干眼症患者中男女比为(56/80)1∶1.43,治疗总有效率为58.1%。结论中老年干眼症患者治疗效果差,发病率高,女性多于男性,且与患者并发症如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及病程有关。

    关键词: 干眼症 视疲劳
  • 视疲劳误诊偏头痛2例报告

    作者:李林;邹新蓉

    1 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男性,58岁.因间断性头痛、头晕2年,加重4 d入院.2年间曾2次就诊于某医院神经内科,查头部CT、脑脊液等未见异常,诊断为偏头痛,给予西比灵(氟桂利嗪)等药物治疗后头痛有所缓解.此次就诊本院神经内科,患者自述伴随有视疲劳症状,眼科会诊.眼科情况:眼压右18 mmHg(1 mmHg=0.133 kPa),左13 mmHg;双眼前后节检查未见异常.验光结果:右眼0.4×(+1.25DS+0.50DC×180°)=0.8,左眼0.3×(+1.50DS+0.75DC×35°)=0.8.试戴镜20 min后,头晕、头痛症状缓解,自觉舒适,头部和眼部感觉轻松.1周后复验配镜,不适症状完全消失,随访1年头痛无再发作.

  • 不同验光方法对中年患者屈光状态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胡源;贾卉;姜瑞;李京;刘涛涛

    目的:通过散瞳验光检测40~49岁门诊患者屈光状态并加以矫正,探讨改善患者视疲劳和干眼症状的方法.方法:选择门诊主诉为眼痛、干涩、视物模糊等视疲劳患者30例(60只眼),年龄40~49岁,平均年龄44.43岁,其中男性11例,女性19例,经过眼科常规检查排除青光眼、白内障和眼底病等疾病.患者均无手术史和配戴近视、远视及散光镜史.常规验光后充分散瞳再次验光,同时检测泪液分泌情况、泪膜破裂时间(BUT)和角膜荧光染色情况.30例患者中视力0.8以上者43只眼,0.4~0.6者17只眼.结果:所有患者常规验光即散瞳前屈光度表现为-0.25DS~-1.25DS者37只眼,散瞳后表现为+0.50DS~+1.50DS者36只眼,散瞳前为0.00DS~+1.25DS者22只眼,散瞳后屈光度表现为+0.50DS~+1.50DS者21只眼.其中27只眼诊断为中度干眼,33只眼诊断为轻度干眼.30例(60只眼)患者经过验光和配镜后,眼痛、干涩和视物模糊等视疲劳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常规视力检查正常或接近正常的40~49岁患者仍存在较大调节力,出现视疲劳和干眼并伴有特殊面容(皱眉等)时可能存在远视或远视散光,小瞳下检查常存在误差易被忽视,在治疗干眼的同时应注意散瞳验光配镜是从根本上解决眼部不适症状的方法.

  • 柴葛解肌汤联合针刺耳穴治疗视疲劳疗效观察

    作者:梁爽;张静

    目的:观察柴葛解肌汤联合针刺耳穴治疗视疲劳患者临床疗效.方法:68例患者口服柴葛解肌汤,随机抽取34例设为对照组,34例为中药组,对照组联合针刺耳穴治疗,观察患者症状和体征并比较2组疗效.结果:中药组和对照组共治疗视疲劳患者68例,总有效率88.2%.对照组疗效好于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柴葛解肌汤能明显改善视疲劳患者眼部自觉症状,在灌服中药汤荆的基础上,辅助针刺耳穴可提高疗效.

  • 如何缓解视疲劳

    作者:丁成然

    近年来,视疲劳已成为眼科的常见病.此病患者大多因用眼时间过长(如长时间使用电脑、长时间看书等)而发病,可出现眼干、眼痛、头痛、视物不清等症状.近日,为了帮助人们预防和缓解视疲劳,《印度时报》撰文介绍了以下4种护眼方法:1.对着太阳摇头研究发现,长期呆在室内的人,其眼睛的健康状况往往较差.

  • 中药熏洗治疗视频显示终端视疲劳80例

    作者:朱巨黎;曹岐新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03 ~2013-01本院诊治的视频显示终端(VDT)视疲劳患者80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33.6±10.2)岁.纳入标准:①符合VDT的诊断标准[1];②年龄大于18周岁;排除眼部实质性疾病以及内科疾病、先天性疾病、颈椎病及其他眼病(屈光不正除外),屈光不正者均已得到正确矫正.

  • 视屏显示终端综合征研究进展

    作者:陈玉红

    VDT(video display terminal)对操作者健康的影响已被公认,主要体现在作业者的眼部、骨骼肌和神经系统等,尤以视觉功能的损害为突出.VDT作业引发的视觉功能损害在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同时,也危害着工作者的身心健康.因此简要概述VDT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测量方法以及治疗方式,让人们更好的了解VDT综合征,并及早地认识和防范.

  • 视屏显示终端综合征研究进展

    作者:陈玉红

    VDT( video display terminal)对操作者健康的影响已被公认,主要体现在作业者的眼部、骨骼肌和神经系统等,尤以视觉功能的损害为突出。 VDT作业引发的视觉功能损害在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同时,也危害着工作者的身心健康。因此简要概述VDT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测量方法以及治疗方式,让人们更好的了解VDT综合征,并及早地认识和防范。

  • 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青少年视疲劳的临床分析

    作者:宋晗;韩素珍;高松;马秋莎

    目的:观察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青少年视疲劳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我院眼科就诊的146例(292只眼)青少年视疲劳患者,应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1滴/次,3次/d,连续使用1个月。结果本组146例患者使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后,显效98例(67.12%),有效27例(18.49%),好转15例(10.27%),无效6例(4.11%),无不良反应。结论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青少年视疲劳具有明显的效果,具备较高的安全性。

443 条记录 9/23 页 « 12...6789101112...22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