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加味六君子汤治疗视疲劳40例疗效观察

    作者:潘小云

    目的:观察加味六君子汤治疗视疲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视疲劳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以服用加味六君子汤者为治疗组,服用杞菊地黄丸者为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65.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味六君子汤对改善患者视疲劳有良好作用.

  • 缓解视疲劳对干眼患者治疗疗效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慧琴;余晓峰;晋秀明

    目的 探讨缓解视疲劳在干眼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具有显著症状的干眼患者且年龄30~50岁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进行干眼常规检查和干眼症状评分.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并进行医学验光确定其屈光状态,分析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的原因,并分析视疲劳对干眼症状的影响,将视疲劳合并干眼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接受单纯干眼治疗;另一组在接受干眼治疗同时每晚睡前点用复方托吡卡胺眼水一次,用药3d和1周进行随访,再次进行上述检查,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84眼中符合视疲劳诊断者245眼,眼部手术后23眼,精神因素者11眼,其他5眼.从眼部自觉症状分布情况看,眼部干涩是干眼的主要症状.其次为眼异物感、烧灼感、视物模糊、眼部粘液及瘙痒,眼红等.其中大部分干眼患者同时有>2种眼部不适症状.导致视疲劳的主要原因有:调节功能异常,双眼视功能异常,屈光不正,高度屈光参差,老视等.干眼、视疲劳联合治疗,患者干眼症状有明显好转.结论 视疲劳是导致干眼患者症状和体征分离的主要原因,通过诊断性治疗,明确视疲劳会使干眼的症状明显加重,临床治疗中应该重视缓解视疲劳在干眼治疗中的作用.

  • 施图伦滴眼液治疗更年期女性视疲劳疗效观察

    作者:李清平

    视疲劳是常见的眼症状,并非独立的眼疾病,中年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加,以及接触使用计算机、电视机、游戏机等视屏日益增多,眼近距离调节力减弱,容易出现视疲劳.目前治疗视疲劳的滴眼液种类很多,但很少有对女性更年期出现的视疲劳疗效的报道.现对本科使用施图伦滴眼液治疗更年期女性视疲劳的疗效观察作一报道.

  • 眼部因素致视疲劳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红艳;叶呈枫

    目的:综述眼部因素在视疲劳发生中的作用机制及相关治疗的研究进展,为目前临床治疗视疲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分析13篇专业文献,详细阐述了眼部因素对视疲劳发生、发展的作用及治疗影响,展望了治疗视疲劳的前景。结论眼部因素在视疲劳发生中为主导作用,对临床诊疗有重要参考价值。

  • 聚散参数对集合不足患者视疲劳症状的影响

    作者:汪育文;郑福浩;陈浩

    目的:探讨视功能参数对集合不足患者视疲劳症状的影响,以期找到能反映集合不足患者视疲劳程度的相关指标.方法:回顾性研究.从2013年7月至2017年7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的集合不足患者中,随机抽取58例,年龄为(22.7±9.3)岁,排除斜视、眼部疾病、外伤史、屈光参差以及调节功能障碍.根据视疲劳症状问卷(CISS)总分按疲劳程度由重到轻分为重度组、中度组、轻度或无症状组3组,其中重度组20例,中度组19例,轻度或无症状组19例,分析其远/近隐斜量(PD/PN)、近距BO侧模糊点(PB)、恢复点(PR)与视疲劳程度的关系.使用Sheard法则Psheard=2/3PN-1/3PB以及隐斜与恢复点差值PR-N=PR-PN(PD/PN为外隐斜,计算用正数)进行计算.Psheard大于0说明不满足Sheard法则,PR-N小于0说明恢复点小于隐斜.使用方差分析进行数据比较.结果:视疲劳重度组(-9.5△±4.1△),中度组(-5.0△±3.1△),轻度或无症状组(-13.6△±5.4△)的P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458,P<0.001).3组间PB、P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Psheard值(重度组为1.9△±3.0△,中度组为-2.1△±3.0△,轻度或无症状组为3.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670,P<0.001),中度组与轻度或无症状组、重度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度组Psheard小于0,说明满足Sheard法则.轻度或无症状组和重度组Psheard大于0,不满足Sheard法则.重度组PR-N值为-5.6△±3.2△(95%CI:-7.4△,-4.3△),中度组为0.6△±4.6△(95%CI:-1.6△,2.9△),轻度或无症状组为-11.6△±6.5△(95%CI:-14.8△,-8.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127,P<0.00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隐斜和恢复点的关系对集合不足患者的视疲劳症状有影响,当恢复点小于或略大于隐斜量,即PR-N<2.86△(中度组95%CI),容易出现视疲劳.当PR-N<-8.49△(轻度或无症状组95%CI),可能发生近距的间歇性抑制,症状反而减轻.

  • 视频终端防护镜缓解视频终端操作者视疲劳的作用

    作者:徐海铭;余洁;赵海岚

    目的:评估视频终端防护镜(蓝、紫光滤过镜)缓解长期操作视频终端引起的视疲劳的效果.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将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超声科工作的60例(26~45岁)符合视疲劳诊断的长期视频终端操作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开始时,2组受试者常规医学验光后配戴普通非球面眼镜,在视频前工作lh后开始测量双眼视功能和泪膜破裂时间(BUT),后进行视疲劳问卷评分.随即实验组配戴视频终端防护镜,对照组配戴普通非球面眼镜进行对比敏感度(CS)测量.2组配戴各自的眼镜3个月后,在视频前工作lh后做双眼视功能和BUT检测,并再次进行视疲劳问卷评分.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卡方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实验开始时,实验组明环境带眩光中低频率光栅CS(1.0 cpd、1.7 cpd、2.6 cpd)显著高于对照组(t=2.181、2.012、2.088,P< 0.05),暗环境下低频率光栅CS(1.0 cpd、1.7 cpd)显著高于对照组(t=2.220、2.558,P<0.05).无眩光时,实验组在明、暗环境下低频率光栅CS(1.0 cpd、1.7 cpd)高于对照组(明:t=2.123、2.530,P< 0.05;暗:t=2.433、2.140,P<0.05).实验组配戴视频终端防护镜3个月后,调节幅度(AMP)、调节灵敏度和BUT值显著增高(t=-2.735、-3.281、-2.249,P<0.05),集合破裂点(NPC)显著移近,近距外隐斜值减少,视疲劳评分显著降低(t=3.049、1.369、3.754,P<0.05).对照组配戴普通非球面眼镜片3个月后,AMP、NPC、调节灵敏度、远/近距隐斜量和BUT值变化均不明显,视疲劳评分并无显著降低.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后调节性集合/调节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戴镜3个月,2组受试者不良反应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3个月的观察,视频终端防护镜(蓝、紫光滤终端过镜)较普通框架眼镜能提高低、中频率CS,改善配戴者双眼视功能,提高BUT,缓解长期操作视频引起的视疲劳,配戴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 不同力度屏蔽蓝光对正常成年人眼视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冉冉;吴进忠;吴子敬;牛国桢;张娟;隋桂琴;毕燕龙

    目的:探索不同程度屏蔽420 ~ 460 nm波段蓝光镜片对人眼视功能的防护作用.方法:自身对照研究.2016年8月至2017年3月选择来自同济大学的健康大学生志愿者20例,先后在未戴镜,配戴屏蔽20%、30%、40%、60%防蓝光护目镜下,完成24个色区辨识评分和75 min阅读任务.检测调节幅度、晶状体调节力等指标,并做视疲劳问卷评分.采用配对秩和检验对各组数值进行分析.结果:配戴屏蔽30%、40%和60%防蓝光护目镜和未戴镜比较时,多个色区得分均低于未戴镜(P<0.05);而屏蔽20%与未戴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完成阅读任务后,在视疲劳调查问卷总得分上,屏蔽20%、30%、40%、60%蓝光得分低于未戴镜(均P<0.05).在用眼前后单眼调节幅度差值上、正相对调节差值上,屏蔽20%、30%、40%、60%蓝光变化幅度小于与未戴镜(均P<0.05);在用眼前后负相对调节差值上,40%、60%蓝光变化幅度小于未戴镜(P<0.05);屏蔽20%、30%蓝光和未戴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用眼前后晶状体调节力差值上,屏蔽20%、30%、40%、60%蓝光和未戴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屏蔽蓝光的波段以440 nm为中心,带宽20 nm,屏蔽力度20%以上时,可以改善人眼调节力、视疲劳主观症状.但屏蔽该段蓝光力度达30%以上时,会造成色差症状.

  • 对症视觉训练对双眼视功能参数的影响

    作者:李丽华;南莉;江洋琳;李雪

    目的 观察视觉训练对调节、集合等双眼视功能参数的影响,评估视觉训练对缓减视疲劳,改善异常双眼视功能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在天津市眼科医院视光学中心视光门诊就诊的有视疲劳症状、双眼视功能异常患者121例,男62例,女59例,年龄8~27岁,平均(15.5±5.2)岁.排除眼部疾病后进行屈光和双眼视功能检查.按照诊断结果,进行9周的视觉功能训练,训练前后进行调节、集合等双眼视功能相关检查和评估.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通过视觉功能训练后,调节幅度(t=-9.015,P<0.01)、正相对调节(t=9.569,P<0.01)、负相对调节(t=-6.719,P<0.01)、调节辐辏/调节(AC/A)(t=-3.244,P<0.01)均显著改善.近外隐斜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6,P<0.01).调节滞后和远隐斜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合理的视觉功能训练可以改善双眼视功能,其中调节幅度、正相对调节、负相对调节、近隐斜、AC/A都有明显的变化,患者的双眼视症状、视疲劳症状明显缓解,但调节滞后、远隐斜没有明显的改善.

  • LASIK术后眼调节状态的改变及其与视疲劳的关系

    作者:邓国涛;贡雅洁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对近视患者眼调节状态的影响,同时对眼调节状态的变化与视疲劳症状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研究.选取2009年3月至8月来东风总医院眼科行LASIK的双眼近视患者60例(120眼),年龄18~35岁,术前等效球镜值为(-5.52±1.60)D,散光度<2.00 D,佳矫正视力(BCVA)≥1.0.选择正视者20例(40眼)作为对照组.术前及术后1周、2周、1个月,分别对两组测定其单眼及双眼调节幅度,并对其进行近距工作视疲劳症状的问卷调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的凋节幅度和视疲劳评分进行比较,对近视组各时间点的调节幅度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对术后1周调节幅度下降程度与术前屈光度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①调节状态:LASIK术后第1周,近视组单眼及双眼调节幅度分别为(7.82±0.58)D和(8.10±0.54)D,较术前下降(P均<0.05),之后逐渐恢复,至术后1个月时超过术前水平,且与正视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视疲劳症状:LASIK术后第1周,近视患者视疲劳症状均较术前明显加重,之后症状逐渐减轻,至术后1个月时视疲劳症状较术前明显减轻.③相关性分析:术后1周时,调节幅度的降低程度与术前屈光度呈正相关(r=0.83,P<0.01);近视组视疲劳症状与双眼调节幅度呈负相关(r=-0.79,P<0.01).结论 LASIK术后患者视近时调节需求增加,且单眼及双眼调节幅度均有短暂下降,术后第1周显著下降,之后逐渐恢复.IASIK术后视疲劳症状和眼调节状态的变化有关.

  • 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LASIK术后视疲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钱宜珊;戴锦晖;柯碧莲;杨亚波;余野;赵少贞;严宗辉;褚仁远

    目的 评估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视疲劳患者中的治疗作用,评价其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这是一项前瞻性的开放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上海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等7家医院多中心联合开展临床研究.选取2008年7月至2009年1月就诊的LASIK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常规用药,治疗组在给予对照组相同治疗药物的基础上,从术后第1天开始增加使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术后第1、第2、第4周复诊,评价指标包括主觉症状、裸眼视力、屈光度、调节幅度、调节滞后量、调节灵敏度和正/负相对调节.符合入选标准患者共195例,其中男88例,女107例,平均年龄为(25.4±5.9)岁.对照组86例,治疗组109例.对所得数据采用嵌套模型的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对视疲劳主觉症状分析提示,LASIK术后使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可改善阅读时字体变模糊(F=4.099,P<0.05)及近距离工作后头痛或恶心症状(F=4.344,P<0.05).治疗组术后调节灵敏度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眼:F=5.895,P<0.05;右眼:F=7.440,P<0.05;双眼:F=5.323,P<0.05).治疗组术后负相对调节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61,P<0.05).结论 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对LASIK术后主观不适症状、调节灵敏度、负相对调节有明显改善作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LASIK术后早期视疲劳安全、有效.

  • 施图伦滴眼液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早期视疲劳

    作者:王华;梁荣;罗栋强

    目的 观察施图伦滴眼液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早期视疲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行LASIK手术后第1周主诉视近疲劳症状的患者111例(222眼),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除术后常规用药外,治疗组加用施图伦滴眼液.定期观察两组视疲劳症状缓解情况并进行评分,观察时间为4周.结果 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视疲劳症状均有所缓解,术后第1周两组的评分分别为5.62±2.18和6.04±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2周和第3周,治疗组的视疲劳评分分别为4.72±1.65和3.24±1.13.对照组分别为5.66±2.54和3.82±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施图伦滴眼液可以有效缓解LASIK术后早期视疲劳症状.

  • 调节与辐辏因素导致视疲劳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钱一峰;戴锦晖;褚仁远

    视疲劳的临床表现复杂,因其症状的非特异性给临床诊断和病因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随着对该病的认识深入,发现其病因甚为复杂,并且往往是多因素混合导致发病.如果只是单纯的对症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探寻病因进行对因治疗才是根本的治疗策略.目前已经明确多种因素可导致视疲劳,通过必要的眼科及视光学检查可确保明确且全面的病因诊断.目前针对视疲劳的病因治疗难易不同.一些病因只要去除和矫正就能避免视疲劳,而另一些就显得相对困难,调节和辐辏因素导致的视疲劳即属于后者.另一方面由于调节和辐辏检查的专科性,使得它们在视疲劳中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难度和特殊性.我们对目前调节和辐辏在视疲劳中的诊断和治疗现状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诊治带来帮助.

  • 眼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敷贴法治疗近距离工作视疲劳的短期疗效

    作者:向圣锦;李艳;张舒;杨凯文;孙艳丽;郑景伟;窦仁慧;王勤美

    目的 研究眼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敷贴法治疗近视中小学生持久近距离工作所致视疲劳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开放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1年6-9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患者107例,按治疗方法及时长不同分为治疗2周组、治疗4周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9、38、30例.治疗组采用眼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敷贴法分别治疗2周和4周,对照组采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点眼4周,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及治疗后4周分别评估患者主觉症状、UCVA及调节功能的变化.对所得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 3组治疗后UCVA均有一定程度提高(F时同=39.66,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治疗后视疲劳评分减小(F时间=175.91,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治疗后双眼调节幅度以及负相对调节(NRA)、正相对调节(PRA)均有改善(F时间=24.80、10.34、31.68,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治疗后双眼调节灵敏度和调节滞后均有改善(F时间=101.22、11.73,P<0.01),且组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3.66、4.73,P<0.05),以治疗4周组疗效佳.结论 眼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敷贴法与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均可以改善近视青少年持久近距离工作所致视疲劳患者的自觉症状以及调节功能;但眼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敷贴法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调节灵敏度和调节滞后,推测眼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敷贴法对近视防控可能有一定作用.

  • 规范视功能临床检测不容忽视

    作者:汪育文;卓佐跑;吕帆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用眼强度的增加,视觉功能异常的发生率越来越高.然而,在临床工作中对于视觉功能异常仍然普遍存在认识不充分、检查不规范和过度治疗等问题.视觉功能检测作为一种有效的临床特殊检查手段非常重要,但其遵循着一定的诊疗思路,而且并不是常规的眼科检测项目.在视觉功能检测过程中要注重系统化和规范化,调节和聚散功能的测量不可或缺.专业的人才培养和规范管理,以及临床科研的开展将促进该领域的持续良性发展.

    关键词: 视功能 视疲劳 调节
  • 必须加强视疲劳诊治的研究

    作者:褚仁远;戴锦晖;瞿小妹;钱一峰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视疲劳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视疲劳的表现多种多样,原因复杂.有些临床症状与其他疾病相似或者本身相关,因此视疲劳的诊断往往被忽视.在治疗上只是简单笼统的对症,忽视病因的查找和纠正,治疗效果十分有限.鉴于该病诊疗的情况,我们必须从全面的视角审视问题,加强该病的诊治研究.在研究中我们应以建立标准验光室和提高验光水平为基础,加强该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加强病因和药物治疗的研究.

    关键词: 视疲劳 诊断 治疗 研究
  • 视疲劳诊疗专家共识(2014年)

    作者: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

    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变化,视频终端普及和工作节奏加快,视觉使厢已远超负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抱怨眼睛干涩、胀痛及视物模糊等视疲劳症状.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23%学龄儿童、64%~90%电脑使用者及71.3%干眼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视疲劳症状.然而,目前我国对于视疲劳的定义、临床症状、病因、发病机制及诊治等尚无统一标准,临床治疗水平参差不齐,使得治疗效果不明确.基于上述现状,本学组牵头,召集专家,根据专家多年实践经验和科学研究,充分讨论,结合国内外同期研究成果,共同制定出视疲劳诊疗专家共识,以期为视疲劳的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性意见.

  • 103例视疲劳患者的病因及治疗

    作者:刘波;杨莎;陈俊国

    目的 调查视疲劳的病因,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 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103例视疲劳患者,检查其眼前后节、远近隐斜、水平聚散力、集合近点、调节性辐辏/调节值、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相对调节、调节反应,对视疲劳症状进行评分,分析视疲劳的原因.针对病因给予矫正屈光不正、调节辐辏训练、配戴三棱镜、药物治疗.评价这些治疗对视疲劳的治疗效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103例视疲劳患者性别比为男∶女=1∶1.5.其病因分别是:屈光不正38例(36.9%),干眼症26例(25.2%),肌性视疲劳29例(28.2%),调节性视疲劳10例(9.7%).治疗前视疲劳评分为(4.8±0.7)分,治疗后症状缓解,评分为(2.0±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0.P<0.01).结论 视疲劳常见病因是屈光不正、辐辏异常、干眼症、调节异常,治疗方法主要有矫正屈光不正、视觉训练、配戴三棱镜、药物对症治疗等.

  • 叶黄素治疗LASIK术后视疲劳

    作者:马明明;许迅;克里木江;张正威;郑文静;柯碧莲

    目的 观察叶黄素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IASIK)后视疲劳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 选取70例LASIK术后患者,采用隧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除术后常规用药外,治疗组加用叶黄索口服、观察患者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视力、屈光度、调节幅度、调节滞后、调节灵敏度、正E负相对节以及对比敏感度,并对患者视疲劳情况进行评分.采用卡方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 治疗组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患者视疲劳评分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2.77、2.17、9.09,P<0.05).术后3个月,治疗组的调节幅度和调节滞后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2.57、P<0.05),调节灵敏度和正负相对调节在各随访时间点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眩光和无眩光环境下,在1.7、2.6、6.6 c/d的空间频率,治疗组对比敏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眩光环境t=3.68、2.84、2.45,无眩光环境t=2.15、2.60、3.09,P<0.05).术后3个月,眩光环境下,在1.0、2.6、4.2、10.4 c/d的空间频率,治疗组的对比敏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t=3.47、5.64、4.56、4.10,P<0.05);无眩光状态下,治疗组在各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均高于对照组(t=2.16、2.31、3.51、5.56、5.00、4.62,P<0.05) 结论 叶黄索能够有效缓解LASIK术后视疲劳症状,改善对比敏感度.

  • 不同色温发光二极管面板灯对人眼视觉质量的影响

    作者:王媛媛;蔡建奇;黄帅;杜鹏;温蓉蓉

    目的 通过比较3种色温环境下,成年人完成90 min用眼任务前后视功能指标的变化,进一步探索视觉疲劳与全眼波前像差之间的对应关系.方法 实验研究.94例健康成年人,按照用眼任务时色温不同分成3组,4000 K环境下37例、5000 K环境下27例和6 500 K环境下30例,采集完成任务前后的全眼高阶像差,并计算得到调制传递函数(MTF)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在5000K色温环境下完成任务前后MTF变化量小,人眼疲劳程度低,与另外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7阶像差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6500 K色温环境下,垂直彗差变化量为负值,与5000 K和4000 K 2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000K色温环境下人眼舒适度高,人眼的波前像差指标中MTF和垂直彗差可有效反映人眼的视觉质量状态.

  • 不同波动深度教室灯对人眼视觉质量的影响

    作者:蔡建奇;杨帆;郭娅;杜鹏;温蓉蓉

    目的 通过比较4种波动深度照明环境下,被检者完成90 min用眼任务前后视功能指标的变化,探索视觉疲劳与人眼波前像差之间的对应关系.方法 实验研究.健康成年人85例,分成4组进行5%、15%、30%、50%[分别为5%组(20例)、15%组(22例)、30%组(23例)、50%组(20例)]不同波动深度照明环境下阅读和工作绩效,利用波前像差仪采集用眼任务前后的调制传递函数(MTF)、高阶像差等.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MTF在50%波动深度环境下变化量大,与5%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4组测试条件下,3~7阶像差仅有5阶像差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2.222,P<0.05);在50%波动深度照明环境下,完成任务前后垂直彗差变化量为正值,与5%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视疲劳评分显示,50%波动深度环境下评分高.结论 50%波动深度环境下人眼主观疲劳感强,MTF指标变化明显,认为MTF能有效反映人眼的视觉质量下降情况.

443 条记录 12/23 页 « 12...9101112131415...22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