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调节神经支配与近视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郑穗联;龚帅;王若洁

    近几十年来,近视的流行颇受关注,近视的发展究竟是受遗传还是环境的影响也争论了很久[1].近视的病因相当复杂,许多研究者通过人群研究、系谱分析及双生子研究肯定了遗传基因的作用,而另一方面,近视与遗传的同卵一致率、相关系数、遗传指数等又表明遗传不是惟一决定因素,环境也起着一定作用[2],特别是当今社会近距工作需求的加强更是加剧了近视的流行.如Saw等[3]研究发现在年龄较小的儿童中近距离阅读与近视的发生密切相关,尤其是7~9岁者,在年龄较大者该相关性相对变小.当然也有部分学者的研究发现,近距离工作跟近视、青少年性近视无关[4-5].问题的关键是,近距工作的加强是如何影响遗传敏感性的呢?一些研究人员提出长时间近距工作时,自主神经系统失衡可能导致调节反应不正常,导致或加剧近视[6].现就自主神经系统对调节的控制及睫状肌调控对近视发生的影响的研究综述如下.

  • 近距离工作眼动参数与青少年近视进展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黄金鸥;乐园罗

    目的 探讨近距离眼动参数与青少年近视进展的关系.方法 以28名近视青少年为研究对象跟踪随访8~19个月,每3个月记录近距水平隐斜、AC/A、负相对调节、正相对调节、调节滞后、调节幅度等近距离眼动参数,检测双眼平均等效球镜值,根据首次与末次双眼平均等效球镜值计算年近视进展量作为近视加深速度,分析各近距离眼动参数与年近视进展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C/A、调节滞后及调节幅度与年近视进展量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416,-0.495及-0.463,P均小于0.05);考虑到AC/A与调节滞后相互关联,将AC/A作为控制因素再行分析,调节滞后与年近视加深量仍有相关性(r=-0.383,P<0.05).结论 近距离工作时高调节滞后可能是导致近视进展的原因之一.

  • 调节对近视性散光的影响

    作者:刘文兰;高祥璐;张艳龙;崔耀珍

    目的 探讨调节对近视性散光的可能影响及散光的变化对近距离工作的可能影响.方法 横断面研究.序贯选取近视性散光者87例(166眼存在散光),检查其屈光不正度、远矫正下近视力(DCNVA)、视近(眼前40 cm)状态下的散光修正度及视近散光修正后的近视力(ACNVA).视近状态下散光的修正采用交义柱镜.对视远与视近状态下的散光度、视远与视近状态下散光轴位、DCNVA与ACNVA 三对数据的差值进行正态性检验,若服从正态分布则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若不服从则采用配对秩和检验.对视近状态下和视远状态下散光的差异量与残余散光度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视近与视远状态下散光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5.32,P<0.01),且视近时散光度呈增加的趋势;二者轴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CNVA与ACNVA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散光修正后视力有提高的趋势(Z=-5.74,P<0.01).顺规、斜轴及低度散光(≤-1.00 D)者与总体趋势相一致,而逆规散光及散光度>-1.00 D者不具有该趋势.结论 人眼各子午线的调节不均衡使调节时散光发生改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近视力,从而影响近距离工作,这于顺规、斜轴及低度散光患者更为明显.

  • 成年人迟发性近视眼临床分析

    作者:陈嘉莹;徐威;陈萍珊;黄瑞珠

    目的:通过观察成年人近视眼的发生和进展状况,分析探讨其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方法:对192例成人期(20岁后)发病的迟发性近视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分析内容包括视力、电脑验光、矫正视力、其他眼部检查、近距离用眼活动及近视眼家族史等.结果:视力为0.4~1.0,矫正视力正常.近视眼屈光度为(-0.50~-2.25)DS,合并有散光者也为低度[(-0.25~-0.75)DC]和顺规轴向(154 °~180 °)患者.本组近视眼进展缓慢.有近视眼家族史者占36.45%.好发于长期近距离工作者,本组病例中学生及近距离工作者共180例(占93.75%).结论:具有更多的受教育和近距离用眼机会是成人期近视眼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主要危险因素有受教育水平、近距离工作和遗传因素等.

  • 近距离工作引起的暂时性与永久性近视中的眼动参数(第二部分)

    作者:蒋百川

    2 近距工作引起的永久性近视人们已接受这样的结论:儿童的近视发展主要是由于眼轴的增长,该增长的速度无法被角膜和晶状体屈光力的下降所代偿[3,39,40,41].直到近,引起LOM的眼参数方面的机制才知晓,Kent[42]报道了对一病例纵向研究的资料,表明在青少年时期,角膜屈光力随近视发展而增大,Goss和Erickson[43]发现角膜曲率增加和近视进展之间的联系在两条主子午线都是很明显的,但是,他们没有检查随近视而变化的其他光学参数;Adams[44]报道他自己的角膜曲率保持不变,但近视在进展,由此下结论近视进展不是由于角膜变化而是由于眼轴变长;McBrien和Millodot[45]报道LOM比正视眼的玻璃体腔深,还发现LOM前房较深及晶状体较薄,但两者的角膜曲率无明显差别;Grosvenor和Scott[46]对三组年轻人随访三年:EOM(N=29)、LOM(N=26)、正视眼(N=24)测量屈光状态和眼球参数的变化,他们发现与屈光变化有关的眼部成分只有玻璃体腔和眼轴长度,有趣的是,当将两近视组的度数进行匹配对照时,他们的眼部任何成分均无明显差异,他们从而得出结论,所有的近视都是轴性的.

  • 眼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敷贴法治疗近距离工作视疲劳的短期疗效

    作者:向圣锦;李艳;张舒;杨凯文;孙艳丽;郑景伟;窦仁慧;王勤美

    目的 研究眼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敷贴法治疗近视中小学生持久近距离工作所致视疲劳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开放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1年6-9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患者107例,按治疗方法及时长不同分为治疗2周组、治疗4周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9、38、30例.治疗组采用眼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敷贴法分别治疗2周和4周,对照组采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点眼4周,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及治疗后4周分别评估患者主觉症状、UCVA及调节功能的变化.对所得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 3组治疗后UCVA均有一定程度提高(F时同=39.66,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治疗后视疲劳评分减小(F时间=175.91,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治疗后双眼调节幅度以及负相对调节(NRA)、正相对调节(PRA)均有改善(F时间=24.80、10.34、31.68,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治疗后双眼调节灵敏度和调节滞后均有改善(F时间=101.22、11.73,P<0.01),且组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3.66、4.73,P<0.05),以治疗4周组疗效佳.结论 眼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敷贴法与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均可以改善近视青少年持久近距离工作所致视疲劳患者的自觉症状以及调节功能;但眼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敷贴法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调节灵敏度和调节滞后,推测眼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敷贴法对近视防控可能有一定作用.

  • 冷色亮光照明下持续阅读对青少年调节功能的影响

    作者:姚佩君;陈志;娄迪;周行涛;褚仁远

    目的 观察冷色亮光照明下持续阅读对青少年调节功能的影响 方法 自身对照实验研究.18名年龄为(11.2±2.2)岁的青少年在1000 Ix光照度、6500 K色温的照明条件下完成40 min阅读任务,检测阅读前后的调节刺激反应曲线、调节误差和近距离工作相关性暂时性近视结果持续阅读后平均调节误差率(调节误差/调节刺激)显著减小(P<0.05)阅读后呈现的近距离工作相关性暂时性近视幅度为(0.29±0.24)D,时间指数为11.23±18.58.调节刺激反应曲线的斜率和截距,及3D调节刺激时的调节反应在阅读前后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冷色温与高照度搭配的照明条件既可增加阅读时调节反应的准确性,持续阅读后也不会引起显著的近距离工作相关性暂时性近视、或可降低近距离阅读时的视网膜离焦量,减少近视进展机率.

  • 门诊近视儿童屈光度变化的临床观察

    作者:税丹;李玉茹

    目的 观察儿童近视发展的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及相关知识宣教的重要性.方法 选择6~14岁门诊近视儿童253例,用0.5%托吡卡胺麻痹睫状肌后检影验光,连续4年跟踪观察,分析年龄、家族史和近距离用眼时间对视力变化的影响.结果近视儿童屈光度随年龄增长而逐年上升,平均半年增长值(-0.55±0.27) D.年龄越小近视度数增加越快,有近视家族史及近距离用眼时间长者近视度数增加快.结论儿童近视发展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遗传和近距离用眼时间.

  • 近距离工作诱发暂时性近视对近视发展的影响

    作者:刘雯

    近距离工作诱发暂时性近视是持续视近工作后导致的类似近视性的远点改变,可能会激发一种代偿性的玻璃体腔增长,从而诱发近视的形成.综述目前的相关文献,以期对近视发展的机制作进一步的阐述.

  • 近距离工作和户外活动对学龄期儿童近视进展的影响

    作者:易军晖;李蓉蓉

    目的 探讨近距离工作以及户外活动等对学龄期儿童近视进展的影响.方法 将80名7~11岁的在校学生随机分人观察组(41人)和对照组(39人),指导观察组控制近、中距离工作时间30 h/周以内,增加户外活动至14~15 h/周以上,2年内定期医学验光得到屈光度,2年后由眼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阅读、书写、使用电脑等近距离工作时间;看电视、课外辅导等中距离工作时间;户外活动时间;使用自然光线以及每日戴镜时间等.结果 观察组儿童的年平均屈光度进展度数为0.38±0.15 D,明显低于对照组(0.52±0.19 D)(P<0.01).观察组近距离工作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看电视、课外学习等中等距离用眼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户外活动时间(13.7±2.4 h/周)明显长于对照组(6.2±1.6 h/周)(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4个变鼍是减慢近视屈光度进展的主要因素:增加户外活动,增加戴镜时间,较多使用自然光,减少使用电脑时间.在观察组内,增加户外活动减慢近视进展(t=2.510,P<0.05);在对照组内,增加戴镜时间是减慢近视进展的主要因素(t=-3.115,P<0.05).结论 增加户外活动,尽量使用自然光线和坚持戴镜可以减慢学龄期儿童的近视进展.

  • 非老视患者的近距离屈光矫正

    作者:刘文兰;王莉;杨扬;刘珍

    目的:通过研究散光性屈光不正与注视距离之间的关系,探讨非老视患者近距离屈光矫正的必要性,并寻求可行的矫正方法。
      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序贯选取近视性散光受试者166例(右眼),检查各受试者注视不同距离(视远眼前5m、眼前40cm、眼前20cm)的散光性屈光不正度、配戴静态屈光矫正眼镜时的近视力( distance corrected near vision acuity , DCNVA )及散光修正后的近视力( accommodative astigmatism corrected near vision acuity , ACNVA)。视近状态下的散光在视远单眼全矫基础上采用交叉柱镜进行修正,受检眼水平向前注视近视力表中其佳视力的视标。对三个注视距离下(视远5 m、视近40 cm、视近20 cm )两两之间的散光度及轴位的差异、DCNVA与ACNVA的差异分别采用两两配对检验,若数据服从正态分布采用配对t检验,否则采用配对符号秩和检验。
      结果:三个不同注视距离,两两间散光度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视近40cm与视远5m:Z=-5.316,P<0.0167;视近20cm与视远5m:Z=-5.672,P<0.0167;视近20cm与视近40 cm:Z=-2.463, P<0.0167),且视近20 cm散光度(0.83DC±0.52D)>视近40cm散光度(0.78DC±0.43D)>视远5m散光度(0.63DC±0.47D);三个不同注视距离,两两间散光轴位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DCNVA与ACNVA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散光修正后视力呈提高的趋势(Z=-5.741,P<0.01;Z=-6.848,P<0.01)。
      结论:随注视距离移近,散光度呈增大的趋势且散光轴位朝着顺规散光的方向发展,然而这种改变对于个体来讲是随机的、个性化的,在散光改变量大的距离处发生视疲劳的可能性较大,在该距离下进行屈光矫正可能是治疗该类视疲劳患者的有效方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