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硬化结节中CT与核磁共振成像分析(附50例病例分析)

    作者:马利平

    目的:探讨刚硬化结节中CT与核磁共振(MRI)成像中的表现进行比较,以进一步确定肝硬化结节的影像学诊断水平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8.12-2011.12入住我院的50例肝硬化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本组患者随机性地均分为人、B两组,A组(n=25)行螺旋CT检查,B组(n=25)患者行MRI检查.对比CT及MR1检查的成像特征.结果:行螺旋CT扫描的25例肝硬化结节患者,结节位于肺左叶例数为9个,位于肺右叶例数为10个,位于尾状叶例数为6个.肿瘤平均直径为(3.5士0.8)cm.MRI检查的25例,肝硬化结节患者平扫T1W18例为等信号,17例为稍低信号;T2W111例为等信号,14例为稍高信号.12例病灶中心或者偏心有瘢痕.结论:MRI及CT检查刚硬化结节患者能够充分地显示出肝硬化结节的实际特征性表现,能够反映肝硬化结节的病理学特点及学供特点,这能够很好地与原发性肝癌以及肝血管癌等恶性肿瘤之间加以区别开来,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肝硬化结节的临床诊断率.

  • CT、MRI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刘怀祥;史大鹏

    目的 探讨使用CT和MRI技术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己经确诊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26例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患者都分别使用了CT和MRI技术诊断,其中CT发现病灶数73个,MRI发现的病灶数达217个,二者在发现病灶数量上相比,差异较为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特别对脑内出现的非出血性病灶的敏感度,MRI诊断效果优于CT诊断效果,同时在对于一些特别区域如脑干部分,胼胝体部位的诊断情况上,MRI同样具有较敏感的优势(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和MRI两种技术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过程中都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影像的依据,但是MRI在诊断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方面较CT有非常显著的优势.

  • 沙棘籽油对大鼠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保护作用

    作者:程体娟;王玉斌;高丽萍;孙以方;张坚

    目的:旨在探讨沙棘籽油对大鼠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 (MCA) 阻断术制作大鼠缺血性脑梗死模型,观察药物对脑梗死大鼠脑梗死体积和行为障碍的影响.结果:沙棘籽油大剂量(0.7 g*kg-1)和小剂量(0.35 g*kg-1)均能明显改善MCA阻断大鼠的行为障碍,并能减少脑梗死范围.结论:沙棘籽油对大鼠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外伤性无骨折脱位颈髓损伤的诊治分析

    作者:李宝文;王东昕

    目的 探讨外伤性无骨折脱位颈髓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38例外伤性无骨折脱位颈髓损伤的病例,根据影像学表现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并分析疗效.结果和结论 根据MRI表现,结合临床症状的变化,6例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32例采用不同人路的手术方式.38例患者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康复.

  • 胆管癌的影像诊断及进展

    作者:范兵;刘善德;王霄英

    胆管癌是原发于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按解剖部位分为肝内胆管癌,肝门区胆管癌及肝外胆管癌.影像学检查对胆管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术前手术方案的制定及疗效的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胆管癌的影像诊断及进展做一综述.

  • 临床工程师在MRI质量保证和控制中的作用

    核磁共振成像(MRI)作为目前先进的医学成像技术之一,利用核磁共振原理,在外加梯度磁场检测所发射出的电磁波作用下,绘制物体内部结构图像,是一种具有革命性的医学诊断工具,同时也广泛地应用于石油化工、化学、物理等方面。由于核磁共振成像(MRI)涉及到的设备较多,受诸多因素的干扰,相关设备运作出现了一些问题,直接影响到核磁共振成像的质量。因此临床工程师应加强核磁共振成像(MRI)相关设备的控制,尽可能消除不良因素,确保核磁共振设备运转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提高临床诊断质量,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本文就核磁共振成像(MRI)质量保证和控制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 血管CT成像技术在脑出血早期诊断及其病因判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魏淑芹

    目的::探讨血管 CT 成像技术在脑出血早期诊断及其病因判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脑出血早期患者69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23例。 A组采用常规CT扫描;B组采用核磁共振成像( MRI);C组采用血管CT成像技术检测。检测结束后,对比三种检测方法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A、B组病灶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B组相比,C组的病灶检出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三组患者基底节区出血检出率、丘脑脑叶出血检出率及脑干小脑出血检出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特殊病因脑出血检出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B组相比, C组特殊病因脑出血检出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脑出血早期诊断及其病因判断方面,血管CT成像技术能够精确的显示出病灶,准确的发现脑出血的特殊病因。

  • 腹膜后恶性神经鞘膜瘤误诊为肝脏血管瘤CT分析

    作者:张锦;范跃星;王峰

    目的:分析腹膜后恶性神经鞘膜瘤误诊为肝脏血管瘤的原因.方法:通过两所医院CT及一所医院MRI,两所医院B超及结合临床对本病例进行诊断.结果:在影像学检查不典型时,应结合临床综合分析.结论:在阅片时应综合分析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明确病变的部位并结合病人的临床症状综合分析,可以降低本病的误诊率.

  • 小儿烟雾病20例临床分析

    作者:伊宏波;陈曦

    目的:探讨小儿烟雾病临床检查及诊断.方法:对20例小儿烟雾病的临床资料,结合检查进行分析.结果:20例小儿烟雾病脑血管造影显示为双侧或一侧颈内动脉虹吸部末端、大脑中动脉、前动脉近端严重狭窄或闭塞,全部病例均可见底节区烟雾状异常血管网.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与脑血管造影检查基本相符.结论:脑血管造影检查是烟雾病的主要检查手段,MRI检查可作为烟雾病的筛选检查手段.

  • 腮腺多形性腺瘤核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耀俊;忻文雷;邱甜甜;阮征;黄远亮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病理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组织病理学证实的66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MRI特征及其相关病理学改变.结果:66例腮腺多形性腺瘤中59例位于浅叶,4例位于深叶,3例同时位于浅叶及深叶;63例(95.5%)TIWI表现为低信号,T2WI表现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均有不同程度不均匀强化.结论:腮腺多形性腺瘤的MRI有一定特征性,对临床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 增强核磁共振成像观察兔眼羟基磷灰石义眼座的纤维血管化过程研究

    作者:杜刚;李贵刚;罗丰年;孙叙清;张虹

    目的 应用增强核磁共振(MRI)动态显像技术监测兔眼羟基磷灰石(HA)义眼座完成纤维血管化的时间,以证实MRI在评价HA义眼座纤维血管化程度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健康清洁级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6组,均行单眼眼内容物剜出术及多孔巩膜壳内HA义眼座植入术,术后第1、2、3、4、5、6周进行增强MRI的相关检查并计算MRI图像中VE/VHA比值(VE为义眼座强化区体积,VHA为义眼座体积),于每周扫描完毕后处死1组兔,取出HA义眼座进行病理组织学的对照观察.结果 兔眼HA植入后前4周间依次比较MRI图像中VE/VHA比值显著增加,而第4周后不再增加;兔眼HA病理检查也发现术后第4周全部植入HA义眼座均完成纤维血管化,HE染色可见致密的胶原纤维形成,以及内含红细胞的新生血管,并且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结论 MRI可作为HA义眼座术后血管化程度监测的影像学依据.健康兔眼眶内植入直径12 mm的HA义眼座在4周后可达到完全纤维血管化.

  • 大鼠放射性肾损伤模型制作及影像学评价

    作者:毛羽;曹永珍;周琰;魏健;李素芬;张文学;耿凯;张银玲

    目的 研究大鼠放射性肾损伤影像学模型制作方法,研究早期放射性肾损伤病理改变及早期的CT、MRI特征.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4组每组6只,照射组4组每组6只,左肾单次分割20Gy电子线照射.照射后第4、12、24、36周分别行CT、MRI检测,观察影像学及病理改变.结果 CT、MRI均显示大鼠肾脏体积缩小,肾实质变薄等改变,MRI可显示皮髓质分界不清.病理检查显示4周后出现肾小球及肾小管损伤,并随时间逐渐加重.结论 SD大鼠单侧肾单次照射20Gy可以制作放射性肾损伤模型并发生明显病理变化.CT、MRI均可作为诊断放射性肾损伤的方法,MRI优于CT检查.

  •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作者:姜华;李支援

    基底动脉尖是指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的2 cm直径范围内5条血管交叉的部位,由2条大脑后动脉、2条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形成一个"干"字形结构.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artery syndrome,TOBS)是指上述血管的任何2条以上血管闭塞所导致的临床上以意识障碍、瞳孔异常和眼球运动障碍为典型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2].

  • 0.2 T开放式永磁型核磁共振成像仪自屏蔽梯度线圈系统的测试技术

    作者:陈历明;彭承琳;朱学武

    本文介绍了0.2 T开放式永磁型核磁共振成像仪自屏蔽梯度线圈系统的测试技术,它包括梯度大小的测量、自屏蔽性能的测试以及梯度场线性度的测试技术.后给出了一组通过自旋回波成像方式产生的影像(T1加权和T2加权),以展示该MRI样机良好的成像性能.

  • 超声及MRI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陈小敏;周峰

    目的 探讨和对比分析超声及核磁共振成像(MRI)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苏州市立医院东区和苏州科技城医院(苏州市立医院西区)收治的78例乳腺肿块患者(乳腺肿块78个)超声及MRI检查资料,分别与肿块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探讨两种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结果 78例乳腺肿块中,经病理检查确认良性肿块36例,恶性肿块42例;超声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正确率与MRI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超声及MRI在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中的正确率均较高,两者各有优缺点,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MRI与常规超声诊断胎儿常见畸形的随机多中心对比分析

    作者:张少丹;陈薇

    目的:研究多中心对比分析常规超声和MRI对胎儿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产科门诊收集的50例经常规超声诊断为胎儿畸形的孕妇进行MRI检查,以出生后随访结果及临床病理结果为标准对诊断结果进行多中心对比分析,客观评价MRI与常规超声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50例孕妇中胎儿畸形主要集中在胸部畸形,约为26.0%;其次为中枢神经系统畸形22.0%。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特异性经统计学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灵敏性无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MRI对胎儿畸形的诊断中,准确率、特异性高。②常规超声诊断中容易受干扰,但其操作简单、价格低廉,临床诊断率相对也较高,因此可作为筛查的主要手段。③笔者建议临床在对胎儿畸形的诊断中应联合两种方式进行诊断,以提高确诊率,同时可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

  • CT与MRI对骨骼肌筋膜侵袭性纤维瘤病的评估价值比较

    作者:康鑫崴;李祥哲;蒿景龙

    目的 分析比较CT与MRI对骨骼肌筋膜侵袭性纤维瘤病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骨骼肌筋膜侵袭性纤维瘤病患者16例,并经手术病理学证实.9例患者于术前行CT检查(CT组),10例患者行MRI检查(MRI组).结果 ①CT组密度改变:3例呈等密度,6例呈高密度;6例为病变密度,1例可见边缘带状出血,1例可见散在分布的不规则斑片状低密度病变,1例可见条索状稍低密度病变;1例病灶边界清晰,8例边界模糊不清.②MRI组信号改变:T1WI平扫7例呈等信号,3例呈低信号;T2WI平扫10例呈高信号;4例可见斑点、 斑片、 条带样低信号病变散在分布;6例沿肌间筋膜生长呈不规则状,4例呈长梭形改变;2例病灶局限于单一肌肉,8例累及多块肌肉;3例肿瘤边界清晰、 可见不完整包膜,7例边界模糊、 无包膜,边缘可见爪状生长.结论 与CT相比,MRI更能清晰显示骨骼肌筋膜侵袭性纤维瘤病患者病灶的形态和范围,影像学表现更具特征性.

  • 高血压者脑MRI与认知功能变化的临床分析

    作者:俞万香;李水彬;侯飞雁;黄秉钦;罗海龙

    目的 观察高血压病人脑核磁共振成像(MRI)的改变以及认知功能变化,以提高对脑卒中和痴呆防治的认识.方法 选取190例的人群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95例为高血压病人,对照组95例为非高血压病人.观察两组人群的脑MRI的改变以及认知功能变化.结果 观察组脑白质疏松症、腔隙性梗死的现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认知功能改变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高血压病是脑白质疏松症、腔隙性梗死及认知功能改变等亚临床脑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压水平与亚临床脑损害呈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

  • 核磁共振成像诊断阴道斜隔综合征1例

    作者:屈云飞;令狐华;梅耀宇

    阴道斜隔综合征(oblique vaginal septum syndrome,OVSS)是先天性阴道发育的畸形之一,其基本特点是隔膜起源于两宫颈之间,斜行附着于一侧阴道壁,阻挡了该侧宫颈的通路.除双阴道畸形外,多数伴有双宫颈、双子宫及阴道闭锁侧的先天性肾缺如[1].我们报道1例核磁共振成像MRI成功诊断阴道斜隔的案例,探讨MRI在该类生殖道畸形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 MRI下骶髂关节炎的临床鉴别诊断

    作者:李攀龙

    影像学一直是诊断和评估骶髂关节炎的重要手段.核磁共振成像可早期发现并评估骶髂关节改变,在诊断骶髂关节炎相关疾病及协助临床决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临床上引起骶髂关节炎的疾病很多,如脊柱关节炎、关节退行性改变、感染、肿瘤等.临床中误诊原因多为对影像学的误读所致,且误诊给社会及患者带来巨大精神及经济负担.本文总结了骶髂关节在脊柱关节炎及相关鉴别诊断中的MRI影像学特点,强调临床工作中,影像学提示出现骶髂关节炎可能涉及如风湿免疫科、感染科、肿瘤科、内分泌等多学科的疾病.很多病例影像学虽然提示有骶髂关节炎改变,但临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更应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体征、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等相关临床特点加以综合分析和判断,避免误诊.因此,本文对不同疾病引起的骶髂关节炎的核磁共振表现做一综述.

2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