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于NOC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过程中家庭参与的观察

    作者:路明惠;谢红卫;刘霞;姜永梅

    目的 应用护理结局分类系统中的家庭参与专业护理相关条目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过程中的家庭参与情况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修订后的家庭参与专业护理调查问卷对6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比较入院时及出院14 d后患者家庭参与专业护理的情况.结果 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过程中家庭参与程度普遍较低,经住院治疗及健康教育,出院14 d后患者的家庭参与程度较入院时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护人员应通过健康教育鼓励家属积极参与专业护理,促进患者疾病康复,改善生存质量.

  • 集束化护理干预对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的影响

    作者:庄毅

    目的 探讨和观察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心脏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于本院心血管内科行冠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双盲法随机分2组,各38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在6 MWT、LVEF、SBP和DBP指标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个月的护理后,研究组在上述指标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二级预防行为评分、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上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临床指标,提高心脏康复效果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多元化连续性护理模式对出院后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的效果研究

    作者:王红英;贺树凤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多元化因素实施连续性护理模式对出院后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心内科病房治疗出院的急性心血管事件患者151例作为研究对象,出院时及康复后1年由专职医生进行生活质量调查;监测血压、血糖、血脂达标率;进行再发心血管事件的调查。结果两组患者出院时血压、血糖、血脂异常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后1年,观察组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异常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出院时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两组患者再入院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多元化连续性护理模式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血压、血糖、血脂达标,降低心血管事件再发率,是冠心病患者院外早期心脏康复的有效措施,值得应用和推广。

  • 延续性质量控制小组在提高介入治疗患者心脏康复中的作用

    作者:贾惠娟

    目的 探讨延续性质量控制小组在提高介入治疗患者心脏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2014年6月~2015年6月选取该院择期进行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10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辅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除了接受常规护理外,再加以延续性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康复训练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随访时的再就诊率及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性质量控制小组在提高介入治疗患者心脏康复中的作用明显,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 心梗二级预防的新指南

    作者:Hairon N;杨家林;程显山

    在英国,心梗二级预防的新指南取代了2001年的指南,2001年的指南没有对病人的体力活动或吸烟给出任何建议,而且所给出的饮食建议也缺乏充分的证据.新指南对病人的生活方式提出了建议,并加强了对病人进行心脏康复的护理.对心梗后药物治疗的指南也做了更新,确保以新的证据为依据.

  • 新加坡国家心脏中心心脏病病人康复训练项目介绍

    作者:李云峰

    1999年4月至2001年4月,笔者在新加坡国家心脏中心进修2年。该中心开展的心脏康复训练项目,为心脏病病人的康复提供了科学而有效的指导,加快了病人的康复过程,现介绍如下。 心脏康复训练项目旨在帮助心脏病病人从疾病状态恢复到健康状态。心脏康复训练……

  • 心脏康复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袁经林;赖平;杨晨;钟一鸣

    2007 年, 美 国 心 肺 康 复 协 会/ 美 国 心 脏 协 会(AACVPR/ AHA)将心脏康复定义为涉及医学评价、药物处方、运动处方、营养处方、教育、咨询及行为干预的综合长期康复计划〔1〕. 心脏康复的目的是限制心血管疾病对生理和心理的影响;控制心脏病症状;促进和缩短心脏事件后的恢复时间;减少再一次心脏事件或心脏状况恶化的危险;稳定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过程;提高患者的心理;社会和职业适应能力. 荟萃分析表明,心脏康复可以使心血管病患者减少高危因素,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再住院率和死亡率〔2〕. 在当前大多数心血管临床实践指南中,心脏康复已被列入Ⅰ类推荐.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心脏康复现状及进展

    作者:马云飞;王洪娟;王俊峰;刘全

    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群中当中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明显增加[1].同时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AMI患者得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机会也大大增加,这也使得AMI患者PCI术后相应的心脏康复在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当中所占得比重也显著增加了.

  • 早期渐进式综合性康复干预对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心脏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耿文真;丁梅;石娟

    目的:探讨早期渐进式综合性康复干预对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临床疗效、心脏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10月行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患者10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予早期渐进式综合性康复干预,对比两组的血压、体质指数( BMI)、胸闷发作频率、活动强度、射血分数、三酰甘油(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运动耐受强度、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的 BMI、血压、TC、TG 及 LDL-C 水平降低, HDL-C 水平升高,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较对照组变化更加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的胸闷发作次数降低,运动耐受、射血分数升高,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对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进行早期的渐进式综合性康复干预,可增强患者疾病治疗的疗效,利于心脏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心脏康复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作者:马建新;马丽群;王光辉;崔莲;霍文静;方玮;刘丽丽;郝淑芳;张蓉;张金萍

    目的 观察心脏康复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6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脏康复组,两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心脏康复组同时进行6个月的心脏康复,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6个月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心脏康复组治疗6个月射血分数(LVEF)显著提高(P<0.05),ET-1、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NO水平虽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脏康复治疗6个月可明显改善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心功能、调节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 心脏康复的新进展

    作者:王雅明;金海;许卓

    目前我国关于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实施心脏康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研究寥寥无几,患者出院后的心脏康复项目也屈指可数。本文旨在讨论我国心脏康复的发展现状及它在改善患者远期不良预后中的关键作用,并试图探讨我国未来心脏康复发展的蓝图,促成心脏康复在治疗老年心血管病中的广泛应用。

  • 软坚通脉汤在PCI术后Ⅲ期心脏康复中的应用

    作者:孙卉丽;王硕仁;王亚红

    目的 初步观察软坚通脉汤应用于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术)Ⅲ期心脏康复的效果.方法 纳入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东直门医院门诊治疗的PCI术后Ⅲ期康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有充分循证证据的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软坚通脉汤,2组均给予家庭康复,疗程8周.观察软坚通脉汤对PCI术后Ⅲ期心脏康复患者中医症状、生活质量的改善.结果 试验共有62例接受随机分组,随访期间服用其他中药1例,主动退出试验2例,失访3例,后纳入分析56例.治疗组中医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7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4%.治疗前后CQQC问卷得分比较,2组均可以从病情、医疗状况、一般生活和社会心理状况4个维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治疗组对于患者体力状况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更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P<0.01).结论 在康复教育、规范的循证用药及生活方式调整等强化管理措施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软坚通脉汤后,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改善更为明显,提示在PCI术后Ⅲ期康复方案中加用中药软坚通脉汤可以提高康复疗效.

  • 八段锦应用于冠心病心脏康复的系统评价

    作者:孙卉丽;王硕仁;王亚红

    目的:总结和评价现有临床试验中八段锦应用于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的疗效。方法检索至2015年6月为止发表的八段锦应用于冠心病患者康复的随机对照试验。以“八段锦”“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脏”“康复”为检索词,检索包括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M)、中国知网( CNKI)、维普( VIP)、万方7个数据库,不受语种限制,对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进行改良的Jadad评分。结果研究共纳入3个随机对照试验,这些试验显示了八段锦在缓解心绞痛症状及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作用。结论现有的证据表明,八段锦有希望作为心脏康复的运动处方一个可选方案,给冠心病患者带来一定的获益,但仍需要更多大规模、多中心、高质量的研究支持。

  • 心脏康复的现状

    作者:安立敏

    心脏康复已成为现代心脏病学中标准治疗的主要方面之一,已由单纯的运动疗法扩展至包括管理危险因素、营养、心理、行为以及社会因素在内的综合性的二级预防措施,临床实践已经证明控制危险因素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目前心血管专业学会的指南中,已将心脏康复作为I类推荐.本文对此方面做一综述.

  • 心力衰竭病人早期康复在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舒;陈慧妍;王秋;宫建国;牧坤

    目的 评价应用医用慢跑台对心衰病人进行心脏康复的效果.方法 按美国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将心功能Ⅰ~Ⅱ级的病人为入选对象.选择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所有心衰病人都常规给予ACEI类、地高辛、安体舒通等药物改善心功,康复组给予医用慢跑台进行心脏康复.起始运动速率0.1km/h,每日15~20分钟,连续5天,监测血压、脉搏、心率、血氧饱和度、心电.在病情稳定前提下,5天后将运动速率提高10%,继续5天,依此类推,康复运动连续3~4周.4周后监测心功能分级、心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径及E/A改善情况.结果 1)两组治疗后均有效,心功能显著改善.2)心脏康复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 心衰患者通过医用慢跑台进行康复训练有益于改善心功能.

  • 康复治疗对植入DDD起博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雅杰

    为了探讨康复治疗对促进重症心律失常并心衰植入DDD起博器患者心脏康复的作用,将34例重症心律失常并心衰植入DDD起博器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常规护理加康复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在植入DDD起博器4周后以NYHA心功能分级及Benack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康复组优于对照组(P<0.01).可见康复治疗对改善重症心律失常并心衰植入DDD起博器患者的心脏功能有非常重要意义.

  • 集束化护理干预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心脏康复的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李格丽;王怀龙;曾加贤;庞依

    目的:探讨对接受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患者术后心脏康复方面的效果.方法:将2015-10~2017-08在我院接受冠脉支架植入术的226例冠心痛患者随机分为113例对照组和113例干预组,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同时干预组患者联合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护理干预前后心脏康复相关指标.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血压(收缩压及舒张压)及体重指数(BMI)均明显降低,血脂相关指标(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均明显改善,6 min步行距离(6MWT)均显著增加,且护理干预后干预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干预后的预防行为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主要不良血管事件(再次靶血管血运重建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和血脂水平,从而控制疾病的危险因素,同时有利于患者二级预防行为的增强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对患者术后的心脏康复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心脏康复配合坎地沙坦治疗中青年高血压效果观察

    作者:刘锦涛

    目的:探讨心脏康复配合坎地沙坦胶囊治疗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均给予坎地沙坦胶囊降压治疗,治疗组增加心脏康复治疗,包括心理疗法、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和戒烟,对照组仅给以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治疗组患者的血压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心脏康复配合坎地沙坦治疗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显著.

  •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心脏康复疗效的对比研究

    作者:李绪洪

    目的:研究优化路径心脏康复训练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108例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行介入手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排列表法分为两组,各5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心脏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采用优化路径心脏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情况、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LVEF和心功能分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977、11.111,P<0.05).康复前两组患者ADL、SAS及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后观察组ADL、SAS及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36、7.159、5.742,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41%、12.9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84,P>0.05).结论:优化路径心脏康复训练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患者心功能恢复效果更佳,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心理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电话随访联合家庭督导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康复的 效果研究

    作者:刘华玲;黄雪嘉;赵惠芬;王耀国;许朝祥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联合家庭成员督导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出院患者心脏康复的影响.方法:将50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根据出院日期的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指导和门诊随访方式.试验组在患者出院后1、6、12个月增加电话随访及家庭联合督导,对患者心脏康复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与指导;对比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不同时段遵医行为,危险因素控制达标情况,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出院后1年后血压、血糖、血脂控制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提高,出院后1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话随访联合家庭成员督导的护理干预可促进冠心病PCI术后出院患者健康行为改变,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468 条记录 12/24 页 « 12...9101112131415...232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