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条形码技术使用体会

    作者:李玲芬;边红放

    条形码技术应用于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提高实验室的自动化程度、工作效率,减少差错并方便病人.从患者交费至采集血标本,条形码作为标本的唯一标识,应用于标本的整个分析过程,根据条形码信息完成标本、传送资料、核实和处理标本、分析仪双向通讯、查询结果、打印报告、保存标本等一系列实验室的常规操作,规范了工作流程,方便医生和病人获取相关信息.我们科实施信息系统条形码,根据实际工作谈几点体会.

  • 我国结核病实验室诊断进展历程

    作者:宋媛媛;郑惠文;赵雁林

    实验室诊断是结核病诊断、治疗及预防控制过程中所必需的.我国结核病实验室网络逐步建立和完善,是国家结核病防治规划(NTP)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起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实验室的质量保证工作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从而更好发挥其在诊断、治疗方案制定和疗效评估中的作用.

  • 全实验室自动化系统的整合设计与应用

    作者:李建宏;李向阳;苏依灿;奚东晖

    介绍了医院建立全实验室自动化流水线系统的策略和方法;总结了系统在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标本检测周期、减少人工干预及差错和避免交叉感染等方面的作用及效果.

  • 全实验室自动化

    作者:刘长安;贾廷珍

    全实验室自动化(Total Laboratory Automation,TLA)代表着检验医学全程自动化的方向.本文简述了TLA的概念、发展简史及其基本结构与策略,介绍了TLA的实际应用范例,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 某新建三级医院检验危急值全流程管理模式的建立与优化

    作者:李润青;王腾蛟;毕重阳;彭鹏;赵秀英;何纪毅;杨江辉

    目的 探索建立并优化检验危急值全流程管理模式.方法 分析2015年11月至2017年9月23个月间检验科发给临床的危急值数据,基于自行开发的信息系统监控品质管理指标,推进危急值的精准管理.结果 检验危急值的总的发生率为0.70%,高敏-肌钙蛋白T(≥0.053 ng/mL)占比(34.00%)及发生率(10.70%)排序高.品质管理指标为:危急值的通报率99.67%(4.3 sigrna)、通报及时率91.20% (2.9 sigma)、临床查看率94.42%(3.1 sigma)、查看及时率89.19%(2.8sigma)、医师处置率97.93%(3.5 sigma).结论 医院应建立检验危急值全流程管理模式并不断优化,保障患者安全.

  • 酶学参考测量系统量值传递方法的研究

    作者:童清;陈宝荣;王清涛

    目的 应用酶学参考方法实验室网络赋值的人源新鲜冰冻血清作为准确量值的媒介物,探寻酶学参考测量系统向常规检测系统量值传递的方法.方法 量值传递研究.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北京航天总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利德曼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四川迈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家实验室组成的酶学参考方法实验室网络使用国际临床化学和检验医学联合会(IFCC)推荐的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参考测量程序为新鲜冰冻混合人血清赋值.北京市临床检验中心于2013年2月用此赋值血清(B Cal)对北京市49家三级医院互认实验室常规检测系统进行校准或验证.各实验室分别在厂家校准品及B Cal校准后,重复检测B Cal、水平1患者样本(S1)和水平2患者样本(S2)2次,记录并收集实验数据.通过统计患者样本B Cal校准前、校准后的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等统计学指标,观察系统间酶学检测结果可比性的改善.结果 使用B Cal校准后,S1和S2 CK的CV分别由4.67%和5.96%降至1.86%和1.47%;LDH的CV分别由5.72%和5.04%降至3.67%和3.62%.仪器分组数据显示:对于可应用B Cal校准的A、B仪器组,CK项目,校准后两个仪器分组B Cal、S1、S2检测结果的系统间CV均小于2.0%;LD项目,系统间CV分别为1.64%~ 3.80%和1.45%~4.05%.对于不适用B Cal校准的C仪器组,CK、LDH检测结果的偏移分别为-4.75%和-13.10%;大CV分别为3.64%和7.57%.试剂分组数据显示:校准后,CK项目各试剂组CV从1.60%~ 4.44%减少至0.23% ~ 1.62%;LDH项目各试剂组CV从0.93% ~6.07%减少至1.06% ~ 2.72%.结论 应用参考方法实验室网络赋值的新鲜冰冻人源血清通过校准或验证方式进行量值传递是一种可行的方式,可有效解决酶学检测结果的溯源与可比问题.对于不适用B Cal校准的检测系统,可使用B Cal进行正确性判定,并制定相应标准.

  • 临床实验室生化免疫自动审核系统的建立及应用

    作者:温冬梅;张秀明;王伟佳;张德才;范勇利;胡婷;索明环;李曼;郑耀文;王立山;戴汉鹏;李坚

    目的 建立临床实验室生化免疫自动审核系统,以提高检验报告核发效率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AUTO-10A 指南流程框架和ISO15189:2012认可准则要求,制定自动审核规则,以自动化流水线中间体软件为核心,整合实验室自动化系统(LAS)各功能模块和实验室信息系统(LIS)系列硬件、软件和医院信息系统(HIS),搭建生化免疫检验结果自动审核系统.共设定临床信息判断规则(CS)、标本状态判断规则(SS)、室内质控判断规则(QS)、仪器状态判断规则(IS)、结果及范围判断规则(NS)、差异判断规则(DS)、逻辑判断规则(LS)等7大类审核规则,自动审核系统运算法则的设计运用的数据要素全面涵盖分析前、中、后整个检验过程,分析自动审核系统使用前后各质量指标的改变.收集2015年8月至2016年4月366180份常规化学标本和160119份化学发光标本用于自动审核规则的验证,收集2016年5月至2017年1月自动审核与2014年5月至2015年1月人工审核同期相比,对自动审核系统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评价其有效性.结果 生化免疫自动审核系统的建立和验证从2015年8月至2016年4月历经9个月,366180份常规化学标本4496425项测试项目,自动审核通过率从53.4%提高到87.0%,通过率高的项目是GLU,通过率为98.3%,通过率低的项目是CKMB,通过率为63.6%,报告审核的平均TAT从46.3 min至3.7 min,缩短97.7%.160119份化学发光标本410040项测试项目,自动审核通过率从40.2%提高到89.0%,通过率高的项目是C肽(C-P),通过率为98.4%,通过率低的项目是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TPO),通过率为58.7%.报告审核的平均TAT从14.6 min至3.3 min,TAT缩短77.4%.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6个月的验证期间,自动审核与人工审核符合率为100%.2016年5月至2017年1月自动审核与2014年5月至2015年1月人工审核同期相比,人员未增加,常规化学项目工作量增长了46.4%,实验室内TAT中位数从118 min至83 min,缩短41.9%;化学发光项目工作量增长了24.5%,实验室内TAT中位数从131 min至86 min,缩短52.4%,未通过自动审核触发的规则及比例分别为NS 88.2%、SS 6.05%、DS 2.40%、LS 2.00、IS 0.97%、CS 0.43%;通过Aptio各模块检测并筛选出黄疸、脂血、溶血等血清指数异常和标识不当、标本量少等不合格标本的比例分别为7.13‰、5.39‰、2.20‰、0.17‰、0.15‰;常规化学报告不正确率从0.0034‰(7/264910)下降至0.000‰(0/387828),化学发光报告不正确率从0.022‰(3/137006)下降至0.000‰(0/170713);危急值通报及时率从68.5%升至100%,危急值标本实验室内TAT中位数从112 min降至86.5 min,缩短29.5%,危急值报告确认TAT中位数从15.5 min降至2 min;员工满意度提高从85%上升至100%,人力减少1.5人.结论 借助生化免疫自动化流水线中间体建立生化免疫自动审核系统,可以对检验分析过程进行全程质量控制,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及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缩短TAT、减少差错率、均衡员工技术差异、降低审核工作压力、人力减少、提高了危急值报告的准确及报时率,保证患者生命安全,降低医疗风险.

  • 关注抗菌药物整治活动加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建设

    作者:徐英春;范欣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建设是微生物检验发展的重要环节,同时是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基础和保障.在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背景下,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作为医院的平台科室,需要着力于自身的进一步建设与提高.微生物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的重点是要全面加强微生物检验与诊断的软硬件能力,做好病原菌的抗菌药物敏感性监测工作,同时注重与临床、药剂、院感控制等多个学科与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从临床“辅助科室”到“平台科室”的理念转化,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 临床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规范化建设

    作者:邱骏;顾国浩;许斌;吴元健;李勇

    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是实现临床实验室全自动化、标准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关键.近年来,随着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建立、应用、普及和升级提高,尽快建立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的建设规范非常重要.本文根据现代化临床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要求,结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经验和国内的实际情况,对临床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规范化建设做一探讨.

  • 临床检验危急值监测平台的建立和应用

    作者:岳志红;贾玫

    评估危急值项目设置和界限,明确检验人员、医护人员危急值报告流程,对实验室信息系统( LIS)和医院信息系统( HIS)进行改进和优化,建立临床检验危急值监测平台。既保证了准确及时报告危急值,又能够对危急值报告率和危急值报告及时率进行统计和分析,减少了医疗风险,提高了医院管理水平。(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6,39:7-9)

  • 急诊检验危急值报告流程优化及质量改进

    作者:黄希颖;傅应裕;沈凌炜

    危急值报告是检验科质量管理体系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检验科以ISO15189实验室认可和美国病理学家协会认可为契机,通过对急诊检验室空间布局改造、岗位分工合理优化以及危急值报告历史数据监测分析,合理改进危急值报告流程,致以建立更加规范化的危急值报告流程,达到持续改进目的,并使危急值报告符合检验科质量管理要求,也符合国际实验室认可标准。(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5,38:431-432)

  • 信息化管理实现检验标本周转时间的实时监控

    作者:权文强;田佳乐;戴燕;李冬;万海英

    随着条形码标本信息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医学实验室的信息化程度正在变得越来越高。信息化管理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理念相结合,转变或再造了实验室的操作方式和业务流程。检验标本周转时间( TAT)是影响检验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检验流程中的各时间节点,建立适用于临床需求的标本流程监控程序,实现对流程中关键节点的实时动态的信息化监控,可以有效缩短TAT,提高报告及时率,从而避免临床投诉。(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4,37:475-476)

  • 浅谈微生物检验科室加强与临床科室的交流与沟通

    作者:罗燕萍;杨继勇

    随着现代医学检验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临床医疗水平的提高,微生物科室和临床科室不协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本文从分析微生物科室与临床科室目前存在的衔接问题入手,探讨如何做好互相沟通衔接的对策措施.(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3,36:375-376)

  • 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对实验室自动化系统样本前处理流程监控的实现

    作者:肖洪广;范婷婷;陈涛;刘忠民;高月亭;钱征;方宝林;夏文广

    临床实验室以往的血样本前处理,是以人工分类排序、离心后再上仪器检测的过程,在前处理过程中需投入较大的人力资源去完成,在样本量大和人手不足时,较易导致分类排序或离心的失误,造成样本无法及时检测并报告.

  • 临床实验室自动化系统的运行评估

    作者:童明宏;左雪梅;丁慧;黄忠华;韦欣;张庭瑛;邓辰霞;崔向明;陈粹文;吴晓辉;沈思彦;盛慧明

    目的 通过临床实验室自动化系统运行核心数据的分析评估,探讨实验室自动化系统的优势与持续优化.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检验科生化组和免疫组的运行数据.(1)采集自动化系统运行前后,仪器启动、标本检测的初始时间进行分析比较.(2)标本签收、检测、报告审核时间运行数据分析.(3)选取自动化系统运行前2个月、运行以来2个月标本的周转时间(TAT)数据,分析标本TAT的运行情况;针对流水线中传染病项目的短板,采取优先吸样后,流水线TAT的改善情况分析.(4)通过自动化系统血清用量的评估,探讨减少抽血管子数的可行性分析;实验室自动化系统的优劣势分析以及持续改进的措施.结果 (1)仪器启动提前,标本检测初始时间前移0.5h.(2)轨道物流的投入运行,标本集中发送到实验室,签收时间集中在早晨7:25,标本签收时间较以往效率大幅提高,随之标本的检测、报告审核时间也相应前移,平均前移2~2.5 h.(3)实验室自动化系统运行2个月以来数据显示样本TAT缩短,生化项目平均缩短2 h,免疫项目平均缩短4 h,且TAT呈现逐步缩短的趋势;传染病项目优先吸样后,流水线的TAT呈现明显改观,TAT平均减少了40 min.(4)线上生化65个项目的血清用量总计为500 μl(包括死腔量),免疫28个项目的血清用量总计为1495 μl,线上项目血清用量总计为2000 μl,患者较之前平均减少3管.另外,仍然需要线下设备进行项目补充;传染病项目由于方法学的差异导致前后数据的一个衔接期;流水线线上生化模块和免疫模块并联设备的成倍增加,模块之间的比对和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规范的质量体系建设有助于该类问题的防范.结论 通过流水线系统运行的数据分析,评估其运行的情况,使得许多指标实现量化,并提供优化可能,同时结合线下设备检测的项目补充,实验室效率明显提高,尤其是在数据积累增加下,自动审核功能的实现将使得临床实验室自动化系统优势更加显著.

  • 适用于我国临床实验室的条形码标本信息管理系统

    作者:万海英;金骑兵;李冬;胡文韬;陈兆鹏;马丽;袁应华;戴燕;郑伟萍

    目的利用条形码技术,研制适合中国国情的条形码检验信息管理流程,杜绝标本采集和数据传递过程中的人为差错.方法设计与制作不同颜色的条形码检验信息标签,各种标签的条形码号码为流水号且两位前缀代表不同专业组别或项目并与标签颜色相对应.以Windows 2000为服务器平台、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为数据库、Power Builder8.0为前台开发工具,用网卡将仪器联接成网,实现双向通讯,并入检验服务器与全院HIS系统连接.结果通过连接电脑的条码扫描器读取标本容器上标签的条码号与来自医院信息系统的患者检验项目逐条对应,并共存于系统中.根据标本标签上的颜色将其分发到不同的检验工作站,各检验工作站将根据条码所带的检测信息给仪器发送相应的检测指令,后将测定结果与该患者的基本信息对应形成检验报告单.结论通过条形码检验信息标签建立的检验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自动化仪器的双向控制;过程中无需配备条码打印机和粘贴标签,省时、省力、方便快捷,杜绝了信息采集与传递过程中的差错,提高了检验质量与管理水平.

  • 全国医院检验科临床检验项目基本情况现状调查与分析

    作者:钟堃;王薇;何法霖;王治国

    目的:了解我国目前医院检验科所涉及的检验项目、各项目检测量、所需费用以及检验项目周转时间( TAT)等情况。统计出所占统计量比重较大的检验项目,以期更好的进行质量控制,为财政投入以及政策制定给出建议。方法在我国每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除西藏和台湾)随机选取三级甲等医院、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各3家,共270家医院。向医院检验科负责人发送调查表,检验科通过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网络系统回报调查表。结果汇总后使用Microsoft Excel 2007进行统计分析。所调查的信息包括:医院基本信息、所开展的检验项目、组合项目、年检测量、收费、TAT等。结果270家医院都回报了有效结果,回报率为100%。检验单项共628项。临床免疫、血清学的检验项目种类多,230项,占36.62%(230/628)。临床生物化学专业的总检测量高达到59.97%。检测量多的前100个检验单项的检测量之和超过了所有项目检测总量的90%。收费多的前100个检验单项的收费之和超过了收费总和的85%。结论本次调查研究所得到的我国医院检验科的检验项目、检测量、收费、TAT等相关信息,可以为我国检验学相关项目和专业的质量控制、财政投入以及政策制定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信息。(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5,38:637-641)

  • 临床化学检验结果自动审核程序的建立与应用

    作者:李晓博;普智飞;陶春林;高红

    目的 针对常规生化检测项目,制定自动审核规则,借助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检验结果的自动审核.方法 依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AUTO-10A及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ISO15189:2012)的指导意见,在室内质控在控的基础上,实验室设计自动审核逻辑,设置六大审核规则,包括室内质控规则、样本状态判断规则、逻辑紊乱规则、值域及多次结果比较(ΔCheck)规则(包括危急值、警示值、参考区间)、关联矛盾规则、异常模式规则,并将审核逻辑和规则搭建在实验室信息系统中.对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本中心实验室常规生化检测项目,分别按项目、条码统计自动审核通过情况,并与临床诊断信息及人工审核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按项目统计自动审核通过率超过65%,按条码统计通过率为45%左右,与临床诊断符合率92%,经过规则的进一步完善,与人工审核相比较,通过一致率从97.48%提高到100%,不通过一致率从82.98%提高到85.21%.结论 (1)设置的自动审核逻辑和规则可以实现半数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自动审核,且与人工审核判断通过有较高的一致率;(2)新增加的规则必须经过一定周期的验证,方可正式应用;(3)自动审核可以实现检验后步骤的自动化,缩短报告审核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 临床血液专业检验报告适当性全国室间质量调查研究

    作者:康凤凤;王薇;王治国

    目的:调查和分析我国临床血液专业“检验报告适当性”的现状,探讨如何提高我国检验报告质量。方法采用解释性能力验证计划模式,向1120家全国临床血液(包括血液常规和凝血试验) EQA参加实验室统一发放电子和纸质调查表,要求各实验室回顾统计2012年临床血液检验报告总数及六类质量指标发生时影响的检验报告数,通过本研究开发的网络回报和反馈平台回报结果。六类质量指标为:报告延迟率、仪器与LIS数据不一致率、报告与申请不一致率、报告送达错误率、报告召回率、报告更改率。以率(百分数)和西格玛(σ)度量两种方式评价质量指标,并以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Test和Kruskal-Wallis Test分析影响检验报告适当性的潜在因素。结果共回收609份调查结果,回收率为54.38%。大部分实验室六类质量指标的σ都高于4,其中报告延迟的发生概率高,其主要原因为仪器故障。三甲医院和通过ISO 15189认可的实验室报告适当性较优,检验申请方式、报告生成方式、报告传送方式对六类质量指标的影响总体上呈电子方式(电子申请、电子报告、电子传送)优于纸质方式。六类质量指标在各部门间的发生概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我国各级临床实验室检验报告适当性水平不一,实验室应制定分析仪器故障时采取的应急措施,并加强信息化建设。质量指标的室间质量评价计划和室内质量控制需长期开展,通过内部纵向监测和外部横向监测比较,识别自身临床检验报告中存在的不足,持续提高实验室检验报告适当性。(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5,38:632-636)

  • 实验室内标本周转时间影响因素的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建立与分析

    作者:尹志辉;刘丽;赵建宏

    目的:探讨影响实验室内标本周转时间的危险因素并建立比例风险模型。方法回顾性研究,邢台市第三医院检验科2014年1至6月住院急诊血常规标本,随机选取5周数据,共904份,记录标本信息包括:测定日期、送到时间、审核时间、标本状态、消耗时间、测定时段、操作者、项目组合、延时因素、血小板计数、30 min处理结果及测定星期。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对以上指标先行 COX 单因素分析,再行逐步 COX 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规定时间内发送421份,占46.6%;10、20、30、40及50 min发送率分别为10.4%、24.7%、46.6%、58.7%和82.1%;单因素COX分析显示:送到时间、标本状态、测定时段、操作者、项目组合、延时因素对标本周转时间延迟有统计学意义均( P均<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正确的送到时间为缩短标本周转时间有利因素( Wald=40.446,P=0.000),非正常上班测定时段、项目组合、体检标本和交接班因素为缩短标本周转时间不利因素(Wald=7.904、38.029、42.874、18.617,P=0.005、0.000、0.000、0.000),5号操作者为缩短标本周转时间有利因素(Wald=11.039, P=0.001),3号和10号操作者为缩短标本周转时间不利因素(Wald=6.432、24.242,P=0.011、0.000),其他操作者则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送到时间、测定时段、操作者、项目组合、延时因素是导致实验室内标本周转时间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他实验室可根据本医院标本运送、检测流程、主要影响因素等确定比例风险模型的变量数量,对标本处理过程各因素量化评价并加以改善,实现实验室内标本周转时间大幅缩短。(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5,38:573-576)

66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