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左心室功能的研究进展

    作者:战金营;赵可辉

    二维斑点追踪显像(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技术是新发展的技术,它通过追踪二维超声图像上的斑点获得心肌的组织速度、位移、应变、应变率来分析心肌的运动,检测局部和整体心肌的功能,无角度依赖性.它可以早期诊断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所引起的心脏功能及结构的改变,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 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心肌扭转与心肌梗死范围相关性实验研究

    作者:周怡;裴晓黎;项飞

    心肌旋转速度、角速度等是斑点追踪显像技术中的关键参数,所有参数均显示于逐帧追踪灰阶图像中,在心动周期中低于入射超声波长斑点形成的信号是斑点追踪现象技术的基础,能够反映心肌组织在心动周期中的变性、实时运动特征,以定量、定性分析心肌梗死范围,对于评价心肌扭转与心肌梗死范围具有重要作用。现就该技术评价心肌扭转与心肌梗死范围相关性实验研究进行综述。

  • 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在临床应用的新进展

    作者:李成;宋伟

    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在心血管疾病超声检查中的应用.方法:在PubMed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并做进一步综合分析.结果:应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测定心肌运动的应变及应变率,能更准确的评价心肌整体与局部的功能.结论: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检查无角度依赖性,其判断室壁运动的敏感性及准确性优于以往相关超声检查方法.

  • 二尖瓣环位移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功能的对比研究

    作者:颜社平;王银荣;闫瑞玲;庄磊;王伟娟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技术测量二尖瓣环位移(MAD)评价心衰患者左心功能,并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射血分数正常的心衰患者(HFNEF) 25例和射血分数减低心衰患者(HFREF) 29例,另选健康者对照29例.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分别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使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测量二尖瓣环位移(MAD)参数:左室室间隔处瓣环插入点大位移(TMAD1),左室侧壁处瓣环插入点大位移(TMAD2),室间隔-侧壁瓣环连线中点的大位移(TMAD Midpt)及其占左心室长径的百分数(即左心室长轴缩短率,TMAD Midpt%).结果 对照组、HFNEF组、HFREF组3组间LVEDV、LVESV依次递增,LVEF依次递减,但HFNEF与对照组相比LVEDV、LVE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心衰各组的MAD各测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HFREF组减低HRNEF组更为显著(P均<0.01).MAD各参数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所测LVEF均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73 (TMAD1),0.71 (TMAD2),0.74 (TMAD-Midpt),0.78(TMAD-Midpt%)(P均<0.01).结论 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测量MAD有望为心衰患者提供一种简便、快捷、可靠的新方法,尤其对于卧床、肺气干扰、声窗较差的老年患者优势更大.

  • 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左房功能

    作者:夏娟;郭瑞强;陈金玲;周青

    左房壁形变能力已降低.

  •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缺血心肌的应变、旋转和扭转的研究

    作者:刘艳午;黄红梅;曹礼庭;熊云涛;赵亚西;顾鹏;蒋冰蕾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缺血心肌的应变、旋转和扭转,并了解随冠脉病变加重,缺血心肌收缩期各应变及缺血节段扭转角度的变化.方法 3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按供血冠脉病变狭窄程度将缺血心肌分为两组,即狭窄<70%缺血心肌组(137节段),狭窄≥70%缺血心肌组(174节段).正常对照组21例,共357个心肌节段.使用EchaoPAC工作站对其进行应变分析,得到纳入研究668个心肌节段圆周应变、径向应变、纵向应变及旋转角度,并计算相应节段扭转角度.结果 冠心病组缺血心肌节段纵向、径向、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均值较正常组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纵向应变:-21.06±2.26 vs-17.47±2.92、-14.91±2.91;圆周应变-22.29±3.50 vs-19.72±6.99、-15.75±3.90;径向应变:24.52±9.89 vs20.95±7.53、15.97±2.61,P均<0.05);冠心病组缺血心肌节段扭转角度均值较正常组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病变越重、病变支数越多,狭窄冠脉所支配缺血心肌节段纵向、径向、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均值及扭转角度越低.应用ROC曲线计算二维应变参数诊断冠心病缺血心肌节段的AUC以纵向应变高.在截断值为-17.58%时灵敏度为93%,特异度为52%.结论 2D-STI能准确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异常;局部心肌纵向应变、圆周应变、径向应变和扭转角度可反映冠脉狭窄严重程度.

  • 二维斑点追踪显像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左心房功能

    作者:高晓丽;曾倩倩;穆玉明;曹桂秋;李艳红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评价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早期左心房功能的变化.资料与方法 选取60例左心室正常构型(LVN)的EH患者,按照左心房内径指数(LAI)分为无左心房扩大(NLAE)组30例和左心房扩大(LAE)组30例,以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记录并储存左心室心尖位四腔观、三腔观、二腔观及左心室长轴观水平的二维图像,留取图像进行脱机分析,分别用STI技术获取左心房前壁、后壁、侧壁、下壁、房间隔的收缩期、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的峰值应变率(Ssr、Esr、Asr),计算其平均值(mSRs、mSRe、mSRa).应用二维Simpson法计算左心房大容积(LAVmax)、左心房小容积( LAVmin)、左心房收缩前容积(LAVp)、左心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和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NLAE组和LAE组左心房各壁峰值应变率Ssr、Esr降低,Asr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各壁Ssr、Esr及Asr心底段应变率均低于基底段(P<0.05),NLAE组及LAE组部分节段与基段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LAE组mSRa与LAAEF呈显著正相关(r=0.735,P=0.000).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左心房舒缩运动规律减弱或消失,左心房辅泵功能代偿性增高.

  • 斑点追踪显像评价法舒地尔对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收缩功能的影响

    作者:于雪芳;赵利辉;杨振文;周贵明;贾莉莉;黄灿亮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定量分析肺动脉高压(PAH)患者右室游离壁及室间隔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S)和应变率(SR)及法舒地尔治疗对PAH患者右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PAH组17例,临床确诊为PAH且具有右心功能不全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测量肺动脉收缩压( PASP)>35 mm Hg.对照组20例,为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常规二维超声测量右房左右径(RA)、右室左右径(RV)、主肺动脉内径(MPA)、有室壁厚度(RVWT)及右室射血分数(RVEF).STI测量右室游离壁及室间隔基底段、中段收缩期峰值S、SR,比较上述参数在2组间有无差异,以及应用法舒地尔治疗前后PAH患者上述参数的变化.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PAH组RA、RV、MPA、RVWT均增大,RVEF减小(均P<0.01),PAH组右室游离壁基底段、中段收缩期峰值S、SR,室间隔基底段、中段收缩期峰值S和室间隔基底段收缩期峰值SR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2)PAH患者应用法舒地尔治疗2周后,PASP、RA、RV 降低(P<0.O1),RVEF较用药前增高(P<0.05),右室游离壁基底段、中段收缩期峰值S、SR及室间隔基底段、中段收缩期峰值S和室间隔基底段收缩期峰值SR较治疗前增加(P<0.01或P<0.05).结论:通过STI技术能敏感、准确地反映法舒地尔治疗前后PAH患者右室心肌收缩功能的改变情况,是评价PAH患者药物治疗效果的新方法.

  •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健康婴幼儿、儿童及青少年左室扭转及解旋运动的研究

    作者:李卫芹;王如瑛;谢明星

    目的 运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STI)评价正常婴幼儿、儿童及青少年左心室扭转及解旋运动特征.方法 选取205例3天~15岁正常健康人.按年龄分为5组:婴幼儿组(3天~2岁),学龄前期组(3~5岁),学龄期组(6~9岁),青春前期组(10~12岁),青春期组(13~15岁).取胸骨旁左室心尖和心底短轴切面对左室扭转进行测量.计算出收缩期扭转角度峰值(Ptw)、标化收缩期扭转角度(PtwN)、收缩期扭转速度峰值(PTV)、解旋速度峰值(PUV),比较不同年龄组的差别.观察左室扭转与性别、身高、体重、心率、射血分数等的相关关系.结果 ①左室扭转运动主要表现收缩期为逆时针方向扭转,舒张期为顺时针方向扭转.②随着年龄的增加,Ptw、PTV、PUV测值在各组间逐渐增加,各组间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twN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降低(P<0.01).③全部观察者左室扭转角度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后壁舒张期厚度相关(P<0.01),与性别、身高、体重、心率、射血分数等均不相关.结论 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可无创性评价健康婴幼儿、儿童及青少年左室扭转运动特征.临床在应用扭转评价左室功能时 应充分考虑年龄因素的影响.

  • 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节段性室壁运动的二维应变研究

    作者:曹霞;徐景俊;王薇;潘宁;张瑞雪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技术(STI)测量心肌梗死(MI)患者和正常人左室各节段室壁的二维应变(2-DS),探讨STI评价节段性室壁运动的价值,为MI的诊断及预后的评价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方法:随机抽取MI患者33例为实验组,33例正常人为对照组,分别采案心脏四腔心、三腔心、二腔心及左室短轴(心尖、乳头肌及二尖瓣水平)切面的高帧频二维动态灰阶图像,应用二维应变分析软件测量各个室壁节段的二维应变.结果:①正常组的各节段应变-时间曲线在整个心动周期中分布均一,且波峰、波谷清晰明显,峰值高度均匀一致,心梗组各节段应变-时间曲线在整个心动周期中的分布杂乱无序且部分节段的曲线呈现相反方向.②心梗组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的纵向应变值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减低(P<0.01);心梗组左室短轴(心尖、乳头肌及二尖瓣水平)圆周应变及径向应变值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减低(P<0.01).结论:结论STI能够准确定量地评价左心室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进而诊断MI.

  • 不同类型心力衰竭左心室内扭转运动差异分析

    作者:赵云波;杨俊华;周炳元;赵彩明

    目的 分析不同类型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内扭转运动差异.方法 60例心力衰竭患者分均为A1组(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A2组(高血压心力衰竭)和A3组(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另选健康志愿者25例(B组)作为对照.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分析扭转峰值、心底和心尖旋转角度、扭转达峰时间等,并计算基底-心尖扭转达峰时间差及主动脉瓣关闭-扭转达峰时间差.结果 与B组相比,A1、A2、A3组左心室心尖段-心底段旋转角度及整体扭转角度均明显下降(P<0.01),以心尖部为著.A1、A2、A3组心衰患者心底部顺时针旋转方向均未明显变化;而心尖段旋转方向,A1组50%变为顺时针,A2组基本未变(逆时针),A3组90%变为顺时针.A2组左心室扭转角度较A1、A3组偏高(P<0.05).A3组基底-心尖扭转达峰时间差及主动脉瓣关闭-扭转达峰时间差均较A1、A2、B组延迟(P<0.05).结论 不同类型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室内扭转运动有较明显差异.

  • 二维超声斑点追踪评价生脉注射液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

    作者:马成彬;章加宝;李东野

    目的 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探讨生脉注射液对冠心病(CHD)患者慢性心力衰竭(CHF)时左室心肌收缩功能的作用.方法 将128例CHD合并CHF患者随机均分为生脉注射液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C组).应用STI测量各个节段收缩期峰值的纵向应变(LS)及纵向应变率(LSR),同时采用Simpson's双平面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相应节段心肌收缩期LS及LSR、LVE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组治疗后LS、LSR、LVEF均较C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 生脉注射液治疗后左室收缩功能明显改善,STI能准确评价左室收缩功能的变化.

  • 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在心血管危险分层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文斌;蔡震宇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应用于心血管危险分层的价值和准确性.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86例冠心病患者,依据心血管事件风险大小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另选择24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检测4组患者的颈动脉整体圆周应变(CS),并测定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估Framingham危险评分(FRS)与CS、CS/肱动脉脉压差(PP)、IMT间的相关性.结果:CS、CS/PP、IMT在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危组、高危组CS、IMT、CS/PP与低危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S与FRS间呈负相关(P >0.05,r=-0.910),IMT与FRS间呈正相关(P >0.05,r=0.939),CS/PP与FRS间呈线性相关(P<0.05).结论:采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测定患者的颈动脉整体CS能够反映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大小,采用PP进行校正后更能够提高准确率,值得推广.

  •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应用

    作者:张贺彬;郑哲岚;高枫;黄国庆;俞波;余燕成

    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E)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方法 SLE患者(SLE组)46例,对照组33例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STE获取两组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左心室整体圆周应变(GCS)及左心室扭转角度(LVTW),并进行比较分析.根据SLE活动性指数(SLEDAI)评估SLE患者疾病活动性和病情严重程度.对整体应变与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及SLEDA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SLE组Tei指数增大(P<0.01),GLS、GCS均减低(均P<0.01),LVTW增大(P<0.05).重型SLE患者GLS、GCS及LVTW较中度活动型SLE患者减低(均P<0.05),中度活动型SLE患者GCS及LVTW较轻型SLE患者有增大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患者GLS、GCS与SLEDAI有一定的相关性(r=0.598、0.331,均P<0.05),而LVTW与SLEDAI无明显相关性(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示GLS与SLEDAI呈独立相关(P<0.05).结论 STE能够检测出SLE患者早期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GLS可作为评估SLE疾病活动的一个补充指标.

  • 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左室扭转及解旋运动的临床应用

    作者:董瑞庆;王如兴

    近几年,斑点追踪技术在国内已初步应用于临床,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评价心功能、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及起搏治疗前后指导以及冠心病、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效果.本文从上述几方面做一综述,以促进其在临床工作中的进一步应用及发展.

  • 心肌淀粉样变性的影像学诊断与研究进展

    作者:俞子恒;严卉;朱建华

    心肌淀粉样变病情特殊,易误诊,预后极差,早期缺乏有效的非创伤性诊断方法.本文拟对该疾病的各种较新的影像学诊断方式加以综述.

  • 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壁运动

    作者:马兰;吴卫华;陆静;魏松霞;黄艳;谢晓奕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定量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壁局部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例正常人及30例心肌梗死的患者,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分别记录心尖部四腔、两腔、左室长轴以及左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及心尖水平)各节段的纵向(LS)、径向(RS)及圆周(CS)应变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肌梗死组各节段LS、RS、CS均减低(P<0.05).前壁心肌梗死组中,前间隔及前壁应变值减小尤为明显.下壁心肌梗死组中,下壁及后壁应变值减少尤为明显.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可准确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为今后应用于临床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 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左室扭转不同步运动

    作者:董瑞庆;杨俊华;周炳元;赵彩明;叶加宝

    目的 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运动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部确诊的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35例(心衰组),依据患者心电图QRS时限,可将其分为A组(QRS时限≥120 ms)与B组(<120 ms) 两亚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35例为正常组.应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对心衰组和正常组左室心肌扭转运动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扭转达峰时间(T-Peaktw)、6节段达峰时间标准差(Rot-SD)、6节段达峰大时间差(Rot-diff)及两亚组间的Rot-SD、Rot-diff及左室旋转达峰时间.结果 正常组与心衰组心尖部Rot-diff分别为(28±52)ms、(133±86)ms,基底部Rot-diff分别为(51±70)ms、(144±101)m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心衰组心尖部和基底部Rot-SD均明显大于正常组[ 心尖部:(58±39)ms vs.(14±27)ms,基底部:(60±40)ms vs.(22±29)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心衰组中A组与B组Rot-SD、Rot-diff及左室旋转达峰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尖部与基底部心肌旋转方向多变,各节段旋转不同步,扭转效率下降;心室扭转不同步参数,即Rot-diff与Rot-SD可反映左室心肌运动同步性,有望用于指导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电图QRS时限不能作为评价左室不同步运动的可靠指标.

  • 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正常成人左室旋转及解旋运动

    作者:张兰英;张海英;丁永宁;曹莉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STE)技术,研究正常成人左室旋转运动特征.方法 选取我院健康体检者30例,取胸骨旁左室基底部及心尖部短轴扫查平面,对左室旋转进行测量分析,测量左室基底段和心尖段等容收缩期旋转角度、射血期旋转角度、等容舒张期旋转角度,计算等容舒张期解旋率,并将各项指标与年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正常成人心脏的左室旋转运动主要表现为基底部顺时针旋转和心尖部逆时针旋转形成的相反运动,收缩末后立即发生快速解旋运动.左室射血期旋转角度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等容收缩期旋转角度与年龄呈负相关,基底段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尖段无统计学意义(P>0.05);等容舒张期解旋率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结论 STE技术可以无创评价正常成人左室旋转和解旋运动.

  •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评估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对右心室功能的影响

    作者:廖康腊;曾雨薇;罗素新;廖慧;秦俭;董小燕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I)技术定量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对右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共60例,将左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男性≥115 g/m2,女性≥95 g/m2的患者分左室肥厚组(B组30例),其余为无肥厚组(A组30例).行常规超声及二维斑点追踪检查并检测右心室功能指标,包括心室大小、左室壁厚度、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ricuspid annular plane systolic excursion,TAPSE)、右室面积变化率(righ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area change,RV-FAC)、左室全局纵向峰值收缩期应变(left ventricular global longitudinal peak systolic strain,LVGLS)及右心室游离壁及间隔的各节段纵向峰值收缩应变.结果:2组间心室大小、LVEF、TAPSE、RVFAC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室壁厚度及左室质量指数显著高于A组.B组LVGLS及右心室游离壁及间隔的各节段纵向峰值收缩应变均明显低于A组(P<0.05).LVGLS与TAPSE、RVFAC、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中段、心尖段及间隔的基底段、中段、心尖段纵向峰值收缩应变呈正相关(r分别为0.606、0.333、0.379、0.289、0.384、0.500、0.515、0.317,P<0.05);LVMI与TAPSE、RVFAC无明显相关,与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中段、心尖段及间隔的基底段、心尖段纵向峰值收缩应变呈负相关(r分别为-0.318、-0.305、-0.328、-0.340、-0.268,P<0.05).结论:斑点追踪可定量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对右心室功能的影响,且优于常规超声.左室肥厚及左室整体功能损伤可间接影响右心室功能.

2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