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体外受精中单卵双胎的成因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高明霞;张学红;赵丽辉;贾学玲;任育宏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单卵双胎的发生及其成因与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0年10月间于我院进行IVF-ET并获得临床妊娠的1,782个周期,其中常规IVF-ET 1,076周期,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ICSI)技术706周期,新鲜胚胎移植l,232周期,冷冻解冻胚胎移植550周期,统计单卵双胎、双卵3胎及三卵4胎等的发生情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782个周期中,单卵双胎共28例,发生率为1.57%.单卵双胎与非单卵双胎患者的年龄、不育年限、基础卵泡刺激素(FSH)和雌二醇(E2)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超排卵方案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总量及使用时间、黄体酮(P)剂量、基础黄体生成素(LH)、取卵日雌孕激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胚胎移植前子宫内膜修整与否其单卵双胎的发生率有差异(P<0.05);常规IVF-ET和ICSI周期、冷冻胚胎周期和新鲜胚胎周期与单卵双胎的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VF及其衍生技术中单卵双胎的发生率高于自然妊娠,可能与患者的年龄、基础激素水平、移植胚胎质量、子宫内膜同步化等因素相关.

    关键词: 单卵双胎 体外受精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移植胚胎透明带厚度变量与治疗结果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周颖;黄学锋;郑菊芬;林金菊;叶碧绿;赵军招;林文琴;周玮;徐炳森

    目的:观察移植胚胎透明带厚度变量(ZPTV)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果的影响.方法:在232对夫妇进行251个IVF-ET治疗周期,电脑记录移植胚胎图象,应用胚胎测量软件进行透明带厚度的测量,计算ZPTV.结果:251个周期共移植747个新鲜胚胎,获临床妊娠109例(43%).妊娠周期与非妊娠周期的平均ZPTV值分别为18.4±6.0,16.0±5.6,差异显著(P<0.005).并根据移植胚胎的平均ZP TV值>20%胚胎数目0、1、≥2个将治疗周期分为3组,其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7%、51%、55%( P<0.005),胚胎种植率分别为13%、25%、30%(P<0.001),均随移植胚胎数增加而显著升高.年龄<35岁组,移植周期的多胎妊娠率随平均ZPTV值>20%胚胎移植数(0、1、≥2)的增加而升高(29%、34%、62%),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年龄≥35岁组(33%、20%、29%) ,无显著差异(P<0.05),移植胚胎形态等级和各年龄段妇女中移植胚胎平均ZPTV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移植胚胎的平均ZPTV值与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多胎妊娠率密切相关,平均ZPTV是衡量胚胎质量的又一重要指标.

  • 子宫腺肌病冻融胚胎移植周期子宫内膜准备方案的选择

    作者:牛志宏;夏丽群;陈骞;冯云

    目的 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超长垂体降调节对改善子宫腺肌病(AM)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妊娠结局的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在本生殖医学中心实施体外受精(IVF)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助孕后剩余胚胎冻存并择期行FET助孕的AM患者138例.根据FET前是否采用长效GnRH-a垂体降调节将患者分为GnRH-a+人工周期组,共106个周期;单纯人工周期组,共79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性激素水平、注射黄体酮日子宫内膜厚度、胚胎移植日内膜形态、平均移植胚胎数、所移植的第3天(D3)卵裂期胚胎质量评分等指标,以及两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差异.结果 (1)注射黄体酮日雌二醇(E2)水平、内膜厚度,FET日孕酮(P)水平和内膜形态评分、平均移植胚胎数、复苏D3胚胎质量评分,两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2)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在GnRH-a+人工周期组分别为28.37%(61/215)、48.11%(51/106),单纯人工周期组分别为19.14%(31/162)、31.65%(25/79),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流产率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GnRH-a+人工周期子宫内膜准备方案明显提高AM患者FET周期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而未增加流产率.

  • 体外受精失败MII期人卵母细胞的免疫荧光研究

    作者:罗海宁;朱桂金;胡娟;王雁林;魏玉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中MII期人卵母细胞受精失败的原因.方法收集体外受精后24~48 h仍未受精的MII期卵母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和碘化丙啶(PI)复染,在荧光显微镜下对其失败原因进行分类.结果卵母细胞内未见精子的在常规体外受精(IVF)周期有55.8%,显著多于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周期中的9.7%(P<0.01);卵母细胞活化失败两者分别为14.9%和58.1%,有显著性差异(P<0.01);原核形成和(或)迁移缺陷的在两者分别为25.3%和32.3%(P>0.05);其他异常两者分别为3.9%和0.0%.结论IVF中MII期卵母细胞的受精失败主要是缺乏精子的穿透,ICSI周期中的主要原因是卵母细胞活化不完全.

  • 正常形态前向运动精子总数与体外受精结局关系的探讨

    作者:蔡靖;尹彪;刘红杰;赵明;曾勇;林奇;吴彤华;胡晓东

    目的 探讨正常形态前向运动精子总数这一新的精液参数与体外受精(IVF)结局之间的关系. 方法 分析首次接受IVF新鲜移植周期治疗的1,972对夫妇取卵前三个月内的平均正常形态前向运动精子总数、MII卵受精率、多原核(PN)率、卵裂率、优胚率、临床妊娠率等数据,观察正常形态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对IVF受精率、多PN率、卵裂率、优胚率、临床妊娠率的影响. 结果 不同水平正常形态前向运动精子总数组间多PN率、卵裂率、优胚率、临床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但不同水平正常形态前向运动精子总数组间受精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正常形态前向运动精子总数的增加受精率明显增加,当正常形态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小于1.8×106/ml时,IVF受精率小于30%或50%的异常受精患者的比例可达13.80%或26.10%. 结论 正常形态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可作为一个独立的精液质量评价指标指导辅助生育治疗.对于正常形态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太少的患者可考虑选择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或Half-ICSI减少IVF受精失败.

  • 重组卵泡刺激素与高纯度尿提取卵泡刺激素在辅助生殖的疗效比较

    作者:李路;石林特;陈军玲;王永卫;程利南

    目的比较重组卵泡刺激素(rFSH)与高纯度尿提取卵泡刺激素(uFSH)在促超排卵周期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202例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不育患者,随机分为rFSH组100例及uFSH组102例.两组均采用黄体期长方案促超排卵.卵泡监测、取卵、IVF、ET等均按本中心常规进行.观察两组用药时间、用药剂量、获卵数、妊娠率及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等. 结果 rFSH组与uFSH组比较,使用FSH天数及安瓿数显著减少(P<0.05),分别为(12.5±2.4)及(14.6±1.7)、(28.7±7.6)及(32.6±4.9),hCG日直径>10 mm的卵泡数、获卵数、优质胚胎率及可冻存胚胎率显著增多(P<0.05).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2% 及37.3%)、胚胎种植率、多胎率、重度OHSS发生率(分别为3%及2%)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虽然两组种植率及妊娠率无差异,但rFSH能更有效地促卵泡生长从而获得更多数量的优质卵与胚胎.

  •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在前次常规体外受精失败病例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脉;靳镭

    目的 评价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对于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失败病例的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8年12月由于前一周期的常规IVF中完全不受精及受精率<30%、而随后一次采取ICSI方法的62个病例(共62个周期,两次治疗方法自身对照)的ICSI治疗结局. 结果 ICSI组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胚胎冻存率及临床妊娠率分别为60.3%、66.1%、41.7%、35.5%,比常规IVF组的9.8%、35.6%、0、4.8%显著升高(P<0.01).结论 ICSI可以显著提高前次常规IVF受精失败病例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胚胎冻存率,并可明显改善这部分患者的妊娠结局.

  • 自然周期体外受精联合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技术在卵巢低反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初探

    作者:李建华;徐野;周国萍;郭军红

    目的 对自然周期体外受精/体外成熟(IVF/IVM)技术治疗卵巢低反应引起的不育症的临床效果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31例适应证患者接受34个自然周期IVF/IVM治疗.取卵前36 h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10,000 IU.抽吸优势卵泡和小卵泡的卵母细胞,成熟卵母细胞于2~3 h后进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培养24或48 h后,成熟卵母细胞ICSI受精.得到的胚胎于取卵后第3天进行移植.结果 取消周期4个,共27例患者取卵成功30个周期.11例获得临床妊娠,9例已分娩,全部为单胎;1例妊娠中;1例宫外孕.结论 自然周期IVF/IVM对于治疗卵巢低反应不育症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 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与否对体外受精周期中改行未成熟卵体外培养结局的影响

    作者:王真;赵军招;王佩玉;金聪聪;林金菊;张巍;叶碧绿

    目的 探讨不育患者在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改行未成熟卵体外培养(IVM),取卵前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与否对其实验室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1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常规IVF治疗的138个周期,在促排卵5~7d后,双侧卵泡数目≥20个,或用药8~13 d后,卵泡发育缓慢且两侧卵泡数目≥15个,大卵泡直径平均≤12 mm,根据患者意愿,停药改行IVM治疗,其中63个周期在取卵前12 h注射hCG(A组),75个周期未注射hCG(B组).比较两组的实验室及临床结局.结果 A组的卵成熟率(64.56%)显著高于B组(56.3%),但是平均获卵数(8.42±0.52)个低于B组(11.32±0.82)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受精率、卵裂率、移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多胎妊娠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常规IVF周期改行IVM后可以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取卵前注射hCG虽然可以提高卵子的成熟率,但并不能提高妊娠结局.

  • 体外受精后6 h应对受精失败的补救措施探讨

    作者:王美仙;邵小光;张振强;裘娟

    目的 比较分析体外受精(IVF)后6 h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和half ICSI应对受精失败的优劣.方法 16例IVF完全受精失败周期采卵当日选取4个卵母细胞行ICSI,其余卵行常规IVF(half ICSI组);39例IVF完全受精失败周期在常规IVF后6 h补救ICSI(6 h补救ICSI组),比较两组的实验室指标.结果 6 h补救ICSI组的受精率和冷冻胚胎比率显著高于half ICSI组,(分别为P<0.01、P<0.05);两组的卵裂率和优质胚胎比率无显著差异,妊娠率、种植率和累积妊娠率也无显著差异.结论 IVF后6 h补救ICSI可应用在所有IVF周期,ICSI指征明确;half ICSI只能应用于不明原因不孕患者.工作中经患者知情同意后,在优先选择IVF后6 h补救ICSI的前提下,结合应用half ICSI,可提高受精失败患者的临床结局.

  • 小鼠卵母细胞MII期核(纺锤体)移植后经体外受精正常产仔

    作者:王敏康;陈大元;刘冀珑;李光鹏;廉莉;宋祥芬;孙青原

    目的:为研究和了解细胞核与细胞质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3%蔗糖预处理显示及去核法进行昆明白小鼠与C57BL/6小鼠(黑色)之间卵母细胞MII期核(纺锤体)的移植、电融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果:经3%蔗糖预处理卵母细胞的去核率达100%。完成MII期核移植的重构卵母细胞约17.6%完成电融合。IVF的受精率为82%。受精卵2-细胞胚胎的发育率为80%~90%,8个1~4细胞胚胎移入两只自然怀孕1 d的寄母小鼠(Km×Km)输卵管,其中1只孕鼠生下3只小鼠,其中2只黑色小鼠为MII期核(纺锤体)移植生产的小鼠。移植产仔率为25%。结论:实验结果证明了3%蔗糖预处理显示MII期核(纺锤体)及去核效果可达100%;电融合的重构卵母细胞可完成正常的IVF。为进行不同年龄和卵龄间的MII期核移植提供了一个模型。

  • 被动吸烟对雌性小鼠生殖功能的影响

    作者:沈维干;陈彦;李朝军;毕春明;张锡然

    为了探索被动吸烟对生殖功能的影响。采用体内实验和卵母细胞体外培养、体外受精的方法,研究被动吸烟对小鼠生殖力的影响。结果:被动吸烟可以显著降低小鼠的妊娠率,抑制胚胎发育和卵母细胞的体内成熟,降低第一极体的释放率和卵母细胞的体外受精率,使卵母细胞的质量和存活率显著降低,影响卵巢与体重比例,但对生发泡破裂无影响。实验结果还显示,停止被动吸烟和将卵母细胞以及受精卵培养在正常培养液中,小鼠的生殖能力又能基本恢复,卵母细胞的第一极体的释放率以及体外受精率都明显提高。结论:被动吸烟可以抑制卵母细胞的成熟,降低小鼠的生殖能力,香烟烟雾中的某些成分被育龄妇女吸收后,会导致生殖能力下降,甚至导致不孕,但香烟烟雾的这种毒性作用可能是短暂的、可逆的。

  • 冻融胚胎移植异位妊娠低发生率的原因分析

    作者:柯雪;孙林;王磊;邵小光

    目的 比较新鲜胚胎移植或解冻胚胎移植妇女异位妊娠的发生情况,及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不同内膜准备方案异位妊娠发生情况,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3年5月于本生殖医学中心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胚胎移植术后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3,073个新鲜移植周期(A组)、2,090个解冻移植周期(B组),其中卵裂期胚胎移植1,997个周期(B1组),囊胚移植93个周期(B2组).比较A组与B1组、A组与B2组异位妊娠发生率;比较自然周期法、激素替代周期法和促排卵周期三种内膜准备方案异位妊娠发生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异位妊娠相关因素. 结果 3,073个新鲜移植周期(A组)中,临床妊娠1,226周期,异位妊娠45周期,异位妊娠发生率为3.67%(45/1,226);2,090个解冻周期中,临床妊娠893周期(B1组855周期,B2组38周期),B1组异位妊娠发生率1.17%(10/855),B2组异位妊娠发生率2.63%(1/38),两组异位妊娠发生率均低于新鲜胚胎移植,有显著性差异(P<0.05);冻融胚胎移植内膜准备方案采用自然周期时异位妊娠率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输卵管病变、移植当日激素水平是移植后异位妊娠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 解冻胚胎移植后发生异位妊娠的几率低于新鲜周期移植,超促排卵过程或内膜准备过程中造成的高雌激素状态可能是发生异位妊娠的重要影响因素.

  • 男方染色体平衡易位不育夫妇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的临床妊娠结局

    作者:林奇;刘红杰;沈树秋;郭楚苹;蔡靖;尹彪;邹淑玲;叶燕萍;曾勇

    目的 初步探讨男性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行常规IVF或ICSI技术治疗后的临床妊娠结局,为此类患者的辅助生育治疗及遗传咨询提供指导. 方法 比较研究36例男方携带染色体平衡易位的不育症夫妇(观察组)及751例染色体正常的不育症夫妇(对照组)在行常规IVF或ICSI治疗后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多胎妊娠率、活胎分娩率、流产率等指标. 结果 36例男方染色体平衡易位的不育症夫妇,共进行38次取卵,完成38个新鲜胚胎移植治疗周期和13个冷冻胚胎移植治疗周期,其中有24个周期获得临床妊娠,5个周期早期自然流产,总计18对夫妇成功分娩了24个婴儿,每取卵周期活胎分娩率达47.4%(18/38).随访未见晚期流产、死胎、畸胎或出生畸形儿的病例.观察组与对照组间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多胎妊娠率、活胎分娩率、流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对于男方携带染色体平衡易位的不孕不育患者,除PGD外,常规的IVF或ICSI也是一种可供考虑的选择,这类患者行常规IVF或ICSI可获得与非携带者相似的妊娠结局.

  • 原发性不育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病因及妊娠结局分析

    作者:倪丰;曹云霞;魏兆莲

    目的 对行体外受精助孕的原发性不育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了解各病因所占的比例,并比较各组患者妊娠结局. 方法 对行体外受精的原发性不育患者按病因分为输卵管因素、男方因素、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排卵障碍和不明原因不育组,计算各组患者在总患者中的比例;比较各组卵泡刺激素(Gn)用量、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 结果 输卵管因素在原发性不育患者中比例高(46.14%),其次是男方因素(30.48%);Gn用量男方因素组和排卵障碍组较少,与输卵管因素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获卵数男方因素组高,其次是排卵障碍组,与输卵管因素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内异症组获卵数低,与输卵管因素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排卵障碍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均高,内异症组低,但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胚胎种植率排卵障碍组高(40.44%),输卵管因素组低(18.44%);临床妊娠率内异症组和排卵障碍组分别为40.43%和36.67%,其次是男方因素组为34.50%,不明原因不育组为29.63%和输卵管因素组低为26.86%;不明原因不育组的流产率高为25%,内异症组和输卵管因素组各发生1例异位妊娠. 结论 输卵管因素在原发性不育患者中比例高,其临床妊娠率低可能与内膜炎症和输卵管积水有关,子宫内膜异位症行预处理可获得较高的临床妊娠率.

  •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术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分析

    作者:田莉;李昭荣;柏海燕;周寒鹰;王辉;师娟子

    目的 讨论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术(ICSI)与常规体外受精(IVF)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从而了解ICSI的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2月我中心行常规IVF及ICSI授精妊娠病例共587例,其中IVF授精452例,ICSI授精135例.按照单胎分娩与双胎分娩分为两亚组,分别比较两组早期流产率、晚期流产率、早产率之间有无差别,及男女性别比例、低体重儿比例、出生体重、畸形率等方面有无差别. 结果 单胎组:IVF授精与ICSI授精早期流产率(15.86% vs.19.35%)、晚期流产率(1.38% vs.2.15%)、早产率(6.89% vs.5.38%)、低体重儿比例(5.90% vs.4.11%)均无显著差别,但早期流产率ICSI组有升高趋势.双胎组:IVF授精与ICSI授精早期流产率(4.93% vs.2.78%)、晚期流产率(4.23% vs.2.78%)、早产率(33.10% vs.33.33%)、低体重儿比例(43.60% vs.34.85%)无显著差别.两组在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Apgar评分、男女性别比例及新生儿出生缺陷方面亦无明显差异,ICSI组女性婴儿比例及新生儿出生缺陷较IVF组轻微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ICSI授精方法对于辅助生殖技术来说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授精方法,是否会增加早期流产率及新生儿出生缺陷仍然有待进一步观察随访.

  •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和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胚胎形态及临床结果比较

    作者:周颖;叶碧绿;黄学峰;林金菊;郑菊芬;赵军招;周红卫;历小;陈亦红;周玮

    目的:比较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和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两种助孕技术处理后的胚胎形态和临床结果。方法:90对夫妇进行93个ICSI/IVF治疗周期(ICSI 45周期,IVF 48周期),比较两组周期平均获卵数,正常受精数,A、B级胚胎数和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结果:ICSI组周期平均获卵数及正常受精数(分别为11.25,6.60)与IVF组(分别为10.67,6.90)相类似(P>0.05);周期A、B级胚胎数ICSI组3.31,IVF组3.19,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周期临床妊娠率ICSI组42%,IVF组44%,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周期“抱婴回家”率ICSI组36%,IVF组31%,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ICSI技术治疗严重男性因素引起的不育症可取得与常规IVF治疗主要由女方不育因素引起的不育症相似的临床效果。

  • 镍对小鼠卵母细胞成熟和体外受精的影响

    作者:沈维干;李朝军;陈彦;毕春明;张锡然;贡昌春

    为了研究镍的生殖毒性,采用卵母细胞体外培养、体外受精的方法研究镍对小鼠卵母细胞的成熟和体外受精率的影响。结果:氯化镍对卵母细胞生发泡破裂没有影响,但抑制卵母细胞第一极体的排放,降低体外受精率,并降低卵母细胞的存活率。实验结果提示,氯化镍破坏小鼠卵母细胞的减数分裂,影响小鼠的生殖功能。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抑制剂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用于IVF-ET中正常反应患者的系统性评价及Meta分析

    作者:肖劲松;速存梅;曾宪涛

    目的 系统性评价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nt)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长方案用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正常反应患者促排卵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计算机检索6种数据库,时间截止至2014年12月底.纳入GnRH-ant与GnRH-a用于卵巢正常反应患者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24篇RCT符合纳入标准.刺激天数(MD:-0.70,95%CI:-1.08~-0.32)、Gn用量(MD:-2.94,95%CI:-4.9~-0.97)、HCG日E2值(MD:~353.75,95% CI:-530.60~-176.90)、获卵数(MD:-1.32,95%CI:-2.00~-0.64)、临床妊娠率(OR:0.87,95%CI:0.75~1.00)、OHSS率(OR:0.57,95%CI:0.41~0.79)GnRH-ant组显著低于GnRH-a长方案组(P<0.05),但是HCG日子宫内膜厚度(MD:-0.07,95% CI:-0.25~0.12)、持续妊娠率(OR:0.88,95%CI:0.75~1.03)、活产率(OR:0.90,95% CI:0.70~1.17)、流产率(OR:1.18,95% CI:0.86~1.62)、周期取消率(OR:1.10,95% CI:0.89~1.3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正常反应患者行IVF-ET治疗中,GnRHant方案较之GnRH-a标准的长方案显著降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持续妊娠率、活产率相似.

  • 卵巢过度刺激高风险患者全胚冷冻后择期移植妊娠结局分析

    作者:侯晓妮;王俊霞;王玢;孙海翔

    目的 于体外受精(IVF)超排卵周期取卵后及移植前,对根据血液指标和超声指标诊断为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高风险患者,在充分知情同意下由患者自行选择新鲜胚胎移植或全胚冷冻后择期冻胚移植,观察比较两种情况下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期间进行IVF且有OHSS高风险的患者共374例,分为鲜胚胎移植组(A组)65例和全胚冷冻后择期冻胚移植组(B组)309例,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的相关指标.结果 A组的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分别为41.5%(27/65)、30.0%(39/130)、7.4%(2/27)、3.7%(1/27),B组分别为69.6%(215/309)、50.2%(310/618)、7.0%(15/215)、3.7%(8/215),两组间妊娠率和种植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OHSS发生率A组为10.8%,而B组仅为1.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有OHSS高风险的患者应该果断选择全胚冷冻并择期行冻胚移植,可减少甚至杜绝OHSS的发生,从而提高IVF安全性并可获得更为满意的妊娠结局,且可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

1422 条记录 2/72 页 « 12345678...717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