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盆环原发恶性肿瘤的切除与生物学重建

    作者:周新社;官建中;周建生

    目的:探讨骨盆环恶性肿瘤的切除、重建方式与并发症的处理 .方法:手术治疗骨盆环原发恶性或低度恶性肿瘤5例,其中骶骨恶性畸胎瘤2例、脊索瘤1例,髂骨骨肉瘤1例、恶性骨软骨瘤1例.所有患者术前未行动脉栓塞、结扎髂内血管.髂骨翼肿瘤采用自体髂骨、髋臼肿瘤采用异体骨重建骨盆环、自体股骨头重建髋臼骨床+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5例肿瘤均行根治性切除,3例骶骨肿瘤术中出血量150~800 mL,术后出血300~1 000 mL,1例切口感染,1例术后出现失血性休克.髂骨翼肿瘤和髋臼周围肿瘤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 000 mL和4 000 mL,术后分别为800 mL和1 100 mL.髂骨肿瘤切除与重建患者2月后恢复关节功能,髋臼肿瘤切除与重建患者6月后恢复功能,4例患者术后随访4~24个月,生存良好.结论:骨盆环恶性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关键是完整的手术切除,包膜外切除可以减少出血、预防复发,影响骨盆环稳定时应考虑重建,自体、异体骨移植能够恢复髋臼周围骨量、维持骨盆环生物学稳定.

  • 非血管化髂骨移植同期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应用

    作者:徐锦程;卢保全;黄全顺;徐涛;宣礼同

    目的:总结非血管化髂骨移植修复下颌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的经验以及提高移植骨的成活率.方法:对52例下颌骨良恶性肿瘤患者切除肿瘤后采用自体非血管化髂骨同期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结果:术后3~6月随访,51例下颌骨缺损获得修复,外形及健侧咬合功能满意,其移植成活率为98.1%;1例感染失败(1.9%).结论:采用自体非血管化髂骨同期植入修复下颌骨缺损是重建其功能和外形的较理想方法.

  • 带血供第2跖骨瓣重建外踝缺损的应用解剖

    作者:张发惠;林永绥;张国栋;俞立新;吴水培

    目的:为带血供第2跖骨瓣修复外踝缺损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乳胶成尸下肢标本,对足背动脉外侧的分支、走行、吻合及其与第2跖骨的血供关系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第2跖骨有明显的多源性供血特点,其背侧血供源于不同出现率的以下动脉:足背动脉1~4支,跗外侧动脉1~2支,第1跖背动脉1~3支,第2跖背动脉1~2支,弓状动脉2~4支.上述动脉的骨膜支分布于第2跖骨的内、外侧骨面与邻近皮肤,外径0.3~1.0mm.在足背的外侧区,诸动脉的分支间有恒定的直接吻合.结论:依据足背动脉外侧分支的解剖学规律,可以酌情选用血管蒂,设计4种有血供的第2跖骨瓣,用于移植或移位重建外踝缺损.

  • 儿童臀大肌下部肌瓣转位重建肛门外括约肌的应用解剖

    作者:陈姬;李福玉;刘利君;杨开清;彭明惺

    目的:探讨儿童臀大肌下部肌瓣的神经及血供,为临床外括约肌重建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29具儿童尸体的臀大肌进行解剖,观察肌瓣的神经及血管的来源数目、走行并测量相关的数据.结果:36侧肌瓣蒂的血管神经可得到保证(62.07%);7侧仅见动脉供应支或神经丛;5侧未发现较大的血管及神经进入;10侧臀下神经血管束受损.神经与血管在肌瓣蒂上的分布尚不能认为有差异(P>0.05).结论:臀大肌下部肌瓣可以用作转位重建肛门外括约肌.

  • 胸大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巨大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永锋;卢保全;黄全顺;张凯;李建成;徐锦成

    目的:探讨胸大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大范围软组织组织缺损的方法、临床经验及疗效.方法:1996年5月~2008年11月,对24例各种原因所致的口腔颌面部大型缺损,采用胸大肌皮瓣予以修复.结果:23例胸大肌皮瓣全部成活,均获得较满意的外观及功能.1例发生皮瓣部分坏死.术后1 a随访患者16人,颌面形态良好.结论:带蒂胸大肌皮瓣血供可靠,组织量多,能够修复口腔颌面部较大面积缺损,且修复的灵活性高,安全可靠,成功率高,适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口腔颌面部巨大组织缺损的一期修复和重建.

  • 髌韧带血供及其在重建膝交叉韧带中的意义

    作者:王守安;庄志强;张胜昌;陈克功;钟震亚

    目的:探讨髌韧带血供的特点,为临床交叉韧带移植重建提供应用解剖学资料.方法:通过对成人和胎儿下肢标本经股动脉红色乳胶灌注并解剖观察,以及胎儿墨汁灌注组织透明和组织切片等方法,观察髌韧带的动脉来源、分布特点,并测量胎儿韧带内微血管密度.结果:髌韧带的动脉来自膝下外动脉、胫前返动脉、膝降动脉和膝下内侧动脉的分支;胎儿髌韧带不同区域微血管密度不同,以韧带中心部位密度低.结论:髌韧带中心部为相对乏血管区,对以髌韧带为替代物行交叉韧带重建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关节镜下LARS人工韧带与自体腘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早期疗效比较

    作者:沈振宇;周冰;赵凤朝;陈向阳;卢文海;史思峰;郭开今

    目的 探讨先进韧带加强系统(LARS)人工韧带与自体四股腘绳肌腱(ST/G)重建后交叉韧带(PCL)手术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2008年7月-2013年5月收治的58例膝关节后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LARS人工韧带重建PCL(LARS组)30例,两端均采用挤压螺钉固定;ST/G重建PCL(ST/G组)28例,股骨端使用Endobutton固定,胫骨端采取Intrafix挤压螺钉+门型钉固定.采用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对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6、9、12个月时患侧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获随访12 ~18个月,平均14.5个月.LARS组患者术后扶拐下地、去拐行走、恢复轻量化运动时间[(12.4±4.3)h、(40.3±5.7)h、(3.4±0.6)h]均少于ST/G组[(23.5±6.6)h、(60.4 ±7.6)h、(7.2±1.3)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32、t=11.445、t'=14.127,P值均<0.05).LARS组在术后3、6、9个月时,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均高于ST/G组,Tegner评分在术后3、6个月时高于ST/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术后12个月时LARS组3种膝关节功能评分与ST/G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采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PCL具有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等优势,早期临床效果优于ST/G重建PCL手术;但远期临床效果需要进一步长期研究观察.

  • 肱二头肌联合腱部分转位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作者:李煜;赵万荣;李海;朱殿选;钟桂午;张立志

    目的:探索利用肱二头肌短头及喙肱肌联合腱部分转位重建喙锁韧带治疗新鲜或陈旧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价值.方法:在同一切口内,切取肱二头肌短头及喙肱肌联合腱额面部分,经锁骨外端锥状结节骨性隧道反折固定原位重建喙锁韧带,同时以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新鲜或陈旧性肩锁关节完全脱位.结果:本组24例,随访22例,均复位良好,无后遗疼痛,肩关节活动正常.结论:利用肱二头肌短头及喙肱肌联合腱部分转位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创伤小、疗效好,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一种可行方法.

  • 钢丝固定法治疗肩锁关节骨折脱位合并喙锁韧带撕裂

    作者:田慧中;陈环球;王彪;吕霞

    目的:介绍肩锁关节骨折脱位并喙锁韧带撕裂骨折复位、关节重建的新方法,方法:沿锁骨外1/3的前下缘切开,暴露锁骨及喙突,在锁骨外1/3钻孔,用1.0mm直径的双钢丝,自锁骨钻孔及喙突下穿过,固定重建喙锁韧带.结果:用该方法治疗50例,均能达到肩锁关节骨折脱位复位和喙锁韧带撕裂分离后重新闭合间隙的目的.结论:该手术方法的设计,符合生物力学的要求,操作简单,复杂作用良好,能早期恢复上肢的运动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作者:李锋;周利武;赵建宁

    目的:探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诊断与治疗的现状.方法:应用Pubmed、中国知网医学全文期刊等数据库,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总结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诊断与治疗的方法.结果:目前临床上诊断主要参考MRI以及结合临床查体等,治疗方法主要为关节镜下行韧带重建术.结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损诊治工作已开展多年,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 改良伸指肌腱止点重建治疗特殊类型锤状指

    作者:马伟;蒋子健;朱磊;胡峰;张峰;彭新;孙龙

    伸指肌腱在远节指骨背侧的部分由两侧束汇集而成I区伸指肌腱.此区域的伸指肌腱断裂可导致远节手指不能伸直,出现屈曲畸形,称为锤状指[1].临床上对于单纯肌腱断裂,残端大于2 mm者多采用端端吻合修复;对于撕脱骨块较大者可采用细克氏针或小的螺丝钉固定.

  • 陈旧性下胫腓关节分离26例二期手术治疗分析

    作者:范少地;钟桂午;胡万华;闫毅;于杰;周风金

    我院于1988年6月~2001年6月收治的陈旧性下胫腓关节分离患者26例,行手术并放复位,螺栓内固定,带蒂腓骨(长)短肌腱的一半经外踝及胫骨远端隧道重建下胫腓韧带术,疗效满意.

  • 再造手

    作者:于仲嘉;黄玉池

    长期以来,人们不断探索为手缺失残疾者在前臂残端重建手功能.

  • 血流切应力影响动脉内皮形态重建的在体研究

    作者:陈卫军;应大君

    目的探讨动脉血流受阻后壁切应力(WSS)变化对内皮细胞形态适应性重建的影响. 方法 60只实验兔建立颈总动脉血流减小模型,在术后0~30 d 8个不同时相点,制作血流减小后的颈总动脉铺片,应用银染及荧光素标记的鬼笔环肽特染方法,显微镜及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下观察动脉内皮细胞(AEC)的形状及骨架纤维肌动蛋白(F-actin)的变化,计量AEC结构参数. 结果 WSS减小后12 h即导致AEC张力纤维的减少或消失,形状由棱形变为椭圆形,计量显示,AEC形状指数、长宽比分别较正常对照显著增大、减小(P<0.01).术后7 d改变为显著,外周带微丝增粗,中央张力纤维完全消失,细胞排列无明显定向.随着WSS的递增,部分细胞可见张力纤维,AEC形状指数在逐渐减小,长宽比增大. 结论 AEC的形态随WSS的动态变化而改变,提示WSS是导致AEC形态结构重建的主要因素.

  •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高血压形成前后肾内小动脉的重建

    作者:杨向群;陈尔瑜;姜宗来;章建梁;沙继宏;冀凯宏

    目的探讨肾内小动脉形态学重建与高血压发生的关系. 方法 4周龄和16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使肾内小动脉处于大舒张状态后,用光镜和电镜配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法在肾组织切片上测量肾内小动脉的几何形态、中膜平滑肌及其间隙的宽度. 结果与同龄WKY相比,4周SHR肾内小动脉未发生明显的形态学改变;16周SHR外径在20~50μm之间的小动脉壁厚、壁厚内径比增加,但壁面积未增加,外径在50~200μm之间者3项都显著增加;肾内小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和平滑肌细胞间隙都显著增加. 结论 SHR肾内小动脉的重建发生在高血压形成之后,外径小于50μm的小动脉的重建可能由于中膜平滑肌细胞的重排所引起的,而外径大于50μm的小动脉的重建则存在中膜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外基质的增加.

  • 内皮素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内小动脉重建中的作用

    作者:杨向群;陈尔瑜;姜宗来;章建梁;沙继宏;冀凯宏

    目的探讨内皮素在高血压肾内小动脉重建中的作用. 方法 4周龄SHR,给予口服型内皮素A型受体拮抗剂BMS-182874至16周,在肾组织切片上分别用光镜和电镜配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法观测肾内小动脉的几何形态学指标和小动脉平滑肌及其间隙,离体肾脏灌流法测定小肾血管阻力. 结果 BMS-182874在没有降低SHR血压的情况下,使外径在100~200μm之间的小动脉管壁厚、壁面积、壁厚内径比和SMC宽度都显著减小. 结论内源性内皮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SHR肾内小动脉的重建.

  • 后外侧角股骨止点与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股骨隧道外口的关系

    作者:董伊隆;蔡春元;姜刚毅;钱约男;姜文辉;赵章伟;杨国敬

    目的 测量后外侧角(PLC)股骨止点和前交叉韧带(ACL)解剖重建股骨隧道外口的位置,以获得详细的解剖学资料,并以此为ACL和PLC一期解剖重建提供解剖依据.方法 采用30例新鲜成人尸体膝关节标本.屈膝120°关节镜下经前内辅助入路解剖重建ACL股骨隧道,并用克氏针标记.在膝关节股骨外髁分离出膝关节外侧副韧带(LCL)和腘肌腱(PT)股骨解剖止点.以股骨外上髁为原点,建立x、y垂直坐标轴,测量LCL、PT的股骨解剖中心点和ACL股骨隧道外口在坐标轴的坐标,并测量3点之间的距离.结果 LCL附丽部中心点在股骨外上髁近端(1.27±3.35)mm,后方(2.99±1.29)mm.PT附丽部中心点在股骨外上髁远端(8.85±3.38) mm、后方(3.83±1.95)mm.ACL股骨隧道外口在股骨外上髁近端(16.12±5.34)mm,后方(6.84±4.17)mm.LCL附丽部中心点与PT附丽部中心点相距(9.67±3.92) mm,ACL股骨隧道外口与LCL附丽部中心点相距(13.07±4.93)mm,ACL股骨隧道外口与PT附丽部中心点相距(23.37±6.16)mm.结论 揭示了LCL、PT的股骨解剖中心点和ACL股骨隧道外口位置的解剖学特点,为临床一期联合解剖重建提供解剖学依据.

  • 基于内耳体素模型的膜迷路三维可视化

    作者:杨晓凯;吴曙智;陈晓素;郑炎焱

    目的 探讨基于内耳体素模型三维可视化膜迷路.方法 磁共振显微成像颞骨扫描影像数据使用3D Slicer软件进行表面模型体裁剪,将内耳体素模型通过表面绘制和体绘制混合成像三维显示膜迷路.结果 通过内耳体素模型可以三维可视化膜迷路,且内耳体素模型文件较表面模型文件容量更小.结论 内耳体素模型对于内耳解剖学习和研究有重要意义.

  • 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股骨隧道与外侧副韧带解剖重建股骨隧道的关系

    作者:董伊隆;钱约男;钟熙强;刘良乐;蔡春元

    目的 探讨前交叉韧带(ACL)单束解剖重建股骨隧道与外侧副韧带(LCL)重建股骨隧道的关系,以期为临床中ACL解剖重建提供解剖学数据,便于临床实际操作中避免2个股骨隧道相互干扰,为ACL和LCL一期解剖重建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30例成人尸体膝部标本,保留膝关节上下至少20cm,排除关节明显退变、畸形及关节损伤.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在23~ 66岁,平均年龄38.7岁.屈膝120°经前内辅助入路(AMP)钻取股骨隧道.在股骨外髁外侧面寻找后外侧角(PLC)结构,钝性分离LCL,并钻取LCL隧道.标本进行CT扫描,在CT片上观察隧道碰撞数,并计算两个隧道的短距离.结果 在LCL股骨隧道深度为25mm时,其与ACL股骨隧道短距离为(3.9±2.4)mm;在LCL股骨隧道深度为30mm时,其与ACL股骨隧道短距离为(2.7±1.9)mm.在ACL股骨隧道深度为25mm时,其与LCL股骨隧道的短距离为(4.4 ±2.6)mm;在ACL股骨隧道深度为30mm时,其与LCL股骨隧道的短距离为(3.2±2.1)mm.在30例标本中,共发现6例隧道碰撞,碰撞的几率高达20%.结论 我们发现两者隧道发生碰撞的几率高,临床一期解剖重建时,术前应做个体化准备,规划好LCL重建所需股骨隧道的长度和隧道直径,从而规避与ACL股骨隧道的碰撞.

  • 医学影像导出三维模型并建立3D PDF文件的方法

    作者:杨晓凯;吴曙智;陈晓素

    目的 探讨医学影像导出为三维模型并建立交互3D PDF文件.方法 使用了3个开源软件包括3D Slicer、MeshLab和TeXstudio,进行感兴趣区体裁剪、模型分割和3D PDF制作.结果 3D Slicer可以多种方法进行模型分割,MeshLab可以进行模型清理和分割,并在导出U3D格式文件的同时生成TEX格式文件,通过TeXstudio编译生成3D PDF文件.结论 这种方法步骤简单易学,推广普及容易,有利于促进更多3D PDF的制作和使用.

3764 条记录 7/189 页 « 12...45678910...1881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