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水泥渗漏原因分析

    作者:于学忠;刘健健;齐国宝;任跃兵;刘广泉;王涛;马晓春

    目的 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水泥渗漏的原因,探讨预防骨水泥渗漏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9-04-2013-06采用PVP治疗的12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统计骨水泥渗漏情况并分析其原因.结果 121例获得随访12~23个月,平均15个月.术前VAS评分为(7.8±0.8)分,术后3d为(2.4±0.9)分;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有18例出现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渗漏率14.9%.根据Yeom等标准对骨水泥渗漏进行分类:C型渗漏15例,其中椎体侧方、前方渗漏8例,椎间隙盘内渗漏3例,侧前方并椎间隙渗漏2例,椎弓根渗漏“拖尾征”2例;S型渗漏3例,均沿节段静脉渗漏.结论 严格掌握PVP手术适应证、熟练掌握操作技术、选择准确的骨水泥注入时机和注入量是预防骨水泥渗漏的有效措施.

  • 手法复位PVP与单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豆贲;袁万福;杨子情;刘晓岚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4-12诊治的107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51例行手法复位PVP(观察组),56例单纯行PVP(对照组).比较2组双侧穿刺率、骨水泥渗漏率,手术前后Cobb角及VAS评分.结果 观察组双侧穿刺率、骨水泥渗漏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d的Cobb角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d、1个月及3个月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年、1.5年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法复位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优于单纯PVP术,能促进骨水泥弥散,降低双侧穿刺率及骨水泥渗漏率.

  • 改良经椎弓根穿刺方法在椎体成形术中减少放射线损伤作用的评价

    作者:王兆红;姜效韦;马超;戴维享;伦智法;拾坤

    目的 探讨改良穿刺方法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中减少X线损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1-01-2014-12采用KP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的42例(50椎)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其中20例(24椎)行传统经双侧椎弓根穿刺入路(传统组),22例(26椎体)行改良经双侧椎弓根穿刺人路(改良组).结果 2组均穿刺成功.2组X线总投照次数、骨水泥渗漏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组比较,改良组无操作者被动X线投照,术中局部疼痛VA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经椎弓根穿刺方法可显著减少术中术者被动放射线损伤,穿刺简单实用.

  • 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与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徐谦;何健飞;李俊岐;刘国强;谢锐龙

    目的 比较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7-05诊治的57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27例行PKP治疗(PKP组),30例行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治疗(网袋组).结果 与PKP组比较,网袋组骨水泥注入时透视次数更少,骨水泥注入量更大,而且骨水泥注入后椎体高度恢复程度优于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改善程度、骨水泥注入前椎体高度恢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1.6(6~25)个月.网袋组无骨水泥椎体外渗漏,PKP组5例出现骨水泥渗漏;网袋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于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PKP比较,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同样具有微创和缓解疼痛的优点,同时在恢复椎体高度、减少骨水泥渗漏甚至预防骨水泥-骨界面再骨折方面具有优势.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Kümmell病的疗效分析

    作者:朱锋;任军;赵岩;马超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04-2017-08采用PKP手术治疗的15例Kümmell病,比较术前、术后24h及术后1个月伤椎矢状位后凸Cobb角、疼痛VAS评分、ODI功能障碍指数.结果 1例出现邻近椎体骨折,出现腰背部疼痛,行PKP治疗后症状改善;1例出现穿刺部位疼痛,2例下腰部疼痛,给予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后症状缓解.术后24h伤椎矢状位后凸Cobb角、疼痛VAS评分、ODI功能障碍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个月各指标与术后24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ümmell病是慢性进展性疾病,临床医师应提高确诊率尽早治疗;PKP手术不仅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矫正后凸畸形、恢复脊柱生理功能,而且创伤小,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已成为治疗早期Kümmell病患者的有效术式.

  • PKP联合密固达静脉滴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刘坤;黄自锋;熊伟;肖少雄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联合密固达(唑来膦酸5 mg)静脉滴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07-2015-01采用PK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60例,观察组30例术后静脉滴注密固达,对照组30例术后未静脉滴注密固达.比较2组术后1、6、12个月VAS评分,以及术后6、12个月股骨近端骨密度T值.结果 观察组获得(19.46±2.33)个月随访,对照组获得(19.36±2.51)个月随访.2组术后1、6个月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6个月骨密度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骨密度T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联合密固达静脉滴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很好地缓解患者腰背痛,提高患者骨密度,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 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比较

    作者:吴智辉;徐长科;朱鑫

    目的 比较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09-2016-03行PKP治疗的8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采用单侧椎弓根入路43例(单侧组),采用双侧椎弓根入路40例(双侧组).结果 单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均明显少于双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3例均获得至少6个月随访.术后6个月时2组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伤椎椎体高度比值、LAK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骨水泥渗漏率明显低于双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椎弓根入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取得与双侧椎弓根入路PKP手术相同的疗效,同时还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降低骨水泥渗漏风险.

  • PKP结合体位复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不愈合

    作者:王海峰;许传秀;赵怀志;侯中玉;吴照锋;邓秋奎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结合过伸体位复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03-2012-03采用PKP结合过伸体位复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不愈合10例,通过测量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Beck值)、Cobb角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变化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20~40 min,单个椎体骨水泥注入量4.5~10 ml,平均6.5 ml.10例均获得随访6~24个月,平均12.6个月.术后与末次随访的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Beck值、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末次随访时各项指标维持良好,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不愈合具有典型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采用PKP治疗效果满意,结合过伸位体位及手法复位弥补了单纯球囊复位的不足.

  •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后继发相邻节段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陈新来;于志勇;黄春选;白龙

    目的 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PKP)术后继发相邻节段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06-03-2013-07在本院行PKP治疗并获得1年以上随访,且自愿参与课题的13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结果有无出现继发相邻节段椎体新鲜骨折,将研究对象分为骨折组(28例)和对照组(107例).观察记录2组性别、年龄、BMI指数、骨密度、术前伤椎个数、手术前后Cobb角,以及骨水泥量、骨水泥注射方法(单或双侧注射)、有无骨水泥渗漏、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程度.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低BMI指数、低骨密度、伤椎个数多、骨水泥发生渗漏是引起PKP术后继发相邻节段椎体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低骨密度和骨水泥渗漏是主要的危险因素.结论 低骨密度和骨水泥渗漏是引起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KP术后继发相邻节段椎体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完善术前准备和坚持抗骨质疏松治疗是主要预防措施.

  • 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骨折患者脊柱矢状面参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全修;陈晓东;梁鹏展;孙志刚;杨学军;赵海波

    目的 观察胸腰段(T11~L2)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骨折患者脊柱矢状面参数的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自2010-01-2016-03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骨折87例(观察组),未出现相邻椎体骨折的120例纳入对照组.测量并比较2组脊柱全长侧位X线片上局部后凸角(LK)、胸腰联合角(TLJ)、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SVA).结果 观察组TK值为43.75°~48.16°,TLJ值为19.89°~23.29°,SVA值为27.81~32.12mm,且三者均为正值;LK值为6.56°~10.08°,LL值为42.97°~50.82°.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K、TLJ、SVA值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LK、LL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柱矢状面参数TK、TJL、SVA与胸腰段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骨折存在密切的关系.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中减小TK、TJL、SVA值,矫正脊柱矢状面过度正平衡,可减少术后相邻椎体骨折的发生.

  • 精确穿刺小剂量骨水泥在PVP术中的应用

    作者:袁伶俐;徐文弟;耿春辉;朱勋兵;乔少林

    目的 探讨精确穿刺小剂量骨水泥在经皮椎体成形(PVP)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自2015-05-2017-01行PVP的6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PVP术中精确穿刺至骨折区域并注入小剂量骨水泥,对照组PVP术中注入常规剂量骨水泥.比较2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X线透视次数,术后2d、3个月、6个月VAS评分,骨水泥渗漏率及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更短,骨水泥注入量及X线透视次数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0(6~13)个月.2组术后2d、3个月、6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1例(3.3%)骨水泥渗漏,1例(3.3%)相邻椎体骨折;对照组出现5例(16.7%)骨水泥渗漏,3例(10.0%)邻近椎体骨折;观察组骨水泥渗漏率、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确穿刺注入小剂量骨水泥PVP可以减少X线透视次数、手术时间及骨水泥注入量,降低骨水泥渗漏率及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其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更安全、可靠.

  • 骨质疏松性中胸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特点及PVP手术疗效分析

    作者:刘保新;关俊辉;蔡迎峰;陈胜;冯庆辉;周剑鹏;秦启宁;李安

    目的 总结骨质疏松性中胸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特点,并评估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12-2017-03诊治的46例骨质疏松性中胸椎压缩骨折,均采用单侧穿刺PVP治疗.从病史、临床表现、基础疾病、骨质疏松程度、影像学方面分析其临床特点,比较术前、术后3d、术后1个月胸背痛VAS评分、JOA日常活动受限度评分(ADL)、骨折椎体中间高度比值及骨折椎体Cobb角.结果 骨质疏松性中胸椎压缩骨折的临床表现为胸痛、背痛及起卧困难等,部分患者平卧、翻身困难,骨质疏松严重,多合并下胸椎及腰椎陈旧性骨折.术前、术后3d、术后1个月胸背痛VAS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3d、术后1个月胸背痛VAS评分、ADL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1个月胸背痛VAS评分、ADL评分较术后3d明显改善.术前、术后3d、术后1个月骨折椎体中间高度、骨折椎体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中胸椎压缩骨折可以有效缓解患者胸背部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对于胸痛合并平卧功能受限的患者,术后常需进一步洽疗.

  • PVP术后患者疼痛缓解与功能恢复的相关研究

    作者:李华;齐明;海涌;王心宽;张国富;赵继阳;曹连续;孙海波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疼痛缓解和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6-01采用PVP治疗的6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记录术前1d、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疼痛VAS评分和ODI指数,并计算术后各个时间点疼痛缓解及功能恢复的优良率.结果 术后1周54例(88.5%)疼痛缓解良好,术后3个月疼痛缓解优良率达到100%.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术后3、6、12个月的VAS评分均较术后1周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仅2例(3.3%)功能改善优良,术后3个月19例(31.1%)功能改善优良,术后6个月59例(96.7%)功能改善优良,术后12个月功能改善优良率达到100%.术后各时间点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3、6、12个月ODI指数均较术后1周明显降低,且术后6、12个月ODI指数较术后3个月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2个月ODI指数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首选微创手术方法,效果良好.术后3个月患者疼痛症状可以迅速缓解,但是功能恢复理想却需要6个月时间,因此PVP术后康复锻炼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 PVP术后相邻椎体新发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李业成;张巍;张成亮;王洪俊;刘守正;朱宝林;陈跃跃;吴新铖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相邻椎体新发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自2011-08-2014-08诊治的11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按照首次PVP术后是否再次发生相邻椎体骨折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25例(术后出现相邻椎体新发骨折),对照组85例.确定年龄、体重指数、骨密度、骨水泥注入量、术后椎体高度矫正百分比、有无骨水泥椎间盘内渗漏、术前有无椎体内裂隙征、术后椎体前缘压缩角度矫正度数、后凸角度矫正度数这9个指标为PVP术后相邻椎体再骨折的相关因素.结果 110例获得随访2~3年,平均2.5年.110例中术后相邻椎体新发骨折25例,发生率为22.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骨密度、骨水泥椎间盘内渗漏、术前椎体内裂隙征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骨密度是PVP术后相邻椎体新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VP术后相邻椎体新发骨折的危险因素是骨质疏松,因此PVP术后应该正规抗骨质疏松治疗,防止继发骨折的出现.

  • 明胶海绵的使用对椎体后凸成形术中骨水泥渗漏的影响

    作者:陈智能;孙正友;叶俊材;吕一

    目的 探讨明胶海绵的使用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骨水泥渗漏的影响.方法 对自2012-01-2013-10因明确外伤所致OVCF行PKP的58例(68节椎体)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椎体交替原则,按术中使用明胶海绵与否随机分为2组(明胶海绵组和常规手术组),分别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前后VAS评分、JOA评分、椎体高度、矢状面Cobb角和术中注入骨水泥量、术后骨水泥弥散等.结果 所有患者得到随访6~15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明胶海绵组与常规手术组椎体高度较术前均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腰背痛均明显缓解(P<0.05);明胶海绵组未发生骨水泥渗漏,常规组骨水泥渗漏率为14.7%.2组间骨水泥注入量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随访,椎体高度均不同程度丢失,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椎体内骨水泥的弥散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球囊扩张的压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明胶海绵的使用能有效降低PKP术中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骨水泥使用量、骨水泥在椎体中的分布、椎体高度恢复以及术后症状的缓解等方面与不使用明胶海绵相比无明显差异.

  • PKP术后相邻椎体再骨折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李蒙;李磊;徐磊;孙建皖;方诗元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PKP)术后相邻椎体再骨折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06-2015-06行PKP的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254例,其中36例相邻椎体再骨折(骨折组),218例纳入未骨折组.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性别、骨密度、术前责任节段、责任节段终板情况、骨水泥注入方式、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至椎间盘、术后责任椎高度恢复率、术后正规抗骨质疏松治疗与PKP术后相邻椎体再骨折的相关性.结果 254例获得平均13.4(12~18)个月随访.36例出现相邻椎体骨折,再骨折率14.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性别、术前责任节段、责任节段终板情况、骨水泥注入方式、骨水泥渗漏至椎间盘与术后相邻椎体再骨折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骨密度、骨水泥注入量、椎体高度恢复率、术后是否正规抗骨质疏松治疗与PKP术后相邻椎体再骨折可能相关(P<0.05).结论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PKP术后相邻椎体再骨折可能与患者骨质疏松严重程度、术中骨水泥注入量、术后责任椎高度恢复率以及是否正规抗骨质疏松治疗密切相关.

  • PVP一期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作者:肖运祥;陈海丹;刘杨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一期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和手术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6-01采用PVP一期治疗的68例3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记录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情况及其相关并发症.比较术前、术后2d、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ODI指数、责任椎体前缘高度和后凸Cobb角.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80.70±5.60)min,骨水泥注入量(7.43±1.35)ml.31个手术节段出现骨水泥渗漏,根据Yeom等的标准分类:B型渗漏2个椎体,C型渗漏27个椎体,S型渗漏2个椎体.术后6个月随访期内14例新发单节段椎体骨折.术后2d及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ODI指数与术后2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2d、术后6个月责任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一期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可有效缓解患者腰背酸痛症状,改善运动功能,但无法恢复骨折节段椎体高度及矫正后凸畸形.

  • PKP与高粘度骨水泥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张伟;杨金华;黄开;邱军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高粘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自2012-02-2016-04诊治的10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PKP治疗者50例(PKP组),行高粘度骨水泥PVP治疗者50例(PVP组).比较2组术后VAS评分、ODI指数、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值、伤椎前缘高度恢复比值,以及骨水泥渗漏率.结果 2组术后VAS评分、ODI指数、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值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术后3d、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值低于PVP组,伤椎前缘高度恢复比值高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于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高粘度骨水泥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功能障碍程度,PKP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效果更优,而高粘度PVP骨水泥渗漏率较低.

  • 后路椎板切除截骨矫形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后凸畸形的疗效观察

    作者:韩猛;刘磊;刘光旺;刘光普;马超

    目的 观察后路椎板切除截骨矫形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后凸畸形的疗效,评价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1-01-2014-01采用后路椎板切除截骨矫形内固定治疗的17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后凸畸形.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年的VAS评分、ODI指数、JOA评分、SF-36评分、Cobb角.疗效采用Stauffer-Coventry评分标准评定.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190.3±4.5)rmin,术中出血量(956.5±29.4)ml.未出现切口感染、肺炎、脑脊液漏、肺栓塞等并发症.17例均获得12~27(19.77±4.07)个月随访.术后1个月及术后1年的VAS评分、ODI指数、JOA评分、SF-36评分、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Stauffer-Coventry评分:优12例,良3例,可1例,差1例.结论 后路椎板切除截骨矫形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良好,可解除神经压迫,缓解临床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可矫正矢状面失衡,安全有效.

  • PVP术后相邻节段椎体应力分布的有限元分析

    作者:李飞虎;谢恩;郝定均;吴起宁;樊勇;陈国勇

    目的 采用有限元法分析经皮椎体成形(PVP)术中骨水泥的注入量与弥散情况对相邻节段椎体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 收集自2015-09-2016-10诊治的87例L2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CT扫描数据,建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单侧注入4 ml骨水泥,A组骨水泥局限于椎体一侧,B组骨水泥越过椎体冠状位中线.单侧注入6 ml骨水泥,C组骨水泥局限于椎体一侧,D组骨水泥越过椎体冠状位中线.在轴向加载500 N载荷下,记录各组L1下终板及k上终板的应力值.结果 注入骨水泥前L1下终板的应力值为(4.08±0.55)MPa,L3上终板应力值为(4.99±0.70)MPa.注入骨水泥后L1下终板应力值:A组为(4.49±0.49)MPa,B组为(4.38±0.45)MPa,C组为(4.76±0.74)MPa,D组为(4.50±0.66) MPa;B组应力值小于A组和D组,D组应力值小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入骨水泥后L3上终板应力值:A组为(5.23±1.32)MPa,B组为(5.14±1.26)MPa,C组为(5.45±1.46)MPa,D组为(5.09±1.17)MPa;B组应力值小于A组,D组应力值小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与D组的应力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术后相邻节段椎体应力值与骨水泥注入量呈正比,等量骨水泥于双侧弥散所产生的应力增幅较单侧弥散小.骨水泥注入量较少及双侧均匀分布可能降低了相邻椎体骨折的风险.

375 条记录 3/19 页 « 12345678...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