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G型臂X线机在微创治疗脊柱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刘军;刘延雄;郝申申;刘志斌;姬小娜;王飞;李长红;杜璠

    目的 比较G型臂X线机与C型臂X线机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脊柱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95例采用PKP治疗的脊柱胸腰段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中所用引导透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G臂组采用G型臂X线机引导下完成PKP46例,C臂组采用C型臂X线机引导下完成PKP49例.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漏例数,术前、术后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凸Cobb角,视觉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并发症.G臂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少于C臂组[手术时间:(29.6±4.5)m in与(42.5±5.3)min,术中透视次数(9.1±2.0)次与(16.9±3.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747、12.870,P均<0.01).两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G臂组(22.3±5.3)mm、C臂组(22.4±5.1)mm]、伤椎后凸Cobb角[G臂组(9.2±3.8)°、C臂组(9.3±3.7)°]、视觉模拟评分[G臂组(2.1±0.7)分、C臂组(2.2±0.9)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G臂组(21.3±8.5)分、C臂组(21.5±8.3)分]与术前[伤椎前缘高度G臂组(18.2±5.3)mm、C臂组(18.4±5.2)mm;伤椎后凸Cobb 角G臂组(15.7±4.4)°、C臂组(15.9±4.3)°;视觉模拟评分[G臂组(7.8±1.2)分、C臂组(7.7±1.1)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G臂组(41.2±8.3)分、C臂组(41.5±8.2)分]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09与-3.844、-7.582与-8.144、27.827与27.088、11.360与11.999,P均<0.01);而两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G型臂X线机辅助实施PKP治疗脊柱胸腰段OVCF可以有效地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时间,临床效果满意.

  • 经皮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刘百奇;丁秀娟;韩金刚;车德馨;潘华兴;侯庆露

    目的比较3种椎体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优缺点,总结经验。方法对疼痛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51例(88病椎),分别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经皮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经皮膨胀式椎体后凸成形术(SKY)3种术式,术后对疼痛、椎体高度等指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3种方法近期止痛效果显著,无差别,椎体后凸畸形矫正效果PVP、PKP优于PVP,中远期椎体止痛、矫正效果PVP、PKP较PVP下降。结论3种方法各有优缺点,需综合患者的年龄、身体、病椎及经济情况,个体化选择。

  • 低温分阶段注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观察

    作者:赵胜军;赵丽;金宝城;朴海旺;李亚楠

    目的:探讨低温、分阶段注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多节段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6年10月对87例2个椎体及以上的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病例,采用低温、分阶段注射技术,行单侧穿刺P KP治疗,分析患者术前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椎体后凸Cobb角改善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骨水泥渗漏情况评估手术疗效.结果:87例患者行单侧椎弓根穿刺技术,成功率100%.术前、术后1d、术后3个月、6个月VAS评分分别为(7.7±1.0)、(2.5±0.8)、(2.4±0.7)、(2.1±0.7)分.椎体后凸Cobb角度分别为:(24.6±4.7)、(12.9±2.1)、(12.6±2.0)、(13.0±2.2)度.ODI评分分别为:(77.3±8.4)、(30.7±6.5)、(27.5±6.6)、(27.4±6.1)%.骨水泥渗漏情况:3例出现渗漏,但无临床症状.结论:低温、分阶段注射P KP治疗老年多节段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骨水泥渗漏率低、迅速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满意.

  • 高粘度骨水泥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临床护理

    作者:韩欣欣;张艳春

    目的::探讨高粘度骨水泥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促康护理,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生活能力以及骨质疏松症二级预防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4h、7d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出院时及术后3个月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对骨质疏松症的医学知识、抗骨质疏松的药物、康复锻炼方法等知识掌握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促康护理能够减少高粘度骨水泥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术后疼痛,加快术后康复,增加患者的预防知识。

  • 单双侧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疗效及远期预后的影响

    作者:刘昌海;蒋盛旦;蒋雷生;陆骅;郑新锋

    目的::分析单、双侧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对临床疗效指标、疼痛程度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于我院接受医治的8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设为研究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研究组行单侧穿刺骨水泥注射椎体中线医治,对照组行双侧穿刺骨水泥注入医治,比对两组相关临床指标、手术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手术前两组相关临床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后两组相关临床指标均优于医治前,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优于术前,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单侧穿刺骨水泥注射椎体中线医治可改善手术情况,并提高医治疗效与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体会

    作者:梁军伟

    原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逐年递增.自上世纪90年代,国外开展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并逐渐成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主要方法.而且国内外术后疗效良好[1,2].我院自2005年2月至2013年1月应用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85例98个椎体,报告如下.

  •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危险因素探讨

    作者:何毅

    目的:探究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3月-2015年10月的47例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5例患者在随访过程中邻近椎体再次骨折作为观察组,在42例没有再次骨折患者中随意抽取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对年龄、性别以及骨水泥注入量等相关因素影响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注入量、腰椎骨密度、以及抗骨质疏松治疗方面(P<0.05).结论: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注入量、腰椎骨密度以及抗骨质疏松治.

  • 体位及手法复位联合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探讨

    作者:李华;王云清;佟磊

    目的:探讨体位及手法复位联合PV 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对43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利用体位及手法复位后,使伤椎高度基本恢复,再行PV P治疗,对手术前、后疼痛程度及伤椎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的改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3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疼痛明显减轻,经随访发现患者术后VAS、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与术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位及手法复位联合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恢复伤椎的有效高度,是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手术方法。

  •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采取3.0T MRI与SPECT-CT诊断的效果比较

    作者:曾建成

    目的:对比3.0T MRI与SPECT-CT诊断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7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3.0T MRI与SPECT-CT检查,对两种诊断方式检查结果进行比较与评价.结果:经SPECT-CT诊断显示责任椎体节段有49个,敏感度为90.74%,特异性为9.26%;经MRI诊断显示责任椎体节段有45个,敏感度为83.33%,特异性为16.67%,SPECT-CT诊断敏感度相比MRI稍高,但两者差异不明显,具有较高一致性(P>0.05).结论:3.0T MRI与SPECT-CT均为诊断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SPECT-CT诊断敏感度相对较高,临床在进行检查时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诊断方式.

  •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VP后非手术椎体骨折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左宇;刘芳;李捷一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非手术椎体骨折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OVCFs行PVP术后非手术椎体骨折患者共45例作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随访中的OVCFs行PVP术后非手术椎体无骨折的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各因素的差异。结果2组单因素比较中,在年龄、骨密度(BMD)以及糖皮质激素使用史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MD以及糖皮质激素使用史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是OVCFs行PVP后非手术椎体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骨密度与长期糖皮质激素使用史是OVCFs患者PVP术后发生非手术椎体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

  • 体位加手法复位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手术配合

    作者:李琳;李华;王云清;夏萌

    [目的]介绍3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手术配合。[方法]30例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在 C型臂 X线下进行体位加手法复位联合椎体成形术,在手术中注意心理护理、正确的体位摆放与固定、掌握手术步骤密切配合。[结果]30例病人手术后取得良好效果。[结论]体位加手法复位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手术配合是保证手术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分析

    作者:李高陵;李宏卓;孙长英;牛建民;李园;李培民;郭凯波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行PVP治疗OVCFs患者94例,共212个椎体(其中男31例,女63例).椎体压缩骨折从胸5椎体到腰5椎体.分别观察了骨折椎体骨水泥注入量,术前及术后1天、1月、6月及1年时的VAS疼痛评分,骨水泥渗漏及行椎体成形术椎体再骨折.结果:平均随访时间9个月;平均每个椎体注入骨水泥3.3 mL(0.5~8 mL),64个椎体发生了骨水泥渗漏;术前VAS疼痛评分平均7.8分,术后1天3.1分,1月2.3分,3月2.1分,6月1.7分,12月1.5分;新发椎体骨折患者30个,共45椎体,发生于相邻椎体33个,非相邻椎体12个.结论:PVP是治疗OVCFs疼痛的有效办法.

  • 肩胛背部疼痛性疾病——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作者:

    文章介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注入黏丝期骨水泥后的再骨折

    作者:孙辉;臧学慧;高立华;肖平国

    背景:目前经皮椎体成形术已成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首选方法,但其骨水泥注入后邻近椎体骨折并发症也在逐年增加,椎体成形过程中常采用黏丝期骨水泥注射,而骨水泥注射时状态可影响其在椎体内分布.目的:回顾性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注入黏丝期骨水泥后再骨折的原因.方法:2006-07/2009-11对11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术中DSA机透视引导下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入路,调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至黏丝期后经工作通道注入,并观察疗效.结果与结论:每个椎体注入骨水泥2.4~6.0 mL,平均(3.40±1.02)mL.术中骨水泥渗漏至椎旁14例,椎间隙内15例.患者术后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9.61±2.82)个月,未发现特殊的材料和宿主反应,29例患者疼痛再发,其中15例经MRI证实手术相邻椎体发生新鲜骨折,再次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手术后疼痛症状缓解.结果提示经皮椎体成形注入黏丝期的骨水泥后应力集中、术中灌注剂渗漏椎间隙等综合因素增加了术后相邻椎体再次发生骨折的危险,寻找理想的骨水泥替代物将成为今后临床研究的方向.

  • 注射型磷酸钙人工骨椎体后凸成形固化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

    作者:崔勇;孟庆刚;王鹏;周晨亮;郜克巍;岳伟杰

    背景:椎体后凸成形目前常用的注射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椎体增强剂可达到增加椎体强度、稳定椎体、止痛的目的,但其组织相容性差,无生物降解性,容易造成使临近椎间盘或椎体发生变性、甚至骨折.目的:观察注射型磷酸钙人工骨椎体后凸成形固化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07-12/2010-06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骨外科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20例,均采用经双侧椎弓根球囊扩张注射型磷酸钙人工骨行椎体后凸成形固化治疗.手术前后行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胸(腰)椎正侧位X射线片及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检测.结果与结论:术后病椎前缘椎体平均高度较术前平均高度恢复(3.38±1.44) mm (P < 0.05).术后Cobb角较术前平均恢复(7.63±2.52)° (P < 0.05),后凸矫正率为(38.90±11.28)%.术后3d及3周目测类比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 < 0.01).说明经双侧椎弓根球囊扩张注射型磷酸钙人工骨行椎体后凸成形可以有效增加椎体强度、稳定椎体、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

  • 应用弯角椎体成形装置修复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作者:熊森;毛克亚;韩振川;张雅宾;王旭翾;李修璨

    背景:国内目前在椎体增强技术(椎体成形及椎体后凸成形)中所使用的骨填充物输送管道其头端是平直、无法弯曲的。修复过程中,一般会选择在椎体内部采用对称地注入骨填充物的方式来保持椎体生物力学上的受力平衡,而传统的骨填充物输送管只能用于同侧椎体骨填充。
      目的:探讨应用弯角椎体成形装置修复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可行性。
      方法:纳入60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共72个椎体,其中8例为双节段,2例为3节段椎体骨折。全部应用弯角输送通道行经皮椎体成形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影像学资料,进行前瞻性自身对照,采用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目测类比评分和简易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评价骨折修复效果,随访6个月-2年。
      结果与结论:①60例患者骨折修复手术均顺利完成,50例单椎体手术时间为20-45 min,平均27 min;②72个椎体中单个椎体骨水泥注入量为4.2-9.5 mL,平均6.4 mL。骨水泥分布未出现偏向单侧分布情况,未出现相关严重渗漏并发症;③治疗后1 d患者目测类比评分及ODI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0.05);末次随访时与治疗后1 d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④治疗前生活质量良好患者比例占27%,治疗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增至87%和9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⑤结果提示,应用弯角椎体成形装置行单侧椎弓根穿刺,可确保椎体骨水泥双侧对称分布,修复效果满意,是一种可行、简单、安全的新方法。

  • 经皮骨水泥注入椎体成形修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

    作者:陈安刚;曾本强;杨勇;宋小强;胡兵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通过注入骨水泥材料强化压缩骨折椎体的稳定性,防止椎体进一步塌陷,发挥显著的止痛效果,但易出现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
      目的:进一步评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5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在 DSA 机引导下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目测类比评分、Oswesty 功能障碍指数、椎体高度、椎体后凸角度变化,以及骨水泥渗漏情况。
      结果与结论:治疗后1 d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后1个月时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进一步降低,与治疗后1 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1,3,6个月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 d椎体前缘高度和中央高度明显恢复(P<0.05),Cobb角明显矫正(P <0.05),至6个月后大部分椎体高度和Cobb角仍保持稳定。影像学复查显示椎旁骨水泥少量渗漏6例,其中椎旁软组织内渗漏2例,相邻椎间盘内渗漏4例,均无明显临床症状,未见神经损伤病例。提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可迅速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提高多数椎体的高度,改善后凸畸形且不良反应少。

  • 椎体骨折线内骨水泥弥散情况在经皮椎体成形中的作用

    作者:王振斌;涂来勇;卡哈尔·艾肯木;楚戈;顾文飞;赵疆

    背景:骨水泥在椎体骨折线内的弥散情况可能是影响经皮椎体成形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但目前对此的研究甚少.目的:分析椎体骨折线内骨水泥弥散情况对经皮椎体成形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T1-L2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77例,其中男28例,女49例,年龄55-86岁,均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治疗,依据治疗后CR、MRI资料将患者分为2组,试验组(n=53)显示骨水泥在椎体骨折线内弥散良好,对照组(n=24)显示骨水泥在椎体骨折线内弥散不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骨折椎体局部后凸Cobb角变化.结果与结论:两组治疗前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骨折椎体局部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两组组内治疗后2 d、6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骨折椎体局部后凸Cobb角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 0.05).试验组治疗后第2天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试验组治疗后6个月的骨折椎体局部后凸Cobb角小于对照组(P < 0.05).试验组治疗6个月的椎体塌陷率低于对照组(P < 0.05),两组间再骨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骨水泥在骨折线内弥散不佳会影响近期疼痛及功能障碍的缓解,增大远期发生继发性椎体塌陷的可能性.

  • 改良骨水泥推注套管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可减少骨水泥渗漏

    作者:张志强;杨建东;冯新民;王永祥;陶玉平;蔡俊;张亮

    背景: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显著,但存在骨水泥渗漏问题.目的:分析改良椎体成形骨水泥推注套管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优势.方法:纳入121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其中男49例,女72例,年龄62-90岁,分2组治疗:对照组62例进行传统的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射治疗;试验组59例进行改良的椎体成形骨水泥推注套管治疗,将传统骨水泥注射套管末端开口改为侧方开口,通过旋转套管达到控制骨水泥注射的方向.对比治疗前后的目测类比评分;治疗后1 d,通过X射线观察两组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与结论:两组治疗后1 d、1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 0.05),但两组间不同时间的目测类比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共13例患者发生骨水泥渗漏,其中试验组3例,对照组10例,试验组骨水泥渗漏率低于对照组(4.6%,14.9%,P < 0.05).结果表明,应用改良椎体成形骨水泥推注套管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降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

  • 3.0T MRI与SPECT-CT诊断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比较分析

    作者:丁超;孙强;唐成

    背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诊断已有较多研究,然而目前对不同时期骨折诊断方法的研究较少。目的:比较分析高强度MRI与SPECT-CT在诊断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涉及责任椎体56个,其中男14例,女21例,平均年龄72.6岁。其中22例病程在3周内,属于急性期骨折;10例病程在4-12周内,属于亚急性骨折;3例病程在6个月以上,属于骨折愈合期。所有患者同时接受高强度MRI及SPECT-CT检查,并行经皮椎体成形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使用Fisher精确检验方法比较两种诊断方法对椎体骨折的显示情况。结果与结论:①在56个责任椎体中:32个椎体属于急性期骨折,24个椎体属于非急性期骨折。在所有骨折椎体中,MRI诊断49个节段,SPECT-CT诊断52个节段,SPECT-CT检查的敏感度高于MRI检查,特异度低于MRI检查,两者诊断骨折有较高的一致性;②32个急性期椎体骨折中:两种检查各诊断29个节段,SPECT-CT检查的敏感度高于MRI检查,特异度低于MRI检查,两者诊断骨折有较高的一致性;③24个非急性椎体骨折中:MRI诊断20个节段;SPECT-CT诊断23个节段,SPECT-CT检查的敏感度高于MRI检查,特异度低于MRI检查,两者诊断骨折有较高的一致性;④MRI与SPECT-CT检查对不同时期骨折责任椎体的确定具有很高的一致性,但SPECT-CT检查较MRI检查的敏感性更高,是诊断椎体骨折的一种有效检查方法。

375 条记录 8/19 页 « 12...567891011...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