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的仪器质量控制方法探讨

    作者:程木华;张峰;刘克放;陈谊;吴春兴;陈维真

    目的 探讨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硬件配准误差的质量评价方法.方法 制作带外套点源、点线模型及用ECT模型,加注放射源后,在床有、无负重情况下,分别对模型进行SPECT-CT采集,然后进行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处理,分析两种图像融合偏差程度.结果 SPECT与CT旋转中心无偏移.在床无负重情况时,点源及点线源与外套无X、Y轴偏移.在床有负重情况下,融合图像Y轴偏移大值为8.0 mm,X轴偏差无像素偏移.ECT模型可检测核医学"冷"区图像及整体图像融合情况,但不能进行定量测量偏移情况.结论 单点源模型可用于日常简单检测SPECT-CT图像融合硬件配准情况;点线源模型可用于准确定量分析图像融合硬件配匹程度;ECT模型可用图像融合质量综合分析.

  • SPECT-CT评价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血供的变化

    作者:申锋;阎作勤;郭常安;费腾;潘建锋;刘嘉;李朔;石洪成;顾宇参;陈曙光

    目的 利用SPECT-CT观察不同分型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血供的变化和股骨头不同部位血供的分布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的SPECT-CT检查资料,股骨颈骨折采用Garden分型,并将股骨头分为外上方(A)、外下方(B)和内下方(C)三个区域,分别计算患/健股骨头核素比值和三个区域与健侧股骨头核素计数比值,比较股骨颈不同类型骨折、同种骨折股骨头不同部位血供的变化.结果 Garden Ⅰ、Ⅱ、Ⅲ和Ⅳ型患/健比均值分别为:2.6、1.7、0.7和0.4(F=2.34,P<0.05).股骨头外上方、外下方和内下方与健侧股骨头的核素比分别为:(Garden Ⅰ型)1.9、3.2、2.4(F=3.85,P<0.05),(GardenⅡ型)1.3、2.3、1.6( F=4.56,P<0.05),(GardenⅢ型)0.3、0.9、0.5(F=3.47,P<0.05),(GardenⅣ型)0.1、0.6、0.3(F=2.73,P<0.05).结论 股骨颈骨折移位程度越大,股骨头血供破坏越严重,尤其是股骨头的外上方部位血供下降程度为明显.

  • cN0喉癌前哨淋巴结的检测及意义

    作者:程艳;王斌全;李思进;温树信;张春明;张万春;武志芳;吴力翔

    目的 应用核素法、染料法以及二者联合法检测cN0喉癌患者前哨淋巴结(SLN),并评价SLN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状况的预测价值.方法 41例cN0喉癌患者采用核素法、染料法和联合法示踪SLN.核素法为手术前于喉镜引导下在肿瘤周围注射99TCm-硫胶体(SC)进行SLN显像,手术中用γ探针探测放射性"热点";染料法为手术中注射亚甲蓝,示踪蓝染的SIN;联合法为将核素法和染料法联合应用的方法.结果 核素法、染料法和联合法对SLN的检出率分别为87.8%、70.7%和92.7%(P<0.01);核素法与联合法、染料法与联合法检出SIN数目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核素法与染料法检出SLN数目的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结果示,有9例患者淋巴结转移,占22.0%.联合法检测SLN的灵敏度、准确度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9%、97.4%和96.7%.结论 联合应用核素法和染料法可提高SEN检出的准确性,SLN的病理结果可以准确预测cN0喉癌患者颈部淋巴结的病理状态.

  • 18F-FDG SPECT-CT显像在乳腺癌肿瘤标志物升高患者复发和转移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邢岩;赵晋华;汪太松;乔文礼;车文军

    目的 探讨18F-FDG SPECT-CT显像对血清肿瘤标志物升高的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和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5例血清肿瘤标志物升高的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18F-FDG SPECT-CT显像和传统影像学检查(包括胸部、腹部、盆腔部CT和全身骨显像),比较18F-FDG SPECT-CT显像和传统影像学检查诊断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根据病理检查结果或1年以上的临床随访结果,35例患者中,有19例终诊断为复发或转移.按病灶计算,18F-FDG SPECT-CT显像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1%、55.6%、84.2%、87.1%和71.4%;传统影像学检查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5%、60.5%、75.6%、80.2%和65.1%.按患者计算,18F-FDG SPECT-CT显像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2%、62.5%、74.3%、72.7%和76.9%;传统影像学检查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4.1%、67.6%、70.6%、68.3%和73.9%.18F-FDG SPECT-CT显像诊断的敏感度明显高于传统影像学检查(P<0.05).依据18F-FDG SPECT-CT的显像结果,14例(40.0%)患者改变了治疗方案.结论 18F-FDG SPECT-CT显像对血清肿瘤标志物升高的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和转移诊断的敏感度高于传统影像学检查.

  •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采取3.0T MRI与SPECT-CT诊断的效果比较

    作者:曾建成

    目的:对比3.0T MRI与SPECT-CT诊断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7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3.0T MRI与SPECT-CT检查,对两种诊断方式检查结果进行比较与评价.结果:经SPECT-CT诊断显示责任椎体节段有49个,敏感度为90.74%,特异性为9.26%;经MRI诊断显示责任椎体节段有45个,敏感度为83.33%,特异性为16.67%,SPECT-CT诊断敏感度相比MRI稍高,但两者差异不明显,具有较高一致性(P>0.05).结论:3.0T MRI与SPECT-CT均为诊断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SPECT-CT诊断敏感度相对较高,临床在进行检查时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诊断方式.

  • 3.0T MRI与SPECT-CT诊断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比较分析

    作者:丁超;孙强;唐成

    背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诊断已有较多研究,然而目前对不同时期骨折诊断方法的研究较少。目的:比较分析高强度MRI与SPECT-CT在诊断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涉及责任椎体56个,其中男14例,女21例,平均年龄72.6岁。其中22例病程在3周内,属于急性期骨折;10例病程在4-12周内,属于亚急性骨折;3例病程在6个月以上,属于骨折愈合期。所有患者同时接受高强度MRI及SPECT-CT检查,并行经皮椎体成形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使用Fisher精确检验方法比较两种诊断方法对椎体骨折的显示情况。结果与结论:①在56个责任椎体中:32个椎体属于急性期骨折,24个椎体属于非急性期骨折。在所有骨折椎体中,MRI诊断49个节段,SPECT-CT诊断52个节段,SPECT-CT检查的敏感度高于MRI检查,特异度低于MRI检查,两者诊断骨折有较高的一致性;②32个急性期椎体骨折中:两种检查各诊断29个节段,SPECT-CT检查的敏感度高于MRI检查,特异度低于MRI检查,两者诊断骨折有较高的一致性;③24个非急性椎体骨折中:MRI诊断20个节段;SPECT-CT诊断23个节段,SPECT-CT检查的敏感度高于MRI检查,特异度低于MRI检查,两者诊断骨折有较高的一致性;④MRI与SPECT-CT检查对不同时期骨折责任椎体的确定具有很高的一致性,但SPECT-CT检查较MRI检查的敏感性更高,是诊断椎体骨折的一种有效检查方法。

  • SPECT-CT与SPECT对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的对比分析

    作者:刘小龙

    目的:对比SPECT-CT与SPECT对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1月本院收治的74例初诊为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采用SPECT-CT与SPECT进行诊断,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出率为82.43%(61例),非亚急性甲状腺炎诊出率为13.51%(10),不确定患者3例,占比4.05%,其亚急性甲状腺炎诊出率与非亚急性甲状腺炎诊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不确定率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单独的SPECT而言,SPECT-CT,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出率更高,但未超过90%,临床诊断中还需结合多种诊断结果给予准确判断.

  • V/Q显像与SPECT-CT断层显像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中的研究

    作者:罗璧君

    目的 对比肺通气/灌注平面显像与肺灌注SPECT-CT同机融合断层显像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肺段动脉及亚段动脉栓子的检出效能.方法 选取经临床Wells评分、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X线肺动脉造影综合确诊为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35例患者,其中男25例,女10例,平均年龄(52.4±16.5)岁,合并近期手术者3例、心力衰竭者7例、既往存在急性肺栓塞10例、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21例;临床Wells评分,高度可能性者15例,中度可能性者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肺通气/灌注平面显像、肺灌注SPECT-CT断层同机融合显像及X线肺动脉造影检查,检查于5d内完成并由核医学科及放射科有经验医师进行独立、双盲法阅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肺通气/灌注平面显像、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及X线肺动脉造影段及亚段的检查结果进行x2检验及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 对于肺段动脉栓子,肺通气/灌注平面显像与肺灌注SPECT-CT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9.63%、69.41%、77.14%;92.53%、93.57%、93.17%.亚段肺动脉栓子,肺通气/灌注平面显像与肺灌注SPECT-CT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0.97%、89.05%、82.14%;63.87%、94.0%、86.59%.结论 肺灌注SPECT-CT在保留了肺通气/灌注平面显像对肺段及亚段病变定位较高的敏感性同时,提高了对肺段及亚段病变定位的特异性.

  • 某SPECT-CT检查患者候诊室的防护设计研究

    作者:郭晋纲;张晓丽;郑永明

    目的 评价我院新改扩建SPECT-CT候诊室放射防护的控制效果.方法 依据中国相关放射卫生防护标准的法律法规,考虑到放射性药物(99mTc)产生的γ射线和CT中的X射线对非相关人员(陪侍人、护士等)的危害,对SPECT-CT候诊室进行科学的改扩建后进行检测评价和防护效果进行综合评估.结果 我院SPECT-CT候诊室规划改扩建合理,考虑周全,有效的减少了非相关人员所受的辐射危害.结论 我院SPECT-CT候诊室等地项目改扩建后放射防护屏蔽效果良好,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 某医院SPECT-CT工作场所放射防护监测结果与分析

    作者:汪传文;肖华;李德龙;刘军

    目的 监测评价某医院SPECT-CT工作场所放射防护状况.方法 依据《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20-2006)等相关放射卫生标准和方法进行检测与评价.结果 检测结果包括SPECT-CT工作场所周围剂量当量率、表面β污染、废物包装体表面辐射水平、通风橱风速等方面.结论 该医院SPECT-CT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效果较好,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

  • 99Tcm-MIBI SPECT-CT融合显像在腮腺区良恶性肿瘤鉴别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洪伟;李宁毅

    目的:探讨锝(99mTc)甲氧异腈(99mTc-methoxyisobutylisonitrile 99Tcm-MIBI) SPECT-CT在腮腺肿块术前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对30例单侧腮腺肿块患者术前行腮腺区SPECT-CT显像,以99 Tcm-MIBI为显像剂,所有病例均行融合显像判断肿块性质.定性分析行x2检验、放射性摄取比值(T/N)行t检验.判断结果分别与临床检查、病理诊断相比较.结果:99Tcm-MIBI SPECT-CT对腮腺区肿块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4.61%、94.12%、90.oo%.17例腮腺良性肿块,其中16例阴性(94.11%,16/17),1例显示假阳性(5.89%,1/17).99Tcm-MIBI SPECT-CT融合显像13例腮腺恶性肿瘤显示12例阳性(92.31%,12/13),1例淋巴瘤出现假阴性(7.69%).定性分析经x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计算腮腺区良恶性肿块放射性摄取比值(T/N) (1.42±0.62),(2.32±0.58),经t检验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99 Tcm-MIBI SPECT-CT对鉴别腮腺区良恶性肿块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34例肺部结节SPECT-CT的99m Tc-MIBI显像分析

    作者:杨雷;袁卫红;张怡;杨建仙;杨帆

    目的 评价同机图像融合技术99mTc-MIBI显像对肺部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临床经X线平片或CT扫描发现肺部结节患者34例,共计48个肺部结节样病灶,以GE公司InfiniaHawkeye 4 SPECT-CT行10min及2h延迟胸部断层99mTc-MIBI显像,以ROI技术测定其T/NT比值,并以同机螺旋CT扫描同机图像融合,对早期及延迟图像分别读片,判断显影结果,并对其T/NT比值根据其终病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4例患者共计48个肺部结节,早期显像阳性结节数21,延迟显像阳性结节数16,(T/NT比值>3.33),以延迟显像阳性为终判定标准,肺部恶性病灶其T/NT比值较良性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结节数为27,经手术病检证实13例为肺部恶性肿瘤病灶,假阳性结节数3,假阴性结节数为2,其灵敏度88.88%,特异性90.9%,阳性预测值+PV 84.21%,阴性预测值-PV 93.75%.结论 99mTc-MIBI作为一种肿瘤阳性显像剂,对于肺部占位性病变的灵敏度高,但其特异性不高,而99mTc-MIBI显像和CT扫描,其可提高其诊断价值,与普通SPECT显像相比,灵敏度及特异性均有显著提高.可在不具备PET-CT及符合探测SPECT设备的基层医院及经济欠发达地区运用.

  • 单个腰椎孤立病灶行SPECT-CT断层显像的初步应用

    作者:周丽娜;杨晓川;邓候富

    目的 探讨单个腰椎孤立病灶行SPECT-CT断层显像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例在全身骨显像图像上只发现腰椎单个病灶的患者,再进行病变部位的SPECT-CT断层显像.将所得数据通过Astonish的重建方法进行重建并与同机CT图像融合后,由两位经验丰富的阅片医生进行阅片,所得结果与其他影像学检查(CT或MRI或PET-CT)或病理学结果进行比对.结果 SPECT-CT诊断的符合率为95%.20例中有12例为腰椎退行性改变,与其他检查结果相符,其中8例SPECT-CT融合图像示浓聚点位于椎体上、下关节突关节,2例位于椎体前缘,2例位于椎体下缘;7例患者提示椎体恶性病变;1例压缩性骨折结论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结合了螺旋CT的定位及精细诊断功能,能提供更多信息,对腰椎孤立性病灶的定位、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倒八字征":第5腰椎关节突关节退行性变骨显像典型表现研究

    作者:谢新立;程兵;杜晓光;阮翘

    骨显像是诊断骨转移癌的灵敏的方法,但是对单发或少发病变的定性价值较低,骨显像较难做出准确的诊断,往往要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1].本研究对20例全身骨显像发现的第5腰椎椎体后部的特殊表现--"倒八字"形骨代谢异常活跃灶(简称"倒八字征")进行了SPECT/CT断层显像,发现均为第5腰椎椎体后部关节突关节的退行性改变,现报告如下.

  • 18F-FDG SPECT-CT显像对抗炎治疗后肺单发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黄勇;梁羽;温琥玲;魏龙晓;王俊燕

    目的:讨论18F-FDG(氟-18-2-脱氧-D-葡萄糖)SPECT-CT显像对抗炎治疗后肺单发占位性病变良恶性鉴别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7例进行18F-FDG SPECT-CT显像的肺单发占位性病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在显像前均经过正规抗炎治疗1周或以上.对37例患者的影像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7例患者中病理确诊为恶性27例,良性10例;18F-FDG SPECT-CT显像阳性病例29例,阴性8例;其中假阳性5例,假阴性3例.影像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89%,50.0%.结论:18F-FDG SPECT-CT显像对鉴别抗炎治疗后肺单发占位病灶良恶性的价值较高.

  • 核医学科SPECT(-CT)场所选址与布局设计

    作者:耿建华;陈英茂;陈盛祖;田嘉禾

    目的:探讨SPECT(-CT)场所选址和布局设计,为医疗机构核医学建设中的SPECT(-CT)场所选址和布局设计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我国现行的相关管理政策、SPECT(-CT)技术特点、工作流程及工作经验,讨论SPECT(-CT)场所选址及布局设计相关问题.结果:在医疗机构核医学科建设中,给出了合理进行SPECT(-CT)场所选址及进行各功能区域的布局设计原则及方案.结论:SPECT(-CT)检查需要使用放射性药物,其场地选址与布局设计不同于一般场所,故医疗机构在核医学科建设中除了考虑其工作特点及流程外,还需考虑放射防护的特殊要求,合理进行SPECT(-CT)场所选址和布局设计,为SPECT(-CT)场所放射防护优化提供基础.

  • 18F-FDG SPECT-CT脑代谢显像鉴别不同神经变性痴呆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李桂英;吴晓燕;邸彬;谈戈;余琦瑞

    目的: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脑代谢显像在阿尔茨海默病(AD)、额颞叶痴呆(FTD)及帕金森病痴呆(PDD)等神经变性痴呆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在医院就诊的22例痴呆患者资料,按照痴呆类别进行分组,将13例诊断为AD患者纳入AD组,将4例FTD患者纳入FTD组,将5例PDD患者纳入PDD组.回顾性分析3组患者的18F-FDG SPECT-CT脑代谢显像资料,以及皮质及皮质下结构代谢降低脑区间的差异.结果:在行18F-FDG SPECT-CT脑代谢显像的3组患者中,均表现为皮质代谢降低.AD患者以双侧颞、额、顶叶和扣带回代谢降低明显,岛叶、基底节区、枕叶和丘脑均有受累,双侧大脑半球皮质代谢降低基本呈对称分布;FTD患者额叶、前颞叶、顶叶及岛叶代谢均降低,同时可见枕叶、扣带回和丘脑及基底节区代谢不同程度降低,且降低程度和范围明显不对称;PDD患者以颞叶、顶叶及扣带回代谢降低为主,可伴有额叶、岛叶、基底节区及丘脑代谢降低,代谢降低程度和范围大致对称,但基底节区、丘脑为单侧代谢降低.结论:18F-FDG SPECT-CT脑代谢显像所显示的AD、FTD和PDD患者皮质及皮质下结构代谢降低范围不同,故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

  • SPECT-CT肾动态显像图像质量常见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何宗喜;陈飞;李素平;游金辉

    目的:探讨肾动态显像图像质量常见的影响因素及其质量控制,以期获得优质的肾动态显像图像.方法:选取588例患者的肾动态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判,分析肾动态显像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588例肾动态显像图像中,图像质量良好506例(占86%);图像质量较差54例(占9.2%);图像质量差19例(占3.2%);图像质量与患者真实临床资料不符9例(占1.6%).影响肾动态显像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为检查前患者的准备、放射性药物及医护人员的操作技术等.结论:影响肾动态显像图像质量的环节和因素很多,而其中医护人员的操作技术是影响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需努力提高操作人员静脉穿刺技术.

  • PET-CT、SPECT及SPECT-CT受检者辐射水平及其生物效应研究进展

    作者:吴一田;耿建华

    PET-CT、SPECT及SPECT-CT检查会给受检者带来不可避免的医疗照射,这些检查所致辐射剂量的多少及其是否会给人体带来损伤成为了公众及专业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而小剂量照射对人体的生物效应的研究目前仍存在争议.为此,对PET-CT、SPECT及SPECT-CT检查所致辐射剂量及其生物效应的研究进展进行调研综述,在达到临床需求的条件下,应尽量降低PET-CT、SPECT及SPECT-CT检查对受检者的照射剂量.但单次检查的辐射剂量不会导致确定性效应,其产生的线性无阈的随机性效应观点也遇到研究质疑.

  • MRI、SPECT-CT诊断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价值对比研究

    作者:陈斌

    目的:分析比对MRI、SPECT-CT用于诊断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选取在我院就诊的3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与临床研究,所有患者接受MRI、SPECT-CT检查,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 .结果:50个责任椎体中急性期骨折为30例,非急性期骨折为20例.分别分析所有骨椎 、急性期骨折和非急性期骨折检查结果,MRI检查敏感度低于SPECT-CT,但是特异性较高,两种诊断方法具有高度一致性.结论: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应用MRI和SPECT-CT均可取得十分显著的诊断效果,两种方法间具有高度一致性,与MRI相比SPECT-CT具有更高的敏感性,也可作为临床检验的一种有效方法.

2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