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微生物转化法合成25-OH-7-去氢胆固醇

    作者:刘红娟;王雅琴;张攀;陆凌霄;吴坚;陆群

    目的 以7-去氢胆固醇为底物,通过微生物转化合成25-OH-7去氢胆固醇.方法 利用微生物转化法,结合TLC和HPLC分析,筛选出能够转化25-OH-7-去氢胆固醇的菌株,并对转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 从300株菌株中筛选出了5株能够转化25-OH-7-去氢胆固醇的菌株.转化产物经1HNMR及MS等鉴定,确认为25-OH-7-去氢胆固醇,用其中1株菌Pseudonocardia autotrophica CGMCC5098进行了转化条件的初步优化,转化率达25%.结论 建立了一条制备25-OH-7-去氢胆固醇的新方法,为活性VD3的生产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 RP-HPLC同时测定复合维生素注射液中3种维生素的含量

    作者:刘红菊;闫冲;蒋晔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复合维生素注射液中维生素A棕榈酸酯、维生素D3和维生素E的方法.方法 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150 mm x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二氯甲烷(75:15:10),检测波长265 nm,流速1 ml·min-1.结果 维生素A棕榈酸酯、维生素D3和维生素E的峰面积与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99.3%、100.1%.结论 所建方法简便、准确,分离效果好,可同时测定复合维生素注射液中维生素A棕榈酸酯、维生素D3和维生素E的含量.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血清中VA、VD3、VE和β-胡萝卜素

    作者:邹晓莉;曾红燕;黎源倩;李晓霞;张思维;郑波;黄承钰

    目的 建立能同时测定人血清中维生素A(VA)、维生素D3(VD3)、维生素E(VE)和β-胡萝卜素的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法.方法 以无水乙醇沉淀蛋白质后,血清中的脂溶性维生素用乙醚/石油醚混合溶液提取,吹氮浓缩后用HPLC测定.结果 VA、VD3、VE和β-胡萝卜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12 μg/mL~500 μg/mL、0.030 μg/mL~500 μg/mL、0.12 μg/mL~500 μg/mL和0.015 μg/mL~500 μg/mL;检出限分别为0.012 μg/mL、0.030 μg/mL、0.12 μg/mL和0.015 μg/mL;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75%、0.54%、2.06%和2.74%.血清样品中VA、VD3、VE和β-胡萝卜素的回收率分别为:92%~116%,98%~112%,84.8%~106%和90%~105%.结论 本法简便快速,适于血清样品中4种脂溶性维生素的同时测定.

  • 云克与钙剂、维生素D3联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探讨

    作者:林勇;王雄;肖石

    目的 探讨云克与钙剂、维生素联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70例经双能量X线骨密度仪(DEXA)检查证实存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其骨密度值(BMD值)<峰值2SD,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云克组)35例,治疗方案采用云克5.5mg缓慢静脉推注,1次/d,20d.间隔1周后开始下一疗程.共4个疗程.同时口服钙尔奇D(成分:碳酸钙1.5g,可提供元素钙600mg,维生素D3125IU),1片/d,持续应用半年.对照组35例,应用钙尔奇D,1片/d.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分别测定尺桡骨值及BCP、PYD检测.结果 用药6个月后治疗组患尺桡骨BMD均有明显增加.结论 云克与钙剂、维生素D3联合治疗半年以上可以提高骨质疏松患者质量,从而降低骨折危险度.

  • 维生素D3联合地塞米松诱导大鼠破骨细胞的体外培养

    作者:董强;夏茜;马洪;王永

    目的:观察VitD3联合地塞米松对大鼠骨髓体外培养破骨细胞的影响,探索提高破骨细胞体外培养效果的有效途径.方法:实验分为两组,以维生素D3骨髓诱导法为对照组,以维生素D3联合地塞米松诱导SD大鼠骨髓细胞为实验组,通过Trap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鉴定破骨细胞,并对计数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均获得Trap染色阳性及在体外有噬骨能力的破骨细胞,实验组破骨细胞计数(培养第7天)多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维生素D3单独诱导相比,维生素D3联合地塞米松体外诱导大鼠破骨细胞的效率更高.

  • O~6月婴儿骨生化标志物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孙瑞;王鉴

    目的:探讨胎龄、出生季节、感染对0~6月婴儿骨生化标志物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的影响.方法:109例新生儿根据胎龄分早期早产儿组(37例)、晚期早产儿组(41例)及足月儿组(31例),根据出生季节分春季组(25例)、夏季组(28例)、秋季组(29例)及冬季组(27例),早产儿根据是否感染分为感染组(42例)和非感染组(36例);检测各组婴儿出生后1 h、7 d、3月及6月时的血清钙、磷、维生素D3(VitD3)、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及IGF-Ⅰ.结果:被检婴儿血清VitD3、钙、IGF-Ⅰ水平随胎龄增加而升高(P<0.05),VitD3、钙水平随日龄增加而升高(P<0.05);早产儿血清IGF-Ⅰ水平随日龄增加而升高(p<0.05),血清BAP、磷水平随着新生儿胎龄、日龄增加而降低(P<0.05);非感染组早产儿血清VitD3、钙、IGF-Ⅰ水平较感染组高,BAP、磷水平较感染组低(P<0.05);血清VitD3、钙及IGF-Ⅰ水平按秋季、夏季、春季及冬季依次降低(P<0.05),BAP及磷水平依次升高(p<0.05).结论:胎龄、感染及出生季节对0~6月婴儿不同日龄的骨生化标志物及IGF-Ⅰ有影响.

  • 不同胎龄新生儿骨代谢血清标志物及IGF-I检测

    作者:孙瑞;王鉴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后1h、7d及3月时的骨生化代谢标志物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变化及趋势.方法:早产儿及足月儿共125例,根据胎龄分为早期早产儿组32例、晚期早产儿组46例及足月儿组47例,分别于生后1h、7d及3月时抽取空腹静脉血4 mL,检测血清钙(Ca)、磷(P)、维生素D3(VitD3)、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及IGF-1.结果:3组新生儿血清VitD3、Ca水平,随胎龄及日龄增加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早产儿血清IGF-1水平随胎龄、日龄增加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3组新生儿血清BA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日龄增加,晚期早产儿组及足月儿组BA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日龄增加,3组新生儿血清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3月时各组新生儿VitD3、Ca、IGF-1水平达到正常值.结论:早产及足月产新生儿血清VitD3及血清Ca水平随胎龄及日龄增加而升高,早产儿血清IGF-1水平随出生后日龄增加而升高;出生后3月时早产和足月产新生儿血清VitD3、Ca及IGF-1水平达到正常值.

  • 早期补充维生素D3对早产儿IL-2、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作者:焦蓉;杨文健;温晓敏;王文翔;郑梅;彭宁宁

    目的 分析早期补充维生素D3对早产儿白细胞介素-2 (IL-2)和各免疫球蛋白浓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早产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早产儿出生后给予配方奶喂养,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出生第7天开始口服维生素D3.在胎儿出生后7 d和21 d测定幼儿血清IL-2及免疫球蛋白-G (IgG)、免疫球蛋白-A (IgA)、免疫球蛋白-M (IgM)、25-羟维生素D[25-(OH)D]等水平,借此分析对比早产儿身体健康状况.结果 经补充维生素D3后观察组早产儿25-(OH)D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第21天观察组的 IL-2浓度明显高于第7天时的IL-2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早产儿出生第7天、第21天时的血清IgA、IgG、IgM浓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早期适当补充维生素D3有助于提高IL-2以及25-(OH) D浓度,增强免疫力,但维生素D3对于免疫球蛋白的浓度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

  • 维生素D3在2型糖尿病人群中的性别差异

    作者:梁赟;韩文菊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维生素D3水平在不同性别组中的差异.方法 按WHO1999年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诊断糖尿病.检查生化指标、甲功和人体参数等.按不同性别分组,比较不同性别组间维生素D3水平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维生素D3与性别、糖尿病病程、T3、FT3、吸烟史呈正相关(P<0.05),男性2型糖尿病组中维生素D3与FT3有相关性(P<0.05),女性2型糖尿病组中维生素D3与T3有相关性(P<0.01).结论 维生素D3水平2型糖尿病代谢指标中存在性别差异.

  • 不同剂量维生素D3对哮喘患儿T淋巴细胞的调节及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王玉芳;张景丽;石得荣;王晓波;黄光举

    目的 研究口服不同剂量维生素D3(VitD3)对支气管哮喘患儿T淋巴细胞的调节,及对哮喘控制水平的改善,进而分析VitD3治疗儿童哮喘的机理及佳剂量.方法 选取6~13岁哮喘患儿120例,另外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儿童30例作为正常对照.入选患儿随机分为4组,常规治疗组1组,VitD3治疗组3组,后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VitD3治疗,剂量分别为每日400 U、600 U、800U,总疗程1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的1、3、6、12个月检测患儿血T淋巴细胞亚群.疗程达12个月时统计患儿的哮喘控制水平.结果 疗程12个月后各组CD4、CD4/CD8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CD8较前显著升高,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达6个月时,600 U及800 U治疗组CD4及CD4/CD8较另外两组显著降低.疗程达12个月时,600U及800 U治疗组的哮喘控制水平显著高于另外两组,而600U及800 U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不同剂量VitD3均能调节哮喘患儿T淋巴细胞的失衡,这是VitD3治疗哮喘的机制之一,但需要较长期的过程;VitD3治疗显著改善哮喘的控制水平,每日600 U可能为佳的治疗剂量.

  • 维生素D3诱导的U937细胞中CD14表达的实验研究

    作者:孙航;吴传新;龚建平;刘海忠;李旭宏;游海波;陈先锋

    目的: 探讨维生素D3诱导U937细胞上CD14蛋白的表达及其对内毒素(LPS)刺激的反应性.方法: 用0.1 μmol/L Vit D3与U937细胞共同培养24 h诱导CD14基因的表达, 并观察U937细胞对不同浓度的LPS刺激不同时间的反应性.结果: Vit D3能稳定诱导U937细胞表达CD14 mRNA和CD14蛋白.经Vit D3诱导的U937细胞对LPS刺激的敏感性显著增强, 表现为低浓度LPS刺激即能诱导该细胞核中NF-κB激活, 促进TNF-α mRNA的转录和表达, 并将表达的TNF-α释放入培养上清中.结论: Vit D3能诱导U937细胞中CD14基因和蛋白的表达, 并增加其对LPS刺激的反应性.

  • RUNX3依赖的维生素D3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纤维化的研究

    作者:杨奕;娄未娟;孙文娟;王瑞梅

    目的:探讨维生素D3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纤维化的作用和可能的机制,为临床有效防治肾小管上皮细胞纤维化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低氧处理后Western blot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C细胞中E-cadherin,α-SMA的表达.不同浓度维生素D3作用于HKC细胞,real time PCR及Western blot 检测的HKC细胞中Runx3的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构建RUNX3基因的小干扰RNA载体并将其转染HKC 肾小管上皮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的细胞系.Western blot检测维生素D3对转染后的低氧处理的HKC细胞EMT的影响.结果:低氧处理后的HKC细胞上皮标志物Ecadherin表达显著下降,而间皮标志物α-SMA的表达显著增加,提示HKC细胞发生EMT.不同浓度的维生素D3作用HKC中Runx3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逐渐增加.成功构建了RUNX3的小干扰RNA载体并将其转染HKC细胞;筛选到稳定的敲除RUNX3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系.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维生素D3不能抑制敲除RUNX3的HKC细胞的EMT的发生.结论:维生素D3通过翻译水平正性调控RUNX3的表达进而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的EMT,从而抑制肾脏纤维化的发生.

  • Runt相关转录因子3依赖的维生素D3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

    作者:苗雨;赖娅芳;白飞虎

    目的:探讨维生素D3在结肠癌中的抗肿瘤机制及其与抑癌基因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的关系, 为临床有效治疗结肠癌提供依据.方法:不同浓度维生素D3作用于SW480结肠癌细胞系, 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RUNX3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构建RUNX3基因的小干扰RNA载体并将其转染SW480结肠癌细胞, 经G418 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的细胞系.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维生素D3对转染前后的细胞生长作用的影响.结果:随着维生素D3作用浓度增加, SW480细胞中RUNX3基因在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呈剂量依赖性增加.成功构建了RUNX3的小干扰RNA载体并将其转染SW480细胞;筛选到稳定的敲除RUNX3的结肠癌细胞系.与其他对照组相比, 维生素D3对RUNX3敲除的SW480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减弱.结论:维生素D3在转录和翻译水平正性调控RUNX3的表达而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

  • 维生素D3通过调节RUNX3抑制腹膜间皮细胞纤维化

    作者:李苏童;姬丽华;梁维;娄未娟;何丽洁

    目的 探讨维生素D3对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纤维化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永生化的人HPMC分为2组培养48 h,对照组为正常糖浓度组(葡萄糖浓度5.6 mmol/L),另一组为高糖处理组(葡萄糖浓度50 mmol/L);免疫组化检测HPMC中上皮细胞转分化过程中的上皮标志蛋白上皮型钙黏素(E-cadherin)和间皮细胞标志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用无水乙醇将维生素D稀释至(10-10、10-9、10-8)mol/L三种不同浓度后处理HPMC 24 h;Western blot法及实时定量PCR (qRT-PCR)检测RUNX3、E-cadherin及α-SMA的表达;构建重组质粒RUNX3-siRNA并转染高糖培养的HPMC,以获得敲减RUNX3基因的HPMC,Western blot法检测10-8 mol/L维生素D3处理转染后各组细胞RUNX3、E-cadherin和α-SMA表达情况.结果 高糖可诱导HPMC中E-cadherin蛋白水平显著下降,而α-SMA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提示高糖作用后HPMC发生上皮间质转分化;维生素D3可诱导高糖处理的HPMC中RUNX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增加,且这种作用存在剂量依从性.同时发现E-cadherin表达水平逐渐增加,α-SMA表达水平逐渐降低.以上结果提示:维生素D3可能通过调控RUNX3抑制高糖处理的HPMC发生上皮细胞转分化.敲减RUNX3基因后,维生素D3处理的高糖培养HPMC中E-cadherin及α-SM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 维生素D3可能通过调控RUNX3的表达抑制HPMC的上皮间质转分化,从而抑制腹膜纤维化进程.

  • 皮质抑素调控钙化相关基因减轻大鼠动脉钙化

    作者:林芳;曹滢;傅羽;陈文佳;随时;尹新华;刘越

    目的 探讨皮质抑素(cortistatin,CST)对大鼠主动脉钙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维生素D3联合尼古丁(VDN)所致的大鼠动脉钙化模型,分别采用孔雀绿直接显色法、邻甲酚酞络合酮比色法和von Kossa染色法测定大鼠血浆磷、钙水平和主动脉组织的钙含量和钙沉积,应用RT-PCR方法检测主动脉组织钙化相关基因mRNA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VDN使大鼠主动脉的钙含量增加70.2% (P <0.05),引起弹力纤维紊乱、中断,von Kossa染色阳性的棕黑色颗粒明显增多.VDN+ CST组与单独VDN组相比较,持续皮下泵入CST使主动脉的钙含量减少45.6% (P <0.05),弹力纤维紊乱中断减轻和棕黑色颗粒明显减少.而血钙、磷及钙磷乘积在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RT-PCR结果证实VDN组主动脉组织的BMP-2 mRNA和Pit-1 mRNA表达分别增加53.2%(P<0.05)和34.0%(P<0.01),而MGP mRNA表达减少27.0% (P <0.05).持续皮下泵入CST使主动脉组织BMP-2mRNA和Pit-1 mRNA表达较单独VDN组分别下降38.3% (P<0.01)和17.4% (P <0.05),而MGP mRNA表达增加34.9% (P <0.01).主动脉组织OPG mRNA表达在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CST能够减轻VDN所致的大鼠动脉钙化,可能与其纠正促\抑钙化相关基因表达失衡有关,从而为CST防治动脉钙化提供实验依据.

  • 维生素D3抑制角质形成细胞MCP-1的表达

    作者:唐玲;于益芝;陈洁;顾军

    目的观察维生素D3对角质形成细胞单核细胞化学吸引蛋白质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 1,MCP-1)的表达影响,探讨其在治疗银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培养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并用不同浓度的维生素D3处理24 h,通过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MCP-1的表达;通过RT-PCR法进一步检测细胞中MCP-1mRNA的水平.结果经过浓度为7.8×10-12mol/L~6.25×10-11mo1/L的维生素D3处理过的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其分泌至上清中的MCP-1水平明显受到抑制,细胞中MCP-1 mRNA的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维生素D3在治疗银屑病过程中很有可能是通过抑制了角质形成细胞中MCP-1的表达,从而减弱了银屑病患者角质形成细胞趋化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的能力,阻止了银屑病皮损局部的炎症反应.

  • 色素性皮肤病中维生素D3对色素代谢的作用

    作者:陈俊溢;杨斌

    色素性皮肤病作为一类色素代谢相关的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临床上针对色素性皮肤病的治疗,如白癜风及黑变病,应用维生素D3及其衍生物可见症状有所好转.本文通过对维生素D3对色素代谢作用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整合,从色素性皮肤病的角度尝试去了解、探讨维生素D3对色素代谢过程的影响,望能对色素性皮肤病的治疗以及对维生素D3对色素代谢的研究提供帮助.

  • HPLC法测定钙-D颗粒剂中维生素D3的含量

    作者:历士旺;赵亚平;张亚锋;赵润年

    目的建立钙-D颗粒剂中维生素D3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C18柱,以正己烷-乙醇(98∶2)为流动相,在254 nm波长处检测.结果维生素D3在12~48 IU*mg-1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9.92%(n=6,RSD=0.89%).结论本方法简便可靠,重现性好,可控制产品的质量.

  • 维生素D3对稽留流产患者血清CD4、CD8、IFN-γ和IL-4的影响

    作者:李庆

    目的:探讨维生素D3对稽留流产患者血清中CD4、CD8、IFN‐γ和IL‐4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产科治疗的早期稽留流产患者30例作为试验组对象,同时选取正常妊娠早期妇女30例作为对照组,利用流式细胞仪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维生素D3干预受试者血清中的CD4、CD8、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4(IL‐4)的质量浓度。结果干预前,实验组的CD4细胞百分率(41.01%±8.46%)明显高于对照组,而CD8细胞百分率(25.05%±5.86%)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IFN‐γ质量浓度(28.96±10.76ng·L -1)明显高于对照组,IL‐4质量浓度(13.16±8.37ng·L -1)显著低于对照组,各组统计结果具有明显差异,而经过维生素D3干预治疗后,试验组各指标与干预前有明显变化,CD4细胞百分率、IFN‐γ明显降低,而CD8、IL‐4明显升高,具有明显差异( P<0.05)。结论稽留流产患者血清中CD4、CD8、IFN‐γ和IL‐4比例较正常孕妇会有失调,在经过维生素D3的干预治疗后,稽留流产产妇血清中指标各比例会有所缓解,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骨质疏松治疗药物的特点及临床应用选择

    作者:田豫萍

    目的 对比不同骨质疏松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90例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根据治疗药物选择的不同分为A组、B组与C组各30例,A组服用活性维生素D3治疗,B组服用降钙素治疗,C组服用阿仑磷酸钠肠溶片治疗.结果 治疗后C组股骨颈部位的骨密度值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当前骨质疏松治疗药物在临床与市场上都比较多,阿仑磷酸钠拥有更好的治疗预后效果.

256 条记录 12/13 页 « 12...567891011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