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微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方小明;肖立伟

    目的 研究微种植体支抗治疗口腔正畸患者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口腔正畸手术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口内横腭杆加强支抗进行正畸治疗,观察组采用微种植体支抗技术进行正畸治疗.治疗后对患者的下切牙下颌面角及上切牙前颅平面角进行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下切牙下颌面角(L1-MP)及上切牙前颅平面角(U1-SN)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种植体支抗能够有效改善口腔畸形患者的牙齿整体度及面部美观程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陈亚琼

    目的:分析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7月接受我院植入微型钛钉种植体进行矫正的口腔畸形患者20例作回顾性分析,20例患者共植入35枚微型种植体,疗程为10个月。结果矫正术后,成功矫正患者20例,牙齿覆盖正常,牙面完好,未出现感染现象。其中上中切牙倾角平均差为27.63°,上中切牙凸距平均差为4.02 mm,磨牙平均移动距离为370.89。结论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对口腔畸形进行矫正,不但操作过程简便,且矫正成功高,无感染现象发生,可视为矫正口腔畸形的有效的方法之一。

  • Dreve透明硅橡胶间接粘接技术在矫治牙颌畸形中的应用及护理

    作者:邹建明;陈玉华;凌厉;高宇峰;崔菊萍;许艳华;朱房勇

    目的:评价Dreve透明硅橡胶间接粘接技术在矫治牙颌畸形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用Dreve透明硅橡胶,采用单托盘转移法,应用四手操作,对15例需固定矫治的患者进行间接粘接,对粘接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通过此种新的间接粘接技术,所粘的托槽等均定位准确,与实际误差小;椅旁操作时间大大缩短,平均(13.11±1.27)min;技工室耗时少,程序简便,操作时间约为38 min;托槽的粘接强度提高,脱落率约为4.4%。结论此种粘接技术是一种简便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为临床推广使用间接粘接技术提供依据。

  • 1612例正畸患者上颌锥形侧切牙患病率调查

    作者:Wassim Bouzid;花放;熊晖;热孜万·克衣木;贺红

    目的 调查正畸患者上颌恒侧切牙发生锥形牙的患病状况.方法 对1612例在正畸科就诊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上颌侧切牙形态研究,对不同性别和不同错牙合类型的患病率进行卡方检验.结果 上颌锥形侧切牙的总体患病率为7.6%,男性患病率(8.3%)与女性患病率(7.1%)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中锥形牙的患病率(10.1%)显著高于Ⅰ类(6.1%)和Ⅲ类(6.0%)(P<0.05).锥形侧切牙双侧发生者占40.2%,单侧发生者占59.8%,其中右侧(35.2%)多于左侧(24.6%).结论 上颌锥形侧切牙在正畸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其在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中的患病率显著高于Ⅰ类和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

  • 上前牙改良固定树脂平面导板对深覆(牙合)患者牙周组织的影响

    作者:宋利琴;张景慧;钱毅超;张会;李晓婧;徐静;刘静;康思萌

    目的 在深覆(牙合)患者上前牙制作改良式固定树脂平面导板并对反映牙周健康的菌斑指数、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及龈沟液量进行测定,来评价改良式树脂平面导板对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就诊于内蒙古包钢医院,牙周健康的深覆(牙合)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上前牙11、12或21、22作为实验组,对侧同名牙设为对照组,在实验组的舌侧制作改良式固定树脂平面导板.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制作平面导板前、制作平面导板后6周及拆除平面导板后2周这3个时相点,由同一位医师测定两组菌斑指数、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同时用滤纸条法提取龈沟液,并测定其重量.两组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t检验.结果 实验组这3个时相点出血指数、探诊深度及龈沟液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42、0.84、0.34,P=0.66、0.44、0.71);实验组这3个时相点菌斑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2,P=0.05);制作平面导板后6周,实验组菌斑指数1.38±0.64,分别与制作平面导板前1.10±0.70、拆除平面导板后2周1.17±0.6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8、2.58,P=0.02、0.01).对照组这3个时相点菌斑指数、出血指数、探诊深度及龈沟液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13、1.44、0.11、0.22,P=0.88、0.24、0.90、0.81).在制作平面导板前、拆除平面导板后2周,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指标菌斑指数、出血指数、探诊深度及龈沟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制作平面导板后6周,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菌斑指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出血指数、探诊深度及龈沟液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制作平面导板前、制作平面导板后6周、拆除平面导板后2周,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附着丧失均为0.结论 改良后固定式树脂平面导板不会引起牙周组织的炎症.对于菌斑的影响,可以通过加强刷牙方式的指导来抑制菌斑的附着.

  • 骨性开畸形正颌外科手术前后的正畸治疗

    作者:周彦恒;胡炜;孙燕楠;王兴;李自力;张君

    目的通过分析总结骨性开畸形手术前后正畸治疗的原则和方法,以指导临床。方法前牙开畸形32例,男生9例,女性23例,开度1-8.5mm,平均4mm,31例伴下颌前突,1例伴正颌疗程为4-33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正畸疗程为3-17个月,平均8.5个月.开始畸形的术前治疗为:排齐上下牙列,解除牙列拥挤;去代偿治疗;避免上下切牙向修伸长移动;上下牙列宽度不调时,可轻度扩大上颌牙弓.术后正畸治疗为:关闭牙列术后间隙;进一步排齐牙列;调整上下牙列的唇颊向倾斜度;上下颌内垂址牵引,防止开始复发;上下颌间类或类牵引,调整磨牙关系.结论通过系统的术前术后正畸治疗及正颌外科手术,可矫下前牙开畸形,并取得良好矫治效果.

  • 腭裂软硬组织畸形程度的不一致性观察

    作者:周侠;马莲

    目的 观察不全腭裂中骨性继发腭完全裂开患者的软组织畸形形态,评价其软硬组织畸形的不一致程度.方法 对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唇腭裂门诊诊断为不完全腭裂(包括腭隐裂)的住院患者,术前留取口内腭部像片、选取裂隙前端达切牙孔者及软组织裂隙未裂至切牙孔、但CT三维重建硬腭骨板显示骨裂隙达切牙孔者共75例.根据软组织畸形程度将75例分为4类,Ⅰ类:裂至切牙孔;Ⅱ类:硬软腭裂;Ⅲ类:软腭裂;Ⅳ类:腭隐裂.其中与硬组织畸形程度一致的Ⅰ类为一致组(conformity group,CG组);Ⅱ、Ⅳ类为不一致组(inconformity group,ICG组),ICG组又分3个亚组ICG-Ⅰ、ICG-Ⅱ和ICG-Ⅲ.结果 75例中,ICG组共57例,不一致率76%(57/75),其中ICG-Ⅰ、ICG-Ⅱ和ICG-Ⅲ的比例分别是47%(27/57)、23%(13/57)和30%(17/57).结论 骨性继发腭完全裂开的软组织畸形形态多样,软组织畸形程度大多与骨组织畸形不一致.

  • 喂养方式和口腔不良习惯对乳牙列(牙合)关系的影响

    作者:陈小贤;夏斌;葛立宏;袁峻伟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3~6岁儿童母乳喂养和奶瓶喂养的持续时间以及口腔不良习惯与乳牙列殆特征的关联.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检查北京市3所幼儿园734名儿童的殆特征;并使用调查问卷收集儿童的喂养方式和口腔不良习惯资料.殆特征由经标准化训练的儿童口腔科医师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是否存在深覆殆、开殆、前牙反殆、后牙反殆、深覆盖、牙列拥挤、生理间隙、尖牙关系以及第二乳磨牙的末端平面类型.喂养方式和口腔不良习惯与特征的关联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统计.结果:母乳喂养持续时间未超过6个月(≤6个月)增加乳牙列后牙反以及上颌牙弓无间隙的风险,增加使用安慰奶嘴习惯和咬物习惯的风险;奶瓶喂养大于18个月增加形成非近中型末端平面以及Ⅱ类尖牙关系的风险;安慰奶嘴习惯增加乳牙列深覆盖及无下颌发育间隙的风险;吮指习惯增加前牙开殆的风险;吐舌习惯增加前牙开殆及后牙反殆的风险.结论:母乳喂养持续时间长于6个月可减少错的风险以及形成口腔不良习惯的风险,口腔不良习惯与乳牙列错殆的发生呈正相关.

  • 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范红英

    目的 观察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口腔畸形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正畸组,每组5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正畸组采用正畸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愈时间、治疗后的疼痛程度(VAS)评分、治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治疗后,正畸组口腔畸形的治愈率为92.00%,优于常规组70.00%(P<0.01);正畸组治疗后4 h、8 h、16 h VAS评分为均较常规组低(P<0.01或P<0.05);正畸组治愈时间为(4.13±0.26)个月,短于常规组的(6.59±0.64)个月(P<0.05);正畸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低于常规组的20.00%(P<0.05);正畸组满意度为98.00%,优于常规组的84.00%(P<0.05).结论 对于口腔畸形患者,在口腔修复中,采用正畸治疗的效果更为可观,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软腭过短致反复呼吸道感染一例

    作者:陈剑;刘丹;杨清华

    [病例] 患儿.男,1个半月。主因咳嗽5天、加重1天入院。患儿入院前5天,因呛奶后出现单声咳嗽,无咳痰。经口服珠珀喉枣散效果不佳,入院前1天咳嗽加重,哭闹后轻度发憋,即来我科就诊。查体:体温36.9℃,脉搏140/min.呼吸48/min,体重6公斤。精神反应好。鼻翼无扇动,口唇轻度发绀,咽……

  • 镇江市个别正常(牙合)学生艾森克个性问卷调查及与全国常模的比较

    作者:孔凡芝;巢华军;佘鹏;经海永;储婷;钱良玉

    目的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对镇江市个别正常(牙合)学生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调查,并与全国常模比较,为临床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方法 2010年10月-2012年10月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镇江市9所学校不同年级38个班的1 430名学生,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标准的个别正常(牙合)学生,并根据年龄分为幼年(12~15岁)学生和成人学生(≥16岁),在相同的环境条件和相同的指导语指导下由甲、乙2名医生进行EPQ评分.结果 甲、乙2名医生诊断一致性的Kappa值为0.830,甲、乙医生自身诊断一致性的Kappa值分别为0.842、0.754,2名医生诊断的一致性较高(Kappa>0.75).个别正常(牙合)学生EPQ评分结果中E(内外向)和L(掩饰倾向)分量表评分高于全国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幼年个别正常(牙合)学生EPQ评分结果中P(精神质)和N(神经质)分量表分值低于全国常模,成人个别正常(牙合)学生EPQ评分结果中P和N分量表评分高于全国常模,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采用EPQ建立镇江市个别正常(牙合)学生EPQ的常模,全国常模应动态调整.

  • 牙(牙合)模型测量分析及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王萍;李晓智

    牙(牙合)模型的测量广泛应用于口腔正畸、修复和正颌外科.在口腔正畸临床和研究中,牙(牙合)模型的测量分析内容逐渐丰富,测量方法也更加精确完善.

  • 多曲舌簧颌垫式矫正器矫正前牙畸形

    作者:杨万福

    错颌畸形是现代人普遍存在的口腔畸形.错颌畸形主要表现在:牙、颌、面的异常.错颌畸形有很多危害,因而临床上有很多案例和资料表现错颌畸形的主要体现跟危害以及适当矫正的护理方法.

  • 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口腔畸形疗效观察

    作者:路伦江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对口腔畸形患者术后咀嚼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口腔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术后咀嚼功能、畸形改善效果、简易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畸形改善效果和术后咀嚼功能均优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口腔畸形,能有效改善患者口腔畸形,提高患者术后咀嚼功能及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少,疗效显著.

  • 正畸治疗的临床护理

    作者:周利文;邱伟婷;杨萍;舒香云;包年香

    目的:探讨护理在口腔正畸治疗过程中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03-2004年门诊正畸患者12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从初诊开始即进行一系列正畸护理,以治疗中托槽脱落率、并发症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托槽脱落率、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将护理理念导入正畸治疗中能明显提高正畸治疗的效果.

  •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宁;邓少山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间收治的口腔畸形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模式,观察组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咀嚼功能以及龈沟液中细胞因子含量.结果:(1)观察组磨牙移位、上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分别为(4.0±0.3)mm、(30±8)°、(4.4±1.7)m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出现口腔炎症1例(5.0%),无软组织水肿、术后不舒适感,不良反应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患者的咀嚼效率和咬合力高于对照组(P<0.05);(4)观察组患者龈沟液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一氧化氮(NO)、白介素-1β(IL-1β)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对口腔畸形治疗具有重要价值,术后不良反应少、咀嚼功能恢复理想,应用安全.

  • 头帽-颏兜加上颌口外前牵引矫治器矫治替牙期前牙骨性反(牙合)

    作者:柳咏发

    反(牙合)是儿童口腔畸形中常见的畸形之一,它不仅影响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发育,并常常导致恒牙反*0,影响容貌,引起咀嚼、语言等功能障碍.1996年2月~2000年12月用头帽-颏兜加上颌口外前牵引矫治器矫治替牙期前牙性反*014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软组织面型对正畸临床的指导意义

    作者:蔡斌;李国永;廖贵清;卢新华

    目的:通过分析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治疗前、中、后软组织面型的改变,总结正畸治疗改善软组织面型的经验和方法,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选取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26例,男10例,女16例,年龄10~26岁.于治疗前、中、后拍面像和X线头颅侧位片,参照Arnett提出的软组织测量分析法进行分析测量,比较正畸治疗前、中、后软组织的变化.结果:软组织面型的改变主要在尖牙远中移动伴随切牙向舌侧调整的过程中(P□0.01),上唇突点距TVL后移2.09mm,下唇突点后移1.88mm,颏唇沟点后移0.91mm.治疗后微笑弧比率平均为男0.90,女1.22.结论:通过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治疗前软组织面型分析,确定上颌前牙计划位置,并在治疗过程中根据软组织变化调整原来的计划切牙位置,可以获得满意的软组织面型.

  • 口腔正畸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心理护理

    作者:张婕;刘晶;槐华胜

    存在口腔正畸问题的患者往往面临着较大的身心压力,在治疗过程中,积极有效的引导和开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进程.本文就心理护理干预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应进行了对比分析,以便更好的完善口腔正畸患者的护理工作,现总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口腔科进行正畸治疗的90名患者进行实验,其中45名患者作为试验组进行心理护理;另外45名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和对照组在男女比例、年龄分布、文化水平分布等没有显著差异.男女比例为1∶1.2,年龄18~39岁,平均年龄(23±1.2)岁.此外,患者智力表现、语言表达以及精神状态等都符合正常水平,并且筛选过程中摒除了由于外伤等因素引发的继发性口腔畸形.针对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 胎儿外科与整形外科

    作者:李荟元

    由于对胎儿的检测技术的进步,对某些非致命性胎儿疾病进行胎儿外科处理是可能的.当然,对大多数诊断有先天畸形的胎儿,好在出生后再作治疗.但是某些病例可以选择性地在胎儿期间进行手术.本文就是介绍胎儿外科目前在实验与临床方面的进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