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代谢组学技术在中药毒性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作者:刘树民;崔立然

    近年来,中药的应用领域和范围逐渐扩大和延伸,学术地位显著提升.由于中药所致毒性和不良反应事件频繁发生,因此,有必要探索和研究结合实验与信息计算处理的新型药物毒性评价技术,解决以往毒性评价体系不能阐明的毒性机制、毒性进程、毒性物质基础.

  • 中药的毒性与应用

    作者:李华利;刘红粉;马瑞芬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中药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毒性中药也是如此.人们没有因为它们的毒性而摒弃,反而一直尝试着使用很多方法消除或减小它们的毒性,让它们更好的治疗疑难杂症,解决人们的疾病痛苦.

  • 中药毒性探述

    作者:李正颖

    中药在我国使用广泛,与国民健康关系密切,近年来中药不良反应事件逐年增多,本文就中药毒性、分级及发生原因做了简要论述,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建议.

  • 中药毒性再认识思考

    作者:尹君

    中药药性是指决定一种物质成为中药的性质或属性,是对中药作用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有毒无毒(毒性)作为药性之一,是中药治疗作用之外的,对(人体)正气损伤的"负效应"(不良反应是其表现)认识,是中药药性理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现分别从中药毒性的历史渊源、中药毒性的含义、中药减毒的方法以及中药的现代研究等方面,浅谈一下笔者对中药毒性的再认识思考.

  • 中药毒性研究及思路探讨

    作者:刘树民;李玉洁;罗明媚

    中药毒性的研究倍受世人瞩目,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中药安全性评价体系,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现阶段中药毒性研究主要集中在组织形态学的改变及生化指标检测,而缺乏深入的机理研究.中药毒性研究应运用中医的思维方式,结合现代血清药理学和毒代动力学方法进行.建议全国统一协作攻关项目,系统地对常用中药进行安全性评价,确立与国际接轨的、权威的安全性评价标准和指标,以适应国际化要求.

  • 基于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中药毒性科研思路与方法

    作者:庞立健;吕晓东;石岩;袁佺;刘创;臧凝子;刘勇明;刘妍彤

    中药单味药或复方制剂不良反应事件一直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绊脚石.近几年,国内外此类报道屡见不鲜,为此,如何科学的评价中药的安全性意义十分重要.中医药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即辨证论治,而现在国内外评价中药毒性的方法主要局限在化学药品的毒性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固然忽略了传统中医理论对中药临床应用和科学研究的指导,体现不出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理念,更不能切实有效的应用于临床指导用药.本文旨在基于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诠释中药毒性内涵,分析中药毒性的原因,为开展中药毒性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构建符合中医药发展的中药毒性研究体系.

  • 浅议降低中药毒性方法

    作者:周素琴

    在回归大自然的浪潮中,中药以其疗效独特、副作用小而深受人们依赖信任,在临床上防病治病中中药越来越广泛得到世界各国重视和应用.但近年来国际上出现中药严重不良反应报道日渐增多,导致许多疗效确切的中药被国外医药界封杀,主要原因是缺乏正确应用并降低中药毒性方法,本文剖析降低中药毒性的方法,为临床减少不良反应提供合理途径.

  • 普及中药安全性知识提高医患对中药安全性的认识

    作者:梅全喜

    近年来国内外频繁发生的一系列中药安全性事件,使中药安全性问题成为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有人(包括医务人员和普通群众)坚持"中药安全无毒论",有人宣扬"中药毒性严重泛滥论",认为中药的安全性已到了无法接受、无法控制的地步了.

  • 中药毒性理论在我国的形成与创新发展

    作者:赵军宁;杨明;陈易新;叶祖光

    本研究系统概述了中药毒性理论在我国的形成与发展的基本状况,对中药毒性理论的科学内涵进行深入讨论,并提出既能体现中医药优势和特色,又可与国际接轨的"药毒网络调控学说",将有助于为临床安全有效的应用有毒中药提供科学支撑和新的理论依据.

  • 对中药"毒性"与毒性分级的思考

    作者:关建红;翁维良

    近年来,因中药不合理应用而引发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逐年增多,特别是关木通引起的肾损害不良事件,严重损害了中医药的良好声誉,影响了中药在国际药品市场上的地位.其原因之一是对中药的毒性未能系统地进行研究,以获取有效成分、药效和毒性等客观数据,未能充分说明中药毒性与毒性分级问题.为此,重新审视中药毒性及加强对中药毒性研究,用科学客观的研究资料阐述中药的毒性并制定毒性分级的客观标准,是中药研究、开发和应用所必须的,也是中医药走向世界所必须重视的问题.

  • 中药毒性分级概况与研究思路探讨

    作者:孙文燕;侯秀娟;王斌;朱跃兰;张硕峰;畅洪昇;孙建宁

    中药的毒性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应用中,毒性的有无或大小是确定用药剂量、使用久暂、配伍等的主要依据之一.目前,对于中药毒性的评价尚无统一标准,采用客观的可量化的指标体系对中药毒生进行科学分级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总结了中药毒性分级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研究思路.

  • 浅谈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作者:姜娟

    药物毒性反应的危害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共同问题。本文笔者对中药毒性进行了探讨,对如何预防中药毒性有临床意义。

  • 方剂配伍三要素及对中药毒性的影响

    作者:白宇乾;谢英;丁舸

    "毒性"是中药性能的重要标志之一.人们所说的毒性通常是指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严重不良反应及损害性,是用以反映药物安全性的一种性能.药物的双重性是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之一,中药也不例外,现从方剂配伍中的药物、剂量、剂型三要素对中药毒性的影响予以探讨.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不同静置时间对大鼠血铅值及肝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卞尧尧;杨丽丽;王中立;王庆;徐桂华

    目的 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煎煮后佳服用时间.方法 分别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煎煮后即刻(0 min)及静置5、10、20、30、60、100 min时取水煎液,检测各组水煎液温度和铅含量.将SD大鼠按照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煎煮后静置时间随机分为10 min组、20 min组、30 min组、40 min组、50 min组、60 min组及对照组,每组16只.对照组每日子蒸馏水2 ml灌胃1次,其余各组每日子相应柴胡加龙骨牡蛎汤2 ml浓缩液(含2.244g生药)灌胃1次,连续7天.检测各组大鼠血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含量及肝脏、肾脏HE染色.结果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温度随着静置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在50 ~1 00 min时温度所在区间为59.14 ~43.57℃.水煎液铅含量随着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各时间点组间两两比较铅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血铅值明显升高(P<0.05);40min组、50 min组、60 min组血铅值明显低于10 min组、20 min组、30 min组(P<0.05).10min组、20 min组及30 min组大鼠ALT、AST、Cr、U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40min组、50 min组及60 min组ALT、AST、Cr、UA水平明显低于20 min组、30 min组(P<0.05).各组大鼠肝肾脏组织HE染色未见异常.结论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煎煮后静置50~100 min时口感温度合适,铅含量已经下降至150μg/L以下,此时服用对大鼠肝肾功能无影响.

  • 浅谈中药“毒”性与炮制解毒

    作者:孙伟;孙斯凡

    中药毒性是中药药性理论的基本性能之一.我国医家对中药毒性认识历史悠久,并采用配伍、炮制等方法达到增效、减毒的作用.本文分别从中药药性与毒性、中药炮制作用及方法、中药炮制减毒的现代研究、中药毒性与炮制的展望几方面归纳总结.对于中药毒性,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应正确对待,理性认识,合理用药.

  • 中药毒性与不良反应

    作者:李太红;冯国旗

    一般认为,中药大多是植物、动物、矿物药,性平毒性小,流传着中药"有病治病,无病健身",中药治疗属"自然疗法、安全、药食同源"等观点.然而,药物的两重性是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之一,中药也不例外.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提出了有关药物不良反应的概念,即将中药分为"上、中、下三品",其中"下品多毒,不可久服"[1],如大戟、芫花、甘遂、乌头、狼毒等.这里仅就中药引起的精神神经不良反应作一简要介绍:

  • 含马兜铃酸中药毒性作用机理阐明

    作者:秦秋

    历时4年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专项课题"含马兜铃酸中药安全性研究",日前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广安门医院,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和天津中医学院完成,并顺利通过了专家组验收.

  • 用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的心肌细胞快速检测中药毒性的方法

    作者:黄永霞;陈超群;MONICA ZHENG;苏晶晶;徐颖

    目的 建立一种利用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的心肌细胞(hiPSC-CM)快速并且有效筛选中药复方毒性的方法.方法 用hiPSC-CM检测了29种市场上常用的中药复方,通过细胞的形态和心肌跳动速度的变化,检测中药复方的毒性.结果 实验发现包括云南白药胶囊等在内的19种中药复方对hiPSC-CM的跳动有明显影响,而包括痰咳净片等在内的10种中药复方对hiPSC-CM无明显影响.结论 药物效果与已报道的药物不良反应一致,利用hiPSC-CM是一种快速且有效筛选中药复方毒性的方法.

  • 中药毒理学研究进展

    作者:吴凤花;黄明华

    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是药品属性的三个基本要素,中药也不例外.随着中药产品品种的增加、应用范围的日渐扩大和国际上近年来有关中药毒性的风波迭起,中药毒副作用的判断标准及客观数据的研究显得越来越迫切,中药现代化和国际接轨的客观现实,使得中药毒理学的研究也因此显得越来越重要.

  • 三七总皂苷对大鼠心脏血流动力学的毒性作用

    作者:徐江;彭双清;闫长会;韩刚

    目的:用血流动力学方法初步评价三七总皂苷对大鼠心脏功能的毒性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单次给予不同剂量的三七总皂苷(0,17,50,150,450 mg·kg-1),用多导生理记录仪检测三七总皂苷不同剂量下大鼠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压大上升速率(+dp/dt)、左心室压大下降速率(-dp/dt)随时间变化情况.结果:三七总皂苷在17和50mg·kg-1剂量组对各参数没有明显的影响;在150 mg·kg-1剂量时,给药10 min后各项指标均出现明显改变(P<0.01),30 min后恢复至给药前水平;450 mg·kg-1剂量组给药10 min内动物全部死亡.结论:大剂量(≥150 mg·kg-1)三七总皂苷具有心脏毒性作用,但没有心脏蓄积作用.

113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