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 中华传染病杂志

中华传染病

中华传染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중화전염병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6680
  • 国内刊号: 31-136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35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传染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翁心华
  • 类 别: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期刊荣誉:
  • 瞬时弹性扫描仪在评价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中的作用

    作者:郭风彩;濮翔科;龚菁;卫峥;童学成

    HBV感染可引起肝脏炎性反应和纤维化,肝纤维化终可导致终末期肝病,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若能及时阻断或逆转肝纤维化的形成,对阻止肝硬化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恩替卡韦为一种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能有效抑制HBV复制.本研究通过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代偿性肝硬化,采用瞬时弹性扫描仪(FibroScan)检测肝脏弹性值,观察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效果.

  • 乙型肝炎病毒前S区缺失突变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细胞癌的关系

    作者:卓传尚;柳丽娟;吴秋芳;温珠妹;李圣聪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慢性HBV感染是肝细胞癌(肝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子,但HBV的致癌机制至今不甚清楚.近年研究显示,HBV前S区缺失突变与肝病进展相关[1-2].本研究采用PCR测序法调查HBV相关肝癌患者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前S区缺失突变频率,探讨前S区缺失突变与HBV相关肝癌的关系.

  • 荚膜相关蛋白10与DEAD-box的RNA解旋酶基因联合检测诊断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

    作者:林旎;江凌;杨滨;李雯;欧启水

    目的 建立定量检测新生隐球菌荚膜相关蛋白10(CAP10)和DEAD-box的RNA解旋酶(VAD1)基因的方法,比较两者单独及联合应用诊断新生隐球菌感染的价值.方法 选择行脑脊液真菌培养、墨汁染色或隐球菌抗原检测,其中一项阳性的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23例,以同期颅脑外伤患者为对照.以新生隐球菌标准株构建质粒标准品,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RT-FQ-PCR)体系,检测脑脊液中的CAP10和VAD1,并与墨汁染色、真菌培养、隐球菌抗原检测比较.卡方检验评价两者单独或联合应用的诊断价值.结果 在23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中,RT- FQ-PCR法检测CAP10 mRNA阳性22例,阳性率为95.6%,墨汁染色法阳性16例,阳性率为69.6%(x2=4.167,P<0.05),真菌培养阳性15例,阳性率为65.2%(x2=5.143,P<0.05),抗原检测法阳性21例,阳性率为91.3%(x2=0.500,P>0.05).联合检测CAP10及VAD1基因诊断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与单独检测CAP10或VAD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功建立以新生隐球菌毒力基因为靶标的RT-FQ- PCR检测方法,检测结果优于传统方法.

  • 妊娠期感染戊型肝炎病毒对母婴的影响

    作者:曹健英;陈宝花;解其贵;蒋佩茹

    戊型肝炎流行主要见于亚洲和非洲一些发展中国家,孕妇易感性高,且易发展为重症肝炎,孕妇及围产儿的病死率增高.随着社会经济及卫生水平的提高,戊型肝炎暴发流行少见,主要以散发为主.本研究回顾性分析57例妊娠期感染戊型肝炎患者的妊娠结局,现报道如下.

  • 基于核心基因、非结构基因5B序列的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法与线性探针技术对广东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基因分型的比较

    作者:蔡庆贤;洪春霞;张晓红;赵志新;高志良

    目的 利用核心基因(core)、非结构基因5B(NS5B)序列与线性探针技术(LiPA)研究广东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HCV的基因型分布,探讨LiPA基因分型的准确性.方法 分别采用core和NS5B片段序列和INNO-LiPA 2.0对广东地区11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基因分型.使用SPSS 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两样本间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110份HCV样本中有97份扩增到core区段序列,62份扩增到NS5B区段序列,同时扩增到core、NS5B序列的样本有57份.core与NS5B序列的分型结果一致,102份标本被分为1b、2a、3a、3b、6a 5个亚型,分别占61.8%、9.8%、3.9%、3.9%和20.6%.在基因型水平,除6型外,其他基因型均能通过INNO-LiPA2.0正确分型;在亚型水平,除1b和3b型,其他亚型未能被准确区分,其中81.5%的6a型被错分为1b型.结论 6a型已成为广东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第二大基因型,LiPA技术是否能准确区分6a型与1b型,有待进一步研究.

  • 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评估

    作者:欧勤芳;郑建;钱超;陈华昕;邵凌云;高岩;沈瑶杰;张文宏;翁心华

    目的 评价全血IFN-γ释放试验对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全血中可溶性IFN-γ的酶联免疫吸附(QFT-GIT)试验对60例胸腔积液患者进行检测.包括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44例和非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16例.检测受测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受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刺激后所释放的IFN-γ,所使用的结核分枝杆菌抗原为6×103早期分泌靶抗原蛋白(ESAT-6)、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和TB7.7.两组IFN-γ释放量比较采用非参数Mann- Whitmey检验.结果 结核性胸腔积液组QFT-GIT试验阳性率为95.5%,非结核性胸腔积液组阳性率为12.5%.QFT-GIT试验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敏感度为95.6%,特异度为87.5%,阳性预测值为95.6%,阴性预测值为87.5%.结核性胸腔积液组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应答明显高于非结核性胸腔积液组患者(P<0.01).结论 QFT-GIT试验用于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在我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深圳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不同亚型分布与传播途径的关联性分析

    作者:鲍毅;王晓辉;陈琳

    目的 了解深圳市HIV-1毒株的分布以及与传播途径的关联性.方法 对429例HIV-1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外周静脉抗凝血,提取核酸,反转录套式PCR扩增包膜蛋白(env)和核心蛋白(gag)基因,结合HIV数据库和Mega软件分析测序结果,确定亚型,建立进化树,计算各亚型不同传播途径基因离散率.结果 在400份合格标本中,属于CRF01_AE207份,CRF07_BC115份,CRF08_BC 14份,CRF02_AG 1份,B亚型49份,C亚型14份.CRF01_AE涉及到同性、异性、静脉吸毒、医源性和血源性等传播途径,其中以性传播为主;血源性传播的10份标本中,9份为B亚型,且B亚型在各传播途径的基因离散率均高于其他亚型.在进化树上,各种传播途径在同一亚型内形成相对独立的簇,但也有交叉.结论 深圳市HIV-1亚型以重组型为主;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各亚型在各传播途径分布不均衡,各有特点;各传播途径之间存在关联性.

  • 白细胞介素-28B基因多态性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自然清除的相关性

    作者:谢俊强;郭小燕;李新华;罗杰;高志良;赵志新

    目的 探讨IL-28B基因多态性与HCV感染自然清除的相关性.方法 HCV感染者280例,其中慢性丙型肝炎患者200例,HCV感染后复查自发清除者80例,检测IL-28B基因rs8099917位点基因型,并分析IL-28B基因型与HCV感染自然清除的关系.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结果 慢性丙型肝炎组与自发清除组IL-28B rs8099917位点TT、非TT(TG和GG)基因型的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874,P<0.01).TT型在自发清除组中的频率为86.2%,高于慢性丙型肝炎组的62.0%.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自发清除者IL-28B rs8099917 T和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8.0%、22.0%和92.5%、7.5%.自发清除人群中以T等位基因频率为主(92.5%),两组等位基因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T型HCV感染者自发清除HCV的可能性是非TT型感染者的2.84倍,而非TT型(TG+GG)HCV感染者慢性化的危险性是TT型的1.36倍.结论 宿主IL-28B rs8099917位点TT基因型与HCV感染自发清除相关,可作为HCV感染自发清除的一个重要预测因素.

  • 安徽省104株黏质沙雷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作者:程君;杨海飞;朱玉林;胡立芬;潘亚超;刘艳艳;叶英;李家斌

    目的 探讨黏质沙雷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104株黏质沙雷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琼脂稀释法,结果依据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2010年推荐的标准.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黏质沙雷菌在呼吸道痰标本中检出率高(62株,59.6%),主要分布于呼吸内科(35株,33.7%)、ICU(24株,23.1%)、老年病科(17株,16.3%).黏质沙雷菌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头孢唑啉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0.4%、86.5%、79.8%;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为24.0%~43.3%,未发现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菌株.与头孢西丁耐药菌株比较,头孢西丁非耐药菌株对哌拉西林(82.9%比28.6%)、头孢他啶(63.4%比9.5%)、氨曲南(68.3%比9.5%)、阿米卡星(68.3%比20.6%)、环丙沙星(48.8%比19.1%)、氯霉素(90.3%比58.7%)等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 黏质沙雷菌是目前医院感染重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临床应加强对黏质沙雷菌耐药性的监控以防止耐药菌株的传播流行.

  • 中国健康受试者多剂口服吉米沙星的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研究

    作者:刘晓芳;曹国英;郁继诚;陈渊成;张菁;叶信予;朱德妹;施耀国;张婴元

    目的 研究中国健康受试者对吉米沙星的临床药代动力学(PK)和药效学(PD),为优化临床给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双盲临床试验中,招募20名健康受试者按1∶1比例分为给药组或对照组,分别予以多剂口服320 mg吉米沙星或安慰剂.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受试者血浆和尿液的药物浓度.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吉米沙星对190株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临床分离菌株的低抑菌浓度(MIC).以给药后24 h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24h)与MIC的比值(fAUC0~24 h/MIC)和药物峰浓度(Cmax)与MIC的比值(fCmax/MIC)为指标(靶值为25和5),评价吉米沙星的PK和PD特性,并采用蒙特卡洛模拟评价吉米沙星320 mg 1次/d在稳态血药浓度下对上述细菌的累积反应百分比(CFR)及不同MIC水平下的PD达标概率.采用F检验对各组数据作方差齐性检验,采用t检验分析各组间数据.结果 健康受试者多剂口服吉米沙星320 mg 1次/d连续7d给药后的首剂和末剂Cmax分别为(1.55±0.32)和(1.57±0.31) μg/mL,AUC0~24h分别为(7.91±1.52)和(8.91±1.15)h·μg·mL-1,积蓄因子为1.13±0.05.吉米沙星在受试者体内的PK符合二房室模型,分布相和消除相半衰期分别为(0.64±0.17)和(7.10±2.10)h.首剂和末剂给药后24 h平均累积尿排出率分别达34.83%和38.95%.PD研究显示,吉米沙星对肺炎链球菌和卡他莫拉菌的MIC90分别为0.25和0.125 mg/L,对流感嗜血杆菌的MIC90为2 mg/L,而肺炎克雷伯菌和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吉米沙星大部分呈现耐药( MIC90>32 mg/L).当吉米沙星对细菌的MIC值≤0.06mg/L时,吉米沙星320mg 1次/d连续7d给药方案达到fAUC0~24h/MIC和fCmax/MIC的药效学达标概率值均接近100%.结论 中国健康受试者单剂口服吉米沙星320 mg后吸收迅速,多剂给药后第3天达到稳态血药浓度,连续7d给药后有轻度蓄积.PK/PD分析显示,对该药敏感的社区获得性肺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者预期可获得良好的临床和细菌学疗效.

  • HBsAg中和确认实验的再研究

    作者:韩振格;郄中宏;乔伟振;安仙园;吴萍;赵兰静;满霞

    HBV在我国以及整个亚洲地区有很高的感染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人曾感染过HBV,其中2%~5%为慢性感染[1].国外检测HBsAg试剂盒说明书中均提出,对测定结果有反应性的样本,应做中和实验进行确认,排除可能的假阳性.

  • 小儿艾滋病合并弓形虫脑病一例

    作者:成骢;魏洪霞;池云

    患儿男,7岁,体质量20 kg,江苏盐城东台人.因“发热伴头痛呕吐3d”于2011年9月15日入院.自觉发热,体温未测,间断头痛,呕吐胃内容物,约2次/d,不伴抽搐、昏迷,在当地医院查头颅CT见多发性低密度影、环状稍增高密度影,初步诊断为脑炎,给予甘露醇、地塞米松对症处理,症状稍好转,为进一步诊治来南京市第二医院.患者病程中无咳嗽、咳痰,大小便无异常.

  • 艾滋病合并耶氏肺孢子菌肺炎、气胸及水痘一例

    作者:张敏;刘志斌;陈秀敏;丁红云

    患者男,20岁,因发热伴胸闷、气喘、咳嗽、咳痰1月于2011年9月25日入院.患者3岁时有外伤手术及输血史,17岁患带状疱疹.2011年8月患者出现发热、伴胸闷气喘咳嗽咯痰,体温高39℃,先后在多家医院治疗,诊断为“间质性肺炎、心力衰竭”,治疗效果不佳,遂来我院呼吸科就诊.9月26日患者HIV筛查阳性转入.体格检查:体温37.5℃,脉搏86次/min,呼吸21次/min,血压120/80 mmHg(1 mmHg=0.133 kPa).

  • 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吴银亚;谭善忠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认为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机体针对HBV产生的免疫反应较弱,病毒在体内不能彻底被清除,感染持续存在,组织损伤迁延不愈.对于乙型肝炎的治疗主要为抑制病毒复制,但不能彻底清除病毒.

  • 抗反转录病毒药物与抗结核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作者:胡志亮;魏洪霞;杨永峰

    AIDS合并结核感染仍然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病死率高达15.8%[1].国内学者发现不规则使用抗结核药物是导致AIDS合并结核感染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我国艾滋病诊疗指南[3]对AIDS合并结核感染者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的时机提出一些建议,但对于ART药物以及抗结核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未详细描述,亦未对两类药物同时使用时如何调整剂量给出推荐意见.

  • 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基因研究进展

    作者:邵宜波;李旭

    以往的观点认为,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主要由于细菌染色体上的药物靶蛋白突变造成,但1998年发现了一种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quinolone resistance,qnr),后命名为qnrA1,它可以通过质粒在细菌水平传播转移,Qnr蛋白能够保护DNA螺旋酶不受喹诺酮类药物的影响[1].随后另外两种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氨基糖苷类乙酰转移酶新亚型[ aac(6′)- Ib-cr]和喹诺酮外排蛋白基因(quinolone efflux protein A,qepA)也相继发现[ 2-4].

  • 结核疫苗的研究策略与进展

    作者:由鹏飞;叶祥忠;李益民;张怡轩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消耗性传染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如果不能有效控制结核病,2000年至2020年将有10亿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2亿人发展为结核病,3500万人死于该病[1].结核分枝杆菌高水平的潜伏感染以及与HIV的合并感染,给结核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很大困难[2].

  • 血流感染专家论坛会议纪要

    作者:李光辉

    血流感染是临床上令人瞩目的问题,近十年来其病原菌构成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革兰阳性菌感染在全球及中国均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尤其是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所致感染尤其令人关注,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高不下,严重地威胁人类健康.

中华传染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1988 01 02 03 04
1987 01 02 03 04
1986 01 02 03 04
1985 01 02 03 04
1984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