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急救医学 >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China Journal of Emergency Resuscitation and Disaster Medicine 중국급구복소여재해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学救援学会
  • 影响因子: 0.5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6966
  • 国内刊号: 11-545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caderm.org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李宗浩
  • 类 别: 急救医学
期刊荣誉:
  • 2008年北京奥运会综合诊所伤病员救治实践与分析

    作者:彭碧波;侯世科;郑静晨

    总结奥运村综合诊所伤病员医疗实践,为大型国际活动的医疗保障提供借鉴.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7日~2008年8月27日奥运村综合诊所患者的医疗实践,总结各类医疗对策与成效.奥运村综合诊所累计接诊各类伤病员9 803名,其中中方医生诊疗8 375名,占85.43%;由各国队医诊治1 428名,占14.57%.诊所中国医生接诊的8 375名患者中,各国运动员2794名占33.36%,伤病员涵盖了参赛的204个国家与地区;疾病系统分类显示运动员急慢性损伤为第1位,占39.82%;运动员中申请禁药包括简易性治疗可豁免的比例仅为0.47%,传染性疾病检出4例,未提供HIV及其他传染病的筛查.运动员使用禁药豁免权限管理复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分级处理;不同宗教文化、政治、经济差异影响各国人员就医取向;运动员群体急、慢性损伤多种多样,需要加强分类治疗;传染病及疑似传染病护理要求加强消毒隔离.

  • 微创持续负压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菁;李志家;梁克

    目的 探讨微创持续负压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单侧自发性气胸的可行性和优缺点.方法 经随机分组,Ⅰ组(观察组)90例患者行中心静脉导管微创置管持续负压胸腔闭式引流;Ⅱ组(对照组)68例患者用传统硅胶管胸腔闭式引流.结果 Ⅰ组:操作时间(12.30±4.28)min、创口范围(0.18±0.4)cm,引流管留置时间(4.46±1.84)d;Ⅱ组:操作时间(30.32±9.31)min、创口范围(2.32±0.57)cm,引流管留置时间(6.98±3.75)d,皮下气肿6例,创口感染5例.2组各项比较指标比较,均P<0.05.结论 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微创置管持续负压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气胸疗效确切,操作方便快速、创伤小、安全,与传统硅胶管胸腔闭式引流相比具有临床应用的优越性.

  • "5·12"汶川地震伤员247例长途转运中的医疗救护

    作者:索黎;易晓阳;蔡定海;董贵安;汪学伦;欧阳海鹰

    针对"5.12"汶川大地震造成大批人员受伤,解放军昆明疗养院四七八医院紧急医疗队参加了火车长途转运伤员工作,探讨火车长途转运中的医疗卫勤保障经验.转运中遵循选送分类、急救卡运用的救治原则.通过对转运伤员的呼吸道管理、循环系统管理、骨折管理、护理管理、心理护理等方面的有效实施以及组织指挥的合理运用.医疗队行程1160公里,历时21 h,安全顺利的转运了247例伤员.无1例伤亡.大批量伤员的长途转运,完善的急救医疗物资准备,对伤员进行分类选送,各系统的分级管理和组织严密,统一指挥是成功转运重要保障.

  • 后方医院救治地震伤员出院流程的实施

    作者:毕玉田;蔺武军;程晓斌

    "5·12"地震发生后,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先后派出5支医疗队前往灾区救援,并共收治灾区伤员157例.我院所在对大批量地震伤员救治工作中,从伤情治疗、心理康复、组织安排为原则出发,以医疗常规为标准,结合伤员的伤情分析,制定伤员出院流程:伤员病情稳定→主治医师按照<出院标准>同意伤员出院→心理干预小组对伤员进行心理测评→医院专家组进行伤员病情评估→医院伤员返乡领导小组审批→同意并安排伤员出院事项.并与行政部门做好协调,提供伤员返乡服务保障.通过制定伤员出院规范、组建工作小组,确保了128例灾区伤员顺利出院返乡.

  • 地震群体伤中胸外伤的救治分析

    作者:刁明强;孙小康;彭志忠;薛扬;郭向东;赵长明;洪澜

    目的 总结"5·12"地震中胸外伤患者的救治经验.方法 分析2008年5月12~31日收治的合并胸外伤或以胸外伤为主的20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3例,女94例,年龄(43.6±4.7)(11~80岁).结果 紧急气管插管25例,气管切开11例,呼吸机支持21例,胸腔闭式引流101例,加压包扎及胸带固定153例,伴有胸部以外脏器损伤者均得到相应救治.入院8 h内死亡6例,8~72 h死亡2例,均合并有颅脑、胸腹、骨盆等严重多发伤,无1例剖胸手术.结论 对地震群体伤中胸外伤的救治,早期诊断应以物理检查和胸部X线、B超检查为主,早期治疗以保守和胸腔闭式引流为主,严格掌握开胸指征,重视多发伤的处理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诊治,注意延迟性血气胸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治疗,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关键词: 地震 群体伤 胸外伤
  • 深圳市"2.27"与"9.20"火灾医疗救援

    作者:梁实;张桦

    深圳市2008年发生了2起伤亡惨重的火灾."2·27"火灾8h后才扑灭,造成15人死亡,3人受伤;"9·20"火灾发生2 min后就熄灭,造成现场43人死亡,66人受伤.市急救中心接到报警后,迅速调动车辆实施救援,市卫生局领导现场指挥,调动市内烧伤、呼吸专家紧急会诊,2起火灾收治伤员中1人因伤情严重院内死亡,余68人均痊愈出院.分析这2起事故原因:密闭公共场所,缺乏通风条件,违章、违规建筑是发生火灾的重大隐患,应加强公共场所的消防演练,增强公众的防灾意识.

    关键词: 火灾 伤亡 救援
  • 院内抢救性气管插管1276例分析

    作者:李瑛;黄冰;孙建良;孙磊;罗永香;俞彩明;俞丹红

    目的 分析影响院内抢救性气管插管的相关因素,以期提高复苏成功率.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间1 276例院内抢救性气管插管患者的分布特点与年龄构成、插管原因(病因)和插管经过.结果 须抢救性气管插管患者以急诊科(35.91%)和ICU病房(23.67%)为多.与院内其他病房相比,急诊科患者年龄轻(58.64±22.61岁vs 63.72±19.34岁)、可救性强(创伤、淹溺、中毒、心脑血管意外占58.90%,而各病房中疾病终末期患者却占65.70%).麻醉医生赶到插管地点的平均时间为(3.8±2.5)min,89.03%的患者能顺利经口明视插入气管导管,牙关紧闭开口困难者可改为经鼻盲探插入.结论 急诊科不仅占了院内抢救性插管患者总数的大份额,且其患者年龄轻,抢救价值大.若急诊科医师能掌握气管插管技术,可省却麻醉医生从麻醉科赶到急救现场的过程和时间.

  • 新鲜冰冻血浆输入量对辅助治疗DIC效果的观察

    作者:陈燕;梁晓林

    目的 观察不同新鲜冰冻血浆输入量对于辅助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效果.方法 内科急诊确诊的37例DIC患者,男31例,女6例;年龄38~79岁,分别输入新鲜冰冻血浆(FFP))200 ml(11例),400ml(16例),或600 ml(10例),观察血浆输入前后患者D-二聚体(D-D)值的变化.结果 3组于输入FFP后12hD-D值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00ml组的D-D值下降率为100.00%,显著高于400ml组和200ml组(分别为75.00%和72.73%,均P<0.05),但200ml组和400ml组间的D-D值下降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DIC过程中输入新鲜冰冻血浆有助于降低D-D值,且足量补充比少量输入新鲜冰冻血浆的效果好.

  • 喙突锁骨下入路与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比较观察

    作者:周雁;公茂珂;王琼;杨庆国

    目的 观察锁骨下喙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阻滞效果,并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进行比较.方法 129例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进行麻醉.cI组(n=47)采用喙突入路一点法麻醉,CII组(n=47)采用喙突入路两点法麻醉,AII组(n=35)采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两点法麻醉.局麻药采用0.5%罗哌卡因40ml,两点法组分2次各注入0.5%罗哌卡凼20 ml.注药后30 min内每隔5 min以针刺法观察各神经支配皮区的感觉阻滞程度,观察运动阻滞程度.以评分法定量评价感觉和运动阻滞的程度.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 麻醉后30min,CI与CII组比较,除桡神经外,CII组各神经感觉阻滞强度明显强于CI组;除伸肘和伸指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II组运动阻滞作用明显较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AII组比较,CII组的肌皮神经和腋神经感觉阻滞明显较强,其他各神经感觉阻滞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屈肘功能外,2组其他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麻醉效果满意率分别为89%、89%、91%.术后并发症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三种阻滞方法中,喙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两点法麻醉效果好,尤其是可以很好阻滞肌皮神经、尺神经和腋神经,且未出现并发症,是进行臂丛神经阻滞时的一种新的入路选择.

  • 碱剩余早期动态变化和乳酸清除率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

    作者:沈晔;吴双华;潘景业;程留慧;张近波;马继红

    目的 探讨碱剩余(BE)的动态变化和乳酸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早期评估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49例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根据入院后28 d时结局分为存活组90例,死亡组59例,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入院后动脉血碱剩余值及早期乳酸清除率,高、低碱剩余组,高、低乳酸清除率组间各参数比较,分析其与病死率、预后的关系;分析比较入院后开始3 d碱剩余值均数与28 d病死率间的关系.结果 108例高BE组(BE≥-8 mmol/L)患者的病死率为33.3%,显著低于41例低BE组(BE<-8 mmol/L)患者(56.1%,P<0.05).112例高乳酸清除率组(乳酸清除率≥10%)患者的病死率为34.8%,显著低于37例低乳酸清除率组(乳酸清除率<10%)患者(54.1%,P<0.05).入院后开始3 d碱剩余值均数与28d病死率间的相关分析示Pearson相关系数为0.946.结论 高碱剩余组和高早期乳酸清除率组预后较好,治疗后碱剩余恢复较快组预后更好.

  • 地震伤员CR检查影像质量管理与控制

    作者:张祖建;陈淑君;周鹏;王友杰;叶兆智

    目的 探讨在地震伤救治中CR检查影像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和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5·12"汶川大地震期间CR检查病例1 257例,回顾性分析科室CR检查病例的照片质量和影像报告质量情况.结果 通过加强应急管理,合理调整工作流程等综合措施,科室CR检查影像质量管理与控制各项指标基本达到震前水平.结论 在大型抗震救治中加强环节质量控制,进行持续性改进,能保证影像质量管理和控制水平与震前无明显下降.

  • 医学干预前后军事训练伤发生情况的对比研究

    作者:刘淑红;谢荣厚;吴志东;胡役兰

    目的 观察医学干预对武警战士军事训练伤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在2005年对河北某部队战士常规军事训练伤发生情况进行调查,针对调查的结果开展医学干预一年,内容是①部队领导对训练情况进行定期现场监督,举办骨干培训班.②对战士进行训练伤预防的健康教育.③进行自我按摩和相互按摩的技能培训.④在训练课开始阶段进行5~10min的热身运动.训练课结束部分进行慢跑和肌肉拉伸.在基本训练科目中强调发展肌肉力量速度的手段在前,耐力性训练项目在后.⑤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⑥改善训练装备和场地建设.以该部队为对照组,未进行医学干预.一年后再次科学调查.结果 2006年干预组训练伤的总发生率为15.15%,显著低于2005年(23.90%,P<0.01),结论实施医学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军事训练伤的发生.

  • 单相波、双相方波除颤106例对比分析

    作者:卿国忠;杨靖;李荣国;尹建亚

    目的 探讨双相方波除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106例心室颤动(VF)病例分为单相波组和双相方波组,对比分析两组的除颤有效率、自主循环恢复率、除颤后的心肌酶学改变、心电图改变及皮肤灼伤情况.结果 双相方波组除颤有效率、自主循环恢复率为96.4%和58.2%,均高于单相波组(分别为70.6%和35.3%,均P<0.05).双相方波组的皮肤灼伤率为16.4%,显著低于单相波组(66.7%,P<0.01).双相方波组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分别为(378.2±106.5),(59.78±23.7),(347.9±90.9)U/L,均显著低于单相波组[(1154.7±170.75),(172.2±58.3)和(777.7±289.2)U/L,均P<0.01].双相方波组的ST段压低率为28%(9/32),显著低于单相波组[61%(11/18),P<0.01].结论 双相方波除颤的效果优于单相波.

  •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忠民;赵淑杰;王育珊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升高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空腹外周血取自老年冠心病患者70例,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45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22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23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5例,以及非冠心病对照组30例.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结果 ACS组血清CRP水平为(17.68±6.32)mg/L,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5.46±4.73)mg/L and(3.58±2.87)mg/L,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之间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性心肌梗死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CRP水平可作为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辅助监测指标.

  • 抗返酸治疗慢性咳嗽及哮喘合并胃食管返流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黄贺森;张陆奇;王党龄;高凤岩;黄德晖

    目的 探讨抗返酸治疗对慢性咳嗽及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合并胃食管返流的临床效果.方法 54例慢性咳嗽合并胃食管返流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抗酸治疗组(平均51.5岁,除抗感染和镇咳治疗外加用奥美拉唑20mg,2次/d,吗丁啉10mg,3次/d,共8周)和对照组(55岁,接受抗感染和镇咳治疗和中成药猴头健胃灵).8周后观察症状的变化.48例哮喘合并胃食管返流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抗酸治疗组(42.7岁,)和对照组(44.4岁),治疗方法同前述.观察症状的变化.治疗前和8周后,测量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大呼气流速(PEF).结果 慢性咳嗽治疗组有效率74%,显著高于对照组(37%,P<0.05).抗酸治疗8周后,哮喘治疗组的FEV1的净增加值为0.625±0.403(P<0.01),而对照组为0.184 ±0.293(P>0.05);哮喘治疗组的PEF净增加值为1.039±0.423(P<0.05),而对照组为0.409±0.328(P<0.01).哮喘治疗组哮喘改善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P<0.05).结论 抗返酸治疗可显著改善慢性咳嗽及哮喘合并胃食管返流患者的症状.

  • 浅论武警医疗救援队应把握的关键环节

    作者:康宁;时立强;徐克钧

    在"5.12"抗震救灾的战斗中,武警四川总队医院及所属分院在灾后半小时至24h内,先后组建7个野战救护所,派出17支322人组成的医疗救援队赶赴灾区实施医疗救援.笔者根据亲历汶川大地震,组织医疗救援的实践,提出抗震救灾医疗救援应把握5个关键环节:建立"二级二区三阶梯"的应急医疗救援体系、完善救援预案、灵活机动救援、加强救援训练、突出救援特色研究等.

  • 特大地震前沿医院的应急保障

    作者:王东;雷百灵;米兴义;刘云;苟俊昌;赖华

    "5·12"四川汶川地震绵阳是受灾严重的地区,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位于特重灾区前沿,是伤员救治集中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在地震灾害造成大量房屋设备受损、水电气中断、物资短缺、救援防疫工作任务重、后勤应急保障等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下,医院第一时间紧急启动处置地震灾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采取紧急应对措施.对医院的供电设备快速检修、及时恢复供电;迅速启动应急锅炉,保证蒸汽供应;迅速启动突发公共事件供应商绿色通道应急预案,保障后勤供给;及时清除垃圾,在全院进行大规模防疫工作;搭建帐篷,铺设床位,安置伤员;高效组织、快速分发救灾物资,确保每一份救灾物资使用到灾民身上.笔者认为,前沿中心医院的后勤应急机制是抗震救治取得胜利的关键和重要保障.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作者:何悠

    急性呼吸衰竭是临床常见的急症,可由多种病因所致,若不及时救治可危及患者生命.人工机械通气是抢救治疗的重要方法,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操作方便,患者易于接受,可部分替代经人工气道机械通气(endatracheal intubationmet}lanical ventilation,ETMV)[1].我院呼吸内科从2004年10月~2007年10月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无创通气(经鼻罩或面罩)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患者45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 成人EB病毒感染相关性噬血综合征一例报告

    作者:李彦;朱宇清

    1 病例资料患者,女,26岁,主诉"发热、皮疹、关节痛3个月"于2007年8月8日入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患者2007年5月5日始咽部疼痛,在家中自服阿莫西林,5月8日双下肢出现皮疹,不高于皮肤,红色有痒感,伴双手关节痛,皮疹逐渐扩散至全身,5月12日出现发热,体温(Temperature,T)38℃,就诊于天津市某医院,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11.3×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cyte,NE%)86.6%,予以地塞米松及抗炎药物(具体不详)治疗一周.患者体温仍高达40℃,并伴有寒战.

  • 气管镜检查前访视患者的护理体会

    作者:焦宏彬;金海英;马红杰;谢景红;王红霞

    支气管镜检查是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一项重要手段.因支气管镜能直视病变,取活检,对肺癌的诊断起决定性作用.但在临床工作中,不少患者缺乏对支气管镜检查术的了解,易产生恐惧心理和出现紧张情绪.为排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在工作中我们对146例住院患者进行气管镜检查前,加强了访视及有效的沟通,取得了良好的检查和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 遗传性心律失常分子生物学与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许子彬;许炳灿;黄至斌

    猝死是当今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猝死复杂的病因中,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占猝死的80%.在青少年人群中发生的猝死,遗传性心律失常是常见原因.分子生物学及基因组学等研究进展,对心律失常基因机制有了长足的认识,基因的突变在遗传性长QT综合征、短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和儿茶酚胺依赖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被证实,并可预测年轻人猝死的危险性,因而,心律失常基因机制研究成为近年来心血管领域内的一个研究前沿.以下分别对与猝死有关的遗传性心律失常的分子生物学与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目击者实施心肺复苏(CPR)应减少障碍

    作者:Abella BS;Aufderheide TP;Eigel B;钱方毅;李宗浩

    心脏骤停(sudden cardiac arrest,SCA)在美国及加拿大是导致死亡的首要原因.在美国,每年约有33万人因冠心病死于院外或急诊室,其中>15万例心脏骤停发生于院外.虽然已经推出了电击除颤以及近年来实施了目击者除颤方案,但大多数患者未能存活至到达医院.近15年的研究表明,在美国加州的洛杉矶,院外心脏骤停的患者中约1.4%可存活至出院;在伊利诺州的芝加哥为2%;在密执安州的底特律<1%.但在少数城市,如西雅图、华盛顿,有报道心脏骤停的存活率较高,可>15%,从而表明存活率并非总是很低.近欧洲和其他一些地区的研究证实,出院时有较高的存活率的要求是实际的,据报道,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存活率为9%,而斯洛文尼亚的马利堡可达21%.

  • 迈向医学救援事业发展的新台阶

    作者:李宗浩

    2008年对于中国人民而言,无疑是伟大与悲壮相伴随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们经历了南方冰雪灾害的洗礼,尤其遭受了"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灾难.2008年,我们又圆了企盼百年的奥运梦想,而且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

  • 浅谈地震灾区帐篷医院的消防管理

    作者:马国富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打破了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正常的医疗工作秩序,从灾区转至医院的伤员接连不断,截至5月24日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共收治伤病员1 500名.伴随着余震,住院部大楼不能入住,医院决定在门诊部前的广场空地搭建帐篷,解决伤病员医疗救治问题.通过市政府、市卫生局调拨到医院的救治帐篷110顶,很快到位并搭建完成,伤病员有了救治场所和住处.由于搭建帐篷杂乱无章,篷区内电线零乱,超负荷用电,无消防通道,没有足够的灭火器,加上帐篷都是易燃品,篷内有氧气筒存放,人流量近万人,烟头乱丢现象严重,在篷区内存在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现就绵阳市中心医院对篷区消防安全管理报告如下.

  • 香港院外急救工作概况及启示

    作者:张振新;王林;张坚平;林长春;魏坚;顾赟

    院外急救是医疗急救工作的重要环节,院外急救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病人的生存及预后.香港特别行政区(以下简称香港)的院外急救工作效率高,组织严谨,机构健全.他们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院外急救 管理
  • 生物武器战的威胁对军事防生医学的挑战

    作者:王成艳;胡役兰;曲爱娜;刘淑红

    生物武器医学防护是军事医学工作研究领域,不同于常规战伤及日常的救治工作.在沙漠盾牌(沙漠风暴)行动及海湾战争期间,生物武器已对参战士兵构成明显的威胁.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军事医学这一重要领域的基本知识,应加强对医学生的训练,使他们能够适应生物战的需要,提高对生物武器伤的识别及救治能力.

  • 三聚氰胺与奶制品、食品

    作者:张国林

    不久前,"三鹿奶粉事件"闹得满城风雨,人心惶惶.此波尚未平,各地又传来三聚氰胺鸡蛋纷纷下架的消息,一时间人人自危,谈虎色变.那么,三聚氰胺究竟为何物?为什么和怎样进入这些食品中的呢?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4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