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中国CT和MRI杂志

中国CT和MRI

中国CT和MRI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중국CT화MRI잡지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深圳临床医学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影响因子: 1.5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5131
  • 国内刊号: 44-159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27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CT和MRI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王成林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CT、MRI影像特点分析

    作者:张柏昌;曾官红;黄明忠;何锡华

    目的 探讨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CT、MRI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脑梗死出血性患者临床资料,均行CT及MRI检查,总结病例患者影像学特点.结果 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CT影像学特点:①梗死区域有明显斑片状高密度影,病灶影边缘模糊;②出血量较大病灶表现为团块状(不规则型,有典型占位表现);③出血量较小病灶经CT检查时常被掩盖;④CT增强扫描病灶梗死区域内可见脑回状、斑片状亦或团块状强化,而病灶分为中心型(9例)、边缘型(11例)及混合型(1 2例)三类.MRI影像学特点:①出血后急性期出血灶T2像上呈低信号,稍高于脑内血肿患者的信号;②亚急性期出血灶影像学信号以短T1及长T2信号为主;③慢性期血灶信号以T2像亦或梯度回波图像上清晰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着形成的特征性的低信号为主;④MRI增强扫描可见病灶梗死区内有明显脑回状、斑片状亦或团块状强化信号影.结论 脑梗死出血性转化患者CT及MRI影像特点各具特异性,总结2种影像学表现特点对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应用螺旋CT检查术后血吸收程度的效果分析

    作者:李天金;刘庆华

    目的 探析螺旋CT检查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血吸收程度中的评估作用.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6月-2015年12月所收治经头部CT检查确诊的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使用Lightspeed CT扫描机进行头颅CT检查,于术后3个月应用改良Rankin评分(即mRs评分)评估预后,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头颅CT检查的影像表现,比较预后良好及预后不佳患者的血肿吸收情况.结果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术前螺旋CT影像主要表现为高密度影、边缘清晰,形态以类球形规则为主,同侧脑组织及脑室结构受压发生移位或中线结构偏移,颅内存在散在游离气体影;术后高密度影范围缩小,颞顶部可见致密穿刺针与大量金属伪影,病灶周围低密度包绕影与颅内散在游离气体影均减少.结论 CT影像对脑出血部位、出血量、血肿形态、破入脑室情况具有良好显示,利于术前病情评估及术后血肿吸收的确认,有助于预后预测,具有较大推广价值.

  • 小儿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的CT征象及临床表现分析

    作者:张婷玉

    目的 分析小儿先天性肺囊性腺瘤畸形(CCAM)的CT征象及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5年5月在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为CCAM的29例患儿.所有患儿入院后均接受CT检查,且临床资料完整,分析其临床表现,总结小儿CCAM的CT影像学特点.结果 29例CCAM中,CT检出右肺受累2 4例,其中上叶13例,下叶9例,下中下叶受累2例;左肺受累5例,上叶2例,下叶3例.其中2 3例为大囊型,可见单发或多发薄壁气囊肿,内部均可见不规则、多发线样分隔,囊周肺组织无异常密度影;6例为小囊型,CT可见蜂窝样变化,可见多个小囊,囊内无气液平,囊肿附近肺组织无异常密度影,无正常充气肺组织,纵膈可见右移或无变化.结论 不同病理分型CCAM患儿CT表现有其特殊性,CT分型与病理符合度高,可作为CCAM筛选的重要手段.

  • MRI在胎盘植入中应用研究

    作者:李红

    目的 研究磁共振成像(MRI)在胎盘植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行超声、MRI检查的100例可疑胎盘植入患者临床资料,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超声、MRI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并以50例无胎盘植入孕妇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MRI征象.结果 术后病理确诊为胎盘植入60例,MRI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3.33%、95.00%、88.00%,较超声的75.00%、90.00%、8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盘植入与无胎盘植入正常对照组在胎盘与子宫交界面波浪状改变、胎盘附着处肌层变薄或缺失、子宫梨形消失、胎盘内条状低信号、胎盘内血管影增多、子宫壁或宫旁血管增多、子宫浆膜层信号中断或缺失MRI征象上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超声、MRI对胎盘植入诊断效果类似,胎盘附着处肌层变薄或缺失、子宫壁或宫旁血管增多等可作为胎盘植入与无胎盘植入判断重要MRI征象.

  • 256层螺旋CT前、后置心电门控技术对冠脉成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作者:黄丙军

    目的 比较分析256层螺旋CT前、后置心电门控技术冠脉成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 以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疑诊为冠状动脉疾病患者70例,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前门控组(36例)与后门控组(34例),所有患者检查前控制心率<75次/min,比较2组平均辐射时间、有效辐射剂量及冠脉成像质量.结果 前门控组冠脉成像质量优率59.2%,显著高于后门控组的51.1%(P<0.05);但2组冠脉成像质量优良率(90.3% vs 91.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门控组平均辐射时间、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3.42±0.20)s、(3.15±1.00)mGy,均显著少于后门控组的(5.22±0.38)s、(9.67±3.52)m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256层CT前、后置心电门控技术冠脉成像质量均较高,且相比后门控技术,前门控技术能显著减少辐射剂量.

  • 经微导管大脑中动脉血栓栓塞制备猴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作者:邓燕贤;周智鹏;邱维加;徐军红;张辉阳;廖国宇;曾阳东;成戈

    目的 研究介入微导管插管法制备猴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技术以及影像学表现.方法 雄性广西猕猴10只,将1.7F微导管插管至大脑中动脉M1段注入自体血栓20cm(直径1mm),大脑中动脉正侧位造影确认栓塞成功,栓塞后2小时MRI扩散加权序列扫描再次确认脑梗死,并计算ADC值.检塞后24小时,MRI扫描结束后处死动物取脑组织行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结果 动物大脑中动脉栓塞后收缩压较栓塞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只动物大脑中动脉共插管12次,其中两只动物颈内动脉迂曲插管不成功,将导管换至对侧大脑中动脉插管成功,动物插管成功率为100%(10/10),血管插管成功率为83.3%(10/12).麻醉和手术期间动物死亡率为0,术后2 4小时以内死亡1只,死亡率10%(1/10).栓塞后2小时以及24小时病灶ADC值降低,核心区ADC值降低较边缘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侧大脑正常区ADC值在栓塞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5),栓塞后2小时病灶在DWI图像上信号升高,24小时明显升高.24小时后脑组织HE染色显示脑梗死灶边界清楚,梗死灶内脑组织液化、坏死,高倍镜下显示细胞坏死如筛网状,细胞核碎裂和溶解.结论 介入微导管超选择插管技术能制备稳定的猴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 CT灌注成像在肾癌与乏脂肪型肾错构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张旭辉;陈晓荣;张珊珊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在肾癌与乏脂肪型肾错构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7月到2015年2月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肾实质内病变病例78例,其中肾癌28例(肾癌组),乏脂肪型肾错构瘤(肾错构瘤组)50例,两组都进行常规CT扫描、CT灌注成像和免疫组化分析,同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常规CT扫描显示肾错构瘤组的杯口征与劈裂征阳性率分别为82.0%和7 2.0%,而肾癌组分别为21.4%和25.0%,肾错构瘤组明显高于肾癌组(P<0.05).CT灌注成像参数检测显示肾错构瘤组的BF、BV、PS值均低于肾癌组,而MTT值明显高于肾癌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免疫组化分析显示肾错构瘤组的MVD计数与VEGF OD值明显低于肾癌组(P<0.05).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肾癌、乏脂肪型肾错构瘤的PS、BV、BF值和肿瘤的VEGF OD值、MVD计数有着正相关的关系(P<0.05),MTT值与VEGF OD值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在肾癌与乏脂肪型肾错构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能准确地反映肾实质内病变内微血管的生成及肿瘤的血流状态,且与免疫组化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从而在鉴别诊断方面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在宫颈病变中应用研究

    作者:王贤坤

    目的 研究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在宫颈病变中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病变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术前均行C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其MRI影像特点,并以手术病理分期为准,对比CT及MRI诊断宫颈癌各征象的准确度,分析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诊断宫颈病变各分期的符合率.结果 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显示子宫体积稍增大,子宫颈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呈等T1等短T2信号改变、压脂呈等信号,DWI呈高信号,边界欠清,宫体及阴道受侵犯,增强扫描强化程度低于正常子宫而呈稍低信号改变,盆腔、宫腔内见长T1长T2信号影;以病理结果为准,MRI增强扫描对宫颈癌分期Ib1期及以下的诊断符合率84.6%明显高于平扫50.0% (P<0.05),Ⅰ b-Ⅱa期、Ⅱ b期及以上的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增强扫描总分期诊断符合率84.4%高于平扫68.9% (P<0.05).结论 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诊断宫颈癌分期的准确度高于CT,且增强扫描后准确度明显提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增强CT在判断肺癌手术切除可行性中的价值

    作者:卢万里;黄壮士

    目的 探讨增强多层螺旋CT (MSCT)在判断肺癌手术可切除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16年8月我院经手术或活检病理确诊的68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增强MSCT影像资料,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增强MSCT评估肺门、纵膈大血管受侵犯及膈淋巴结转移与手术结果的一致性分别为86.76%、83.82%,一致性比较满意(Kappa=0.68、0.61),敏感度分别为77.78%、8 0.O%,特异度分别为90.0%、86.05%.增强MSCT评估NSCLC可切除性与手术结果的一致性为79.41%,一致性比较满意(Kappa=0.57),敏感度为85.37%,特异度为70.37%.结论 增强MSCT可反映血管受侵犯、纵膈淋巴结转移情况,为胸外科医师判断NSCLC可切除性提供客观资料.

  • MRI和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作者:陈明;王艳芹;吕培敬

    目的 探究CT和MRI在腰椎间盘突出及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及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收集来我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65例,手术前进行CT和MRI检查,证实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者28例,证实腰椎间盘突出症者37例,对照手术结果,对比两种方法检出准确率,比较CT和MRI对腰椎问盘突出征象诊断阳性诊断,分析两者对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鉴别价值.结果 在椎间盘膨出、脱出、影出、游离及结节上,MRI和CT检出率无差异(P>0.05),在椎间盘突出及合计上,MRI检测结果显著高于CT(P<0.05);CT在钙化、积气的诊断上显著优于MRI (P<0.01),MRI在椎间盘变性、硬脊膜受压、脊髓变性的阳性率优于CT(P<0.05),两者在神经根受压的诊断上无差异(P>0.05);在髓核异位、巨大突出、后缘锐角、边界模糊上,CT在RLDH的阳性率分别为78%、82%、42%、75%,在LDH的阳性率分别为8%、13%、10%、32%,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髓核异位、低信号带、后缘不规则、椎间盘变性上,MRI在RLDH的阳性率分别为89%、21%、85%、82%,在LDH的阳性率分别为5%、0%、21%、56%,存在差异(P<0.0 5).结论 两者在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中有各自的优点,CT观察突出的腰椎间盘位置、形态、密度有优势,MRI清晰显示出椎管内构造.

    关键词: MRI CT 腰椎间盘突出
  •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表现及其良、恶性及类型鉴别

    作者:张丽君

    目的 研究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s)的CT表现以及CT在其良、恶性及不同类型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7 3例PNETs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手术病理及穿刺活检确诊为PNETs,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PNETs的CT表现,测算出良性、恶性PNETs的CT值差异,并对功能性PNETs与无功能性PNETs的CT差异进行分析.结果 恶性患者肿瘤直径1.2-11.7cm,良性患者肿瘤直径0.4-4.8cm,两者比较恶性PNETs患者瘤灶直径明显较大(P<0.05),良性形态不规则,多处于胰头处,瘤灶内部结构实性2 5例,剩余6例均为囊实性,无囊性、钙化及胰胆管扩张.恶性瘤灶部位多处于胰头及胰体尾处,囊实性37例,均有钙化出现,胰胆管扩张者37例,明显高于良性患者;良恶性PNETs平扫时CT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动、静脉及平衡期良性PNETs患者CT值均高于恶性PNETs患者,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性PNETs共11例,其中良性9例,恶性2例,无功能性PNETs共62例,恶性40例,良性22例,无功能性PNETs病灶直径2.7-11.7cm,功能性PNETs 0.4-7.9cm.结论 PNETs有其特殊的CT征象,CT增强扫描可实现良性、恶性PNETs以及功能性、非功能性PNETs的鉴别,在治疗方案选择、病情判断、预后评估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MRI平扫联合应用DWI、MRS、DCE-MRI对前列腺病变诊断价值的研究

    作者:陈桂娥;庞绍衡;马海波;李德朝;廖文伦

    目的 探究MRI平扫联合应用DWI、MRS、DCE-MRI对前列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7-85岁中老年男性153例行常规磁共振检查,其中正常前列腺病人联合弥散加权像、波谱分析,疑诊前列腺癌和增生病人联合DWI、MRS及DCE-MRI检查,后行DWI和MRS分析,绘制DCE-MRI感兴趣区时间-信号曲线.统计分析正常前列腺生物学行为、代谢产物特征,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两种病变生物学行为、代谢产物胆碱(Cho)、枸橼酸盐(Cit)、肌酸(Cre)的峰值特征及(Cho+ Cre)/Cit均值的比较,以及动态增强分析增生和癌变血液动力学特征,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后MRI诊断为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病例进行穿刺或电切活检比较两者的符合率.结果 30例正常前列腺中央区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外周带T1WI呈均匀中等或略偏低信号,T2WI中央区呈中等信号,外周带呈新月形高信号,DWI正常前列腺中央区、外周带信号无显著差异.正常前列腺中央腺区、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之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前列腺外周带与前列腺增生之间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前列腺外周带与增生病变代谢产物峰值比无显著差异(P>0.05),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代谢产物峰值比值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MRI平扫T2WI对前列腺病变显示敏感性高、特异性低,DCE-MRI、DWI和MRS三种检查方法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具各具有特征性表现,平扫联合功能成像DWI、MRS、DCE-MRI可较大程度提高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甚至定量诊断.

  • 多层螺旋CT扫描与CT灌注成像在胰腺癌成像中诊断价值及差异

    作者:张丽娟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扫描与CT灌注成像在胰腺癌成像中诊断价值及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多层螺旋CT扫描与CT灌注成像检查,其中多层螺旋CT扫描包括平扫、多期增强扫描;对比平扫、动脉期、胰腺期、门脉期对胰腺癌的检出率,对比分析胰腺癌组织与正常胰腺组织的密度、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的检测值.结果 在多层螺旋CT扫描中,胰腺期对胰腺癌的检出率高,胰腺期、门脉期对胰腺癌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显著大于平扫、动脉期对胰腺癌的检出率(P<0.05);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胰腺癌组织与正常胰腺组织的密度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胰腺期的CT差值显著大于动脉期、门脉期(P<0.05);多层螺旋CT平扫胰腺癌组织与正常胰腺组织的密度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CT灌注成像中,胰腺癌组织的BF、BV及PS的检测值小于正常胰腺组织,MTT的检测值大于正常胰腺组织;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胰腺癌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灌注参数BF、BV、MTT及PS对胰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大.

  • 64排螺旋CT肘关节优化体位扫描技术的应用

    作者:卞柳利;姚利华

    目的 通过与肘关节常规CT扫描比较,分析CT肘关节优化体位扫描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本院2015年2月-2016年1月就诊的48例肘关节外伤或非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CT扫描,根据不同体位扫描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体位改进优化)与对照组(常规体位),各2 4例,比较两组图像质量、CT单次扫描X线辐射剂量情况.结果 观察组肘关节CT扫描图像质量优率、优良率分别为83.33%、100.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00%、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单次扫描平均X线辐射剂量(7.05±0.42)mGy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0.53 ±1.37)m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进体位后的肘关节CT扫描相比常规体位扫描具有图像质量优良率高、X线辐射剂量少特点,可作为上肢不能上举肘关节外伤或非外伤患者CT扫描首选体位.

  • MSCT平扫、增强扫描在诊断胃神经鞘瘤中临床价值

    作者:周刚;樊斌;熊永发;江鹏;肖金燕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 (MSCT)平扫、增强扫描在诊断胃神经鞘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胃神经鞘瘤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胃神经鞘瘤的MSCT平扫、增强扫描表现,包括病变部位、肿瘤大小、强化特点及与黏膜接触面溃疡等情况,比较MSCT平扫与增强扫描的肿瘤直径、CT值及诊断效能,同时分析胃神经鞘瘤的鉴别诊断点.结果 胃神经鞘瘤的MSCT平扫表现为胃壁起源的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单发,边界清晰,质地均匀,病灶均见不同程度内部囊变,MSCT增强扫描呈渐进性持续性强化,囊变区不强化,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中度强化,实质期强化明显;MSCT增强扫描动脉期、门脉期、实质期的肿瘤直径[(4.12±0.23) cm、(5.06±0.08) cm、(5.11±0.02) cm]、CT值[(53.26±1.06)、(70.15±0.14)、(70.16±0.32)]均较MSCT平扫高(p<0.05);MSCT增强扫描诊断胃神经鞘瘤的准确度95.00%明显高于MSCT平扫72.22% (P<0.05),而灵敏度、特异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胃神经鞘瘤的形态、增强后强化程度、是否发生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转移等可作为与胃间质瘤、胃淋巴瘤等胃部肿瘤的鉴别诊断点.结论 MSCT可准确显示胃神经鞘瘤的形态、部位及内部结构与邻近结构的关系,通过增强扫描可提高诊断准确度,有利于作出正确诊断.

  • MRI对儿童癫痫患者海马硬化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宋跃锋;孙军娜;张振勇;文宝红

    目的 探讨MRI对儿童癫痫患者海马硬化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1月经手术治疗确诊的癫痫海马硬化患者23例,通过对23例儿童癫痫海马硬化患者进行磁共振成像常规MRI扫描、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薄层扫描、辅助T2W-FLAIR序列、横断位GM-only、三维T1加权成像(3DT1W)与海马单体素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分析MRI检查对癫痫患者海马硬化的应用价值.结果 MRI检查显示海马结构特征清晰,23例患者在FSET1WI序列图像中海马面积均有萎缩性改变;20例患者出现单侧海马体积缩小(左侧11例,右侧9例);3例患者出现海马体积双侧缩小;FLAIR序列中23例患者海马病变处信号均增高,FSET2WI序列19例患者病变侧海马信号增高,4例无明显变化;海马病变侧头部浅沟明显消失20个,病变侧白质萎缩3个,病变侧颞角增大1个,病变侧颞叶萎缩2个;海马硬化在MRI图像中以表面硬化、颞角增大、T2WI序列中海马信号异常升高、海马体积缩小、病变侧NAA峰下降等为主要特征.结论 MRI各序列的扫描图像对海马硬化区域显示直观,可定量分析脑组织内生化代谢的异常变化,可对深入的了解癫痫灶的病理生理改变及临床手术定位提供丰富的影像学资料.

  • 膀胱不同部位肿瘤的多层CT及多普勒超声检出率比较

    作者:刘红权;陈艳

    目的 比较多层螺旋CT (MSCT)与多普勒超声对膀胱不同部位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我院2013年2月-2015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0例膀胱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均行MSCT平扫、增强扫描及多普勒超声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对照,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膀胱肿瘤良恶性、不同部位肿瘤检出情况.结果 MSCT诊断膀胱癌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3.5%、75.0%、92.0%.较多普勒超声诊断的82.6%、75.0%、8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延迟期对膀胱颈部、三角区肿瘤检出率、任何部位肿瘤检出率分别为75.0%、76.9%,显著高于多普勒超声检查的47.1%、56.5%及MSCT平扫的44.1%、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检查方法对膀胱颈部、三角区以外其他部位肿瘤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普勒超声、MSCT对膀胱癌诊断准确率均较高,MSCT在膀胱颈部及三角区肿瘤检出方面优于多普勒超声,临床灵活运用MSCT后处理技术以提高肿瘤病灶检出率.

  • MRI在大脑镰旁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琪;李国强;李惊涛

    目的 探讨MRI在大脑镰旁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接收诊治的81例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RI影像学资料,综合分析大脑镰旁脑膜瘤的MRI影像特征及病理特点.结果 81例患者共发育肿瘤92个,其中单发患者7 4例,多发患者7例,前、中、后1/3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分别有23例、28例、30例;瘤体直径在1-8cm之间,形态呈半球状有86个(约占93.5%),结节状有6个(约占6.5%);MRI对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肿瘤的定性诊断符合率为91.3%(84/92),定位诊断符合率为86.42%,且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81例患者中有56例患者的肿瘤在T1wI为等信号、19例T1WI为稍低信号,45例在T2WI为等信号,30在T2WI为稍高信号,6例在T1WI及T2WI均为混杂不均匀信号.结论 MRI在对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诊断中,能够清楚地显示出肿瘤的发育部位、数目、大小、形态及其与周围脑组织的关系,并且对肿瘤的电信号及肿瘤内部血供量变化等能够表现出明显强化的作用,其大脑镰旁对脑膜肿瘤的定位诊断及定性诊断都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在临床中可以作为一种首先的检查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CTPI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对治疗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作者:唐伟路;魏阳子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PI)监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对治疗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 4年3月-2015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3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急性期和治疗15d时行CT平扫和CTPI检查.记录不同时间段血肿中心区、边缘区和外层区三处位置的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问(TTP)差异,分析CTPI检测对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的评估意义.结果 急性期内,血肿及周围组织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 5);其中,血肿中心区急性期CBV、CBF、MTT水平均显著低于血肿边缘区及血肿外层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处观察区域急性期TTP水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PI检测可准确区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血肿病灶,在临床疗效和预后评估中发挥积极作用,利于医师掌握患者病情发展动态,确保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

  • 多层螺旋CT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诊断急性肺栓赛中应用比较

    作者:王兴龙;李春荣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 (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38例经CT肺血管成像(CTPA)确诊的肺栓塞患者,采用MSCT对患者先行常规动脉增强扫描,观察对肺动脉及栓子的显示效果;采用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将所得扫描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处理,进一步观察肺动脉各分支及栓子的显示效果,并与单纯MSCT扫描结果比较.结果 38例肺栓塞患者均成功完成检查,常规MSCT共显示362支肺动脉分支受累,而经过图像后处理后共发现385支肺动脉分支受累,其中主肺动脉8支,左右肺动脉35支,肺叶动脉78支,段动脉218支,亚段动脉46支;经MPR、MIP、VR图像处理后,能较为清晰的观察肺动脉分支充盈缺损及其他征象;385支受累肺动脉分支中MPR显示97.14%(374/385)高于MIP (362/385)、VR92.73%(357/3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MSCT扫描后经过图像后处理技术能进一步准确观察栓子和肺动脉分支受累情况,通过征象表现对指导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作用;MPR在亚段及其以下肺动脉分支栓子的显示效果明显优于MIP、VR.

  • 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肾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雪松;吴建刚;周扬;扬小君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肾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4月-2015年8月经病理证实115例肾癌患者的CT影像资料,观察CT图像表现,并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对照,评价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肾癌分期、分型的诊断价值.结果 CT诊断肾癌Ⅰ期50例,Ⅱ期35例,Ⅲ期20例,Ⅳ期10例,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诊断总符合率80.0%.不同亚型肾癌患者CT平扫期、动脉期、实质期、排泄期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明细胞癌动脉期、实质期、排泄期CT值分别显著高于嫌色细胞癌、乳头状癌(P<0.05).乳头状癌平扫期CT值为(42.9±8.6) HU,显著高于透明细胞癌、嫌色细胞癌的(36.6±6.0)HU、(35.7±5.3)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显示类圆形病灶84个;强化模式:透明细胞癌以不均匀强化为主,嫌色细胞癌以均匀强化为主.结论 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因其密度、强化等特点对肾癌分期诊断准确率较高,有助于肾癌临床分型.

  • 锥形束CT在慢性牙周炎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王晓燕

    目的 探讨锥形束CT (CBCT)在慢性牙周炎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医院就诊的慢性牙周炎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探诊,拍摄根尖X线片、CBCT,均行牙周基础治疗,治疗后6个月再次拍摄CBCT,比较治疗前后被测磨牙、切牙各测量位点牙槽骨高度变化.结景 牙周基础治疗前,CBCT、临床探诊检测后牙区近远中牙槽骨缺损高度高于根尖X线片(P<0.05),CBCT、临床探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基础治疗后CBCT检测后牙区近远中牙槽骨缺损高度较治疗前降低(P<0.05).牙周基础治疗后被测磨牙、切牙各测量位点牙槽骨高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 CBCT在慢性牙周炎诊断和后期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CT诊断胸部弥漫性疾病的临床应用意义评析

    作者:宋留存;李富建;秦雪青

    目的 探讨CT诊断胸部弥漫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4年7月入院就诊的115例确诊胸部弥漫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胸部CT和X线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图片质量及阳性率差异,记录不同疾病患者的胸部CT征象特点.结果 X线片质量优良率为68.7%,显著低于胸部CT图片的87.0%(P<0.05);11 5例受试者胸部CT检查结果全部呈阳性,阳性率100.0%,共25例胸部CT图像可见明显散在斑片状影(其中间质性肺炎9例,过敏性肺炎1例,肺结节病7例,放射性肺炎2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6例),病灶显示为磨玻璃影35例、结节影33例、蜂窝影4例、网状影13例、粟粒样高密度影5例;X线检查结果显示阳性93例,阳性率为80.9%,两种检查方式的阳性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部CT图像相较于胸部X线片,清晰度更高,更利于医师观察影像特征、准确判断疾病类型.

  •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MSCT表现

    作者:张婉;刘辉;王江峰;唐永强

    目的 探讨MSCT对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GI-NENs)的诊断价值.方法 参照2010年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和分级标准,回顾分析38例经病理证实之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GI-NENs)的临床资料及MSCT表现特点.结果 38例患者G1肿瘤10例,G2肿瘤4例,G3肿瘤24例.14例G1、G2肿瘤患者中,12例平扫呈团块状及分叶状低密度肿块,密度均匀,轮廓光整;2例表现为不规则团片状低密灶,内有小点片状钙化;发生于上消化道者影像表现为动脉期显著强化,晚期强化密度减低;发生于下消化道者病灶静脉期或平衡期达强化高峰.结论 本组GI-NENs均无特异性临床症状.G1及G2级肿瘤MSC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点,病灶显著强化,发生于上消化道者具有呈“快进慢出”特征,下消化道者强化高峰较晚;G3级肿瘤MSCT影像表现与其它病理类型消化道恶性肿瘤不易鉴别,需依靠病理学特征区分.

  • 不典型肺脓肿CT影像学表现特征分析

    作者:林运智;吴清武

    目的 研究不典型肺脓肿CT影像学表现特征,提高临床上对不典型肺脓肿的诊断率.方法 由我院影像科专业医师对我院收治的30例不典型肺脓肿患者行CT扫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患者可分为三类:急性(9例)、慢性(H例)和血行性肺脓肿(10例);根据肺脓肿的发展阶段的影像特征可划分为两种(肿块、肺炎型);CT征像:常规不典型肺脓肿影像征象表示为边界清晰,空洞壁光滑完整;肿块型影像征像表示为病灶四周有细长毛刺征、棘突征和浅分叶征,淋巴结增大或钙化,周围肺野清晰,肺炎型影像征像表示为边缘模糊,存在粗条索状影,在本次扫描中肺炎型在周围局部渗出性病灶和胸膜厚度增加粘连多见.结论 脓腔是否存在和病灶的周围出现渗出性变化是对患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CT结果.

  • 乳腺癌DCE-MRI影像表现与VEGF、Her-2表达水平的关系研究

    作者:朱辉严;谌力群;许平;谢磊

    目的 分析乳腺癌患者的术前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特点,探究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 52例乳腺癌患者行术前DCE-MRI扫描,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并检测术后切除肿瘤组织VEGF、Her-2表达情况,分析其与病灶MRI特点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MRI特点为边缘多呈毛刺或不规则状、边界模糊,形态多不规则或分叶状,部分病灶出现坏死,呈不均匀或环形强化;大多癌灶T1W1呈略低信号,抑脂T2W1呈不均匀性高信号,注射对比剂增强扫描后信号明显均匀或斑驳样不均匀强化或环形强化;VEGF阳性表达率80%,Her-2阳性表达率76.67%;VEGF与乳腺癌MRI边缘毛刺(r=0.451,P=0.013)和早期边缘强化(r=0.843,P=0.001)呈显著正相关;Her-2与乳腺癌MRI病灶内部信号环形强化呈显著正相关(r=0.451,P=0.034).结论 乳腺癌DCE-MRI影像表现与VEGF、Her-2表达具有一定相关性,MRI评估乳腺癌治疗和预后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乳腺癌 DCE-MRI VEGF HER-2
  • 64排CT诊断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临床价值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卢伟光;曾怡群;赖焕泉;罗红连

    目的 探讨64排CT诊断冠状动脉易损斑决的临床价值及分析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行64排CTA和冠状动脉造影的112例冠心病患者,检测其血清内皮素-1、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 (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用64排CT检测冠状动脉斑决,根据斑块性质将患者分为易损斑决组(51例)和非易损斑块组(61例),分析易损斑块的危险因素.结果 64排CT检测冠状动脉斑块的灵敏度为88.6%,特异度为89.2%,阳性预测值84.1%,阴性预测值92.3%.易损斑块组和非易损斑块组的MMP-9、IL-6、hs-CRP、冠状动脉病变数及诊断、性别和糖尿病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MP-9>5.231 ng/L(P=0.0215,0R=2.33,95% CI 1.13-4.79)、hs-CRP>3.583 mg/L(P=0.0008,0R=4.32,95% CI 1.84-10.15)和不稳定心绞痛(P=0.0339,OR=4.33,95% CI1.12-16.77)是易损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64排CT可无创性诊断冠状动脉易损斑块,MMP-9、hs-CRP和不稳定心绞痛是易损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

  • 肿瘤标记物联合多层螺旋CT在早期肺癌患者中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朱晓峰;邹志田;许传斌

    目的 探讨肿瘤标记物联合多层螺旋CT诊断早期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62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肿瘤标志物检测及螺旋CT检查,总结SQC、ADC、SCLC等不同类型肺癌的螺旋CT征象特点,分别计算肿瘤标志物诊断肺癌的敏感性及联合诊断的敏感性.结果 SQC的Cyfra21-1诊断符合率高,为71.4%(20/28);ADC的CEA诊断符合率高,为70.8%(17/24);SCLC的NSE诊断符合率高,为70.0%(7/10).肿瘤标记物联合诊断肺癌的符合率为80.6%(50/62),肿瘤标志物与螺旋CT联合诊断肺癌的符合率为93.5%(5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93,P=0.032).结论 肿瘤标记物联合多层螺旋CT诊断早期肺癌具有更高诊断符合率,具有良好临床应用价值.

  • MRI化学位移成像诊断肾上腺腺瘤的研究

    作者:卢壬肖;刘建平;李耀平

    目的 探析MRI化学位移成像在肾上腺腺瘤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110例肾上腺腺瘤疑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应用超导型1.5T磁共振机对患者进行MRI检查.明确MRI化学位移成像中非肾上腺腺瘤患者及肾上腺腺瘤患者ALR、ASR及AWR值的差异.结果 110例行MRI检查病例中,46例为肾上腺腺瘤(22例为无功能腺瘤、24例为功能性腺瘤).病变以圆形或椭圆为主、边界清晰、与正常肾上腺相连,TIWI上信号强度较均匀.46例腺瘤患者中,16例患者的反相位上呈现信号减低、24例呈现部分减低、6例无明显改变.非腺瘤病灶ALR值均在0.77以上,腺瘤病灶多低于0.63;非腺瘤患者ASR值均超过0.73、腺瘤病灶多低于0.59;非腺瘤病灶AWR值均超过0.78,腺瘤病灶多低于0.65.两组病灶ALR、ASR及AWR中位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化学位移成像技术在肾上腺腺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可实现有效定性诊断,借助LAR、LSR、LWR值可取得较高敏感性,具有较大借鉴价值,值得参考.

  • CT联合骨密度测量在诊断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中的价值

    作者:韩江宏;周毅;杨健

    目的 探讨CT联合骨密度测量在诊断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术前均行CT检查及骨密度测量,分析CT表现特征:Ⅰ期改变不明显或有点滴密度改变,见星芒征,Ⅱ期现囊状透亮及斑片骨硬化区,囊性骨质吸收,Ⅲ期股骨头内骨小梁明显变形消失,股骨头前上部关节面下见窄细状透亮宽带,即“新月征”,Ⅳ期股骨头变形并有间隙变化,周围有硬化或不规则;记录骨密度测量骨密度值与骨矿含量,评价CT联合骨密度测量、单纯CT诊断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 CT检查:Ⅰ期6例;Ⅱ期19例;Ⅲ期15例;Ⅳ期6例;骨密度测量结果:男性股骨颈及全髋关节感兴趣区骨密度、骨矿含量高于女性(P均<0.05);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743,P<0.05.CT联合骨密度测量的诊断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灵敏度80.00%、准确度78.26%明显高于单纯CT检查(P均<0.05);CT联合骨密度测量诊断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ROC曲线下面积0.947明显高于单纯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联合骨密度测量在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DWI在肾脏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透明细胞癌鉴别诊断的价值

    作者:黄丽军;陆志华;张明波;郝强

    目的 探讨DW-MRI在肾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lipid poor renal angiomyolipoma,LPRAML)与肾透明细胞癌(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RCCC)的鉴别诊断价值,提高LPRAML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为LPRAML的21例和RCCC 20例术前磁共振图像进行分析,分别测量病灶的ADC值并计算出平均值,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病例的平均ADC值的差异.结果 LPRAML的病灶的ADC值为(1.21±0.21)×10-3mm2/s;RCCC的平均ADC值为(0.89±0.08)×10-3mm2/s,LPRAML的ADC值高于RCCC,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32,P<0.01).结论 LPRAML和RCCC具有不同的扩散特征,ADC值对两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MSCT扫描对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秦文婧;周青;梁宇;齐红松

    目的 探讨MSCT扫描在诊断支气管扩张中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12月-2014年7月经胸外科手术或呼吸内科随访确诊为支气管扩张的患者46例,整理比较46例患者X线胸部正侧位检查与MSCT扫描对支段扩张的检出结果,分析MSCT扫描对支气管扩张的临床价值.结果 X线胸部正侧位共检出支气管扩张个数61(36.31%)个,包括囊状支气管扩张42个,柱状支气管扩张19个;MSCT扫描共检出支气管扩张141(83.92%)个,对支气管扩张分型显示优于X线,其中囊状支气管扩张74个,柱状支气管扩张23个,静脉曲张型支气管扩张25个,混合型支气管扩张19个,两组检查方式对支段扩张的检出个数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SCT扫描对支气管扩张的扩张特征、分型及位置显示直观全面,可作为支气管扩张患者的首选检查方式.

  • 超声、MRI及其联合在乳腺癌患者诊断效能比较

    作者:秦巧娜;郑剑

    目的 分析和比较超声、MRI及其联合在乳腺癌中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多普勒超声检查、MRI平扫和增强扫描,以病理确诊为依据,比较超声、MRI及其超声联合MRI三种方式诊断准确率,并分析乳腺癌的超声、MRI特征.结果 80例乳腺癌患者病理确诊为浸润性导管癌53例、浸润性小叶癌13例、导管内癌5例、黏液腺癌5例、髓样癌4例,超声与MRI联合诊断准确率97.50%显著高于超声诊断准确率85.00%和MRI诊断准确率87.50%(P<0.05),超声、MRI诊断准确率比较无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特征为病灶直径多> 1cm,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见毛刺,回声低而不均匀,有砂粒样钙化,腋窝淋巴结紊乱,血流信号Ⅱ级-Ⅲ级,血流丰富.MRI特征为乳腺组织分界不清,边缘不规则,见分叶状、毛刺征及点状钙化,平扫TlWI呈较低信号,T2WI高信号或稍高信号,内部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不均匀或分隔强化.结论 超声、MRI均可较好的显示乳腺癌的内部结构和特征,二者各有优缺点,联合应用诊断乳腺癌准确率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超声 MRI 乳腺癌 诊断
  • CT与MRI在反映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腹壁受累中临床价值比较

    作者:张建新;郝同琴

    目的 探讨CT与MRI在反映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腹壁受累中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7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超声检查结果显示为高度可疑的腹壁受累,均于发病7d内先后行CT、MRI检查,影像学资料完整.比较CT与MRI腹壁受累检出率,分析急性重症胰腺炎腹壁受累CT与MRI表现.结果 CT扫描共发现腹壁密度异常者37例,腹壁受累检出率为52.86%.MRI扫描共发现腹壁信号异常者4 0例,腹壁受累检出率为57.14%.70例患者中,CT与MRI累计共发现腹壁受累46例(65.71%),CT与MRI检出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CT、MRI显示腹壁异常部位包括单侧、双侧腹壁,以侧腹壁异常居多.CT平扫显示腹壁脂肪层密度增高,肌肉-脂肪间隙分界模糊;肌肉组织密度多低于同层无受累区域密度等.MRI平扫显示腹壁脂肪层呈TlWI稍低、T2WI脂肪抑制序列高信号,肌肉-肌间隙密度增高且边界模糊;肌肉组织可见斑点、线条、片状TlWI稍低、T2WI脂肪抑制序列不规则高信号影等.CT、MRI增强扫描均表现为斑点状、线条状、片状轻-中度异常强化.结论 CT与MRI均可反映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腹壁受累,其影像学均具有特征性,MRI腹壁受累检出率相对较高,临床可联合CT检查腹壁受累情况.

  • 小儿支气管异物低剂量CT扫描条件及图像质量分析

    作者:卢道延;金刚;朱应礼;黄伟;徐益明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条件对小儿支气管异物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误吸异物的患儿随机分成三组行低剂量CT扫描,CT扫描参数:管电压分别为80/100/120kV,管电流均为30mAs,准直器1.5mm,螺距1.15,重建轴位、斜冠状位及VR图像.用方差分析对3组患儿的年龄及扫描参数中各组剂量长度乘积(DLP)进行比较分析,图像质量评价数据用构成比x 2检验.结果 三组患儿年龄无统计学差异,三组患儿CT扫描剂量长度乘积有显著性差异,三组患儿CT图像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低管电流条件下,降低CT扫描管电压(80kV),可以进一步降低辐射剂量,而不影响图像质量.

  • 双源CT血管成像在先天性主动脉瓣叶畸形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钟志林;彭志远;张雪莲;陈艳;陈鑫

    目的 探究双源CT血管成像在先天性主动脉瓣叶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诊断为先天性主动脉瓣叶畸形的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50例,观察组采用双源CT血管成像进行检测,对照组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测,选取检测的CT原始图像数据皆上传到工作站.对检测的原始数据再进行矢状位,冠状位以及虚拟内镜的相关技术处理,对主动脉瓣叶畸形的表现类型,瓣膜增厚情况,是否有钙化,卷曲,左心室增大以及其他合并畸形等现象.对患者主动脉大径,左心室的舒张末期以及主动脉瓣膜的厚度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结果发现,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双源CT血管成像在先天性主动脉瓣叶畸形中的有着明显的诊断价值,其与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基本一致,临床上能够准确诊断先天性主动脉瓣叶畸形,因其操作简单,准确性高,对患者伤害小,可以推广普及使用.

  • 子宫颈癌患者肿瘤标志物联合MRI影像诊断的临床价值

    作者:姚春慧;李波;谭娟;张沁;买买提明;程凡芝

    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物联合MRI诊断子宫颈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4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78例子宫颈癌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入院后均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肿瘤标志物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25 (CA125)、细胞角蛋白21-1(CYFRA211)水平,同时所有患者均给予MRI检查,以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肿瘤标志物、MRI及其联合诊断对宫颈癌的临床价值.结果 研究组血清SCCA、CA125、CA153、CYFRA21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宫颈癌灶组织ARSI%高于正常组织(P<0.05),两者MRSI%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宫颈癌阳性率为96.15%,高于肿瘤标志物各项(P<0.05),肿瘤标志物联合MRI诊断宫颈癌准确率高于MRI,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颈癌患者血清SCCA、CA125、CA153、CYFRA211明显上调,其中CA125敏感度高,但肿瘤标志物筛查阳性率低于MRI,可将MRI作为宫颈癌筛查的首选手段,将肿瘤标志物作为辅助手段.

  • 256层螺旋CTA对颈动脉狭窄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的评估价值

    作者:朱林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A对颈动脉狭窄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的评估价值.方法 82例拟诊为颈动脉狭窄患者,均行256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了解CTA诊断颈动脉狭窄情况及斑块形态.结果 以DSA检查为“金标准”,CTA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准确率为93.90%,敏感性为94.20%,特异性为92.31%;CTA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率为92.68%,敏感性为93.93%,特异性为90.35%.除7例闭塞外,共发现107个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中64.49%光滑斑块,25.23%不规则斑块,10.28%溃疡斑块.结论 256层螺旋CTA不仅可准确判断颈动脉狭窄程度,还可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能为临床诊疗提供客观依据.

  • 多模态MRI检查在前列腺C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师红莉

    目的 研究多模态MRI检查在前列腺C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泌尿外科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集的50例前列腺癌患者(均由穿刺活检病理或者外科手术证实)的多模态MRI影像资料(常规MRI、DCE-MRI、DWI和MRS)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分析多模态MRI在前列腺癌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前列腺癌在常规MRI中呈现为T2W1低信号,病灶常位于外周区;DCE-MRI呈现为快进快出样廷缓弧线(Ⅲ型);DWI呈现为弥散受阻,ADC值降低;MRS呈现为Cho值显著上升,Cit值显著降低,Cre+Cho和Cit比值上升.结论 联合应用DCE-MRI、DWI和MRS行多模态MRI进行早期诊断前列腺癌准确度较高,使用多模态MRI对前列腺癌患者进行诊断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 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判定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形态学特征及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关系

    作者:赵瑞华;黄立雪;吴俊峰;石建成

    目的 探讨采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观察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形态学特征,并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100例经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证实的单纯深在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患者(深在型)、100例心肌桥近端冠状动脉合并粥样硬化患者(硬化组)的CT冠状动脉成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影像学指标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形态学特征与冠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 深在型组和硬化组的心肌桥厚度、壁冠状动脉近端成角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壁冠状动脉长度、壁冠状动脉两端平滑率、壁冠状动脉两端成角率、壁冠状动脉远端成角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壁近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为年龄(0R=1.872)、两组间壁冠状动脉长度(OR=2.031)、壁冠状动脉两端成角(OR=1.376)、壁冠状动脉远端成角(OR=1.448),壁冠状动脉两端平滑是保护因素(0R=0.471).结论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复合体的形成与冠脉近段粥样硬化形成密切相关.

  • 肝外胆管癌超声造影和增强MRI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比较

    作者:李拓

    目的 探讨并比较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和增强MRI诊断肝外胆管癌(extrahepatic cholangoocarcinoma,EHCC)的影像学特征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6年2月医院经手术确诊的78例EHCC患者病例资料,均行CEUS和增强MRI检查,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及检查准确率.结果 两种检查动脉期增强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EUS显示门脉期、延迟期低增强的几率分别为91.03%、100.0%高于增强MRI的10.26%、8.97%(P<0.05);CEUS达到峰值时不均匀增强几率和检查准确率与增强MRI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CEUS、增强MRI诊断EHCC均有特征性表现,且CEUS可作为增强MRI诊断的有益补充,进一步提高检查准确率.

  •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股骨颈骨折手术中应用研究

    作者:杨广杰;陈有;王永胜;郭庆功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 (MSCT)三维重建技术股骨颈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本院2013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X线、MSCT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X线、MSCT三维重建技术对股骨颈骨折解剖分型、Garden分型的诊断符合率,另外随访2年,统计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发生率.结果 以手术解剖分型、Garden分型为标准,MSCT三维重建技术对股骨颈骨折患者解剖分型、Garden分型诊断相符率分别为98.00%、100.00%,均显著高于X线平片的86.00%、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死亡1例,失访2例,股骨头坏死、骨折不愈合发生率分别为8.25%、3.09%.结论 MSCT三维重建技术相比X线平片在股骨颈骨折解剖分型、Garden分型诊断上有明显优势,可指导手术治疗,减少术后股骨头坏死、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

  • 1H-MRS在颅脑常见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晏颖;邓宇;李新春;陈淮;曾庆思;李娴

    目的 评估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在颅脑常见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1例颅内高级别胶质瘤、转移瘤及脑膜瘤三组病例1H-MRS特点,并测量所有病例的瘤核心、瘤周水肿区、对侧正常脑白质感兴趣区的胆碱(Cho)、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代谢产物的峰值,计算Cho/NAA、Cho/Cr、NAA/Cr三种参数的比值,分别比较三组病例各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 三类肿瘤瘤核心及胶质瘤瘤旁水肿Cho/Cr、Cho/NAA均大于对侧正常脑白质(P<0.01),NAA/Cr均小于对侧正常脑白质(P<0.01),脑膜瘤瘤核心NAA/Cr比胶质瘤、转移瘤明显减低(P<0.01),Cho/NAA比胶质瘤、转移瘤明显增高(P<0.01);胶质瘤瘤旁区Cho/Cr、Cho/NAA比脑膜瘤、转移瘤明显增高(P<0.01),NAA/Cr比脑膜瘤、转移瘤明显减低(P<0.01).结论 作为常规RI的有力补充,瘤核心及瘤周水肿区的1H-MRS对颅内胶质瘤、脑膜瘤及转移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能谱CT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顾小荣;王美芹;姜久艳;刘念龙

    目的 探讨能谱CT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3月我院肿瘤外科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患者术前均行能谱CT扫描,对所有病例患者CT能谱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病理结果对照,进而探讨能谱CT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能谱CT显示50例胃癌患者病变部位贲门部25例,胃底体部18例,胃窦部7例;低、中、高分化腺癌例数分别为31例、18例、l例;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胃癌术前T分期中T1、T2、T3、T4期所占百分比数值分别为8.00%、18.00%、52.00%、22.00%.结论 能谱CT在胃癌术前分期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对胃癌患者进行较准确的术前分期诊断,为其临床及时、合理治疗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 搏动性耳鸣病因及影像学检查研究进展

    作者:晁岳举;庞婷婷;刘兆会

    耳鸣是常见症状,全世界约10%~30%成人均有耳鸣的经历[1-2],我国发生率约17%[3],约占耳鼻咽喉科门诊量的10%~20%[4].耳鸣分为搏动性耳鸣和非搏动性耳鸣,其中搏动性耳鸣表现为耳鸣的声音节律与患者心跳、脉搏同步,约占全部耳鸣的4%,我国约有1000万患者,并且逐年增多[5].长时间耳鸣会严重影响生活、工作,引起抑郁等精神异常,甚至导致部分患者无法忍受耳鸣折磨而自杀的严重后果[6].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搏动性耳鸣患者希望彻底消除耳鸣的折磨.治疗耳鸣的前提是明确引起耳鸣的病因,以便针对病因进行治疗.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搏动性耳鸣,不断创新诊断搏动性耳鸣的影像学检查技术,探寻搏动性耳鸣的病因,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结果,但仍明显不足,常出现漏诊及误诊等情况.笔者现将搏动性耳鸣的病因及影像学检查技术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对搏动性耳鸣的认知.

  • MRI结合CT诊断鼻腔类癌1例

    作者:赵闯绩;陈纲

    1 临床资料男,53岁,间断鼻腔出血4年,鼻塞6月.入院前4年无明显诱因出现鼻腔出血,以左侧鼻腔明显,出血量不多,无头晕、面颊部疼痛及张口受限等症,近6月患者出现鼻塞症状,鼻塞呈持续性,以左侧明显,伴有嗅觉减退.发病过程中一般情况可.专科查体:左侧鼻腔鼻道内可见暗红色新生物,质韧,触之未见明显出血.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

中国CT和MRI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