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中国CT和MRI杂志

中国CT和MRI

中国CT和MRI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중국CT화MRI잡지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深圳临床医学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影响因子: 1.5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5131
  • 国内刊号: 44-159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27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CT和MRI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王成林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DWI、T2WI及MR动态增强扫描成像对不同分化小肝癌定量研究

    作者:沈继明;张学琴;梁宏伟;陆健;王霄英

    目的:定量评估DWI、T2WI及MR动态增强扫描对不同分化小肝癌SHCC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30名乙肝肝硬化患者共30个经病理证实的SHCC病灶,均行DWI、T2WI及动态增强扫描。分析病灶在6个序列上的信号特征及强化特征。结果①DWI、T2WI对乙肝肝硬化背景SHCC的显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 SNR:DWI>T2WI,各组间S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动态增强强化信号特征及包膜显示完整。结论 DWI检测乙肝肝硬化背景SHCC的SNR高,优于T2WI,动态扫描更能显示病灶包膜、反映SHCC的血供特点。

  • 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的MRI应用价值

    作者:冉永旺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Endometriosis cyst rupture,ECR)的MRI影像表现。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ECR患者23例,行MRI检查,分析T1WI及T2WI ECR的影像学征象。结果约60.87%(14/23)的ECR在T1WI、T2WI呈高信号,且T2压脂序列上信号未减低;约21.74%(5/23)病例T1WI、T2WI呈略低信号,17.39%(4/23) T1WI、T2WI呈低信号,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R患者中共有18例盆腔积血,5例肠管或者子宫粘连,囊内大多可见液液平面,占比65.22%。结论利用MRI诊断ECR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掌握其影像征象有助于提高确诊率。

  • CT定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学聪;刘宝玲;宋丹丹

    目的:探讨CT定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高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59)与观察组(n=63),对照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CT定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ADL评分情况、治疗前后血肿量、治疗前后GCS评分及CSS评分。结果(1)经治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74.38%)(P<0.05);(2)观察组治疗后ADL评分为I级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治疗后血肿量均显著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血肿量显著小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4)两组治疗后GCS及CSS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评分均显著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 CT定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龄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应加以推广及应用。

  • 26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CT特征及诊断价值

    作者:胡强

    目的:分析26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CT特征及CT在该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0月经免疫组织化学及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2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iemens Sensation 64层螺旋CT机进行检查,总结患者多层螺旋CT影像学资料特征。结果26例患者中,9例病变部位在胰头、17例在胰体尾部。肿瘤密度不均匀,由囊性与实性成分混合组成,囊性成分平扫呈液体低密度影,实性成分平扫则呈低或等密度。增强扫描囊性成分无强化,实性成分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与延迟期中度不均匀强化,且呈渐进性向心性强化,肿瘤包膜多为完整。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CT特征包括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囊性成分无强化,实性成分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与延迟期中度不均匀强化,且呈渐进性向心性强化,多有完整包膜,较为明确,利于患者的确诊,具有较大诊断价值。

  • 70KV.50mAs多层螺旋CT低辐射灌注扫描在肺癌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封俊;高德培;李振辉;董兴祥;朱婵

    目的:探讨70KV.50mAs多层螺旋CT低辐射灌注扫描在肺癌诊治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发现肺部孤立性肿瘤进行70KV.50mAs多层螺旋CT低辐射灌注扫描。搜集有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45例患者,鳞癌15例,腺癌23例,小细胞性肺癌7例。利用体部肺肿瘤灌注软件对图像进行后处理,根据非去卷积模型法获得相应肿瘤灌注彩图,测定肿瘤的对比剂达峰时间(TTP)、血流量(BF)、血容量(BV)、渗透性(PMB)。结果鳞癌、腺癌、小细胞性肺癌的TTP(s)分别是:15.62、17.91、16.89;鳞癌、腺癌、小细胞性肺癌的BF(ml/100ml/min)分别是:91.72、77.27、90.60;鳞癌、腺癌、小细胞性肺癌的BV(ml/100ml)分别是:8.06、8.94、11.94;鳞癌、腺癌、小细胞性肺癌的PMB(ml/100ml/min)分别是:13.79、15.17、13.95。结论70KV.50mAs低辐射灌注扫描方法能有效降低射线对患者的辐射,该方法获得的肺部肿瘤的灌注数据可以作为临床分析肺部肿瘤的血供及肿瘤血液灌注的一种手段。

  • MRI征像分析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马菲;张欣贤;刘畅畅

    目的:探讨MRI征像分析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711例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儿MRI资料。结果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主要发生于产前、产时及产后不同时期,本组711例新生儿中,产前及产时窒息有583例,产后为128例;682例患儿头颅MRI证实脑损伤(95.92%,682/711),常见的类型为白质损伤(590/711,82.98%),其次为灰质损伤,包括皮层损伤(369/711,51.89%),基底节-丘脑损伤(298/711,41.91%)及脑干损伤(263/711,36.99%);不同程度损伤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之间间1 min、5 min Apgar 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常见的类型为白质损伤,中、重度脑病患儿的MRI影像学损伤程度较重,且以基底节-丘脑损伤为主。MRI影像分析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诊断尤为重要。

  • CT与MRI平扫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对照研究

    作者:杨眉;魏应敏

    目的:比较分析CT与MRI平扫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骼关节病变中的应用情况。方法收集近3年来我院门诊和住院部接受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60例,分别使用CT和MRI进行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级对比。结果 MRI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效果要高于CT,P<0.05;而在强直性脊柱炎≥II级的结果对比中无明显差异,P>0.05。CT对于骨质侵蚀和骨质硬化的检出效果优于MRI,P<0.05。结论 MRI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效果高于CT,CT对于骨质侵蚀和骨质硬化的检出效果优于MRI,二者互补, CT与MRI联合对于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早期诊断具有重大的意义。

  • MRI增强扫描在评估颅脑胶质瘤手术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涛

    目的:探讨MRI增强扫描对颅脑胶质瘤手术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30例颅脑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术后定期行MRI增强扫描,观察术后MRI表现。结果术后3d内MRI复查提示反应性强化4例,多表现为均匀环状或片状强化;肿瘤残余6例,多为不规则形态,肿瘤边缘结节或团状强化。肿瘤复发9例(其中术后3个月复发1例,6-18个月复发8例),MRI显示术区或术区周围出现新病灶,增强扫描不规则花环状或结节样强化。术后1~3个月复查误诊6例(将反应性强化误诊为肿瘤残余5例、肿瘤复发1例)。结论术后3d内行MRI增强扫描对肿瘤术后切除程度(肿瘤残余)准确显示,对后续治疗方案制定、预后评估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 腮腺结核的CT表现和病理分析

    作者:曾春;李娴;李咏梅;欧阳羽;王静杰;刘义;尹平;韩永良

    目的:总结腮腺结核的CT特点,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腮腺结核的CT特点,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病灶部位:23例为单侧,3例为双侧。1例弥漫性病灶,10例为单发病灶,15例为多发病灶;累及浅叶8例,同时累及浅叶和深叶18例。(2)病灶的数量和形态:共56个病灶,10个单发病灶中结节型6个、肿块型4个;45个多发病灶结节型32个、肿块型13个。(3)病灶的密度和强化方式:均未见钙化灶,18例病灶密度均匀,8例病灶密度不均匀。均匀强化病灶6例,环形强化病灶19例,弥漫性强化1例。(4)周围皮肤改变及颈部淋巴结情况:18例出现腮腺周围皮肤增厚。23例患者只有同侧颈动脉鞘周围肿大,3例肺结核患者表现为双侧颈动脉鞘周围淋巴结肿大。结论腮腺结核的CT表现多样性,与其病理表现密切相关,正确认识在腮腺结核CT特点有助于鉴别诊断,但终诊断仍依赖于病理检查结果。

  • CT平扫对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方法学研究

    作者:梁煜坤;张晓丽;汪铮;叶鹏;周和平;杨健

    目的:主要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CT平扫诊断方案及理论依据,提高CT平扫筛查正确率,降低误诊、漏诊率。方法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对58例疑似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CT平扫影像进行分析,并对一致认为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相关的CT预期征象进行记录。其中7种CT征象被纳入本研究中,其中包括:管腔密度不均、内膜瓣钙化内移、主动脉管径增宽、纵膈积血、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双肺炎症,终58例患者中有39例被CTA确诊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本研究采用?2检验或Fisher检验探讨CT平扫征象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相关性,并通过ROC曲线分析探索了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方案。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管腔密度不均(P﹤0.001)、内膜瓣钙化内移(P=0.002)、胸腔积液(P=0.001)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存在明显的相关性。通过联合的ROC曲线分析构建了三个模型:模型一以“管腔密度不均”作为诊断依据;模型二以“管腔密度不均”和“内膜瓣钙化内移”作为诊断依据;模型三以“管腔密度不均”、“内膜瓣钙化内移”及“胸腔积液”三个征象作为诊断依据。结论综合利用CT平扫的“管腔密度不均”和“内膜瓣钙化内移”及“胸腔积液”三个征象同时存在对前期筛查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具有重要意义。

  • 头颈CTA联合扫描及脑灌注成像(CTP)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价值

    作者:吴凯宏;肖格林;余水全;李水连;刘峰;杨伟聪;高雅

    目的:评价MSCT平扫、头颈CTA以及颅脑灌注(CTP)对TIA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TIA患者30例,所有病例均进行头颈CT平扫、CTA扫描,颅脑CTP成像,获得相关图像数据。结果本组椎基动脉系统TIA共10例,其中8例CTP脑灌注异常,CTA发现7例有椎基动脉粥样斑块和管腔狭窄。颈内动脉系统TIA共20例,其中15例CTP脑灌注异常, CTA发现14例有颈内动脉系统粥样斑块并血管狭窄。结论通过64层螺旋CT及时而方便地检查出头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存在及斑块性质,并分析软斑块发生的相关性因素,了解相应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不仅能预测卒中风险,对TIA患者的早期发现及后续的治疗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 MR扩散加权成像和CT增强扫描技术在肝硬化分级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杨启顺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与CT增强扫描在肝硬化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入我院治疗的45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照Child进行分级,并采用DWI和CT增强扫描检查,观察其不同b值(200,500,800s/mm2)的表观扩散系数(ADC)与CT扫描结果。结果 b=200,500s/mm2时,不同肝硬化Child分级组间ADC值比较,P<0.05, b=800s/mm2时,不同肝硬化Child分级组间ADC值比较,P>0.05;b=500s/mm2时,不同肝硬化Child分级间两两比较, P<0.05。双动脉期增强扫描病灶检出率为92.86%,单动脉期增强扫描病灶检出率为86.11%。结论 DWI 在肝硬化诊断分级中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作为肝硬化诊断分级的理想检查手段。而CT增强扫描可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但对患者机体有辐射作用,因此,应根据临床目的,选择适当的扫描方式。

  • 急性硬膜外血肿“漩涡征”的影像学意义及其与患者预后相关性分析

    作者:张永生

    目的:分析CT平扫判断急性硬膜外血肿“漩涡征”的影像学意义与患者预后。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硬膜外血肿共42例,根据颅脑CT有无漩涡征分为:涡旋征组22例,非涡旋组20例。及时对患者行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经过手术治疗后患者的GCS评分均不同程度的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GC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7);两组病死率、治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31,8.28,P<0.05)。结论 CT平扫对于检查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意义重大,若显示“漩涡征”应对患者尽早行急诊手术,提高患者生存率。

  • 颅内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临床、病理及MRI表现分析

    作者:万红艳

    目的:分析颅内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临床、病理及MRI表现。方法收集我院经病理确诊颅内神经节细胞胶质25例,分析病灶部位、数量、平扫及增强信号特点、瘤周水肿情况,以探析MRI影像特点。结果25例患者中,22例为癫痫发作,其中19例以癫痫为唯一临床表现、3例为失神发作。2例为囊性、10例为囊实性、13例为实性。T1WI上囊性患者以低信号为主,实性患者以等信号或稍低信号为主,囊实性患者两类信号兼有。T2WI上囊性患者以高信号为主,实性患者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囊实性患者两类信号兼有。增强扫描囊性患者无强化,实性患者以轻度强化为主,囊实性患者以明显强化及轻度强化为主。1例无水肿、15例轻度水肿、4例中度水肿、5例重度水肿。结论颅内神经节细胞胶质瘤多以癫痫发作为主,可分为囊性、囊实性及实性3种类型,不同类型患者具有不同MRI表现,结合病理特点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

  • 冠脉CTA在肥厚型心脏病存在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吴红虎;王大伟

    目的:应用冠状动脉CTA评估肥厚型心肌病伴发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6-2014.6间55例稳定性心绞痛症状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选取无肥厚型心肌病但冠状动脉CTA表现为冠状动脉狭窄(6个月内)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例由2名经验丰富放射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独立阅片,管腔狭窄>70%为严重冠状动脉狭窄,管腔﹤50%为轻度冠状动脉狭窄,管腔50-70%为中度冠状动脉狭窄。结果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度或重度冠状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同时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单支中度冠状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前降支中度或重度狭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2)。肥厚型心肌病组平均深度是5.0±2.4mm、平均宽度是27.5±13.4 mm;对照组平均深度为2.7±1.2mm平均宽度为8.8±3.4mm,P﹤0.01。结论冠状动脉CTA应成为检查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表现为稳定性心绞痛是否冠状动脉狭窄首选检查方法。

  • H型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冠状动脉CT技术应用的价值

    作者:左开华

    目的:探讨研究H型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冠状动脉CT技术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均行冠状动脉CT、冠脉造影,以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检测。依据Hcy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H型高血压组和单纯高血压组,对比CT和冠脉造影关于冠状动脉病变检查结果,并分析CT技术在H型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CT检测技术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中,冠状动脉狭窄阳性率和钙化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冠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CT检测技术在冠状动脉狭窄和钙化中阳性预测值均为100.00%,且灵敏度、准确率和阴性预测值均比较高;H型高血压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阳性率(72.06%)较单纯高血压组(50.00%)显著升高(P<0.05),且前者钙化率(51.47%)较后者(28.85%)显著升高(P<0.05)。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采用CT检测技术对冠状动脉病变进行诊断和冠脉造影结果相近,且灵敏度、准确率、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均比较高,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 超声及多层螺旋CT鉴别女性盆腔囊性肿块病变的价值比较

    作者:蔡新宇;肖蕾;梁晓平

    目的:比较超声与CT在女性盆腔囊性肿块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3月-2015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且经手术及病理确诊为盆腔肿块的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超声及CT诊断资料完整,比较超声及CT在盆腔囊性肿块病变鉴别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本组78例盆腔肿块患者,超声检出盆腔包虫、囊实性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囊性病变及卵巢囊腺癌准确率分别为60.0%、60.0%、50.0%、60.0%,定位准确率分别为40.0%、52.0%、50.0%、60.0%。CT检出盆腔包虫、囊实性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囊性病变及卵巢囊腺癌准确率分别为80.0%、88.0%、100.0%、80.0%,定位准确率分别为100.0%、84.0%、75.0%、80.0%。CT对上述病变的检出正确率及定位准确率均高于超声诊断。结论在女性盆腔囊性肿块病变的诊断中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其诊断准确率高,定位精准,鉴别价值高,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值得推广。

  • 64排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的特征分析

    作者:刘君凤;刘振玉;谭红艳;周坤;李建英

    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支气管动脉(Bronchial artery,BA)成像的特征,了解BA起源、走行、数量、直径、位置关系以及周围淋巴结结构等生理解剖情况,为进一步应用64排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BA-CTA)诊断肺部疾病奠定基础。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与佳木斯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拟行胸部CT检查的肺部疾病患者共85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CT检查和64排螺旋CT BA-CTA检查,观察患者BA、肺部淋巴结的显影情况及显影质量的差异性。结果64排螺旋CT BA-CTA检查在左、右以及整体纵膈段BA显影数量均明显优于常规CT检查,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4排螺旋CTA检查在BA直径和周围淋巴结显示情况与常规CT检查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于常规CT检查;64排螺旋CTA检查的成像质量上与常规CT检查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于常规CT检查。结论64排螺旋CT BA-CTA较常规CT更为清楚,直观,全面,对BA起源、走行、数量、直径、位置关系以及周围淋巴结结构等生理解剖特征显示清楚,对肺部疾病的进一步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术前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母青林;刘剑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术前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TOSHIBA Aquilion 16排螺旋CT对我院64例GIST患者进行检测,分别进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结果输入ADW4.2工作站重建,由我院2名资历较深的影像科医师进行阅片,分析64例患者多层螺旋CT扫描结果。结果64例GIST患者胃41例、小肠15例、直肠3例、食管3例、网膜2例。形态:类圆形或椭圆形51例、不规则分叶状13例。分布:胃肠道腔外42例、胃肠道腔内15例、胃肠道腔内外7例。黏膜状态:黏膜光滑41例、黏膜有明显溃疡23例。囊实性49例、实性15例。密度:平扫及肝实质比较均匀密度基本一致29例,周边等密度内部较低31例,4例瘤内有气体影,均无钙化。增强扫描可见肿瘤均匀强化33例,不均匀强化31例。均匀强化患者31例良性,2例潜在恶性,不均匀强化1例良性,11例潜在恶性,19例患者恶性。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可准确鉴别肿瘤良、恶性,可为术前病理判断及手术选择提供客观依据。

  • 骨内气囊的临床CT分析

    作者:林天武;高振华;孟悛非

    目的:分析骨内气囊的临床CT表现,提高其认识水平。方法总结分析8例骨内气囊患者的临床CT资料,男7例,女1例,年龄21-60岁,平均(38.9±6.1)岁。分析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边缘、病变所在骨及其周围邻近结构的表现。结果8例CT表现为单发的气体密度影,其中2例骨内气体密度影周围伴有液体密度影。2例位于股骨头,2例位于邻近肋椎关节的椎体,另4例分别位于紧邻终板的椎体、邻近肩关节的肩胛骨、邻近骶髂关节的髂骨和紧邻肋软骨的肋骨,大径2-13mm,呈圆形5例,呈椭圆形、分叶状和不规则形各1例。8例边界清楚,1例伴有硬化边,1例骨皮质局部变薄,4例骨皮质中断,2例病变邻近结构同时有积气。结论骨内气囊常邻近关节和椎间盘,其形成原因与真空现象密切相关。CT表现为边界清楚的骨内含气病变,通过其囊腔内的气体密度可确诊。

  •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CT表现特征分析

    作者:鲍俊初;李章柱;杜绪仓;张翔明;黄嘉成;张弦;潘卫东

    目的:分析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总结其影像特征,提高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有病理结果并有完整CT图像的患者资料,用FUJI FILM工作站对图像观察病灶形态、大小和密度并进行冠状位重建,分析其CT平扫及强化特征。结果17例患者全部做了三期增强扫描及冠状位重建。所有病灶形态均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其密度表现均匀或不均匀,部分可见分叶征及钙化。所有病例增强均呈明显强化,以门脉期出现强化大值为常见,5例动脉期可见小血管影。结论腹膜后副神经节瘤CT平扫及增强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结合重建及临床可作出诊断或鉴别诊断。

  • 多层螺旋CT与超声检查在急性阑尾炎术前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杨;王雪松;冯晓曦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与超声检查在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72例住院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超声检查与多层螺旋CT检查,比较两组诊断准确率及不同类型阑尾炎诊断结果。结果7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中,超声正确诊断48例,漏诊24例,准确率为66.7%(48/72);多层螺旋CT正确诊断66例,漏诊6例,准确率为91.7%(66/72),差异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3.642, P=0.000<0.05)。不同阑尾炎类型中,坏疽性阑尾炎两种检查方法的确诊率均为100%,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肿性、化脓性确诊率均为CT高于超声,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超声检查相比,多层螺旋CT在急性阑尾炎术前中具有更大应用价值,不断诊断准确率更高,同时可有效反映阑尾位置、长短、粗细、走向、粘连与周围渗出情况,利于手术施行,临床应用价值高。

  • 64排CT在创伤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岳中华;颜雷

    目的:研究64排CT在创伤性颅脑损伤的诊断价值、预后判断方面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行CT检查,如果结果为阴性,则在1d内复查CT,再次阴性者第2-3d内第三次检查,总结患者CT影像特点,根据CT影像特点计分并分为轻、中、重三型,分析不同损伤分型对预后的影响。结果颅脑损伤CT影像表现多种多样,存在硬膜外和硬膜下出血、颅骨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轻、中、重三型的死亡、重残、中残人数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三次检查共有198例患者阳性,特异度均达100%,刚入院时灵敏度为69.5%(139/200),1d内73.9%(51/69),2-3d为100%(18/18)。结论 CT对诊断颅脑损伤优势明显,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 CT结果与患者预后紧密相关,可指导临床治疗,因此颅脑损伤首选CT。

  • NeuViz 16螺旋CT髋部定量骨密度与髋螺钉置入位置的临床研究

    作者:钮建武;葛明

    目的:使用NeuViz16螺旋CT对髋部不同空间位置骨松质进行骨密度测定,通过骨密度角度探讨内固定术对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时髋螺钉位置的合理安放。方法选取我院骨科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0例患者与50例健康人采用NeuViz 16螺旋CT进行双侧髋部扫描并测定从髋螺钉入口至股骨头的CT值。对股骨头内密度较高的压力骨小梁及其内、外、前、后方五个区域的骨松质做定量CT骨密度测定。结果骨折组从髋螺钉入口内侧到股骨头下区域的CT值为负值。骨折组PCT及其内、外、前、后侧的定量CT骨密度分别为(230.72±55.54)、(65.13±25.32)、(38.51±21.98△)、(78.95±25.98*)、(79.07±19.92*)mg/cm3,而对照组分别为(297.35±43.32)、(84.21±27.90)、(70.03±20.71▲)、(99.82±27.31#)、(98.71±29.58#)mg/cm3。两组PCT的骨密度均明显高于其周围4个区域(P<0.01)。骨折组5个区域骨密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从骨密度角度进行分析发现,从髋螺钉入口至股骨头下这一区域的组织密度较软组织密度更低,因此对置入的髋螺钉无锚定力量。骨小梁作为髋部密度高的骨松质,对髋螺钉锚定力量发挥主要作用。在股骨头外上方、前方及后方3个范围内,骨松质密度显著低于压力骨小梁是髋螺钉发生切割的危险区域。患者中尤其以老年患者为主可能发生严重的骨小梁退变,选择正确放置髋螺钉的位置对促进骨折恢复,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及受损功能恢复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 不同MRI检测方法在评估子宫内膜癌患者深肌层浸润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吴伟君;于昭;李文;林优

    目的:探讨不同MRI检测方法在评估子宫内膜癌患者深肌层浸润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收治的6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MRI扫描,并将T2WI, CE T1WI,DWI等方法诊断深肌层浸润程度与手术病理比较。结果6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病理证实有深肌层浸润者43例,无深肌层浸润者22例。T2WI与DWI融合图像的诊断价值佳,其准确性达93.85%,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5.35%和90.91%,阳性和阴性预测价值也分别为95.35%和90.91%。结论 T2WI和DWI的融合信号能够更好地提供子宫内膜癌深肌层浸润的有效信息。

  • 扩散加权成像在局灶性肝脏病变的临床应用

    作者:胡兴荣;覃大明;张丽君;陈华东;张峻

    目的:利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局灶性肝脏病变进行定量分析,探讨其在局灶性肝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E-EPI DWI(b=500s/mm2)序列,对局灶性肝脏病变111例(原发性肝细胞癌35例,周围型胆管细胞癌7例,转移瘤25例,局灶性结节增生3例,血管瘤22例,囊肿19例)进行扫描,测量病变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比较不同疾病ADC值的差异。结果 b值选用500s/mm2时,正常肝脏的ADC值为(1.49±0.14)×10-3 mm2/s,原发性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转移瘤、局灶性结节增生、血管瘤和囊肿的ADC值分别为(0.93±0.14)×10-3 mm2/s、(0.97±0.15)×10-3mm2/s、(1.06±0.17)×10-3mm2/s、(1.53±0.29)×10-3mm2/s、(2.18±0.23)×10-3mm2/s和(3.15±0.21)×10-3mm2/s。肝癌和转移瘤的ADC值小于正常肝脏(P<0.01),血管瘤和囊肿的ADC值大于肝脏(P<0.01)。局灶性结节增生与肝脏的ADC值之间、肝癌与转移瘤的ADC值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成像及ADC值测定,能较准确的判断局灶性肝脏病变的性质,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 颅内血管周细胞瘤与脑膜瘤MR影像对比分析

    作者:王莉;曲海源

    目的:研究颅内血管周细胞瘤(HPC)与脑膜瘤的MRI影像特征,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PC 13例及脑膜瘤102例,通过?2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等分析两组肿瘤的MR特征及临床指标差异。结果肿瘤形态(连续校正b=7.916)、肿瘤内血管流空信号(连续校正b=11.212)、肿瘤内囊变坏死信号(连续校正b=10.992)、肿瘤附着硬膜类型(连续校正b=7.593)、硬膜尾征(χ2=12.731)、肿瘤增强均匀性(χ2=10.093)等因素在HPC组与脑膜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性别(连续校正b=4.746)、T1WI信号强度(连续校正b=5.648)、T2WI信号强度(连续校正b=6.510)、肿瘤大径(双侧检验P=0.034)等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变量“肿瘤内血管流空信号”P﹤0.01,变量“肿瘤内囊变坏死信号”、“肿瘤附着硬膜类型”、“硬膜尾征”、“T2WI信号强度”P﹤0.05。结论颅内血管周细胞瘤和脑膜瘤MR影像存在差异,充分掌握两者的影像特征可提高术前诊断率,为临床提供更多依据。

  • 原发性气管肿瘤的CT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

    作者:孙慧芳;张慧宇;丁昌懋;王博;高剑波

    目的:研究原发性气管肿瘤多层螺旋CT(MSCT)的影像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9例经病理确诊的原发性气管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GE Light Speed QX/i MSCT扫描仪进行常规平扫与增强扫描,数据传入AW工作站进行分析,得到MPVE、VR、VB图像,经我院2名影像学医师进行阅片,主要观察患者气管肿瘤生长方向、形态及密度等影像学特征,寻找与病理诊断结果的关系,从而评价CT影像表现对原发性气管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本次研究中19例患者均采取增强扫描,结果显示恶性肿瘤及低度恶性肿瘤增强CT值较低,分别为15-38hu、21-44hu,良性肿瘤则明显增强,1例良性肿瘤患者增强值为30Hu。CT检查中19例患者,腔内宽基底结节型4例,均为低度恶性肿瘤,3例均为唾液腺癌,1例气管粘液表皮样癌;管壁生长浸润型1例,1例患者为低度恶性腺样囊性癌;腔内窄基底结节型1例,为良性肿瘤;腔内外肿块型共3例,均属恶性肿瘤,1例鳞癌,1例腺癌,1例为粘膜相关淋巴瘤;气管隆突肿瘤型共10例,均属恶性腺癌及鳞癌。结论多层螺旋CT可通过观察原发性气管肿瘤的病灶生长方向、密度、形状等特征实现原发性气管肿瘤良、恶性鉴别,并可对恶性肿瘤及低度恶性肿瘤进行判断。

  • CT联合MRI检查在Caroli's病诊断的应用效果

    作者:陈龙华

    目的:探讨CT联合MRI检查诊断Caroli's病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组织病理学确诊Caroli’s病患者的CT和MRI检查资料。结果8例患者均出现囊状影,并出现柱状小胆管影与之相连通,通过CT检查可以清晰显示。MRI检查和MRCP序列可以直接显示上述影像。8例患者中3例为I型,伴有明显的胆管结石;其余5例为Ⅱ型出现门静脉高压症状。3例患者的肝脏、脾脏出现明显增大趋势,胃底出现流空血管影,其余5例无肝、脾脏肿大以及门静脉高压征。结论 CT联合MRI检查可以对Caroli’s病做出明确诊断,综合分析提高诊断准确性。

    关键词: CT MRI Caroli's病 诊断
  • 闭孔疝合并肠梗阻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诊断价值

    作者:杨小君;吴建刚;王雪松;周杨

    目的:分析闭孔疝合并肠梗阻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2015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闭孔疝合并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术前多层螺旋CT(MSCT)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MSCT检查提示小肠梗阻,表现为小肠扩张积气,直径3cm以上;梗阻区域表现出典型鸟嘴征,闭膜管区疝囊颈小结节状,疝囊于闭孔外肌与耻骨肌间嵌顿;小肠缺血坏死8例,CT上表现出小肠肠壁增厚且水肿,肠系膜脂肪间隙模糊,伴少量腹水,穿孔4例,表现为腹腔内少量游离气体可见。结论闭孔疝合并肠梗阻MSCT影像特征典型,其鸟嘴状等直接征象能明显提高疾病术前诊断准确率,为手术提供重要影像依据。

  • CT血管造影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朱春丽;彭一鹏;欧阳存;欧阳方;魏从兵;吴丹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78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CTA检查,采用大密度投影(MIP)与表面阴影成像技术(SSD)对所获得的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并将CTA检查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手术所见结果相比较,评价CTA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CTA对急性脑血管病诊断的准确率为96.15%,对自发性颅内出血、脑缺血性疾病、脑血管畸形诊断的准确率高达100.0%,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准确率也较高,为90.63%(29/32),CTA对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断结果与DSA或手术所见结果大致相同,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血管造影对急性脑血管病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可作为神经内科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老年小肠肿瘤合并肠套叠患者手术前后的多层螺旋CT表现分析

    作者:管迪;夏文骞;徐后莹

    目的:研究老年小肠肿瘤合并肠套叠患者手术前后多层螺旋CT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间收治的28例老年小肠肿瘤合并肠套叠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采取16层螺旋CT扫描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病灶动、静脉期图像特征,并对患者术后及随访的CT表现进行观察。结果28例患者小肠肿瘤伴肠套叠患者术前CT诊断准确率89.29%(25/28)。误诊5例,其中2例为小肠及升结肠广泛坏死,3例腹内疝。小肠套叠7例,结肠套叠11例,回盲部套叠10例。术前24例患者经CT诊断明确病因为小肠间质瘤及错构瘤,平扫表现为等密度肿块,增强后显著强化,强化程度与动脉相近。结论多层螺旋CT可准确反映老年小肠肿瘤合并肠套叠患者手术前后特征,对手术方式的选择、评估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前瞻性人体移植肾急性排斥BOLD与DWI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黄桂雄;黄海波;李大创;孙旭勇;管俊;曹理政;杨建均

    目的:探讨BOLD_R2*与DWI_ADC值人体肾移植急性排斥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正常原位肾33例(A组)、正常移植肾34例(B组)、急性排斥移植肾15例(C组)为研究对象,应用3.0T扫描仪BOLD及DWI序列扫描所有志愿者,将图像输至工作站分析处理。比较三组肾皮质、髓质R2*及与肌肉标准化ADC0-100、ADC0-800值差异性,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以病理为“金标准”,评价髓质R2*及与肌肉标准化皮质ADC0-100、ADC0-800值鉴别急性排斥移植肾与移植正常肾、正常原位肾诊断效能。结果(1)三组间肾髓质R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发现C组R2*明显低于与A、B组,A与B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三组间肾皮质R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病理为标准,髓质R2*=22.7hz为界值,BOLD_R2*区别急性排斥与移植正常肾、原位正常肾ROC曲线下面积为0.981,SE和SP分别为93.3%和100%。(2)三组间肾皮质标准化ADC0-100、ADC0-800值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除A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组间有统计学意义。三组间髓质ADC0-100、ADC0-800值无统计学意义。以病理为标准,取1.249、1.122为界值,标准化皮质ADC0-100、ADC0-800诊断急性排斥移植肾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7、0.978,SE、SP分别为83.3%、86.7%,91.1%、92.3%。结论 BOLD与DWI在肾移植急性排斥早期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可为后期治疗提供可靠影像依据。

  • 肺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fGGO)的多层螺旋CT(MSCT)特征与病灶良恶性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王自立;黄胜;栗兵;王业学

    目的:分析fGGO的MSCT特征与病灶良恶性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72例fGGO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2例患者中,在病灶大小方面,炎症病灶大径均≥1cm,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病灶大径均≤1cm;在形态轮廓方面,7例炎症患者呈斑块状,AAH患者均为圆形或类圆形,细支气管肺泡癌BAC和腺癌患者主要呈分叶征、圆形等;在边缘方面,炎症患者均具有模糊的边缘,AAH患者均具有光整而清晰的边缘,BAC和腺癌中具有毛糙的边缘或伴毛刺征22例,具有光整而清晰的边缘32例;在周围改变方面,炎症患者中胸膜增厚6例,BAC和腺癌患者中胸膜凹陷30例,胸膜增厚26例。结论 fGGO的MSCT特征与病灶的病理类型显著相关,值得临床重视。

  • 多b值DWI在前列腺癌MRI诊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远章;邓立维;赵业城;成官迅

    目的:探讨多b值DWI在前列腺癌MR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经我院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病例证实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前列腺癌组和非癌组,每组15例患者,采取1.5 T MR扫描仪对多b值DWI序列进行扫描,根据b值组合分为组A、组B、组C分别为(0,200,400,600s/mm2),(0,400,600,800s/mm2),(0,400,600,800,1000s/mm2),比较癌区与非癌区纯扩散值D、灌注分数f的差异。结果组A、组B、组C癌区与非癌区D值分别为(0.94±0.12)×10-3mm2/s和(2.04±0.19)×10-3mm2/s,(0.76±0.07)×10-3mm2/s和(1.83±0.18)×10-3mm2/s;(0.78±0.04)×10-3mm2/s和(1.81±0.23)×10-3mm2/s。组A、组B、组C癌区与非癌区f值分别为(26.1±7.1)%和(9.1±2.8)%;(15.2±2.6)%和(3.6±1.4)%;(15.9±5.1)%和(3.3±0.6)%。在组A、组B、组C中,癌区与非癌区的D值与f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前列腺MR诊断中,b值优化组合能够有效提取前列腺扩散和灌注信息。

  • CT轴位平扫与冠状位平扫对鼻窦肿瘤的诊断及鉴别价值研究

    作者:韩佳宏;罗金涛;何建军

    目的:探析CT轴位平扫与冠状位平扫在鼻窦肿瘤患者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耳鼻喉科2013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97例行CT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包括轴位平扫与冠状位平扫,以病理结果为基准,计算不同扫描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并与联合扫描的结果进行比较,同时总结良恶性鼻窦肿瘤的影像学特征与鉴别要点。结果97例患者病理结果为56例良性肿瘤、41例恶性。CT轴位平扫诊断准确率为70.1%(68/97),CT冠状位平扫诊断准确率为77.3%(75/97),二者差异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轴位+冠状位平扫诊断准确率为88.7%(86/97),分别高于CT轴位平扫与冠状位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轴位+冠状位联合具有更大诊断价值。结论 CT为非侵入性且分辨力较高的检查手段,可直接显示鼻腔、鼻窦内病灶大小与范围、肿瘤性病变、沟通途径及病变周围情况,有利于尽早确诊并为临床治疗方案制订提供有用信息。轴位平扫可作为冠状位平扫的补充,获得窦壁骨质破坏及周围组织浸润情况等信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

  • 18F-FDG PET/CT对卵巢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敏感性及准确性研究

    作者:智生芳;毕伟;黄晓红;李霞霞;张伟标

    目的:探究并分析18F-FDG PET/CT对卵巢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敏感性及准确性。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95例卵巢癌患者,对患者进行全身18F-FDG PET/CT检查,并与单纯CT检查结果对比,统计并分析18F-FDG PET/CT对卵巢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敏感性及准确性。结果两种方法检测时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单纯CT检测时准确性为71.12%, PET/CT检测时准确性为84.45%,明显高于单纯CT检测(χ2=3.89,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PET/CT诊断两组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临床无复发组患者准确性、ROC AUC分别为80.23、0.83,复发组患者准确性、ROC AUC分别为92.23、0.96,明显高于无复发组患者(χ2=4.87、5.64,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18F-FDG PET/CT对于腹膜转移的微小癌灶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结论 PET/CT显像较单纯CT检查能更准确的对卵巢癌术后复发、转移病灶进行判定,为临床评估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一定帮助。

  • 宫颈癌放化疗前后CT灌注参数变化对放化疗敏感性的评估价值

    作者:李雪梅;迟达;佟锐

    目的:研究宫颈癌放化疗前后CT灌注参数变化对放化疗敏感性的评估价值。方法对我院59例宫颈癌放疗患者分别进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将59例患者根据临床疗效分为CR组(27例)、PR组(16例)、SD组(10例)、PD组(6例),比较以上四组不同疗效患者的CT灌注参数差异,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以评价CT灌注参数变化用于宫颈癌放化疗敏感性评估的可行性。结果四组患者BF、MTT比较无统计学意义(F=0.412,F=1.360, P>0.05),BV、PS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71.264,F=25.635,P<0.05),疗效越好则BV、PS值越高,CR、PR组BV值显著高于SD、PD组,CR高于PR,SD、PD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PS随疗效变差呈递减趋势,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灌注参数血容量以及表面通透性可实现宫颈癌放化疗敏感性的评价以及疗效评估,为放化疗治疗方式的选择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及波谱成像对肺内结节性病变的鉴别诊断研究

    作者:倪广峰;黄国鑫

    目的:观察肺内结节性病变磁共振(MRI)动态成像及磁共振波谱成像(MRS)特征,探讨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05例肺内结节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MRS成像。观察肺内结节性病变MR平扫特征及动态增强扫描信号强度改变情况及MRS参数的差异。结果肺癌、肺炎性假瘤及肺结核球T1WI平扫信号强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平均增强峰值、强化增值及S/A比值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炎性假瘤增强峰值及强化增值高,S/A比值大,肺结核球低。肺癌Cho、Lac135、Lac270及Cho/Cr均显著高于肺炎性假瘤及肺结核球,NAA显著低于后两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性假瘤及肺结核球间比较,Cho、Cr、NAA、Lac135、Lac270及Cho/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与肺炎性假瘤、肺结核球动态增强特征、MRS代谢物含量不同,MRI增强扫描及MRS对其有鉴别诊断价值。

  • 盘源性腰痛的CT及MRI诊断对照分析

    作者:刘伟波;杨有甜;李凤彩;邵美英

    目的:比较分析CT腰椎间盘造影及MRI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14年1月-2015年6月就诊的50例疑似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MRI、CT平扫及CT椎间盘造影(CTD)检查,比较MRI与CT椎间盘造影对Modic征、HIZ改变及纤维环破裂分型等诊断结果。结果 CT椎间盘造影共80个,CTD分型:I型34个,II型22个,III型14个,IV型10个,其中一致性疼痛共31个(38.7%)。MRI上有纤维环后缘高信号区(HIZ)者15个,无HIZ者64个,HIZ对疼痛预测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29.0%、87.8%。CTD显示Modic征腰椎间盘共12个,其中一致性疼痛11个,不一致疼痛或不同1例。MRI上IV-V级椎间盘退变32个,其中CTD一致性疼痛26个(81.3%),MRI上IV-V级退变一致性疼痛率明显高于I-III级退变患者(P<0.01)。结论 CT椎间盘造影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纤维环破裂情况可清晰显示,MRI典型影像征象为HIZ、IV-V级椎间盘退变,预测一致性疼痛与CTD分型关系有利于MRI进一步确定责任椎间盘。

  • 应用千伏级锥形束CT对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疗PTV外放边界研究

    作者:王恩阳;徐飞;贾明轩

    目的:应用Elekta Synergy加速器的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kilovoltage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精确量化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的体位变化情况,为临床医生设计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疗计划时临床靶体积CTV(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到计划靶体积PTV(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的外放数据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2月使用ELEKTA Synergy 加速器进行放射治疗的10例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在放射治疗前进行千伏级锥形束CT即KV-CBCT的扫描,获得患者在X轴左右(left-right,LR),Y轴头脚(superior-inferior,SI)和Z轴前后(anterior-posterior,AP)三个方向的摆位误差数据,并对误差进行校正,然后进行统计学的比较。结果患者在左右(X),头脚(Y),前后(Z)三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34±0.21)cm,(0.47±0.17)cm和(0.37±0.19)cm。校正后的摆位误差在X,Y和Z三个方向上分别为(0.09±0.14) cm,(0.11±0.15)cm和(0.06±0.12)cm,得出X,Y,Z方向的Mptv 值分别为X为0.41cm,Y为0.58cm,Z为0.43cm。结论通过KV-CBCT对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疗摆位误差的校正,可以缩小各种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为临床医生制定放疗计划时提供扩边数据。

  • 多层螺旋CT对高危肺癌人群的筛查价值及影像表现分析

    作者:陈灿;周庆元;房卿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对高危肺癌人群的筛查价值及影像表现。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行健康体检的120例高危肺癌人群为研究对象,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包括常规扫描、低剂量扫描,观察并记录CT扫描对各肺叶结构、肺部结节显示情况。结果多层螺旋CT常规剂量、低剂量扫描对各肺叶结构显示、肺结节个数显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检出肺部小结节33个,其中良性28个,恶性1个,行手术治疗,病理检查证实;需随访者3个,其中3个月复查2个,显示结节增大,手术治疗且经病理检查证实为早期肺癌,6个月复查1个,结节大小变化不明显,18个月再次复查结节中央呈现点样钙化,判定为良性结节。结论多层螺旋CT对各叶细节结构、肺部结节数可清晰显示,对高危人群肺癌早期筛查具有重要意义,且建议行低剂量CT筛查。

  • 多层螺旋CT与超声诊断输卵管卵巢脓肿的价值比较

    作者:孟波

    目的:探讨输卵管卵巢脓肿的CT、超声表现,探讨影像学技术诊断输卵管脓肿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3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输卵管卵巢脓肿患者CT、超声诊断资料,对比诊断准确性,并分析影像学表现。结果术前CT诊断准确率为94.58%显著高于超声78.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影像学表现为34呈囊性或囊实性,病灶直径为8cm-15cm,无清晰边界,外缘毛糙。27例囊壁增厚,大部分囊内存在分隔;大部分囊壁、囊肿实性静脉期强化有所增强,延迟扫描时强化持续存在,囊性区无强化表现,其中8例输卵管扩张,可见囊状影,呈管状或葫芦状分布;6例囊壁较薄,增强扫描时持续存在强化特征;3例呈实性。超声表现为包块大小为3-10cm,位于子宫后方,无清晰边界,包膜完整;35例为囊性肿块,内部无回声,有许多点状强回声呈弥漫性分布;2例为实性包块,包块内有强回声,呈“蜂窝状”声像图。30例包块内部可探及血流信号。结论超声依然是诊断输卵管卵巢脓肿的首选方式,但超声显示不清者,可结合CT扫描,提高诊断准确率。

  • 更正说明

    作者:中国CT和MRI杂志社

    关键词:
中国CT和MRI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