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体内外成熟卵丘复合体中卵丘细胞蛋白质组学差异的研究

    作者:彭丽英;朱文杰;付志红;李雪梅;陈秀敏;周永红

    目的 比较体内外成熟卵丘复合体的卵丘细胞蛋白质组学差异,探讨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发育能力差的原因,进一步阐明卵母细胞发育调控机制. 方法 收集20例因男性因素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CSI-ET)的患者成熟卵丘复合体的卵丘细胞为对照组,该20例患者的不成熟卵丘复合体经体外培养成熟后的卵丘细胞为实验组,将两组卵丘细胞进行双向凝胶电泳分析,并通过质谱技术鉴定差异蛋白质. 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共有13个蛋白质表达上调(其中7个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实验组是对照组的3倍以上;6个蛋白质在实验组有表达,而在对照组中无表达),10个蛋白质表达下调(其中2个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对照组是实验组的3倍以上;8个蛋白质在实验组无表达,而在对照组中有表达),筛选质谱鉴定了6个蛋白点,得到5种蛋白质包括PRO2044蛋白、KIAA1191蛋白、乙酰辅酶A酰基转移酶2、Ⅱ型角蛋白亚基蛋白和ARID2蛋白. 结论 通过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发现卵丘复合体在体内成熟与体外成熟存在差异,这些差异蛋白质主要与清除自由基、抗凋亡、细胞周期调控等相关,推测这些蛋白质的表达异常可能与体外成熟卵母细胞质量差的原因有关.

  • 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卵丘细胞上细胞周期蛋白D2的表达

    作者:邵丽;张奕辉;徐祎欣;严正杰;刘嘉茵;千日成;崔毓桂

    目的 检测在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卵丘细胞(CCs)上细胞周期蛋白D2(CCND2)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卵母细胞成熟中的作用. 方法 从3周龄雌性ICR小鼠获取GV期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GV-COCs),体外培养至MⅡ期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MⅡ-COCs).收集对应的CCs,分成GV-CCs和MⅡ-CCs二组,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印迹方法检测CCND2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激光共聚焦免疫荧光技术观察COCs成熟前后CCND2的亚细胞定位.结果 GV-CCs的CCND2 mRNA相对表达量(7.03±1.11),显著高于MⅡ-CCs组(1.40±0.11)(P<0.01);同样,GVCCs组CCND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1.98±0.16)也显著高于MⅡ-CCs组(1.16±0.14)(P<0.01).免疫荧光显示,COCs中CCND2定位于CCs,卵母细胞亦有表达;CCs中CCND2主要定位于胞核,胞质中少量表达,且GV-CCs主要表达在内层CCs,而MⅡ-CCs则失去这种表达极性,同时MⅡ-CCs的表达强度较GV CCs减弱. 结论 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过程中,其周围的CCs上CCND2表达水平下降,且伴随细胞定位的改变,提示CCs上CCND2与卵母细胞成熟密切相关,可能参与了卵母细胞成熟过程.

  • 人类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的研究进展

    作者:郝丽娟;丘彦

    在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时,超促排卵可使妇女在同一周期产生多个成熟和不成熟的卵子.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in vitro maturation,IVM)为因遗传、免疫及分泌等因素而不孕的患者提供大量成熟卵母细胞,为治疗不孕提供了一条新途径.1935年,Pincus观察到兔卵母细胞可在体外成熟-排出第一极体,首次提出IVM观点.此后,许多学者对人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调控及培养条件进行深入研究.1983年,IVM技术首次成功应用于临床,1991年,报道了第一例采用IVM技术分娩的"试管婴儿".本文主要对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机制、体外培养条件及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综述.

  • 未经促排卵获得的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后行卵母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并胚胎移植后分娩一例报告

    作者:赵军招;葛红山;黄学锋;叶碧绿;周颖;周玮

    本研究对1例从未经促排卵刺激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卵巢中获取未成熟卵母细胞,于体外成熟培养(IVM)后行卵母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并胚胎移植成功,获临床妊娠并分娩一足月健康婴儿,系国内首例.现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如下.

  • 体外成熟对卵母细胞纺锤体及染色体形态的影响

    作者:曹义娟;李媛;陈子江;马水英;姜晶晶

    以往的研究发现,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着床率低的原因之一,可能是体外成熟的卵母细胞纺锤体和染色体排列发生了异常,引起胚胎发育潜能降低[1].本研究通过观察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后,卵母细胞纺锤体与染色体的变化,探讨体外成熟培养对卵母细胞纺锤体与染色体的影响.

  • 人卵巢颗粒细胞生长液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

    作者:白晓红;糜若然;赵春华

    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n vitro maturation,IVM)技术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但IVM的卵受精和胚胎发育能力差,提示IVM培养条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探讨颗粒细胞生长液对卵母细胞IVM和发育潜能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技术及其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田洪帅;李豫峰

    卵母细胞(oocyte)体外成熟(in vitro maturation,IVM)是一项新的辅助生殖技术,具有能减少常规促排卵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减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降低治疗费用等优点,较传统的体外受精(IVF)技术容易被患者接受.早在1935年,人们就观察到兔未成熟卵母细胞在普通培养基中培养可自动成熟.由此提出卵母细胞可自发性核成熟这一观点.在小鼠、绵羊、猪、恒河猴和人的卵泡培养中,进一步证实了这一概念.1991年,Chian等才开始真正意义的IVM的临床应用研究.1994年,Trounson等证实了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的未成熟卵母细胞具有体外成熟及受精发育的能力.同年,卵母细胞IVM后行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也获得成功.PCOS是引起不孕的常见原因,据统计在育龄妇女中的发病率为5%~10%.在PCOS患者的超排卵过程中,经常出现一种情况是对促排卵药物不敏感,如对低剂量促性腺激素长时间不反应,对氯米芬抵抗而导致卵泡得不到发育或生长时间过长与内膜不同步,不能妊娠;另一情况是在一定促性腺激素作用的情况下产生过激反应诱发OHSS,以致威胁患者的生命[1].卵母细胞IVM为人们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条可供选择的途径,且研究证明,PCOS患者比正常卵巢者获得更多的未成熟卵.因此认为,卵母细胞IVM对PCOS患者治疗尤其适用.现就卵母细胞IVM及其在PCOS患者的应用现状做一综述.

  • 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液的改良及研究

    作者:彭美莲

    目的 探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液的改良及研究.方法 选取昆明小鼠50只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培养液的不同将50只小鼠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25只.A组采用低糖细胞培养基(DMEM)培养,B组采用含15%~20%胎牛血清的人类输卵管液培养,两组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比较两组的体外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可移植胚胎率、妊娠率及活产率.结果 A组小鼠的体外受精率(71.4%)、正常受精率(65.7%)及卵裂率(89.1%)与B组(67.6%、68.1%、85.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小鼠的优质胚胎率(31.7%)和可移植胚胎率(56.1%)均优于B组(25.0%、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6、10.17,P<0.05).A组小鼠的妊娠率(23.3%)低于B组(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8,P<0.05);但A组小鼠的活产率(17.8%)稍低于B组(18.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糖DMEM培养液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 卵母细胞体外培养系统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敏芝;汪玉宝

    近几年人类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成为辅助生殖技术(ART)的研究热点,但迄今各种培养系统的成熟率、受精率和妊娠率仍较低,IVM技术仍处于实验阶段,尚不能常规应用于临床。如何获得一个稳定的具有较高成功率的培养系统成为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现就IVM培养系统和有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022 人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中联合应用FSH和hCG的效果评价

    作者:孔慧娟;孙莹璞

  • HMG对小鼠卵母细胞外成熟的影响

    作者:郭剑;崔静;于婉莹

    目的 探讨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 MG)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的影响.方法 选取8~12周龄雌鼠,腹腔注射HMG,48h后处死取卵巢,穿刺卵巢表面获得卵母细胞.将所得卵母细胞随机分成二组.对照组添加FSH、HCG各75IU/L,实验组为HMG组FSH、LH各75IU/L.18h后对成熟卵行单精子显微注射,比较各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结果 ①二组卵母细胞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HMG组优质胚胎率较高,相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M培养液添加HMG有利于胚胎的发育.

  • HCG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

    作者:郭剑;罗萌萌;崔静

    目的 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n vitro matueation,IVM)的影响.方法 选取8~12周龄雌鼠,腹腔注射HMG,48h后处死取卵巢,穿刺卵巢表面获得卵母细胞.将所得卵母细胞随机分成四组,HCG浓度分别为0、75、150、300IU/L.18h后对成熟卵行单精子显微注射,比较各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结果 ①四组卵母细胞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HCG浓度为75、150IU/L时优质胚胎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M培养液中添加适当浓度HCG有利于胚胎的发育.

  • 颗粒细胞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中的作用

    作者:郭剑;高俊玲;李桂荣;韩冠军;方芳

    目的 探讨颗粒细胞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n vitro matueation,IVM)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选取8~12周龄的CD-1(R)雌鼠,取卵前48h腹腔注射HMG.取卵日处死小鼠,开腹取卵巢,于卵巢表面穿刺获得GV期卵母细胞.将所得的卵母细胞随机分成三组:A组保留颗粒细胞,B组为混合培养组,将一半的卵母细胞脱去颗粒形成裸卵与另一半的颗粒细胞卵母细胞复合体(Cumulus-oocyte comeplexes,COCs)共同培养,本组只观察DOs部分,C组全部脱去颗粒细胞.将各组卵母细胞置于含FSH(75IU/L)和HCG(150 IU/L)的G1中培养24h后,对成熟卵行单精子显微注射.观察各组间卵母细胞的成熟率及受精后胚胎发育情况.结果 ①三组间成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B组略高.②A、B组优质胚胎率明显高于C组(P<0.05),且A组与B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颗粒细胞在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①单独对DOs体外成熟,后期发育不佳.②DOs与COCs共培养效果较好.

  • 不同浓度促卵泡生成素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

    作者:郭剑;高俊玲;李桂荣;方芳;吴剑华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促卵泡生成素(FSH)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n vitro matueation,IVM )的影响。方法选取8~12周龄雌鼠,腹腔注射 HMG,48h 后处死取卵巢,穿刺卵巢表面获得卵母细胞。将所得卵母细胞随机分组,置于不同浓度 FSH(0,38,75,150,300IU/L)的培养基中,组别由 A~E 表示。培养24h 后,脱去颗粒细胞观察卵子成熟率。对成熟卵行单精子显微注射,观察受精率及胚胎发育情况。结果①C、D、E 组较其他组有较高的成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这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②C、D 组较其他组有较高的优质胚胎率(P <0.05),C、D 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 C 组略高于 D 组。结论培养液中 FSH 浓度影响 IVM 结局:①当浓度<75IU/L 时,成熟率下降。②当浓度在75~150IU/L 时,胚胎发育较好。

  • 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技术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补救应用

    作者:滕晓明;陈智勤;李昆明;陈慧芬;王羽;朱丽萍;杨健之;杨帆;潘家坪

    目的 对未成熟卵的体外成熟(IVM)技术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补救性应用进行总结,探讨影响其治疗结果的因素.方法 在IVF-ET治疗中,对卵巢反应不良、卵泡发育迟缓和卵泡过多生长有发生过度刺激可能需要取消治疗周期的患者,在B超引导下经阴道卵泡穿刺术取卵后,对未成熟卵进行体外培养成熟后进行IVF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良好胚胎进行移植.结果 取卵周期33个,共获未成熟卵214个,进行体外培养后126个成熟;32个周期进行常规胚胎移植,8例临床妊娠,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为25.00%(8/32);7例分娩8个健康婴儿.结论 未成熟卵IVM技术是IVF-ET治疗不孕不育中有效的补充方法,可以补救未成熟的卵,减少患者取消IVF-ET治疗周期的发生.

  • 促排卵中多卵泡发育者改行IVF-ET的分析

    作者:李昆明;滕晓明;陈智勤;王羽;潘家坪

    目的 探讨促排卵中多卵泡发育者的积极处理方法,保持受孕机会的同时减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和多胎妊娠的风险.方法 对于克罗米酚(clomiphene citrate,CC)或人绝经后促性腺激素(human menopausal gonodatropin,hMG)促排卵中发生多卵泡发育的15例患者,采用改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的方法进行处理.结果 改行IVF-ET者与本中心同期同年龄组行常规IVF-ET者相比,其受精率分别为67.21%对74.17%,卵裂率分别为90.24%对95.79%,取卵周期妊娠率分别为26.67%对37.65%,移植周期妊娠率分别为36.36%对40.13%,上述数据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15例患者中无一发生OHSS,说明改行IVF-ET可以作为促排卵中多卵泡发育的一种积极处理方法.结论 促排卵治疗中出现多卵泡发育时,行IVF-ET可能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 LH/EGF诱导ICR小鼠窦状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与排卵的研究

    作者:尹耀学;苏友强

    目的:利用医学研究常用ICR品系小鼠,在建立窦状卵泡体外培养体系的基础上,研究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与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诱导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排卵的作用.方法:体外剥离得到大的窦状卵泡用于培养并建立适宜于研究诱导卵母细胞成熟及排卵的窦状卵泡体外培养模型,通过向培养液中添加LH和EGF诱导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与排卵.结果:成功构建了ICR小鼠窦状卵泡体外培养模型,发现LH或EGF单独处理均可诱导卵泡卵母细胞成熟和卵丘扩展,而两者共同作用才能够诱导卵泡体外排卵.结论:LH/EGF促进ICR小鼠窦状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与排卵.

  • 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

    作者:林典梁;张小燕;郑备红;邱淑敏;陈晓菁;孙艳;康跃凡;陈文祯

    [目的] 应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技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方法]23例患者中的152个未成 熟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成熟后行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受精后取优质胚胎移植官腔,同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 共培养成熟105个卵子,成熟率69.1%,受精率92.0%,卵裂率79.4%.5例妊娠.周期妊娠率27.8%,1例已出生1个正常男婴.IVM 结局与未成熟卵子的形态及体外培养系统有关.[结论]IVM对卵泡发育和成熟障碍,特别是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助孕有效.

  • 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韦多;谢娟珂;宋小兵;刘琦;呼琳;袁代东;张翠莲

    1935年,Pincus和Enzmanz[1]观察到兔的未成熟卵母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以自发完成卵母细胞的成熟过程,自此在生殖领域引入了一个新的概念即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n vitro maturation,IVM).自1991年Cha[2]等报道IVM技术取得第1例妊娠以来,IVM技术已应用于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不孕,预防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并与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技术(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 -ET)结合治疗患有严重遗传病或者因病切除卵巢的患者.大量哺乳类及人类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研究表明,卵母细胞体外发育潜能明显低于体内成熟,临床妊娠率低(20%~35%).目前我们对卵母细胞成熟和获得发育潜能方面的分子机理及生理生化过程了解尚不深入,这提示IVM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 卵巢刺激和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在女性肿瘤患者生育力保存中的应用

    作者:郭映纯;李婷婷;朱婉珊;方丛

    [目的]初步探讨在女性肿瘤患者生育力保存中,不同促排卵方案以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研究中心27例女性肿瘤患者冷冻卵子或胚胎的临床资料.[结果]纳入的女性肿瘤患者平均年龄为27.1岁,从就诊日开始算起,平均用6.8d获卵,促性腺激素平均总用量为910 U.其中乳腺癌患者促排卵期间的高雌激素水平约为360 pg/mL.促排卵周期卵子成熟率约为82.6%,而紧急取卵后行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成熟率为38.1%.[结论]年轻女性肿瘤患者的卵巢反应性普遍较好,不同获卵方案均能达到可观的效果,卵子及胚胎质量无明显下降;联合应用来曲唑可较好地控制患者促排卵期间体内的雌激素水平;紧急取卵后行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成熟率较低.在临床应用上,我们应根据患者的原发肿瘤疾病特点、就诊时机个性化选择获卵方案.

2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