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体外受精周期中卵泡发育阻滞患者应用未成熟卵体外成熟培养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莉;丛林;曹云霞;章志国;魏兆莲;周平;赵济华;李芬

    目的 观察常规体外受精(IVF)中卵泡发育阻滞患者采用未成熟卵体外成熟(IVM)培养治疗结果. 方法 常规IVF治疗患者11例,在促排卵过程发生卵泡发育阻滞时,取卵行IVM培养成熟后,卵母细胞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以获得受精卵并终实现胚胎移植.统计分析未成熟卵的成熟率、卵母细胞的受精率、胚胎的发育情况及临床结果. 结果 共获取卵母细胞128枚,其中成熟卵21枚,行ICSI后15枚正常受精,获10枚正常卵裂胚胎,全部移植3例,均未妊娠;107枚未成熟卵,经IVM、ICSI和体外培养后,成熟率、受精率、正常卵裂率及优质胚胎率分别为72.9%、75.6%、78% 及39.1%,胚胎移植后3例临床妊娠(新鲜周期2例,冻融周期1例). 结论 常规IVF控制性超促排卵(COH)过程中,发育阻滞的卵泡在体外适宜的培养条件下仍有成熟、受精、继续发育的能力,并终实现临床妊娠.IVM技术是改善IVF中发生卵泡发育阻滞患者结局的措施之一.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移植胚胎透明带厚度变量与治疗结果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周颖;黄学锋;郑菊芬;林金菊;叶碧绿;赵军招;林文琴;周玮;徐炳森

    目的:观察移植胚胎透明带厚度变量(ZPTV)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果的影响.方法:在232对夫妇进行251个IVF-ET治疗周期,电脑记录移植胚胎图象,应用胚胎测量软件进行透明带厚度的测量,计算ZPTV.结果:251个周期共移植747个新鲜胚胎,获临床妊娠109例(43%).妊娠周期与非妊娠周期的平均ZPTV值分别为18.4±6.0,16.0±5.6,差异显著(P<0.005).并根据移植胚胎的平均ZP TV值>20%胚胎数目0、1、≥2个将治疗周期分为3组,其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7%、51%、55%( P<0.005),胚胎种植率分别为13%、25%、30%(P<0.001),均随移植胚胎数增加而显著升高.年龄<35岁组,移植周期的多胎妊娠率随平均ZPTV值>20%胚胎移植数(0、1、≥2)的增加而升高(29%、34%、62%),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年龄≥35岁组(33%、20%、29%) ,无显著差异(P<0.05),移植胚胎形态等级和各年龄段妇女中移植胚胎平均ZPTV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移植胚胎的平均ZPTV值与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多胎妊娠率密切相关,平均ZPTV是衡量胚胎质量的又一重要指标.

  • 自然周期体外受精联合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技术在卵巢低反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初探

    作者:李建华;徐野;周国萍;郭军红

    目的 对自然周期体外受精/体外成熟(IVF/IVM)技术治疗卵巢低反应引起的不育症的临床效果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31例适应证患者接受34个自然周期IVF/IVM治疗.取卵前36 h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10,000 IU.抽吸优势卵泡和小卵泡的卵母细胞,成熟卵母细胞于2~3 h后进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培养24或48 h后,成熟卵母细胞ICSI受精.得到的胚胎于取卵后第3天进行移植.结果 取消周期4个,共27例患者取卵成功30个周期.11例获得临床妊娠,9例已分娩,全部为单胎;1例妊娠中;1例宫外孕.结论 自然周期IVF/IVM对于治疗卵巢低反应不育症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 IVF晚卵泡期孕酮持续高水平对于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谭小军;黄向红;刘佶;彭婀娜;蒋云山

    目的 探讨IVF患者注射HCG日与注射前两日血清孕酮(P)持续高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1 520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HCG注射日及前两日的血清P水平将患者分成3组,A组:3日P均≤2.93 nmol/L(n=1 128),B组:任意两日P>2.93 nmol/L(n=307),C组:连续3日P>2.93 nmol/L(n=85),比较各组间移植后14 d血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继续妊娠率和妊娠丢失率. 结果 C组移植后14 d HCG阳性率(41.18%)较另两组(A组67.55%、B组62.21%)显著下降,而A、B、C3组间临床妊娠率(44.59% vs.42.02% vs.36.47%)、继续妊娠率(37.50% vs.37.13% vs.29.41%)及妊娠丢失率(44.49% vs.40.31% vs.28.5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卵泡期P持续高水平可能影响胚胎着床,但对临床妊娠率和妊娠维持的影响并不明显.

  • 官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IVF/ICSI助孕胚胎移植时机的多元回归分析

    作者:李懋;马媛;梁新新;肖西峰

    目的 分析经官腔镜子官内膜息肉电切术(TCRP)后官腔恢复正常后至IVF/ICSI助孕中胚胎移植的不同时间间隔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行TCRP术后IVF/ICSI助孕的3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74个周期).并根据是否获得临床妊娠分为两组:未获得临床妊娠患者为未妊娠组(135个周期),获得临床妊娠患者为妊娠组(239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促排卵过程中相关指标及妊娠结局.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时间间隔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不育年限、息肉类型及息肉位置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妊娠组术后官腔恢复时间显著短于未妊娠组(P<0.05).与未妊娠组比较,妊娠组胚胎移植时内膜厚度显著增加(P<0.05);而官腔恢 复后至胚胎移植的时间间隔、助孕方式、促排卵方案、内膜形态、胚胎类型和移植周期类型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官腔恢复正常至胚胎移植的间隔时间短为24 d,长为639 d.多元回归方程行多因素分析发现,整体上随着时间间隔的延长,临床妊娠、生化妊娠、异位妊娠、早期流产、持续妊娠的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根据新鲜周期移植和冷冻周期移植进行分层分析,鲜胚移植共131个周期,临床妊娠率69.47%,冻融胚胎移植共243个周期,临床妊娠率60.91%,不同胚胎移植方案中,时间间隔的变化均未显著影响妊娠结局的各项指标(P>0.05). 结论 对于IVF/ICSI助孕的年轻患者,TCRP术后官腔恢复正常,无论新鲜胚胎移植或冻融胚胎移植,官腔恢复正常至胚胎移植不同的间隔时间并不影响助孕患者的妊娠结局,故可在TCRP术后积极进行ART助孕的胚胎移植.

  • 雌激素在不明原因薄型子宫内膜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刘艳红;王霞;王爱华;李燕;牛英会

    目的 探讨雌激素在不明原因薄型子宫内膜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 2014 年 1 月至 2016 年 6 月在我院生殖中心就诊的 96 例不明原因薄型子宫内膜患者,采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雌激素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3 组,给予不同的雌激素制剂和给药方式:补佳乐口服组、芬吗通口服组和芬吗通阴道用药组,每组 32 例.比较 3 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的厚度、类型、血流情况,血清雌二醇(E2)水平及临床妊娠率等. 结果 3 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子宫内膜的厚度、类型、血流情况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血清E2水平、临床妊娠率亦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各组间治疗后情况比较,芬吗通阴道用药组的子宫内膜厚度[(9.02±0.23)mm]、血清E2水平[(1853.5±255.8)pmol/L]及临床妊娠率(53.13%)均显著优于补佳乐口服组[分别为(7.80±0.95)mm、(1 201.4±198.4)pmol/L、25.00%]和芬吗通口服组[分别为(8.04±0.43)mm、(1 395.3±203.3)pmol/L、28.13%](P<0.05). 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雌激素阴道给药用于治疗薄型子宫内膜可以获得较满意的效果,但尚需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探讨验证.

  • 供卵者BMI影响受卵IVF/ICSI-ET妊娠结局

    作者:柯慧;颜礼征

    目的 探讨受卵IVF/ICSI-ET周期临床妊娠率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符合纳入标准的450例受卵IVF/ICSI-ET周期的临床资料,并根据供卵者年龄、供卵者体重指数(BMI)水平、受卵者年龄、受卵者BMI水平、受卵者内膜类型和授精方式进行分组,采用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法分析受卵者IVF/ICSI ET周期临床妊娠率的影响因素. 结果 供卵者的年龄、受卵者可利用胚胎数和供卵者BMI均显著影响受卵者1VF/ICSI ET周期的临床妊娠率(P<0.05),其中供卵者年龄是主要的影响因素(P=0.000).供卵者的年龄每增加1岁,受卵者的临床妊娠率将下降13.7%;受卵者可利用胚胎数(≤3个)每增加1个,受卵者的临床妊娠率将增加54.3%;供卵者的BMI每增加1 kg/m2,受卵者的临床妊娠率将下降5.5%. 结论 供卵者的年龄、受卵者可利用胚胎数和供卵者BMI是影响受卵者IVF/ICSI-ET周期临床妊娠率的因素.

  • 囊胚发育速度及形态学评分对冻融胚胎移植周期单囊胚移植结局的影响

    作者:张怡;严思思;丁锦丽;杨菁

    目的 比较囊胚发育速度及形态学评分对单囊胚冻融胚胎移植(FET)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行单囊胚移植的296例患者资料,根据囊胚发育速度(D5/D6)及ICM/TE形态学评分分为D5组、D6组,及优质囊胚组、非优质囊胚组(包括B/C、C/B两个亚组),比较不同组间妊娠结局,并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单囊胚FET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 结果 移植优质囊胚者,D6组相对于D5组孕早期流产率稍高(10.3%vs.4.0%)、临床妊娠率稍高(59.2% vs.40.3%),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移植非优质囊胚者,D5组临床妊娠率稍高于D6组(45.6% vs.33.3%),但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ICM/TE评分为C/B的非优质囊胚组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优质囊胚组(33.3% vs.48.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临床妊娠率仅与囊胚内细胞团评分相关OR=0.12,95% CI(0.03,0.56),P=0.007]. 结论 对于优质囊胚而言,囊胚发育速度对FET周期单囊胚移植结局影响不大;但对于非优质囊胚而言,在进行胚胎移植时,倾向于优先选择D5日内细胞团评分较高者.

  • 不孕女性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对IUI临床妊娠率的影响

    作者:方锐;赵馨;蔡立义;曾慧明;陈洁

    目的 调查不孕女性体内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以及探讨维生素D水平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临床妊娠率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4年10月到2015年10月在本中心行IUI助孕的288名不孕女性患者的血清,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25(OH)D水平. 结果 不孕女性维生素D严重缺乏[25(OH)D<30 nmol/L]比例为27.4%,缺乏[25(OH)D 30~49.9 nmol/L]比例为52.5%;体重超重与体重正常女性之间维生素D营养状况有显著性差异(P=0.007),超重女性维生素D充足[25(OH)D≥50 nmol/L]比例仅为2.4%,明显低于正常女性(23.2%);不同季节维生素D营养状况有显著性差异(P=0.001),春季和冬季是维生素D严重缺乏的高发季节;调整混杂因素年龄和体重指数(BMI)后,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血清25(OH)D水平<50 nmol/L的女性获得IUI临床妊娠的几率显著低于血清25(OH)D水平≥50 nmol/L的女性(aOR=0.427,P=0.032). 结论 不孕女性维生素D缺乏较为普遍,尤其是春季和冬季易发生维生素D严重缺乏,缺乏维生素D可能会对IUI临床妊娠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不孕女性需要注意维生素D的适量补充.

  • 生长激素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应用

    作者:马新想;孙莹璞;苏迎春;郭艺红

    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治疗中,胚胎的种植成功依赖于胚胎的质量和子宫内膜的容受性.随着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RT)的进展,控制性超促排卵(COH)、IVF和胚胎培养等方面的改进,胚胎数量、质量已得到优化,故IVF-ET的成功率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关系变得更为密切.子宫内膜厚度与胚胎着床率及妊娠率密切相关,当子宫内膜厚度<8 mm时,妊娠率很低或无妊娠发生[1].本资料通过观察生长激素(GH)在COH周期中的应用,探讨GH的作用及其在ART中的应用.

  • 人成熟卵泡液在人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培养中的应用

    作者:章志国;魏兆莲;曹云霞;丛林;周平;赵济华;王艳玲;李芬

    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培养主要用于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1]及诱导排卵中卵巢反应不良等症.虽然IVM在临床已实践了10多年,但IVM卵母细胞的妊娠率远低于常规卵母细胞的妊娠率[2].本研究旨在实验一种可用于临床的IVM培养液,改善临床妊娠率.

  • 取卵术中不同负压吸引对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毕媛;王霞;薛伟;赵光;田琳;王丽亚;李琦;吴瑞英;邹淑花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 ET)取卵术中不同负压吸引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6年3~6月在本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常规IVF ET治疗的382个周期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A、B、C、D4组,设定不同的负压吸引泵压力:A组(100 mmHg,96个周期),B组(120 mmHg,98个周期),C组(140 mmHg,98个周期),D组(160 mmHg,90个周期).观察各组的获卵率、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 结果 各组的获卵率、受精率、卵裂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的获卵率(88.12%)有高于其他组的趋势;C组的优质胚胎率(69.82%)略高于其他组,显著高于A组(64.43%)(P<0.01).各组的平均移植胚胎数及临床妊娠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的临床妊娠率(57.14%)有高于其他组的趋势. 结论 IVF-ET治疗中取卵负压设定在100~160 mmHg时取卵操作是安全的,使用17G取卵针并设定负压为140 mmHg时可获得较好的卵母细胞回收率、优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

  • 生长激素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失败患者的自身配对研究

    作者:郭玉佳;黄勇;钟垚;陈丽红;林彤

    目的 研究生长激素(GH)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失败患者子宫内膜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募集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采用常规长方案降调后IVF-ET失败未孕患者40例,在2~3个月经周期后再行同样方案IVF ET并在促排卵中联合使用GH;比较患者前后两次治疗的子宫内膜状况和妊娠结局. 结果 使用GH的治疗周期后获5例临床妊娠;加用GH的周期中子宫内膜厚度、获卵数、受精数、获胚数及移植胚胎数与此前未用GH的周期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促排卵治疗中加用GH有可能改善妊娠结局,但作用机制不明.

  • 不同空气质量指数期间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结局

    作者:毕媛;田琳;姜宙;赵燕;勾俊杰;吴瑞英;邹淑花

    目的 观察不同空气质量指数期间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助孕结局. 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中心进行IVF-ET治疗的不孕患者,按月均空气质量指数(AQI)分A组(60≤AQI<80)、B组(80≤AQI<100)和C组(AQI≥100)三组,比较各组的获卵数、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可利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 结果 A组MII卵率(86.88%)显著高于B组(84.43%)与C组(83.57%)(P<0.05),A组正常受精率显著高于C组(76.11%Vs.72.75%,P<0.05),A组可利用胚胎率(53.09%)显著高于B组(49.40%)与C组(48.92%)(P<0.05);三组间卵裂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随着空气质量下降,IVF-ET过程中的卵母细胞成熟率、正常受精率及优质胚胎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 选择性减胎术在辅助生育多胎妊娠中的应用

    作者:苏迎春;孙莹璞;乔玉环;陈秋菊;刘新贵;陈爱军

    多胎妊娠是促超排卵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等辅助生育技术治疗不育的一个常见并发症。对三胎及三胎以上的多胎妊娠可考虑在孕早期进行选择性减胎治疗,以改善妊娠结局[1]。我们对10例IVF-ET后的三胎及四胎妊娠者,术前知情同意下,在阴道B超的引导下经阴道进行减胎,效果满意。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自1998年10月至2000年5月,在我院接受IVF-ET后获多胎妊娠者共30例,占常规IVF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临床妊娠总数的45%(30/67)。三胎及四胎妊娠12例,其中1例三胎妊娠者拒绝减胎,孕3个月复查自然减为双胎,现已分娩,新生儿无异常;另1例三胎因漏诊于孕33周早产,其余10例施行选择性减胎术。患者年龄平均29.7岁,胚胎移植数平均4.33个。10例中合并子宫小肌瘤2例,瘤体大小为15 mm×13 mm及18 mm×13 mm,分别位于子宫浆膜下和肌层;合并体质瘦弱2例,其中1例伴有中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四胎2例。患者均要求减成双胎,手术分别选择在末次月经后60~68 d进行,术前3 d无腹痛及阴道出血。

  • IVF-ET周期中黄体期雌激素水平变化与妊娠关系的临床研究

    作者:孔蕊;田莉;周娟;侯艳茹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黄体期雌激素变化与临床妊娠的关系,从而分析黄体期补充雌激素的必要性.方法:92个超排卵IVF/卵细胞浆单精子注射(ICSI)-ET周期按妊娠结局分为妊娠组和未妊娠组,两组患者均在取卵后常规单纯注射黄体酮60mg,在卵泡成熟日,即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及取卵后第7、10、13天(d7、d10、d13)测定血清雌二醇(E2)水平.①比较妊娠组和未妊娠组hCG日、d7、d10、d13 E2水平及d7、d10、d13 E2水平与hCG日E2水平的比值[E2(dn)/E2(hCG日)].②分别以E2(d7)/E2(hCG日)、E2 (d10)/E2(hCG日)、E2 (d13)/E2(hCG日)值的25%、50%和75%为界点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25%)、B组(25% ~ 50%)、C组(>50% ~75%)、D组(>75%)组,比较各组妊娠率.结果:①仅取卵后d13 E2水平及E2(d13)/E2(hCG日)值妊娠组与未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229,P<0.01;Z=-3.426,P<0.01);②以E2(dn)/E2(hCG日)值的分组比较,仅d13的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使用超排卵的IVF/ICSI-ET周期中,黄体期雌激素的变化并不影响临床妊娠率,因而可不补充雌激素.

  • 阴道超声测定子宫纵轴切面内膜面积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

    作者:耿琳琳;王幼劬;张蔚;黄俊

    目的:研究超声测定子宫纵切面内膜面积与妊娠结局的关系,并探讨在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价值.方法:阴道超声监测国家人口计生委科研所生殖中心520例供精人工授精治疗周期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及种植窗日(排卵后7d)子宫纵轴切面内膜面积并各分为4组,观察内膜面积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hCG日子宫纵轴切面内膜面积明显小于种植窗日;妊娠组hCG日内膜面积与未妊娠组无统计学差异;妊娠组种植窗日内膜面积明显小于未妊娠组;hCG日适合妊娠的内膜面积范围是1.50 ~ <5.5cm2,其中内膜面积1.50~<3.5cm2组妊娠率高,<1.50cm2及≥5.5cm2无妊娠发生;种植窗日适合妊娠的内膜面积范围是1.50~<6.0cm2,其中内膜面积1.50~<4.50cm2组妊娠率高,<1.5cm2及≥6.0cm2无妊娠发生.结论:阴道B超监测子宫纵轴切面内膜面积可以为评估内膜的容受性提供简便、直观、无创的超声评价依据.

  • 子宫内膜息肉对不孕患者临床成功妊娠的影响

    作者:杨凌云

    目的:分析探讨子宫内膜息肉对不孕症患者临床妊娠的影响,为不孕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科学支持和理论指导.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6年7月我院接诊的助孕失败的患者和未助孕的患者300例,对这些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分别为助孕失败组和未助孕组.然后对两组患者根据有无子宫内膜息肉进行分组,分为子宫内膜息肉亚组和无子宫内膜息肉亚组.分析研究不同年龄阶段、各不孕年限及孕产史的子宫内膜息肉发生情况,并评定分析正常宫腔亚组和息肉摘除亚组患者的妊娠情况.结果:观察结果显示,在助孕失败组中,息肉摘除亚组妊娠率明显高于正常宫腔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的未助孕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患者发生子宫内膜息肉,其会影响胚胎的种植,从而对临床妊娠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对于不孕症患者,应尽早进行检查,以便尽旱发现子宫内膜息肉,从而尽早进行治疗和摘除,提高患者的妊娠率.

  • 来曲唑与尿促性腺激素两种不同促排卵方案在宫腔内人工授精中的作用比较

    作者:张欣;高小翠;陈嘉彦;谢秀英;LI Shaowen;XIE Xiuying

    目的 探讨来曲唑(LE)与尿促性腺激素(HMG)促排卵方案对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5年6月-2016年10月来我院妇科生殖门诊,分别采用自然周期(NC)以及来曲唑(LE)、尿促性腺激素(HMG)不同促排卵方案行宫腔内人工授精的156例患者(共197个周期),对其临床资料及妊娠结局进行分析. 结果 LE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低于HMG组(P<0.05),与NC组无显著性差异;LE组、HMG组的优势卵泡数(1.7 ±0.4、2.4 ±0.5)、排卵数(1.2 ±0.2、2.1 ±0.3)均高于NC组(1.3 ±0.3、1.1 ±0.2),其中LE组与HM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E 及 HMG 组的临床妊娠率(25.4%、30.2%)均高于 NC 组(8%) (P<0.05),LE组与HMG组比较,临床妊娠率无显著性差异,而多胎妊娠率及OHSS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促排卵治疗可有效提高IUI的临床妊娠率,相比于HMG方案,LE方案既可提高患者的临床妊娠率,且可降低多胎妊娠率和OHSS发生率,安全性更好.

  • 针刺改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临床妊娠结局及其机制的研究

    作者:金志春;郑洁;夏敏;孙虹;刘杰;杨青;张明子;胡兴文;雷亚兰;文晓凤;王维鹏;张纯;吴璇;何联;姚娟;张倩;艾华

    目的 通过针刺介入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过程,观察针刺改善IVF-ET临床妊娠结局的作用效果,并以血清和卵泡液相关生殖激素、细胞因子和子宫内膜状态为指标探索针刺改善IVF-ET临床妊娠结局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193例符合研究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针刺组(96例)与对照组(97例).两组病例均采用短效GnRH-a长方案降调节垂体功能,垂体降调节后采用Gn促排卵,针刺组自Gn启动日开始针刺,每日1次,至移植后7天.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期血清和卵泡液内FSH、LH、E2、P、T、PRL等生殖内分泌激素和IGF-2、IL-1β、IL-6、LIF、TGF-β1、VEGF、TNF-α相关因子水平,以及子宫内膜状态和临床妊娠情况.结果 针刺组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2.70% (79/185)、61.70% (58/94),对照组分别为32.04% (58/181)、44.68% (42/94),针刺组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血清中针刺组hCG注射日E2 、P、T水平降低,OPU日E2 、P及ET日E2水平降低(P<0.05),卵泡液中E2含量升高而P含量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针刺组OPU日血清及卵泡液中TNF-α水平降低,IGF-2、IL-1β、IL-6、LIF、TGF-β1、VEGF水平升高(P <0.05,P<0.01),ET日血清TN F-α水平降低,IGF-2、IL-1β、IL-6、LIF、TGF-β1、VEGF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针刺组子宫内膜形态显著改善(P<0.05).结论 针刺可显著改善IVF-ET临床妊娠结局,其机制可能与针刺可以调节血清和卵泡液相关生殖激素(E2 、P、T)、细胞因子(IGF-2、IL-1β、IL-6、LIF、TGF-β1、VEGF和TNF-α)和子宫内膜形态有关.

123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