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优化雌激素代谢的食疗

    作者:陈爽

    近年来的科研进展和医学知识普及,使很多人都知晓雌激素对于女性健康是把"双刃剑".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其利弊是由其代谢产物2-羟雌酮和16-羟雌酮决定的.前者对子宫、生殖器官细胞的分裂和促性腺激素的分泌毫无影响,且有保健作用,故称其为"好"雌激素代谢物.后者增多时,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发病率也较高,故称其为"坏"雌激素代谢物.

  • 脉冲式皮下注射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治疗男性促性腺激素缺乏症(附14例报道)

    作者:狄福松;崔毓桂;贾悦;王晓东;张桂元

    目的观察脉冲式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皮下注射对男性促性腺激素缺乏症的治疗效果. 方法给予知情同意的男性促性腺激素缺乏症14例患者LHRH脉冲式腹壁皮下注射,每90 min 1个脉冲(每个脉冲10 μg),治疗3~≥12个月. 结果除2例无效外,余12例(86%)有效,表现为青春期发育加速,体力增强,睾丸明显增大,阴茎增长,阴毛和腋毛生长.5例有遗精现象,2例精液常规中有精子生成,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性激素水平改善. 结论脉冲式LHRH皮下注射是符合生理的替代治疗,是对男性特发性促性腺激素缺乏症可取的治疗方式.

  • 长效雄激素与孕激素合用抑制精子发生的剂量研究

    作者:谷翊群;童建孙;马鼎志;王兴海

    目的:观察人体对于醋酸甲孕酮(DMPA)与十一酸睾酮(TU)注射液合用的耐受程度,对安全性做出评估以及观察精子发生对DMPA与TU不同剂量合用的反应,推荐临床应用剂量配伍和注射间隔.方法:25例年龄25~45岁的正常男性志愿者,筛选合格后纳入该项临床试验.受试者随机分成5组,每组5例,包括4个剂量配伍试验组(A组:300 mg DMPA+1 000 mg TU, B组:150 mg DMPA+500 mg TU,C组:150 mg DMPA+1 0 00 mg TU,D组:300 mgDMPA+500 mg TU)和1个1 000 mg TU单用对照组.整个试验周期为56 周,由8周的对照期、24周的抑制期及24周的恢复期组成.各组受试者每2个月接受指定的剂量配伍注射,并定期进行随访.结果:25名受试者均可耐受上述剂量注射、无严重不良反应.仅对照组1例未达到无精子症,其余均达到无精子症.在抑制期,各组平均血清睾酮(T) 浓度在正常范围内显著增加,各组平均血清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水平显著降低,在恢复期内三者均逐渐恢复到基线水平;各试验组血红蛋白浓度在正常范围内增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在正常范围内降低.结论:DMPA与TU不同剂量配伍以2个月间隔注射均能有效地抑制中国人的精子发生,达无精子症水平.注射剂量可耐受 ,且无严重不良反应.推荐低剂量(150 mg DMPA与500 mg TU合用)为扩大临床试验或避孕有效性临床试验剂量.

  • 促性腺激素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余蓉;赵军招;林金菊;林文琴;叶碧绿

    目的 探讨促性腺激素(Gn)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中的种类及剂量应用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08年6月我院生殖中心收治PCOS患者的IVF-ET或ICSI治疗周期238个.根据Gn使用不同分为重组人卵泡刺激素(r-FSH)组和r-FSH+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组,比较两组血清激素水平、卵巢反应性和治疗结局相关指标.根据卵巢过度刺激征(OHSS)发生程度分组,比较各组间获卵数、Gn用量和时间.结果 r-FSH+HMG组Gn用量及时间显著高于r-FSH组.两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血清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获卵数、卵子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数经t检验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OHSS发生率、因OHSS致移植取消率经卡方检验均无统计学差异.获卵数Ⅱ、Ⅲ度OHSS组间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Ⅰ度和未发生OHSS组.OHSS各组间Gn用量、时间经方差分析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使用FSH后卵巢反应欠佳的PCOS患者,加用HMG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超促排卵方案.PCOS患者预防OHSS发生在于个体化的促排卵方案和严密监测.

  •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与促性腺激素在促超排卵中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蓓;章晓梅;李永刚;王卫疆

    目的 探讨超排卵周期中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与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对卵泡发育是否有协同效应.方法 对27例因输卵管因素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患者,给予相同的超促排卵方案,采用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患者取卵时卵泡液中PAPP-A水平;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用药前(月经第2天)、用药后(hCG日)血清FSH和LH水平.按取卵时卵泡平均直径≥14 mm数目将卵巢反应分为3型:低、中和高反应型.结果 卵泡液PAPP-A水平高、中反应型显著高于低反应型,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血清FSH、LH水平高、中反应型均显著高于低反应型,差异有显著性(P<0.05);PAPP-A、FSH、LH三者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超促排卵周期中,PAPP-A和促性腺激素在促进卵泡发育中可能有协同作用.

  •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日应用促性腺激素对体外受精结局的影响

    作者:孙文枫;苏迎春;孙莹璞;郭艺红

    目的 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继续使用促性腺激素(Gn)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 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12月541例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a(GnRH-a)长方案控制性超促排卵资料,根据hCG注射日是否继续使用Gn分为Gn组和停用Gn组. 结果 使用Gn组的获卵数(11.57±6.64) 显著高于停用Gn组(10.17±6.13)、胚胎利用率(82.28%)低于停用Gn组(87.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hCG注射日优势卵泡数和雌二醇(E2)水平、卵母细胞成熟率、优质胚胎率、移植胚胎数、冷冻胚胎数、ET日E2水平、hCG日与ET日E2比值、临床妊娠率、累计妊娠率以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hCG注射日继续使用Gn虽然可以增加获卵数,但并未改善妊娠结局,因此不主张hCG注射日继续使用Gn.

  • 国产促性腺激素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者的IVF-ET助孕结局研究

    作者:邓华丽;叶虹;陈巧莉;裴莉;黄国宁

    目的 比较国产与进口促性腺激素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合并不孕妇女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治疗的结局.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我所行IVF ET助孕的EMS合并不孕患者.满足纳入标准的患者根据促性腺激素的来源分为A组(国产组,201例)与B组(进口组,88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控制性促排卵(COS)周期资料及移植周期临床助孕结局. 结果 (1)A组患者较B组患者年龄更大(32.6±3.3 vs.31.7±3.8)、不孕年限更长(6.6±3.9 vs.6.0±3.6)、基础窦卵泡数更少(8.3±4.1 vs.9.1±4.2),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患者周期取消率(11.9% vs.12.8%)以及因未获卵、无可移植胚胎、OHSS中重度等取消周期原因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A组较B组促性腺激素(Gn)启动剂量(250.5±55.7 Uvs.227.3±52.6 U)及总量(2 626.4±804.6 U vs.2 432.2±750.4 U)更大,卵泡数(9.3±4.7 vs.10.1±5.0)、获卵数(8.3±5.0 vs.9.3±5.1)、获成熟(MⅡ)卵数(6.9±4.4 vs.8.0±4.8)、获卵率(88.7% vs.91.9%)、获MⅡ卵率(83.7% vs.85.9%)、可移植胚胎数(3.1±2.6 vs.3.7±2.3)、优质胚胎数(1.0±0.8 vs.1.3±1.1)更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4)Gn总费用比较,A组显著低于B组(5 258.4元vs.9 979.0元,P<0.05);(5)A、B组分别有177例、767例行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率(57.1% vs.64.9%)、种植率(40.3% vs.45.7%)、流产率(9.9% vs.12.0%)、活产率(49.2% vs.54.6%)及胎儿出生缺陷率(3.3%vs.2.5%)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国产促性腺激素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合并不孕妇女进行IVF-ET助孕治疗可获得与使用进口促性腺激素助孕相似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及出生缺陷率,由于其费用明显降低,可作为EMS患者IVF助孕中更经济实惠的用药选择.

  • 微刺激方案中克罗米芬促排卵5天后内源性FSH的变化及结局分析

    作者:常泽娜;朱梦晨;黄晓敏;孙海翔;周建军

    目的 探讨克罗米芬(CC)联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微刺激方案中应用CC促排卵5d后内源性FSH变化情况及其与促排卵结局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l~5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CC+HMG微刺激促排卵的1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CC促排卵5 d[即月经周期第7天(D7)]内源性FSH的变化分为FSH上升组与FSH下降组;同时将基础D2 FSH≥10 U/L的患者根据FSH水平变化分为FSH上升组(A组)与FSH下降组(B组),将D2FSH<10 U/L的患者根据FSH水平变化分为FSH上升组(C组)与FSH下降组(D组),比较各组患者的促排卵结局. 结果 156例患者中CC促排卵5d后FSH上升者占53.2%,下降者占46.8%.FSH下降组的D2 FSH、D2 LH水平、D7 E2水平显著高于FSH上升组,FSH下降组的D7 FSH、HCG日FSH水平显著低于FSH上升组(P<0.05);FSH下降组的促排卵天数及Gn用量亦显著少于FSH上升组(P<0.05).B组的基础窦卵泡数(AFC)、D7 E2显著高于A组,D7 FSH、HCG日FSH、HCG日LH、促排天数显著低于A组(P<0.05);B组的获卵数及冷冻胚胎数显著高于A组(P<0.05).C、D两组除D2 FSH、D7 FSH有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CC+ HMG微刺激方案中应用CC促排卵5d后内源性FSH上升与降低都是常见的卵巢反应,对于D2 FSH≥10 U/L的患者,D7内源性FSH水平变化可用于评价卵巢的储备功能.

  • 月经周期中内源性大麻素与性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的相关性研究分析

    作者:崔娜;王露凝;王丽丽;赵志明;王玮;郝桂敏

    目的 分析月经周期中不同时期正常女性血浆中N花生四烯酸氨基乙醇(AEA)的水平变化及其与性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15年5~10月因输卵管梗阻或男方因素到本院生殖医学科就诊并欲行IVF助孕、月经周期和排卵正常的育龄妇女为研究对象.根据实验目的分为横断面研究组(79例)和纵向研究组(10例),检测AEA在两组女性月经周期中不同时期的变化,以及AEA与FSH、LH、E2、P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横断面研究组中早卵泡期、晚卵泡期、排卵期和黄体期AEA水平分别为(9.71±0.86) ng/ml、(10.61±1.05) ng/ml、(12.24±0.73) ng/ml和(7.46±0.71) ng/ml.排卵期AEA水平高,黄体期低(P<0.05).纵向研究组4个时期AEA水平分别(8.76±0.91) ng/ml、(11.61±1.28) ng/ml、(13.85±1.18) ng/ml、(8.50±1.08)ng/ml,排卵期AEA水平高,黄体期低(P<0.05).横断面研究组和纵向研究组各个时期的AEA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EA与FSH、LH、E2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5),与P水平则无显著相关性(P=0.067). 结论 正常女性血浆内AEA的浓度随月经周期的变化而变化,且与性激素和促性腺激素呈明显相关.但AEA与FSH、LH、E2、P之间的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辅助生育技术中的超排卵方案

    作者:封纯;黄荷凤

    控制性超排卵(COH)是辅助生育技术(ART)的关键,良好的COH方案,可获得同步发育的多个卵泡,高质量的成熟卵母细胞,从而提高受精率和妊娠率.由于超排卵反应存在个体差异,选择正确的促超排卵方案有助于提高ART的安全性及成功率.目前已经发展了大量个体化的超排卵方案,其中主要的是基于促性腺激素的方案.

  • 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在超排卵中应用的现状

    作者:金敏;黄荷凤

    超排卵是辅助生殖技术(ART)中提高妊娠率的一个重要步骤.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和卵泡刺激素(FSH)是目前各种超排卵方案中常用的两种促性腺激素类药物.有人认为HMG中黄体生成素(LH)成分会导致超排卵周期中卵子提早黄素化 ,从而降低妊娠率,但在临床使用和基础研究证实,FSH或HMG二者的临床妊娠率无明显差别 .随着对LH生理调节作用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以及其价格优势,目前HMG仍是临床超排卵药物的一种理想选择.

  • 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对卵母细胞成熟的调节作用

    作者:王克华;张梅心;陈子江

    遵循两细胞两促性腺激素的理论,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对于卵泡成熟和卵巢性腺类固醇的产生都是必需的.在体内FSH启动卵泡生长,LH促进卵母细胞成熟.FSH及LH的应用显著缩短了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的时间,提高卵母细胞成熟及发育的潜能,提高妊娠率.因此揭示卵母细胞核质成熟的影响因素,对提高IVM卵母细胞的质量至关重要.

  • 维生素D与女性生殖激素及妊娠结局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万彦伶;郝翠芳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通过与维生素D受体(VDR)结合发挥作用,除调节体内钙、磷代谢外,还参与人类生殖系统的调节.维生素D缺乏在育龄期女性中普遍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女性生殖激素水平,并对早期妊娠结局产生一定影响.本文综述维生素D与女性生殖激素及早期妊娠结局关系的研究进展.

  • GnRH拮抗剂在控制超排卵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方丛;庄广伦

    近年来,在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IVF-ET)过程控制超排卵(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COH)方案中,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降调节已被常规采用.使用GnRH-a的COH方案能避免过早内源性黄体生成素(LH)峰,防止卵泡过早黄素化,提高卵子的质量,增加妊娠率,但也增加了促性腺激素(Gn)的用量,延长治疗周期,未能有效地抑制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而一种GnRH类似物-GnRH拮抗剂(GnRH antagonist),可以解决以上问题[1-4],经过数年临床试验,其第三代制剂目前正处于三期临床试验阶段,预计不久将进入市场,用于COH.

  • 卵泡液内激素水平与卵母细胞成熟度的关系

    作者:周易;赵燕;田琳;李伊然;邹淑花

    卵母细胞的发育依赖于卵泡液中的各种激素和生长因子,以及这些物质在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之间的相互影响[1],为此关于卵泡内微环境(即卵泡液)对卵母细胞发育影响的研究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在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过程中,控制性超排卵(COH)使患者在同一周期产生多个成熟和不成熟卵,为研究不同发育时期的卵母细胞提供了机会.卵母细胞的成熟度直接关系到受精率、着床率及妊娠率.本文就卵泡液内激素水平与卵母细胞成熟度的关系进行探讨.

  • 两种促性腺激素药物在超促排卵治疗的效果比较

    作者:齐玲玲;刘振娥;李国涛;郑艳梅

    控制性超促排卵(COH)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丽申宝(珠海丽珠集团)是我国自行研制的一种新型促性腺激素,价格相对低廉,使用方便.

  • 中药补肾联合促性腺激素治疗顽固性多囊卵巢综合征不育疗效观察

    作者:王会敏;陈凤群;苏藏书;张彦敏;陈丽隽

    对我院应用中药补肾联合促性腺激素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不育的疗效,进行观察分析.一、资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与分组:选择2001年5月至2005年5月就诊于我院不孕不育科经克罗米酚(CC)50 mg/d×5 d治疗>3个周期,至少有一次CC 150 mg/d均未排卵的PCOS患者306例.

  • 果那芬和丽申宝在超促排卵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作者:张娟;方小玲;谭小军;李辉;黄向红

    自1978年世界上诞生了首例试管婴儿以来,该技术为众多不孕不育夫妇带来了福音,而其中如何获得数量适中、优质的卵母细胞是该项技术的关键.本研究对在我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的不孕妇女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比较采用两种促性腺激素(Gn)药物果纳芬和丽申宝进行超促排卵的治疗结局.

  • 控制性卵巢刺激中卵巢慢反应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

    作者:张波

    对促性腺功能正常的妇女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长方案进行控制性卵巢刺激(COS)仍是目前的“主流”方案.然而,GnRH-a降调节作用可能导致部分妇女内源性黄体生成素(LH)抑制过深,仅使用卵泡刺激素(FSH)促排卵可能出现卵巢慢反应甚至低反应,导致不良临床结局.GnRH-a降调节垂体抑制过深是发生卵巢慢反应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及时补充LH能有效改善卵巢慢反应,减少周期取消率,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成功率.

  • 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促性腺激素及泌乳素水平测定

    作者:何春妮;张令浩;罗建华;辜荣飞;方爱华

    腹腔环境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发病机理的重要因素,来源于垂体的激素在腹腔液中浓度的不平衡,对内异症不育的发生有病理生理学意义.本研究测定了内异症患者排卵期腹腔液和血液中促性腺激素及泌乳素(PRL)水平,探讨其在内异症不育的意义.

438 条记录 1/22 页 « 12345678...212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