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衍生气相色谱法测定甲磺酸伊马替尼中甲磺酸烷基酯类

    作者:连小刚;李孝壁;程红艳

    目的建立衍生气相色谱法同时检测甲磺酸伊马替尼中的甲磺酸甲酯、甲磺酸乙酯、甲磺酸异丙酯三种甲磺酸烷基酯。方法采用NaI-H2O碘化衍生,利用ZB-WAX石英毛细管柱(30m×0.53mm,1.0μm)分离,氢火焰离子化(FID)检测器。结果方法在0.070~13.0μg/mL具有良好的线性(r>0.999),检出限0.2ppm,回收率94.1%~111.3%。结论该方法可用于甲磺酸伊马替尼中甲磺酸甲酯、甲磺酸乙酯、甲磺酸异丙酯三种甲磺酸烷基酯成分的同时碘化衍生分离分析,方法简便,结果可靠、重现性好。

  • LC-MS/MS测定甲磺酸伊马替尼中的伊马胺

    作者:连小刚;李孝壁;赵军军;程红艳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甲磺酸伊马替尼中基因毒性杂质伊马胺的方法。方法选用C18色谱柱(3.5μm,150mm×3.0mm),以0.05%甲酸的乙腈-20mmol/L甲酸铵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进行分离,流速:0.5mL/min;柱温为40℃;进样量10μL。对照品溶液选用TSQ Quantum Ultra质谱仪的选择离子检测(SIM)扫描方式进行检测。结果该方法在2.5~100.0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0.998),定量限和检出限分别为2.5ng/mL和1.0ng/mL,方法回收率97.1%,稳定性较好。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快速、灵敏、专属性强,适用于甲磺酸伊马替尼中基因毒性杂质伊马胺的测定。

  • 甲磺酸伊马替尼新辅助治疗胃肠间质瘤的应用进展

    作者:王娟;公维宏;赵娜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仅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2%,但因术后复发再行切除术后的复发率仍高达100%[1],且对放化疗极度不敏感,使其成为治疗的难点.

  • 巨大恶性胃肠间质瘤一例

    作者:杨春华;周忆;王秀玲

    1 病历摘要患者男,57岁,平素体健,于2008年2月无意中扪及中上腹一肿块,质地坚韧,有一定活动度,无触痛,平时无腹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黑便及便血,未就医.2008年5月10日因自觉上腹部肿块进行性增大,右上腹时有隐痛,且中下腹也可扪及较大包块,质地坚韧,无触痛,出现乏力,消瘦、胃纳减退,体质量下降约5 kg左右,收治我院.

  •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复发或难治性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游泳;李秋柏;王红祥;邹萍;陈智超

    甲磺酸伊马替尼(STI571)作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有效抑制费城染色体(Ph染色体)编码的BCR-ABL融合基因,现已成为治疗Ph阳性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的一线药物.同时,Ph染色体亦可见于20%~30%成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Ph阳性 ALL),而且是这类疾病重要的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1],此类病例多为难治性病例.为此,我们将复发或难治性Ph阳性 ALL按治疗方法分组,回顾性分析STI571对复发或难治性Ph阳性 ALL的治疗效果,并对此治疗方法的可行性予以探讨.

  • 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患者粒细胞JAK/STAT信号转导途径的激活及对甲磺酸伊马替尼的治疗反应

    作者:李斌;张广森;戴崇文;裴敏飞

    目的确定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HES)是否存在Janus酪氨酸激酶/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信号途径的激活;进一步揭示HES的发病机制,并动态观察1例HES患者对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治疗的临床反应及JAK/STAT蛋白质和FIP1L1-PDGFRA融合基因的变化.方法用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4例HES患者(3例FIP1L1-PDGRA阳性,1例阴性),患者粒细胞中JAK2、STAT3及磷酸化STAT5(P-STAT5)蛋白质表达水平;对1例FIP1L1- PDGFRA融合基因阳性的HES患者口服小剂量格列卫治疗,用逆转录(RT)-筑巢聚合酶链反应(PCR)及Western印迹技术动态检测格列卫治疗前、治疗后10、30、60 d患者粒细胞的FIP1L1-PDGFRA融合基因及JAK2、STAT3、STAT5及P-STAT5的表达.结果 FIP1L1-PDGFRA融合基因阳性的3例HES患者均有JAK2,STAT3及P-STAT5蛋白质表达的显著上调;而1例FIP1L1-PDGFRA阴性的HES患者上述蛋白表达几乎阴性.其中1例FIP1L1-PDGFRA(+)的HES患者服用小剂量格列卫治疗后,达到持续性血液学缓解(血象及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恢复正常,症状体征消失);服药30 d后FIP1L1-PDGFRA融合基因的表达量明显减低,60 d后融合基因表达阴性;JAK2、STAT3、STAT5及P-STAT5蛋白质表达呈时间依赖性下调,60 d后表达均阴性.结论 HES患者粒细胞存在JAK/STAT信号途径的过度激活,其活化可能与HES患者嗜酸性粒细胞的恶性增殖有关.小剂量格列卫治疗HES具有明显效果,可使FIP1L1-PDGFR(+)的HES患者达到完全的血液学及分子遗传学缓解.

  • 伊马替尼治疗124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和急变期疗效追踪

    作者:江倩;陈珊珊;江滨;江浩;丘镜莹;刘艳荣;张燕;秦亚溱;陆颖;黄晓军;陆道培

    目的 评价甲磺酸伊马替尼(伊马替尼)治疗Ph阳性(Ph+)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加速期和急变期的疗效.方法 对75例Ph+CML加速期患者和49例急变期患者持续口服伊马替尼400 mg/d或600 mg/d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加速期:中位追踪23.0(1.0~64.0)个月,累积获得的血液学总有效率为93.3%,包括完全血液学缓解(CHR)85.3%和回到慢性期(RCP)8.0%,无效6.7%.累积获得的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MCyR)率为33.0%,其中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率为28.0%,获得CCyR患者中主要分子学缓解(MMoR)率为47.6%.治疗有效者中,预计4年无疾病进展生存(PFS)率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48.2%和52.2%.全部患者中,严重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37.3%、34.6%和45.3%.急变期:中位追踪4.5(0.3~63.0)个月,累积获得的血液学总有效率为63.3%,包括CHR 44.9%和RCP 18.4%,无效36.7%.累积获得的MCyR率和CCyR率均为12.2%,其中MMoR率为33.3%.治疗有效者中,预计1年PFS率和OS率分别为32.8%和46.0%,2年PFS率和OS率分别为15.8%和21.0%.全部患者中,严重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75.5%、71.4%和73.5%.结论 ①伊马替尼对Ph+CML的疗效随疾病进展的程度递减,严重血液学毒性递增.②多数加速期患者PFS期明显延长,特别是获得持久CCyR甚至MMoR者.③绝大部分急变期患者血液学效应短暂,复发率高.

  • 伊马替尼耐药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ABL激酶区点突变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谷红丽;王进;秦正红;张日

    慢性髓性白血病(CML) 是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增殖性疾病,它含有特征性的BCR-ABL融合基因,该基因编码产生的蛋白具有组成性的酪氨酸激酶活性,通过激活其下游的信号传导途径导致CML的发生;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IM)通过竞争性结合ABL酪氨酸激酶区的ATP结合位点,使该激酶失去催化活性,阻断下游的信号传导,达到治疗CML的目的.随着IM应用时间的延长及病例数的扩大,其耐药现象已逐渐成为临床关注的焦点.目前研究表明,IM耐药机制可分为BCR-ABL依赖性[1-2]和非依赖性[3-4],其中ABL激酶区点突变是常见的原因[1-2,5-6],已报道的点突变类型已超过90种.然而,国内类似报道尚不多,为了探讨我国CML患者IM耐药的机制及突变类型,我们检测32例IM耐药患者ABL激酶区的点突变,并对患者的临床特征与点突变的关系、不同突变发生的频率及其对预后的影响进行初步分析.

  •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与慢性髓系白血病干细胞

    作者:陈珊珊

    甲磺酸伊马替尼(IM)问世是转化医学成功的标志.IRIS试验[国际随机对比IM和干扰素α(IFN-α)加阿糖胞苷(Ara-C)治疗初治慢性期慢性髓系白血病(CML-CP)疗效]进一步肯定IM是CMI-CP的首选治疗.IM一线治疗553例初治CML-CP患者,8年55%的患者仍在继续治疗中,总生存(OS)率85%,92%患者未进展至加速/急变期(AP/BC).

  • 甲磺酸伊马替尼或联合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作者:江倩;黄晓军;刘开彦;刘代红;许兰平;陈欢;秦亚溱;张艳;陈珊珊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复发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可采用化疗、2次移植和干扰素α治疗,但效果均不理想.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因其能使复发者重建供者型造血而成为移植后复发CML的一线治疗,但常伴有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全血减少两大合并症.

  •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需注意的问题

    作者:陈珊珊

    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 mesylate,简称Im)的问世是一个多世纪以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治疗的重大突破.它是当今惟一可以使CML达到分子效应的药物.

  • 细胞信号传导抑制剂Glivec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爱萍;冯奉仪

    研究表明细胞信号传导异常与一些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抑制异常的细胞信号传导是恶性肿瘤治疗的又一新靶点.2001年5月10日美国FDA批准了一个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Imatinib,即甲磺酸伊马替尼,商品名为Glivec.Glivec是第一个被正式批准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细胞信号传导的抑制剂.

  • 离子色谱法测定甲磺酸伊马替尼中甲磺酸

    作者:刘颖;张克星;兰静;王祎;田青松

    目的 建立离子色谱法测定甲磺酸伊马替尼中甲磺酸的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IonPac AS11-HC阴离子分析柱(250mm×4.0 mm),柱温30℃,电导检测器,进样量10μL,淋洗液为10 mmol/L氢氧化钾溶液,体积流量1mL/min,采集时间10min.结果 甲磺酸在38.5~192.6 μg/mL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准确度的RSD为0.23%.结论 本法准确、可靠,可作为甲磺酸伊马替尼中甲磺酸的测定方法.

  • 黑色素瘤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田红;肖桂芝;田苗;刘永贵;贺星;陈常青

    黑色素瘤是临床上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且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该病恶性程度高,易发生转移。全球新批准并上市的治疗黑色素瘤的治疗药物有威罗菲尼、达拉菲尼、曲美替尼、易普利姆玛、nivolumab以及pembrolizumab,处于研发后期的黑色素瘤治疗药物有cobimetinib、binimetinib、talimogene laherparepvec、贝伐单抗、seviprotimut-L、NGcGM3/VSSP以及c-Kit抑制剂甲磺酸伊马替尼等。对近年来上市和处于研发后期的黑色素瘤的治疗药物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黑色素瘤治疗药物的研发指明方向,给黑色素瘤患者带来希望。

  • 甲磺酸伊马替尼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作者:王晨

    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 mesylate,商品名Glivec,格列卫)是一种高效特异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1999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后被FDA、欧盟专利药品评审委员会批准用于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2002年该药在我国上市.现将甲磺酸伊马替尼的抗肿瘤作用基础及临床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 糖皮质激素在甲磺酸伊马替尼致扁平苔藓样药疹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朱亦男;熊维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在甲磺酸伊马替尼致扁平苔藓样药疹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样选取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试验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糖皮质激素干预用于磺酸伊马替尼致扁平苔藓样药疹病例治疗,可大大提高其临床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 甲磺酸伊马替尼致间质性肺炎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时延伟;向平超;郭伟安

    目的 提高对甲磺酸伊马替尼所致间质性肺炎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对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呼吸内科诊治的1例甲磺酸伊马替尼致间质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女性,小肠间质瘤术后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3个半月后出现水肿、呼吸困难,入院后胸部CT提示双肺弥漫分布的斑片影,BALF显示细胞总数升高(0.54×109/L),其中淋巴细胞56%.除外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其他药物因素,诊断甲磺酸伊马替尼导致的间质性肺炎,停止服用伊马替尼3周后患者呼吸困难无改善,后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激素治疗约2周后患者呼吸困难明显减轻,胸部CT双肺斑片影较前部分吸收,激素治疗4个月后复查胸部CT病变较前明显吸收,但遗留肺间质纤维化改变,停用激素治疗.随访患者未再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2年及5年后胸部CT较前无明显变化,3年后患者因小肠间质瘤复发再次手术切除.结论 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后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应考虑间质性肺炎可能,早期诊断、停药和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获得显著效果,停药后应长期随访患者基础疾病及肺部情况.通过这此例报道并进行文献复习有助于提高对甲磺酸伊马替尼所致间质性肺炎的认识.

  •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进展期疗效观察

    作者:孟文俊;徐昕;戴秋新;杨建刚;秦茹娟;陈纬凤

    目的:观察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进展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1例 CML进展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给予甲磺酸伊马替尼,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95%高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传统的常规化疗相比,甲磺酸伊马替尼对 CML 进展期患者近期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可耐受。

  •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作者:陈旭艳;冯亮华;肖萍萍;董志高;李华

    目的 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CML-CP)的疗效,并对其不良反应进行了初步分析.方法 20例CML-CP患者口服伊马替尼300~800mg/d,监测血常规指标、染色体核型及bcr/abl P210转录本表达,用药期间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15个月(3~36个月),累积获得的完全血液学缓解(CHR)率为90.0%(18/20例),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MCyR)率80.0%(16/20例),分子生物学缓解(CMoR)率为42.9%(6/14例).不良事件:(1)非血液学毒性,如体表水肿(体液潴留)9/20例,肌肉骨骼疼痛7/20例,关节痛6/20例,头痛3/20例;3个月以后均未发现以上不良反应.(2)血液学不良事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3/20例(3个月)、7/18例(6个月)、3/10例(12个月),血小板减少症9/20例(3个月)、5/18例(6个月)、3/10例(12个月),贫血2/20例(3个月)、2/18例(6个月)、0/10例(12个月),SGOT/SGPT升高0/20例,胆红素升高0/20例.结论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可以使CML-CP患者获得极高的血液学缓解率和较高的细胞遗传学缓解率,其不良反应多发生于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的早期,与其清除恶性克隆有关.随正常造血的恢复,其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

  •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4例临床观察

    作者:刘强;杨学东;姚建新;解关兴

    在甲磺酸伊马替尼应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临床治疗十年,显示其作为单一药物对CML所有病期均取得令人关注的疗效,成为目前CML的标准治疗药物.

256 条记录 4/13 页 « 12345678...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