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胃肠间质瘤的临床诊疗进展

    作者:刘念;耿小平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一个随着临床病理技术发展而逐渐成熟的概念,是消化道常见的间叶组织源性肿瘤.

  • 极谱法测定尿液中甲磺酸伊马替尼含量

    作者:李玉兰

    目的:建立极谱法测定尿液中甲磺酸伊马替尼的含量.方法:以0.50 mol·L-1氢氧化铵-0.50 mol·L-1氯化铵-0.10%EDTA溶液为底液,初始电位扫描-1.10 V;终止扫描电位-1.50 V;一阶导数阴极波,扫描速度250 mV·s-1;标准加入法定性定量.结果:通过对底液的优选,佳pH 11.5.检测限0.1μg·mL-1,线性范围0.2~4.0 μg·mL-1,高精度的测量浓度不小于1 μg·mL-1,回收率98.1%,尿样测量的RSD为1.3%(n=9).峰半宽29 mV.结论:本方法简单、灵敏、准确、快速,可用于尿液中甲磺酸伊马替尼的含量测定.

  • LC-MS法同时检测甲磺酸伊马替尼中3个磺酸酯基因毒杂质

    作者:冯慧敏;杭太俊;高新桃;崔浩;龚心实;张斐;肖柏明

    目的:建立LC-MS法对甲磺酸伊马替尼原料中的3个磺酸酯基因毒杂质一甲磺酸甲酯(MMS)、甲磺酸乙酯(EMS)、甲磺酸异丙酯(IPMS)进行定量检测.方法:选用Agilent Poroshell 120 SB-C18色谱柱(2.7 μm,4.6 mm×100 mm),以10mmol·L-甲酸铵(含0.1%甲酸)为流动相A,甲醇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0 min(80%A-20%B)→5 min(10%A-90%B)→10 min(10%A-90%B)→10.5 min(80%A-20%B)→18.5 min(80%A-20%B)],流速为0.4 mL· min-1.ESI正离子化SIM模式下对3种磺酸酯进行同时检测,雾化氮气压力0.3 MPa、温度300℃、流速10 L·min-1,毛细管电压3 kV,传输电压30 V.结果:MMS在10~ 100 n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88),定量限为10 ng·mL-1;EMS在5~50 n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2),定量限为5 ng·mL-1;IPMS在10~ 100 n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3),定量限为10 ng·mL-1.MMS、EMS、IPMS的回收率分别为99.86%、101.7%、103.8%.结论:经方法学验证,该法可用于甲磺酸伊马替尼中3个磺酸酯基因毒杂质的同时检测,能为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 LC-MS测定甲磺酸伊马替尼中基因毒性杂质的含量

    作者:刘俊华;钟雅妮;熊渊;赫涡涛

    目的:建立LC-MS法测定甲磺酸伊马替尼中基因毒性杂质的含量.方法:采用Inertsil ODS-3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A为10 mmol·L-1甲酸铵溶液(用甲酸调pH至3.2),流动相B为甲醇,梯度洗脱(0~ 10 min,45%B;10 ~ 17 min,45%→80%B;17 ~ 22 min,80%B;22 ~ 23 min,80%→45%B;23 ~ 33 min,45%B);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5℃;采用正离子模式采集数据.结果:杂质507-00进样是在0.018 ~0.734 n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8.909 × 104X-453.2,r=0.9999;检测限0.007 ng;定量限为0.018 ng;平均回收率为90.9%,RSD为3.6%(n=9).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甲磺酸伊马替尼中基因毒性杂质的检测.

  • 梯度洗脱RP-HPLC法同时测定甲磺酸伊马替尼中6种有关物质

    作者:张素娟;杨丽霞;池晓雷;宋倩男;梁敏

    目的:建立RP-HPLC法测定甲磺酸伊马替尼中的有关物质.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18(250mm×4.6 mm,5μm),流动相为0.04mol·L-1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甲醇(梯度洗脱),柱温30℃.结果:甲磺酸伊马替尼及其5个已知杂质和中间体T5在各自测定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甲磺酸伊马替尼、杂质Ⅰ、杂质Ⅱ、质Ⅲ、杂质Ⅳ、杂质V与中间体T5的检测限分别为0.6 ng、0.5 ng、0.5 ng、0.4 ng、0.2ng、0.2 ng、0.6 ng(S/N=3).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甲磺酸伊马替尼的有关物质测定.

  • HPLC-DAD法测定甲磺酸伊马替尼含量及有关物质

    作者:傅小勤;陈保来;仲艳;李家春;郭庆明;肖伟

    目的:建立HPLC-DAD法测定甲磺酸伊马替尼原料药含量及有关物质.方法:采用Waters X-Bridge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甲醇-三乙胺溶液(用磷酸调pH至8.0)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68nm,柱温30℃,进样体积为10 μL.结果:此色谱条件下,各组分之间分离度均大于2.0,线性范围9.09~90.92 μg·mL-1(r=0.9998),检测限为0.3 ng.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避免使用辛烷基磺酸钠离子对试剂对色谱柱寿命的影响.

  • 8例胃肠间质瘤的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邱开贵;李都;戈佳云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一类来源于间叶组织的胃肠道肿瘤,约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0.1%~3%,并占全部软组织肿瘤的5%.根据组织学分析,原发恶性GIST的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28%~60%.靶向治疗药物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是小分子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近2年来,我们对8例转移性或手术不能切除的GIST患者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观察,现对其疗效进行初步总结.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435例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后血液学不良反应

    作者:王娟;高松坤;李珍;李梦娟;张莉;宋永平

    目的 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IM)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患者的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接受IM治疗的435例CML慢性期患者血液学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不同临床病理因素分层患者血液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截至随访终点,435例慢性期患者中361例(83.0%)血象正常,74例(17.0%)发生血液学不良反应.61例(14.0%)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其中Ⅲ、Ⅳ级9例(14.8%);60例(13.8%)出现血小板减少,其中Ⅲ、Ⅳ级11例(18.3%);50例(11.5%)出现贫血,其中Ⅲ、Ⅳ级5例(10.0%);33例(7.6%)出现全血细胞减少.血液学不良反应多发生于治疗后2~3周.对治疗前病程、脾脏大小、Sokal评分、是否使用干扰素、融合基因、染色体、是否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是否获得主要分子学反应、Karnofsky评分9个因素组内患者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是否吸烟喝酒4个因素组内患者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如果IM治疗CML的初期发生Ⅰ、Ⅱ级血液学不良反应,可继续用药,若发生Ⅲ~Ⅳ级血液学不良反应时需减量或停药,患者血象在治疗4~6周后趋于稳定.在IM治疗CML后期出现严重血液学不良反应时,需进行骨髓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等相关检查,明确疾病分期,必要时可更换为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 剂量爬坡法治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不耐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马利;吴涛;汉英;贾占武;郭娟娟;白海;王存邦

    目的 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不耐受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剂量爬坡法治疗TKI不耐受CM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TKI治疗CML不耐受患者,通过剂量爬坡法甲磺酸伊马替尼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治疗可耐受.结论 剂量爬坡法治疗TKI不耐受CML患者有效且无明显血液学不良反应.

  • 减低剂量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患者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王志永;曲伟;邹慧琳;王华;景瑞;辛春红;于文青;冯四洲

    目的 提高对减低剂量甲磺酸伊马替尼(STI571)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CP)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减低剂量STI571(200 mg/d)治疗CML-CP患者,并对应用低剂量STI571后血药浓度与疗效的关系等进行文献复习.结果低剂量STI571治疗CML-CP在少数不能耐受佳剂量的患者中可能有效,其血药浓度可达到与标准剂量相同的血药浓度水平.结论CML-CP患者推荐采用标准剂量STI571治疗,但不能耐受标准剂量者在监测血药浓度条件下采用低剂量STI571可能有效.

  • 以黄疸、肝大起病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杨晨敏;李健

    目的 探讨以肝大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以黄疸、肝大为首发症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治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以肝大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通过羟基脲降白细胞数量,糖皮质激素退黄疸等对症支持治疗,继以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后血象改善且肝大明显消退.结论 甲磺酸伊马替尼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效果确切.

  •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发生严重剥脱性皮炎一例

    作者:闫艳;彭慧敏;王智

    患者 男性,52岁,于2010年11月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以间断骨痛、腹胀、低热(高体温38.5℃)1个月余,加重3d入院,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69×109/L,红细胞计数3.8×1012/L,血红蛋白145g/L,血小板计数361×109/L,脾脏甲乙线16.9 cm,可入盆;骨髓检查:骨髓中原始细胞占骨髓有核细胞的0.012,早幼粒细胞占骨髓有核细胞的0.002,中幼粒细胞占骨髓有核细胞的0.023,晚幼粒细胞占骨髓有核细胞的0.060,嗜碱性粒细胞占骨髓有核细胞的0.032;基因检查bcr-abl基因阳性,无激酶区突变;费城染色体阳性.口服羟基脲1.0 g/次,3次/d,化疗20 d后脾脏恢复到正常大小.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5.3×109/L,红细胞计数4.0×1012/L,血小板计数298×109/L,血红蛋白145 g/L,嗜碱性粒细胞0.020,复查骨髓达到完全缓解.

  • 甲磺酸伊马替尼致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并急性呼吸衰竭一例

    作者:李莉;何玲

    患者 男性,44岁,2012年7月8日因“白细胞增高,脾大3个月余”入院.以白细胞增高,脾脏大起病,既往无高血压及心肺疾病史.查体:脾脏大,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WBC)135×109/L,血红蛋白(Hb) 113 g/L,中性粒细胞(N)118.50×109/L.骨髓细胞学支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白血病融合基因bcr-abl(+),染色体核型分析:46,XY,t(9;22) (q34;q11).

  • 伊马替尼—糖尿病患者的福音?

    作者:吕青;邹征云

    伊马替尼,通用名甲磺酸伊马替尼,属于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它竞争性抑制三磷酸腺苷(adenosinetriphosphate,ATP)与胸苷激酶(thymidine kinase,TK)受体如Kit的结合位点,阻滞TK磷酸化,从而抑制信号传导,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伊马替尼不仅可以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等疾病,还可以通过抵抗胰岛β细胞凋亡、促进胰岛素的产生以及提高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等途径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疗效及预后.

  • 一例口服伊马替尼治疗慢粒白血病发生间质性肺炎的护理

    作者:庄洁

    本文总结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出现间质性肺炎的相关护理,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施有效的呼吸道管理,正确的饮食指导,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发热、皮疹的对症处理以及激素副作用的预防。经过及时诊治和精心护理,患者37天后病情好转出院。

  •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的应用及护理心得研究

    作者:常鑫;陈丽君;劳永聪;许璐;王石娟

    目的 研究与分析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的应用及护理心得.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电脑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型白血病后效果显著,且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能够达到较高的疗效,因此值得推广于临床应用.

256 条记录 13/13 页 « 12...567891011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