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残角子宫足月妊娠破裂并扭转活胎一例

    作者:张长业;索春;颜景云

    患者24岁,孕1产0.因停经37+3周,阵发性腹痛1 h于1999年3月20日入院.末次月经1998年7月1日,妊娠经过顺利,无阴道流血.体检:血压128/82 mm Hg(1 mm Hg=0.133 kPa),一般情况好,心肺正常.宫高30 cm,腹围98 cm,胎心率140次/min,枕右前位,先露浮,宫缩不规律,宫口未开.B超检查:双顶径8.6 cm,胎盘位于子宫右后壁下段,部分覆盖子宫内口,胎盘分级为Ⅱ级,羊水5.0 cm.入院诊断:妊娠37+3周,部分性前置胎盘.于入院第2天行剖宫产术,术中见大小两个子宫,妊娠子宫位于非孕子宫后方,二者相连密切,两宫体同时向右侧扭转90°(非孕子宫左侧圆韧带及输卵管位于切口下腹正中线上).向左侧扶正子宫位置,探查发现左侧为正常非孕子宫,如2+月妊娠大.右侧子宫似足月妊娠大小,外形规则,下缘游离,疑为残角子宫.其肌壁薄,下段前壁血管隐约可见,左前壁有一3 cm长斜形破裂口,边缘有活动性出血,破口下可见胎膜.腹腔内积血200 ml.切开妊娠子宫下段肌壁,切口下为胎盘组织,推离胎盘边缘,娩出一男婴,体重2 250 g,Apgar评分1 min 5分,5 min 9分.胎盘剥离困难,查见胎盘附着于右侧残角子宫前壁下段,与菲薄之肌壁粘连紧密.两子宫各连一正常圆韧带,输卵管及卵巢,两宫腔不相通.行右侧残角子宫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病理报告符合残角子宫妊娠.腹部刀口甲级愈合,母婴健康出院.后诊断:残角子宫足月妊娠破裂并扭转.

  • 不同位置子宫颈癌三维与二维近距离放疗剂量学研究和适治疗人群探讨

    作者:刘采虹;刘利;曾曼婷;刘琼;朱红

    目的 通过对CT引导的宫颈癌三维与二维近距离放疗计划的剂量学比较,探讨不同位置子宫对危及器官剂量分布和靶区适形度的影响以及二维近距离放疗治疗宫颈癌的适人群.方法 纳入我科30例宫颈癌患者的72次三维近距离放疗计划,并重新设计二维计划,测量子宫位置前后、左右偏离角度.分别按照宫体前后偏离角度(T)及HRCTV体积(VHRCTV)将数据分为A、B、C、D及Ⅰ、Ⅱ、Ⅲ、Ⅳ组,以探寻二维计划适子宫位置和HRCTV体积范围.统计采用配对t检验差异.结果 宫体前后偏离角度与两种计划的CI值及HRCTV D90无相关性(P值为0.077~0.633),与两种计划中膀胱D2 cm3呈正相关(P值为0.001~0.030),直肠D2 cm3呈负相关(P值为0.011~0.016).B组(|T|≤10°)及Ⅲ组(VHRCTV为86~96 cm3)中两种计划危及器官参数及CI值均相近(P值为0.040~0.463);而其他组均有不同程度上的差异(P值为0.000~0.940).结论 子宫前后位置虽然不影响靶区适形度,但会干扰周围危及器官剂量分布,而当子宫位置接近平位(前后偏离角度≤10°)、靶区体积适当(VHRCTV为86~96 cm3)时两种计划的剂量学相近,此时适采用二维近距离放疗.

  • 药物流产与子宫位置关系分析

    作者:吕秀丽

    用药物流产终止49d以内的早孕以被广泛运用,其成功率达90%以上,为了探讨孕囊排出和子宫位置是否有关,作者收集我院2001年4月~2005年2月份妇科门诊自愿行药物流产的896例无禁忌症的健康妇女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 腹部B超在绝经后妇女取环中的应用

    作者:孙继芬;刘薇

    宫内节育器(IUD)是我国妇女普便采用的避孕措施[1].30余年前放置IUD的妇女已逐渐进入绝经期,现在绝经后取环手术大量增加.取环困难临床上常见,手术并发症也明显增多.为了提高取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我院2年来应用腹部B超监视下取环,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期间来我院要求取环的绝经后妇女共100例,年龄44~77岁,放置IUD时间3~44年,绝经1~35年,均为无尾丝节育器,所有患者的身体状况良好,术前均做妇科常规检查和B超检查,了解有无生殖系统炎症,子宫位置、大小、确定IUD位置、形态和类型、是否有IUD嵌顿以及宫内的其他病变等.随机分为2组:B超组50例,非B超组50例.

  • 女性围绝经期健康大讲堂(之三十三)

    作者:颜嘉楣

    子宫是孕育胎儿的器官,正常子宫约鸭蛋大,像一只倒置的梨,其颈管与阴道顶端相连,上方较宽的部分是子宫体,下方细小的部分叫子宫颈。正常子宫位于腹部下的盆腔内,在膀胱和直肠之间,子宫颈低点应在骨盆的坐骨棘水平以上。如果由于某些原因造成子宫位置下降,宫颈低点降至坐骨棘水平以下就称为子宫脱垂,中医称之为“阴挺下脱”,俗称为“掉茄子”。

  • 基于 MRI 矢状位图像的子宫位置评价研究

    作者:何家维;张桂艳;叶信健;张弦;严志汉

    目的 探讨基于MRI矢状位T2WI图像对子宫位置评价的可行性,并对其进行测量和分类.方法 选择行盆腔MRI成像的正常中青年女性88例(包括经产妇52例和未产妇36例).在仰卧位矢状位T2WI上测量阴道轴线与子宫颈轴线的夹角来描述子宫的倾斜方向和程度,测量子宫颈轴线与子宫体轴线的夹角来描述子宫弯曲方向和程度,根据倾斜和弯曲方向进行分类,并比较经产妇和未产妇子宫位置的差别.结果 88例女性子宫平均倾斜( 208.8±13.7)°,弯曲(190.2±17.2)°.位置可分为9类,其中前倾位47例,包括前倾不屈6例,前倾前屈23例,前倾后屈18例;平直位31例,包括平直不屈6例,平直前屈4例,平直后屈21例;后倾位10例,包括后倾不屈2例,后倾前屈5例,后倾后屈3例.未产妇子宫平均倾斜(175.8±16.8)°;弯曲(135.8±19.4)°.经产妇平均倾斜(232.8±15.2)°;弯曲(250.2±11.8)°,与未产妇比较两者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借助MRI矢状位T2 WI图像,可以准确的对子宫位置进行测量和分类.在仰卧位矢状面上子宫位置可分为9个类型,未产妇和经产妇的倾斜和弯曲角度存在差异.

    关键词: 子宫位置 MRI 测量 分类
  • 子宫位置与药物流产率关系的探讨

    作者:韩悦;龙凤鸣;丁艺华

    目的:探讨子宫位置与药物流产率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符合条件的妇女453例,根据子宫体与子宫颈轴与阴道纵轴角度不同,分为子宫水平位、子宫前倾位、子宫后倾位、子宫前屈位、子宫后屈位5组,各组给药方法相同,观察药物流产效果.结果:5种子宫位置流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后屈位及前屈位药物流产后出血天数明显延长,与其他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从整体上反映出子宫位置与流产成功率是有直接关系的.在药物流产后特别是前屈位及后屈位,在8、15 d和首次转经时的3次随诊中,对药物流产失败及不全流产者及时进行干预,可缩短出血时间,减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 宫内节育器异位穿孔28例临床分析

    作者:姜家安;李云清

    放置宫内节育器(IUD)是我国育龄妇女主要避孕措施,具有安全、有效、简便、经济等特点,在各种避孕方法中使用广泛,尽管操作简单,但由于宫颈条件、子宫位置、放置时机、放置技术、IUD的选择等因素的影响,有可能发生IUD异位、穿孔.为提高手术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总结我院1991年11月~2003年7月收治的28例IUD异位穿孔病例进行分析.

  • 自制黄艾汤用于子宫不同位置药物流产后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王秀香;韩定英;卓有珍

    目的:观察自制黄艾汤用于子宫不同位置药物流产后的临床效果。方法282例药物流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1例。对照组服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服用自制黄艾汤治疗。观察两组阴道流血量、阴道流血时间、流产情况。结果①观察组出血量少、量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阴道流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完全流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子宫前倾位和子宫后倾位分别与子宫前屈位和子宫后屈位比较完全流产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黄艾汤用于流产后能有效减少阴道流血量,缩短阴道流血时间,提高完全流产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且子宫位置对流产效果有一定影响,子宫前倾位和子宫后倾位流产效果明显高于子宫前屈和子宫后屈位。

  • 子宫位置对宫内节育器续用率的影响分析

    作者:胡海军;刘春燕;李佳平

    目的:探讨子宫位置对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contraceptive device, IUD)续用率的影响。方法分析2010年大邑县计划生育服务站门诊放置IUD育龄妇女585例,将其中后位子宫195例作为观察组,非后位子宫39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病例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随访2年, IUD累积续用率观察组为69.74%,对照组为87.95%(P<0.05)。结论后位子宫放置IUD后2年累积续用率显著低于非后位子宫者。在放置IUD时应考虑后位子宫对IUD续用率可能有影响,必要时可选用其他避孕方式。

  • 子宫位置与药物流产的关系

    作者:何惠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49天以内的早孕,是安全、方便、有效的非手术流产方法,在我国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与手术终止早孕相比,虽然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方法具有无损伤、痛苦轻、精神负担小等优点,但有6%~1 0%的不全流产和失败率.

  • 子宫穿孔时还纳嵌顿网膜的可行性探讨

    作者:周晓娟;周殷

    人工流产、清宫术由于不在直视下进行,加之子宫位置、大小、形态、质地、术者技术水平等的不同,稍有不慎,即可发生穿孔,而腹腔内大网膜活动性大,易自穿孔处脱出并嵌于宫腔,为减轻对病人的损伤、减少不良后果,本院自1998年1月-2001年12月间对该类病人有选择性地进行了经阴道还纳的尝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药物流产类型与B超观察子宫位置关系的研究

    作者:彭晓玲

    目的 研究不同子宫位置对药物流产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将798例早孕患者用B超记录子宫位置,并服用药物进行流产.依据不同位置作子宫流产疗效率的比较.结果 子宫正常住药物流产的完全流产率高达96.49%,子宫前倾位、前屈位、后倾位、后屈位完全流产率分别为93.61%、79.78%、92.55%、63.89%,前屈位、后屈位与正常位、前倾位、后倾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 不同子宫位置对药物流产成功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以前屈位、后屈位成功率较低.

  • 子宫位置与药物流产成功率之相关性的探讨

    作者:杨华

    目的 子宫位置与药物流产成功率之相关性的探讨.方法 对2008年1月~2010年5月在我院自愿行药物流产的216例早孕的健康育龄妇女行药物流产终止早孕,第一天上午口服米非司酮50mg,12h后口服25mg,第二天上午口服米非司酮50mg,12h后口服25mg,两天共服150mg.第三天上午8时来院空腹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结果 药物流产完全流产率90.7%.正常位置组(水平位、前倾位、后倾位)完全流产率高,后屈位组低.水平位、前倾位和后倾位组与前屈位、后屈位组流产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水平位、前倾位和后倾位组流产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药物流产结果与子宫位置具有相关性.

  • 子宫位置与药物流产后胎物残留的关系

    作者:綦翠萍;阿孜古丽

    为探讨药物流产后胎物残留是否与子宫位置有关,现将笔者在县医院妇产科进修时2005年元月-2006年元月门诊210例药物流产的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药物流产失败248例患者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高继燕

    目的 分析药物流产失败的原因,以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及禁忌证.方法 对2366例在天津市塘沽大华院门诊行药物(米非司酮配合米索前列醇)流产失败患者的孕龄、孕产次数、孕囊直径、孕妇年龄、子宫位置方式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停经时间长、孕产次数越多、孕囊直径>2 cm、年龄≥35岁、子宫后倾后屈位者,使用药物流产失败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 影响药物流产成功的因素有孕龄、孕产次数、孕囊直径、孕妇年龄、子宫位置.

  • 药物流产后胎物残留与子宫位置的关系探讨

    作者:王宏宾

    药物流产术后并发症.

  • 子宫阔韧带妊娠超声表现1例

    作者:王卫民;郭争捷;李群

    患者女,32岁.主诉停经2月余,于停经35 d左右出现阴道暗红色液体,量少并出现早孕反应,曾在当地医院诊治后症状缓解;于停经2月余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阴道少量暗红色液体至今,恶心呕吐加重,故来本院就诊.妇科检查:子宫稍大,于子宫后方扪及如孕8周大小包块.尿妊娠试验阳性.超声显示:子宫位置较高,左移,子宫稍增大,约6.8 cm×5.7 cm×6.8 cm,宫内见4.3 cm×3.0 cm囊性结构,内未见胚芽,于子宫右侧输卵管下方可见6.1 cm×5.4 cm包块(图1),包块向下方至宫颈右侧,包块内见4.2 cm×3.0 cm孕囊,囊内见胚胎及心管搏动,头臀长3.0 cm,并可见胎盘声像,陶氏腔未见明显无回声区,右卵巢未显示.超声提示:①异位妊娠(阔韧带?卵巢?),胚胎存活;②宫内假孕囊.住院后因突发右下腹剧烈疼痛,伴肛门坠胀感急诊手术.

  • 药物流产与子宫位置的关系

    作者:陈劲梅

    目的 探讨药物流产与子宫位置的相关性.方法 566例自愿行药物流产的健康妇女给予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口服,观察孕囊排除与子宫位置的相关性.结果 子宫前倾位,后倾位完全流产率与正常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前倾位与后倾位完全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前屈、后屈位完全流产率均低于正常位,不完全流产率高于正常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药物流产除了严格掌握适应证外,还要根据子宫位置进行选择.

  • 药物流产与子宫位置相关性分析

    作者:陈海英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与子宫位置相关性。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50例药物流产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药物流产方法、结果等,准确记录所得数据并分析药物流产与子宫位置相关性。结果:对我院50例药物流产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可知,子宫正常位置完全流产率高(90.00%)、子宫后屈位完全流产率低(40.00%),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后屈位患者经药物流产成功率较低,临床医生应于药物流产前通过多种检查掌握患者子宫位置,根据其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流产方法,提高人工流产成功率并保障患者生活质量。

117 条记录 2/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