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保留骨膜自体颅骨体内保存后早期再植的临床观察

    作者:孙国庆;刘兆艳;付莛凯;付海霞;陈祥涛;夏国亮;赵涛;许真

    目的 探讨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采用保留骨膜、体内保存的自体颅骨骨瓣行颅骨修补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日照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去骨瓣减压术时保留骨瓣骨膜、体内皮下保存的方法行自体颅骨修补的患者67例.所有患者均于减压术后4~8周内进行修补.修补术时取部分骨组织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骨活性;术后所有患者常规行CT检查,34例患者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检查,以明确自体颅骨愈合情况.结果 67例患者颅骨修补时,骨瓣大小基本如减压时;病理学检查未见骨细胞破坏、无灶性死骨形成,为正常骨性结构.修补术后随访1~2年,头颅CT扫描显示,修补术后1、6、12、24个月颅骨愈合率分别为0%、62.7% (42/67)、100% (67/67)、100%(53/53);随访期内无一例患者发生颅骨吸收.SPECT显示,患者颅骨血运良好,骨质存活良好.随访期内,1例(1.5%)发生皮下少量积血,4例(6.0%)出现皮下积液,无颅内及皮下感染.结论 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回植保留骨膜、体内保存的颅骨骨瓣,能很大程度上保留骨瓣的生物学特性,临床疗效好.

  • 筛窦囊肿致眶骨膜下积液1例

    作者:张弿;张治军;袁波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6岁,因左眼突然疼痛1周伴视力下降入院.患者于1周前无明显诱因下突然出现左眼胀痛感,继而出现流泪不止,视力下降.来我院眼科就诊,查视力:左眼0.8,眼球略外突,偏向外下方,内眦部稍隆起,眼睑肿胀,眼球活动轻度受限.

  • 用鼻中隔软骨与下鼻甲粘膜缝合修补鼻中隔矫正术中的穿孔

    作者:崔哲洙;金顺吉;许红日;金永德

    中隔矫正术中一侧或双侧粘骨膜撕裂或双侧对称性撕裂时容易引起鼻中隔穿孔.目前对鼻中隔矫正术中双侧对称性粘骨膜撕裂的修补方法,有对撕裂的鼻中隔粘骨膜的各种减张缝合法,用颞筋膜或髂筋膜修补鼻中隔穿孔,或用鼻甲粘膜修补鼻中隔穿孔,以及用鼻中隔矫正术中切下来的鼻中隔软骨放置在两侧穿孔处的鼻中隔粘骨膜之间等.我们自1999年3月至2001年3月,为8例鼻中隔矫正术中双侧粘骨膜对称性撕裂的患者,用鼻中隔矫正术中切下来的鼻中隔软骨与切除的下鼻甲粘膜彼此缝合后,放置在两侧撕裂处的鼻中隔粘骨膜之间,来修补双侧对称性粘骨膜撕裂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舌系带过短与语音训练

    作者:金建秋;戴永雨

    舌是一个具有高度活动性的器官,它由纵向、横向的内在肌束组成.舌下的系带是连接舌前部到口底部的粘膜折叠所形成的,其中通常包含一些肌纤维.系带将唇颊或舌连接于牙槽粘膜和(或)牙龈及其下方的骨膜.

  • 面颈部多间隙感染11例诊疗分析

    作者:余得志;邱建新

    面颈部间隙系散在于面颈部筋膜间、筋膜与肌肉间、肌肉与骨膜之间的潜在间隙,彼此相通,各间隙均为疏松结缔组织充满.间隙感染时,可局限于一个间隙,也可沿间隙扩散,由近及远,波及一个或数个间隙.

  • 茎突切除钳的研制和临床应用

    作者:王志斌;陶燕玲;葛新;彭丹;胡劲;刘爱国;崔永华

    经口进路茎突截短术视野受限[1],传统切取茎突的器具包括骨剪、骨钳或咬骨钳,除有时尚需修整茎突残存尖桩外,截骨时必须高度戒备断骨从夹持器械滑脱[2-3].为了防止断骨滑脱,扁桃体圈套器已用于紧固粗硕的茎突切除段[4],采用不同型号的子宫刮匙分离茎突骨膜可改善手术视野[5].近来我们研制一种专门用于经口进路的手术器械,称之为茎突切除钳,现介绍如下.

  • 外眦韧带及骨膜修复眼睑缺损的临床观察

    作者:董敬民

    目的观察眼睑肿瘤切除术后以外眦韧带及骨膜组织Ⅰ期修复眼睑缺损的效果.方法 33例眼睑肿瘤切除行Ⅰ期眼睑缺损修补术,在显微镜下用尖刀片彻底切除眼睑癌组织,潜行分离颞侧皮肤、肌层、外眦韧带及骨膜,视缺损大小松解外眦韧带及骨膜,内眦睑板残端与外眦韧带及骨膜组织缝合.观察术后外观及眼睑功能,术后随访6月~3年.结果 在33例中,上睑肿瘤21例,下睑12例,术后7天拆线,31例治愈(93.94%),外观及功能满意.2例显效.结论外眦韧带及骨膜转位方便,且外眦韧带及骨膜为转位活组织,无术后坏死或组织挛缩,可对眼睑肿瘤术后的眼睑缺损行Ⅰ期修复.

  • 牛角挑伤眼眶部一例报告

    作者:杜刚;孙叙清

    患儿××,男,8岁,住院号087221,因放牛时不慎被牛角尖挑伤右眼眶部5小时入院.检查:右眼睑水肿,内眦下方约1 cm处呈")"形全层皮肤裂伤,伤口长3 cm,创缘较整齐,深达眶内侧壁近筛窦处,内眦韧带及前泪嵴骨膜,呈片状撕裂,失去正常结构,附带少量碎骨片,与筛窦相通.

  • 经骨膜下入路摘除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毅;李月月;赵海萍;丁琢;肖利华

    目的 探讨经骨膜下入路摘除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适应证及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2004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武警总医院眼眶病研究所手术并经病理学确诊的眼眶海绵状血管瘤(OCH)患者资料42例行回顾性分析.术前根据临床表现、CT及MRI影像学特征诊断为OCH.根据肿瘤发生部位分为4组:Ⅰ组(18例),肿瘤位于眼眶颞上象限;Ⅱ组(15例),肿瘤位于眶上裂及周围的眶尖部;Ⅲ组(4例),肿瘤位于眶底部的周围间隙,深至眶尖;Ⅳ组(5例),肿瘤位于鼻下象限.4组均采用眶周皮肤切口,分离至眶缘骨膜后,经骨膜下入路摘除OCH.记录术后并发症和随访结果.结果 术前诊断正确率100%.所有肿瘤均经一次手术彻底摘除,手术时间平均20 ~ 30 min.38例(90.5%)完整摘除,4例(9.5%)分块取出.为扩大Ⅱ组眶尖部术野,6例(14.3%)截除眶外上方骨缘,3例(7.1%)使用磨钻磨除眶壁骨质.随访1~7年,影像学证实无肿瘤残留或复发,6例(14.3%)视力较术前提高.术后暂时性并发症包括:球结膜水肿9例(21.4%),眼球运动受限4例(9.5%)和3例上睑下垂(7.1%).永久性并发症包括:眼球极限运动受限和瞳孔向心性扩大,各2例(4.7%).结论 经骨膜下入路适合摘除眼眶颞上、鼻下及眶底部等距骨壁较近且粘连不重的OCH,或眶上裂附近的OCH,手术安全有效,无严重并发症.

  • 用外侧眶骨膜瓣代替睑板行眼睑重建术

    作者:高涛;王凯军;姜节凯

    目的 评价用外侧眶骨膜瓣代替睑板行外侧眼睑重建术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外眦部眼睑肿瘤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眼睑基底细胞癌7例,睑板腺癌4例,鳞状细胞癌2例,切除肿瘤同时一期用外侧眶骨膜代替睑板,用颧部或颊部的旋转皮瓣或滑行皮瓣修复缺损皮肤行眼睑重建术.结果 术后随访8~56个月,未发现肿瘤复发,所有患者眼睑形态自然,双侧睑裂基本对称,眼睑活动好,无眼睑切迹及内翻倒睫和外翻情况出现.患者对手术疗效表示满意.结论 用外侧眶骨膜瓣代替睑板行眼睑重建术对于外侧眼睑缺损在1/3-2/3范围内且肿瘤未影响到眶骨的患者,尤其对于同时影响上下睑的患者的眼睑修复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中华眼科杂志,2009,45:127-130)

  • 外伤致眼球陷入筛窦一例

    作者:李志红;王俊环;杨咏梅

    患者女,30岁,因左眼被木棒击伤10 h,于2002年11月8日来我院就诊.眼部检查:视力:左眼光感,上睑皮肤裂伤约3 cm,眼睑肿胀,开睑后未见眼球组织.CT显示:眼球脱位于筛窦内(图1).右眼未见异常.诊断为外伤性眼球脱位于筛窦、眶内侧壁爆裂性骨折.治疗方法:局部麻醉下沿左眼眉弓内下缘作弧形皮肤切口,距内眦5 mm,向下达泪囊区,长约40 mm,切开皮肤直达骨膜表面.沿切口将骨膜连同内眦韧带、泪囊一起自骨壁剥开,逐渐向眶深部剥离,见筛窦纸板粉碎性骨折,筛窦与鼻腔相通.清除骨折碎片,除去部分鼻侧眶缘,用食指将眼球推顶复位.术中检查结果: 结膜囊完整,眼球无破裂,视力光感阳性,角膜透明,前房内无出血,T-1.

  • 骨膜原位成骨促进兔下颌骨缺损修复的研究

    作者:谢利娜;潘巨利;黄欣;陈仁吉;郭文锦;田欢;王东胜

    目的 动态观察并验证骨膜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12只6个月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去除骨膜组和保留骨膜组,每组6只,均制备下颌骨体10 mm×8 mm全层骨缺损,术后2周、4周、8周每组处死2只动物,标本行肉眼、X线、扫描电镜及组织学观察,计算缺损区新骨面积,两组间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X线、扫描电镜及组织学结果显示,第4、8周时保留骨膜组的成骨速度、新骨量及骨密度均优于去除骨膜组,第2周时两组间差异不明显.保留骨膜组后期出现少量中央成骨,去除骨膜组整个观察期间主要为边缘成骨.第2周时两组间新骨生成面积无明显差异,第4、8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保留骨膜能促进成骨,手术1个月后骨膜成骨的效果更明显.

  • 巨大混合性牙瘤1例

    作者:郑金平;许胜;柳忠豪;韩茂强;张玲

    牙瘤由一个或多多个牙胚组织异常发育增生而形成.常因牙瘤所在部位发生骨质膨胀、牙瘤压迫神经产生疼痛或肿瘤穿破粘骨膜发生继发感染时才被发现.现将我科诊治的1例巨大混合性牙瘤报道如下.

  • 冷冻异体骨膜引导骨组织再生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希云;周丛豪;娄铁尘;李志华

    目的 探讨用冷冻异体骨膜作为引导骨组织再生膜的可能性.方法 取兔颅骨顶部骨膜经冷冻处理,在31只日本大耳白兔的下颌骨造成两处骨缺失,采取同体对照,一处表面覆盖冷冻异体骨膜,另一处不覆盖.分别在第4、8、12、16周处死动物,行X线及组织学观察.结果 冷冻异体骨膜不产生排斥反应,可在体内维持8~12周,具有良好的阻挡纤维组织长入骨创面、分隔不同细胞及引导组织再生的功效.结论 冷冻异体骨膜是一种理想的引导骨组织再生膜.

  • 论先天性唇裂整复理论与技术的三个划分

    作者:石冰

    一、以重建发育方式(development field reassignment)为主导的手术设计与方法以重建发育方式为主导的手术设计与方法源于唇裂功能基质修复外科的概念.其手术设计与方法的应用原则概括为:(1)矫正畸形组织的顺序为先软组织后骨骼结构;(2)手术不仅要矫正唇裂的外形,更要从其形成原因上予以矫正;(3)骨膜是功能基质,在矫正畸形组织时应采用骨膜下的分离,以保护骨形成的新生层的血供,骨膜上的分离将有损正常血供的解剖结构;(4)消除作用于裂隙的异常生物力,将不连续的解剖结构重新建立;(5)将所有发育中的结构恢复到正常位置.

  • 骨膜包绕肌腱松质骨粒与BMP复合体替代月骨的实验研究

    作者:胡成栋;邵新中;张伯勋;孟钊;糜菁熠;姚群

    目的探讨自体骨膜包绕肌腱松质骨粒与BMP形成复合体替代月骨治疗Kienbock病的可行性.方法 42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2组,A组取兔胫骨上段骨膜包绕部分髌腱、松质骨粒与BMP组成复合体,B组以骨膜包绕髌腱复合体作为对照,将两组复合体分别置于兔膝关节髌上囊(此环境类似于人体替代月骨后的生理环境),术后1、2、4、8、12、16、24周取标本进行放射学、光镜及电镜检查,并对复合体CT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复合体在骨膜及BMP/松质骨粒缓释系统双重诱导下,2周即有新生骨出现,8周形成表面光滑、外周为完整骨包壳中心为骨髓细胞的类圆形骨性团块,24周复合体无退变吸收.B组复合体24周内无骨团块形成,A、B组复合体CT值在不同时间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体骨膜包绕肌腱松质骨粒与BMP复合体成骨时间早、成骨完全,并具有适宜的可塑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必要的实验依据.

  • 一次性修补先天性单侧Ⅲ度腭裂30例

    作者:孙强;王卫民;谷峰;刘娟

    先天性单侧Ⅲ度腭裂的治疗方法是对硬、软腭及腭前部裂隙进行修补,未修补腭前部唇侧裂隙,则可导致并发症而行二次手术.为此,我们于1995年始采用鼻侧犁骨、齿槽突粘骨膜连续翻转瓣加齿槽突唇侧裂隙Z形交叉瓣,对腭前部裂隙唇腭侧一次性修补30例,效果满意.

  • 胫骨延长术治疗胫腓骨缩短畸形愈合1例

    作者:王清连;袁廷贵;唐国友;许敦传

    1 病例报告病人男,15岁.因左小腿炸伤后缩短畸形9个月,于2001年10月29日入院.病人于9个月前被制作鞭炮的炸药炸伤,致左小腿粉碎性骨折.行胫骨外固定架固定术,术后因骨缺损致左小腿比右小腿缩短11 cm.左小腿下1/3处前内侧有10 cm×8 cm 的瘢痕,左足跖屈功能差,行走跛行.于2001年11月4日行左胫骨延长术.手术方法:于左胫骨结节平面,先后用2根直径4 mm 钢针由内向外交叉穿透胫骨,进出口处两针之间的距离为4 cm,于左踝关节上方10 cm 处以同样的方法穿针.于小腿上1/3段分别取前内、前外侧切口约5 cm 暴露胫骨和腓骨,剥离骨膜后横形锯断胫腓骨.在保持胫腓骨断离处解剖对位的情况下将胫骨延长器固定于4根钢针上.彻底止血后分别缝合骨膜、肌肉、皮下组织及皮肤,无菌敷料包扎.术后第12天拆线,以后每天旋转延长器约1 mm,住院22天,出院时 X 线片示:胫腓骨断端相距1 cm,对线良好.出院后以同样的方法和速度延长,术后第120天延长11 cm,此时与健肢等长,X 线片示:胫腓骨断端之间有骨痂生长,密度较低,对位良好.术后第328天,胫腓骨延长处骨已愈合,对位良好,拆掉延长器固定架并拔除4根钢针.后逐渐下地行走,跛行消失.

  • 作者:

    关键词:
  • 自体胫骨带骨膜骨移植治疗距骨内侧骨软骨损伤

    作者:袁毅;王涛;周兵华;唐康来

    目的:探讨经内踝截骨、胫骨带骨膜骨移植治疗距骨内侧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采用内踝截骨、病灶清理、胫骨带骨膜骨移植治疗距骨内侧骨软骨损伤28例.术中经内踝截骨,显露内侧距骨顶,清理碎裂软骨,去除病灶及囊肿,自同侧胫骨钻取带骨膜骨柱,采取打压固定技术将骨柱植入受区钻好的孔中,固定内踝截骨块.观察患者术前术后踝关节X线片、MRI,在PACS系统测量比较距骨骨软骨损伤水肿区域的左右径、前后径及深度变化,比较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结果:本组共23例患者获终随访,随访时间15个月(10~ 28月),X线片证实术后平均1 1周(9~14周)内踝截骨端愈合,MRI检查显示患者术后病灶骨髓水肿区域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例患者形成软骨组织稍高于周围关节软骨,2例患者软骨下骨囊肿未完全消失,6例取内固定时行关节镜检,其中5例移植物与周围关节软骨愈合良好,表面被软骨样组织覆盖,其色泽、光滑度等与周围软骨面差异较小,患者AOFAS踝与后足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随访期间未见供区疼痛、伤口感染、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结论:对于Ⅲ~Ⅴ期距骨骨软骨损伤,经内踝截骨、病灶清理、胫骨带骨膜骨移植可修复软骨缺损,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434 条记录 4/22 页 « 12345678...212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