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达·芬奇机器人左肺上叶切除术与淋巴结清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

    作者:柏启州;苟云久;于珺;贺生亮

    目的:分析采用达·芬奇机器人左肺上叶切除术与淋巴结清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其进行达·芬奇机器人左肺上叶切除术与淋巴结清除术,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手术治疗后,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全部顺利出院,且经随访,肿瘤未出现转移、复发和进展.结论:采用达·芬奇机器人行左肺上叶切除术与淋巴结清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进行治疗后,8例患者中无患者出现并发症,极大地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阴茎鳞状细胞癌行淋巴结清除术术后并发症:M.D.Anderson癌症中心的经验

    作者:

  • 减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推动我国腹腔镜泌尿外科发展

    作者:马潞林;那彦群

    1991年,Clayman等[1]报道应用腹腔镜行肾切除术;1992年,Morgan等[2]首次报道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同年,Higashihara等[3]报道肾上腺摘除术.此后的10余年间,腹腔镜在泌尿外科发展十分迅速,尤其是近些年来,腹腔镜手术几乎涵盖了泌尿外科和男科学的各个领域,如根治性肾切除术、肾上腺切除术、肾盂输尿管成形术、肾囊肿去顶术、腹膜后淋巴结清除术、精索静脉结扎术以及隐睾术、前列腺癌根治术以及膀胱全切加重建术,新一代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已经在国外开展.在美国、德国等医学水平领先的国家,微创手术已经在泌尿外科领域占有很大比重,除腹腔镜外,还包括膀胱镜、输尿管镜、电切、钬激光以及绿激光等技术.腹腔镜的发展代表了泌尿外科甚至是外科手术的发展方向,手术逐渐进入微创时代.近几年,我国的泌尿外科同道经过自身的努力,在腹腔镜手术的应用方面取得了惊人的进展.在国内的一些单位,腹腔镜的根治性肾切除术、肾上腺肿瘤切除术、肾囊肿去顶术等已经逐步替代了以往的开放手术而成为常规手术,膀胱全切、前列腺癌根治术等高难度腹腔镜手术也有了报道,这标志着我国泌尿外科腹腔镜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在逐步缩小.这是十分令人鼓舞和振奋的.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国内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的真正广泛应用毕竟只有短短几年,而作为一项新技术,在带给我们惊喜的同时,也带给我们很多经验和教训,有些教训是很深刻的.只有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才能促进这一新技术的发展.以下谈一谈我们的体会:

  • 手助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清除术一例

    作者:谢立平;郑祥毅;秦杰;徐农;姜海;王微

    自1992年美国Rukstalis等[1]报道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清除术(RPLND)以后,经过发展,对睾丸肿瘤后腹膜病理分期临床I期,腹腔镜RPLND已成为一种既精确又可靠的方法[2,3].然而,迄今仅少数泌尿外科医师能够开展这项手术.阻碍其推广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学习曲线过长[2].现报告手助腹腔镜RPLND治疗病理Ⅱb期右睾丸混合生殖细胞肿瘤1例.

  • 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对淋巴结切除临床决策的指导意义

    作者:高媛;宋春雷;楚蔚昕

    目的 Ⅰ期子宫内膜癌手术范围是否应常规包括淋巴结切除国内外专家意见尚未统一.本研对临床Ⅰ期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手术前后的诊断符合率进行分析,探讨临床Ⅰ期子宫内膜癌行淋巴结切除的指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 05-10-2013-05-10青岛市立医院收治的127例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下筋膜外全子宫+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除术(其中55例同时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除术).比较手术前后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肌层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符合情况,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手术前后组织学分级诊断符合率为76.4%(97/127),8.1%(9/111)的患者新增为高危因素合并者;病理类型诊断符合率为89.8%(114/127),10.2%(13/127)的患者新增为高危因素合并者;肌层浸润诊断符合率为74.8%(95/127),20.4%(20/98)的患者新增为高危因素合并者;淋巴转移诊断符合率为89.0%(113/127),11.0%(14/127)的患者新增为高危因素合并者.14例淋巴结有转移,其中盆腔淋巴结转移10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1例,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共同转移3例.2例术后病理确诊侵犯宫颈间质,其中1例伴有盆腔淋巴结转移.11.8%(15/127)的患者术后手术病理分期升高.淋巴结转移与组织学分级相关,x2 =8.444,P=0.015;与肌层浸润相关,x2=7.601,P=0.004;而与病理类型无关,x2=0.995,P=0.156.病理确诊的低危患者(中、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且肌层浸润<1/2)淋巴结转移率为2.7%(2/75).结论 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术前判断准确性不高,低危患者也可发生淋巴结转移,因此主张对临床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行全面的分期手术,更好地指导术后辅助治疗方案选择,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 原发性肺癌淋巴结清除临床价值的探讨

    作者:王伦青;张哲;尹志伊;何宝亮;唐国健

    目的:探讨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和分布特点,以期为手术时淋巴结系统清除提供参考.方法:对320例肺癌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一侧全肺切除患者68例,肺叶或双肺叶切除患者252例.术中按照Naruke肺淋巴结分布图进行了系统淋巴结清除,并进行病理检查.结果:淋巴结转移率为48.7%(156/320),其中N2转移率为35.6%(114/320).第7和4组淋巴结转移活跃,淋巴结转移受肿瘤部位、细胞类型和分化程度等因素影响,上叶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中下叶,X2=23.54,P<0.01;肿瘤越大,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就越高,X2=13.47,P<0.01;低分化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率比高分化癌高,X2=5.36,P<0.05;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率比鳞癌高,X2=18.09,P<0.01.结论:多数肺癌的淋巴结转移遵循由近及远、自下而上、由肺内经肺门再向纵隔的转移规律,许多纵隔淋巴结转移呈"跳跃式".肺癌切除术时无论是哪一叶均须施行系统性胸内淋巴结清除.

  • cN0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颈淋巴结清除意义的探讨

    作者:吴恢升;王敏;陈伟财;王媛;王先明

    为了探讨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行中央区颈淋巴结清除(CLND)的临床意义,对96例cN0期甲状腺 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83例患者行患侧腺叶加峡部和对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十患侧中央区颈淋巴结清除术(CLND),13例患者行全甲状腺切除+CLND,37例(38.54%)发生淋巴结转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50%(12/96),短暂喉返神经麻痹7例,低钙表现5例,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术后随访12~54个月,均未发生复发和转移.初步研究结果提示,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高,同期行CLND是必要而安全的术式.

  • 早期胃癌不同淋巴结清除术的合理评价

    作者:黄宝俊;鲁翀;徐惠绵

    目的 合理选择早期胃癌不同淋巴结清除术式.方法 以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325例早期胃癌为研究对象,总结其各站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不同淋巴结清除术的效率,并分析淋巴结转移与病理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结果 全组淋巴结转移率为14.8%,转移度为3.0%.胃下部癌第Ⅰ站淋巴结转移率为14.5%,各号淋巴结均有转移;第Ⅱ站淋巴结转移率为6.9%,以No.7、8a淋巴结转移率较高,而No.1、9、11p、12a和14v淋巴结几乎无转移.胃中部癌第Ⅰ站淋巴结转移率为13.8%,No.1、3、5、6淋巴结有转移;第Ⅱ站淋巴结转移率为6.9%,仅No.7、8a淋巴结有转移.大癌灶(>3.0 cm)、黏膜下癌、低分化和淋巴管癌栓阳性者的第Ⅰ、Ⅱ站淋巴结转移率较小癌灶(≤3.0cm)、黏膜内癌、高分化和淋巴管癌栓阴性者明显增高(P<0.05).结论 单纯D1或D1+No.7淋巴结清除术适合于癌灶直径≤1.0 cm或黏膜内癌;D1+No.7、8a淋巴结清除术适合于早期胃中、下部癌中直径>1.0 cm、凹陷型、黏膜下癌,其中癌灶直径>3.0 cm、淋巴管癌栓阳性者应加行No.1、9淋巴结清除;标准D2、D3淋巴结清除术应尽量避免施行.

  • 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肠梗阻的危险因素分析(附740例报道)

    作者:孟一森;苏杨;范宇;虞巍;王宇;郑卫;谌诚;周利群;张骞

    目的:分析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发生肠梗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2005年1月至2014年8月期间接受根治性膀胱全切手术的患者共749例,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术后肠梗阻之间的相关性.排除9例接受原位回肠新膀胱的患者,共740例患者入选,其中男性596例,女性144例.患者中位年龄67岁,中位体重指数23.0 kg/m2,共有82例患者(11.1%)术后发生肠梗阻.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肠梗阻,将患者分为术后无肠梗阻组和术后肠梗阻组.结果:术后发生肠梗阻患者的年龄较大(中位年龄68岁vs.67岁,P=0.025),体重指数偏低(中位体重指数23.2 kg/m2vs.23.9 kg/m2,P =0.006);相对于接受输尿管皮肤造口的患者,接受回肠膀胱尿流改道的患者肠梗阻发生率更高[13.2% (66/500)vs.6.7% (16/240),P=0.008];行盆腔淋巴结清扫的患者肠梗阻发生率高于未行盆腔淋巴结清扫的患者[12.2%(77/632)vs.4.6%(5/108),P=0.021].发生肠梗阻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更长(中位住院时间24 dvs.17 d,P=0.000).术后肠梗阻与性别、既往腹部手术史、术前血红蛋白和肌酐水平、美国麻醉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评分、手术时间、出血量、异体输血、开放或腹腔镜手术、术后入监护室、肿瘤分期等因素均无相关性.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值1.185,95%置信区间1.036 ~1.355,P=0.013)、体重指数(OR值0.605,95%置信区间0.427~0.857,P=0.005)、尿流改道方式(OR值2.422,95%置信区间1.323 ~4.435,P=0.004)、盆腔淋巴结清扫(OR值2.798,95%置信区间1.069 ~7.322,P=0.036)和术后肠梗阻的发生具有相关性.结论: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肠梗阻的发生与年龄和体重指数存在相关性,高龄和低体重指数的患者发生术后肠梗阻的危险性增加;接受回肠膀胱尿流改道和盆腔淋巴结清扫的患者术后肠梗阻的发生率高于接受输尿管皮肤造口和不进行盆腔淋巴结清扫的患者.

  • T1 肺鳞癌及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

    作者:刘慧峰;周乃康;梁朝阳

    目的:探讨T1肺鳞癌及腺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和特点.方法:按Naruke等肺癌淋巴结分布图对162例T1肺鳞癌及腺癌行肺切除加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除术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162例T1肺癌患者中22例出现纵隔淋巴结转移(N2淋巴结转移),N2转移率为13.6%(22/162).瘤体直径≤1.5cm组和1.6~3.0cm组的N2转移率分别为2.8%和22.2%,其中瘤体直径≤1.5cm鳞癌组未见N2转移.T1肺鳞癌及腺癌的N2转移率分别为5.6%和20.0%,差异显著.T1高、低分化肺鳞癌及腺癌的N2转移率分别为4.3%和23.2%,差异显著.结论:T1肺癌中,N2淋巴结转移频度与肿瘤瘤体大小、分化程度、病理类型相关,且存在跳跃式转移的特点.故针对T1肺鳞癌及腺癌行肺切除术时施行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是非常必要的.

  •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行肺癌根治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魏立;陈明耀;陈重;务森;贾敬周

    学差异.结论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进行系统纵隔淋巴结清扫的肺癌根治是安全可行的,且能达到与传统开胸肺癌根治术同等的治疗效果.

  • 颈段食管损伤后游离空肠移植食管重建术1例

    作者:刘德若;寿延宁;张小伯;杨大章;吴耀煌;张彬

    患者女性,72岁.2002年1月12日发现左侧颈部肿物,大小约1.0 cm×1.5 cm.同年8月1日在外院行甲状腺左叶切除加淋巴结清除术.术中发现肿物侵犯气管和食管,术后病理诊断:甲状腺腺癌伴淋巴结转移.术后1 d进食后发现食物经颈部伤口引流管流出,当日再行手术切开探查,发现食管损伤,且食管壁炎症、水肿,尝试修补未能成功后,将下段食管缝合闭锁,上部食管破损在环状软骨水平,开放并持续引流,同时行空肠造瘘术.

  • 早期胃癌限制性切除的相对性

    作者:董湘歧;肖小炜

    在临床实践中,有许多早期胃癌没有淋巴结转移,其癌肿基本上局限于胃粘膜中,既不需行胃切除,也不需要行淋巴结清除术,只行限制性切除术即可.实际上,临床医生靠肉眼判断确定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通常只能根据肿瘤大小和内镜下获得的组织标本判断并以此决定是否采用限制性切除术,但是,活体组织学诊断与切除标本的组织学诊断经常不一致[1].内镜下活检的误诊,增加了限制性切除术的难度.为了评估早期胃癌限制性切除术的可能性,我们对本院1 018例活检和切除标本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 116例早期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析

    作者:纪瑞云;高楠;李扬;杨阳;刘爽;姚欣

    目的:探讨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点,佳外科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5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Ⅰ期宫内膜癌患者116例临床资料,术前诊刮,确诊为子宫内膜癌,术前经B超、CT及MRI检查未发现盆腹腔肿大淋巴结和子宫体以外的其他部位转移.术中探查无子宫以外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根据手术方式分两组,A组76例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B组40例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随访3年以上.结果:116例全部随访,随访率100%,A组5年生存率为89.5%(68/76),B组90.0%(36/40),术后复发12例,A组8例(占10.5%),B组4例(占10.0%),全部为Ⅰ b期G3、Ⅰc期G2、G3及非宫内膜腺癌.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子宫内膜腺癌(ⅠA期ⅠB期)及细胞分化良好(G1G2级)而且无相关高危因素的患者,单纯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是治疗早期宫内膜癌的佳治疗方案.

  • 超声成像评价乳腺癌相关淋巴结的研究现状

    作者:李文华;尹立雪

    随着早期乳腺癌临床诊断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发现实施手术的乳腺癌患者中有50%~70%并没有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其中早期浸润性乳腺癌仅5%左右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1]。乳腺癌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除术会产生较高的费用和死亡率,还常常伴有局部血肿和上肢水肿等严重的临床并发症[2]。因此,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并不是所有的乳腺癌患者均需要进行淋巴结清除术,特别是没有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长期以来确定乳腺癌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制定合理的外科手术方案一直是临床医生关注并想要解决的重要问题[3]。对于直径<20 mm的原位乳腺癌肿瘤,其相关淋巴结状态决定着是否需要进行局部或区域的辅助治疗,同时决定着患者的长期生存率。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能够早期准确地判断每个乳腺癌患者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从而使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免予不必要的腋窝淋巴结清除术[4]。

  • 诺维本静脉穿刺点渗漏1例

    作者:许爱玲;燕素珍

    1病例介绍病人,女,37岁,右乳癌根治术后3 a,右侧胸壁复发结节.手术切除右侧胸壁复发结节并行左腋下癌性淋巴结清除术.术后行紫杉醇加诺维本(NVB)化疗方案.于2003年5月15日行第3周期化疗,第1次静脉穿刺部位左前臂掌侧距腕关节12 cm处,快速静脉输注诺维本40 mg加生理盐水100 ml,化疗过程顺利,局部无渗出.

  • "顺便"手术引起医疗纠纷

    作者:肖列

    案情患者某某,女,演员,26岁.自诉右侧乳房有硬结,到某医院外科诊治.经活体组织检查证实为乳腺癌.所以医生告诉患者"要尽早切除右侧乳房",并明确将实情告诉患者父亲,她必须做右侧乳房全切除和周围淋巴结清除术,在取得患者及其父同意后,立即收入病房,并按预定计划施行手术.

  • 颈部淋巴结清除术临床应用体会

    作者:廉东瀛;牛春玲

    随着我院肿瘤外科的不断发展,颈部淋巴结清除术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本文将笔者近5年在颈部淋巴结清除术中积累了几点体会报告如下.

  • 早期乳癌温存疗法的临床应用

    作者:潘伟;刘世宇;鲍丽萍;李刚

    早期乳癌温存疗法即保留乳腺行区段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除术,术后采用术区根治性放疗,辅助化疗及内分泌治疗.我科自1996~1999年行此术式共10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年龄28~62岁,平均年龄42岁.肿瘤直径平均2.0 cm,组织类型:原位癌2例;浸润导管癌2例;浸润性小叶癌2例;粘液癌2例;硬癌1例;单纯癌1例.淋巴结转移N1a 1例,9例无淋巴结转移.1.2方法1.2.1适应证[1](1)乳腺原发肿瘤T≤3.0 cm;(2)肿瘤和乳头距离>3.0 cm;(3)临床触诊及乳腺钼靶片,彩超,磁共振等检查均证明病灶为单发;(4)腋窝无肿大淋巴结(N0).或小而活动的单个淋巴结(N1a);(5)乳房有足够大小,行区段切除术后乳房外观无明显变形;(6)术中冰冻病理进行断端检测无癌细胞残留;(7)病人自愿接受此疗法.

  • 吉非替尼致间质性肺疾病一例

    作者:任天舒;孙滢;党大胜

    1 病例摘要患者,女,68岁,于2009年11月发现左肺占位性病变,12月21日行左肺下叶切除、淋巴结清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下叶后基底段,约2 cm×2 cm.术后病理报:中分化腺癌、淋巴结未见转移.2011年5月行纵隔镜检查,发现淋巴转移,病理为低分化腺癌可能性大,6个月放疗23次,同时应用G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化疗3次,末次化疗因严重消化道反应未完成.既往:诊断慢性结核性胸膜炎30余年,高血压、冠心病史10余年.平素服用氨氯地平、酒石酸美托洛尔、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阿司匹林,血压控制良好,无心前区不适发作.

52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