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础状况对膀胱全切原位尿流改道术患者术后生命质量的影响

    作者:李丹娜;杨明莹;杨倩蓉;王海峰;王俊;马娥;吴光柳;杨娇

    目的:探讨术前基础状况对膀胱全切原位尿流改道术患者术后早期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纳入对象按照不同的年龄、性别、居住方式、吸烟史、糖尿病史进行分组,分析不同基础状况患者生命质量的差异。结果年龄70岁以下患者较70岁以上高龄患者生命质量低,女性患者生命质量低于男性患者,有糖尿病患者低于无糖尿病患者( P<0.05)。结论关注女性患者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和术前关注老年患者合并症,可作为防止膀胱全切原位尿流改道术患者术后早期生命质量下降,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方法。

  • 回肠膀胱术与输尿管乙状结肠尿流改道术的比较及术后并发症探讨

    作者:张智勇;乔西民;周军

    目的:探讨膀胱肿瘤患者膀胱全切术后行回肠膀胱术与输尿管乙状结肠尿流改道术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比较.方法:分析75例膀胱肿瘤患者行膀胱全切术后采用回肠膀胱术36例与输尿管乙状结肠尿流改道39例的临床资料,就两种术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日、术后并发症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回肠膀胱术组手术操作时间大于输尿管乙状结肠尿流改道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3年内生存率有显著差异.结论:回肠膀胱术在远期并发症及提高患者生存率方面明显优于输尿管乙状结肠尿流改道术.前者简单易行,易于掌握,术后并发症少,临床效果肯定.

  • 微课在回肠膀胱造口患者出院后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屈清荣;徐一格;杨程舒;石佩玉

    目的 探讨微课在回肠膀胱泌尿造口患者出院后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2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泌尿外科行回肠膀胱术的64例患者,在其出院后通过微信平台定期推送微课,主题有造口袋更换、造口相关知识、暖心提醒、手拉手关爱、生活小贴士、经验分享.比较患者出院前1天、出院后第4周、出院后第12周并发症发生率、自我护理水平及适应性的变化情况.结果 患者出院前1天、出院后第4周、出院后第12周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69%、40.63%和1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83,P<0.01).患者的泌尿造口自我护理评分,在出院后第12周为15.94±2.32,高于出院后第4周的7.36±0.82及出院前1天的5.39±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适应性得分在出院后第12周为66.25±4.91,高于出院后第4周的56.05±6.04及出院前1天的44.44±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应用微课加强患者出院后健康教育,可提高回肠膀胱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适应水平.

  • 21例子宫膀胱全切原位乙状结肠代膀胱患者膀胱功能训练的护理

    作者:孔桃红;张巧珍;凌冬兰;陆新容

    目的 探讨子宫、膀胱全切原位乙状结肠代膀胱术后膀胱功能训练的护理.方法 2007年3月至2011年8月共收治患有膀胱癌并行子宫、膀胱全切原位乙状结肠代膀胱手术的女性患者21例,术后对患者进行储尿功能、尿意、控尿和排尿功能训练.结果 术后3个月17例能良好控制排尿,每日排尿5~9次,每次250~400ml.3例夜间有轻度尿失禁现象,通过控制睡前2h饮水及每隔4h闹钟叫醒排尿后症状逐渐好转.1例长期尿失禁,术后10个月时因重度肺炎死亡.结论 按照训练计划坚持全面的膀胱功能训练是原位乙状结肠代膀胱术后形成满意控尿和排尿功能的关键.

  • 37例腹腔镜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患者自主排尿功能的训练

    作者:郑亚华;费素定;陈丽君;殷民

    对37例腹腔镜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患者术后行自主排尿功能训练.19例术后3个月内代膀胱控尿功能形成,日夜间均能完全控尿,每次排尿250ml以上;8例3个月时夜间熟睡后有轻度尿失禁,强化夜间定时闹钟训练1个月后好转;7例术后6个月达到完全控尿;2例术后10个月达到完全控尿;1例高龄患者术后1年代膀胱控尿功能仍未完全形成,出现清醒期尿失禁.认为代膀胱排尿功能训练是原位回肠代膀胱术后患者掌握和适应新排尿方式的有效途径,可以明显提高控尿和排尿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8例全盆腔廓清术后患者回肠导管泌尿造口及乙状结肠造口的护理

    作者:张惠芹;温咏珊

    总结了8例盆腔廓清术后患者回肠导管泌尿造口及乙状结肠造口的护理特点.根据造口周围皮肤凹陷、造口高度、造口水平位置及两造口的距离选择造口产品及配件,对周围皮肤U字形凹陷采用U字形粘贴法,简化换袋过程.本组出院后随访时,患者能自己或由家属协助护理造口,造口袋在使用期间没有渗漏,能有效收集粪便、尿液,患者能适应有造口的生活.

  • 1例膀胱根治切除原位胃新膀胱术患者的护理

    作者:刘莉娟

    膀胱癌是泌尿系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泌尿系肿瘤的60%以上.以往的膀胱癌根治术的术式是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如不可控回肠膀胱术)、可控性回盲肠膀胱术等.这些术式均以腹壁造口为尿流出口,严重影响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出现了原位新膀胱成形术,应用多的代膀胱材料是肠管.

  • 奥马哈系统在泌尿造口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价

    作者:苏晓萍;张丽萍;李毅宁

    目的 探索奥马哈系统在泌尿造口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以奥马哈系统为理论依据构建患者的延续护理方案,对60例行全膀胱切除腹壁永久性泌尿造口患者,从出院前3d至出院后3个月进行5次连续的护理干预活动,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在各领域主要护理问题的认知、行为和状况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经延续护理干预,至出院后3个月,患者在异位排尿、造口周围皮肤问题、社交及心理健康问题、睡眠问题和自我照顾方面,较出院前3d均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生活问题,虽然在出院3个月时有改善,但总体评价较低;医疗费用支出问题在3个月时行为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认知和状况改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奥马哈系统为理论依据的泌尿造口患者延续护理方案,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结局,促进患者的院外康复.

  • 膀胱癌术后尿流改道与膀胱替代的现状与进展

    作者:王文佳;李胜文

    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金标准,但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方式的选择尚无统一标准。尿流改道术主要包括不可控尿流改道术、可控性尿流改道术、原位新膀胱术三种方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将原位新膀胱作为膀胱替代的首选方式。而乙状结肠原位膀胱更接近自然膀胱的功能,是一种理想的尿流改道方式。对于肿瘤侵犯尿道或尿道狭窄不能经尿道排尿的患者,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是越来越被广泛接受的可控性尿流改道方式。Bricker回肠膀胱术因手术简单、并发症少,仍被广泛应用。而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则特别适用于年龄大、体质差、耐受力低、不能承受复杂手术的患者。组织工程技术为膀胱替代带来了新的希望,组织工程膀胱的一系列基础研究显示了广阔临床应用前景。

  • 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与尿流改道术临床进展

    作者:牛亦农;邢念增;郭应禄

    根治性膀胱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是目前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术式.与放疗、化疗等治疗方式相比,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患者获得高的生存率与低的局部复发率[1-2].尿流改道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原位新膀胱重建术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技术改良例如女性保留阴道前壁,男性保留血管神经束或前列腺部分包膜,为保留患者控尿能力与性功能提供了更大的空间[3-4].

  • 阑尾倒置与脐吻合作输出道的可控性尿流改道术

    作者:王晓雄;薛刚;洪宝发;叶林阳;张磊

    目的 探讨带血管蒂游离阑尾倒置与脐吻合作输出道的可控肠膀胱术在泌尿外科的应用效果. 方法 17例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均为多发、浸润肿瘤.男14例,女3例.年龄43~66岁,平均54岁.初发6例,复发11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后,采用带血管蒂游离阑尾倒置与脐吻合作输出道,行可控回肠、回结肠及乙状结肠膀胱术. 结果 全部患者手术顺利.13例随访6~38个月,效果满意,脐部造口隐蔽,14~16 F导管插管排尿顺畅,无尿外溢,2例有轻度肾积水,血Cr、BUN均正常. 结论 带血管蒂游离阑尾倒置与脐吻合作输出道的可控肠膀胱术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

  • 原位回肠代膀胱的尿动力学评估

    作者:金晓东;金百冶;蔡松良;沈周俊;何文桂;楼国光;张志根

    目的探讨W形原位回肠代膀胱患者尿动力学特点及形成机理. 方法对20例膀胱全切、W 形原位回肠代膀胱患者行尿动力学评估,包括填写排尿情况问卷、尿流率、剩余尿测定、代膀胱测压、压力/流率测定和静态尿道压力描记,同时行膀胱造影、泌尿系B超、肾功能检查和IVU. 结果 20例患者中,白天尿失禁2例,夜间尿失禁6 例.代膀胱大容量(492.9±177.8)ml ,充盈期大压力(32.1±8.6) cm H2O.尿流曲线呈持续型12例,呈间歇型8例.持续型大尿流率为(14.9±2.5)ml/s,间歇型为(7.7±2.8)ml/s,代膀胱容量分别为(409.0±96.1)ml和(622.1±197.7)ml,剩余尿量分别为(9.2±11.8)ml和(69.0±38.4)ml;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尿道造影提示:持续尿流型代膀胱颈口呈漏斗型,排尿时开放良好;而间歇尿流型代膀胱颈口不呈漏斗型或排尿时颈口开放欠佳. 结论 W形原位回肠代膀胱有较好的储尿和排尿功能,并发症低;排尿时存在持续型尿流和间歇型尿流两种形式,具有各自的尿动力学特点;其形成机理主要与代膀胱颈口形状和开放程度相关.

  • 保留神经的全膀胱切除术对盲结肠代膀胱控尿功能的影响

    作者:卢洪凯;胡卫国;刘鲁东;臧运江;王沈阳;张明荣

    目的探讨保留神经全膀胱切除术对盲结肠代膀胱控尿功能的影响. 方法膀胱全切盲结肠代膀胱术共73例,其中保留神经组48例,非保留神经组(对照组)25例.术后随访3~28个月,通过问卷和尿垫试验对比术后控尿能力.结果拔除尿管后,保留神经组白天和夜间可控率分别为65%和40%;对照组为34%和26%.术后达到白天和夜间可控所用的平均时间保留神经组分别为2个月和4个月;对照组为5个月和10个月.术后12个月时,保留神经组白天和夜间可控率分别为96%和87%;对照组为79%和6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保留神经膀胱全切盲结肠代膀胱术可以提高术后控尿功能,减少尿失禁发生率.

  • 浆膜间隧道技术在尿路重建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谷宝军;加藤晴朗;刘峰;沈婷;吴登龙;金三宝;乔勇;徐月敏

    目的 评价浆膜问隧道技术在原位膀胱、可控尿流改道和回肠代输尿管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浆膜间隧道技术是将重建输出道或再植输尿管置于储尿囊的回肠壁浆膜之间以达到可控或者抗反流的目的 .应用浆膜间隧道技术在原位回肠膀胱重建患者中行输尿管再植31例,可控回肠膀胱重建患者中行可控瓣成形和输尿管再植13例,回肠代输尿管成形患者中在输尿管近端应用该技术抗反流3例. 结果平均随访27(12~132)个月.88根植入回肠新膀胱或可控膀胱的输尿管功能良好,造影显示无梗阻或反流,13例可控瓣12例无漏尿,3例回肠输尿管成形患者造影均无回肠输尿管反流,IVU显示肾积水较前明显好转. 结论应用浆膜问隧道技术进行输尿管再植和可控瓣成形临床效果良好,可以作为尿路重建中的常规应用.

  • 原位M形回肠代膀胱术42例报告

    作者:黄健;许可慰;姚友生;郭正辉;林天歆;江春

    目的评价原位M形回肠代膀胱的疗效.方法男性膀胱恶性肿瘤患者42例,腹膜外切除膀胱前列腺,截取45~50 cm回肠纵行剖开后M形折叠形成贮尿囊,输尿管插入贮尿囊内1 cm作吻合,贮尿囊底部与尿道6针吻合,将贮尿囊完全置于腹膜外.结果本组42例,术后随访12~96个月,平均44个月.白天控尿良好者38例(90.5%),夜间控尿良好者36例(85.7%).术后12个月代膀胱容量(361±48)ml,大排尿压(86.8±21.4)cm H2O(1 cm H2O=0.098 kPa),大尿流率(18.4±6.1)ml/s,无明显输尿管梗阻及返流.未发现尿道残端复发肿瘤.结论腹膜外切除膀胱可减少腹腔被肿瘤污染,避免肠管进入盆腔而影响手术操作.插入式输尿管吻合法,操作简单,术后形成小乳头有良好的抗返流作用,输尿管狭窄发生率低.代膀胱置于腹膜外,可减少肠粘连、肠梗阻、输尿管梗阻、腹腔内感染等并发症.改良后的原位回肠代膀胱术式,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功能良好的特点,代膀胱在位置、形态、容量及输尿管抗返流等方面均接近正常膀胱.

  • Studer新膀胱术控尿重要结构的保护

    作者:徐勇;张志宏;乔宝民;权昌宜;马宝杰;刘冉录;杨阔

    目的 探讨保护控尿重要结构对原位新膀胱功能的作用. 方法男性膀胱癌患者68例,平均年龄63(42~73)岁.均为多发浸润性膀胱癌.行根治性膀胱切除Studer新膀胱术,术中积极保护尿道横纹括约肌、阴部神经及尿道肌筋膜支持组织等控尿重要结构.对新膀胱术后的控尿功能进行随访. 结果手术时间210~360 min,输血0~800 ml,分期为T3aN0M0 20例,T2N0M048例.随访6~36个月,平均12个月.患者均恢复生理控尿.术后3个月时IVU显示新膀胱形态良好,上尿路无扩张,无反流及明显残余尿.BUN、SCr和电解质均无异常.术后6个月白天控尿率为100%,夜间遗尿1例,给予夜间定时唤醒排尿后克服.膀胱完全排空者59例,残余尿20~30 ml者9例.膀胱容量200~350 ml;充盈期膀胱压17~22 cm H2O(1 cm H2O=0.098 kPa),排尿期膀胱压45~80 cm H2O;Qmax 16~32 ml/s. 结论保护控尿重要结构可改善Studer新膀胱的功能.

  • 输出管悬吊增强缩窄回肠控制机制的实验研究

    作者:徐月敏;乔勇;撒应龙;张炯;李涛;张心如;陈忠

    目的设计控制可靠、导尿容易、并发症少的可控性膀胱输出道的手术方法. 方法对8条成年杂种狗采用经裁剪后缩小管腔直径的回肠作为输出管,用宽1.5 cm的涤纶带以400 g的拉力将输出管固定于腹直肌上.术后12周作尿动力学和X线检查. 结果 8条狗的腹壁造口可容易地插入14 F导管.尿动力学检查示膀胱输出管大闭合压为117~157 cmH2O ,平均137 cmH2O.腹壁造口逆行造影示输出管被固定在腹壁下,无狭窄,膀胱造影示输出管内无造影剂. 结论输出管悬吊具有明显增强缩窄回肠控制机制和手术方法简单的优点.

  • 低张力Roux-y肠代膀胱术13例报告

    作者:刘定益;王健;刘世雄;王名伟;车文骏;吴瑜璇;祝宇;张翀宇;周燕峰;李汝松

    目的总结低张力抗返流Roux-y肠代膀胱术的疗效. 方法采用改良输尿管-结肠、结肠-直肠吻合术对12例膀胱癌和1例膀胱阴道瘘患者行低张力Roux-y肠代膀胱术.于Roux-y吻合口上方1.5 cm作抗返流瓣,输尿管与结肠行Leadbetter法吻合,去肠管化做乙状结肠储尿囊.术后观察电解质、酸碱平衡和排尿情况. 结果随访0.5~5.0年,除2例偶有发热外,患者无肾积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正常,无尿失禁. 结论低张力抗尿粪返流Roux-y肠代膀胱术是一种创伤较小、并发症较少的肠代膀胱术.

    关键词: 尿流改道术 代膀胱
  • 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回肠膀胱术的技术与经验

    作者:艾星;贾卓敏;孙玉成;郭岩杰;高峰;关亚伟;臧桐;孙凤岭;郑清友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回肠膀胱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6月54例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回肠膀胱术患者资料.男49例,女5例.年龄44~71岁.T2期22例,T3期27例,T4期5例.单发肿瘤40例.分析54例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及肿瘤治疗效果,并进行随访. 结果 手术时间240~ 420 min,中位时间340 min.术中出血量100~400 ml,平均220 ml.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3~6d.无围手术期死亡.切缘阳性3例,术后均接受局部放疗.平均清除淋巴结数为10枚/人,术后病理证实淋巴结阳性4例,淋巴结阳性患者术后给予辅助全身化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4% (11/54).54例患者术后随访1.5 ~4.5年,平均2.9年,总生存率为79.6%(43/54),其中4例死于肿瘤转移,7例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结论对于无原位回肠新膀胱手术机会的患者,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回肠膀胱术是安全可行的微创术式之一,出血少,并发症少,术后初期肿瘤根治效果好,局部切缘阳性患者还可接受局部补救性放疗.

  • 女性原位尿流改道术控尿技术进展

    作者:詹辉;王剑松;徐鸿毅

    自Hautmann等[1]报道原位尿流改道术以来,因其具有低压可控、避免腹壁造口、保留正常生理性排尿功能等优点,而被外科医生及患者广泛接受.早期认为女性患者行原位尿流改道术后难以有效控尿,不适于行该术式治疗.此后相继有关于女性控尿机理的研究发现,在完整保留尿道横纹括约肌的结构和功能及采用其他适当控尿技术的情况下,女性患者行原位尿流改道术后可获得较好的控尿效果[2,3].因此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原位尿流改道术得以逐步开展.我们就女性原位尿流改道术中的控尿技术综述如下.

153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