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两种方法用于静脉炎外敷的效果比较
静脉注射给药法是药物直接进入血液而到达全身,是作用快的给药法,临床应用广泛.但本法药物浓度高、刺激性大,长期输液易引起静脉炎及静脉栓塞.静脉炎表现为开始皮肤发红,数日后发黑,静脉变硬成条索状.发生静脉炎时及时有效的处理很重要.2005年5月~2006年12月,本科发治200例静脉炎患者,100例用白萝卜外敷,100例用硫酸镁外敷,现将对比结果报道如下.
-
中药不良反应的防治
1 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 1 1 剂量过大或疗程过长:近时有的医生为求速效,剂量常有加大,目前且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其实,只有在一定范围内,药物浓度增加,作用可与之俱增.但既达到大作用浓度后,若再增加浓度,则不能再增加治疗作用,甚或出现相反的结果.而且疗程过长也是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因素,尤其是使用有毒中药或含有有毒成分的中成药时.
-
抗菌药物后效应与全日剂量单次给药的临床意义
抗菌药物后效应( PAE)的概念即是指细菌与抗菌药物短暂接触,当药物消除后,细菌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 [1].它是抗菌药物对致病微生物特有的效应.抗菌药后效应现已成为抗生素药效学的一个重要指标,反映了药物持续抑菌时间的长短.当血药浓度低于低抑菌浓度( MIC)或低杀菌浓度( MBC)时,由于高浓度所产生的 PAE使细菌的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关于 PAE的机理,周亮 [2]认为:可能因抗菌药物造成细菌的非致死性损伤或药物与靶位持续结合,使细菌恢复再生长的时间延长所致.不同种类抗生素对同一细菌具有不同的抗菌后效应,同一种抗生素对不同的细菌种属体外抗菌后效应也不同,抗菌后效应的长短与药物浓度、接触时间呈依赖关系 [3].通常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其血药峰浓度高,清除病原菌的作用越迅速.在临床应用实践中,可根据血药浓度超过 MIC或 MBC的时间加上 PAE的持续时间来确定给药间隔时间.现根据 PAE理论,对支持以全日剂量单次给药产生的疗效与常规方法一致或更佳、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的抗生素作一综述.
-
多药耐药基因与难治性癫痫
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drugsAEDs)的耐受性是临床上癫痫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脑内多药耐药基因(multidrugresistancegeneMDR)的过高表达导致脑实质内药物浓度的下降是药物耐受性产生的可能机制.多药耐药是指由一种药物诱发而同时对其它多种结构的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的AEDs产生的耐药.关于癫痫多药耐药性的研究将有助于阐明癫痫抗药性产生的可能机制,并探讨抗药性的逆转机制,从而为寻找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有效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
浅析双纸片细菌药敏试验的必要性
按常规进行的细菌药敏试验,习惯以每种药物一纸片法,每纸片所含药物浓度为一恒定值,都以图表形式表明不同药物对各种细菌的耐药、敏感、中介等情况下抑菌环直径应显示的程度,但此种方法精确度欠缺.
-
重复离心对监测碳酸锂药物浓度可靠性研究
目的 针对锂(Li+)盐的治疗剂量(0.4~1.5mmol/L)与中毒剂量(1.6mmol/L)十分接近但又难以避免的状况,探讨样本反复离心后Li+浓度监测的可靠性.方法 选择临床服用碳酸锂治疗达稳态的住院患者,采集血清及肝素钠抗凝血标本,采用离子选择电极直接法分别测定Li+、钾(K+)、钠(Na+)、氯(Cl-)离子浓度,比较对照组和研究组的差异.结果 血清重复离心后K+浓度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组K+浓度重复离心后显著升高(P<0.01),同时血清K+浓度显著高于血浆(P<0.001);重复离心对血清Na+、Cl-浓度无影响(P>0.05);虽然血浆Na+、Cl-浓度高于血清(P< 0.001),并随离心次数增加显著下降(P< 0.001),但无临床实用价值.结论 临床上基于某些无法抗拒的原因所导致的反复离心样本对Li+浓度监测无影响,可以认为是安全和有效的,但为了提高对临床的应答速度而使用肝素抗凝血测定Li+、K+、Na+浓度,应建立新的参考范围.
-
大肠癌的围手术期化疗途径研究进展
大肠癌发病率在全世界仅次于肺癌、胃癌、乳腺癌之后居恶性肿瘤第4位,其死亡率居第3位.在我国,其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的第5位,死亡率占第4-6位.大肠癌的治疗仍以手术、化疗和放疗为主,化疗作为大肠癌综合治疗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之一,具有治疗和预防复发两大目的.辅助化疗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三大部分.化疗给药途径有多种,各有适用范围,目前临床多采用全身化疗.而大肠癌属化疗非敏感肿瘤,故应少采用全身化疗[1].抗癌药的药理特性,对癌细胞杀伤力与血药浓度正相关,在靶区或靶器官的浓度增加1倍,杀伤癌细胞数量可提高10倍以上.因此,在围手术期选择合理的给药途径,提高靶区或靶器官的药物浓度关系到手术疗效.本文就大肠癌围手术期化疗的各种给药途径作一综述.
-
刺梨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作用
目的:观察刺梨提取物(CL)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溴化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3-[4,5-dimetyltiazol-2-yl]-2,5-dip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检测法测定CL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和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按台盼蓝排染法计数在不同浓度药物作用下,不同时间点的活细胞数,绘制子宫内膜癌细胞和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生长曲线.结果:MTT法检测显示,CL100μg/ml对子宫内膜癌在48、72、96h的抑制率分别为32.44%、50.17%和56.85%,合用氟脲嘧啶(5-FU)10μg/ml后的抑制率分别为34.03%、55.67%和66.09%;10 μmg/ml的CL的抑制率在72、96h分别为34.68%和36.99%,合用5FU后的抑制率分别为52.58%和64.82%.100μg/ml的CL对SMMC7721在48、72、96h的抑制率分别为32.34%、50.17%和56.85%,合用5FU后的抑制率分别为35.03%、55.67%、66.09%;10μg/ml的CL在72、96h的抑制率分别为34.68%和36.99%,合用5FU后的抑制率分别为52.58%、64.82%;CL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和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强.细胞生长曲线显示:随CL浓度的升高曲线逐渐右移,100μg/ml的CL作用下的曲线逐渐下降.结论:CL对子宫内膜癌和SMMC7721的体外生长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5-FU和用抗肿瘤效应增强.这种抑制作用均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提示CL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
单克隆抗体导向的5-fu毫微球在动物体内的分布
目的:研究单克隆抗体导向的5-fu毫微球在肿瘤在动物体内的靶向作用及分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简称HPLC法),流动相为甲醇:水=2:98(V1:V2),流速为1.0ml/mir,检测波长273nm.结果:精密度,按低、中、高浓度,其RSD(日内)分别为2.3%2.1%、4.38%,RSD(同间)分别为3.83%、1.69%,分别为98.1%、106.9%、99.5%;注射5-fu后分布在各组织的5-fu药物浓度差别不大,而注射5-fu毫微球后分布在动物体内各组织的药物浓度具有很大差别,其中肝、脾、肿瘤等组织的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其他正常组织,且作用时间有明显延长结果:5-fu毫微球对肝、脾、肿瘤等组织有较强的靶向作用,且具有较强的缓释作用.
-
三七总皂甙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甙是否能诱导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的关系.方法:取200~1600ug/ml三七总皂甙处理HL-60细胞,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免疫组化法检测p53,bcl-2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采用真彩色图像分析仪定量分析免疫组化的结果;其结果表明200~1600ug/ml三七总皂甙可抑制HL-60细胞生长,抑制率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加.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峰随药物浓度增大而增加.800,1600ug/毫升三七总皂甙可使p53基因表达上调,bcl-2表达明显下降,这两种基因表达改变有浓度依赖性.结论:三七总皂甙可抑制HL-60细胞生长,诱导其凋亡,其诱导凋亡的作用与凋亡相关基因p53的表达上调,而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下调有关.
-
复方野山蚁口服液对果蝇寿命的影响
目的:研究复方野山蚁口服液对果蝇寿命影响方法:果蝇的卵、幼虫、蛹、成虫均培养在25±1℃和相对湿度60%-70%的柱形玻璃小室中,每室容积约60cm.按不同性别、组别分室饲养,每室饲养25~30只.收集10h内羽化的成虫,用乙醚浅度麻醉后分出雌雄,在基础培养基中饲养,设空白对照组、复方野山蚁口服液低浓度组(0.5%)、中浓度组(1%)、高浓度组(3%)及阳性对照(首乌片)组(1%).以上药物浓度均为每100克培养基所含复方野山蚁口服液原生药或首乌片的克数.每4天更换一次培养基,每天定时记录死亡数,直到全部死亡.以平均寿命和高寿命为指标,用t检验两两对比,评价所试药物的延寿时间.
-
生物样品中普鲁托品的HPLC测定方法和普鲁托品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
本文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大鼠血浆、尿、粪、肝组织匀浆中药物浓度的方法.流动相为甲醇、水和10%冰醋酸,以C18柱分离,紫外检测波长为285nm,生物样品在碱性条件下经两次乙醚处理可获得良好分离.血浆样品低检测浓度为
-
抗菌药物防细菌耐药突变选择浓度MPC研究进展
本文拟综述MPC的概念、理论依据、测定方法,抗菌药物浓度和结构对细菌耐药突变菌株选择的影响.
-
抗肿瘤药物长春新碱控制释放剂型的研究
肿瘤是危害人体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化疗仍为治疗肿瘤的主要方法.全身用药有一定疗效,但存在患病部位抗肿瘤药物浓度不高,全身副作用较大等弊端.我们采用生物可降解材料胶原作为载体制备可控制抗肿瘤药物释放系统,然后植入患者体内,可以达到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减轻毒副作用,并可使药物达到缓解的目的,为治疗肿瘤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1].
-
经药泵给药治疗消化道癌58例的观察及护理
近年来,随着皮下埋置式给药装置(IDDS)的研制和使用,对姑息性手术切除的中晚期消化道癌的治疗可实施区域性化疗,使癌肿部位的药物浓度高,外周血药浓度低,而全身毒性反应减轻,疗效显著提高,病人乐于接受,亦便于治疗和护理等,因而在临床中已广泛应用.
-
不同浓度利多卡因在产科麻醉中的对比观察
盐酸利多卡因是一种酰胺类中效局部麻醉药,因其起效快、强而持久、穿透力强、安全范围较大、变态反应发生率低而被广泛应用,尤其适用于产科硬膜外腔阻滞麻醉.由于孕产妇解剖和生理变化特殊因素,对常人适用的麻醉药物浓度、剂量用于产科麻醉已有可能超量.本文就不同浓度盐酸利多卡因用于产科硬膜外腔阻滞麻醉的麻醉效果进行临床探讨,以找到一种较适宜的产科局麻药用药浓度.
-
抗菌药物药动学/药效学参数的临床意义
评价抗菌药物的临床疗效,通常采用体外获得的静态数据如小抑菌浓度(MIC)和小杀菌浓度(MBC)为指标,但这些参数仅仅说明药物抗菌活性的高低,不能反映其抗菌活性的时间长短,即不能说明抗菌药物在体内的变化规律.近年来将药物浓度、作用时间和抗菌活性进行整合,提出药动学(PK)与药效学(PD)相关参数对预测抗菌药物疗效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
局部植入化疗对结肠吻合口愈合的影响
目的 探讨犬肠系膜植入缓释5-氟尿嘧啶(5-FU)对结肠吻合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成年健康杂种犬28只,按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和实验组(22只).手术经腹正中切口行乙状结肠中段离断再吻合,将缓释5-FU 200 mg单点植入到距离肠吻合口1.0~1.5 cm肠系膜处.对照组植入5-FU对照品.分别于植药后3、5、7、10及15 d各处死4只动物,取肠系膜及吻合口组织行病理学检查,观察肠吻合口愈合的情况,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检测不同时相吻合口处及距植药点0、1、3、5、7、10及15 cm处组织药物浓度.结果 药物植入后3 d,吻合口组织仅为炎症表现,未见明显的坏死、细胞变形等病理表现; 植入后第10 d,吻合口组织基本恢复正常.距植入点0~15 cm范围内,各点组织药物浓度随距离及时间延长依次递减,但均高于抑瘤浓度(0.10 μg/g).结论 结肠吻合口旁肠系膜植入缓释5-FU,对吻合口愈合无影响; 局部植入缓释5-FU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较高的有效药物浓度.
-
食管癌局部注射紫杉醇-纳米碳后淋巴趋向性及药物浓度的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化疗药物通过紫杉醇淋巴化疗(LCP)或单药局部注射化疗(PTX)在淋巴结和血液中的分布情况,研究纳米碳示踪显影对于淋巴结清扫的意义.方法 纳入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华西医院胸外科80例食管癌患者,将他们分为两组:LCP组,男35例、女5例,年龄(60.63±8.78)岁;PTX组,男30例、女10例,年龄(62.13±7.89)岁.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淋巴结清扫总数、胸腹腔淋巴结清扫数目、药物在血液及淋巴结中的浓度.结果 LCP组与PTX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未增加.LCP组各组淋巴结的浓度均高于PTX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LCP组收集到淋巴结共771枚,平均每例(19.27±7.77)枚;PTX组共收集到淋巴结658枚,平均每例(16.45±7.12)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米碳载体吸附紫杉醇可以有效提高化疗药物在局部注射后淋巴结中的药物浓度.纳米碳对于提高食管癌淋巴结清扫可能没有意义.
-
HPLC测定人脑脊液中的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
目的 采用HPLC法测定人脑脊液中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的含量.方法 采用Diamonsil C18柱(1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5 mol·L-1磷酸二氢钾缓冲液(pH3) (20∶80),流速1.0 mL· 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36 nm,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互为内标.结果 脑脊液中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977~97.68(r2=0.9995)、0.104~104μg·mL-1 (r2 =0.9996),检测限分别为0.0484、0.0524μg·mL-1;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9.8% ~ 109.0%、99.6~107.0%,绝对回收率为95.6% ~ 100.0%、95.9% ~ 99.6%,批内、批间RSD均≤4.0%;室温下放置8h、冻融循环3次和冰冻21d的稳定性均良好.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准确,适宜于临床脑脊液中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