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围术期心肌缺血

    作者:吴洪斌;胡盛寿;吴清玉;朱晓东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出现围术期心肌缺血(PMI)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处理措施. 方法回顾性总结2 680例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术后是否发生PMI将其分为PMI组(30例)和非PMI组(2 650例),分析CABG后出现PMI的危险因素. 结果 PMI组中11例进行急诊再血管化,其余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或药物治疗;院内死亡7例,死亡率为23.3%.心绞痛症状缓解22例,心电图完全或部分复原9例,残留心肌梗死改变14例.非PMI组院内死亡58例,死亡率为2.2%.两组死亡率之间比较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χ2=56.04,P=0.001).多因素分析表明,术前无心肌梗死史、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和术中内膜剥脱为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PMI是CABG术后一种比较危险的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及早诊断和适当的治疗尤为重要,对于因旁路血管堵塞造成的PMI,急诊再次血管移植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必要措施.

  • 部分型房室隔缺损患者再次手术三例

    作者:朱平;杨红伟;陈恒;王祖辉

    自1987年7月至2000年12月我们共收治部分型房室隔缺损48例,其中3例术后因左房室瓣的残留问题施行再次手术,现总结其治疗经验.

  • 左心系统瓣膜术后再次行三尖瓣手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范阜东;何孝军;潘俊;王强;周庆;王东进

    目的 探讨左心系统瓣膜手术后患者再次行三尖瓣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再次行三尖瓣手术23例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男3例、女20例,年龄71 ~ 34(53.48±10.79)岁,平均体重指数(21.77±2.42) kg/m2.所有患者经电话及门诊随访3个月至5年.结果 所有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完成,经胸骨正中切口手术15例,经右前外侧第4肋间切口手术8例,平均手术时间(284.35±56.16) min,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38.61±46.91)min.住院期间死亡1例、自动出院2例,其他20例患者均顺利恢复出院.随访3个月至5年,1例患者因房室传导阻滞行永久起搏器治疗,3例患者因房性心律失常给予药物治疗,1例患者因左心系统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再次住院手术,其他患者随访情况良好.此外,3例三尖瓣成形患者随访均为轻度反流.结论 左心系统瓣膜手术后,再次行三尖瓣手术可采用多种手术路径及策略,疗效确切、中期效果良好,但远期效果仍有待进一步随访.

  • 心脏瓣膜二次手术患者再手术原因分析

    作者:钱宏;蒙炜;胡佳;肖正华;方智;李阳;古君;张洪伟;张尔永

    目的 分析心脏瓣膜术后行二次手术的主要原因,并评价体外循环下瓣膜二次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体外循环下行二次瓣膜手术45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31例,平均年龄(51.21±8.36)岁.结果 45例患者共有3例术后死亡,手术死亡率6.67%.42例存活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6(4~68)个月,期间患者无死亡或再次手术.心脏瓣膜术后行再次瓣膜手术的主要原因包括未干预瓣膜出现病变、瓣周漏、血栓形成伴瓣膜功能障碍、机械瓣膜瓣叶开闭不良、生物瓣膜退行性病变、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成形术后病变.结论 首次手术涉及二尖瓣病变患者应早期积极处理三尖瓣病变.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二次手术安全有效,心脏瓣膜术后应加强随访复诊,如再次出现瓣膜问题应积极手术干预.

  • 二尖瓣成形术后再次手术:从失败中获得的经验

    作者:刘盛;仲肇基;尹朝华;孙海宁;宋云虎;吕锋;王水云;王欣;许建屏

    目的 分析二尖瓣成形术后复发的原因及再次手术情况,为改进手术技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6年1月共89例非风湿性二尖瓣病变二尖瓣成形术后复发行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4例、女35例,年龄(36.2±17.4)岁.结果 再次二尖瓣成形术16例(18.0%),二尖瓣置换术73例(82.0%).根据术中探查结合超声心动图资料,分析初次二尖瓣成形术失败的原因:63例(70.8%)为技术相关,而18例(20.2%)为瓣膜相关.技术因素包括:瓣叶缝合撕脱(20例,22.5%)、“双孔法”技术(11例,12.4%)、瓣叶增厚或挛缩(11例,12.4%)、瓣环缝合撕脱(8例,9.0%)、瓣环成形不当(6例,6.7%)、初次成形艰难(4例,4.5%)和腱索延长或断裂(3例,3.4%).技术相关组两次手术间隔4.0(0.04 ~ 18.0)年,瓣膜相关组间隔9.7(0.21 ~ 35.6)年(P<0.05).结论 技术相关因素是二尖瓣成形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其中常见的原因为瓣叶撕脱、双孔法技术和瓣叶增厚或挛缩.再次二尖瓣成形或置换均可作为再次手术的手术方法.

  • 风湿性主动脉瓣疾病术后再发主动脉病变的外科治疗

    作者:张良;常谦;于存涛;孙晓刚;钱向阳

    目的 探讨风湿性主动脉瓣疾病术后再发主动脉疾病的外科治疗,提高对主动脉瓣术后继发主动脉病变防治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至2012年5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风湿性主动脉瓣疾病术后再发主动脉病变患者27例的临床资料,男20例、女7例,年龄28~69(50±10)岁.继发主动脉病变包括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13例(急性夹层4例,慢性夹层9例),升主动脉瘤6例,主动脉根部瘤8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主动脉根部置换7例,升主动脉+全主动脉弓置换+象鼻支架植入术6例,主动脉根部置换+全主动脉弓置换+支架象鼻手术6例,升主动脉置换8例.对所有出院患者进行门诊复查和电话随访.结果 再次手术间隔时间6~ 110(57±32)个月,术后早期无死亡,再次手术体外循环时间50~274 (143±65) min,住院时间13~27(19±11)d.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肾功能不全4例,神经功能障碍3例(无轻瘫或截瘫发生),肺部并发症4例,肠道并发症2例.术后随访率81.5%,随访时间4~118 (43.5±32.2)个月,随访期间4例死亡,3年生存率为85.1%.结论 对因风湿性主动脉瓣疾病行主动脉瓣手术的患者,若同期合并主动脉病变,需积极处理;即使未合并主动脉病变,也应严格随访,定期复查,减少术后主动脉不良事件的发生.

  • 再次心脏瓣膜手术325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崇;韩林;陆方林;徐激斌;邹良建;徐志云

    目的 总结再次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共施行再次或多次心脏瓣膜手术32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9例,女176例;年龄(47.1±11.8)岁.收集患者术前合并症、术前心功能状态、再次手术原因及手术方式、术后早期死亡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相关临床资料,并与同期首次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对比;通过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导致再次心脏瓣膜手术围术期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全组患者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为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后失败及新发其他瓣膜病变;全组术后早期在院死亡28例,总病死率为8.6% (28/325),主要死亡原因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COS)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与首次心脏瓣膜手术相比,再次心脏瓣膜手术患者术前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心功能分级(NHYA)Ⅲ~Ⅳ级及心房颤动者较多,体外循环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较长,术后发生LCOS、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并发症也较多.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危重状态(OR=2.82,P=0.002)、体外循环时间>120 min(OR=l.13,P=0.008)、同期行CABG(OR=1.64,P=0.005)、术后发生LCOS(OR=4.52,P<0.001)、ARDS(OR=3.11,P<0.001)、急性肾功能衰竭(OR=4.13,P<0.001)为再次心脏瓣膜手术围术期死亡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再次心脏瓣膜手术是难度较大、风险较高的一类手术,但只要术前充分了解瓣膜病变情况、准确把握手术时机及加强围术期监护,仍可降低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 先天性心脏病再次手术的临床分析

    作者:胡小松;杨克明;吕晓东;魏以桢;赵雨辰;孙志强

    目的 总结成年患者及大龄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再次手术结果及应对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先天性心脏病再次手术患者339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4例、女125例,平均年龄(21.6±12.4)岁.根据疾病的病理生理结果和手术难易程度将其分为简单再次手术186例,复杂再次手术153例,比较两组的术后结果.结果 简单再次手术组死亡率0%,并发症发生率5.9%,包括术中右房损伤及广泛出血各1例,术后二次开胸5例,肾脏替代治疗1例,严重感染3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复杂再次手术组死亡率3.3%,并发症发生率30.1%,包括术中冠状动脉损伤2例,主动脉损伤2例,肺动脉损伤1例,广泛出血6例,术后二次开胸8例,血液透析13例,严重感染12例,神经系统并发症5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4例.结论 复杂再次手术仍是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手术死亡、发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对策可减少死亡及并发症的发生.

  • Stark剖宫产后再次手术腹腔粘连情况分析

    作者:冉崇兰;李宁;綦小蓉

    目的:再次手术论证Stark剖宫产术(新式剖宫产术)中不缝合腹膜的可行性,提高对Stark剖宫产手术的认识.方法:本文对69例再次剖宫产手术腹腔粘连及粘连程度、粘连部位的观察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不缝合腹膜与缝合腹膜,粘连差异无显著性,但粘连发生的部位及粘连程度的差异有显著性.其中大网膜与腹膜粘连的差异无显著性,膀胱腹膜反折处粘连的差异有极显著性.结论:Stark剖宫产术中不缝合脏层腹膜的改良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妇科恶性肿瘤腹腔镜手术的并发症特点及防治

    作者:李立安;孟元光

    腹腔镜已广泛用于妇科良恶性肿瘤的治疗.在有条件的妇瘤科,腹腔镜手术已是早期宫颈癌根治手术和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的首选[1].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恶性肿瘤二次探查术,以及部分卵巢癌再次手术也可由腹腔镜完成.但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和传统手术一样,腹腔镜手术同样会出现并发症,并随手术难度的增加而增加.由于切口微小,开腹手术常见的切口感染较少发生.而与气腹相关的并发症和能量器械相关的并发症增多,且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延长住院时间.现简要介绍腹腔镜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并发症的特点及防治,为临床实践提供帮助.

  • 妇产科手术后再次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探讨

    作者:汪爱兵;杨瑞

    妇产科手术后的腹腔粘连是再次手术比较棘手的问题.本文对有妇产科手术史的45例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 外阴白色病变的新疗法

    作者:李成志;卞度宏

    问:有关外阴白色病变近有无新的治疗方法?答:外阴白色病变是指女性外阴皮肤和粘膜组织发生变性及色素改变的一组慢性疾病.由于目前该病的确切病因不明,临床治疗多用局部止痒、激素、中药或激光、波姆、微波等治疗方法,但均作用于皮肤浅层,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凡症状明显,经药物及局部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行局部病灶切除术或外阴单纯切除术,但这种手术对年轻患者是残酷的.切除范围既要基本达到止痒的效果,又需要不明显影响性功能.而手术往往会引起外阴瘢痕挛缩、变形,严重影响性心理和性生活,且手术后的复发率高达50%以上,再次手术仍难以避免再度复发,故多反对应用手术治疗.

  • 复发性鳃裂瘘的手术治疗

    作者:李昌林;秦学玲;王力红;魏雪梅

    鳃裂囊肿和瘘临床常采用手术摘除治疗.由于手术时机、手术操作等造成组织残留而复发者并不鲜见.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1982年1月~1996年5月门诊手术的鳃裂囊肿或瘘79例,术后追踪观察1~2年复发者24例,复发率30.4%.现将再次手术发现和失败原因报道如下.

  • 影响颞叶癫痫再次手术疗效的相关分析

    作者:张杰;吴建兵;杜春富;高晋健;冯文;张桓;陈昌平

    目的 评估影响颞叶癫痫患者再次手术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5年1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成都三六三医院神经外科再次手术的颞叶癫痫患者18例(其中4例由外院转入),分析术后癫痫控制情况、组织病理、抗癫痫用药种类等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至少随访1.5年.结果 根据Engel分级,EngelⅠ级4例(22.2%),EngelⅡ级5例(27.8%),EngelⅢ级3例(16.7%),EngelⅣ级6例(33.3%).单因素比较结果显示较好的手术预后与初次手术前抗癫痫药物种类小于3种(P=0.023)颞叶内侧结构残留(P=0.022)相关,较差的预后因素为多灶性皮质发育不良(P=0.025)、棘波多灶性起源(P=0.028).患者的病程、发病年龄、手术年龄以及是否为双侧颞叶癫痫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灶性皮质发育不良(OR 8.042 P=0.008)及脑电检测棘波多灶性起源(OR 2.633 P=0.005)是影响颞叶癫痫再次手术的危险因素.结论 再次手术能使部分患者获益,多灶性皮质发育不良及脑电检测棘波多灶性起源是影响颞叶癫痫再次手术的危险因素.

  • 腹腔再次手术入路的探讨

    作者:杨承周;朱福亮

    腹腔疾病再手术的的机率较其它专科疾患为高.因腹壁和腹腔内脏器间的解剖关系特殊,再次手术时对入路的选择至关重要,再次手术入路选择恰当是手术顺利与成功的重要条件,作者结合实践体会进行探讨.

  • 可吸收螺钉治疗髋臼后壁骨折12例报告

    作者:庞光枢

    髋臼后壁骨折为关节内骨折,多为高能量的损伤所致的粉碎性骨折,有一部分需要手术治疗,由于局部解剖复杂,操作困难,创伤较大,因此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和合适有效的固定,减少手术的并发症和创伤显得尤为重要.以往采取金属钢板螺钉治疗,往往需要再次手术.我们从2001年2月-2004年8月采用Dikfix(迪康)可吸收螺钉治疗髋臼后壁骨折12例,收到满意的疗效,现报告于后:

  • 124例胆道再次手术体会

    作者:陈玉春;张旭;赖良

    目的:探讨胆道再次手术的适应证、手术时机和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982年~2002年间124例胆道再次手术的资料.结果:胆囊切除术及胆道探查术组100例均通过适宜再次手术康复出院;胆道探查+肝叶切除术组10例再次术后痊愈8例,死亡2例;肝叶切除+胆肠吻合术组14例再次术后痊愈8例,死亡3例,第三次术后痊愈3例.结论:胆道术后再手术原因医源性因素占59.6%;针对各种原因适时恰当再次手术其治愈率可达95.97%.

  • 尿道牵引拖入法治疗后尿道狭窄26例分析

    作者:罗健伟;陈川

    我院从1990年以来共收治外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后尿道断裂病员26例,全部采用尿道牵引拖入法治疗,此法操作简便,疗效尚好,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6例,年龄18~56岁.其中22例外伤后仅行膀胱造瘘3~6月后入院.4例一期手术失败后仍膀胱造瘘3~6月后入院.尚有1例合并尿道直肠瘘.术前膀胱尿道造影显示后尿道狭窄闭锁段长约1.5~3cm,膀胱尿道抗生素液冲洗2~3天后手术.其中20例术后2~3周排尿通畅,尿道扩张达Fr22,占76%,6例拔管后通畅排尿几天后又出现排尿障碍,其中3例经再置管,尿道扩张器反复扩尿道后能维持排尿,占12%.3例经上述处理仍不行,转上级医院或冷切或再次手术,占12%.随访1~2年,有阴茎勃起和遗精的16例,占61%余均不能完成正常性过程,占39%.

  • 降低前列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措施121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德强

    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疾病.开放手术有手术简单、易掌握、术中术后并发症少、不需特殊手术设备和治疗费用相对较低等优点,使其成为大多数基层医院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首选术式,我院1987年~1999年共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121例.无一例尿失禁、尿道狭窄,膀胱颈狭窄和死亡.仅3例因术后血血块形成而再次手术清除血块,2例术后排尿困难,发生率明显低于文献报告[1].现就如何降低术后尿道狭窄、尿失禁、减少手术出血和再手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总结如下.

  • 胃癌复发再次手术的治疗体会

    作者:全信保;吴建平;罗文君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特点及再手术适应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46例复发性胃癌再次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探查发现30例侵及毗邻器官,16例淋巴结转移,术后生存5年以上1例、3年以上18例、1年以上3例、1年以内死亡15例.结论:术后定期胃镜检查有助于复发性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提高手术率.选项择身体素质好、肿瘤复发局限者采取再次手术治疗,可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疗效.

1240 条记录 55/62 页 « 12...52535455565758...616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