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PET-CT大标准摄取值定量评估胃癌组织中HER2的表达情况

    作者:张健楠;刘洋;高剑波;谢新立;郭丹丹;李佳音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表达程度与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CT标化摄取值(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的关系,从而定量评价胃癌组织中HER2表达情况,进而间接评价胃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腺癌患者的PET-CT扫描资料,测量大标准摄取值.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癌中HER2的表达,用统计学方法分析SUVmax与HER2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HER2阳性者28例,HER2表达阳性率为49.12%,按照统计学方法分析得出HER2阳性组SUVmax高于阴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9357±4.21375 vs 4.6448±3.18597,P=0.000).SUVmax与HER2呈中度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81.以SUVmax为参考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83,根据不同SUVmax值所对应特异度、灵敏度及约登指数可得出,当SUVmax值为5.800时所对应的约登指数越大,灵敏度为82.1%,特异度为79.8%.结论:胃癌组织中SUVmax与胃癌病灶中的HER2的表达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能较好的评估胃癌的生物学特性.

  • 结核病的诊断与误诊

    作者:P.D.O.Davies;M.Pai

    结核病的诊断有两个世界.在一个世界,痰涂片镜检是唯一可用的方法.通常在病人支付的起的情况下,可能还有一些放射性的方法.在另一个世界,有所有可用的现代化技术,包括痰培养、核酸扩增、分子诊断和一些尖端的放射性技术,如计算机断层扫描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在这两个世界,结核病的诊断或误诊有很大的不同.本文概述了结核病的临床、影像学、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诊断,并着重介绍结核病诊断常见的困难和缺陷.

  • 健康成人棕色脂肪组织的功能

    作者:基尔西;庄稼英

    在冷环境刺激下,我们利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检测出健康受试者(5名)被激活的棕色脂肪组织,位于下颈部和锁骨上部之间,还发现此处的葡萄糖摄取量增加.我们获得其中三名受试者的组织活检标本,并对信使核糖核酸(mRNA)和棕色脂肪细胞的蛋白质标记物解偶联蛋白1(UCP1)进行了基因表达水平的检测;还对预留的样品进行了形态学评估以及生化分析,结果符合棕色脂肪的胞内特征(分布着很多小脂滴、呈现多室的脂滴).以上结果表明,在健康成人体内,仍存在大量的有代谢活性的棕色脂肪组织.

  • Ⅲa期肺癌CT纵隔肺门淋巴结层厚改变与手术切除的关系

    作者:严煜;李敏;石仲歧

    探讨Ⅲa肺癌CT纵隔肺门淋巴结层厚改变与手术切除的关系.全组70例Ⅲa期肺癌患者分别以TNM分类分组和不同手术结果分组,分别测量各组胸部CT肿瘤瘤体直径、纵隔肺门淋巴结受侵CT层厚.TNM分类组T2N2、T3N1、T3N2瘤体直径分别为:4.07±0.92,6.33±3.69,4.94±1.83(±s cm)(P<0.05).纵隔肺门淋巴结层厚分别为:4.23±2.96,2.76±1.28,4.18±2.07(P>0.05).不同手术组中根治性切除组、姑息性切除组以及手术探查组瘤体直径分别为:4.55±1.96,4.18±1.60,5.62±3.23(P>0.05),纵隔肺门淋巴结层厚分别为:3.14±1.89,4.35±1.41,5.03±3.05(P<0.05).Ⅲa期肺癌纵隔肺门淋巴结受侵、CT纵向厚度改变是影响手术切除的重要因素之一.

  • 多排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与磁导航系统的联合应用可避免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使用造影剂

    作者:鄢谢桥;龚艳君

    多排非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CTCA)的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可提供冠状动脉三维空间的具体信息,其后以尖端带有磁性的导丝沿血管走行,通过实时的显影成像,将磁导航系统(MNS)所建立的路径与CTCA所重建的冠状动脉血管影像相重叠覆盖,再通过心肌血流储备(FFR)评价病变的严重程度,血管内超声(IVUS)量化管腔的直径,从而决定所需置入支架的种类及位置.

  • 肺气肿的CT肺功能成像:CT技术与肺功能检查的对照研究

    作者:张伟宏;蔡柏蔷;王京岚;林耀广;朱元珏;刘玉清;马毅;朱杰敏;牟文斌;孙革利;刘维;王沄

    目的比较高分辨CT(HRCT)、CT肺功能成像及肺功能检查(PFT)对肺气肿及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诊断效用.方法阻塞性通气障碍组37例,正常对照组20名.所有入选者均在1周内完成CT检查和PFT.比较HRCT视觉评分、CT肺功能成像参数与PFT结果的相关性和差异性.结果 (1)CT检查发现,阻塞性通气障碍组37例中有23例有肺气肿征象归属肺气肿亚组.(2)HRCT视觉评估仅与PFT参数中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占预计值百分比存在相关性(r=-0.731, P<0.001) .(3)肺气肿亚组的视觉分数与大吸气末、呼气末各像素指数(PI)存在相关性,其中分别与PI-950in、PI-950ex相关性好(r分别=0.506、0.610,P均<0.001).(4)利用PI-910in、PI-910ex分别对两组的肺功能进行分级,与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比值的分级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分别=0.527、3.645,P分别=0.913、0.302),采用PI-910in对肺气肿亚组分级与FEV1/FVC的分级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2.59,P=0.459).结论 HRCT诊断肺气肿较普通CT敏感,但受层厚和照射剂量的限制,不能用于对全肺的评估.CT肺功能成像结果客观,操作简单,与HRCT视觉评分及PFT结果相关性好,对早期肺气肿的诊断,整体及局部肺功能的评估占有优势.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综合评估分组与CT扫描评价的研究

    作者:白宇;王晓华;林帆;廖艺璇;陶立元;陈亚红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综合评估分组的影像表型.方法 2013年7月至2014年11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慢阻肺稳定期患者94例,其中男83例,女11例,平均年龄(65±11)岁.按慢阻肺2014综合评估分组方法分为4组,行CT低剂量扫描,软件分析肺气肿占全肺体积百分比(LAA%);右肺上叶尖段开口处支气管内径(LD)、管壁平均厚度(WT)、管壁厚度与外径比(TDR)、管壁面积、管壁面积占总横截面积百分比(WA%).用体表面积平方根√BSA)和体表面积(BSA)分别对气道径线、面积进行校正.结果 LAA%、WT/√BSA和WA/BSA:A组<C组<D组(均P<0.01),B组<C组<D组(均P<0.01),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DR、WA%:A、B组分别小于C、D组,A/B组、C/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症状轻重分组(CAT< 10和CAT≥10),除TDR,症状轻组<症状重组(均P<0.05);按急性加重风险分组(前1年加重频率<2和≥2),除TDR与WA%,低风险组<高风险组(均P<0.05);所有指标均与FEV1%、RV/TLC以及D.CO存在较好的相关性;与慢阻肺评估测试评分(CAT)以及急性加重频率均存在较好的相关性.结论 慢阻肺综合评估分组具有不同的CT影像表型,能够反映不同疾病程度病理改变.

  • 白塞病并发肺血管病变的多层螺旋CT表现

    作者:陆芳;管剑龙;史景云;毛定飚;滑炎卿

    目的 探讨白塞病并发肺血管病变的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诊断要素及特点.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和同济大学附属肺科医院收治的13例白塞病合并肺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其临床和CT表现的特点.结果 13例患者CT显示肺血管栓塞11例(10例同时合并肺动脉瘤)、弥漫性肺小管炎1例、肺出血1例,其中9例合并心包积液、6例合并胸腔积液、8例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合并心脏及下腔静脉血栓形成.胸部MSCT结合肺动脉造影(CTPA)三维重建技术可清晰地显示以上病变的各种表现:肺动脉瘤表现为肺动脉的局限性扩张,扩张部分的强化程度和方式与正常肺动脉相仿;肺血管栓塞表现为强化的肺动脉腔内充盈缺损影;弥漫性肺小血管炎表现为多发棉絮状磨玻璃影;肺出血表现为以出血部位为中心的磨玻璃影.结论 白塞病合并肺血管病变的CT表现多样,MSCT对诊断白塞病合并肺血管病变有重要价值,可作为检查与常规随访的首选手段.

  • 表现为双肺弥漫囊状改变的肺腺癌一例

    作者:罗金梅;徐凯;黄慧;李霁

    患者男性,71岁.因咳嗽、胸痛1个月于2010年11月5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少许黄痰伴胸膜炎样疼痛,无咯血、发热.胸部CT:双肺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多发结节、囊状阴影,左侧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肿大.外院全身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双肺弥漫结节并空洞,部分见高代谢(标准摄取值1.8 ~4),考虑炎性病变.为进一步诊疗收入我科.病程中患者精神、食欲欠佳,睡眠、二便正常,体重无变化.职业教师,长期接触粉笔尘40余年,吸烟50年,20支/d,未戒烟.余病史无特殊.入院体检:生命体征平稳;浅表淋巴结不大;无杵状指、发绀;左肩胛下角线第八肋间以下叩诊浊音,听诊闻及呼吸音减低,左肺听诊闻及少许湿罗音,右肺未见异常;心、腹未见异常;双下肢无水肿.

  • 计算机断层扫描筛查肺结节和肺癌:新技术及研究进展

    作者:韩青兵;田攀文

    肺癌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的恶性肿瘤,早诊早治是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早期肺癌常表现为肺部孤立小结节,X线胸片往往难以发现,CT则具有独特的诊断优势.2011年美国国家肺癌筛查研究(National Lung Screening Trial,NLST)发现,35%的肺癌为直径10 mm或更小的病灶,运用CT筛查肺癌高危人群可使肺癌病死率降低约20%[1].张勇等[2]对2 251名体检人群进行胸部低剂量CT检查,结果显示222名(9.9%)肺部至少有1个≥4 mm的非钙化结节.基于临床研究结果和指南推荐,2015年美国医疗保险与医疗补助服务中心同意资助55岁以上的烟龄超过30年的高危人群进行CT筛查肺癌[3-5].但是,CT筛查早期肺癌同样具有挑战.通常情况下,影像诊断医师需要在2~5 min内判别肺部所有直径4~ 10 mm的肺结节,每个肺结节包含77~1 200个像素,仅占肺体积的0.00085% ~0.013%[6].如何不遗漏其中隐匿的肺癌,对影像诊断医师来说并非易事.现对CT筛查肺结节和肺癌的技术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 平面CT及三维重建术前指导选择Watchman左心耳封堵器的对比研究

    作者:张涛;储慧民;陈立斌;刘晶

    目的 比较平面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CT三维重建(CT-3D)左心耳(LAA)锚定区测值差异,并评估两者在Watchman左心耳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宁波市第一医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7月77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术前行左心耳CT血管成像(CTA)检查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TEE),采用平面CT(CT-P)于水平、冠状、矢状面测量左心耳锚定区内径和深度,并利用CT三维重建后测量左心耳锚定区大径和深度,比较CT-P与CT-3D锚定区大径及深度测值间差异及相关性.对封堵成功的患者,比较CT-P、CT-3D与X线左心耳造影(LAA-A)锚定区大径及封堵器大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7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左心耳CTA检查,封堵成功73例(73/77),失败4例(4/77).CT-P水平、冠状、矢状面锚定区内径分别为(21.1±4.8) mm、(20.7±4.4) mm、(18.4±4.5) mm,CT-P锚定区大径为(22.5±4.3) mm、深度为(28.3±7.9) mm;CT-3D锚定区大径为(25.6±4.7) mm,深度为(32.5±7.5) mm.术中LAA-A锚定区内径为(22.4±3.9) mm,成功植入封堵器的大小为(27.6±3.2) mm.Pearson相关分析:CT-P 与CT-3D锚定区大径间相关性(r=0.748)优于两者深度间相关性(r=0.564),CT-P锚定区大径与术中LAA-A测值及封堵器大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76、0.492(P=0.000),CT-3D锚定区大径与术中LAA-A测值及封堵器大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00、0.632(P=0.000).术中LAA-A测值与终选择的封堵器型号之间相关性好(r=0.750, P=0.000).CT-3D锚定区大径测值大于CT-P大径及LAA-A测值(P<0.01).结论 CT三维重建锚定区内径测值大于平面CT大径及X线左心耳造影内径测值,且CT三维重建左心耳锚定区大径与X线造影测值及封堵器型号的相关性优于平面CT测值,对Watchman封堵器型号的选择更具有指导意义.

  • 下肢动脉闭塞为首诊表现的无症状性冠状动脉三支病变一例

    作者:李琳;刘学波;陆浩;徐亚妹;舒先红;葛均波

    患者男性,61岁,从事行政管理工作,2010年7月底无明显诱因下突发左下肢麻木、发凉,此后几天症状加重伴左下肢胀痛。8月6日于我院门诊查下肢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示:左侧股动脉、腘动脉血栓形成,左侧股动脉远段及腘动脉管腔闭塞,左侧腓动脉显示欠佳(图1)。

  • 国际肝脏疾病研究(摘译)

    作者:谷俊朝

    通过内窥镜引流胆汁来治疗由钝性肝损伤引起的胆瘘Biliary fistulas resulting from blunt heoatic in-jury treated by endoscopic diversion of the bile flow[波兰]/P Grala…//Acta Chir Belg-2009;109(1):47-51虽然胆瘘是一种相对不常见的由钝性肝损伤引起的并发症,但由于越来越多的不严格使用非手术方式来治疗肝损伤,该病的发病率正在上升.由常规诊断装置(超声波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胆管造影术)辅助的物理检查支持了这一论点.

  • 痛风石导致腕管综合征的CT及MRI特点

    作者:王春桃;范红艳

    目的 探讨痛风石导致腕管综合征患者的CT及MRI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02-2017-10临床确诊的20例(24个腕关节)患者痛风石导致的腕管综合征,18个腕关节行普通CT检查,20个腕关节行普通MRI检查,9个腕关节静脉注射钆剂增强MRI检查.结果 MRI图像上,痛风石可见于腕管底部(18个腕关节)、腕骨(17个腕关节)、桡腕关节(17个腕关节)、屈肌肌腱或腱鞘(9个腕关节)、伸肌肌腱或腱鞘(16个腕关节).在T2加权像上,除了17个腕关节腕管底部痛风石表现为低信号强度外,其余部位痛风石均显示为从低到高不均等的信号强度;T2加权像上1个腕关节腕管底部高信号强度的痛风石与腕骨损伤性增生和滑膜炎有关.钆剂增强MRI图像上,7个腕关节表现为腕管底部痛风石的轻度不均等强化,2个腕关节表现为不均等强化、邻近骨质损伤及滑膜炎的显著强化.所有腕管中的痛风石在CT扫描时可发现不同程度的钙化,15例(20个腕关节)CT图像上可见点状钙化灶.结论 MRI图像更好地显示了痛风石的范围和分布,而CT能更好地显示痛风石中出现的钙化.术前对于痛风性损害的存在、位置、复杂性的研究将对腕管综合征患者的手术方案制定带来帮助,而MRI检查效果好.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躯干倾斜与脊柱畸形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志鲲;江远亮;王飞;李超;范建平;赵颖川;张国友;白玉树;李明

    目的 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躯干倾斜和脊柱畸形常用测量值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术前接受全脊柱MRI扫描的30例女性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全脊柱MRI加扫顶椎横截面以观察顶椎旋转,可替代CT检查测量的椎体矢状面旋转度(RAsag).胸椎和胸腰椎RAsag测量与临床上获得的躯干倾斜角(ATI)和Cobb测量进行日期匹配.计算双侧Pearson相关性检验,α=0.01.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15.4岁(11~18岁);BMI为17.6(17.5~24.1).侧凸分型:Lenke 1型8例,2型7例,3型1例,4型3例,5型8例,6型3例.完成了40个侧凸(23个胸椎,17个胸腰椎)的统计,分析日期匹配的数据点.在胸椎侧凸,ATI与Cobb的相关性为r=0.719,P<0.001;ATI与RAsag的相关性为r=0.720,P<0.003; ATI与Cobb角柔韧性呈负相关r=-0.530,P<0.01.在胸腰椎侧凸,ATI与Cobb相关性为r=0.828,P<0.003;ATI与RAsag相关性为r=0.810,P<0.004;与Cobb柔韧性无相关性r=-0.420,P<0.225.结论 躯干倾斜和脊柱的胸椎和胸腰椎横断面畸形是有相关性的,就像躯干横截面和脊柱冠状面畸形有相关性一样;减轻躯干畸形能限制胸椎畸形,但与胸腰椎脊柱柔韧性无相关性.

  • 肾细胞癌患者同侧肾上腺侵润的风险因素

    作者:Keiichi Ito;Hayakazu Nakazawa;Ken Marumu;Seiichiro Ozono;Tatsuo Igarashi;Nobuo Shinohara;Mornokuni Fukuda;Tomoyasu Tsushima;Seiji Naito;Masamichi Hayakawa;黄忠献

    目的 在日本肾癌协会的协作下,回顾性分析了19家研究所治疗过的肾细胞癌患者,目的 是明确同侧肾上腺侵润(LADI)的危险因素.方法 30例IADI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926例无IADI的患者进行了对比研究,并且通过多变量分析证实了IADI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 通过术前计算机断层扫描(CT),83 3%的同侧肾上腺转移可以被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有IADI的患者明显有较大的原发性肿瘤灶,更高的PT分期和病理分级,和较高比例的肾上极浸润,微血管入侵,梭形细胞型肿瘤,淋巴结转移(LNM),和同侧肾上腺以外的远处转移(DM).临床因素的多元逻辑回归分析表明,肿瘤直径超过5.5厘米,临床病理分期为3期或更高,淋巴结转移,以及同侧肾上腺以外的远处转移(DM),但不包括侵及肾上腺上极,这些对于预测IADI,都有显著的意义.结论 肿瘤直径超过5.5厘米,临床病理分期3期或更高,淋巴结转移,以及同侧肾上腺以外的远处转移是术前诊断为同侧肾上腺侵润的重要指标.上述因素和术前CT是同侧肾上腺切除术的有效指标.肾细胞癌患者若CT结果显示肾上腺正常,肿瘤直径小于5.5cm,既没有淋巴结转移,也无远处转移则是保留肾上腺肾切除术的指征.

  • 18F-FDG PET/CT诊断骨与软组织肉瘤术后复发及转移

    作者:齐典文;郭卫;杨荣利;李大森;李晓;李广学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诊断原发性骨与软组织肉瘤术后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于2008年5月至2010年6月间,在我中心行手术切除的原发性骨与软组织肉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并随访其后续的诊治情况.以病理结果 或临床随访作为复发和转移灶的确认标准.随访至少3个月.结果 PET/CT提示局部复发16例,与临床、病理相符15例,假阳性1例.PET/CT监测肿瘤局部复发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2﹪、96﹪、94﹪和100﹪.PET/CT提示远处转移17例,正确诊断14例,假阳性3例.PET/CT监测远处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79﹪、89﹪、82﹪和100﹪.结论 PET/CT对于诊断原发性骨与软组织肉瘤术后复发及转移,表现为高度敏感性、中度特异性;可以更准确、更全面的发现肿瘤术后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 QCT骨密度测量技术的探讨

    作者:赵文俐;陈贤志;周建忠;顾浩玉

    目的 通过临床资料分析,对QCT骨密度测量中的扫描定位、图像测量等技术问题进行探讨,对椎体松质骨与整体骨的密度变化进行分析,找出规律.方法 采用全身螺旋CT扫描机,羟磷灰石体模,QCT骨密度测量系统软件.研究对象为近3年我院体检和检查对象,共1586例(男712例,女874例).结果 ①得出了男、女L2~L4平均骨密度的各年龄组均值和标准差,计算了各年龄组腰椎的松质/整体骨密度比值.②根据20~34岁年龄组的资料,获得本地区男、女L2~L4的骨峰值:男性松质骨:(177.13±33.75)mg/cm3,整体骨:(205.59±36.71)mg/cm3;女性松质骨:(188.67±38.35)mg/cm3,整体骨:(216.39±38.82)mg/cm3.③根据两种分级标准(峰值-13%和峰值-20%)比较了40~59岁年龄组人群的腰椎骨量减少的患病率.结论 ①男、女L2~L4松质骨与整体骨的密度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均随年龄增大而降低.②男性腰椎松质骨与整体骨的骨峰值略低于女性.③腰椎的松质/整体骨密度比值随年龄增长而减小,说明皮质骨密度降低速度低于松质骨.④根据40~59岁年龄组人群的腰椎骨量减少的患病率的比较,认为采用骨峰值-20%和骨峰值-40%作为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诊断指标更合理.

  • 美国放射学院(ACR)关于定量CT(QCT)骨密度测量操作指南

    作者:程晓光;李娜

    随着螺旋CT技术的进步和定量CT(QCT)分析技术的发展,定量CT(QCT)骨密度测量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美国放射学院(ACR)组织专家起草,并于2008年颁布了ACR定量CT(QCT)骨密度测量操作指南.该指南的目的 在于制定临床工作中QCT检查实施和诊断的参考标准,包括其设备要求、质量控制、适用人群、临床适应症和禁忌症,医生和技术员资质要求,以及QCT测量规范和报告规范.该指南提出了对绝经后妇女和50岁及以上男性的QCT诊断参考标准.建议脊柱QCT采用BMD绝对值诊断,即BMD>120 mg/cm3诊断为骨量正常,BMD 120 mg/cm3~80 mg/cm3诊断为低骨量,BMD<80 mg/cm3诊断为骨质疏松.QCT髋关节测量的T值可以根据WHO DXA标准来诊断骨质疏松.该指南对我国的QCT临床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 骨质疏松椎体骨折与相关椎体骨疾患的影像鉴别诊断

    作者:顾翔;李佳录;于爱红;白荣杰;程晓光

    椎体骨质疏松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患,应用影像学检查和诊断,是临床诊断骨质疏松的重要方法之一.与椎体骨质疏松相似的发生在椎体的相关骨疾患,需要和椎体骨质疏松相鉴别,本文从临床影像学X线平片、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技术等方面对椎体病变与骨质疏松的鉴别进行介绍.旨在提高在临床工作中对发生在椎体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与其他骨病变在影像学方面的鉴别诊断.

921 条记录 4/47 页 « 12345678...464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