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鱼精蛋白过敏2例

    作者:王小波;赵仁昌;崔志强

    例1,女,46 岁.无过敏史.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行二尖瓣置换术.体外循环结束,静脉缓慢注射鱼精蛋白,10 min将尽时,突然血压下降,心脏膨胀、紫绀、跳动缓慢很快呈蠕动状,气道阻力上升至30 cmH2O以上,SpO2下降.给予心脏按压,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氯化钙、肾上腺素等药,肌肉注射苯海拉明,加大呼吸道压力,3 min后心跳逐渐有力,紫绀消退,血压上升,气道阻力下降.病情稳定后,严密止血、关胸,顺利返回监护室.术后恢复顺利,无并发症.

  • 胺碘酮和艾司洛尔对二尖瓣置换术后气管插管期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治疗

    作者:闫子星;马捷;郭光伟;李家成

    目的 比较胺碘酮和艾司洛尔对二尖瓣置换术后气管插管期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 二尖瓣置换术后气管插管期新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32例,随机分为胺碘酮组和艾司洛尔组,比较两组治疗后转复窦性心律的成功率.结果 胺碘酮组和艾司洛尔组6 h内转复成功率分别为57.14%和83.33%.结论 艾司洛尔对二尖瓣置换术后气管插管期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治疗优于胺碘酮.

  • 应用硬质人工瓣环行三尖瓣修复术后早期资料分析

    作者:武素红;秦太昌;梁法禹;杨新卫;郭林静

    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FTR)是临床上常见疾病,常继发于左心系统疾病,如二尖瓣狭窄等。三尖瓣反流是影响左心瓣膜病手术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1]。近年来人们开始应用人工瓣环行三尖瓣环成形术,其近、中期效果令人满意。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0年3月-2013年12月共应用三尖瓣成形环行三尖瓣成形术58例,年龄28岁~74岁,平均48岁;男32例,女26例;房缺合并三尖瓣重度反流5例,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或/和关闭不全,合并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44例;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9例,合并左房血栓11例,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及二尖瓣置换术(DVR)12例,行二尖瓣置换术(MVR)46例。

  • 超声心动图评价二尖瓣置换术对左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晓群;芦芳;张晓春

    目的 探讨常规二尖瓣置换术与保留瓣下装置的二尖瓣替换术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51例行单纯二尖瓣置换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依是否保留瓣下装置分为两组(两组间年龄、病程、并发症、心功能、主动脉阻断时间、瓣膜替换型号等无统计学意义),Ⅰ组28例,常规切除二尖瓣及瓣下结构;Ⅱ组23例,保留后瓣及瓣下装置.观察术后48 h血流动力学改变及术后2周、3个月、1年后心功能情况.结果 Ⅱ组患者肺动脉平均压(PAMP)、肺血管阻力(PVR)明显低于Ⅰ组,心功能曲线图较Ⅰ组更趋向于正常Frank-starling容量负荷范围;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每搏输出量(SV)、左室每分搏出量(CO)、左室舒张期容积指数(EDVI)、左室收缩期容积指数(ESVI)、每搏指数(SVI)、心脏指数(CI)等左心功能参数,Ⅱ组较Ⅰ组恢复更佳.结论 二尖瓣置换术中部分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具有明显的保护左心功能的优越性.

  • 阿托伐他汀对二尖瓣置换术后病人血清氧化应激水平和炎症机制的影响

    作者:周涛;高媛;江婷婷;刘伟良;王勇;孙国成;费蕾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二尖瓣置换术后病人血清氧化应激水平、炎症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汉中市三二○一医院2014年8月-2016年4月胸外科拟行二尖瓣置换术的病人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上予以阿托伐他汀钙片辅助治疗,比较两组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氧化应激水平,白细胞介素(IL)-8、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炎症因子水平及心功能.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B型脑钠肽(BNP)均下降,射血分数(EF)上升,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MDA水平下降,SOD水平上升,且观察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病人TNF-α、IL-6、IL-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病人TNF-α、IL-6、IL-8均下降,且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片辅助治疗的二尖瓣置换术病人,可以改善病人炎症水平,减轻应激反应,保护心功能.

  • 依达拉奉联合参附注射液在体外循环下二尖瓣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作者:王登峰;张超;韩冬;杨侃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参附注射液对体外循环下二尖瓣置换术病人的疗效、脑损伤、早期肾损伤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二尖瓣置换术病人60例,采用系统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葡萄糖注射液,观察组给予参附注射液与依达拉奉注射液.比较分析两组病人治疗后恢复情况;两组病人治疗前及治疗后24h、48 h、72 h的脑损伤蛋白S-100β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肾功能、炎症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24 h两组病人S-100β及NSE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上升(P<0.05);治疗后48 h、72h两组病人S-100β及NSE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且观察组病人S-100β及NSE表达水平下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4h两组尿N-乙酰-β-D氨基酸葡萄糖苷酶(NAG)及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上升(P<0.05);治疗后48h、72h两组病人NAG及NGAL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且观察组病人NAG及NGAL表达水平下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4 h两组病人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a)、内皮素-1(ET-1)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上升(P<0.05);治疗后48h、72 h两组病人血清IL-6、hs-CRP、TNF-α、ET-1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下降,且观察组病人血清IL-6、hs-CRP、TNF-α、ET-1炎症因子水平下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参附注射液对行体外循环下二尖瓣置换术病人进行辅助治疗,有利于促进病人术后恢复,可有效改善病人的IL-6、hs-CRP、TNF-α及ET-1水平,对病人脑功能及肾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效应.

  • 临床药师参与1例风湿性心脏病行二尖瓣置换患者的药学实践

    作者:范彩霞;马英;范红燕;刘维斯;赖水招;郑锦坤

    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促进合理用药.方法:以一例风湿性心脏病行二尖瓣置换术合并癫痫患者为例,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方案的制订,分析患者所用相关药物,跟踪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对药物治疗过程进行综合评估.结果:患者症状控制,治愈出院.结论:临床药师的参与使药物治疗更趋合理,在达到治疗目标的同时,可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利于提高临床的药物治疗水平.

  • 二尖瓣置换术66例临床分析

    作者:丁连举;张苏和;孙志刚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是心脏外科常见病,本文通过66例二尖瓣置换术,分析了术中、术后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治疗要点,结果除1例因二次换瓣合并大出血及心衰死亡外,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因此,我们认为:凡风湿性心脏病,因累及瓣膜而引起心功能不全者,均应施行瓣膜置换术,术后效果良好,可明显提高生活质量.

  • 临床路径在体外循环下二尖瓣置换术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姜晓晓

    目的 总结临床路径在体外循环下二尖瓣置换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将2009年2月—2016年1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00例行体外循环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按照实施临床路径的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按临床路径进行治疗及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及护理.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体外循环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实施临床路径,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 Cox迷宫Ⅲ型术同期换瓣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病伴房颤的护理78例

    作者:鲍向英;宋剑平

    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是二尖瓣病常见的并发症.我国因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接受二尖瓣置换术(MVR)的患者很多,这些患者在病程后期常并发房颤,但换瓣同时做房颤治疗手术的病例数很少,因而影响手术长期疗效[1].国外多中心大样本研究[2~4]显示迷宫手术中有75%~100%与器质性心脏病手术同期进行,其消除房颤的成功率可以达到90%以上.我科2000年1月-2005年3月对78例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合并慢性持续性房颤1年以上,心功能Ⅲ~Ⅳ级患者进行了Cox迷宫Ⅲ型术同期二尖瓣置换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鲁登巴赫综合征患者术后的监测及护理

    作者:李俊;李玉梅;胡琼

    鲁登巴赫综合征将先天性房间隔缺损(ASD)和后天性二尖瓣狭窄(MS)作为独立的综合征提出[1],称为经典性鲁登巴赫综合征.后来发现MS患者行经皮球囊扩张术(PBMV)后,出现房水平左向右分流的一种复合病变,称获得性鲁登巴赫综合征.鲁登巴赫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心血管病,据报道[2]其发生率女高于男,占二尖瓣狭窄的0.6%~0.7%,占继发性房间隔缺损的4.0%.应尽早矫正血流动力学异常,一旦出现艾森曼格综合征即失去手术机会.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共为8例鲁登巴赫综合征的患者行ASD修补+二尖瓣置换术(MVR)或成形术(MVP),经过精心的治疗及护理,患者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 1例换瓣术后患者精神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作者:况雪梅

    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是风湿性心脏病的常见病变之一,实施二尖瓣置换术是目前的根治手术方法.我科于2006年8月16日成功地为1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实施了二尖瓣置换术,手术经过顺利,术后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 心脏二尖瓣置换术的配合及体会

    作者:黄英

    1 临床资料:1988年1月~1998年12月,共完成二尖瓣置换术180例.其中男79例,女101例;年龄18~58岁.术中所用瓣膜均为进口或国产机械瓣膜.

  • 二尖瓣置换术后心跳骤停经60 min 抢救成功1例

    作者:严振球;贺端清

    病人,女,39岁.体质量52 kg."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中度),心功能Ⅲ级"于2006年2月21日行二尖瓣置换术,术程顺利,术后安返ICU病房.2006年2月22日(术后第1天)上午8:55患者出现心跳骤停,呼吸16次/min(呼吸机辅助呼吸),血压为0,大动脉搏动消失,意识丧失,瞳孔散大,心音消失.立即持续人工胸外心脏按压(70~90次/min),深度4.0 cm,给予肾上腺素1 mg 静注,加大呼吸机潮气量及氧浓度;9:00给予肾上腺素2 mg 静注,5%碳酸氢钠250 ml 快速静滴;9:10给予肾上腺素2 mg 静注,无效;9:20再次给予肾上腺素2 mg 静注,持续人工胸外心脏按压;9:40心电图显示心室纤颤,心前区叩击 1次,静注肾上腺素4 mg,9:46心电图显示室速165次/min,静注利多卡因50 mg,9:55恢复窦性心律,心率120次/min,,可摸到脉搏,呼吸16次/min(呼吸机辅助呼吸),血压80/40 mmHg(1 mmHg=0.133 kPa)),停止胸外心脏按压.

  •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外科治疗现状

    作者:王东旭;张永;王辉山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schemic mitral regurgitation,IMR)是缺血性心肌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提示预后不良[1].心肌梗死后,25%的患者出现明显的IMR,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升高,且与反流程度成正比[2].IMR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整体或局部左室重构,二尖瓣各组成部分形态多层次的改变,以及上述因素的相互作用是IMR发生的主要机制.

  • 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作者:霍彬;李晓菊

    二尖瓣置换术前给患者心理指导,可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术后关爱患者,运用同感聆听沟通技巧,可以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 二尖瓣置换术后无肺高压病因的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临床及超声分析

    作者:刘岩;王珂

    [目的]分析探讨二尖瓣置换术后无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发生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TR)的临床及超声特点,探讨机制、预后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或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后因重度TR住院的患者12例,排除肺动脉压力明显升高(心脏超声测量右室收缩压35 mmHg)及三尖瓣瓣膜畸形或破坏.对所有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特点及心脏超声表现.[结果]12例患者行瓣膜置换术前的风湿性瓣膜病病史较长,均超过20年,所有患者均有持续性房颤病史.心脏超声提示右心房及右心室扩大,左心房内径增大,左心室内径及收缩功能正常.置换的金属瓣或生物瓣形态及功能正常.无明显肺动脉高压,但三尖瓣瓣口探及重度反流,三尖瓣瓣膜及附属结构无明显异常:无瓣膜破损脱垂、腱索断裂,但三尖瓣瓣环扩张、瓣叶对合不良.[结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或双瓣置换术后无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发生重度TR可能与右心室重构、三尖瓣环扩张、瓣叶对合不良有关.

  • 二尖瓣瓣膜置换手术中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

    作者:修宗谊;马瑞阳;谷天祥;章志伟;阎德民

    目的 评价心内直视手术加射频消融迷宫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自2003年4月至2007年2月为12例患者在心内直视下二尖瓣置换手术中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结果 全组无院内死亡,随访期的心房颤动消除率83.33%(10/12),窦性心律恢复率83.33%(10/12),全组无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无发生脑栓塞,术后11例心功能(NYHA)Ⅰ级.结论 射频消融迷宫术治疗心房颤动安全简便有效.

  • 胸腔镜辅助微创二尖瓣置换术与传统手术切口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张琭

    目的:研究比较胸腔镜辅助微创二尖瓣置换术与传统手术切口的手术情况及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择期行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行胸腔镜辅助微创二尖瓣置换术,对照组患者行正中切口开胸术.术中详细记录患者体外循环转流时间、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等情况,术后随访12个月,记录生存率、死亡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组间差异.结果:(1)两组患者体外循环转流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体外循环转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2)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生存率、死亡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较传统手术切口而言,胸腔镜辅助微创二尖瓣置换术具有手术切口小、术后恢复快、符合美观要求等多种优势,手术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172例二尖瓣置换术临床研究

    作者:孙雪峰;吕民;张秀和;张伯民;姜亦忠

    我科从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共施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172例,其中保留全部或部分二尖瓣瓣膜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102例,未保留二尖瓣瓣膜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70例.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以提高手术疗效.

532 条记录 10/27 页 « 12...78910111213...262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