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traumatic Surgery (Electronic Edition)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2095-9141
  • 国内刊号: 11-9360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1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徐如祥 王海峰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慢性硬膜下血肿封闭式钻孔引流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杨炳石;江志静;王晓晨;黄南昌

    目的 观察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行封闭式颅骨钻孔引流术的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解放军第四一三医院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分为传统钻孔引流术(传统组)和封闭式钻孔引流术(封闭组)2种手术方式,对2组的疗效及手术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组手术方式均获得满意的疗效,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85,P>0.05);封闭组术后颅内积气(χ2=4.893,P<0.05)、脑损伤(χ2=4.784,P<0.05)、切口脑脊液漏(χ2=6.003,P<0.05)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硬膜下积液(χ2=0.001,P>0.05)、癫痫发作(χ2=0.000,P>0.05)、血肿复发(χ2=0.001,P>0.05)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治疗中,封闭式钻孔引流术较传统钻孔引流术能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引流途径安全有效,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理想的一种手术方式.

  • 微创与去骨瓣血肿清除术治疗不同血肿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出血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于泽奇;江继鹏;董晓煜;王婧怡

    目的 探讨微创与去骨瓣血肿清除术治疗不同血肿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出血(HBGH)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脑科医院自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282例HBGH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CT检查,并通过多田公式计算血肿量.将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微创血肿手术组和去骨瓣血肿清除术组.比较2组手术15 d后患者的意识状态(GC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患者住院时间、手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情况.结果 (1)对于血肿量为30~49 ml、50~69 ml的患者,微创与去骨瓣2组间手术后15 d GCS评分无明显差异,而对于血肿量为70~100 ml的患者,去骨瓣组手术后15 d GCS评分优于微创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82,P<0.05);(2)对于血肿量为30~49 ml的患者,微创组手术后15 d NIHSS评分优于去骨瓣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18,P<0.05),而对于血肿量为50~69 ml、70~100 ml的患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于血肿量为30~49 ml的患者,微创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去骨瓣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94,P<0.05),而对于血肿量为50~69 ml、70~100 ml的患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对于血肿量为30~49 ml、50~69 ml、70~100 ml的患者,微创与去骨瓣2组间并发症及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HBGH,血肿量较小患者采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较佳;中等出血量患者采用微创与去骨瓣手术方式,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血肿量较大者使用去骨瓣手术对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以及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效果较微创更好.

  • 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治疗体会

    作者:齐文涛;彭爱军;曹德茂;李玉呈;武永康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9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1例,女性17例,年龄3~72岁;5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中均发生急性脑膨出,复查CT后因迟发性血肿继续手术37例.结果 58例患者存活42例(72.4%),死亡16例(27.6%);存活患者随访3个月~3年,按GOS评分,5级恢复良好19例(32.8%);4级轻度残疾8例(13.8%);3级中重度残疾11例(19.0%);2级迁延性昏迷4例(6.9%).结论 迟发性颅内血肿是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术前充分评估、术中及时的CT复查以及术者永不放弃的坚强信念,三者紧密结合,可以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 小儿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治疗

    作者:刘顺顺;李文臣;石林;刘健鹏;张伟涛;付双林;杨洪发

    目的 探讨小儿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手术治疗的方法 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创伤外科手术治疗的22例小儿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本组22例患者,术前呕吐18例于术后3d内均缓解;术前昏迷者1例,术后第2d清醒.术后1~3d复查头部CT示血肿基本清除干净,术区无继发性出血.22例患者成功随访3个月,全部恢复正常,无意识障碍,无肢体活动障碍,切口愈合良好.结论 对达到手术指征的小儿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患者及时行手术治疗,可达到满意的效果.

  • 基底节区脑出血应用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的手术方式及疗效分析

    作者:刘成双;王凤河;刘四清;邱磊;王洪生;杨建强;李乐才;李勇;王目纲

    目的 探讨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方式及优越性.方法 将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兖州院区神经外科2011年10月至2016年10月接诊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临床资料完整,自愿接受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以随机数表法分组,各自80例.2组患者均接受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其中硬通道组采取硬通道穿刺入路,软通道组采取软通道穿刺入路.对2组患者临床效果、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进行观察记录,并采取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患者在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治疗前差异明显(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不论是软通道入路还是硬通道入路,均可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疗效明显,安全性高,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与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借鉴.

  • 养血清脑颗粒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研究

    作者:易勇;周章明

    目的 评价养血清脑颗粒对于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省都江堰市医疗中心自2009年10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养血清脑颗粒为主的治疗方案,而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运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巴氏指数(BI)测定治疗前和治疗后2组患者的相应数值.结果 治疗组经过养血清脑颗粒治疗,MMSE分值和BI分值增加明显,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观察到不良反应.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安全有效,可以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所致的神经功能障碍,促进患者的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可以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李培建

    常见颅脑损伤机制有加速性损伤、减速性损伤、挤压损伤、挥鞭样损伤、胸部挤压伤、冲击伤、对冲伤及旋转损伤,格拉斯哥昏迷分级( Glasgow coma scale,GCS)是神经外科常用的评估患者昏迷程度的方法 .

  • 锁孔乙状窦后入路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作者:郭永坤;辛孟杰;梁阿明;姜羽;贺辉辉;张衍;张辉

    一、三叉神经痛概述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常见的颅神经疾病之一, 以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出现的阵发性剧烈疼痛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疼痛疾病. 目前将TN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TN是指具有临床症状,而没有发现与发病有关的器质性病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工作,甚至导致焦虑、抑郁.

    关键词:
  • 尼莫地平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大鼠谷氨酸转运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琳;王涛;梁迎春;宁方波;赵芳芳;张馨娜;张磊

    目的 探究尼莫地平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大鼠脑干组织中谷氨酸转运体表达情况影响.方法 选取54只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只,SAH组24只和SAH-尼莫地平组24只,使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SAH模型,SAH-尼莫地平组注射尼莫地平,分别检测三组大鼠基底动脉的大血流速度以及谷氨酸转运体(EAATs)mRNA表达水平.结果 SAH组第1、7、14天的基底动脉大血流速度(Vba)显著高于对照组,SAH-尼莫地平组第1、7天的Vba显著高于对照组,SAH-尼莫地平组在第1、7、14天的Vba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H组第1天的EAAT-1/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显著低于对照组,第21天显著高于对照组;SAH-尼莫地平组4个时间点的EAAT-1/GAPDH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第1、7、14天显著高于SA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H组第1、7天的EAAT-2/GAPDH显著低于对照组,SAH-尼莫地平组第14、21天的EAAT-2/GAPDH显著高于对照组,4个时间点均显著高于SA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H组第1、7天的EAAT-3/GAPDH显著低于对照组,SAH-尼莫地平组第1天的EAAT-3/GAPDH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第1、7天显著高于SA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尼莫地平可有效增加大鼠脑干中EAATs的表达水平,从而缓解脑血管痉挛,治疗SAH.

  • 腰部刃器伤致颅内积气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韦强;李文臣;周立祥;付双林;王海峰;别黎

    刃器伤是指由尖锐、锋利的器械所导致的损伤. 常见的致伤器为匕首,其次为斧头,尚有螺丝刀、自行车辐条、镰刀和削尖的竹、木棍等. 伤后刃器可立即被拔出,也可滞留或部分折断于体内[1]. 刃器伤可导致临近部位的脏器损伤而致不同并发症的发生.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创伤外科在2016年9月收治了一例腰部刃器伤患者并发颅内积气.

  • 右桥小脑角皮样囊肿一例报道

    作者:杜川;胡超;朱筱;陈小波;赵龙;唐晓平

    颅内皮样囊肿起源于异位的胚胎上皮细胞,是胚胎发育早期约3~5周在神经管闭合时,上皮细胞异位进入神经管而形成的颅内先天性肿瘤,发病率低,临床少见[1-2]. 本文报道了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位于右桥小脑角的皮样囊肿患者1例,并结合文献讨论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治方法 及预后特征.

  • 颅脑损伤患者术前评估对"医/患获益比"的影响

    作者:杨华

    颅脑损伤患者在神经外科疾病谱中占有较高的比例,颅脑损伤有很多病例需要手术处理,术前评估是神经外科医师手术成败的关键.对患方来说术前评估有五个方面的因素要认真考虑,对医方来说术前评估有六种相关因素值得研究,后是由总的原则"医/患获益比"来决定其手术的价值.因此,术前评估对颅脑损伤患者是否行手术处理意义重大,"医/患获益比"的大化在临床工作中更显突出.

  • 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作者:常璐;徐勇明

    结核性脑膜炎(TBM)是由结核杆菌导致的脑膜发生非化脓性的炎症.TBM发病率占人体全身结核病的1%左右,可导致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其死亡率和致残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由于儿童抵抗力差,TBM发病率常高于成人,同时TBM合并HIV感染的患儿死亡率更高.但目前TBM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而且由于病初无异状、诊断技术落后等原因经常导致误诊,从而没有及时行抗核治疗而延误病情.为此,寻求更为先进的TBM早期诊断方法对临床治疗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近年来TBM的早期诊断方法进行较全面的总结和阐述.

  • Ras相似物GTP酶与肿瘤

    作者:陈宝东;徐如祥

    细胞迁移参与组织形成、胚胎发育、炎症反应、伤口愈合、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且贯穿于肿瘤转移的全过程.细胞迁移需要胞外、胞内信号分子调控细胞骨架动力装置所给予的驱动力,与肌动蛋白细胞骨架介导的粘附所提供的锚定力之间的协调运作.小分子Ras相似物(Rho)蛋白是改变细胞骨架组装,调控细胞迁移进而参与肿瘤转移的关键因子.Rho GTPase在调节肿瘤细胞功能方面起了关键作用,包括细胞的恶性转化和迁移.其家族成员在调节细胞肌动蛋白的重组、细胞移动、细胞间及细胞与胞外基质的黏附、细胞周期、基因表达和凋亡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其中每个功能对癌症的发生和进展都极为重要.Rho GTPase也能增加细胞对DNA损伤的易感性,包括抗肿瘤药物和电离辐射,对Rho GTPase的调节可以影响传统抗肿瘤治疗的效果和/或副作用,以Rho GTPase为靶点,选择高效特异的Rho GTPase抑制剂会明显增加抗肿瘤治疗的效果.

  • 植物状态不醒的原因及控制其发生发展

    作者:焦辉

    脑昏迷是人类重大疾病之一, 临床发现引起脑昏迷和植物状态患者不醒的原因有脑积水和癫痫.脑积水分为高颅压性脑积水和低颅压性脑积水. 脑昏迷患者脑脊液压力升高或呈持续高压状态, 是大面积脑出血和脑挫裂伤、缺血缺氧性脑病昏迷、脑炎等造成的[1]. 脑压持续不降,终导致脑积水不醒.而脑水肿得不到及时治疗和过度高压氧治疗后的低颅压性脑积水也是昏迷不醒原因, 这种患者头颅MRI和fMRI可见脑萎缩、脑室扩大. 脑压低至30~60 mmH2O (1 mmH2O=0.0098 kPa), 合并隐匿性癫痫,治疗效果就不会理想[2]. 癫痫分为显性癫痫和隐匿性癫痫.长期以来隐匿性癫痫不被医护人员发现,抽搐时间短至1~2 s,抽搐表现形式不为人知,这种抽搐造成脑积水加重, 脑积水又加重抽搐, 循环往复,使患者处于一会儿似乎有意识,一会儿似乎没有意识的状态[3].

    关键词:
  • 颅脑战创伤及其神经退行性病变

    作者:费舟

    现代战伤可导致颅脑创伤,其特点为:(1)火器伤:多处受伤,局部损伤严重,致残率高,感染严重;(2)冲击伤:高爆武器、气流弹、鱼雷、水雷、深水炸弹等武器使得冲击伤(高原、平原、水下)发生率更高,伤情更重;(3)机械伤和多发伤:强冲击波致房倒屋塌、工事破坏致机械伤和多发伤增多;(4)烧伤:建筑物、树林等被多个炸弹击中后引起大火,油气炸弹、反坦克武器、 燃烧性武器大量使用致烧伤增多;(5)复合伤: 不同致伤因素同时或相继作用的几率大为增加,常见的有烧-冲复合物、烧-弹片复合伤;(6)新概念武器伤:激光、微波、次声等损伤;(7)精神创伤:创伤后应激障碍综合征(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1]. 现代战伤所造成的精神创伤十分明显,尤其是PTSD发生率增加(约占13%~15%).颅脑战创伤分为3大类:(1) 急性损伤;(2)TBI的慢性效应;(3)开放性颅脑损伤.

  • 基层医院颅脑外伤扩大翼点入路颞浅动脉保护的体会

    作者:刘定军

    目的 探讨扩大翼点入路颞浅动脉的保护及其术后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梁河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42例颅脑外伤行扩大翼点入路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总结颞浅动脉的保护方法及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42例患者术中颞浅动脉均保护良好,术后皮瓣血供良好,切口愈合良好,皮瓣愈合外形满意.结论 扩大翼点入路需重视颞浅动脉的保护,可以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皮下积液及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

  • 神经外科头部固定装置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学建;汪志峰;陈杨;钱明

    目的 调查及了解患者及医护人员对神经外科头部固定装置使用的情况.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6月期间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一病区(头部固定装置组)及二病区(普通绑带组)收治的患者资料各80例,对比包扎效果统计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 2组患者均完成研究,无包扎所致并发症发生.采用神经外科头部固定装置组包扎满意度96%(77/80);普通绑带组满意度85%(68/80).结论 神经外科头部固定装置能有效减轻医护工作量,包扎简单,使用方便,有效保护切口及骨窗下脑组织,提高了临床安全性.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