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慧;张琛;崔恒;昌晓红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卵巢早衰)引发的月经紊乱、不孕和更年期症状等严重影响育龄期女性的身心健康.常用雌孕激素替代治疗,然而该疗法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国内外试图应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卵巢早衰,利用动物模型进行了探索,为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卵巢早衰)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可能的新希望.现就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特点、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可能的有效性及机制进行综述.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sertoli细胞共培养下向男性生殖细胞分化的研究

    作者:谢丽春;杨汉华;赖秀蓝;陈晓东;陈业增;刘思征;马廉

    目的 探讨用睾丸支持细胞(SCs)模拟的睾丸微环境,通过共培养技术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向男性生殖细胞分化的可能性,为男性不育治疗寻求一种新的途径.方法 采用差异贴壁法分离、培养、扩增出HUMSCs,从新生昆明小鼠的睾丸中分离培养出SCs,制备SCs饲养层,将HUMSCs加入SCs饲养层中共培养,显微镜观察诱导前及诱导后第7d、14 d细胞的形态学变化;RT-PCR、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男性生殖细胞相关标记DAZL、VASA及Stella的表达.结果 HUMSCs在共培养体系中逐渐失去细小成纤维样的形状,形成类似精原细胞样的圆形细胞菌落,诱导7d、14 d后,RT-PCR、细胞免疫荧光均可以检测到男性生殖细胞特异性标记VASA、DAZL及Stella的表达.结论 在睾丸SCs模拟的睾丸微环境,HUMSCs不仅发生形态学的变化,而且能表达生殖细胞的特异生物学特性,表明在特定的微环境中,细胞与细胞间的相互接触是微环境中控制HUMSCs向男性生殖细胞方向分化的必不可少的因素.SCs与HUMSCs的直接接触诱导其向男性生殖细胞分化的诱导研究,为迫切需要的男性不育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实验参考系统.

  • 重组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感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

    作者:刘思征;赖秀蓝;陈元国;贺谷雨;Martín Maldonado;林丽敏;谢丽春;吴卫照;黄天华

    目的 利用包装制备的重组慢病毒载体感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为后续的细胞重编程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培养、扩增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携带目的基因(oct4、sox2、klf4、c-myc)及绿色荧光蛋白的质粒经验证、扩增后,转染HEK-293T细胞,制备携带上述基因的慢病毒上清液.荧光显微镜下梯度稀释法检测病毒滴度.慢病毒液感染3~5代生长良好的HUMSC,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病毒感染力,RT-PCR及定量PCR检测目的基因mRNA水平.结果 成功验证、扩增携带目的基因的质粒.制备的新鲜病毒液滴度达5×108U/mL,冻存后降为5×106 U/ml.重组慢病毒感染HUMSC的感染力高于80%,4种目的基因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结论 重组慢病毒载体可以在体外高效的转染HUMSC,并稳定表达目的基因,是HUMSC重编程的有效基因转移载体.

  • 板层角膜裂伤后角膜基质注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疗效

    作者:周明明;王军梅;邓爱军

    目的 探讨板层角膜裂伤后在裂伤部位的角膜基质内注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0只,均取左眼为实验眼,用月型角膜隧道刀分别在12点及6点位角膜缘内2 mm处做水平隧道切口,但不穿透角膜.并在12点位角膜基质内注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6点位注射生理盐水,分别在处理后1、3、7、14、21及28 d观察角膜切口处瘢痕生长情况,并对相应部位角膜浑浊程度进行评分.结果 1、3及7d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21及28 d时两组比较6点位角膜浑浊程度比12点位明显,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值依次为0.001、0.002及0.011.且21 d时6点位瘢痕明显.结论 角膜裂伤后角膜基质内注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有减少瘢痕形成的作用.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口干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孟涵;徐小方;欧忠辉

    口干症是因涎腺分泌的唾液减少而导致的一种临床症状.目前,药物治疗及对症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法,但这些方法均无法修复受损的涎腺组织,因此对于涎腺组织已发生不可逆性损伤的口干症患者来说治疗作用极其有限.近年来,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修复组织损伤的初步疗效已得到肯定.本文将着重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舍格伦综合征及放射性涎腺损伤导致的口干症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 人脐带源和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比较

    作者:李艳琪;王洪一;姚尧;张宇;刘洋;吴祖泽;靳继德

    目的:探讨人脐带和胎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 MSCs)的分离培养和生物学性状的差异,为MSCs的临床应用提供选择依据。方法利用组织贴壁法分离培养脐带MSCs,酶消化法分离培养胎盘MSCs。传代培养后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两种不同来源的MSCs的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两者表面标志物表达的差异,通过细胞周期和群体倍增时间测定比较两者生长增殖能力,体外成骨和成脂诱导比较其分化能力。结果胎盘MSCs和脐带MSCs为贴壁生长、形态均一的成纤维样或长梭形外观,两种细胞均高表达CD90、CD105,不表达CD34、CD45、HLA-DR。胎盘MSCs的群体倍增时间为40.8 h,52.12%处于G0/G1期,脐带MSCs的群体倍增时间为39.5 h,57.50%处于G0/G1期,表明两者增殖能力旺盛,且无明显差异;两者在体外均可诱导分化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结论胎盘源MSCs具有与脐带源MSCs相似的生物学特性,两者均可作为临床治疗用细胞或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 作者:

    关键词: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子痫前期患者血清诱导的血管内皮损伤模型的修复

    作者:付丽华;佟盛春;曹彦君;伊诺;康晓迪;蒋红丽

    目的 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修复子痫前期重度患者血清诱导的内皮损伤模型的能力.方法 将HUVECs通过transwell小室与hUC-MSCs进行共培养作用,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干细胞干预组,观察hUC-MSCs对子痫前期重度患者血清损伤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检测各组ICAM-1及VCAM-1含量变化.结果 CCK-8检测可见实验组较对照组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P<0.05),在作用48h较作用24h抑制增殖效果明显.细胞接种24h及以上千细胞干预组较实验组内皮细胞增殖有所好转(P<0.05);ELISA检测可见实验组较对照组ICAM-1及VCAM-1均明显升高(P<0.05);经hUC-MSCs干预后,ICAM-1及VCAM-1均较实验组有所下降(P<0.05).结论 hUC-MSCs对子痫前期重度患者血清损伤后的内皮细胞损伤模型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观察

    作者:金旭鹏;李晓飞;郭莲怡

    目的 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 24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经HUC-MSCs移植,于移植前、移植后1、2、4、8、12周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和白蛋白(ALB)平.于移植前、移植后8、12周分别行CT检查,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移植后2周各项肝功能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移植后4周,ALT由(106±18)IU/L降至(82±12)IU/L,AST由(121±23)IU/L至(87±14)IU/L,较移植前明显改善(P<0.05),其余指标无明显改善;移植后8周各项肝功能指标均有改善(P<0.05).12周有显著改善(P<0.01).临床症状随时间进展逐步改善且无不良反应.肝脏大横截面积改善(P<0.05),但肝脏CT值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HUC-MSCs移植可显著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临床症状,并能促进肝脏修复.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类雪旺细胞形成及增殖的影响

    作者:王冬月;王昭领;朱国雄;吴高义;周楠;张飞龙;陈海英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stem cells,hUCMSCs)向类雪旺细胞诱导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对类雪旺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培养鉴定hUCMSCs,经预诱导后将细胞分组,继续培养7d.A1组为普通培养基组,B1组为普通培养基+b-FGF组,C1组为普通培养基+经典诱导成分组,D1组为C1组基础上剔除b-FGF,通过形态学及S100免疫荧光对类雪旺细胞进行鉴定,并记录各组类雪旺细胞数目及S100阳性率,分析b-FGF在诱导过程中的作用.将诱导的类雪旺细胞经纯化后分组培养2d、4d、6d:A2组为普通培养基组,B2组为普通培养基+b-FGF组,检测b-FGF对类雪旺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在诱导实验中,A1组未见明显类雪旺细胞,S100染色阴性,B1、C1、D1组均可见类雪旺细胞形态,S100染色阳性.类雪旺细胞数目及S100阳性率:A1组<B1组<C1组(P<0.05),D1组<C1组(P<0.05).在促增殖实验中,各时间点OD值:B2组> A2组(P<0.05).结论 b-FGF可促进hUCMSCs向类雪旺细胞转化,并可促进诱导后类雪旺细胞的增殖.

  • 稳表达人HSP72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株的构建

    作者:王珍;赵昌林;骆敏翔

    目的 构建含人HSP72的慢病毒,筛选获得稳定表达HSP72的hUC-MSC细胞系.方法 采用PCR方法从MGC fully sequenced human HSPAIA cDNA中调取HSP72基因的完整序列,利用双酶切及体外重组的方法获得pLV-HSP72-EGFP(2A)质粒,经PCR、测序方式鉴定成功后,对病毒进行包装.用病毒感染hUC-MSC,并用Puro进行抗性筛选可稳定表达HSP72的hUC-MSC细胞系.结果 构建的pLV-HSP72-EGFP(2A)测序结果与GenBank收录序列一致,包装得到pLV-HSP72-EGFP(2A)病毒,筛选获得稳定表达HSP72的hUC-MSC细胞系,ELISA方法检测显示获得的细胞株可过表达HSP72.结论 构建了获得稳定表达HSP72的hUC-MSC细胞系.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神经修复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葳;陈乃耀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具有自我增殖、多向分化潜能、低免疫原性以及免疫调节作用,且在体外易于扩增.神经系统含有大量的神经元细胞,其属于不可再生的永久细胞.如果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导致神经元死亡,神经元细胞就无法再生,机体只能进行神经功能的恢复.尽管有关应用hUC-MSCs治疗神经损伤的研究多有报道,但其发挥治疗作用的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所能涉及的机制包括直接分化为神经干细胞的替代机制、促进神经营养因子分泌、促进新血管生成、免疫调节以及细胞分泌的外泌体等.

  • 敷脐透肠疗法联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效果

    作者:孙新锋;韩志毅;邢宇锋;柳臻;童光东;贺劲松;魏春山;周大桥

    目的 观察敷脐透肠疗法联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9月~2016年2月在深圳市中医院住院治疗的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5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29例)和对照组(30例).根据患者的情况采用相应的基础治疗,同时实验组给予麝黄膏贴敷神阙穴、结肠透析方灌肠联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对照组给予麝黄膏贴敷神阙穴、结肠透析方灌肠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凝血酶原时间(PT)、腹围、门静脉宽度(PVD)、平均门静脉血流量(QPV)、脾静脉宽度(SVD)、平均脾静脉血流量(QSV).结果 治疗前后实验组PVD、QPV、SVD、QSV均发生明显变化,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对照组仅PVD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AST、ALT、ALB、TB、腹围、PVD、尿素氮、QPV、SVD、QS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而两组血清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敷脐透肠联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疗法可以显著改善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肝脏的合成功能和门、脾静脉血流动力学.

  • 组织块法分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

    作者:李铎;石钏;洪敬欣;孟恒星;韩俊领;张宇光

    目的:应用组织块法分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同时探讨在不同储存条件下的脐带是否对组织块法的分离成功率产生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足月儿的脐带,应用组织块法分离hUC-MSCs,通过流式细胞术观察其免疫学、生长特性.脐带在常温条件和冷冻条件下储存后进行组织块法分离,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结果:应用组织块法能获得贴壁生长的hUC-MSCs,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细胞高表达常见MSC表面分子CD105、CD73及HLA-ABC;低表达造血细胞表面标记CD34、CD45及HLA-DR.常温储存条件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获得原代细胞数量下降;组织冷冻后可以获得hUC-MSCs.结论:组织块分离法可以获得贴壁生长的hUC-MSCs,并成功传代扩增;脐带采集后24 h内处理,hUC-MSCs获得数量及分离成功率高;随着处理时间延长,hUC-MSCs获得数量减少,分离成功率降低.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静脉输注小鼠的安全性

    作者:何君;李洋;陈威;郝好杰;李名烁;韩瑞红;武鑫;卢星辰;金翠英

    目的 探讨C57/BL6J小鼠重复多次尾静脉输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后的免疫反应和毒性.方法 将SPF级别的32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细胞移植组,每组16只,雌雄各半,细胞移植组小鼠尾静脉注射分离培养的第5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一次5×106/只,每周注射一次,连续注射4周;阴性对照组每次注射相同容积的PBS.注射后后观察小鼠的一般症状,末次注射后1周、4周进行血细胞计数、血生化、免疫反应指标、脏器质量测定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细胞移植组小鼠血细胞计数、血生化、脏器重量和脏器系数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脏器组织病理学在光镜下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无形态学差别,以及免疫结果测定(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重复多次尾静脉输注C57/BL6J小鼠是安全可行的,对受者无明显免疫反应和毒副作用.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急性肺损伤氧化应激的影响

    作者:李海宁;刘卓拉;陈彦;崔蕾

    目的 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MSCs)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ALI)氧化应激失衡的作用.方法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对照组(A组)、LPS模型组(B组)和HUCMSCs移植组(C组),每组10只.移植6h后,处死各组大鼠,取肺组织行病理学观察,肺湿/干重比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检测.结果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纺锤样细胞高表达 CD29、CD44和CD105,极低表达CD34,符合HUMSCs的特征.与A组比较,B组W/D和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B组比较,C组W/D和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大鼠模型中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减轻肺损伤,并能降低肺组织MDA含量和提高SOD活性.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薄型子宫内膜的治疗作用

    作者:贺桑;卢永娟;黄向红;李辉莹;彭婀娜;刘双;谭小军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移植能否修复薄型子宫内膜模型大鼠的子宫,研究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受损内膜的可能性。方法建立SD大鼠子宫内膜模型。将健康性成熟未交配雌性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促排卵周期移植组、促排卵周期磷酸盐缓冲液(PBS)组、非促排卵周期移植组、非促排卵周期PBS组,每组各4只,于3个动情周期后处死大鼠,取其子宫内膜标本,比较各组大鼠角蛋白、波形蛋白以及整合素β3的表达情况。结果 hUC-MSCs移植后12天各组大鼠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非促排卵周期PBS组(679.12±186.20)像素、非促排卵周期移植组(969.39±367.44)像素、促排卵周期PBS组(820.35±153.99)像素、促排卵周期移植组(841.58±242.32)像素,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hUC-MSCs移植后12天,促排卵周期移植组、非促排卵周期移植组、促排卵周期PBS组、非促排卵周期PBS组大鼠角蛋白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01551、0.00340、0.00229、0.00160,波形蛋白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02348、0.04758、0.02052、0.02552,整合素β3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00283、0.00531、0.00966、0.00154,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hUC-MSCs可能通过诱导作用和免疫调节特性改善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两个移植时期对改善薄型子宫内膜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

  • IL-18基因修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乳腺癌细胞系增殖的影响

    作者:孙苏园;柳晓义;姜丹丹;吕志栋;李福年

    目的:建立携带白细胞介素18(IL-18)基因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株并探讨其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HUMSCs,慢病毒介导IL-18基因转染HUMSCs建立携带 IL-18基因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IL-18-HUMSCs )株,半定量 RT-PCR 及 Western 印迹检测IL-18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 Transwell体系共培养后第1、3、5天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试剂盒检测MCF-7细胞增殖活力,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 IL-18-HUMSCs能稳定高效表达IL-18基因,并有效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其 IL-18 mRNA 相对表达量为:实验组( IL-18-HUMSCs )1.40±0.21,阴性对照组(NV-HUMSCs)0.59±0.09,空白对照组(HUMSCs)0.71±0.05;与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81,P=0.001)。 IL-18蛋白相对表达量为:实验组(IL-18-HUMSCs)1.54±0.27,阴性对照组(NV-HUMSCs)0.57±0.04,空白对照组(HUMSCs)0.59±0.23;与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2.32, P=0.002)。共培养后第5天,乳腺癌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结论HUMSCs是IL-18基因高效稳定表达载体,IL-18-HUMSCs可有效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

  • 肾脑复元汤联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映辰;王瑾茜;刘侃;胡国恒

    目的 探究肾脑复元汤(SFD)联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移植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SFD组(11.6g/kg)、hUC-MSCs组、联合组(SFD +hUC-MSCs),各组根据处死时间随机分为造模4、8、15d3个时相组;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评估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改变,HE染色观察海马区脑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和Wer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SFD组、hUC-MSCs组和联合组海马区神经细胞坏死均明显减轻,SFD组(第8、15天)、hUC-MSCs组及联合组(第4、8、15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BDNF和bFGF表达显著升高(P<0.01、0.05).与SFD组和hUC-MSCs组比较,联合组第8、15天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BDNF和bFGF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 SFD联合hUC-MSCs移植能显著改善脑缺血后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脑缺血后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bFGF表达有关.

  • 冷冻前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免疫抑制能力的比较

    作者:宋希拿;曹易耕;周征;翟文静;赵英新;王玫;何祎;韩明哲

    目的:探讨冷冻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对足月剖宫产新鲜脐带采用组织贴块法分离hUC-MSC,贴壁培养,传代纯化冷冻后,在体外将γ-干扰素(IFN-γ)刺激后新鲜和冻融hUC-MSC与混合淋巴细胞共培养,实验检测激活的新鲜和冻融hUC-MSC对混合淋巴细胞增殖抑制的变化。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实验和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实验检测激活后新鲜和冻融hUC-MSC基因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环氧合酶2(COX-2) mRNA和前列腺素E2(PGE2)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IFN-γ可以增强新鲜和冻融hUC-MSC对活化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PBMC)的增殖抑制能力,但冻融hUC-MSC对活化的hPBMC 的增殖抑制能力明显弱于新鲜hUC-MSC增殖抑制能力(P<0.05)。IFN-γ刺激24 h后,上调新鲜和冻融hUC-MSC表达免疫抑制基因IDO mRNA 和TGF-β mRNA,但冻融hUC-MSC 表达免疫抑制基因IDO mRNA 和 TGF-β mRNA 低于新鲜hUC-MSC(P<0.05)。 IFN-γ刺激24 h后,hUC-MSC分泌PGE2具有降低趋势,并且冻融hUC-MSC分泌PGE2水平明显少于新鲜hUC-MSC的分泌水平(P<0.05)。IFN-γ刺激24 h后冻融hUC-MSC比新鲜hUC-MSC表达环氧合酶2(COX-2)明显降低(P<0.05),并且冻融hUC-MSC比新鲜hUC-MSC表达COX-2明显降低(P<0.05)。结论冷冻保存hUC-MSC免疫抑制潜能被保留,这些细胞保持其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但其激活的能力下降。

291 条记录 3/15 页 « 12345678...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