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发性硬化弥散加权成像

    作者:于春水;李坤成;秦文;段云云;刘卓霞

    目的研究脑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病灶、表现正常脑白质及正常志愿者脑白质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的差异.方法对37例正常志愿者和46例MS患者进行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分别测量T1WI低信号病灶、T1WI等信号病灶、额叶表现正常脑白质及正常志愿者额叶白质平均ADC值,比较其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各感兴趣区平均ADC值分别为T1加权像低信号病灶1.384×10-3 mm2/s;T1加权像等信号病灶0.977×10-3 mm2/s;额叶表现正常脑白质0.762×10-3 mm2/s;正常志愿者额叶白质0.744×10-3 mm2/s.上述各组两两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弥散加权成像可以分辨出MS病灶,并能够检测出MS患者表现正常脑白质的弥散异常.

  • 瘤周区的rADC值测定在高级胶质瘤与单发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方维东;罗天友;吕发金;李咏梅;史斌;吴景全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的rADC值测量在高级胶质瘤与单发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高级胶质瘤与19例脑转移瘤,在术前接受了常规MRI检查及DWI.分别测定感兴趣区ROI的ADC值,并计算其rADC值.结果高级胶质瘤瘤体的rADC值(1.27±0.17)与单发脑转移瘤瘤体的rADC值(1.23±0.18)间无显著性差异(P>0.10);高级胶质瘤远瘤周区的rADC值(2.37±0.34)与单发脑转移瘤上述区域的rADC值(2.48±0.44)间亦无显著性差异(P>0.10);但高级胶质瘤近瘤周区的rADC值(1.41±0.21)与单发脑转移瘤上述区域的rADC值(2.25±0.17)间存在显著的差异(P<0.001).结论测定高级胶质瘤与单发脑转移瘤瘤体及远瘤周区的rADC值在二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不大,测定二者近瘤周区的rADC值在二者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 DWI以及ADC值测量在脑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宋莉;王霄英;谢晟;肖江喜;蒋学祥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以及表观弥散系数值测量在脑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脑肿瘤的DWI与ADC值特点.结果 44例脑肿瘤表现分为如下五类:DWI高信号ADC值升高(n=19)、DWI高信号但ADC值减低(n=11)、DWI低信号ADC值升高(n=9)和DWI混杂信号ADC值升高(n=5).转移瘤[(1.364±0.468)×10-3 mm2/s]、胶质瘤[(1.396±0.560)×10-3 mm2/s]及脑膜瘤[(0.935±0.182)×10-3 mm2/s]ADC值之间统计学差异不明显(F=3.47, P>0.05).结论 ADC值本身不能鉴别转移瘤、胶质瘤和脑膜瘤, 但DWI和ADC值可用于对脑肿瘤的评价,结合两者可提供肿瘤内部功能信息.

  • 背景信号抑制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华兵;肖恩华

    DWIBS是MR成像技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方法.本文对DWIBS的发展、原理及目前在颅脑、神经、胸部、肝脏及腹盆部等部位的临床应用研究进行了全面综述.

  • MR弥散张量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小明;史瑞华;李勇刚;胡军武;张景峰;徐安辉;张伶

    DWI是一种较新的MR成像技术,图像对比与组织内水分子运动的不同有关,水分子的运动用表观扩散系数表示,DWI对急性脑缺血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DTI可用于评估各向同性及各向异性扩散.DTI主要用于评估影响脑白质尤其是白质纤维束完整性的疾病.本文主要对DWI、尤其是DTI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临床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 MR弥散加权成像诊断肝硬化不典型癌变结节

    作者:黄泽光;谢长浓;吴永峻

    目的 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肝硬化不典型癌变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4例经临床及病理确诊的肝硬化不典型癌变结节患者行常规MR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DWI(b值分别取0、500、1000 s/mm~2),比较常规扫描及DWI对肝硬化癌变结节的检出率.结果 常规扫描及动态增强扫描共发现21例肝癌28个癌结节,弥散加权成像发现27例共37个癌结节,弥散加权成像发现的病例数及结节数均多于常规MR平扫及增强扫描,两种检查方法对癌变结节检出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 DWI诊断肝硬化不典型癌变结节较MR常规及动态增强扫描更为敏感.

  • DWI评价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生物学特征

    作者:柴瑞梅;王欣;黄德生;刘屹;张立娜;黎庶;徐克

    目的 探讨DWI评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生物学特征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7个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DWI数据,测量ADC值,评价并比较ADC值在不同腋窝淋巴结状态、组织学级别及分子学分型间的差异,并分析ADC值与腋窝淋巴结状态、组织学级别及分子学分型的相关性.结果 淋巴结阳性病灶ADC值低于淋巴结阴性病灶(P=0.035),高级别乳腺癌ADC值低于中级别、低级别乳腺癌(P=0.021、0.002),ADC值在不同分子分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C值与组织学分级呈低度负相关(rs=-0.357,P=0.001),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及分子分型呈弱的负相关(rs=-0.227,P=0.034;rs=-0.093,P<0.001).结论 DWI能够反映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生物学特征.

  • MR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期脑梗塞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琦;徐荣天;李松柏;池明宇;戚喜勋;孙文阁;聂迎雪;商秀丽;徐克

    目的明确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超急性期脑梗塞的诊断价值,探讨DWI 缺血损伤体积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1例患者分为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分别计算出各期的DWI及T2WI上缺血损伤体积和临床评分.结果 DWI对识别超急性期脑梗塞缺血损伤达100%.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T2WI缺血损伤体积比DWI的大(P<0.01).超急性期DWI缺血损伤体积与慢性期临床评分有显著相关性(P<0.05).超急性期、慢性期DWI缺血损伤的体积与相应的临床评分有显著相关(P<0.05、P<0.01).结论 DWI对识别超急性期梗塞的缺血损伤优于常规磁共振扫描.DWI缺血损伤的大小对预测超急性期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结果具有潜在意义.

  • MR弥散加权成像在近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王丽君;叶滨宾;范国光;陈丽英;吴振华;郭启勇;孙宝海;郭阳

    目的探讨MR DWI在近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收集61例接受MR DWI检查的脑梗死患者的资料,其发病时间4h~14 天,83个独立病灶.比较DWI结合ADC图、T2WI上责任病灶的信号特点及其检出情况.结果 7天内脑梗死灶DWI SIR高于T2WI(P<0.05);8~14天没有显著差异.脑梗死灶rADC在7天之内为52.78 %~78.21%;8~14天可能高于正常.结论 DWI结合ADC图在近期脑梗死诊断中应用价值极大.

  • 背景信号抑制弥散加权成像在臂丛神经的应用

    作者:高立;梁碧玲;张谮;钟镜联;叶瑞心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成像结合STIR-EPI背景抑制技术在臂丛神经成像的技术参数及其可行性.方法 对32名接受颈部MR检查的患者(17~66岁,男15例,女17例)行常规臂丛神经冠状位STIR/long TE序列及横断位STIR-EPI DWI序列扫描.对STIR-EPI DWI序列原始图像行MIP重建,获得臂丛神经任意角度的冠状位图像.观察两种成像方法获得的臂丛神经图像,计算32例患者共64侧可清晰显示的臂丛神经根、神经节、锁骨上神经及锁骨下神经的数目,并对两者臂丛神经的显示率进行配对资料的χ2检验.结果 在总共64侧臂丛神经中能清晰显示的臂丛神经根、神经节、锁骨上神经及锁骨下神经在STIR-EPI DWI的冠状位重建图像分别为60/64、57/64、56/64、50/64;在STIR/long TE序列为37/64、28/64、52/64、44/64.在STIR-EPI DWI的冠状位重建图像上,能较充分展现臂丛神经的走行.STIR-EPI DWI序列对臂丛神经根及神经节的显示率要高于STIR/long TE序列(χ2=18.983, P<0.05;χ2 =33.072, P<0.05),而且有良好的背景信号(脂肪、血管)抑制效果.对锁骨上和锁骨下神经的显示,两者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背景信号抑制STIR-EPI DWI序列与常规STIR/long TE序列相比,能同样满意地显示臂丛神经,而且对神经根和神经节的显示更有优势.

  • 弥散加权神经成像术诊断臂丛神经病变

    作者:高立;梁碧玲;张赟;叶瑞心;钟镜联;娄明武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神经成像术(DW-MRN)对臂丛神经病变诊断的准确性及定量诊断价值. 方法对52例受检者行常规MR序列及重T2脂肪抑制(T2WI/SPIR)和DW-MRN.其中20例臂丛神经病变患者按病理类型分为损伤组、炎症组和肿瘤组. 结果 与T2WI/SPIR比较,DW-MRN臂丛C7神经节的对比噪声比和病灶对比噪声比均较高(t=2.19、3.91,P均<0.05),对臂丛神经病变诊断的灵敏度亦较高(χ~2=4.44,P<0.05).臂丛神经病变的ADC值高于正常神经节和中干(t=4.80、5.69,P均<0.05);损伤组和肿瘤组的ADC值高于炎症组(F=6.99、5.28,P均<0.05). 结论 DW-MRN对臂丛神经及其病变有良好的显示能力,ADC值可作为臂丛神经病变的定量诊断的参考指标.

  • DWI评价大鼠急性脑梗死模型制备的价值

    作者:杨利霞;贾文霄;丁爽;王皓

    目的 观察大鼠急性脑梗死模型的MR扩散加权成像(DWI)表现,探讨DWI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判定线栓法制作急性脑梗死动物模型的可靠性.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脑梗死组(10只).脑梗死模型组用Longa线栓法制备大鼠脑梗死模型(大脑中动脉闭塞),假手术组手术方法同脑梗死模型组,仅将线栓插入颈内动脉内约1 min即拔出.两组分别于术后6 h行MR扫描.各组大鼠均于检查完后行断头取脑,将脑组织进行TTC染色和常规HE染色.结果 脑梗死模型组中,栓塞后6 h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3.对照组、假手术组及脑梗死模型组中1只大鼠脑组织病理结果为正常,T1WI、T2WI及DWI均未见异常信号.脑梗死组8只DWI序列显示大鼠大脑右侧基底节区出现高信号.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判断脑梗死造模成功的敏感性为89.00%,特异性为100%;DWI表现判断脑梗死造模成功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100%.结论 DWI技术在显示急性期脑梗死的灵敏度方面较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优越,可以早期显示脑缺血部位、范围,为动物脑梗死造模提供直观的影像学信息.

  • 脊椎病变的MR弥散加权成像研究

    作者:孙美玉;王绍武;方敏;宋清伟

    目的 结合常规MER,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脊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64例脊椎良恶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1.5T磁共振扫描仪采集数据.包括常规T1WI、T2WI和DWI,DWI b值分别选择70 s/mm2、100 s/mm2、165 s/mm2、300 s/mm2、500 s/mm2,经Functool 2软件分析处理得到病变部位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指数弥散系数(EDC)值.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 13.0)对以上观察内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WI中,脊椎良、恶性病变的信号差异无显著性.b≤100 s/mm2时,弥散效应不明显;b>300 s/mm2时,图像信-噪比过低.当b=165 s/mm2时,其图像可满足诊断需要.当b=165 s/mm2时,脊椎良性病变的ADC值为(3.19±O.33)×10-4mm2/s,EDC 值为(715.68士28.36)×10-3;脊椎恶性肿瘤(转移瘤)的AIN;值为(1.87±0.12)×10-4mm2/s,EDC值为(1466.25±41.69)×10-3.与恶性肿瘤相比,脊椎良性病变的ADC值明显偏高,EDC值明显偏低.结论 脊椎良、恶性病变的DWI信号差异无显著性.因此,不能单纯根据DWI信号的高低对脊椎良、恶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脊椎EPI-DWI中,当b值在100~300 s/mm2时,能够得到适合临床诊断需要的图像.当b=165 s/mm2时,脊椎ADC值和EDC值可作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指标之一.若AIX;值大、EDC值小,则提示病变良性可能较大;反之则提示恶性肿瘤可能.

  • 全身弥散加权成像观察骨转移瘤

    作者:陈永刚;徐凯;张华;杨耀祖

    目的 评价MR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在检测骨转移瘤中的作用及可行性. 方法 对20例恶性肿瘤并发骨转移患者(病变组)及20名健康人(对照组)行WB-DWI检查,6个月后对病变组患者行WB-DWI或核素骨显像复查. 结果 WB-DWI在20例患者中共检出57处骨转移灶,B-DWI在肱骨和股骨近端检出7处核素骨显像阴性病灶.病变组患者6个月后复查,9例骨转移灶进展,3例化疗后骨转移灶信号下降. 结论 WB-DWI可用于早期筛选骨转移瘤,也可发现骨外转移病灶.

  • 肿瘤MR全身弥散加权成像与PET成像初步对比

    作者:康厚艺;张伟国;金榕兵;王毅;陈金华;张乐天;汪黎黎;邹博;马长锁

    目的 通过与PET成像比较,探讨MR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1.5T MR对22例临床高度怀疑为恶性肿瘤并已完成PET检查的患者行WB-DWI扫描,比较两种成像方法对病变显示的差异以及病变的ADC值与SUV值相关性. 结果 WB-DWI所见病灶数目多于PET检查,两种方法检出的肺、纵隔及腹部病灶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B-DWI检出骨的病灶数多于PE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检出病灶的部位大多数一致.病变的ADC值与SUV值无相关性. 结论 与PET成像相比较,WB-DWI显示的肿瘤病灶数量较多,对成人转移性骨肿瘤的显示敏感性高于PET,可作为肿瘤全身筛查的一种补充方法.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鉴别脑脓肿和坏死囊变脑肿瘤

    作者:黄萨;提正太;李勇;李祎;张光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鉴别诊断脑脓肿和坏死囊变脑肿瘤的价值.方法6例脑脓肿和13例脑肿瘤(8例胶质瘤和5例转移瘤),行常规MR和DWI检查.应用1.5 T磁共振机SE-EPI序列,取b*1000 s/mm2,b=0s/mm2获得DWI图像.同时测量感兴趣区的ADC值,行两个独立样本秩和检验.结果6例脑脓肿5例DWI图像表现为高信号,ADC值为(0.33±0.11)×10-3 mm2/s,13例脑肿瘤中12例坏死囊变部分DWI图像表现为低信号,ADC值为(2.46±0.49)×10-3 mm2/s.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能为鉴别诊断脑脓肿和坏死囊变脑肿瘤提供很有价值的信息,帮助提高诊断的正确性.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脑肿瘤瘤周水肿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竞文;伍建林;苗延巍;张清;宋清伟

    目的探讨瘤(灶)周水肿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表现在脑肿瘤诊断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3例脑肿瘤(胶质瘤40例,转移瘤20例,脑膜瘤13例)、3例脑脓肿及2例炎性肉芽肿患者进行常规MRI及DWI检查.对照测量病变的实质部分、周围水肿区以及正常脑组织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分析实质部分及水肿区的相对ADC值(rADC).对于瘤周水肿直径>1 cm者,将水肿区域划分为近侧、远侧瘤周.结果高级别胶质瘤与低级别胶质瘤、转移瘤、脑膜瘤、炎性病变之间的近侧瘤(灶)周水肿rADC值存在差异.各病变远侧水肿区之间的rADC值无差别.高级别胶质瘤的近侧瘤周水肿区rADC值低于远侧;低级别胶质瘤近、远侧瘤周水肿的rADC不能区分;转移瘤、脑膜瘤、炎性病变近侧瘤(灶)周水肿区rADC值高于远侧.结论脑肿瘤近侧水肿区DWI检查的rADC值有助于胶质瘤级别鉴定和与其他肿瘤及炎性病变的鉴别.高级别胶质瘤近侧瘤周水肿区rADC值低于远侧,而在低级别胶质瘤、转移瘤、脑膜瘤和炎性病变却相反.

  • 正常前列腺和精囊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初步研究

    作者:丁建平;王霄英;周良平;王继琛;肖江喜;蒋学祥

    目的探讨正常中青年男性前列腺和精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可行性,并比较b值不同时,前列腺和精囊ADC值的差异.方法使用EPI扫描序列,对15例23~42岁的正常男性盆腔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b值分别为 300、600、800、1 000 s/mm2,测量前列腺中央带和外周带、精囊、膀胱、闭孔内肌、盆腔脂肪、直肠内气体的ADC值.结果在四个不同的b值时,均获得了前列腺中央带和外周带、精囊、膀胱、闭孔内肌、盆腔脂肪、直肠内气体的ADC值,在前列腺中央带和外周带、精囊、膀胱、闭孔内肌、盆腔脂肪、直肠内气体的ADC值间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b值越小,ADC值越大(P<0.05).结论 EPI-DWI扫描序列可用于前列腺和精囊的检查,不同b值测出的前列腺中央带、外周带及精囊的ADC值有差异.

  • 猫急性闭合性创伤性脑水肿弥散加权成像的实验研究

    作者:何海涛;周桂娅;陈大龙;朱树龙

    目的:建立猫急性闭合性脑创伤(TBI)模型,并应用弥散加权成像(DWI)探讨伤后脑水肿类型及演变规律.材料和方法:选取22只猫,以大角加速度6.43±0.15×105 rad/s2制成TBI模型,其中10只用于常规MRI及DWI扫描,连续观察伤前及伤后3、6、24、48和72 h6个时相点,另于上述相同6个相点,分别选取6只猫用于HE及嗜银染色、6只猫用于透射电镜观察. 结果:常规MRI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硬膜外/硬膜下出血2例、脑挫裂伤2例、脑室内出血1例、同时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挫裂伤2例、同时显示硬膜下出血和脑实质内点状出血2例.10只猫致伤前后各时间点ADC值显示细胞毒性及血管源性两种类型脑水肿,其中7只猫以细胞毒性脑水肿改变为主,24 h达峰值;3只猫早期以血管源性脑水肿改变为主,6h达峰值,而后期以细胞毒性脑水肿为主.HE、嗜银染色及透射电镜显示血管通透性增加、细胞肿胀,轴索肿胀、断裂、轴索球形成.结论:猫急性闭合性创伤性脑水肿包括细胞毒性及血管源性两类,以细胞毒性水肿为主.弥散加权成像是观测脑水肿的一种可靠方法.

  • 正常腹部实质脏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ADC值和b值研究

    作者:张月浪;孙兴旺;强永乾

    目的:探讨PHILIPS Gyroscan Intera 1.5T MRI成像仪正常腹部实质脏器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范围并研究适合本扫描仪腹部弥散加权成像的佳b值.材料和方法:对30例健康志愿者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ADC图上直接测量ADC值.结果:所有检查均一次成功得到弥散加权成像(DWI)和ADC图.正常肝脏、胰腺、肾脏、脾脏在b值分别为300、1000、1500s/mm2时的ADC值分别为(10-3 mm2/s)1.520±0.169、1.937±0.370、2.632±0.258、1.163±0.188,1.200±0.132、1.484±0.272、2.016±0.178、0.840±0.117,1.068±0.118、1.321±0.149、1.659±0.169、0.747±0.102.不同b值时同一脏器ADC值有统计学差异;四种实质性脏器在同一b值时ADC值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正常腹部不同脏器的ADC值有明显差异.腹部弥散加权成像的b值为300 s/mm2和1000 s/mm2时,DWI和ADC图像可以互相补充.

1246 条记录 5/63 页 « 12345678...626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