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北京市昌平区自然人群及糖尿病患者黄斑厚度调查及分析

    作者:曹曦;信中;袁明霞;谢荣荣;冯建萍;杨金奎

    目的 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测量并分析北京市昌平区自然人群黄斑厚度,并分析糖尿病患者是否存在黄斑厚度的增加.方法 根据2011年"昌平区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调查",521例受试者(正常血糖233例,糖尿病前期174例,糖尿病114例)完成体格检查和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包括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通过OCT检查黄斑厚度.结果 男性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厚度(《246±22) μm)明显高于女性(《235±26) μm) (P<0.001).校正性别后,以年龄、HbA1c和身体质量指数(BMI)来划分的各组间黄斑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糖代谢状态的3组受试者黄斑中心凹、内环和外环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男性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厚度显著高于女性;年龄、HbA1c和BMI与黄斑中心凹厚度无显著相关性;不同糖代谢状态受试者视网膜厚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早期糖尿病患者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分析

    作者:祃红燕;钱勇;段文静;刘菊;卢颖

    目的 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并分析早期糖尿病(DM)患者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方法 正常对照组30例60只眼,其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38~71岁,平均年龄51岁.DM组60例120只眼,其中男性30例,女性30例;年龄32~73岁,平均年龄54.5岁.患有DM但不伴或伴有轻微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被纳入研究,并分为尿正常组(组1)和微量白蛋白尿组(组2),组1 30例,组230例.采用OCT观察早期DM患者黄斑区图像特征,应用黄斑地形图分析软件测量黄斑部9个分区及黄斑中央小凹(CP)的视网膜厚度,进行早期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黄斑部厚度之间的数据分析.结果 直径1 mm的中央区视网膜平均厚度(CSF),DM组1(226.0±23.0)μm,DM组2(235.0±22.1)μm,正常对照组(225.0±16.1)μm.CP视网膜平均厚度,DM组1(172.2±103)μm,DM组2(179.7±20.1)μm,正常对照组(172.1±11.9)μm.DM组1与正常对照组CSF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2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CT能定量定性地检测DM患者的黄斑变化,有利于诊断和监控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视网膜颞上分支静脉阻塞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与多焦视网膜电图的观察

    作者:田璐;徐延山

    目的:观察视网膜颞上分支静脉阻塞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和多焦视网膜电图各参数的特征及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视网膜颞上支静脉阻塞患者30例(30只眼),对侧眼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检查,OCT用来观察黄斑区视网膜厚度,mfERG分析其一阶反应的P1、N1波各成分特征.结果:OCT显示患眼各个分区的视网膜厚度与对侧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fERG显示患眼1环、颞上象限、上半侧区域P1波振幅密度,颞上象限、上半侧区域N1波潜伏期与对侧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眼CSF视网膜厚度与2环的P1波振幅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691,P=0.02);直径5 mm中心凹周围视网膜平均厚度与3环P1波振幅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636,P=-0.03).结论:OCT与mfERG相结合能更全面反映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眼功能、厚度及微结构变化.

  • 青光眼性黄斑损害:RTVue OCT,DDLS分级与Octopus视野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汤涌;周臻;周吉超;王薇;张纯

    目的:研究OCT和DDLS分级与视野的相关性,探索黄斑区青光眼性损害的结构特征。方法2007年9月~2008年12月,从北京大学眼科中心召集符合入组标准的27位受试者(54只眼)。观察RNFL厚度与DDLS的相关性、RNFL厚度与MD、全层黄斑厚度与视乳头结构性损害、全层黄斑厚度与青光眼性视野损害、GCC厚度与视乳头的结构性损害、GCC厚度与青光眼性视野损害的相关性关系。结果视盘旁RNFL厚度与DDLS具有显著相关性(r=-0.624~-0.782,P<0.01);视盘旁RNFL厚度与MD值具有显著相关性(r=-0.453~-0.614,P<0.01);黄斑区全层厚度与DDLS具有显著相关性(r=-0.548~-0.587,P<0.01);DDLS和黄斑区下半部全层厚度具有显著相关性(r=-0.397,P<0.05);GCC厚度与DDLS具有中度显著相关性(r=-0.559~-0.688,P<0.01);MD与GCC厚度具有中度显著相关性(r=-0.575~-0.620,P<0.01)。结论黄斑周边部分内层视网膜更容易发生青光眼性损害,测量黄斑区GCC厚度有助于我们发现黄斑区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失,RTVue OCT的GCC厚度是监测青光眼疾病的有效指标之一。

  • 小儿弱视治愈的视网膜厚度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分析

    作者:张丹;牛建明;张士宏;姚雪辉;夏春晓

    目的:研究与分析小儿弱视治愈的视网膜厚度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弱视治愈患者40例为观察组对象(80眼),同期选择正常儿童40例为对照组(80眼).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分别检测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治疗前后的黄斑周围视网膜厚度及黄斑中心区厚度.对比分析两组扫描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其黄斑中心区厚度明显大于治疗后以及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治疗前,其黄斑周围视网膜厚度与治疗后以及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弱视治愈的视网膜厚度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后,其黄斑中心厚度改善明显,且与正常眼无明显差别,且扫描结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频域OCT与FFA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陈素燕;陈丹文;陈婉虹

    目的:观察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1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24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FFA与频域OCT检查,记录并比较频域OCT与FFA检查的结果.结果:FFA检查黄斑部荧光素渗漏145例(58.47%),视网膜增厚103例(41.53);频域OCT检查黄斑部荧光素渗漏36例(14.52),黄斑部视网膜增厚者212例(85.48%),两种方法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应用频域OCT与FFA检查,对糖尿病患者黄斑部结构和生理功能的掌握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段晓燕;刘丹岩;段佳良;张斌;刘晓丽

    目的 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测视乳头旁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 厚度和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对于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Spectralis SD-OCT对正常人30例(40眼)、高眼压症无危险因素35例(40眼)、高眼压症有危险因素38例(40眼)、早中期原发性POAG 38例(40眼)进行视乳头旁RNFL厚度扫描和黄斑厚度扫描.测量视乳头旁上方象限、下方象限、鼻侧象限、颞侧象限以及平均RNFL厚度,黄斑上方、下方及平均视网膜厚度等参数.对各组测量所得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正常组与高眼压症无危险因素组间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眼压症有危险因素组RNFL厚度和黄斑厚度均小于正常组和高眼压症无危险因素组(P<0.05),POAG组RNFL厚度和黄斑厚度均低于正常组、高眼压症无危险因素组和高眼压症有危险因素组(P<0.05).结论 OCT成像法可以观察到青光眼早期及高眼压症有危险因素患者的视神经损害,并对其进行定量评估,对于早中期原发性POAG具有明确的诊断意义,可以为高眼压症有危险因素患者的早期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有效评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及非增殖期视网膜形态改变

    作者:裴存文;温力;法利;王洪宇;孙艳萍;杨洪涛;段运动

    目的: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测定糖尿病病人的视网膜形态,并分别比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 non-diabetes retinopathy , NDR)及非增殖期( non-prolif-erative diabetes retinopathy , NPDR)的视网膜形态上的变化,评价在不同分期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retinopathy , DR)变化的严重程度。方法:选取50~71岁的老年正常人40人40只眼进行OCT测定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作为OCT测定的视网膜正常形态的参考值;收集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相关病例资料,并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确定分期后,在标准状态下行OCT检查,选取71人中的71只眼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于糖尿病这个危险因素,视网膜的功能在渐进性的下降,黄斑区神经上皮层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 NDR)中变化不是很明显,而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 NPDR)的确变厚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OCT测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区域的形态改变在疾病的早期观察、随访和进一步治疗的选择上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羟苯磺酸钙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洪宇;裴存文;法利;段运动;于立宏

    目的:通过中西医联合治疗背景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并分析探讨治疗结果.方法:选取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背景期Ⅰ、Ⅱ、Ⅲ组,分别为20只眼,给予羟苯磺酸钙0.3g日三次口服,同时给予中药治疗,用药前后分别给予眼底照相检查视网膜各象限视网膜内出血数量及OCT检查,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三个月的治疗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背景期Ⅰ、Ⅱ、Ⅲ期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好转,出血点及出血斑、微血管瘤数量明显减少,背景Ⅲ期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有所减轻,统计分析结果有意义.结论:羟苯磺酸钙联合中药治疗背景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显著.

  • OCT技术检测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厚度变化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意义

    作者:杜瑞斌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检测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厚度变化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体检健康者42例作为正常对照组,NDR组37(74眼)例,DR组64例(98眼),应用德国ZEISS视网膜OCT测量视乳头及黄斑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每个样本测量3次,计算平均值为终结果.结果 3组间患者矫正视力、屈光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NDR组患者糖尿病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及屈光度均高于DR组患者(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DR组及DR组视乳头区各分区RNFL均明显变薄(P<0.05),且DR组较NDR组更薄(P<0.05).与正常组及NDR组相比,DR组黄斑区各个检测点RNFL厚度均变薄(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DR组N1、S3、T3、N3处的RNFL厚度变薄(P<0.05).结论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视网膜神经元病变早于微血管病变,对糖尿病患者早期检测RNFL厚度,能够减少或延缓DR的发生,降低致盲的发生.

  •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原田病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徐蕾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在原田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原田病患者18例(32只眼),采用F F A和O C T检查,结合患者病史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只眼造影早期视盘表面呈现放射状毛细血管扩张,晚期出现边界模糊的强荧光,4只眼呈放射状条形低荧光,以视盘为中心向四周延伸;28只眼中周部和后极部表现为多发性颗粒状、针尖样强荧光斑点,逐渐扩散融合;神经上皮层下积液存在浓度不均的点状反射,其中6只眼表现为团状渗出点,10只眼玻璃体表现为腔点状反射增多,3只眼有囊腔形成。结论:FFA联合OCT检查在原田病诊断中具有优越性,对疾病的病情追踪、疗效评价提供评价标准。

  • 糖尿病病人早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观察及护理

    作者:董振环

    [目的]探讨无明显糖尿病(DM)视网膜病变(NDR)及轻、中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病人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变化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门诊普查的2型糖尿病病人128例(256只眼),依据检查结果按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国际分期标准分为 NDR组42例(79只眼)、轻度 NPDR组46例(89只眼)、中度 NPDR 组45例(88只眼)。选择正常人38例(76只眼)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瞳孔散大后均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对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进行扫描。[结果]DM病人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较正常对照组均较薄,NDR 组上方象限,轻度 NPDR 组上、下象限和中度NPDR组各象限及全周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 DM病人视网膜病变程度的增加,视盘周围 RNFL厚度逐渐降低。DM早期 OCT定量检测 RNFL厚度变化,为严格控制血糖情况下疾病的转归提供了可靠的有力依据。DM早期加强护理指导,对于预防延缓DR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 LED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疗效及护理

    作者:黄霞;胡蓉;关敏

    [目的]探讨LED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门诊2009年10月-2011年10月黄斑区渗出点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病人36例,配对设计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云南白药和B族维生素,治疗组采用药物十激光治疗,治疗前后常规检查矫正视力,辅助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眼底造影观察.[结果]治疗组治愈时间为5.97周±2.53周,17例病人在3个月内治愈,治愈率为94.4%,而对照组3个月时的治愈率为44.4%,两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D是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一种有效方法.

  • 532nm激光联合中药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后黄斑区水肿疗效观察

    作者:于彬科;段灵霞;王金平;杨维刚;赵莉

    目的:观察激光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术联合中药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后黄斑区水肿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30例,30眼)和对照组(30例,32眼)两组,分别采用532 nm激光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术加中药和单纯激光光凝进行治疗,并从视力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黄斑区水肿消退的情况.结果:中药组的视力改善情况、眼底黄斑区水肿的吸收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斑区网格栅样光凝术加中药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疗效优于单纯激光光凝术.

  • 黄斑区盘状水肿及囊样水肿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观察

    作者:马国嫣;李冬;王禹;解聪

    目的:观察黄斑区盘状水肿和囊样水肿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上的不同.方法:对经过散瞳后直接、间接检眼镜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已确诊的32例致黄斑区盘状水肿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及28例致黄斑区囊样水肿的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结果:盘状水肿表现为神经上皮层增厚,神经上皮层隆起和色素上皮之间为液性暗腔,色素上皮层光带变薄,或伴有1处或多处的色素上皮层隆起,下方为液性暗腔.且色素上皮的脱离是局限的.囊样水肿表现为神经上皮间有1个或数个液性暗腔,呈蜂窝状,表面组织菲薄,伴有神经上皮层脱离、增厚.结论:盘状水肿主要是神经上皮层的脱离,神经上皮层间无明显改变.囊样水肿主要是神经上皮间形成蜂窝状液性暗腔.

  • 临床前期DR患者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定性定量分析

    作者:罗永旗;孙毅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黄斑水肿的定性、定量变化.方法:随机选取无黄斑水肿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非糖尿病患者分别41眼、46眼,观察术前、术后3天、1个月的中心凹的形态、厚度及黄斑容积,评价术后黄斑水肿的程度.结果:实验组术前黄斑中心凹厚度为( 162.5±22.7 )μn,术后1个月为(235.1±79.3)μm,两者有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术前黄斑容积为( 162.5±22.7)μm3,术后1个月为(8.26+1.942)μm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黄斑水肿的发生率较高、程度较重.

  • 不同方法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对比观察

    作者:边红霞;徐海峰;郭媛;白海燕

    目的:鉴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 CRVO);所致持续性黄斑水肿persistent macular edema(ME);治疗有很多争议,探讨更有效的治疗办法。方法: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TA)31例、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Ranibizumab)30例,和两组中注药加激光21例,通过测量视力、眼压,中央视网膜厚度等方面来探讨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TA和注药+激光光凝治疗效果,并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注射Ranibizumab组和TA组:佳矫正视力在注药前后对比,两组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中央视网膜厚度在注药前后对比,两组亦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玻璃体腔注射TA与Ranibizumab在治疗CRVO继发黄斑水肿时,均在短期内能明显降低水肿的视网膜和改善视力, Ranibizumab反复注射的次数要比TA多一些;TA比Ranibizumab副作用多,安全性差。激光和注药相比并不能够改善视力,但对减轻水肿和防止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有作用,故在必须时要慎重选择。

  •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李庄钰;其其格;金宝泉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作为一种客观的检查手段观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探讨年龄、性别、屈光度、玻璃体后脱离(PVD)对OCT下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检测的影响.方法 应用OCT对18周岁以上80例160只眼进行视乳头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分析,并按年龄性别分组.并与以上80例160只眼正常眼对照,选取屈光不正患者30例60只眼,按屈光度分组,并与以上80例160只正常眼对照.结果 正常人OCT视神经纤维层厚度特征:正常人不同年龄神经纤维层厚度,用OCTA6.01软件版本分析,检测的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在正常范围以内变薄.屈光度对视网膜纤维层厚度的影响:大于-6D的上方、下方及鼻侧象限平均厚度略低于正常对照组,各参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各参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中检测出视盘不完全PVD 30例50只眼,其中1期PVD与对照组比较各象限平均参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期PVD与对照组比较各象限平均参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年龄、性别对OCT检查RNFL无显著性差异;(2)屈光度对OCT检测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有影响;(3)OCT检查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不完全PVD形成的牵拉,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有影响.

  • 蒙西医结合治疗黄斑囊样水肿的临床观察

    作者:段香星

    目的 观察运用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TA)联合蒙药珍宝丸治疗黄斑囊样水肿的疗效.方法 选取32例38只经直接、间接检眼镜、三面镜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诊断为黄斑囊样水肿的患眼在蒙西医结合治疗前后分别行OCT检查,通过对黄斑中心凹线性扫描,测量黄斑中心凹的厚度,比较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值及佳矫正视力,同时进行黄斑中心凹厚度与其佳矫正视力的相关性分析.随访时间为6~12个月.结果 (1)治疗后1、3、6个月黄斑中心凹厚度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1、3、6个月佳矫正视力均有所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黄斑囊样水肿者黄斑中心凹厚度与其佳矫正视力呈负相关.结论 玻璃体腔内注射TA联合服用蒙药制剂可治疗不同原因导致的黄斑囊样水肿,显著提高视力,缩短病程,减少复发,减轻患者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 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前后视网膜厚度的观察

    作者:邱振英;刘哲丽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观察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前后后极部视网膜厚度的变化.评价OCT在黄斑水肿治疗随访中的价值.方法:格栅样光凝治疗的患者24例(32眼)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行OCT检查,测量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至4 mm范围内视网膜厚度.结果:黄斑中心凹到2.2 mm圆内激光治疗前度3个月术后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分别为635.6~400.6 μm和378.2~180.6 μm,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激光治疗前及3个月后黄斑中心凹到2.2~3.45 mm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分别为459.1~229.2μm和447.2~155.4 μm.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治疗3个月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降低,并且越接近黄斑中心凹处,降低作用越明显;OCT在黄斑水肿激光光凝治疗的随访观察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840 条记录 8/42 页 « 12...567891011...414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