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气管切开的气道护理及气管拔管的护理体会

    作者:朱红梅

    气管切开是以辅助患者通气,维持气道通畅,清除气道分泌物,减少气道阻力,进行肺部疾病的治疗而建立的人工气道的一种方法.临床资料2005~2010年收治气管切开术患者35例,女11例,男24例,年龄11~85岁.成功拔管32例,堵管失败3例.

  •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及体会

    作者:李霞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对2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护理工作和病情演变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结果:20例患者采取护理措施后,除2例因颅脑损伤严重死亡外,安全渡过急性期15例(75%),有3例发生了肺部感染15%,治疗后,终拔除气管套管,痊愈出院.结论:对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做好基础护理,采取有效的气道湿化,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防止肺部感染,防止消化道呕吐物反流入呼吸道等措施,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 颅脑创伤患者气管切开下呼吸道感染监测分析

    作者:潘世杰

    目的:了解颅脑创伤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提高治愈率.方法:收治重症颅脑外伤患者84例,气管切开2天后,1周内送检2次标本进行细菌培养.结果检出病原菌10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3.07%,革兰阳性菌9.62%,真菌17.31%,通过控制感染的各因素,感染率由2010年的86.54%降至2011年的54.76%.结论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能降低重症颅脑创伤患者的感染率.

  • 50例颅脑损伤并行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

    作者:吴丽;邹慧茹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并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2006年6月~2008年5月收治的50例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的护理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本组50例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和有效护理干预后,全部患者的意识状况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加强对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观察,做好患者呼吸、消化、泌尿等系统功能的护理,执行医嘱治疗方案,可减少患者的死亡率.

  • 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管理体会

    作者:李霞

    资料与方法机械通气患者54例,男32例,女22例,年龄11~67岁,重度农药中毒者5例,重度脑损伤及颅脑疾患者21例,电击及不明原因致呼吸心跳骤停者20例,各种原因致呼吸衰竭者8例,直接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20例,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34例,插管2天后改切开26例,成活30例(55%),死亡24例(45%),其中6例家属放弃继续治疗死亡.

  • 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后的护理

    作者:丁小云;王晓玉

    目的:总结48例呼吸道烧伤行气管切开的护理经验,以提高护理水平.方法:使用自制气管切开套管帽,同时持续气道湿化,适时吸痰,加强切口局部观察处理及套管的消毒等措施.结果:带管时间8~62天,无1例肺部感染.1例入院1个月后放弃治疗,其余均治愈出院.结论:吸入性损伤,早期施行气管切开手术并加强护理,对预防下呼吸道感染,提高抢救成功率有重要的作用.

  • 重症脑血管病气管切开护理体会

    作者:王蕾蕾;刘美玉;张喜峰

    气管切开在临床抢救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正确的术后护理是手术成败、患者安危及预后的关键所在.本文将有关护理措施和体会做一总结.

  • 昏迷且气管切开患者插金属芯胃管法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作者:李新蕊

    资料与方法2007年3月~2009年6月收治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昏迷且气管切开患者40例,男32例,女8例,年龄18~68岁,受伤至入院时间均<12小时,格拉斯昏迷评分均<8分,CT证实有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颅内血肿等,1种或几种病理征象,不合并其他系统或器官的疾病或损伤.将入选病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损伤类型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具有可比性,插胃管的时间分别是住院后48或72小时.

  • 昏迷患者远途转运人工气道的安全管理

    作者:唐元君

    我院位于四川省边远山区,常有病人需要在病情相对稳定后,长途转运到上级医院或是转运到病人所在的当地医院继续治疗.昏迷病人的转院途中会有较大的风险,而气管切开的病人在转院途中呼吸道的安全管理尤其重要.我科在2009年10月先后安全远距离转运了3例行气管切开后带管的昏迷病人.

  • 气管切开在严重口腔颌面外伤抢救中的应用

    作者:苏纲;张平;李敏

    目的 总结严重口腔颌面部外伤患者行气管切开的必要性,重视此类患者因窒息死亡的高危性,提高此类患者抢救的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位严重口腔颌面外伤患者的救治资料.结果 3例病人抢救无效死亡,其余15例成功治愈出院.结论 对于严重口腔颌面部外伤的救治,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关键,气管切开是保证呼吸道开放的好方法.

  •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

    作者:张缨

    目的 探析综合护理干预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具体措施及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择该院2011年2月-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5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气管切开术,采用常规护理,从病情观察、体位护理、气管套管护理、细谈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本组入选的50例行气管切开重症颅脑损伤患者42例(84.00%)安全度过急性期并顺利拔管,4例(8.00%)发生肺部感染,4例(8.00%)因效果不佳自动出院.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提高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治愈率,减少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等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 气管切开患者不同气道内湿化护理方法效果观察

    作者:章小蓉

    目的 观察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内湿化不同护理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9年1月-2012年9月住院治疗的60例气管切开患者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各30例,两组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内湿化采用不用护理方法,对照组30例采用间断滴注及氧气雾化;观察组30例采用气道内持续恒温湿化,比较2组患者的痰液粘稠度和湿化效果.结果 2组患者痰液粘稠度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痰栓形成、气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气管切开术可防止或迅速解除呼吸道梗阻,减少呼吸道解剖死腔的50%,增强有效通气量,也便于吸痰、使用机械通气、气管内滴药等,持续恒温气道湿化可降低痰液黏稠度,减少不良反应,符合人体生理需要,气道湿化效果好,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增强舒适感等.

  • 破伤风患者的护理体会

    作者:张玉春

    目的 探索破伤风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的1例急性破伤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经过医护人员精心的治疗与护理,患者入院8d后,神志逐渐恢复,在院治疗28 d后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破伤风患者治疗复杂、护理难度大,对其进行精心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高压氧舱内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干预研究

    作者:严凤慧;王利均;艳梅;宋琴

    目的:探讨不同吸痰护理方式对气管切开患者高压氧治疗(HBO)的影响。方法52例行HBO治疗的气管切开患者分为两组各26例,在对治疗的各个环节进行护理质量管理控制的基础上,A组行气切套管下吸痰,B组行深部吸痰,比较两组生命体征指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及其他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吸痰间隔时间为(84.2±13.3)min,B组为(37.5±18.2)min, A组吸痰间隔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A组VAP、其他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为3.85%、15.38%,B组为30.77%、61.54%, A组VAP、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行HBO治疗的气管切开患者采用气切套管下吸痰的方式,能够延长吸痰间隔时间,减少VAP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

  •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

    作者:张缨

    目的 探析综合护理干预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具体措施及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择该院2011年2月-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5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气管切开术,采用常规护理,从病情观察、体位护理、气管套管护理、细谈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本组入选的50例行气管切开重症颅脑损伤患者42例(84.00%)安全度过急性期并顺利拔管,4例(8.00%)发生肺部感染,4例(8.00%)因效果不佳自动出院.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提高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治愈率,减少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等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 浅谈186例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体会

    作者:简明

    气管切开是改善呼吸功能的重要抢救及治疗措施.其适应证有:病情严重又不能配合、昏迷或呼吸道大量痰液、血块潴留伴有窒息危险或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进行性增高的病人.尤其适用于儿童、气管损伤不宜气管插管及环甲膜穿刺或其他建立气道通道的病人.气管切开护理质量的保证可有效改善通气,控制肺部感染,减少并发症,从而提高危重病人的生活质量及促进身体康复.本人自1992年7月至2003年10月在脑外科护理了186例气管切开的病人,对气管切开的护理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气管切开 护理
  • 恒温湿化系统对降低气管切开患儿多重耐药菌感染效果的研究

    作者:张丹如;黄建芬;金海霞;张丽萍

    目的 研究恒温湿化系统对降低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儿科患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效果.方法 通过病例对照和临床观察方法,对恒温湿化法(实验组)和间歇湿化法(对照组)气管切开患儿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实验组痰液Ⅰ度、Ⅲ度及痰痂形成例数、吸痰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使用恒温湿化系统可有效降低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儿下呼吸道感染,提高了患儿舒适度.

  • 气管切开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冉春丽;曹波;任晓琴;李林英;温宝萍

    目的 研究气管切开患者医院感染状况,分析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与病原学检测,对67例气管切开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本医院在2010-2011年期间共有67例住院患者实施气管切开治疗,发生医院感染48例,医院感染率71.6%.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感染.有53例次感染患者送检病原学标本,检出病原菌37株,革兰阴性菌占86.5%,多数为耐药菌株.气管切开并留置插管是引发感染的主要因素,患者长期卧床、伴随心血管疾病、高龄等因素与感染密切相关.结论 气管切开患者医院感染率高,影响因素多,下呼吸道感染后果严重,只有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方可奏效.

  • 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与护理干预

    作者:符春花;周保娇;李珍美;谭德敏

    目的 探讨综合重症监护室(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效果.方法 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2014年1月-2016年5月海南省儋州市人民医院综合ICU的132例行气管切开治疗发生肺部感染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对比常规护理组与加强护理组在住ICU时间、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肺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等指标.结果 年龄、糖尿病史、气管切开时间延长、白蛋白水平低、留置胃管、长期卧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使用制酸剂、GCS评分低为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史、气管切开时间延长、长期卧床、使用糖皮质激素、使用制酸剂、GCS评分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强护理组治疗后住ICU时间、CPIS、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FEV1/FVC、FVC/预计值及治疗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加强护理可以降低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 气管切开重症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研究

    作者:管文朵;霍云燕;赵文斌

    目的 研究气管切开重症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以便加强防控措施.方法 采用病原学标本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某医院48例行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的重症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48例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共送检痰液标本210份,148例次病原菌检测结果阳性,阳性率70.4%.在检出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73.6%,革兰阳性球菌占24.3%,真菌占0.2%.检出优势菌居前4位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和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均比较高,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克林霉素和头孢西丁的耐药率均为100%.结论 气管切开重症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普遍耐药,应以无菌隔离措施和按照药敏试验选择抗菌药物作为重点防控措施.

4656 条记录 8/233 页 « 12...567891011...23223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