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混合痔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杨坤

    该文就混合痔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进行论述,主要包括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超声刀痔切除术,以及LigaSure痔切除术.

  • 高血压脑出血治疗进展

    作者:岑茂良;蒋礼源;陈光;杨永海;宋永富;吕泰霖;蔡文强;宁立金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脑血管病,占出血性脑血管病的80%,其致残率、致死率较高,会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实施正确、合理的救治措施是降低脑卒中死亡率、致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本次研究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进展做出系统回顾,主要包括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治疗、内科治疗、康复期治疗等治疗措施,通过这些介绍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进展有更好的认识和了解。

  • 优质护理服务对外科手术患者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作者:马贵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舒适度、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实施外科手术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服务,观察比较两组的舒适度、术后疼痛、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术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为(53.2±1.3)、SDS评分为(49.6±0.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SAS评分(60.5±2.1)和SDS评分(56.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得分为(95.2±1.5),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得分(86.5±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舒适度、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 预真空压力蒸气灭菌柜使用B-D测试的正确方法

    作者:郑新玲;赵东卫

    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监控的重要科室,是医院实施外科手术的重要场所,手术中用的医疗器械、物品均需压力蒸气灭菌,其消毒质量与院内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

  • NHC-35/50型移动式C形臂常见故障分析

    作者:周方

    NHC-35/50型小C臂在县市级医院拥有一定的数量,是一种外科手术常用设备,便于观察术前术后状况.现将故障小结如下.1 整机无显示,无反应.出现此故障一般是主电源未加上,可检查电源座有无电压,C45开关是否正常,主电源线有无断线,机内保险有无断路等.

  • 穴位贴敷预防外科术后尿潴留的护理效果分析

    作者:卢思羽

    目的 探讨穴位贴敷预防外科术后尿潴留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3h内腹胀症状减轻率(64.00%)显著高于对照组(46.00%);尿潴留发生率(4.00%)显著低于对照组(28.00%)(P<0.05).结论 中药穴位贴敷配合常规护理预防外科术后尿潴留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外科术后疼痛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张燕

    目的 分析外科术后患者可能存在的疼痛问题,针对实际外科手术治疗标准进行合理的分析,充分认识外科手术治疗后疼痛可能产生的各种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干预,改善护理干预的实施方案,提升护理干预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入院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存在术后自我感觉性疼痛问题,随机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形式的外科手术护理方法,对患者的基础性生命指标进行准确合理的分析,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采用及时有效的对症治疗方法处理.干预组患者在采用基础性护理的同时,加强对疼痛护理的干预.结果 患者外科术后可能产生焦虑、感染、撕裂等问题,精神上产生的情绪问题是严重的.干预组相比于对照组患者,疼痛改善的效果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护理干预方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提升患者的实际治疗效果,在临床外科手术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 信息技术在手术准入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余鸟;郑钒;潘传迪

    外科手术具有高风险、高技术性,因而,对手术主刀医师的资格必须严格审查.本文简单介绍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手术准人管理.

  • 快速康复护理对外科手术患者恢复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作者:拓娜娜

    目的 探讨对普外科患者给予快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88例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简单随机抽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快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的SF-36评分均显著优于护理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快速康复护理应用于普外科患者中,可提高术后恢复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提升外科手术病历质量的实践

    作者:王珏;吴双军

    病历资料是医护人员进行医疗行为和过程的客观记录和文字见证,不仅是医疗质量的核心指标之一,还是医疗争议、医疗纠纷中重要的证据。外科病历不仅是医院外科手术能力建设的文字佐证,还是降低外科医疗风险,提高外科医疗核心质量的重要工具。因此,提升外科病历质量迫在眉睫。

  • 肺结核患者采用不同电视辅助胸腔镜术式的临床及疗效分析

    作者:车勇;常炜;刘志刚;关小军;钱俊锴;靳永伟;闫晓刚

    目的 对肺结核患者采用不同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 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术式的临床及疗效进行客观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胸科医院胸外中心2009年9月至2016年2月实施VATS治疗的299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4例行肺叶、肺段或全肺切除术(简称“A组”),A组患者均确诊肺结核,111例经6个月以上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后,效果不佳,病灶局限单侧一肺叶内,23例大咯血患者经过药物及栓塞治疗无法止血;96例行肺部分切除术(简称“B组”),B组患者中82例为术前临床影像学诊断为肺结核球患者,结核球直径>2.5 cm、<5 cm,经过规范药物治疗6个月以上后,疗效不佳,14例术前疑似肺部肿瘤;69例行胸膜剥脱术(简称“C组”),均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置管引流失败或无法置管引流,胸部CT扫描提示胸膜增厚,形成包裹性胸膜炎.结果 299例实施VATS的患者中,A组手术平均时间(175.6±63.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15.9±515.7) ml,中转开胸12例(9.0%,12/134),术后平均胸管留置时间(3.2±1.5)d,发生并发症10例(7.5%,10/134).B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78.6±40.8) min,平均出血量(62.5±107.2) ml,中转开胸2例(2.1%,2/96),术后平均胸管留置时间(3.3±1.5)d,发生并发症3例(3.1%,3/96).C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103.0±53.4) min,平均出血量(169.5±174.2) ml,中转开胸4例(5.8%,4/69),术后平均胸管留置时间(3.0±0.8)d.3组患者平均随访20个月,A组中远期并发症有1例,是大咯血患者急诊行肺叶切除术,术后1个月出现结核播散,并发现耐药感染,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调整治疗2个月后病灶吸收,B组与C组无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符合上述不同手术方式适应证的肺结核患者,VATS治疗是安全、可行并且疗效肯定的选择.

  • 39例胸椎结核累及胸腔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和疗效分析

    作者:兰汀隆;董伟杰;范俊;唐恺;李元;严广璇;秦世炳;许绍发

    目的 探讨胸椎结核累及胸腔的围手术期处理及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以此减少此类患者的手术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39例胸椎结核累及胸腔的手术治疗患者,根据手术时胸椎结核累及胸腔后继发胸腔积液和脓胸的病程时间分为2个组.A组:27例;胸椎结核累及胸腔前体温稳定在37.5℃以下,并且血红细胞沉降率稳定或处于下降过程,累及胸腔后继发胸腔积液或脓胸的病程短于4周者.B组:12例;胸椎结核累及胸腔继发胸腔积液或脓胸的病程大于4周,则待胸膜纤维板较厚,体温稳定在37.5℃以下,并且血红细胞沉降率稳定或处于下降过程者.39例患者均一期完成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手术方式:后侧入路胸椎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式1);后侧入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前侧入路经胸腔胸膜纤维板不剥脱或部分剥脱、胸椎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术式2);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前侧入路经胸腔胸膜纤维板完全剥脱、胸椎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术式3);前侧入路经胸腔胸膜纤维板不剥脱或部分剥脱、胸椎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前路钉板内固定术(术式4);前侧入路经胸腔胸膜纤维板完全剥脱、胸椎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前路钉板内固定术(术式5);前侧入路胸膜外胸椎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前路内固定术(术式6);后侧入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前侧入路胸膜外胸椎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术式7).结果 A组27例,手术在累及胸腔继发胸腔积液或脓胸后1~4周施行,平均(2±1.7)周;B组12例,手术在累及胸腔继发胸腔积液或脓胸后8~12周施行,平均(9±1.4)周.5例选择术式1,11例选择术式2,9例选择术式3,5例选择术式4,3例选择术式5,2例选择术式6,4例选择术式7.所有患者均无死亡及发生严重心脑血管、肺、肝、肾并发症.术后胸腔管引流时间6~33 d,平均(15±10.9)d.术后切口一期愈合35例,一期愈合率(89.7%);2例经每日伤口换药1个月内愈合,2例经每日伤口换药1个月后行清创后愈合.5例术前并发脊髓损伤,术后3个月均恢复正常.术后6个月X线摄影复查,显示椎体呈骨性融合者28例,骨性融合率达71.8%(28/39);术后1年X线摄影复查,显示椎体骨性融合者35例,骨性融合率达89.7%(35/39).术后随访2~3年,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均未见结核病复发迹象.所有患者受累及的胸腔均已粘连闭合,未见胸腔积液或脓胸.结论 胸椎结核累及胸腔,继发胸腔积液或脓胸患者的治疗需同时兼顾胸椎结核和胸腔积液或脓胸,在有效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并钛笼肋骨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

    作者:刘键;林明侠;陈科;王先安;李明东

    目的 分析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并钛笼肋骨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9月至2016年12月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并钛笼肋骨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28例,获得随访21例,男14例,女7例,其中胸5、6椎体结核1例,胸6、7椎体结核3例,胸7、8椎体结核3例,胸9、10椎体结核2例,胸10、11椎体结核4例,胸11、12椎体结核2例;胸6、7、8椎体结核1例,胸7、8、9椎体结核3例,胸9、10、11椎体结核2例;根据术前、术后随访的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以及脊柱后凸Cobb角矫正和植骨融合情况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随访10个月至7年,Frankel分级,术前B级1例,C级5例,D级6例,E级9例;末次随访时D级4例,E级17例.VAS评分术前平均为(6.29±1.27)分,术后1周平均为(2.81±0.87)分,末次随访时平均为(1.24±0.89)分.术前测量患者的Cobb角平均为(19.81±11.08)°,术后1周平均为(3.81±2.77)°,末次随访时平均为(4.52±3.23)°;21例患者均获骨性融合,融合时间5~11个月,平均(6.93±1.33)个月,至末次随访未发现内固定钉棒系统松动、脱落及断裂.结论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并钛笼肋骨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能有效清除病灶,解除神经压迫,矫正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结核性脓胸患者胸膜纤维板剥脱术后社会适应性研究

    作者:赵和玲;杨珊;臧渝梨

    目的 分析结核性脓胸患者胸膜纤维板剥脱术后的社会适应状况,探索并检验便捷可行的健康教育方案.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第一阶段采用质性研究,选择2008年9月1日至2013年9月1日于山东省胸科医院某胸外科病房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手术的131例住院患者,根据手术类型及年龄段分组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抽样,对抽样患者进行电话访谈,根据访谈结果制定健康教育手册及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表;第二阶段采用量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5日至2017年1月13日于同一家医疗机构胸外科病房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手术的70例结核性脓胸患者,根据手术时间分为两组,将2016年12月18日前手术的3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健康教育;将2016年12月18日后手术的3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使用健康教育手册及临床路径表进行健康宣传教育(简称“宣教”).手术前1周内及出院后1个月时分别使用SF-36量表(包括8个维度,分别为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测量两组患者的社会适应状况.结果 第一阶段共成功访谈35例患者,提炼出4个社会适应性主题,包括身体不适、心理反应、知识缺乏及适应对策,针对患者康复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制定患者术后康复手册及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表.第二阶段手术前1周对照组患者SF-36量表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维度得分分别为(77.42±2.81)、(41.13±5.86)、(68.82±3.66)、(62.74±3.29)、(65.00±3.09)、(73.79±3.50)、(46.24±6.12)、(72.00±2.28)分,与观察组患者得分[分别为(78.59±2.32)、(42.95±4.77)、(68.66±3.21)、(61.92±2.93)、(64.36±2.79)、(72.44±2.61)、(49.57±5.32)、(71.49±2.06)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32、0.24、0.03、0.19、0.15、0.32、0.41、0.17,P值分别为0.747、0.808、0.974、0.853、0.878、0.752、0.681、0.868);出院后1个月对照组患者8个维度得分分别为(80.32±1.59)、(46.77±6.32)、(75.27±2.81)、(68.39±3.30)、(74.84±1.51)、(79.03±2.49)、(62.37±4.83)、(77.16±1.58)分,均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得分[分别为(85.64±1.15)、(67.31±5.75)、(83.76±1.77)、(78.31±2.27)、(81.03±1.36)、(86.86±2.05)、(77.78±3.74)、(82.56±0.9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8、2.40、2.66、2.67、3.03、2.45、2.57、3.07,P值分别为0.007、0.002、0.010、0.010、0.003、0.017、0.013、0.003);且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仅在生理职能、活力、社会功能及精神健康4个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3、2.66、1.58、2.24,P值分别为0.017、0.012、0.033、0.033),而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6、7.51、3.85、5.33、5.68、4.42、3.45、5.58,P值分别为0.002、0.000、0.000、0.000、0.000、0.000、0.001、0.000).结论 结核性脓胸患者胸膜纤维板剥脱术后会面临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压力,健康教育手册及临床路径表的使用,可以提高医院健康教育的效果,促进结核性脓胸患者术后的康复进程.

  • 后路长节段固定、前路病灶清除短节段融合在多节段胸腰椎结核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赵明伟;杨素珉;周伟东;刘朝阳;徐凯;曹帅

    目的 分析后路长节段固定、前路病灶清除短节段融合在多节段胸腰椎结核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青岛市胸科医院收治的24例多节段胸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了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短节段融合术治疗,重点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固定节段数、后凸畸形患者Cobb角恢复情况、影像学等.结果 24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3.2±0.9)h;平均出血量(730±211)ml;固定节段4~10个椎体,平均7.5个椎体;9例融合2个间隙,15例融合1个间隙;12例后凸畸形者术后病变节段(后凸Cobb角10°~31°,平均25.8°)较术前(后凸Cobb角27°~50°,平均35.8°)均有所改善与纠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31,P<0.01).术后患者脊髓损伤程度分级(Frankel)均达到E级.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29.0±9.7)个月;术后6~12个月前路植骨均得到融合,无椎旁脓肿或腰大肌脓肿复发.结论 多节段胸腰椎结核采用后路长节段固定短节段融合治疗的创伤小,融合节段少,固定效果确切,内固定取出后可解放正常脊柱单位,恢复脊柱功能.

  •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脊柱炎的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附14例报告)

    作者:范俊;兰汀隆;董伟杰;唐恺;李元;严广璇;秦世炳

    目的 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化脓性脊柱炎的临床诊断、与脊柱结核的鉴别诊断、手术疗效及相关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在外院误诊为脊柱结核而实际诊断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的化脓性脊柱炎14例;其中男10例,女4例;位于颈椎2例,胸椎5例,腰椎7例.按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本组患者中B级1例,C级2例,D级5例,E级6例.14例患者均并发一种或多种其他疾病,其中并发糖尿病8例、肾炎2例、强直性脊柱炎2例、肝硬化1例、高血压6例、肺部严重感染5例.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改善情况、术后植骨融合率、术后Cobb角变化等情况,综合上述因素评价手术效果及相关风险.结果 本组患者术前均误诊为脊柱结核,经相关检查确诊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的化脓性脊柱炎,均有术前疼痛、截瘫等手术适应证.采用单纯后路内固定并病灶清除术9例,采取后路内固定并前路病灶清除术3例;2例颈椎病变采取颈前路内固定并病灶清除术.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2个月,均获得随访.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87.8±67.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460.5±86.4) ml;手术均顺利完成.5例患者出现术后相关并发症:切口延迟愈合3例,术后一过性感染中毒性休克1例,术后菌血症1例.末次随访植骨均获融合;末次随诊ASIA神经功能分级明显改善,D级3例,E级11例.VAS评分术后明显改善,由术前的(7.4±1.4)分降低至末次随访时的(2.3±1.1)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0,P=0.000).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化脓性脊柱炎术前易误诊为脊柱结核.术后易出现切口不愈合、菌血症等手术风险.在积极处理好术前诊断、掌握好手术适应证,以及术后合理处理好相关并发症后,可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化脓性脊柱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唐恺;秦世炳;董伟杰;兰汀隆;范俊;严广璇;王恒

    目的 评价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化脓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的31例化脓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33~79岁,平均(60.7±11.2)岁.病变位于腰椎者23例,位于胸椎者8例.术前17例患者出现神经功能障碍,按照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D级15例、C级1例、B级1例.术后1、3、6、12个月进行随访,进行X线摄影、CT扫描三维重建、MRI复查,同时观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ASIA分级的变化,以及脊柱后凸角度(Cobb角)的矫正情况,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112~300min,平均(184.9±46.9) min;术中出血量200~1400 ml,平均(537.1±286.6) m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71个月,平均(42.3±15.4)个月.截至末次随访,有1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3.2%(1/31).患者术后3个月VAS评分为(3.06±1.59)分,术后6个月为(1.77±1.28)分,术后12个月为(1.03±1.22)分,末次随访为(0.42±0.85)分,均明显低于术前的(6.74±1.1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15、19.73、18.12、24.73,P值均<0.05);术后患者神经功能较术前改善,16例恢复至E级、1例恢复至D级.患者术前Cobb角测量,胸椎病变者为(26.4±16.8)°,腰椎病变者为(31.0±3.2)°;术后1个月Cobb角,胸椎病变者为(21.4±14.6)°,腰椎病变者为(21.3±5.2)°,较术前分别矫正5.0°和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41、13.09,P值均<0.05).末次随访时,胸椎病变者为(22.5±15.0)°,腰椎病变者为(23.8±4.8)°,与术后1个月相比分别丢失1.1°和2.5°(t值分别为3.81、15.30,P值均<0.05).结论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是治疗化脓性脊柱炎的有效方法.

  • 215例胸椎结核外科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范基成;王成;金锋

    目的 探讨胸椎结核的外科治疗经验及手术方式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215例胸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7例,女98例;年龄8~74岁,平均(38.0±4.6)岁;病史2~37个月,平均(8.0±3.7)个月.根据患者情况采用不同手术方式:行肋骨横突切除胸膜外病灶清除术49例;经胸腔内病灶清除术104例,其中选择性地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行胸椎结核病灶清除术27例;下胸椎结核患者因脓肿向腰大肌等处流注而行复合术式62例.结果 全组无一例患者围手术期死亡,215例患者中一次手术治愈者207例;复发者8例,经过再次手术治愈.行肋骨横突切除胸膜外病灶清除术49例,一次手术治愈46例;经胸腔内病灶清除术104例,其中选择性地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行胸椎结核病灶清除术27例,一次手术治愈102例;下胸椎结核患者因脓肿向腰大肌等处流注而行复合术式62例,一次手术治愈59例.9例切口愈合不良,经过换药护理后治愈.4例出院后1~4个月间出现同侧切口附近脓肿,经过脓肿病灶清除术治愈,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 在胸椎结核的治疗过程中,手术治疗仍然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病变的部位、范围及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经典病灶清除手术治疗复杂复合性脊柱结核104例临床分析

    作者:曹烨;宋言峥;李垒;司炎辉;刘保池;王旭

    目的 探讨用经典病灶清除术治疗复杂复合性脊柱结核的外科围手术期处理及手术方法和手术时机的选择,以减少此类患者的手术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104例复杂复合性脊柱结核患者,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采用经典病灶清除手术,对手术效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104例患者无死亡及心、肺、肝、肾等器官的严重并发症.104例患者中90例是第一次手术,术后切口1期愈合82例,1期愈合率91.1%(82/90),余8例经换药引流愈合,未在同一侧进行第二次手术.外院(指第三家医院)转来的14例患者中,分别在对侧行病灶清除,原刀口行窦道切除术后治愈.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血红细胞沉降率均恢复正常,X线检查显示:椎体呈骨性融合者65例,纤维融合者39例.随访2年,所有患者均无复发,X线复查显示椎体均呈骨性融合,达到临床治愈.结论 谨慎对待复杂复合性脊柱结核患者的外科治疗手术时机和手术技巧,在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经典病灶清除手术治疗复杂复合性脊柱结核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结核(附22例临床分析)

    作者:占方彪;冯世龙;程军

    目的 分析下颈椎结核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取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4年12月重庆三峡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22例下颈椎结核患者,其中病灶累及2个椎体者14例,累及3个椎体者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并取髂骨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术前采用四联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治疗2周以上,术后继续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12~18个月.随访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植骨融合情况、下颈椎局部后凸Cobb角、颈部视觉模拟评分、血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切口愈合情况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22例患者术后随访18~24个月,平均(20.36±1.86)个月;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患者植骨均完全融合,骨性融合时间2~4个月,平均(3.32±0.72)个月;患者末次随访下颈椎局部后凸Cobb角(4.86±1.78)°]、颈部视觉模拟评分[(1.59±1.05)分]、血红细胞沉降率[(7.1±2.6) mm/1 h]、C反应蛋白[(4.8±2.4) mg/L],较术前[分别为(23.09±4.34)°、(6.77±1.26)分、(42.6±11.5)mm/1 h、(45.2±9.4) mg/L]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9.69、16.20、14.69、20.60,P值均<0.01);22例患者无内固定松动、脱落、折断、结核复发等严重并发症,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感染及窦道形成;术前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为B级3例、C级6例、D级8例、E级5例,至末次随访时恢复到D级2例(术前均为B级),E级20例.结论 结合口服四联抗结核药物治疗,通过前路病灶清除术,前方直接减压、取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可彻底清除结核病灶,重建颈椎稳定性,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24742 条记录 7/1238 页 « 12...45678910...1237123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