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替比夫定片的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作者:王雪松

    替比夫定片适用于治疗有乙型肝炎病毒活动复制证据,并伴有血清氨基酸转移酶(ATL或AST)持续升高或肝脏组织学活动性病变的肝功能代偿的成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现对替比夫定片的药理作用、药动学与临床应用进行评述.

  • 被动免疫阻断乙型肝炎宫内感染与胎盘感染

    作者:程淑;黄丽姬;田小丽;廖振伶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孕妇经被动免疫阻断乙肝病毒(HBV)宫内感染的疗效及胎盘感染与新生儿感染的关系. 方法 100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孕妇于妊娠28、32、36周各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 IU者,为免疫组,42例HBsAg阳性的孕妇因各种原因妊娠期未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者,为非免疫组.对所有分娩的新生儿用荧光定量(PCR)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中HBV-DNA含量及乙肝两对半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肝病毒e抗原(HBeAs)、-乙肝病毒e抗体(HBeAb)、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同时对胎盘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乙肝感染标志物HBsAg和HBcAg. 结果 免疫组新生儿HBV的感染率为5.0%(5/100),非免疫组的感染率为16.7%(7/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被动免疫组胎盘HBV感染率为35.0%(35/100),非免疫组为59.5%(25/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9,P<0.01)结论 被动免疫可以降低HBV官内感染的发生率,HBV官内感染与胎盘感染相关.

  • 病毒性肝炎治疗原则及病发初期的抗病毒药物的使用

    作者:李景南

    抑制病毒复制,减少传导;改善肝功能;减轻肝组织病变;减少或阻止肝硬化和原发性干细胞癌的发生.肝病的治疗应根据不同病源,不同临床类型及组织学损害情况对待以病毒性肝炎为例谈谈肝病治疗总原则.

  • 各种肝病患者凝血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探讨

    作者:严强;古月

    目的 探讨各种不同肝病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该院2010-2012年门诊和住院的172例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本院体检的40名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空腹采集109 mmol/L枸橼酸钠抗凝的静脉血标本,在赛科希德SF-8100全自动凝血测试仪上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急性肝炎组、轻度慢性肝炎组、中至重度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APTT、PT、TT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各疾病组Fg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 0.05).中至重度慢性肝炎组APTT、PT和TT较急性肝炎组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而Fg水平较急性肝炎组显著降低(P<0.05).中至重度慢性肝炎组APTT、PT和TT较轻度慢性肝炎组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而Fg水平低于轻度慢性肝炎组(P<0.05).肝硬化组APTT和PT显著高于中至重度慢性肝炎组(P<0.05),而Fg水平低于中至重度慢性肝炎组(P<0.05).结论 各种肝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异常,肝脏损伤越严重,APTT、PT、TT有升高趋势,而Fg水平呈下降趋势.

  • 试谈肝炎合并糖尿病的护理

    作者:万建英;林秀芳

    本文谈论了肝炎合并糖尿病的护理策略以及注意事项.

  • 肝炎并发糖尿病的护理

    作者:于敏;刁永艳

    肝脏的功能状态和发病与全身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与疾病密切相互影响,当肝脏发病时由于并发胰腺损害、对胰岛素抵抗增加,敏感性下降、多种激素代谢障碍、肝外旁路形成、旁分泌紊乱等,引起碳水化合物代谢障碍导致葡萄糖耐量减低,使血糖升高而发生糖尿病.据资料显示,肝病合并糖尿病有逐年增加趋势.该病病情较复杂,多为慢性迁延,甚至终身疾病,同时肝炎与糖尿病治疗有一定的矛盾性,给护理带来一定的难度,为保证病人病情稳定而减少并发症,保证病人病情稳定.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须有针对性做好护理工作.

  •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朱方;邓爱辉

    目的 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肝硬化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及医学应对方式量表对28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总体得分为(66.35±7.63)分,其中药物管理维度得分高,病情监测维度得分低;医学应对方式总体得分为(43.51±3.78)分;患者"面对"和"回避"的应对方式与自我管理呈正相关,"屈服"的应对方式与自我管理呈负相关.结论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自我管理处于中等水平,且应对方式明显影响其自我管理水平,因此护理工作者应注重对患者应对方式的评估和干预,鼓励其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以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

  • 肝炎病人抑郁状况及其相关因素调查研究

    作者:张珍;宋金梅

    目的:研究肝炎病人的抑郁状况及相关因素,为肝炎病人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问卷表对2014年间260例住院肝炎病人进行调查。结果64.2%的肝炎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状况。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肝炎抑郁的主要因素在于病人担心疾病复发或加重,无法根治。结论肝炎患者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容易产生抑郁倾向,这一现象要求治疗人员采用合理高效的治疗措施,提高病人的身心健康指数。

  • 病毒性肝炎病家防病状况与家庭二代发病率研究

    作者:沈破;徐文体;费春楠;纪学悦;刘军;邱立军

    目的 了解肝炎病家防病状况对肝炎家庭二代发病率的影响,为预防和控制家庭内二代病例的发生提出建议.方法 采用按比例概率抽样方法,对2005~2006年上半年天津市内直报肝炎病例的病家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 349例肝炎患者中,有83.38%的患者单独使用餐具并单独洗刷,有85.67%的患者衣服和床单枕巾单独洗涤,有91.12%的患者单独使用脸盆和毛巾.77.65%的患者粪便能做到消毒,有93.98%患者不生吃水产品.有85.96%的病家进行终末消毒,79.94%的病家进行日常消毒.2005年没有家庭内二代病例,2006年上半年有2例家庭内二代病例.结论 病家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消毒意识,有利于防止家庭内疾病传播;肝炎家庭传播二代病例只是偶发.

  • 自贡市餐饮业餐具消毒的现况

    作者:范正轩

    近年来,食源性疾病的暴发不断发生,特别是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如肝炎、痢疾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为摸清自贡市餐饮业餐具消毒卫生现状,研究建立和完善餐具消毒监管措施,探索适合自贡地区的餐饮业餐具消毒办法,我们于2006年对自贡市餐饮业餐具消毒现状进行了调查.

  • 餐具消毒质量监测结果报告

    作者:张爱红

    餐具消毒是预防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重要手段,公用餐具消毒不合格是导致伤寒、痢疾、肝炎等肠道传染病的主要原因.为了解如东县餐具消毒卫生质量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餐具消毒质量管理,于2004~2005年对如东县餐具消毒质量进行了监测.

  • 舟山市普陀区2010-2014年乙型肝炎社区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作者:张世宏;王松治;郑红元

    目的 对2010-2014年舟山市普陀区乙型肝炎(乙肝)社区综合干预效果进行分析评估.方法 调-查社区居民乙肝相关知识知晓率,分析2010-2014年普陀区乙肝发病率变化趋势.采用SPSS 16.0对干预前后社区居民乙肝相关知识知晓率及乙肝发病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居民乙肝相关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的70.24%升至7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55,P<0.01);普陀区乙肝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由2011年的89.76/10万下降至2014年的57.75/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趋势=28.40,P<0.001).结论 通过提高居民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减少易感人群为主的社区适宜的乙肝综合预防方法,降低乙肝新发感染率,提高乙肝患者治疗可及性和规范性,普陀区乙肝社区综合干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 孩尔来福甲肝灭活疫苗接种幼龄儿童后3年抗体追踪观察

    作者:任银海;陈江婷;张玉成;马守东;薛伟华;公雪杰;吴文婷;王建红;任一丰;康文学;韩连军;李胜平;刘崇柏

    目的为了观察幼龄儿童(1~4岁)接种孩尔来福(Healive)甲型肝炎灭活疫苗3年后的甲肝病毒抗体滴度和下降规律.方法对河北某山区农村曾接种500 U/剂(0,3和0,6免疫程序)甲肝灭活疫苗的幼龄儿童连续3年采血,用敏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中的抗甲肝病毒抗体.结果初免后1年内为抗体快速下降期,以后缓慢下降;至第3年检测时,全部接种对象仍保持甲肝抗体阳性;0,3和0,6程序组甲肝抗体滴度值>200 mU/ml的分别为61.5%和73.2%.结论Healive甲肝灭活疫苗诱导的抗体在免后3年检测仍保持较高水平.

  • 广东地区病毒性肝炎流行现状与分析

    作者:黄平

    目的分析广东地区病毒性肝炎流行现状并提出防治对策.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对1991~2000年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广东地区1991~2000年平均发病率为53.06/10万,2000年发病率为47.38/10万,比1991年的71.93/10万下降了34.13%;乙型肝炎病例占2000年肝炎总病例的74.4%.病毒性肝炎高发区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发病年龄高峰为20~35岁人群,3~5月为发病高峰季节.自1991年以来甲肝病例数逐年下降而乙肝病例数逐年上升,从1991至2000年乙肝构成比上升2.33倍、发病率上升53.35%.结论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接种降低了儿童肝炎发病率;但青壮年乙肝发病呈上升趋势,建议在成人和青少年中尤其从事社会性和服务性职业人群中开展乙肝疫苗免疫接种.

  • 台州市1990~2000年病毒性肝炎控制效果分析

    作者:张宗祥;陈忠妙

    目的为了解病毒性肝炎发病流行规律,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肝炎分型三间分布、疫苗效果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病毒性肝炎年均发病率为106.2/10万,1998年起位居法定传染病的首位.甲肝疫苗应用,使0~9岁组发病率从170.8/10万下降到1.6/10万,削平了儿童发病高峰.乙肝疫苗接种后,相应年龄组的发病率从43.7/10万下降到6.3/10万;HBsAg携带率下降到2%.结论疫苗接种是防制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措施,乙肝成人免疫和加强免疫是控制乙肝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 肝炎中医辨证分型研究中潜在类别模型的应用

    作者:周涛;赵枫朝;陶丽新;潘蕾;张磊;闫傲霜;郭秀花

    目的 对肝炎的中医症状、体征分类,探讨潜在类别模型在多个二分类反应变量聚类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本研究共收集2011年全国56家医院接受中医治疗或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肝炎患者信息,建立肝炎患者中医症状和体征的数据库,终得到737例肝炎患者症状和体征信息.利用潜在类别模型对肝炎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辨证(SAS软件Proc LCA模块),以探讨显在变量(中医症状)和潜在变量(中医证候)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少的潜在分类来解释显变量的关联程度.潜类别分析过程包括模型参数化、参数估计、模型识别、模型评价、潜在分类和结果解释.结果 以BIC小为标准,5个潜类别的潜变量模型是数据拟合的理想模型(BIC=2 601.43).依据中医证候(中医症状、体征),对各种潜在类别依据其下各项目的条件概率特点进行潜类别解释,按照后验概率,737例肝炎患者可以分为5类,分别为:肝肾阴虚,湿阳脾胃,湿热中阻,肝郁脾虚,肝郁气滞.各组的人数分别为:148人,170人,46人,265人,108人.结论 潜在类别分析是描述一组分类变量间相互关系所形成的数学模型,综合了结构方程模型与对数线性模型的思想,潜变量的“降维简化”技术既可以从群体角度帮助我们确定肝炎的证候分类,也可以从个体角度确定其属的证候,达到中医辨证的目的.

  • 输血后丙型肝炎病人10年前瞻性研究

    作者:谷金莲;祁自柏;孙德贵;杨振;于洋;张华远;李河民

    目的研究26例丙肝病人的演变过程.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以26例已跟踪10年以上的丙肝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对所采集到的输血前及输血后血清,进行ALT和抗HCV检测及HCV RNA检测.结果对该26例输血后丙肝病人跟踪时间平均128个月,输血后抗HCV早于第15天被检测到,晚出现于第80天,平均窗口期为42d,至第11年时其抗HCV阳性率仍维持在约70%.大多数病人在输血后的30d内其ALT即出现异常,随后其ALT的变化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短期异常后转为正常并维持至今;ALT维持较长时间异常;ALT呈波浪式反复异常.笔者所跟踪的26例输血后丙肝病人中,24例病人的ALT或只有一个异常峰,但维持时间较长(平均16个月),或呈现波浪式多次的高异常,其抗HCV在第¨年时仍绝大多数维持阳性,说明丙肝病毒在人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较弱而持久.2例病人在ALT异常5个月后转为正常,随后其抗HCV及HCV RNA亦转为阴性,至今已超过10年未发现肝炎症状,HCV感染人体以后能引起较快、较强的免疫反应,该被感染者又能通过免疫系统将病毒清除掉.结论大多数丙型肝炎病人转为慢性化,少数丙型肝炎病人则存在自愈.

  • 输血后丙型肝炎病人10年前瞻性研究

    作者:谷金莲;祁自柏;孙德贵;杨振;于洋;张华远;李河民

    目的研究26例丙肝病人的演变过程.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以26例已跟踪10年以上的丙肝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对所采集到的输血前及输血后血清,进行ALT和抗HCV检测及HCV RNA检测.结果对该26例输血后丙肝病人跟踪时间平均128个月,输血后抗HCV早于第15天被检测到,晚出现于第80天,平均窗口期为42d,至第11年时其抗HCV阳性率仍维持在约70%.大多数病人在输血后的30d内其ALT即出现异常,随后其ALT的变化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短期异常后转为正常并维持至今;ALT维持较长时间异常;ALT呈波浪式反复异常.笔者所跟踪的26例输血后丙肝病人中,24例病人的ALT或只有一个异常峰,但维持时间较长(平均16个月),或呈现波浪式多次的高异常,其抗HCV在第¨年时仍绝大多数维持阳性,说明丙肝病毒在人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较弱而持久.2例病人在ALT异常5个月后转为正常,随后其抗HCV及HCV RNA亦转为阴性,至今已超过10年未发现肝炎症状,HCV感染人体以后能引起较快、较强的免疫反应,该被感染者又能通过免疫系统将病毒清除掉.结论大多数丙型肝炎病人转为慢性化,少数丙型肝炎病人则存在自愈.

  • 脊灰减毒活疫苗免疫强度对甲型肝炎报告发病率的影响

    作者:解顺堂;刘仙;谢红生;杨海

    目的分析TOPV免疫强度与甲肝报告发病率变化的关系和内在联系.方法数据来自西安市1989-2003年疫情年报资料,应用x2、rs、RR等方法处理数据.结果自1993年实施TOPV强化免疫后甲肝发病呈明显下降趋势(I=10,P<0.01),与TOPV免疫强度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rs=-1.000),但以扫荡式强化下降幅度为显著(x2=322.3736,P<0.001),经分组比较:年龄组下降以接种组(0~47月龄)为显著(x2=1217.6138,P<0.001),职业组下降以散居儿童显著(x2=340.8883,P<0.001);强化服苗后季节发病亦有显著变化(x2=251.5852,P<0.001).结论在西安市未实施甲肝疫苗普种出现发病率明显下降可能与1993年以来TOPV强化有关,其机制可能与肠道病毒间干扰作用有关.

  •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在无症状感染者、慢性乙肝和肝硬化患者中分布研究

    作者:李洪权;李卓;张作文;李俊红;刘英;高冀荣;勾春艳;郭新惠;李辉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HBV感染结局之间存在关联.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征集300例无症状感染者、668例慢性乙肝患者和108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进行测定.结果在无症状携带组、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中,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42.7%、91.0%和50.0%.无症状携带组HBV基因分布分别为B型28.1%、C型68.8%和混合型3.1%.慢性乙型肝炎为B型20.9%、C型72.0%和BC混合型7.1%.肝硬化组为B型11.1%、C型83.3%和混合型5.6%.不同组别的HBV病毒基因型构成比不同(x2=9.981,P=0.041).结论HBV病毒基因型可能是影响HBV感染结局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基因型
11424 条记录 8/572 页 « 12...567891011...57157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