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人牙龈结合上皮和口腔龈上皮细胞的附着生长特性比较

    作者:李德懿;王丽珍;姜茜;张秀丽;张濒

    目的 比较牙龈结合上皮(junctional epithelium,JE)与口腔龈上皮(oral epithelium,OE)细胞的生长附着特性,观察附着结构的形成过程,为牙周附着的形成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人JE和OE取自正畸或阻生原因拔除的牙周健康牙,采用酶消化法和无血清角质细胞培养液分离培养细胞.将5×108个/L JE细胞1ml接种到放置于24孔板的预处理5mm×3mm×1mm牙骨质片上(每孔3片,共21片),于37℃ 5%CO2培养箱中复合培养,1~14d内取样本,透射电镜下观察附着结构的形成;同法以人OE细胞-牙骨质片复合培养作对照研究.结果 JE细胞形态多样,排列散乱,CKl9表达强阳性;OE细胞呈多边形或角形,"铺路石"状排列,仅少量OE细胞CK19阳性.JE细胞-牙骨质片复合培养1~3d,牙片上附着细胞少,9d时接触牙片的细胞膜局部出现少量电子致密沉积物,11~14d出现复层生长,与牙面接触处可见半桥粒样结构;而OE细胞-牙骨质片复合培养1~3 d牙骨质片上细胞较多,部分已伸展成扁平形,7 d时细胞膜和牙面间出现大量颗粒状电子致密沉积物,9 d时细胞呈复层生长,可见半桥粒样结构.结论 人JE细胞是一种不同于OE细胞的未成熟、低分化细胞,在同样条件下体外培养的JE细胞在牙片上的生长和附着均较OE细胞慢,其对牙面的附着强度值得深入研究.

  • 牙种植体嵴顶部设计新理念

    作者:周磊

    随着我国口腔种植的深入开展,不断有新的观点、理念产生,应介绍给同行.一、牙种植体嵴顶部生物学宽度由于种植体嵴顶部设计的不同,与生物学宽度相对应的有两种情况(图1):第一类:埋植式种植系统,以Br(a)nemark为代表的这种类型的设计,其结合上皮附着位于基台处,结合上皮下有1.0~2.0 mm的结缔组织附着,种植体-基台连接部位于此结缔组织附着层内,在完成修复1年后,牙槽嵴顶端通常要出现骨吸收至于第一个螺纹处.

  • 高糖状态下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增殖与分泌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高林琳;常文晓;安阳;郝晓星;冯冲;张楠

    目前,种植修复是牙齿缺失的首选治疗方法。种植体的长期稳定性不仅要求有良好稳定的骨结合,种植体颈部的牙龈组织结合界面亦是维持长期稳定性的关键。种植体-牙龈组织界面有类似天然牙上皮附着的结构,形成紧密的上皮结合,成为一种功能性生物封闭屏障,通常认为这一屏障主要是由牙龈结合上皮、牙龈纤维黏附于种植体表面而形成[1]。人牙龈成纤维细胞是人体牙龈组织的主要构成细胞,参与牙周组织的形成与再生,维护牙周组织的完整性与功能,其分泌Ⅰ型、Ⅱ型胶原蛋白和纤维黏连蛋白是牙龈软组织附着于种植体表面的重要黏连蛋白[2]。

  • 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内科治疗

    作者:金世鑫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是指甲状腺合成和分泌入血的甲状腺激素(T3、T4)增多,需要抗甲状腺药物长程治疗.疼痛性或无痛性亚急性甲状腺炎(亚甲炎)时滤泡破裂、释放入血的游离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一过性增多(不是T3、T4合成增多).一旦滤泡上皮附着在滤泡基底膜上增生,终修复破裂的滤泡,则在发病6~8周后T3、T4水平自动恢复正常,常常不应该应用抗甲状腺药物.因此,T3、T4水平升高究竟是合成增多还是释放增多?鉴别二者十分重要.

  • 牙龈结合上皮与生物学宽度

    作者:郭保慧;胡伟平

    生物学宽度一词是1962年由Cohon根据Gergiuao等人的研究提出的,他们对正常人尸体解剖标本测量了龈牙结合部各部分的宽度(共30个颌骨,287颗牙,325个牙面),其结果的平均值如下:龈沟深度为0.69mm,上皮附着长度为0.97mm,骨嵴顶上方的结缔组织宽度为1.07mm.尽管这3种结构均有较大的数值范围,但嵴上结缔组织的测量值却为恒定.这些平均测量值形成了生物学宽度的基础[1].通常将从龈沟底到牙槽嵴顶之间的恒定距离称为生物学宽度,包括结合上皮和牙槽嵴顶以上的牙龈结缔组织,其宽度约为2mm[2].随着年龄的增大或在病变情况下,结合上皮附着向根方迁移,牙槽嵴顶亦随之下降,但沟(袋)底与峭顶间的生物学宽度保持不变.

  • 牙齿发育中形态的变异和牙周病病因分析

    作者:刘中玉;王晓萍;于敏

    目前普遍认为牙周病是菌斑的结果,牙齿发育中形态的某些变异又为菌斑的滞留积聚提供了掩蔽所,因而易于导致局部牙周损害.从慢性菌斑滞留和发育中的异常这两方面来看,都发现有牙周骨质缺损的现象.牙颈部釉质凸起从磨牙的牙骨釉质界延向根分叉部位处的釉质凸起.有些异常的牙齿往往有菌斑积聚而又很难清滞.据统计,大约29%下颌磨牙,17%上颌磨牙有牙颈釉质凸起. 临床上对牙根面上发现的釉珠早已有所认识,釉珠可以是有完全性釉质或者含有牙本质或牙髓组织所组成,它的直径大约有0.3~2.0mm之间.一般牙颈釉质凸起同冠部釉质以及牙根面上远端釉珠相连在一起,每只牙通常仅有一颗釉珠,普通型的釉珠位于根尖部,但在牙颈部和牙冠处有时也能看到.在牙根面上形成的大部分釉质被牙骨质所复盖,因而牙骨质沉积异常同釉珠有关.发生在上颌切牙的又一种异常是腭龈沟,(尤其在侧切牙),它起于牙冠凹陷部位,然后延续到颈嵴,并且继续向无端根尖处延伸,这种缺损还可用牙龈沟相交通,这就破坏了远中边缘嵴和颈嵴之间的连续性.在此部位,上皮附着常常受到损害,这为细菌内毒素流通提供了有利的通路,同时形成骨下袋,1%上颌侧切牙发现有此沟.有的此沟非常明显,以致形成副根,这种异常也更易于造成局限性的牙周病.在早期牙周软组织附着于牙骨釉质界,当出现牙周病时,牙骨釉质界和根分叉就暴露了.过多暴露牙根时,控制菌斑就更困难,根分叉越小,去除菌斑就越困难,在牙周膜健康情况下,这种变异比较少见,因为它们并不暴露于口腔,当发生牙周病或者牙髓病时,这种变异就有一定的作用,有时甚至也是发病困素.上述所说牙齿发育中形态的这些变异,通过菌斑积聚和钙化沉积,对牙周病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菌斑得不到控制就加速了牙周病的发生,因而临床医生必须认识到这些变异和孤立的牙周病的病因学意义所在,认识这些变异和早期诊断可以改善所受损牙齿的预后.

  • 牙颈部外吸收1例及文献回顾

    作者:胡晓菁;杨健

    牙颈部外吸收(External cervical resorption,ECR)是破牙本质细胞活动导致的牙体硬组织丧失,通常发生在紧靠上皮附着下方牙颈部的牙根表面[1~3].本病在临床上可无任何症状,因而早期较难发现,故明确诊断时多数患牙已经错过好的治疗时机.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