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细胞因子在中重度心力衰竭中的变化及其受缬沙坦的影响

    作者:唐元升;姚树展;朱兴雷;张兴华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中重度心力衰竭(CHF)中变化的触发机制及其受药物干预的反应. 方法:选择CHF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将观察组随机分为常规治疗25例和加用缬沙坦(valsartan)25例,1个月后再测定上述指标. 结果:观察组3种细胞因子血浆浓度均高于对照组;CHF越重,3种细胞因子的血浆浓度越高(P均<0.001);不同病种所致同级CHF的细胞因子浓度无明显差别(P>0.05);缬沙坦能改善心功能,降低上述细胞因子的浓度(P<0.001). 结论:细胞因子在CHF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且与基础病无关;缬沙坦在改善心功能的同时,也降低细胞因子的血浆浓度.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钠素、脑钠素浓度改变及卡维地洛对其影响

    作者:刘敏;徐岩;史学功;程自平;许邦龙;陈大年;骆志刚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钠素、脑钠素浓度改变及卡维地洛对其影响.方法:选择观察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2例和对照组2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浆心钠素、脑钠素浓度;彩色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临床慢性心力衰竭采用NYHA心功能分级;将观察组随机分为常规治疗者21例和加用卡维地洛治疗者21例,满2周复查心钠素和脑钠素;满3个月复查彩色超声心动图.结果:观察组血浆心钠素、脑钠素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均<0.001);临床慢性心力衰竭程度越重,血浆心钠素、脑钠素浓度越高(P均<0.001);卡维地洛治疗者与常规治疗者治疗满2周后均有血浆心钠素、脑钠素浓度下降,卡维地洛治疗者血浆心钠素、脑钠素浓度下降更明显(P<0.05);而满3个月时卡维地洛治疗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比常规治疗者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心钠素、脑钠素浓度可以反映心功能状态;卡维地洛可以降低心钠素、脑钠素浓度及改善心脏重构及心功能.

  • 心力衰竭病人心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基因表达与心功能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丽霞;王先梅;郭传明;石燕昆;王燕;任丽;祝善俊;杨永健

    目的:了解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心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HF-α)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基因表达与心功能的关系. 方法:通过手术取材,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测定31例瓣膜病所致不同程度CHF病人(心力衰竭组)与5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心肌组织TNF-α和iNOS的mRNA表达. 结果:心力衰竭组与正常对照比较,心肌细胞TNF-α和iNOS的mRNA表达明显增强,且随心功能恶化和心腔扩大,TNF-α和iNOS的mRNA表达越强.CHF病人中,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55 mm者与<55 mm者比较,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45者与≥0.45者相比,心肌组织TNF-α和iNOS的mRNA表达均明显增强,P<0.05. 结论:CHF病人心肌组织TNF-α和iNOS的基因表达与疾病严重程度和左心室扩大呈正相关,而与左心室收缩功能呈负相关,提示心脏局部的细胞因子在CHF病人的心室重构和心功能恶化等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B型利钠肽与尿酸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木胡牙提;邓勤;马依彤;张源明;程祖亨

    目的:探讨B型利钠肽(BNP)、尿酸浓度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时的变化及心功能与超声心动图指标的相关性.方法:2007-03至2008-05我院住院患者中,102例因心功能失代偿而入院的CHF患者为CHF组;无CHF 26例作为对照组.患者人院后均行BNP、尿酸和超声心动图检查,BNP浓度以放射免疫法测定,尿酸浓度以自动分析仪测定.CHF组根据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Ⅱ、Ⅲ、Ⅳ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F组BNP浓度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YHAⅣ级及NYHAⅢ级患者的BNP浓度均较NYHAⅡ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NYHAⅣ级及NYHAⅢ级患者的尿酸浓度较对照组和NYHAⅡ级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CHF时BNP浓度与NYHA分级存在正相关关系(γ=0.785,P<0.01);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存在负相关关系(r=-0.316,P<0.01).CHF时尿酸浓度与NYHA分级存在正相关关系(r=0.402,P<0.01);与左心室射血分数无直线相关关系.结论:CHF时BNP及尿酸浓度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相应升高.BNP与左心功能状态有良好的相关性,而尿酸的这种相关性较差.BNP评价CHF时优于尿酸.尿酸水平是反映CHF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有意义的指标,尤其在CHF程度重(NYHAⅣ级及NYHAⅢ级)的患者更为明显.

  • 钙调神经磷酸酶信号通路参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重塑的机制

    作者:杨永健;张鑫;朱文玲;孙梅芹

    目的:探讨钙调神经磷酸酶(CaN)信号通路参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重塑的机制.方法:选择慢性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接受二尖瓣置换术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39例,分为心功能Ⅱ级组12例,心功能Ⅲ级组15例,心功能Ⅳ级组12例;正常对照组38例(其中8例来自意外伤亡的器官捐献者,30例为健康体检者).苏木素-依红染色检查心肌组织病理变化,免疫沉淀法测心肌组织CaN、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3)、锌指转录因子(GATA4)磷酸化及蛋白表达以及α-骨骼肌蛋白(α-skeletal-actin)表达,RT-PCR检测肌球蛋白重链信使核糖核酸(β-MHC mRNA)表达.结果: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呈典型的重塑心肌的病理改变.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组织CaN磷酸化、GATA4磷酸化、α-skeletal-actin蛋白表达及β-MHC 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随心功能恶化,其表达逐渐增加(P<0.05或0.01);NFAT3磷酸化随心功能恶化而减弱(P<0.05或0.01).结论:CaN信号通路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重塑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中可溶性Fas/Apo-1、肿瘤坏死因子α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变化及美托洛尔对其影响

    作者:黄文艳;孙明;周宏研;杨天伦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外周血中可溶性Fas/Apo-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变化及美托洛尔对其影响.方法:60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n=30例),美托洛尔治疗组(n=30例).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放射免疫法测定心衰患者治疗前后和3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可溶性Fas/Apo-1及TNF-α、AngⅡ水平.同时使用彩色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衰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心衰患者外周血中可溶性Fas/Apo-1、TNF-α及Ang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其中可溶性Fas/Apo-1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TNF-α及AngⅡ无关,但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相关.治疗后美托洛尔组外周血中AngⅡ、TNF-α及可溶性Fas/Apo-1水平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更明显.结论:可溶性Fas/Apo-1在慢性心衰的病理生理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心衰患者的左心室具有独立于TNF-α及AngⅡ之外的影响.β受体阻滞剂用于治疗心衰除了可纠正内分泌紊乱外,还能起到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 充血性心力衰竭并有室性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的经验

    作者:袁贤奇;宋有城;朱俊;王国干;贺丽霞;谭慧琼;杨艳敏;康连鸣;郝云霞

    目的:总结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并有快速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腆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6例有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NYHA)Ⅱ~Ⅲ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24±0.07,伴有室性心动过速(VT)和(或)心室颤动(VF)的患者.应用静脉注射胺碘酮首剂3~5 mg/kg,稀释后10分内注入,继以0.75~1.00rmg/min维持注射,必要时可每隔30分追加胺碘酮75~150 mg,同时口服胺碘酮每日600~800mg.并逐步减至每日200mg维持.出院后随诊观察.结果:第1个24小时,18/26例心律失常获控制占69%,静脉注射胺碘酮1248.0±135.4mg(1156~2184mg),56小时心律失常全部被控制,血液动力学稳定.患者心功能改善至LVEF 0.33±0.09.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CHF伴VT和(或)VF安全有效,用药强调个体化,预防心律失常发作需长期口服胺碘酮.

  •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浓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薛春才;崔家玉;程海宾;王洪云;管庆华;索晓霞;贾荣波;于宏伟;沃金善;李瑞杰

    目的:观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人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是否升高.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检测190例CHF病人(心力衰竭组)和75名健康人(对照组)血清cTnT.结果:心力衰竭组cTnT浓度为0.23±0.17 ng/ml,对照组cTnT浓度为0.03±0.01 ng/ml,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105例病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35,其血清cTnT浓度为0.31±0.22 ng/ml;85例病人LVEF>0.35,其血清cTnT浓度为0.13±0.07 ng/ml,二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心功能分别为Ⅱ、Ⅲ、Ⅳ级(NYHA)的病人,其血清cTnT浓度分别为0.11±0.10 ng/ml、0.19±0.20 ng/ml、0.38±0.21 ng/ml(Ⅱ级与Ⅲ级相比、Ⅲ级与Ⅳ级相比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血清中的心肌cTnT浓度与左心室射血分数成负相关(γ=-0.493,P<0.001).结论:CHF病人血清cTnT浓度升高,其升高程度和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相平行.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二尖瓣返流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相关性

    作者:王崑;郑刚;王静;张善春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合并二尖瓣返流(MR)与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09例AMI患者,住院期间行超声心动检查观察二尖瓣返流情况,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房内径,并观察心力衰竭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住院心源性病死率.结果 MR的发生率为46.8%,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房内径均显著高于非MR组(P<0.01),LVEF显著低于非MR组(P<0.01).心功能不全(Killip分级Ⅱ~Ⅲ级)、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MR组显著高于非MR组(P<0.01).全部心源性病死率MR组高于非MR组(P<0.05).结论 AMI后合并MR者,心功能差,心力衰竭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住院心源性病死率高.

  • 氟伐他汀对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崔红玉;刘培敏;崔宇

    目的 探讨小剂量氟伐他汀对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将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86例随机分为氟伐他汀组(20 mg/d,n=46)与对照组(n=40),治疗7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脏功能、炎症因子与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氟伐他汀组与对照组比,7个月时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缩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增加,C反应蛋白(CRP)下降(均为P<0.01).氟伐他汀组肝肾功能和肌酸激酶均无明显升高,只有1例因发泡性皮炎退出.结论 氟伐他汀干预可以显著改善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余晗俏;俞章平;钟忆周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378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共56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4.8﹪;其中呼吸道感染28例,泌尿系统感染14例,消化系统感染7例,口腔感染5例,皮肤黏膜感染2例。医院感染与患者的年龄、病程、心功能分级、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合并糖尿病和肺部疾病明显相关( x2=6.077、4.779、30.375、4.025、4.273、11.399和7.005,均为P﹤0.05)。年龄>70岁、住院时间>14 d、有侵入性操作和合并糖尿病是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3.612、1.965、3.014和2.735,均为P﹤0.05)。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与多个因素相关。临床上应针对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 心脏超声预判慢性左心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临床疗效及近期预后

    作者:张妙林;章慧慧;袁红;孙金栋

    目的:本研究评判超声诊断左心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是否能够作为心衰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指标。方法入院心衰患者根据心脏超声测定肺动脉压力,分为两组:Ⅰ组(61例):肺动脉收缩压50~70 mmHg;Ⅱ组(49例):肺动脉收缩压>70 mmHg。两组患者均进行优化抗心衰药物治疗,同时比较住院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包括6 min步行距离、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左室射血分数、瓣膜反流情况、平均住院天数,并通过门诊与电话随访,比较1年内再入院人数及病死人数。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52%±8%、4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Ⅰ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421±107)m 比(379±118)m]、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35±10)mmHg比(42±16)mmHg],优于Ⅱ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住院平均天数Ⅱ组为(8.7±3.6)d,高于I组患者(10.3±3.9)d(P=0.04)。(2)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内再入院人数、病死人数,Ⅰ组患者为21.3%、4.9%,Ⅱ组患者为42.9%、18.4%,Ⅰ组低于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超声诊断左心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对慢性心衰患者预后有独立的评判价值。

  • 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脑利钠肽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作者:叶军川;李绍龙;李易;李建美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脑利钠肽(BNP)与心功能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70例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血清BNP水平,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6例完成6 min步行试验(6MWT)评估运动耐量,分析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BNP水平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1)心力衰竭患者各NYHA心功能不同分级组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2)BNP值与LVEF.呈负相关;(3)BNP值与6MWT结果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BNP测定是辅助诊断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可反映心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

  • 脑利钠肽水平对60例脑梗死急性期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压调控的指导作用分析

    作者:崔兆文;陈丽萍;李惠珍;逢中力

    目的 探讨根据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对脑梗死急性期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压调控的指导作用.方法 纳入在24 h内发病的急性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血压调控(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结果 治疗组BNP≤105 pmol/L的患者,血压控制后心功能较对照组无明显改善,但脑损害的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加重(P均<0.05);BNP>105 pmol/L的患者,血压控制12 h后心功能稍有改善,但脑灌注和神经功能症状较对照组无好转.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依据BNP水平合理地调控血压对心功能、脑血流动力学及神经系统的改善有益.

  • 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老年人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葛正中;王敏红;缪琪蕾

    目的 观察贝那普利联合小剂量螺内酯治疗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73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应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的基础上随机分为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组(A 组,n=39)和贝那普利组(B组,n=34).观察时间为6个月,对比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及血生化各项指标的变化,记录高钾血症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超声心动图各项指标均得到改善,但A组LVEDD的缩小更明显[(59.4±7.9)mm比(46.7±3.5)mm,P<0.01].两组治疗前后血生化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仿(P>0.05).结论 贝那普利联合小剂量螺内酯能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室重构,且安全性良好.

  • 卡维地洛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作者:杨树森;李悦;李为民;王凤龙;于江波;薛竟宜;王旭

    目的评价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DCM心力衰竭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病情稳定后,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和美多心安组.均从小剂量(卡维地洛组,2.5mg bid;美多心安组,6.25mg bid)缓慢递增.检测治疗前后DCM患者左心室功能和结构的变化以及血液中内皮素-1(ET-1)、心钠素(ANP)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改变.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心脏功能分级均明显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左心室射血前期与射血时间比(PEP/LVET)、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PFVE)、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与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比(PFVE/PFVA)均明显增加,卡维地洛组较美多心安组LVEF增加更为明显.两组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明显减小,卡维地洛组LVSD减小较美多心安组更明显.治疗后血浆中ET-1、ANP和AngⅡ均明显降低.结论卡维地洛和美多心安都能够改善DCM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逆转左心室重构,卡维地洛较美多心安疗效更佳.

  • 心力衰竭患者标准药物治疗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结果分析

    作者:邹卓群;汪芳

    目的 根据心脏再同步化用于心力衰竭(CARE-HF)研究结果,结合我国目前国情,探讨心力衰竭患者标准药物治疗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联合有除颤功能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D)的长期结果.方法 选择1999年12月至2008年4月行CRT、CRTD治疗的患者68例,为CRT/CRTD治疗组.选择同期常规药物治疗心力衰竭患者84例为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均需根据患者病情需要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结果 CRT/CRTD组患者生活质量较常规药物治疗组明显改善,但终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6.5%(52/68)比73.8%(62/84),P>0.05].但CRT/CRTD组中死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显著少于常规药物治疗组[8.8%(6/68)比19.0%(16/84),P<0.05].结论 CRT不能降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总体病死率,但在严重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同时具备CRT和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的CRTD治疗可能成为佳治疗方案.

  • 辛伐他汀在不同原因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于伟;刘青

    目的 观察标准剂量的辛伐他汀在心力衰竭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对不同原因心力衰竭的影响.方法 连续观察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7例心力衰竭患者,按机制分为缺血组(35例)与非缺血组(32例),测量基线水平的血浆脑利钠肽(BNP)、超声心动图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6 min步行距离(6MWD),均给予辛伐他汀40 mg/d,治疗12个月后重复测量上述相关参数,观察其疗效.结果 治疗12个月后缺血组BNP、6MWD、LVEDD和LVEF显著改善,均优于非缺血组(均为P<0.05).结论 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标准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40 mg/d治疗12个月安全、有效,显著改善心功能,效果优于非缺血性心力衰竭.

  • 贫血增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

    作者:程中伟;朱孔博;方理刚;张抒扬;严晓伟;朱文玲;方全

    目的 调查贫血在慢性心力衰竭(CHF)住院患者中发生率,以及与CHF患者死亡率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住院,年龄≥21岁,临床诊断为心力衰竭,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5%的缺血性(心肌梗死后至少40d以上)或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进行同顾性研究,根据是否贫血[血红蛋白< 120g/L(男性)或110 g/L(女性)]分为两组,贫血组和对照组,并进行电话随访.结果 共242例患者入选,对197例进行随访,14例(7.1%)失访,经过平均(20±9)个月(2~41个月)随访,共36例(20%)发生全因死亡,包括贫血组13例(34%)和对照组23例( 16%)(x2=6.415,P=0.011).结论 贫血在CHF住院患者中常见,贫血增加CHF死亡率,因此在积极抗心力衰竭治疗同时应高度重视贫血的纠正,以更好地改善CHF患者预后.

  • 老年人慢性左心力衰竭严重程度与循环内皮细胞微颗粒CD31+水平变化的关系

    作者:赵庆娜;李侠;郭燕;周华兰;杨海晨;李霞;胡有东;韩雪花

    目的 探讨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微颗粒CD31+水平变化与老年人慢性左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将老年慢性左心力衰竭患者分成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组,并纳入同期健康老年人3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健康对照者和老年慢性左心力衰竭患者CD31+的表达.结果 随着NYHA的升高和LVEF的下降,CD31+的水平明显上升(P<0.01)[对照组(348±42)个/μl;Ⅰ级组(478±40)个/μl;Ⅱ级组(659±42)个/μl;Ⅲ级组(846±43)个/μl;Ⅳ级组(1596±46)年/μl,均为P<0.01].结论 CD31+表达显著上调可能参与了老年人慢性左心力衰竭发生发展.

2940 条记录 6/147 页 « 12345678...14614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