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磁共振电影成像与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后评估

    作者:郑佳平;梁晖;陈国强;肖庆;金延方;郭劲松;岳云龙

    目的 探讨相位对比磁共振电影成像法在对非交通性脑积水患者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后瘘口开通状况的评估价值.方法 利用相位对比磁共振电影成像法对128例非交通性脑积水患者行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后进行瘘口的流速测定,并作为随访方法 .对部分术后临床症状缓解不佳、或在随访期内再次出现高颅压症状的患者进行二次内镜下探查,结合术中探查及二次手术前磁共振电影成像检查结果 来分析电影成像检查对判断造瘘口是否开通的准确性.结果 3例术后临床症状缓解不佳,电影成像检查显示脑脊液流过瘘口良好,二次手术探查中亦证实造瘘口处于开通状况;16例患者术后再次出现高颅压的患者,磁共振电影成像检查显示造瘘口脑脊液流速明显减小,二次内镜下手术探查显示造瘘口闭塞或明显狭窄,重新造瘘后临床症状改善.电影成像检查结果 和手术探查显示的结果 符合率为100%.结论 磁共振电影成像可以精确反映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后造瘘口开通情况,可以作为评估造瘘后造瘘口开通状况的金标准及重要的随访手段.

  • 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非交通性脑积水(附32例报告)

    作者:刘吉祥;吴锋;任洪波

    脑积水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脑室-腹腔分流术,该方法有较多的手术并发症已被大家所公认.随着神经内镜在临床的应用逐渐普及,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已成为治疗脑积水,尤其用于非交通性脑积水常见的神经内镜操作技术.我科于2004年12月至今采用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非交通性脑积水3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儿科学讲座(14)化脓性脑膜炎(下)

    作者:赵东红

    4.4脑积水炎症渗出物阻碍脑脊液循环,可导致交通与非交通性脑积水.头颅CT扫描可以证实.4.5其他脑神经受累可产生耳聋、失明.脑实质病变可致继发性癫痫及智力发育障碍.

  • 内镜第三脑室造瘘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作者:孙艳杰;王玚;徐永革;田增民;马英霞

    报道采用神经内镜第三脑室造瘘手术(ETV)治疗58例非交通性脑积水患者的手术方法及其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针对患者及其家属对应用此项技术的心理负担较重,以及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 第三脑室造瘘术治疗非交通性脑积水疗效分析

    作者:吕记锋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造瘘术(ETV)治疗非交通性脑积水的手术技巧、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01-2013-01采用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的28例非交通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采取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的30例非交通性脑积水患者作为对照,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TV组感染、发热、脑脊液漏、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TV与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非交通性脑积水均能取得显著效果,但ETV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神经内镜技术在侧脑室和第三脑室病变的临床应用

    作者:郭英;何海勇;李文胜;蔡梅钦;罗伦;王辉;陈川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技术在侧脑室和第三脑室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神经内镜治疗的侧脑室和第三脑室病变资料,其中囊性病变25例,实性肿瘤7例;伴非交通性脑积水20例.囊性病变均采用单纯内镜治疗;实性肿瘤中,采用单纯内镜治疗4例,采用内镜辅助显微镜治疗3例.结果 采用单纯内镜治疗25例囊性病变,成功24例,失败1例(改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愈).7例实质性肿瘤,单纯内镜下全切2例,活检2例;内镜辅助显微镜下全切2例,次全切1例.随访3~70个月,1例肾癌脑室转移病人术后3个月死于肺部感染,其他病人恢复良好.20例非交通性脑积水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和(或)透明膈造瘘,有效19例,1例失败后改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愈.结论 单纯内镜可安全用于治疗脑室内囊肿、脑积水、血供不丰富肿瘤或部分肿瘤活检.对于血供丰富、体积较大的实性肿瘤,采用内镜辅助显微镜治疗更安全可靠.

  • 内镜第三脑室造瘘手术技术探讨

    作者:徐永革;田增民;马英霞

    目的探讨内镜第三脑室造瘘术(ETV)处理非交通性脑积水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非交通性脑积水病人接受的58次ETV手术及其近期随访的临床、影像资料.结果平均随访9.8个月.至复查时脑积水临床改善49例(84.5%),无变化7例(12.1%),恶化2例(34%).5l例获得影像学随访,41例(80.4%)脑积水改善,第三脑室缩小;15例(29.4%)脑积水无变化;2例(3.9%)脑积水加重,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发生并发症8例(13.9%)8种14次,多为暂时性,2例(3.4%)为永久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结论ETV处理非交通性脑积水效果较好.为进一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者应熟悉脑室系统解剖,熟练内镜器械操作;正确选择头位、入颅点、内镜方向和造瘘口位置;务必探查脚间池,打开Liliequist膜;退镜后封闭皮质隧道;妥善止血,无菌操作.

  • 颅脑外科中的“锁孔”手术

    作者:付万新;黄勤

    现代神经外科已进入微创外科时代,它要求其手术部位精确,创伤小[1~4]。因此,愈来愈要求手术切口尽可能小,且对神经组织的损害和牵拉达到小程度。这样,微侵袭神经外科也渐渐发展起另一项技术:“锁孔”外科技术。初的锁孔外科技术是借助于神经内窥镜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按Nikolai[5]等分为“单纯内窥镜手术”(EN),内窥镜辅助的显微神经外科(EAM),内窥镜控制的显微神经外科(ECM)。本世纪初,有人将内窥镜应用于神经外科领域,当时由于技术的限制,一直难以推广。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60年代光导纤维的出现,研制出的内窥镜管径细,质地佳,使脑内窥镜手术突破原有的应用范围。加上较为理想的显微手术器械、激光装置和超声引导、CT和MRI三维重建图象定位,使脑内窥镜由单纯的视觉器械发展为手术器械,并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而普及。脑内窥镜手术已被推向神经外科领域的前沿。 1910年美国芝加哥的一位泌尿外科医生L’Espinase 应用膀胱镜在直视下烧灼双侧侧脑室脉络丛治疗两侧交通性脑积水的婴儿,一例术中死亡,另一例存活5年。早应用的神经内窥镜在当时几乎未引起人们注意。1922年Dandy亦应用膀胱镜对2例脑积水病人在直视下行三脑室底切开术,治疗一例患有进行性非交通性脑积水9个月的女孩。同年,Fay等首次发表了内窥镜下的脑室照片。1931年Burman用内窥镜观察椎管内结构,1932年Dandy将其使用的Kelly膀胱镜命名为脑室镜。1934年Putman在脑室镜内加入电灼探针。1936年Scaff使用的脑室镜已具备了现代脑室镜的雏形,它包括了照片、冲洗、光学系统和单极电凝。早期脑室镜的应用主要治疗脑积水。由于早期脑室镜较大,照明较差,观察止血及操作均存在困难,因而手术创伤大,死亡率高,疗效不肯定。随着神经系统影像技术的改进,使创伤性直视下观察脑室已无必要;1951年Nulson和Spitz发明了有价值的分流手术,使脑积水的治疗得到了彻底的革命。因此,脑室内窥镜在这样的情况下难以广泛应用。

  • 神经内镜治疗非交通性脑积水15例效果分析

    作者:魏洪涛;贺建勋;刘育贤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行第三脑室底部造瘘术(ETV)治疗非交通性脑积水的效果.方法 对15例非交通性脑积水患者行ETV手术并观察其治疗效果和影像学改变.结果 至复查时脑积水临床改善12例,元变化2例,加重1例.12例影像学检查脑积水改善(第三脑室缩小),2例无变化,1例加重,并发颅内感染,其家长放弃治疗.并发症有颅内积气1例,脑脊液漏1例,发热6例,经短期治疗后病情好转,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翻ETV是治疗非交通性脑积水的有效手段,效果良好.为进一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操作人员应熟练内镜操作过程,严格无菌操作,正确掌握头位、入颅点、内镜方向和造瘘口位置.

  • 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非交通性脑积水41例临床观察

    作者:唐太昆;宋黎;毛希宏;李建辉;邱学才;常魏;李斌;钟建烽;张丽娟

    背景与目的:微侵袭技术是神经外科的发展方向,作为微侵袭神经外科之一的内镜神经外科也发生了较大进步,即以小的手术创伤取得佳的手术疗效.本文就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非交通性脑积水的有效性、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41例非交通性脑积水患者采用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随访12~36个月,对其疗效和并发症进行评价.结果:35例术后症状明显缓解,且无明显并发症.结论: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非交通性脑积水是一种微创有效、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手术方法,可于临床应用推广.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