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辐射所致残存染色体易位与放射敏感性关系研究

    作者:王顺;陆雪官;胡超苏;冯炎;郑颂国

    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研究人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与染色体残存易位关系及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3种放射敏感性不同的人肿瘤细胞系:鼻咽鳞癌(CNE)、肺腺癌(SPC)和乳腺腺癌(MCF-7).通过克隆形成方法测定2 Gy、4 Gy、6 Gy和8 Gy X线照射剂量下肿瘤细胞的存活率.采用常规染色体制片过程和2号染色体涂染探针及FISH方法,测定2 Gy、4 Gy和6 Gy X线照射24 h后,肿瘤细胞2号染色体内在和诱导的畸变量.结果:未照射的对照细胞2号染色体存在不同程度的内在畸变.2 Gy、4 Gy和6 Gy照射后24 h,CNE、SPC和MCF-7细胞诱导生成的残存染色体畸变与剂量关系一致,能够反映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所有细胞系诱导2号染色体生成的畸变与细胞存活率均存在良好相关性(rs=0.96).结论:诱导的残存染色体畸变与照射剂量呈线性关系,采用FISH方法计数照射诱导的残存染色体畸变,可以预测肿瘤细胞间的放射敏感性差异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肿瘤细胞的内在放射敏感性与放射治疗

    作者:王顺;冯炎

    临床放射生物学的研究,提出了在临床放射治疗过程中经常应用的四个生物学因素:亚致死损伤和潜在致死损伤与修复、细胞再增殖、细胞周期再分布和再氧合(简称4R),利用这些因素所设计的治疗方案,使肿瘤的控制率明显提高,但也发现增加的剂量与控制率的提高存在非线性的剂量-效应关系.

  • 恶性黑色素瘤的放射生物学特点与放射治疗方案选择

    作者:唐启信

    阅读贵刊"八例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和放射治疗"(2000,9:66-67)与"对恶性黑色素瘤是否还提倡做大分割放射治疗"(2001,10:114)后体会如下. 恶性黑色素瘤(恶黑)是迄今使用大分割方案放射治疗较多的恶性肿瘤,这与过去曾经认为恶黑为放射抗拒性有关,但是近年来已经认为就总体上而言,恶黑的放射敏感性与相当一部分恶性肿瘤并无特殊差异.恶黑的放射生物学特点为内在放射敏感性的异质性非常明显,其范围可能超过某些其他类型的癌肿,虽然其主要放射效应参数如D0、N、α/β、SF2等的平均值与大多数癌肿并无系统的差别.Rofstad离体研究10例恶黑患者原发瘤和1~3个远地转移灶的放射敏感性,以D0值为效应观察指标.结果第1组4例,原发瘤和转移灶均为放射抗拒性;第2组3例,原发瘤和转移灶均为放射敏感性;第3组3例,原发瘤放射敏感,转移瘤中的不敏感者为放射抗拒性(D0值分别为0.94、1.51?Gy,P<0.05).未发现转移瘤较原发瘤对放射敏感者.因此对恶黑患者躯体不同病灶的放射治疗方案应该个别化.Korabiowska等研究头颈部黑色素瘤DNA非整倍体所占的比例发现,非整倍体在普通痣中占8%,结构不良痣中占22%,面部黑色素瘤中占43%,口腔黑色素瘤中占65%,转移淋巴结中占40%,远地转移瘤中占66%.目前一般认同的意见是DNA二倍体放射敏感性较非整倍体者低,肿瘤细胞DNA倍数性对放射治疗效应和生存预后的影响不一致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关.恶黑在LQ模式剂量效应存活曲线的α/β比值范围很宽,视实验动物、方法和黑色素瘤的类型而定,为6~18?Gy.另有报道为2.5~15.0?Gy,以及其低值为0.57?Gy(95%可信限为-1.0~2.5?Gy)者.α/β比值小(≤5Gy)表明放射剂量效应存活曲线肩部宽,细胞系对放射性损伤的修复能力强,放射杀灭双击机制作用所占的比重较大,大分割放射有利于提高杀灭率,与MT模式细胞存活曲线外推值N值高的意义相仿.Rofstad(1986)复习文献中人体恶黑约40个细胞系的放射敏感性参数发现,在MT模式的外推值N≥10者有14/43例占32.6%,LQ模式的α/β比≤5?Gy者17/40例占42.5%. 综上所述可见:(1)恶黑具有很明显的放射敏感异质性,可存在于恶黑患者的不同个体之间和同一患者的不同病灶之间.(2)针对恶黑明显的放射敏感异质性,放射治疗设计的个体化(病例差异)甚至个别化(病灶差异)就显得具有更加重要的临床意义.(3)目前对恶黑放射治疗较为普遍可接受的意见是对于具有先天的异常低α/β比值者、或是对皮肤和可以接近的粘膜表面恶黑使用电子束或X射线口腔筒照射者采用大分割剂量进行放射治疗是可以考虑的.否则,从晚期正常组织损害出发考虑,不宜采用大分割放射治疗.

  • 应用凋亡和微核检测法预测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郭国祯;林海;张李燕;李豫蓉;惠延平

    细胞辐射敏感性的预测一直是放射生物学和肿瘤治疗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是肿瘤放射治疗方案尤其放疗个体化方案制定的关键。在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中,已提出了许多检测细胞内在放射敏感性的方法[1]。其中微核(MN)检测法是被广泛应用的方法之一[2,3]。但是人们仍对将其作为预测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可行性有争议。有作者报告,MN发生率与克隆形成率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但也有报告认为并不存在这种相关性。影响这种相关性的因素一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细胞受照射时所处的细胞周期、双核细胞的百分比、DNA含量、细胞放射敏感性的不稳定性和照后凋亡细胞的发生[4,5]。细胞受照射后凋亡的形成率和细胞的辐射敏感性密切相关已有大量的报道。近有报道认为,一些因素引起的凋亡的发生与MN的形成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并认为凋亡和MN的形成都是在第一次有丝分裂以后发生的,都和遗传物质受损有关。本研究采用3株人类细胞和两株啮齿动物细胞把辐照诱导的MN和凋亡与细胞存活率进行比较,对MN检测能否用来预测细胞放射敏感性的潜在可能性进行了评估。探讨了凋亡细胞对MN发生率的影响。 一、材料和方法 1.细胞和细胞培养:利用3株人体细胞和两株啮齿动物细胞:SHIN-3为人卵巢腺癌细胞株,DU-145为人体前列腺癌细胞株,COLO 320 DM为人结肠腺癌细胞株,CHO-K1为中国仓鼠卵细胞,F9细胞为鼠畸胎瘤细胞。将细胞在37℃条件下,含95%空气和5%CO2的潮湿环境中进行孵育。

  •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细胞内在放射敏感性的研究

    作者:徐永忠;郑斯英;赵经涌;朱巍;王洪海

    长期以来,细胞的内在放射敏感性在放射生物学和肿瘤学领域中是研究的焦点之一,在放疗前预测个体肿瘤和正常组织对辐射的反应,可使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1].研究发现,辐射诱发的染色体畸变与细胞放射敏感性有很好的相关性,有望成为细胞内在放射敏感性的预测指标[2].但在应用于临床之前,尚需进行大量的基础性工作.笔者应用FISH技术及噻唑蓝比色法(MTT法)研究了辐射诱发的染色体畸变细胞率与细胞内在放射敏感性之间的关系.

  •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染色体易位畸变对人大肠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作者:邢春根;李国强;周丽英;戴宏;薛永权;陆雪官;吴亚芳;吕孝东;田野

    预测肿瘤组织的放射敏感性是提高肿瘤放疗疗效和减少放射损伤的关键.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多采用FISH技术对细胞内在放射敏感性预测进行了可行性探讨,但有关大肠癌方面的研究不多.笔者应用FISH技术检测两株大肠癌细胞照射后的染色体易位畸变,分析其与细胞存活率的相关性,探讨该技术预测人大肠癌细胞内在放射敏感性的可行性.

  • 人喉鳞癌细胞端粒长度与放射敏感性的关系探讨

    作者:肖创映;周福祥;刘诗权;谢丛华;代静;周云峰

    目的探讨人喉鳞癌细胞端粒长度与放射敏感性的关系,以寻求能够预测肿瘤细胞内在放射敏感性的分子标志物.方法体外长期传代的人喉鳞癌细胞系Hep-2经0、2、4、8、12Gy剂量照射3次后的存活后代体外培养20代,以克隆形成实验测定其放射敏感性参数SF2,用Southern-blotting法测定其端粒长度(TRF).结果体外长期传代的Hep-2细胞系随着受照剂量的增加, 其放射存活后代的SF2逐渐升高(P<0.05),其TRF逐渐缩短(P<0.01);而且,SF2与TRF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0.921, P<0.01).结论通过不同放射剂量处理体外长期传代的人喉鳞癌细胞系可获得不同放射敏感性的细胞存活后代,且放射存活后代的放射敏感性与其细胞端粒长度具有较好的负相关关系,提示端粒长度检测有望成为预测肿瘤细胞内在放射敏感性的分子标志物.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