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麻黄汤的临床新用

    作者:林晓波

    麻黄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病》篇,由麻黄9 g、桂枝6 g、炙甘草3 g、杏仁9g组成.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用方指征:恶风寒,发热,无汗,头身腰骨节痛,咳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关键词: 古方新用 麻黄汤
  • 九味羌活汤在临床上的应用

    作者:赵长民

    九味羌活汤为古代名医张洁古所创,又名冲和汤,用以治疗麻黄汤和桂枝汤所治之证,适用于伤寒表证,头痛无汗,尤以肢体疼痛者,主要由羌活、防风、苍术、细辛、白芷、川芎、生地、甘草、黄芩九味药组成,临床使用时并可随证加减使用,如咳喘加杏仁,无汗加麻黄,有汗加桂枝,胸膈满闷去生地加枳壳、桔梗,烦渴并有内热者加石膏、知母,此制方之妙也,笔者在临床应用时加减灵活变通,不仅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表虚证,收到满意疗效,亦可用于以下病证的治疗.

  • 辛温解表三方体内抗甲1(H1N1)亚型流感病毒的实验研究

    作者:盛丹;黎敬波;刘进

    目的 探讨<伤寒论>治疗太阳病的辛温解表三方桂枝汤、麻黄汤、桂枝麻黄各半汤在体内抗甲1亚型流感病毒的作用.方法 用甲1亚型流感病毒FM1株建立小鼠流感动物模型.实验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病毒唑组、桂枝汤组、麻黄汤组、桂枝麻黄各半汤组,分别观察上述三方对小鼠病毒性肺炎及其生存的影响.结果 以肺指数为评价指标,桂枝汤组、麻黄汤组、桂枝麻黄各半汤组分别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三方各组之间比较以及三方各组和病毒唑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处理组间死亡数和存活时间除麻黄汤组与病毒唑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三方在体内均有抗甲1亚型流感病毒小鼠肺炎的作用,但三方的疗效并无差异性.麻黄汤与病毒唑的疗效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三方对小鼠感染甲1亚型流感病毒FM1株的死亡保护作用和延长生命作用均不明显.

  • 急性喘息型支气管炎采用麻黄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报告

    作者:赵英龙

    目的:分析研究急性喘息型支气管炎采用麻黄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收治的急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从中抽选46例,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麻黄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本次研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采用麻黄汤加减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 参芪麦味麻黄汤在肺心病中的应用

    作者:李建武;孙国栋;莫存东;李小朋

    肺心病为临床常见病,中医属于咳嗽、哮喘、心悸、痰饮、水肿等症.2002年1月至2003年1月用中药参芪麦味麻黄汤加减治疗肺心病182例,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 麻黄汤证与伤寒的对比研究

    作者:张霖

    麻黄汤历来被认为是治太阳伤寒的代表方剂,与桂枝汤一起被称为治疗太阳病的两个主方.中医药院校《方剂学》教材里这样介绍麻黄汤:“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为辨证要点.”总结简明准确.然而,李宇铭通过比较麻黄汤与葛根汤,认为“葛根汤更适合作为太阳伤寒的代表方”.那么,麻黄汤究竟是不是伤寒的主方呢?笔者以《伤寒论》原文为依据,通过条文对比分析,并结合其它相关条文,得出结论:麻黄汤是伤寒主方确信无疑.

  • 麻黄汤合百合固金汤化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60例

    作者:洪世海;刘冰冰

    目的:观察麻黄汤合百合固金汤化裁对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抗感染,祛痰、止咳治疗。观察组采用麻黄汤合百合固金汤化裁治疗,1剂/d,常规水煎分2次服用。两组疗程均为14 d,检测血清白介素-6( I 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麻黄汤合百合固金汤化裁对慢性支气管炎有较好疗效。

  • 麻黄汤治疗婴幼儿喘息疗效观察

    作者:肖笃凯

    目的 观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麻黄汤治疗婴幼儿喘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200例婴幼儿喘息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治疗组100例.对照组采用丙酸培氯米松、沙丁胺醇、溴化异托品氧气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口服或静脉注射,伴发感染者,据血象及C反应蛋白应用抗菌药或抗病毒药物及其他对症处理;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麻黄汤口服,疗程5 d~10 d.观察2组有效率、住院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平均住院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哮鸣音消失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麻黄汤治疗婴幼儿喘息疗效显著,可明显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外风方剂的气味配伍探析

    作者:陈亚薇

    外风方剂的气味配伍即指以辛散祛风药物为主,配伍组方而成辛苦甘气味结构,适用于外风所致诸病。因风邪兼夹寒、湿、热诸邪不同及正气之盛衰,而变通《素问·至真要大论》治风气味组方规律,具体为“风淫于内,治以辛,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辛散之”。

  • 支架式教学方法在方剂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李清;徐义勇

    支架式教学方法来源于"邻近发展区"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为学习者建构一个概念框架,将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本文以麻黄汤的教学为例,展示了将支架式教学方法运用于方剂学教学的全过程,帮助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

  • 论《伤寒论》“脾约”之意(下)

    作者:李宇铭

    在正确认识“太阳阳明”的脾约证后,再考麻子仁丸,成因当属胃虚热证,是由于胃虚弱,津液不足以上输至脾肺,因此脾受到约束,故津液偏渗下焦膀胱,出现小便数而大便硬.麻子仁丸中用麻子仁,具有平补胃气之功,杏仁有助肺气通利,以助脾气散精归肺,两药均是作用在脾气散精的前后脏腑.麻子仁丸不属于太阳阳明,但仍可称为脾约,从此角度反观《伤寒论》多个方证,可知不少下利或便结证,均可属于“脾约”之列.

  • 论《伤寒论》“脾约”之意(上)

    作者:李宇铭

    一般在解释“脾约”时,均是以麻子仁丸一证作对应,未能说明为何脾约属于“太阳阳明”.考《素问·经脉别论篇》水液输布的理论,可发现过去解释脾约为“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时,与《内经》的思想相悖.细读《伤寒论》,可知太阳阳明合病的葛根汤证,当属典型的脾约证,是由于肺气不利而胃气盛实,因而约束了脾气散精的功能,故出现下利.而葛根加半夏汤、葛根黄芩黄连汤与麻黄汤等证,亦可属太阳阳明脾约证之列.

  • 高体三运用麻黄汤加减治疗汗证分析

    作者:高天旭;韦大文;徐江雁

    高体三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治疗汗证的经验,他认为,汗出之证,关键在于营卫调和.营气疏泄,病在开,卫气收敛,病在阖,营卫分离,中虚之故.都滞不通,郁而化火,火克土,土虚木贼乘之,营的疏泄太过,卫的收敛不足则汗出.治疗上,从燮理阴阳、调和气血、营卫开阖入手,治在根本,以麻黄汤为主方进行加减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 高体三 麻黄汤 汗证
  • "解肌"是运用桂枝汤的基础析义

    作者:肖相如

    <伤寒论>第16条云:"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得与之也".说明桂枝汤的功效是解肌,不是发汗.所以现在将桂枝汤的功效称为"解肌祛风,调和营卫";麻黄汤的功效为"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 温热除热与扶正要有布散,祛邪要有出路

    作者:郭乾乾;倪海;马义斌;卢永峰;吴存花

    温热除热有甘温除热、辛温解表、温下寒积等,以补中益气汤、大黄附子汤、麻黄汤为例,分析方药机理及法度,通过热象表现的或然性,体会到用方之机贵在扶正要有布散,祛邪要有出路的玄机.

  • 小青龙汤治疗呼吸道感染诱发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

    作者:武跃华

    小青龙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等组成,主要用于呼吸系统疾病,治疗呼吸道感染诱发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同样具有良好效果.从病因病机分析呼吸道感染诱发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应用小青龙汤的理论依据.

  • 麻黄汤及其减桂枝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

    作者:黄建明;陈东波;刘思敏

    麻黄汤是治疗哮喘的传统古方,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广泛用于临床.本研究以卵蛋白致敏小鼠,建立哮喘模型,比较麻黄汤及其减桂枝对气道炎症的影响,并分析桂枝在方中的作用.1材料方法

  • 麻黄汤对小鼠的发汗作用

    作者:罗佳波;刘国清;莫志贤;李祖国

    目的:观察麻黄汤对小鼠的发汗作用,探讨方中诸药君臣佐使的地位,阐明麻黄汤的配伍规律.方法:采用组织形态学方法,以小鼠腋窝部皮肤汗腺导管的内径为发汗量的评价指标,观察麻黄汤给药后30min对小鼠的发汗作用.结果:麻黄汤组、麻黄加桂枝组、麻黄组、桂枝组、杏仁组、甘草组、空白对照组小鼠腋窝部皮肤汗腺导管的内径分别为(3.298±0.122)μm,(3.778±0.183)μm,(2.965±0.153)μm,(0.763±0.104)μm,(0.515±0.104)μm,(0.523±0.098)μm,(0.508±0.111)μm.其中麻黄加桂枝组发汗作用强,麻黄、桂枝具有发汗作用,杏仁、甘草无发汗作用.结论: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在麻黄汤中分别起到君臣佐使的作用,深刻体现了组方规律.

  • 从古今麻黄汤中麻黄剂量及炮制方法探讨其安全使用

    作者:王奕博;刘冬涵;黄特辉;李飞;倪健

    近年来对于经方失其效用,很多人提出其原因在于古今用量差异巨大.以麻黄汤为例,古人所用麻黄每日可达45 g,虽然药效得到保障,但剂量远超《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其安全性受人怀疑.该文一方面对历代本草中使用麻黄汤注意事项进行整理,总结出古人如何同时保证安全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对麻黄的炮制方法,尤其是在麻黄汤中出现过的炮制品进行分析整理并与现代研究相结合,寻找造成麻黄不良反应的作用机制,并提出现在对麻黄研究的一些不足.

  • 齐刺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项背肌筋膜炎60例

    作者:袁淑华

    自2004-2007年底,笔者采用齐刺法配合中药内服的方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6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60例均为本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小28岁,大57岁,平均36岁;病程短1周,长14年;单侧肩背疼痛12例,双侧肩背疼痛48例.

262 条记录 5/14 页 « 12345678...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